三年级下册品社课程纲要
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在品德和日常生活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惯。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合作他人。
课程内容与要求1. 课堂活动- 研究品德故事和优秀人物的榜样故事,培养正直诚实、守纪守法的品质。
- 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和分享精神。
- 进行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家庭作业- 家长配合完成作业,加强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 完成与品德与生活相关的作业,加深对道德与生活的理解与应用。
3. 主题研究- 研究关于环保、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研究社交礼仪和互助关爱,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4. 实践活动- 参观社区、市区等地方,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参与公益活动,如捐款捐物、义务劳动等,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
评价标准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发展将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评价:1. 日常行为表现评价,包括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参与实践活动的程度和表现评价,包括实践活动参与度、表现等。
3. 考试评价,包括针对品德与生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考试评估。
系统推行为了有效推行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培训师资,确保教师具备相关知识和教学能力。
2.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 加强家校合作,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发展。
以上为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概述。
希望这些标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年级思品下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下册思品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思品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设计教师: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共9课时,具体包括:家人的爱(3课时),读懂爸妈的心(3课时),来自社会的爱(课时)。
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共9课时,具体包括:不一样的你我他(3课时),换个角度想一想(3课时),分享的快乐(3课时)。
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共6课时,具体包括:我们的生活需要谁(2课时),阿姨叔叔辛苦了(2课时),说声谢谢(2课时)。
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共12课时,具体包括:学看平面图(3课时),校外探路(3课时),出行的学问(3课时),马路不是游戏场(3课时)。
一、课程目标总目标使学生认识社会。
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
具有爱心。
责任心。
良好的行为习惯。
分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
《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二、课程内容“在爱的阳光下”单元是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和体验家人对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辛苦及其蕴含着的深深的爱,感受和体验学校和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对自己成所付出的爱。
“我们共欢乐”单元从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来看,三年级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也正处于从自我中心转向开始了解他人的发展阶段。
因此,我们需要庄主教育实际,帮助儿童逐步了解自己和他人。
“生活不能没有他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实地考察、访问,进行模拟游戏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因此,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教育资源,特别是学生家长和学生周边人的参与是十分必要地。
“寻路和行路”单元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基本内容,着力培养学生识路、行路的一些基本技能,使他们了解一些行路的安全常识和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因此,本单元一、二课重在让学生掌握识路和寻路的基本知识,三课是掌握行路的技能,第四课是行路的安全。
科教版三下品社课程纲要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品德与社会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授课时间:36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一、背景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年级下册教材共安排了五个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我学习,我快乐”从珍惜时间、掌握学习方法、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等角度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第二单元“家庭因我更美丽”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用自己的方式爱自己的家人,为自己的家庭作贡献;第三单元“共享友爱阳光”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在生活中如何珍惜友情,正确对待朋友;第四单元“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劳动者和他们默默地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第五单元“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自己的传统和习惯,了解民俗文化,热爱我们共同拥有的多民族大家庭。
三年级品社教案下册
三年级品社教案-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念。
2.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和帮助他人,增强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尊重他人第1课: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第2课: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成果第二单元:合作与分享第3课:学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第4课:学会分享,体验快乐第三单元:遵守规则第5课:遵守校规,做个好学生第6课:遵守法律,做个好公民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
4. 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品社教案-下册》2. 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3. 案例素材:用于分析讨论的案例素材4. 视频素材:用于辅助教学的视频素材5. 作业练习:用于巩固教学内容的相关练习题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尊重他人(2课时)第1课时:第1课,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第2课时:第2课,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成果2. 第二单元:合作与分享(2课时)第3课时:第3课,学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第4课时:第4课,学会分享,体验快乐3. 第三单元:遵守规则(2课时)第5课时:第5课,遵守校规,做个好学生第6课时:第6课,遵守法律,做个好公民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合作和遵守规则。
部编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课程纲要
部编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课程纲要第一单元安全- 课程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掌握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常识。
- 研究内容:火灾逃生、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游泳安全。
-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逃生方法,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留意食品卫生质量,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和安全常识。
-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掌握规范的交通行为、正确处理食品卫生、注意水上活动安全。
- 学法建议:设置模拟火灾逃生场景和模拟交通场景练、观看宣传片,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单元爱心- 课程目标:扩大学生的感恩之情和奉献之爱,形成关心他人的惯。
- 研究内容:珍惜大自然,感恩父母、师长、他人、社会,分享快乐、关怀弱者。
-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感恩、奉献、关爱的重要性,形成感恩、奉献、关爱他人的良好惯。
-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感恩、奉献、关爱的内涵,如何激发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参与。
- 学法建议:小组讨论、读书分享、实践活动。
第三单元辅导员工作- 课程目标:了解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气,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和沟通。
- 研究内容:班级、年级、学校辅导员差异与联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沟通技巧训练。
-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与人相处和沟通的基本技巧。
-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辅导员的工作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
- 学法建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活动。
第四单元制作工艺品-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受制作工艺品的乐趣。
- 研究内容:手工制作技能,制作不同材料的工艺品,文化背景介绍。
-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工艺品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认识不同的民间工艺品。
-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如何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工艺品、如何巧妙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 学法建议:实践操作、班级展示、交流互鉴。
三年级品社_总课程纲要
1.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作记录。
2.教师在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从学习内容:本册品德与社会课程实际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学生学习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接触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动的规则、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意义。知道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课
程
目
标
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4课时左右
寻路和行路
8课时左右
学习重点
1、让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让学生学会做文明学生。
3、学会简单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学习难点
1.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学生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
课
程
实
施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下品社教案
三下品社教案一、教案概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素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念,本教案将以“三下品”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认识“三下品”的概念和内涵,理解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4.通过互动合作、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介绍“三下品”的概念和内涵。
分别解释“好品德下品”、“好知识下品”、“好技能下品”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品质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思考一些典型案例中的“三下品”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违反交通规则、作弊行为等。
3.团体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三下品”问题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影响。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就如何避免“三下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有义务劳动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让学生深入社会,感受“三下品”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5.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真善美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关爱与责任感。
可以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对家庭、学校、社会的爱和感恩之情。
四、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循“三下品”原则,观察学生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2.作品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创作活动,如写作、绘画、摄影等,评价学生作品中是否体现了“三下品”的概念和内涵。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教学计划)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他们在老师、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爱和教育下,收获满满的,快乐的成长、幸福的生活。
多数同学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具有集体意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能够感恩父母、关爱他人;能与同学、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养成了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个别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不能遵守学校及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还需要各科老师的共同关注和教育,使他们逐渐成长为,讲文明、懂礼貌、有爱心、爱学习的好学生。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编排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典型生活事件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对事件中的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材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展示家庭、学校、社区和家乡、祖国、世界的联系。
本册教材共安排四个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每个单元主题之间密切相连,有机地融为一体。
主题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比如:典型生活事件、阅读角、交流园、活动园、故事屋、小调查等。
这些内容的编排,为学生的学习、了解现代生活、安全出行、亲近社会、树立正确地人生观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课程目标】1.学会关注自己、了解自己,懂得取长补短,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2.能理解、包容、尊重他人,学会和他人交流、和睦相处,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
3.树立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了解家庭、社区、家乡之间的联系,感受家的温暖、家乡的美丽,增强幸福感和自豪感。
5.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6.认识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学会遵守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
7.养成爱护公物、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为祖国、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争做文明小公民。
8.让学生认识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飞速发展的现代通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品社课程纲要三年级下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纲要教研组:郑芳许笛鸣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授课时间:29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背景分析:具有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共和国的下一代用于谋求丰富生活的知识,能力基础,培养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是品德与社会课的使命。
总目标: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
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第一单元: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内容标准:体验社区环境,设施与居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员;能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能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认识社区的基本环境和设施。
教学安排:课时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课时2:各种各样的社区课时3:到处都有社区/我眼中的社区课时4:我们共同享有的社区课时5:变化中的社区课时6:早市引出的问题/选出自己的当家人课时7:社区应该更美好课时8:社区少先队课时9:社区的明天会更好第二单元内容标准:能够参与和同伴合作的画地图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辨别东西南北方向;能独立或合作利用图形、符号和文字,将一定范围内的设施和景物正确画下来;初步了解丰富的地图世界。
教学安排:课时10:画画我们的教室课时11:到操场上去看看课时12:一起画学校课时13:我们调查去课时14:学校周围有什么课时15:给小弟弟、小妹妹提个醒课时16:合作智慧多课时17:怎样使地图更简明课时18:多姿多彩的地图世界课时19:出版我们的地图册第三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内容标准:学会制作简单的家庭购物统计图,能够判断购物场所种类与分布的合理性,能比较商品价格的差异并能考虑其合理性;初步具备从事合理的购物活动的能力,知道家庭日常消费的主要内容,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知道保护人民币的常识。
2024年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4年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探索与身边人的关系- 学习如何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如何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 学习尊敬师长、关心父母、爱护同学等。
2. 学习法律常识- 介绍基本的法律概念,如法律、法规等。
- 学习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如交通法规、环境保护法等。
-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3. 学习社会规则和公共礼仪- 学习社会规则,如交通规则、学校规则等。
- 学习公共场合的礼仪,如用餐礼仪、交往礼仪等。
4. 学习社会实践活动- 参观社会机构,如博物馆、图书馆等。
-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务植树、志愿服务等。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举例、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理解品德与社会知识的重要性。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活动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观察实践法:组织学生观察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教学安排第一周:探索与身边人的关系- 学习目标:了解如何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学会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 教学内容:- 如何尊敬师长,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
- 尊敬父母,关心家人。
- 教学活动:- 观看相关教育片和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身边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学生的实际经验和问题,老师给出指导和建议。
第二周:学习法律常识- 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法律,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 教学内容:- 什么是法律,什么是法规。
- 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如交通法规、环境保护法等。
- 教学活动:- 通过讲故事和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
- 播放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设计教师:徐荔平任教班级:三年级一班2021年03月1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滕州市西岗镇卓楼小学◆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设计教师:三年级道法组◆设计日期:2021年3月◆适用年级:三年级学生◆授课时间:38课时【课程目标】(一)从认识交往主体入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同伴,在引导学生树立不同个性的人能够和而不同、友好相处的交往观念。
在此基础上再聚焦学生的诚实品质,帮助学生通过学校生活中的师生互动,同伴交往学习最基础的人际交往品质。
在此基础上再回到同伴关系主题,以引导学生营造快乐美好,团结友爱的同伴关系。
(二)从情感上引入学生对社区生活的感受,再从认识上推动学生对社区人、事、物的了解,引导学生主动维护社区利益,积极为社区生活的改善建言献策。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正确的邻里交往方式,在社区邻里的生活的基础上,扩展到对家乡这一更广阔的生活环境的学习中。
(三)从学生熟悉的公共生活中常见的公共设施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公共设施,对人们生活的价值,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爱护公共设施,其次在认识公共设施的基础上,将学生引入抽象的公共规则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形成,无论在何种生活处境下,都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讲文明守秩序,懂关爱的是公共生活观,公共生活方式。
(四)从学生的出行体验和了解的交通工具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多样的交通方式及特点,同时也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了解本地区的交通发展,并能够体会各类交通行业人员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所做的努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交通发展,了解交通迅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以及人们采取的应对措施,帮助学生对公共生活中的交通事业有整体而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养成文明通信的行为习惯,遵守通信中的法律和道德要求。
【课程内容】本册教材根据“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安全成长”“家庭生活”四个学习主题,设计了“我和我的同伴”“我在这里长大”“我们的公共生活”“多样的交通和通信”四个单元。
义务教育课程小学品德与生活(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义务教育课程小学品德与生活(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前言品德是人格的表现,是道德行为的具体体现。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本纲要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品德与生活(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大班集体生活环境的能力,发展良好的协作意识和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课程目标1. 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惯;2. 身心健康与卫生和个人安全的基本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3. 良好的道德情操与行为惯,发扬美德,遵守公共道德规范;4. 培养个性,特长和爱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全面素质。
课程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食品安全- 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特点;食品安全的概念和意义;- 保障食品安全的合理饮食方式和饮食礼仪;- 引导学生学会戒糖戒油,珍视食物,不浪费食物。
第二单元生活与环境卫生- 自己的卫生与环境卫生;- 家庭清洁卫生与环保;- 学校卫生与环保;- 社区卫生与环保;- 实践项目:小班教室/小区环境清洁卫生。
第三单元益友、良师和温馨家庭- 理解班级规则和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认识身边的良师益友,学会以正确的方式交朋友;- 理解“感谢”和“道歉”;- 发掘家庭中的优点和美德,增强安全意识。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礼仪与惯- 规范自己的行为,尊重他人,了解公共交通工具的规矩;- 研究如何礼貌地和人打招呼;- 懂得如何礼貌地向他人提出请求;- 教育学生制定良好的研究和生活惯。
课程评价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为目标,强调自我管理和社会适应。
体现了家校共育,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教师还应通过情境创设、现场参观和角色体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后记通过本课程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了健康自信的个性和全面协调的人格整合能力,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三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课程纲要
本教材是三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的课程纲要,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中的道德
本部分主要介绍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如诚信、友爱、勤劳节俭、尊老爱幼、爱护环境等。
通过讲解故事、观看影片、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法律知识
本部分主要介绍基本法律知识,如法律的作用、法律的来源、法律的形式、法律的适用范围等。
通过案例分析、法律解释、法律规定等方式,使学生懂得尊重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公民意识
本部分主要介绍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如公民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爱国爱民、参与社会活动等。
通过实际活动、讨论、学习历史等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公民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四、安全意识
本部分主要介绍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
通过实际案例、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五、环保意识
本部分主要介绍环保知识和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保护动植物等。
通过观察、实地考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环保意
识,提高他们的环保行动能力。
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安全意识,关注环保问题,促进孩子们全面成长。
小学三年级下册社会课程标准
小学三年级下册社会课程标准
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三年级学生了解和研究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社会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内容
单元一:我和我的家庭
- 研究家庭的组成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 了解家庭的功能和重要性
- 研究尊重和关心家庭成员
- 研究常见的家庭价值观和规则
单元二:我和我的学校
- 了解学校的组成和学校成员的关系
- 研究尊重和关心同学和老师
- 研究校园规则和安全常识
- 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单元三:我和我的社区
- 研究社区的组成和社区成员的职责- 了解社区的重要设施和服务
- 研究尊重和关心社区成员
- 参与社区活动,发展社会责任感单元四:我和我的国家
- 了解国家的基本组织和职责
- 研究国家的旗帜、国歌和国庆节- 探索国家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 培养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感
研究方法
- 教师以讲授和演示为主,通过举例和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
-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和自主研究的惯
评估标准
- 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
- 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 个人作业和练的完成情况
-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 社会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参考资料
- 《小学社会教材》
- 《小学社会教学参考书》
- 网络资源和教育视频
以上为小学三年级下册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三下品德与社会课程说明书 12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课程名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课程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课时数:48课时授课教师:曾凡菊适用年级:三年级(9)班使用时间:2015至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总目标:一、总目标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6、本册课程渗透法制知识点本册安排了3个“法制教育渗透点”分别在:第五单元中《一起画学校》和《给小弟弟、小妹妹提个醒》,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行人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应当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
第六单元《我家的日常购物》、《繁忙的商业街》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五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进步。
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评价。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时要善于跳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充实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吧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6
3.20—3.24
第二单元我的邻里乡亲
7
3.27—3.31
第二单元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8
4.3—4.7
第三单元学看平面图
9
4.10—4.14
复习
10
4.17—4.21
第三单元校外探路
12
4.24—4.28
第三单元寻路和行路
13
5.1—5.5
第三单元马路不是游戏场
14
5.8—5.12
第四单元我的家乡在哪里
1、学看平面图
2、校外探路
3、寻路和行路
4、马路不是游乐场
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我的家乡在哪里
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3、浓浓乡土情
课程
实施
(含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和实施所需的条件)
1、教学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
(2)网络视频
2、实施手段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
五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课程
评价
1、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
教师观察记录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祖国、社会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15
5.15—5.19
第四单元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16
5.22—5.26
第四单元浓浓乡土情
17
5.29—6.2
复习
18
复习
19
复习
20
复习考试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
学校名称:吐丝口小学科目名称:品德与社会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材料: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材
分析
(包括本册教材在本门课程和年级段的地位与作用,及教学的重点和学习的难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6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课程
内容
第一单元珍爱生命
1、美丽的生命
2、我们的生命
3、安全的生活
第二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1、让爷爷奶奶高兴
2、伸出爱的手
3、我的邻里乡亲
4、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第三单元出行的学问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课程
目标
(4—6条)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学情
分析
(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家庭、班级、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应该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并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4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5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作品评价
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审议
意见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2.13—2.17
第一单元美丽的生命
2
2.20—2.24
第一单元我们的生命
3
2.27—3.3
第一单元安全的生活
4
3.6—3.10
第二单元让爷爷奶奶高兴
5
3.13—3.17
第二单元伸出爱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