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_Linux的移植

合集下载

Linux内核移植+根文件系统制作+触摸屏

Linux内核移植+根文件系统制作+触摸屏

第一章移植内核1.1 Linux内核基础知识在动手进行Linux内核移植之前,非常有必要对Linux内核进行一定的了解,下面从Linux 内核的版本和分类说起。

1.1.1 Linux版本Linux内核的版本号可以从源代码的顶层目录下的Makefile中看到,比如2.6.29.1内核的Makefile中:VERSION = 2PATCHLEVEL = 6SUBLEVEL = 29EXTRAVERSION = .1其中的“VERSION”和“PATCHLEVEL”组成主版本号,比如2.4、2.5、2.6等,稳定版本的德主版本号用偶数表示(比如2.6的内核),开发中的版本号用奇数表示(比如2.5),它是下一个稳定版本内核的前身。

“SUBLEVEL”称为次版本号,它不分奇偶,顺序递增,每隔1~2个月发布一个稳定版本。

“EXTRAVERSION”称为扩展版本号,它不分奇偶,顺序递增,每周发布几次扩展本版号。

1.1.2 什么是标准内核按照资料上的习惯说法,标准内核(或称基础内核)就是指主要在/维护和获取的内核,实际上它也有平台属性的。

这些linux内核并不总是适用于所有linux支持的体系结构。

实际上,这些内核版本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一些流行的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也很少运行于这些嵌入式linux系统上,这个站点上的内核首先确保的是在Intel X86体系结构上可以正常运行,它是基于X86处理器的内核,如对linux-2.4.18.tar.bz2的配置make menuconfig时就可以看到,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中只有386、486、586/K5/5x86/6x86/6x86MX、Pentium-Classic、Pentium-MMX、Pentium-Pro/Celeron/Pentium-II、Pentium-III/Celeron(Coppermine)、Pentium-4、K6/K6-II/K6-III 、Athlon/Duron/K7 、Elan 、Crusoe、Winchip-C6 、Winchip-2 、Winchip-2A/Winchip-3 、CyrixIII/C3 选项,而没有类似Samsun 2410等其他芯片的选择。

《嵌入式Linux移植》PPT课件

《嵌入式Linux移植》PPT课件

精选ppt
4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 Windows CE Microsoft Windows CE是从整体上为有限资源的平 台设计的多线程、完整优先权、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它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它对于从掌上电脑到专用的工 业控制器的用户电子设备进行定制。操作系统的基 本内核需要至少200K的ROM。
精选ppt
精选ppt
9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 QNX ▪ OS-9 ▪ pSOS ▪ ……
精选ppt
10
嵌入式Linux的特点
▪ 一、广泛的硬件支持
Linux能够支持x86、ARM、MIPS、ALPHA、 PowerPC等多种体系结构,目前已经成功移植到数 十种硬件平台,几乎能够运行在所有流行的CPU上。 Linux有着异常丰富的驱动程序资源,支持各种主流 硬件设备和最新硬件技术,甚至可以在没有存储管 理单元(MMU)的处理器上运行,这些都进一步促 进了Linux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精选ppt
13
嵌入式Linux的特点
▪ 四、优秀的开发工具 传统的嵌入式开发调试工具是在线仿真器(InCircuit Emulator,ICE),它通过取代目标板的微 处理器,给目标程序提供一个完整的仿真环境,从 而使开发者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到程序在目标板上 的工作状态,便于监视和调试程序。价格非常昂贵, 只适合做非常底层的调试。 嵌入式Linux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链 (Tool Chain),它利用GNU的gcc做编译器,用 gdb、kgdb、xgdb做调试工具,能够很方便地实现 从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各个级别的调试。
精选ppt
14
嵌入式Linux的特点
▪ 五、完善的网络通信和文件管理机制 Linux至诞生之日起就与Internet密不可分,支持所 有标准的Internet网络协议,并且很容易移植到嵌入 式系统当中。此外,Linux还支持ext2、fat16、 fat32、romfs等文件系统,这些都为开发嵌入式系 统应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A8]Powerlink linux移植方案及步骤_李璇

[A8]Powerlink linux移植方案及步骤_李璇

[A8]POWERLINK linux移植方案及步骤从官网下载openPowerlink源码。

源码中一般都有文档说明,介绍源码以及源码如何使用。

本文讲述powerlink向linux系统移植的方案及其步骤。

1、移植方案协议栈移植存在两种方式:内核模块和用户空间。

内核模块:协议栈作为内核一个模块而被执行,这种方式可提供最佳性能,但是需要匹配具体的网络驱动程序;用户空间:协议栈在用户空间运行,能够提供所有基于powerlink协议栈的功能。

协议栈借助于libpcap库访问网络接口(与具体的网络驱动程序对接),从而使得协议栈与网卡及其驱动独立开。

1.1 内核模块Powerlink移植到内核空间,作为内核模块,其各层程序如下图2.1所示。

图2.1 Powerlink在linux内核空间实现示意图在内核空间实现Powerlink,协议栈作为一个内核模块存在于内核中,需要根据所用的网卡,编写对应的驱动的程序,以供协议栈在内核使用。

在内核空间实现了一套用于调用协议栈的操作,再在用户空间将这些操作进行封装,形成和在用户空间实现相同的用户层接口(API),可方便应用层开发。

即针对向内核空间移植,powerlink源码提供了向上和向下的接口,屏蔽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驱动调用接口。

上层应用程序调用源码向上的接口(EplApiLinuxUser.c)。

向下则匹配网络驱动。

为保证powerlink规范性,应该针对powerlink 提供向下的接口,修改或编写对于网络驱动的接口,使其对应。

另外,应用层应用程序也可在内核空间实现,即将所有实现全部在内核空间实现,这样就不需要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的一套接口,应用程序可直接调用协议栈在内核的操作。

但是,应用程序较大时会加大内核负担,而且若出现问题,在内核空间进行调试也比较困难。

1.2 用户空间Powerlink移植到用户空间,可与应用程序绑定,其各层程序如下图2.2所示。

图2.2 Powerlink在linux用户空间实现示意图采用了Libcap网络驱动库,底层网络只需通用驱动,即屏蔽了底层细节。

Linux系统移植之—uboot移植,你们要的uboot终于来了,堪称精品

Linux系统移植之—uboot移植,你们要的uboot终于来了,堪称精品

Linux系统移植之—uboot移植,你们要的uboot终于来了,堪称精品作为一名过来人,uboot、kernel对每个学linux的来说都有很深的情谊,因为它们是一个系统跑起来的最基础,每个学linux的都会首先接触到。

而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精美的小系统,里边代码所体现的逻辑、算法以及每个绝妙的C知识点都让你沉醉其中。

uboot 属于bootloader的一种,是用来引导启动内核的,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从flash中读出内核,放到内存中,启动内核。

具体内容如下:1 uboot 的介绍及系统结构1.1 uboot 介绍1.2 获取 uboot1.3 uboot 体系结构1.3.1 uboot 目录结构2 uboot 的启动过程及工作原理2.1 启动模式介绍2.2 阶段 1 介绍2.2.1 定义入口2.2.2 设置异常向量2.2.3 设置 CPU 的模式为 SVC 模式2.2.4 关闭看门狗2.2.5 禁掉所有中断2.2.6 设置以 CPU 的频率2.2.7 设置 CP152.2.8 配置内存区控制寄存器2.2.9 安装 UBOOT 使的栈空间2.2.10 BSS 段清 02.2.11 搬移 Nand Flash 代码2.2.12 进入 C 代码部分2.3 阶段 2 的 C 语言代码部分2.3.1 调用一系列的初始化函数2.3.2 初始化网络设备2.3.3 进入主 UBOOT 命令行2.4 代码搬运3 uboot 的移植过程3.1 环境3.2 步骤3.2.1 修改 Makefile3.2.2 在 board 子目录中建立 crane2410 3.2.3 在 include/configs/中建立配置头文件3.2.4 指定交叉编译工具的路径3.2.5 测试编译能否成功3.2.6 修改 lowlevel_init.S 文件2.9 UBOOT 的 Nand Flash 移植3.2.8 重新编译 uboot3.2.9 把 uboot 烧入 flash4.2 常用命令使用说明4.2.1 askenv(F)在标准输入(stdin)获得环境变量。

嵌入式linux(贺丹丹等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嵌入式linux(贺丹丹等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嵌入式linux(贺丹丹等编著)课后习题答案第八章一、填空题。

1、ARM-Linux内核的配置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Makefile、配置文件和配置工具。

2、配置工具一般包括配置命令解释器和配置用户界面,前者主要作用是对配置脚本中使用的配置命令进行解释;而后者则是提供基于字符界面、基于Ncurses图形界面以及基于X Window图形界面的用户配置界面。

3、Makefile文件主要包含注释、编译目标定义和适配段。

4、Linux内核常用的配置命令有make oldconfig、make config、make menuconfig和make xconfig。

其中以字符界面配置的命令是make config。

5、内核编译结束后,会在“/arch/arm/boot/”目录下面和根目录下面生成一个名为zImage的内核镜像文件。

二、选择题C AD D B三、叙述题1、Linux内核各个部分与内核源码的各个目录都是对应起来的,比如有关驱动的内容,内核中就都组织到“drive”这个目录中去,有关网络的代码都集中组织到“net”中。

当然,这里有的目录是包含多个部分的内容。

具体各个目录的内容组成如下:arch:arch目录包括了所有和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

include:include 目录包括编译核心所需要的大部分头文件,例如与平台无关的头文件在include/linux 子目录下;init:init 目录包含核心的初始化代码(不是系统的引导代码),有main.c 和Version.c 两个文件;mm:mm 目录包含了所有的内存管理代码。

与具体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内存管理代码位于arch/*/mm 目录下;drivers:drivers 目录中是系统中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

它又进一步划分成几类设备驱动,每一种有对应的子目录,如声卡的驱动对应于drivers/sound;ipc:ipc 目录包含了核心进程间的通信代码;modules:modules 目录存放了已建好的、可动态加载的模块;fs:fs 目录存放Linux 支持的文件系统代码。

ARM开发教程之ARM Linux系统移植步骤

ARM开发教程之ARM Linux系统移植步骤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3G
ARM开发教程之ARM LINUX系统移植步骤 ARM开发教程之ARM LINUX系统移植步骤 开发教程之
ARM简介 Linux简介 系统的制作移植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引导程序 内核 修改内核 内核的配置编译 根文件系统 结束语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3G
ARM开发教程之引导程序 引导程序
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从开机上电到操作系统启动需要一个引导程 序。嵌入式linux系统同样离不开引导程序,这个引导程序叫做 Bootloader[1]。通过这段小程序,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 空间的映射表,从而建立适当的系统硬件环境,为最终调用操作系 统内核做好准 备。 vivi[4]是韩国MIZI公司为其arm9系列产品而研发的Bootloader, 小而灵巧,这里选用它作为小型Linux系统的Bootloader。 首先要修改vivi源代码中的Flash分区信息,新的分区信息如表1 所示。 根据表1,在vivi源码arch/s3c2410/smdk.c文件中作出相应的 修改。 然后在配置菜单中导入smdk2410的默认配置,编译成功将在 vivi源代码目录下生成所需的Bootloader文件,文件名为vivi。 接着,便可把vivi下载到目标板Flash的相应位置。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3G
ARM开发教程之ARM简介
Arm9S3C2410微处理器与Linux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逐 渐在嵌入式领域得到广范的应用。目前,在便携式消 费类电子产品、无线设备、汽车、网络、存储产品等 都可以看到S3C2410与Linux相结合的身影。 S3C2410微处理器是一款由Samsung公司为手持 终端设计的低价格、低功耗、高性能,基于arm920T 核的微处理器。它带有内存管理单元 (MMU),采用 0.18mm工艺和AMBA新型总线结构,主频可达203MHz。 同时,它支持Thumb 16位压缩指令集,从而能以较小 的存储空间获得32位的系统性能。

Linux2.6内核移植系列教程

Linux2.6内核移植系列教程

Linux2.6内核移植系列教程第一:Linux 2.6内核在S3C2440平台上移植此教程适合2.6.38之前的版本,其中2.6.35之前使用同一yaffs补丁包,2.6.36--2.6.28 yaffs文件系统有所改变,2.6.39之后的暂时不支持,源码下载请到:/1.解压linux-2.6.34.tar.bz2源码包#tar jxvf linux-2.6.34.tar.bz22.修改linux-2.6.34/Makefile文件,在makefile中找到以下两条信息并做修改ARCH ? =armCROSS_COMPILE?=/usr/local/arm/4.3.2/bin/arm-linux-注意:交叉编译器的环境变量也需要改为4.3.2#export PATH=/usr/local/arm/4.3.2/bin/:$PATH其中ARCH变量用来决定:配置、编译时读取Linux源码arch目录下哪个体系结构的文件PATH 用来决定交叉编译器版本3.修改机器类型ID号Linux源码中支持多种平台的配置信息,内核会根据bootloader传进来的mach-types决定那份平台的代码起作用,本人手里的板子是仿照三星公司官方给出的demo板改版而来,所以采用arch/arm/mach-s3c2440/mach-smdk2440.c此配置文件,打开此文件,翻到最后,有以下信息:MACHINE_START(S3C2440, "SMDK2440")/* Maintainer: Ben Dooks <ben@> */.phys_io= S3C2410_PA_UART,.io_pg_offst= (((u32)S3C24XX_VA_UART) >> 18) & 0xfffc,.boot_params= S3C2410_SDRAM_PA + 0x100,.init_irq= s3c24xx_init_irq,.map_io= smdk2440_map_io,.init_machine= smdk2440_machine_init,.timer= &s3c24xx_timer,MACHINE_ENDMACHINE_START(S3C2440, "SMDK2440")决定了此板子的mach-types,可以在以下文件中找到S3C2440对应的具体数字,"arch/arm/tools/mach-types"文件查找S3C2440,362,这里刚好与我们的bootloader相同,所以不用做修改,直接保存退出即可,如果不同则根据bootloader的内容修改此文件,或根据此文件修改boorloader的内容(在vivi中可通过param show查看,u-boot在Y:\test\u-boot_src\u-boot_edu-2010.06\board\samsung\unsp2440\unsp2440.c文件:gd->bd->bi_arch_number = MACH_TYPE_S3C2440;中决定)。

linux操作系统教程-实训与项目案例原稿

linux操作系统教程-实训与项目案例原稿
调试与发布
进行应用调试、测试和发布,确保应用在各种设备和平台上运行 稳定、性能良好。
THANKS
感谢观看
• 源代码编译安装:除了使用软件包管理工具外,还可以从源代码编译安装软件 。这种方法需要手动下载源代码、配置编译选项、编译源代码并安装程序。虽 然比较繁琐,但可以获得最新版本或定制化安装的需求。
进程管理
进程概述
进程是Linux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程序的实例。每个进程都有相应的进程ID(PID)和其他属性, 如父进程ID(PPID)、进程状态等。
自动化测试与日志分析
使用工具如Selenium或ELK Stack,实现自动化测试和日志分析, 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
移动应用开发环境搭建
移动开发框架选择
根据开发需求选择合适的移动开发框架,如React Native或 Flutter。
开发环境搭建
安装开发工具、配置开发环境、安装依赖库等,确保移动应用开 发顺利进行。
历史发展
Linux经历了从最初的小型项目到 全球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的转变 ,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Linux的特点和优势
特点
Linux是一款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操 作系统,具有强大的可定、高可靠性 和强大的网络功能,广泛应用于服务 器、云计算、移动设备和物联网等领 域。
用户和权限管理
用户管理
用户组管理
权限管理
sudo的使用
Linux系统中,用户是独立的 实体,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用 户名、密码和主目录等属性。 管理员可以创建、删除、禁用 或启用用户账户,并设置相应 的权限和属性。
用户组是具有相同权限的一组 用户的集合。通过将用户添加 到不同的用户组,可以方便地 管理用户的权限和访问控制。

描述Linux内核的移植过程

描述Linux内核的移植过程

描述Linux内核的移植过程
Linux内核的移植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目标平台:首先需要确定要将Linux内核移植到哪个目标平台上,这个平台可以是嵌入式设备、服务器、桌面电脑等。

2. 获取源代码:从Linux官网或其他开源代码库获取Linux内核的源代码。

3. 配置内核:根据目标平台的硬件特性和需求,对内核进行配置。

可以使用make menuconfig、make xconfig或make config等命令进行配置。

4. 编译内核: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对内核进行编译。

交叉编译工具链是一组针对特定平台的编译器、链接器、调试器等工具,可以在开发主机上编译生成目标平台上的可执行文件。

5. 生成镜像文件:将编译生成的内核、设备树、启动程序等文件打包成一个镜像文件。

镜像文件的格式可以是uImage、zImage、vmlinux等。

6. 烧录镜像文件:将生成的镜像文件烧录到目标平台的存储设备上,例如闪存、SD卡、硬盘等。

可以使用dd、fastboot、flash等命令进行烧录。

7. 启动内核:将目标平台连接到开发主机,通过串口或网络连接进行调试和启动。

可以使用bootloader或者直接从存储设备启动内核。

8. 调试内核:在目标平台上运行内核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驱动不兼容、内存泄漏、死锁等。

需要使用调试工具对内核进行调试,例如gdb、kgdb、strace等。

以上就是Linux内核的移植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目标平台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Linux 程序移植 Windows

Linux 程序移植 Windows

Linux 程序移植 Windows一.前言linux拥有丰富各种源代码资源,但是大部分代码在windows平台情况是无法正常编译的。

windows平台根本无法直接利用这些源代码资源。

如果想要使用完整的代码,就要做移植工作。

因为c/c++ library的不同和其他的一些原因,移植c/c++代码是一项困难的工作。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的例子(tar)来说明如何把linux代码移植到 windows平台上。

移植过程将尽量少修改代码,以便代码的运行逻辑不会发生任何变动。

保留绝大部分软件主要功能。

二.准备工作tar是linux平台下面一个打包工具。

移植这样一个程序到windows平台需要做那些工作呢?首先是一些准备工作,在windows平台上面安装上cygwin的最新版本,在cygwin中安装好gcc等开发工具。

同样也需要一个windows开发环境。

可以使用最新版本visual studio,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03。

从上取得tar的最新源代码,版本是1.13。

在cygwin下面解开tar-1.13.tar.gz.源代码包。

注意请不要在windows下面使用winrar或者winzip 来解压缩。

winrar和winzip在解压缩某些tar.gz包的时候会有问题。

使得解包之后的目录和文件出现异常。

如果是源代码包将有可能不能在cygwin下面正确编译。

解开压缩包之后,进入 tar-1.13目录,在当前的目录下面输入./configure命令,运行完毕之后,再次输入make命令。

开始编译tar的cygwin版本。

编译基本上不会有问题,进入src目录,可以看到新编译好的tar程序tar.exe。

cygwin是一个api层的linux模拟环境。

如果能够在cygwin下面编译,运行。

实际上也就是能在windows下面编译和运行,只是需要有一层中间api模拟某些linux特有的操作。

linux移植的一般过程

linux移植的一般过程

linux移植的一般过程
1.硬件平台的分析:对要移植的硬件平台进行分析,了解其处理器架构、内存结构、设备接口等硬件特性。

2. 内核选择和配置:根据硬件平台的特性选择相应的Linux内核版本,并进行配置,包括启用或禁用某些功能、添加驱动程序等。

3. 引导程序开发:根据硬件平台的启动方式,开发或适配引导程序(bootloader),负责加载内核和设备驱动程序。

4. 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或适配:根据硬件平台的设备特性,开发或适配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使其能够被内核识别和使用。

5. 文件系统的制作:根据硬件平台的存储设备特性,制作相应的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系统类型、文件系统结构、文件系统大小等。

6. 应用程序的移植:根据硬件平台的特性,移植相应的应用程序,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7. 调试和优化:进行测试和调试,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优化系统性能。

8. 发布和维护:完成移植后,进行发布和维护工作,包括文档编写、系统更新等。

- 1 -。

虚拟嵌入式开发环境中的Linux内核移植与裁剪

虚拟嵌入式开发环境中的Linux内核移植与裁剪

展 的瓶颈 问题 。文献【 给出了一种利用软件技术 4 仲
来搭 建一 个 虚拟 的嵌入 式 开发 环 境 的 方 法,在 此基 础 上 , 文通 过 对 Lnx内核 进 行 移植 和裁剪 , 其 本 iu 使
嵌 入式 中的移植 , 简单地 说就是 程序 写好 后 , 使 用 一种 特殊 的编译 器编译 源码并链接 成 可执行 二进
将 函 数 sc40 t rs u 中 的 i (n > 32 1_i me e p t f tt c 0f { xt 改成 i( n> x mf  ̄ ft t 0 f f e H )
2 nx内核 2 . . 编译 .l u 3i .2 2 60 0
是 REDHAT E E R S I X .+sy y .. NT RP I E L NU 54 k e e 32. 1
码。 在进行移植之前 , 我们必须对原始的 Lnx内 i u 核
进 行 简化 和部 分修 改 , 程如 下 : 过 首 先 下载 到 l u 一.. . . r z i x262 2 t . 2文件 ,然后 n 0 0ab 进 行解 压缩 。 jv l u 一..0 0 a. 2 xfi x26 . . r z n 22t b
22 i x原 始 内核 26 02 剪 和移植 .Ln u .. . 2 0裁
Lnx是 一 个 可 移 植 性 非 常 好 的操 作 系统 , i u 它
广泛支持 了 多不同体 系结构的计算机。通常情况 许 下L u i x内核仅仅 支持普通的计 算机体 系结构 , n 而
且体 积较 大。 了让 其 支持嵌入 式 系统 , 么就 必须 为 那 对 内核进行移 植 和裁 剪 ,减 少其 体 积和 不 需要 的代
#t rx z nn ln x— c 一 4_ C / a v fa -iu g c 4. 3一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步骤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步骤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步骤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步骤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是将Linux内核移植到特定的硬件平台上的过程。

在进行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之前,需要先了解目标硬件平台的相关信息,包括处理器架构、硬件接口、设备驱动等。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的主要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移植的过程。

1. 获取源代码需要从官方或其他可靠的渠道获取Linux内核的源代码。

可以选择下载最新版本的稳定内核,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特定版本的内核。

获取源代码后,解压到本地目录。

2. 配置内核在进行内核配置之前,需要根据目标硬件平台选择适当的配置文件。

内核配置文件包含了编译内核所需的各种选项和参数。

可以使用make menuconfig或make defconfig命令进行内核配置。

在配置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硬件平台的特点进行相应的配置,如选择正确的处理器类型、设备驱动等。

3. 编译内核配置完成后,可以使用make命令编译内核。

编译过程可能会比较耗时,需要根据计算机性能进行相应的等待。

编译完成后,会生成vmlinuz和相关的模块文件。

4. 编译设备树设备树是描述硬件平台的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在内核启动时传递硬件信息给内核。

如果目标硬件平台需要使用设备树,需要将设备树源文件编译为二进制文件。

可以使用device tree compiler(dtc)工具来编译设备树。

5. 烧录内核内核编译完成后,需要将生成的vmlinuz文件烧录到目标硬件平台上。

根据硬件平台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烧录工具,如dd命令、fastboot等。

烧录完成后,可以通过串口或其他方式查看内核启动信息。

6. 配置文件系统内核烧录完成后,需要为目标硬件平台配置文件系统。

可以选择使用已有的文件系统,如busybox、buildroot等,也可以根据需求自行定制文件系统。

配置文件系统包括选择合适的文件系统类型、添加必要的应用程序和驱动、配置网络等。

linux系统移植

linux系统移植

UT-S3C6410 User ManualVersion:urbetter_linux-2.6.24_v0.18Linux主机环境:ubuntu-9.04一. 安装Cross-compile1.打开linux-2.6.24_v0.18\cross_compile\目录,将该目录下arm-none-linux-gnueabi-arm-2008q3-72-for-linux.tar.bz2、cross-4.2.2-eabi.tar.bz2、cross-3.3.2.tar.bz2、cross-3.4.1.tar.bz2拷贝至linux 机工作目录,这里以/home/fusq/test作为工作目录(fusq是linux机user name)。

2.安装arm-none-linux-gnueabi-arm-2008q3-72-for-linux.tar.bz2至/usr/local/arm/下。

执行命令:fusq@fusq-urbetter:~/test$ tar jxvf arm-none-linux-gnueabi-arm-2008q3-72-for-linux.tar.bz2 注:默认路径为/usr/local/arm/,无需指定3.安装cross-4.2.2-eabi.tar.bz2 至/usr/local/arm/下。

执行命令:fusq@fusq-urbetter:~/test$ tar jxvf cross-4.2.2-eabi.tar.bz2 -C /usr/local/arm/4.安装cross-3.3.2.tar.bz2 至/usr/local/arm/下。

执行命令:fusq@fusq-urbetter:~/test$ tar jxvf cross-3.3.2.tar.bz2 -C /usr/local/arm/5.安装cross-3.4.1.tar.bz2 至/usr/local/arm/下。

Linux内核移植与根文件系统构建

Linux内核移植与根文件系统构建

Linux内核移植
10、SCSI device support
如果有SCSI 设备(SCSI 控制卡,硬盘或光驱等)则选上这项。目前SCSI 设备类型已经比较多,要具体区分它们你得先了解他们所使用的控制 芯片类型。2.6.X 内核中对各类型SCSI设备已经有更具体详细的支持。 <*> scsi support; <*>scsi disk support;
Linux内核移植
5、Networking option
网络选项,它主要是关于一些网络协议的选项。Linux 功能也就是在于 对网络功能的灵活支持。这部分内容相当多,根据不同情况,一般我 们把以下几项选上。 5.1、 packet socket 包协议支持,有些应用程序使用Packet 协议直接同网络设备通讯, 而不通过内核中的其它中介协议。同时它可以让你在TCP 不能用时找 到一个通讯方法。 5.2、 unix domain socket 对基本UNIX socket 的支持 5.3、 TCP/IP networking 对TCP/IP 协议栈的支持,当然要。如果你的内核很在意大小,而且 没有什么网络要就,也不使用类似X Window 之类基于Unix Socket 的应用那你可以不选,可节省大约144K 空间。
二、内核与根文件系统实验
• • • • 安装完成后依次执行以下命令: [root# root] Make dep [root# root] Make [root# root] Make PREFIX=./root install
由于根文件系统是内核启动时挂载的第一个文件系统那么根文件系统就要包括linux启动时所必须的目录和关键性的文件例如linux启动时都需要有init目录下的相关文件在linux挂载分区时linux一定会找etcfstab这个挂载文件等根文件系统中还包括了许多的应用程序bin目录等任何包括这些linux系统启动所必须的文件都可以成为根文件系统

Zynq--Linux移植

Zynq--Linux移植

Zynq--Linux移植Zynq--Linux移植1.安装VMware Workstation 102.装载Fedora17的镜像。

3.安装完毕后,启动。

从Application中添加Terninal到Activitise。

4.切换到root用户。

命令:su root。

需要输入构建系统时的root账户密码。

5.更新Fadora。

命令:yum update。

6.切换回自己用户。

su bill7.从Mentor上下载交叉编译工具:arm-2013.11.3.-arm-none-linux-gnueabi.b in,并拷到Linux的home/(用户)下。

8.安装交叉编译工具。

首先修改安装工具的执行权限,chmod +x *.bin ;安装命令: ./ arm-2013.11.3.-arm-none-linux-gnueabi.b in9.然后再次用安装命令开始GNU安装: ./arm-2013.11.3.-arm-none-linux-gnueabi.b in10.设置环境变量PATH。

exportPATH=/home/bill/MentorGraphics/Sour….-linux/bin:$PATH。

11.设置环境变量。

exportCROSS_COMPILE=arm-none-linux-gnueabi- 12.构建u-boot.1)参考附录1,从Github上下载u-boot的源码库(/xilinx) >u-boot-xlnx > release >xilinx-v2013.4 > Source code(tar.gz)或(zip)2)c dxilinx_vivado134/u-boot-xlnx-xilinx-v2013.43)m ake distclean由于U-boot中的UART使用的时钟默认是50MHz,而vivado构建的系统中UART的时钟是100MHz,导致UART的波特率不是设置要求的115200.故要求修改构建U-boot的源文件xilinx\u-boot-xlnx-xilinx-v2013.4\include\configs\zynq_common.h。

linux 系统迁移方案

linux 系统迁移方案

linux 系统迁移方案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操作系统迁移成为了一项常见的任务。

而Linux作为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本文将探讨Linux系统迁移的方案及其重要性。

首先,为什么需要进行Linux系统的迁移呢?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旧的硬件设备可能无法满足新的需求,此时需要将Linux系统迁移到新的硬件上。

另一方面,企业或个人可能需要将Linux系统从一种发行版迁移到另一种发行版,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无论是硬件迁移还是发行版迁移,都需要制定合适的迁移方案。

其次,Linux系统迁移的方案有很多种。

首先要考虑的是备份原有的系统数据,以防止迁移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或损坏。

其次,要准备目标环境,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的准备。

在迁移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逐步迁移或一次性迁移的方式。

逐步迁移是指将系统的各个组件逐步迁移,逐步验证新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而一次性迁移是指将整个系统迁移到新的环境中,然后进行测试和调试。

在选择迁移方案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此外,Linux系统迁移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

例如,如果要迁移的系统是一个服务器系统,那么在迁移过程中需要保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可以选择在非工作时间进行迁移,以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另外,如果系统中有一些特殊的配置或自定义的脚本,需要在迁移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处理。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迁移后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迁移后的系统可以正常工作。

最后,Linux系统迁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方面,迁移可以使系统更加适应新的硬件环境或软件需求,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迁移还可以降低系统运维的成本,减少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因此,合理制定和实施Linux系统迁移方案,对于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Linux系统迁移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在迁移过程中,需要制定合适的迁移方案,并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通过合理的迁移,可以使系统更加适应新的环境,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Bootloader的移植
在此,我们有必要对vivi的程序结构,有个大体的了解,如下: [ armlinux@kfb vivi]$ tree -L 1 |-- COPYING(F) |-- CVS(D) |-- Documentation(D) |-- Makefile(F) |-- Makefile.newSDK(F) |-- Rules.make(F) |-- arch(D) |-- drivers(D) |-- include(D) |-- init(D)
一、Bootloader的移植
/**********modify start*************/ #ifdef CONFIG_S3C2410_NAND_BOOT mtd_partition_t default_mtd_partitions[] = { { name: "vivi", offset: 0, size: 0x00020000, flag: 0 }, { name: "param", offset: 0x00020000,
、printk等各种库函数。

scripts: Shell脚本。vivi提供了一种交互式配置机制,实现部分是利
用shell脚本来完成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一、Bootloader的移植

test: 一些个测试文件,包括hello.c mort3_lcd.c timer.c等,这些是一些
测试文件,就是在你移植过vivi之后,可以通过你的系统来运行这些文 件,以判定你移植的vivi的好坏。但是有个情况说明一下,就是你的开发 板上必须有一个可运行的系统方可,即使是最小的系统也行。在这它们 是单独编译的,你只需要在用着他们的时候,进入他们它的文件夹,编 译之后,下载到板子上即可运行。所以,此方法只是适合烧写过系统的 linux开发板使用。
一、Bootloader的移植

简介
Bootloader是操作系统和硬件的纽带,它负责 初始化硬件,引导操作系统的内核,检测各种参数 给操作系统内核使用。 一个功能完备的大型Bootloader,就相当于一 个小型的操作系统。在嵌入式领域中,操作系统移 植的关键在于Bootloader的移植以及操作系统内核 与硬件相关部分的移植。
一、Bootloader的移植

Makefile Makefile.newSDK Rules.make:工程管理。Linux下用
make来进行工程管理,对Makefile应该不会陌生。读源代码,首先了解 Makefile的内容,会很有帮助。我们在下面会修改到此文件。

arch:处理器架构相关的核心代码。我们仅包含arm架构,这也是vivi
一、Bootloader的移植
flag: MF_BONFS "user", 0x01630000, 0x029d0000, MF_YAFFS
bootloader stage1的实现部分。如果要支持其他架构,也需要放到这个文 件夹下面。其中: def-configs:默认的arm配置文件夹,我们也可以载 入其他的配置文件,但是要保存一个特定的名字。s3c2410:arm平台相关 的文件的实现集合,mmu(内存管理文件)、nand_read.c(nand flash处 理相关函数的集合)、smdk.c(处理器相关配置文件,我们会在下文给予 修改)、proc.c(虚拟文件的函数集合)。
CROSS_COMPILE = /usr/local/ armv4l /bin/armv4l-unknownlinuxARM_GCC_LIBS =/opt/crosstool/arm-linux/lib/gcc-lib/armlinux/2.95.3 改成你安装交叉编译工具的相应路径: ARM_GCC_LIBS=/usr/local/armv4l/lib/gcc-lib/armv4lunknown-linux/2.95.3
一、Bootloader的移植
1)修改Makefile
主要修改三个地方: LINUX_INCLUDE_DIR -- 更改为交叉编译器的include文件夹 CROSS_COMPILE -- 交叉编译器的可执行文件的路径 ARM_GCC_LIBS -- 交叉编译器的lib库文件的路径
LINUX_INCLUDE_DIR = /kernel/include/ 改成你存放交叉编译器的include文件夹,例如:
一、Bootloader的移植
2)修改分区信息:
修改arch/s3c2410/smdk.c 这个是我修改后的分区信息,修改之前一般是四个分区: vivi param kernel root,在此不再累述。说明一下就是,前 面所看到的分区是添加logo之后的信息,可能有所差异,在 此强调一下。 主要是nand flash分区信息。
LINUX_INCLUDE_DIR =/usr/local/armv4l/include/
一、Bootloader的移植
CROSS_COMPILE = arm-linux改成你存放交叉编译工具的路径,通常交叉编译工 具的路径都已经在profile文件中声明,所以一般直 接写成arm-linux-。
一、Bootloader的移植

drivers: 通用的驱动程序。内有mtd、serial、net以及CVS四个文件夹
和一个Makefile文件,分别对应mtd驱动程序、serial驱动程序、net驱动 程序和对应版本的目录文件;在mtd目录下,又包含nand、nor



include: 包含的头文件,各种内置函数的声明及某一部分设备驱动文 件的声明。 init: 初始化的核心代码。这是vivi bootloader stage2的实现部分。 lib: 库文件,里面包含各种系统调用的库函数,比如:strlen、strcmp
一、Bootloader的移植

vivi的软件架构
vivi的软件架构分为 三个层次:vivi配置、 bootloader stage1、 bootloader stage2。 另外,Vivi还提供了测试 程序和工具,并且有简明 的文档。 具体如图:
一、Bootloader的移植

vivi的软件架构
一、Bootloader的移植

util: 小工具。现在包含两个文件,ecc.c,imagewrite.c,他们是单独
编译的,imagewrite可以直接使用,但是有个前提:arm板上存在一个最 小的可运行的系统,因此,此方法不适合初次烧写系统。
一、Bootloader的移植
3.修改文件
因为国内大部分S3C2410的设计都是抄袭smdk2410 ,所以vivi的移植相对来说,了。
一、Bootloader的移植

具体步骤如下:
禁止看门狗 禁止中断 初始化系统时钟 初始化内存控制器 初始化UART 拷贝VIVI到RAM 跳转到main()函数
1. 2.
3.
4. 5. 6. 7.
跳转到main()函数后启动第二阶段代码
一、Bootloader的移植
第二阶段的代码用c语言编写,从main()函数开 始,该函数在/init/main.c文件中。主要进行一些开 发板初始化、内存映射和内存管理单元初始化等工 作,最后会跳转到boot-or-Vivi()函数中接收命令并 进行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
C H A P T E R
基于S3C2410处理器目 标板的Linux移植
目录
1. Bootloader的移植 2.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移植 3.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根文件系统的创建 4.嵌入式Qt移植+Linux应用程序的编写
目录
1. Bootloader的移植 2.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移植 3.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根文件系统的创建 4.嵌入式Qt移植+Linux应用程序的编写
一、Bootloader的移植
1.
2.
3. 4. 5. 6. 7. 8.
打印版本,内存清零 开发板初始化 建立页表,启动MMU 堆栈初始化 MTD设备初始化 私有数据初始化 内置命令初始化 Boot-or-vivi()函数
一、Bootloader的移植
vivi移植步骤: 1. 移植交叉编译器 2.下载&解压vivi 3.修改文件 4.配置启动参数: 5.编译 6.烧写下载
其中,第一阶段的代码用汇编语言编写,在 Vivi/arch/s3c2410/head.S中定义,大小不超过l0kB, 它包括从系统上电后在0x00000000地址开始执行 的部分。 这部分代码运行在Flash中,它包括对S3C2410 的一些堆栈、寄存器和时钟等的初始化,为第二阶 段的执行准备硬件环境,并跳转到第二阶段执行。
一、Bootloader的移植
size: flag: },{ name: offset: size: flag: "kernel", 0x00030000, 0x00200000, 0 "root", 0x00230000, 0x01400000, 0x00010000, 0
}, {
name: offset: size:
一、Bootloader的移植
由于在下面vivi文件中是全路径,所以可以不 添加路径声明,即修改环境变量,但是一般情况下 ,我们要修改环境变量,将之添加到系统中,使之 开机生效。即:让我们直接运行armv4l-unknownlinux-gcc. 修改/root/.bash_profile 添加如下语句: PATH=$PATH:/usr/local/armv4l/bin/
一、Bootloader的移植

简介
vivi是由mizi公司针对ARM9处理器系 列设计的一个BootLoader,操作简单,而 且提供了完备的命令体系,和所有的 BootLoader一样,vivi也有两种工作模式, 即启动加载模式和下载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