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8 永生的眼睛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永生的眼睛》优质教案设计
最新《永生的眼睛》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永生的眼睛》一文,位于教材第十二章“生命之美”第三节。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与父亲关于眼睛捐献的对话,引出对生命、爱心和责任的深入思考。
详细内容包括:介绍眼睛捐献的意义与过程,讨论生命的价值,以及探索个人对生命延续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主题,认识到眼睛捐献的重要性和生命的价值。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理解眼睛捐献的意义。
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文章《永生的眼睛》、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关于眼睛捐献的公益广告,引发学生对生命和爱心的关注。
2. 阅读文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主题和内容。
3. 讲解:教师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眼睛捐献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永生的眼睛2. 板书内容:a. 生命之美眼睛捐献的意义生命的价值b. 爱心与责任个人对生命延续的理解社会道德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谈谈对眼睛捐献的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b. 以“生命的延续”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2. 答案:a. 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
b. 作文要求内容丰富,观点明确,结构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加关于眼睛捐献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感。
b.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模仿、创编,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亲情和爱的思考和感悟。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抽象概念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
(2)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
2. 学习文章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
(3)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欣赏写作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2)学生讨论并欣赏文章的优美语句。
四、课后作业1. 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写一篇小短文。
2.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生命、亲情和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重点词汇的掌握以及写作技巧的应用。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亲情和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描述《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并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3)能够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和亲情的尊重和珍视。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永生的眼睛》故事文本。
2.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描述。
(2)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引发对故事主题的兴趣。
(2)展示故事封面,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引导讨论,总结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人物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人物,进行展示和分享。
(3)教师引导讨论,总结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2. 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永生的眼睛》。
2. 参考资料和图片。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故事文本《永生的眼睛》的打印版,每人一份。
2. 准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肖像,以供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时使用。
3. 准备黑板和粉笔,以记录学生的讨论点和重点。
4.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以供学生写作练习使用。
七、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如:“你们认为什么是永生?你们认为眼睛在生命中扮演什么角色?”展示故事封面,引导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
2.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之后,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课《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一文,使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特点。
2. 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在我国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
3.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对器官捐赠的看法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
2. 掌握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器官捐赠的真实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 案例分析:教师讲解器官捐赠的真实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表达对器官捐赠的看法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作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作文,评价学生对器官捐赠的看法和态度,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永生的眼睛》文本。
2. 器官捐赠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2023最新-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7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该页是美丽的编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7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运用学过的方法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继续学习用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阅读课文,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4、学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运用抓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2.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2.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捐赠盲童屡屡遵从搂住突如其来不假思索热泪盈眶栩栩如生重见天日(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介绍自己是怎么概括的。
三、再读,迁移读法。
1.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触摸春天》一课,是怎么体会小女孩热爱春天、渴望自由的情感的?(抓关键词语来体会。
)2.什么是“永生”?(不会灭亡,永不消失)课文哪些语句告诉我们妈妈、爸爸的眼睛是“永生”的?再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来。
(生读书,勾画语句。
)3.汇报交流。
语句一: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教学指导:(1)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死、有意义)这两个词语告诉我们什么?(2)妈妈这样认为,她又是怎么做的呢?(3)想象:妈妈的眼角膜捐赠给了盲童,你仿佛看到他在干什么?(4)你觉得这里的“永生”是说什么?语句二: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那多么美妙!指导:(1)找出句子的关键词。
课《永生的眼睛》教案
优质课《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讲述了作者在面对亲人的离世和自己的病痛时,如何从一篇关于器官捐赠的文章中获得启示,最终决定捐赠自己一双健康的眼睛,让他人重见光明。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3)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同理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面对病痛和亲人离世时的坚定信念和无私爱心。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3. 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坚定信念和无私爱心。
2. 将课文中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器官捐赠的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永生的眼睛》,体会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角色间的情感交流,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和关爱他人的体会。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器官捐赠的意义,引导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器官捐赠的故事,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
(2)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懂得珍惜生命。
2. 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讨论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
(2)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永生的眼睛》,写一篇关于器官捐赠的短文。
2. 调查身边人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态度,简要总结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3. 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内容,讨论器官捐赠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永生的眼睛》的理解程度,包括主要内容、观点和情感态度。
2.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能力、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写作能力、调查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难点: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的意义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永生的眼睛》,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讨论其表达效果。
4. 口语表达: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如描述自己的一次难忘的经历。
5. 写作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
3.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清晰度、连贯性等。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永生的眼睛》。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3. 相关阅读材料,如关于器官捐赠的articles、故事等。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5. 口语表达评价表。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出本课的主题。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对器官捐献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
提问:回忆一下文章内容(本文主要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都捐献了角膜生)师板书。
学生回答主要内容。
回忆上文引入下文。
二、张凡、刘家新等几位同学在预习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捐献角膜呢?老师现在就解答这个问题:资料出示:据调查,全国约有400万人因角膜疾病导致失明,其中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可是由于我国角膜捐献太少了,这些盲人只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角膜、器官捐献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同学们在周围人群进行了调查。
老师把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请看:(课件)出示条形图。
提问:从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共调查212人,愿意捐献的75人,不愿捐献的137人不愿捐献的人数比愿意的多。
现状出示,更加直观。
过渡:现在我们就去深入地学习课文。
学生说图表。
学生知道相应的资料,激发情感。
三、学习课文过渡:琳达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医生要取走母亲的角膜。
自学(1~3)自然段:面对角膜捐献:1、思考:琳达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要点:⑴ 琳达开始:(“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爱妈妈、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不明白为什么捐)琳达后来愿意娟、理解了捐献的意义。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够分析并描述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亲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2)运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阅读和写作。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抽象词汇和复杂句型。
(2)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具,如PPT、视频、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主要内容和情节。
(2)通过提问、讨论和练习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词汇和句型:(1)讲解和练习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引导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4. 写作练习:(1)根据文章内容和主题,布置写作任务。
(2)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节,强调亲情的珍贵。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亲情和爱。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写作练习,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一次亲情的体验或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的讨论和活动。
3. 复习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加强口语和书面表达的练习。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题思想。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重点句型。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通过模仿课文进行写作,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主题思想。
课文中的生字词及重点句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
如何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生命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提问:“你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吗?”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并标记出生字词和重点句型。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3.课堂讨论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捐献眼角膜?课文中的母亲为什么选择捐献儿子的眼角膜?课文中的父亲为什么也选择捐献眼角膜?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
4.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型,让学生进行练习。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
5.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生命”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
学生分享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提醒学生要关爱生命,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和重点句型。
2.深入思考课文主题,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
2.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3.课堂讲解部分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示例:1.导入播放歌曲《生命之光》,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提问:“你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吗?”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和重点句型。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3.课堂讨论小组讨论问题,代表分享,教师点评。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能够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以及对亲情的感悟和体谅。
(2)引导学生思考并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永生的眼睛》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讨论作品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2)提问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看法,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解说。
(3)教师引导并总结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写作技巧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如描述、对话、象征等。
(2)让学生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的分析和欣赏,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让学生选择一篇文章中的精彩句子或段落,进行模仿写作。
(2)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2. 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2)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效果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了解器官捐赠的概念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器官捐赠对于需要帮助的人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器官捐赠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句的理解。
2. 对器官捐赠的深度理解和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器官捐赠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器官捐赠的了解和看法。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题。
三、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和掌握词汇和句子。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就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展开讨论。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器官捐赠的看法和思考。
五、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写作题目:“我眼中的器官捐赠”。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2.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包括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
六、深化理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器官捐赠的实际情况,如感人故事、统计数据等,加深学生对器官捐赠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器官捐赠对于社会的积极意义。
七、小组活动(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器官捐赠的宣传活动,如海报、宣传册等。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确定各自小组的宣传活动方案。
八、分享与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宣传活动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创意、内容、表达等方面进行相互评价,总结经验。
课《永生的眼睛》教案
优质课《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线索和结构。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尊重生命的态度。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懂句子。
(2)对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命意义和尊重生命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及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永生的眼睛?”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 内容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探讨生命意义和尊重生命的主题。
四、课堂练习:(1)什么是永生的眼睛?(2)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3)你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2. 小组讨论:(1)讨论如何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2)分享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
2. 学生课后拓展:(1)写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课堂练习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生命意义和尊重生命的思考,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永生的眼睛》精品教案
《永生的眼睛》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掌握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可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眼角膜捐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划分段落,概括各段内容。
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理解其含义。
3.课堂讨论课文讲述了哪些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4.教师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把握课文主题。
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经历。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7.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感悟的短文。
为眼角膜捐献者写一封感谢信。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教师讲解、情感体验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践行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1.导入展示眼角膜捐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提问:你们知道眼角膜捐献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学生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引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各段内容。
3.课堂讨论课文讲述了哪些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4.教师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如:“永生”的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含义?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精选3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精选3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3、小调查: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教学过程】一、阅读资料,交流感受1、教师导入:《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投影出示)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一三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
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
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心中有什么话要说?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二、熟读精思,探究文本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研读重点: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研读重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能够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和尊重。
(2)引导学生思考并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文章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
(2)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提前阅读并熟悉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意图。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文章解析、写作指导等。
(3)准备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的道具和教具。
2. 学生准备:(1)提前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和大意。
(2)预习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文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探讨的意义和作用。
2. 教学内容:(1)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3. 实践与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
(2)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写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课《永生的眼睛》教案
优质课《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一文,让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提高认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永生的眼睛》课文文本。
2. 准备相关器官捐赠的资料和视频。
3. 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器官捐赠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永生的眼睛》。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案例分析:展示器官捐赠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人物心理,讨论器官捐赠对他们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展开讨论,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器官捐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对器官捐赠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通过课后作业和日常行为观察进行评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参观活动,让学生参观器官捐赠中心,深入了解器官捐赠的流程和意义。
2.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感受,促进班级内部的交流和理解。
3.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六年级下册
课文:18 永生的眼睛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情”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认“辍”,积累本课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情感与精神品质。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角膜”和“角膜捐赠”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课件。
教学过程:
1.学生谈理解。
2.谈体会。
(这里作者运用含蓄的写法,揭示了课题的含义,写出了温迪的眼睛角膜在盲人的眼睛里获得了永生。
字里行间流淌着温迪的善良与无私所给予“我”的感动与骄傲。
)
3.反复引读。
(三)回归整体,体会情感
1.想一想,议一议:作者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做题目?
(这永生的不仅仅是闪烁光芒的眼睛,而是琳达一家人热爱生命、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者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实际上表达的是精神的永生。
)
2.师小结: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但是如果一个人死后能像琳达的父母和女儿一样,为帮助活着的人恢复健康而奉献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那么他的死就有了意义,因为他身体的那一部分正在别人的生命里获得重生。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在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充分交流读书感受的基础上,水到渠成,揭示题目的含义,使学生不仅深入体会到文章的中心,而且从中受到教育,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五、板书设计
2
只
拣
儿
童
多
处
行
颐
和
园
门
知春亭畔
儿童
多处
就是
春
湖
面
湖
边
玉
澜
堂
(花儿——儿童)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二、学习第九自然段
(一)齐读第九自然段。
(二)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出示句子:
1.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2.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展示课件第十四屏)
(三)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因为儿童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三、拓展延伸
1.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
同学们,我们就带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特殊的爱的情感,一起走进冰心的世界。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她曾说:“我们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8* 永生的眼睛
以“只拣儿童多处行”来结束全文,既落
实了教学重点,又能首尾呼应。
为了让学生能更近距离地走近冰心奶奶,
了解冰心奶奶,通过阅读冰心奶奶的作品来走
进她的内心,体会她那颗关怀少年儿童的拳拳
爱心。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8* 永生的眼睛
入‘不拒细流’的大海”。
冰心老人爱海,冰
心老人就是大海!她辽阔、深邃、温馨、博大。
)
教师朗读冰心小诗。
2.同学们,老师也希望你们在课后,能多
找一些冰心的书来读一读,那你一定会像冰心
那样充满了爱心。
四、总结课文,深化感情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课文:3 钓鱼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1.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2.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内化语言,建构并运用语言,提高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纵、距、皎、沮、诱、抉”等 6 个生字,会写“捕、辉、剧、钩、距、辩、乞、德、抵”等 9 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鲈鱼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鱼,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2.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想好后同桌相
互说一说。
3.提出疑难问题,交流讨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在课文中圈画新词,并读新词。
2.自己想办法记生字,相互交流记忆生字
的方法,可引导学生采用偏旁加部件的方法记
忆字形,还可以结合字义记忆字形,要启发学
生把本课学的生字与以前学过的形近字进行比较,巩固记忆,防止认读混淆。
3.教师检测识字效果,并对字音和字形有
重点地进行指导。
(认读生字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教师要
有重点地指导,会认字中,“纵”是平舌音,
韵母是后鼻音。
“鳃”是平舌音。
“皎”读第
三声。
7 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偏旁。
)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词义。
(展示课件第三屏)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2.说一说,这些字的特点,书写时应注意
哪
些?
3.根据学生的要求,教师范写一两个生字。
4.学生练写。
(“辉”字的光字旁最后一笔变成竖提;“九”的横折弯钩要托起“力”;“纵”字第五笔是点;“辩”字的中间是言字旁;“抵”字最后的点不要丢掉。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
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快速浏览,增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