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报告

合集下载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夏季的炎热让许多人开始寻找有关空调制冷技术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空气调节的工作原理、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以及空气调节系统的配件和维护等知识。

空气调节的工作原理
空气调节系统是通过制冷技术来降低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以保持舒适的室内
环境。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将热量从室内空气中移除,然后将之排出室外。

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
制冷循环系统是空气调节系统的核心部分,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
器等组成。

它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

•压缩:压缩机将低压低温的蒸汽气体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气;
•冷凝:高压高温的蒸气通过冷凝器散热冷却,变成高压高温的液体;
•膨胀:高压高温的液体通过膨胀阀突然减压,变成低压低温的液体;
•蒸发:低压低温的液体通过蒸发器吸收热量,变成低压低温的蒸汽。

空气调节系统的配件和维护
空气调节系统一般由室内机、室外机、空气管道和控制器等配件组成。

为了保
持空调的高效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我们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具体维护措施包括清洁过滤器、清洗冷凝器、检查制冷剂、检查电气连线和排水管道等。

本文介绍了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的相关知识。

了解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
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以及空气调节系统的配件和维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空调的运行原理,并且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和维护它的高效运行。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总结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总结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总结一、引言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是我对制冷技术领域的一次深入探索和实践。

通过这次设计,我不仅对制冷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锻炼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加强了我在团队中的协作精神。

二、设计内容与过程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主要负责制冷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具体内容包括对制冷系统的原理分析、系统设计、制冷剂选择、制冷循环计算以及系统性能优化等。

在设计过程中,我首先对制冷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原理分析,了解了各种制冷方法的优缺点。

然后,我进行了制冷剂的选择,考虑到环保和性能因素,选择了R407C作为制冷剂。

接下来,我进行了制冷循环的计算,包括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四个过程。

最后,我对制冷系统进行了性能优化,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比。

三、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在设计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制冷剂选择问题、系统性能优化问题等。

对于制冷剂选择问题,我通过查阅资料和对比分析,选择了R407C作为制冷剂。

对于系统性能优化问题,我通过模拟分析和实验验证,调整了系统参数,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比。

四、收获与展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掌握了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也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和优化系统性能。

此外,我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对于未来,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制冷技术,探索更加环保、高效的制冷方法。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总结总的来说,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

它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制冷技术,提高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相信,这次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制冷课期末总结

制冷课期末总结

制冷课期末总结制冷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住宅等领域。

作为制冷技术的基本内容,制冷课程是学习制冷技术的本科生必修课之一。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实验的实践,对制冷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下面是我对制冷课的总结。

制冷课程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制冷循环原理、制冷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制冷剂的选择与应用、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等。

首先,制冷循环是实现制冷过程的基础,了解制冷循环的原理对于理解和设计制冷系统至关重要。

在课堂上,我学习了制冷系统的基本循环类型和热力学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

特别是透过学习两种典型制冷循环——蒸发冷凝循环和吸收制冷循环,我了解到了制冷系统主要的工作原理,对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制冷设备如冰箱、空调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制冷系统的组成也是制冷课程的重要内容。

制冷系统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组件。

在课程中,我学习了这些组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学习制冷系统的组成,我对制冷设备的结构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制冷剂的选择与应用也是制冷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起到传热、传质和压缩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制冷系统的工作效果。

在课程中,我学习了各种制冷剂的基本性能和应用场景,并了解了一些主流制冷剂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我还了解到现代制冷剂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制冷技术的绿色化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也是课程内容的重要部分。

通过对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可以评估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并进一步优化设计。

在实验实践中,我学习了热力计算的常用方法和工具,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了解了制冷系统的热力性能。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对制冷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制冷课程,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也通过实验实践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人造冷源 人造冷源也称人工制冷,人们将一般制冷中所需的机器和设备的总和成为制冷机。19世纪中叶,第一台机械制冷装置问世, 人类开始使用人造冷源,蒸气压缩式制冷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制冷机。
人造冷源的制冷过程,必须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
思考: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1 高温低压气体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工作过程
•压缩机:它的作用是将蒸发器中的高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吸入,压缩到冷凝压力,然后排到冷凝器。 •冷凝器:它的作用是将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冷凝成液体。在冷凝过程中制冷剂蒸气
放出热量,故需要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水、空气等。 •节流机构:低温高压制冷剂流经节流机构后,被节流降压,压力由冷凝压力降到蒸发压力,一部分液
低温和超低温方面
由于金属和合金在低温下具有“超电导”特性所引起: 金属铅在低于7.26K时,电阻几乎为0 锌的超导转编温度是0.79K
这样,制造低温超导电缆对大功率(100万kW以上)输电很有经济价值。
利用低温超导的强大电流,也为制造强大磁场提供了可能。
另外,宇宙空间的模拟、高真空的获得、半导体激光、红外线探测也都离不开低温制冷技术
氟利昂
•氟利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卤族衍生物的总称,它的出现解决了对制冷剂有各种要求的问题 •大多数氟利昂本身无毒、无臭、不燃、与空气混合遇火也不爆炸,适用于公共建筑或实验室的空调制冷装置。氟利昂中不含 水分时,对金属无腐蚀作用
氟利昂的分类 全卤化氯氟烃(CFCs):R11、R12等,对大气臭氧层破坏严重,已于 1996年被禁止使用
食品和物资储存方面:
•如低温储存和冻结储存可以防止果品、蛋品、鱼类以及农药、血浆等的变质,而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储存也常对空气的温湿度 有所要求。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报告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报告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报告年级专业:14级建环 2班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目录:一、设计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1)二、设计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 (4)三、R22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性能计算 (8)四、变频压缩机性能计算 (11)二〇一七年六月一、设计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冷凝热量:200KW ,工况:冷却水进水t w1=32℃,肋管d o =22mm ,d i =20mm ,型式见例题4-1(P98);制冷剂:R22。

蒸发温度取2℃,传热管采用紫铜肋管,λf =384W/(m ∙K ),冷凝温度与冷却水进口温度相差7~14℃,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取4~10℃;肋片外径d f =1.2d o =26.4mm (即肋高取0.1 d o ),肋片厚度δt =0.232mm , δo =0.368mm ,平均肋片厚度δf =0.3mm ,肋片节距e =1.5mm ;设计计算过程1) 计算肋管特征参数(按1m 长肋管计算)图 1 梯形肋管示意图肋管水平部分面积A p =[πd o (e −δo )+πd f δt ]1000e=64953.62mm 2=0.06495m 2肋管垂直部分面积A f =π(d f 2−d o 2)21e=0.2229m 2肋管总表面积A=A p +A f =0.28785m 2肋化系数τ=A/A i =4.58肋片当量高度H e =π4d f2−d o 2d f=6.33×10−3m基管平均表面积A =π(d o +d i )/2=0.06594m 2这样,A f /A=0.774;A p /A =0.226;A/A =4.365。

2) 确定冷却水出口温度t 2设冷却水进出口温差∆t w 为5℃,则t w2=t w1+5=32+5=37℃。

3) 在冷凝温度与冷却水进口温度相差7~14℃中取10℃温差,冷凝温度t k =32+10=42℃。

4) 计算平均传热温差∆t m =37−32ln 42−3242−37=7.21℃5) 求冷却水流量M w =∅k c p ×∆t w ×1000=200×10004.2×5×1000=9.52kg/s6) 概算传热面积A c ′表1 卧式壳管冷凝器的热力性能表如下假设热流密度φ=6500W/m 2,则A c ′=∅k /φ=200000/6500=30.76m 27) 初步规划冷凝器结构取管内水流速v =2.5m/s ,则每流程肋管数m 为m =M w /(π4d i 2ρv)=9.520.785=12.13向上取整m=13,这样,管束总长nl =A c ′/Am =30.760.28785×13=8.22m ,若流程数n=2,则冷凝器传热管有效长度为l=4.11m ;传热管总根数N=30根。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指导书模板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指导书模板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空调用制冷站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增强对制冷站中所应用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认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制冷站总负荷计算制冷站总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2.制冷机组类型及台数的选择根据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环保、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和运行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选择同型号2—3台的机组。

3.水系统设计(1)确定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形式,进行水管路设计,计算并确定管径,拟定系统草图(2)选择冷冻水泵的规格和台数(3)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规格和台数(4)使用分、集水器时,决定分、集水器直径。

(5)选择主要阀门4.制冷机房设备工艺布置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维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是设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1)制冷机组设备布置。

(2)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布置(3)主要汽水管道布置。

(4)绘制布置简图。

5.制冷机控制安全保护6.采用溴化锂制冷机时能源供应系统设计7.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设计简图等全部内容;计算部分可用表格形式。

(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冷水机组选型计算及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包括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设备型号及台数的选型计算;制冷站内水力计算;等几个部分。

②课程设计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的参数要有依据、计算正确、各种符号应注有文字说明、必要时列出计算数据表格;8.图纸要求(1)图纸要求课程设计图纸绘制要符合现行的制图和空调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达到工艺图要求;图纸量一般不少于2张,出图图幅大小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课程设计图纸采用CAD制图或手工绘图。

(完整word版)《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完整word版)《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课程设计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程设计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随生产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立稳定舒适的气候环境显得日益必要,降温除湿的空气调节方案中采取冷冻喷淋是切实可行的,在天然水源水温尚不能足量保质地满足使用要求条件下,通过人工制冷方案获取低温冷冻水是目前广为选用的空调冷却用水方案。

开设本课程设计可使学生在遵循有关设计规范规定,广为利用天然资源基础上,参考有关设计资料,掌握并提高对《空调用制冷机房》的设计定案、计算、绘图等方面的能力,以为着手进行实际施工图设计奠定可靠基础。

设计制冷系统,主要是选择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机构以及风机、电动机和自动控制设备等。

其步骤是根据给定的冷冻水温度(或被冷却的空气温度)、流量和所采用的冷却水(或冷却用空气)入口温度、流量,确定该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然后,按照设计工况选择该制冷系统的各个组成设备,使之在运行过程各个设备的能力能相互匹配,以充分发挥每个设备的工作能力。

但是,一个制冷机组成或制冷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当外在参数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该机组成系统的性能如何变化、选定的各个组成设备是否匹配恰当,也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字: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机构、设计目录一、基本资料.............................................................................................................................................. - 3 -二、制冷压缩机型号与数量的选择..................................................................................................... - 4 -1、确定机房的总制冷量................................................................................................................. - 5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 - 5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 5 -4、制冷系统理论循环lgp-h图 ................................................................................................... - 6 -5、制冷系统热力计算...................................................................................................................... - 7 -6、选择制冷压缩机和电动机....................................................................................................... - 8 -三、冷凝器的选择及冷却水系统计算..............................................................................................- 13 -1、冷凝器的选择原则 ...................................................................................................................- 13 -2、确定冷凝器的换热面积..........................................................................................................- 13 -3、选择产品型号 .............................................................................................................................- 14 -4、冷凝器校核..................................................................................................................................- 16 -5、冷却水计算..................................................................................................................................- 16 -6、动力设施.......................................................................................................................................- 16 -四、蒸发器的选择及冷冻水系统计算..............................................................................................- 19 -1、确定蒸发器的型式 ...................................................................................................................- 19 -2、蒸发器传热面积计算...............................................................................................................- 19 -3、冷冻水系统..................................................................................................................................- 20 -五、其他辅助设备的选择 ......................................................................................................................- 22 -1、油分离器选择计算 ...................................................................................................................- 22 -2、高压贮液器选择计算...............................................................................................................- 22 -3、气液分离器选择计算...............................................................................................................- 23 -4、空气分离器选择 ........................................................................................................................- 24 -5、集油器选择..................................................................................................................................- 25 -六、机房布置 ..............................................................................................................................................- 26 -1、制冷机房的设计原则.................................................................................................................- 26 -2、制冷设备的布置原则 ...................................................................................................................- 27 -3、制冷剂管路的布置原则...............................................................................................................- 27 -参考文献........................................................................................................................................................- 29 -一、基本资料1.原始资料:桂林市某空调用制冷机房设计。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课程设计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程设计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随生产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立稳定舒适的气候环境显得日益必要,降温除湿的空气调节方案中采取冷冻喷淋是切实可行的,在天然水源水温尚不能足量保质地满足使用要求条件下,通过人工制冷方案获取低温冷冻水是目前广为选用的空调冷却用水方案。

开设本课程设计可使学生在遵循有关设计规范规定,广为利用天然资源基础上,参考有关设计资料,掌握并提高对《空调用制冷机房》的设计定案、计算、绘图等方面的能力,以为着手进行实际施工图设计奠定可靠基础。

设计制冷系统,主要是选择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机构以及风机、电动机和自动控制设备等。

其步骤是根据给定的冷冻水温度(或被冷却的空气温度)、流量和所采用的冷却水(或冷却用空气)入口温度、流量,确定该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然后,按照设计工况选择该制冷系统的各个组成设备,使之在运行过程各个设备的能力能相互匹配,以充分发挥每个设备的工作能力。

但是,一个制冷机组成或制冷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当外在参数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该机组成系统的性能如何变化、选定的各个组成设备是否匹配恰当,也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字: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机构、设计目录目录........................................................................................................................................... - 2 -一、基本资料............................................................................................................................. - 3 -二、制冷压缩机型号与数量的选择........................................... - 3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 4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 4 -4、制冷系统理论循环lgp-h图............................................ - 6 -5、制冷系统热力计算.................................................... - 7 -6、选择制冷压缩机和电动机.............................................. - 8 -三、冷凝器的选择及冷却水系统计算........................................ - 13 -1、冷凝器的选择原则................................................... - 13 -2、确定冷凝器的换热面积............................................... - 13 -3、选择产品型号....................................................... - 14 -4、冷凝器校核......................................................... - 15 -5、冷却水计算......................................................... - 15 -6、动力设施........................................................... - 15 -四、蒸发器的选择及冷冻水系统计算........................................ - 16 -1、确定蒸发器的型式................................................... - 16 -2、蒸发器传热面积计算................................................. - 17 -3、冷冻水系统......................................................... - 17 -五、其他辅助设备的选择.................................................. - 19 -1、油分离器选择计算................................................... - 19 -2、高压贮液器选择计算................................................. - 19 -3、气液分离器选择计算................................................. - 20 -4、空气分离器选择..................................................... - 21 -5、集油器选择......................................................... - 21 -六、机房布置............................................................ - 22 -1、制冷机房的设计原则.............................................. - 22 -2、制冷设备的布置原则.............................................. - 23 -3、制冷剂管路的布置原则............................................ - 23 -参考文献................................................................ - 25 -一、基本资料1.原始资料:某工厂空调制冷机房设计。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教学设计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教学设计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教学设计概述空调作为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在家庭和办公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空调运作过程中,需要依靠制冷技术来降低室内温度。

因此,了解制冷技术是学习空调技术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空气调节中使用的制冷技术,并通过教学设计来促进学生对该技术的学习。

空调制冷技术制冷技术是利用物质在受热和受冷过程中发生相变以吸收和放出热量的过程,从而降低温度的过程。

在空调中,常用的制冷技术有压缩式制冷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两种。

压缩式制冷系统压缩式制冷系统是使用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通过换热器使其冷却和凝结,使其变成高压液体。

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节流器,变成低温低压液体,然后进入蒸发器,从室内吸收室外的热量,继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然后通过压缩机循环。

吸收式制冷系统吸收式制冷系统是利用物质在吸收和放出水分的过程中释放热量,从而产生制冷效果。

其中,最常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是使用溴化锂和水,通过加热和冷却,使其在溶液和冷凝器之间进行循环往复。

教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空气调节中使用的制冷技术,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知识普及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压缩式制冷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对制冷技术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实验演示在了解了原理之后,教师可以进行灌注制冷系统演示实验,展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的制冷技术。

在实验中,将模拟空气调节设备的调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用讲解过的制冷技术。

该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实践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们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制冷系统。

教师可以提供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并指导学生使用压缩机和其他设备来设计属于自己的制冷系统。

该环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可以巩固他们所学到的制冷技术。

总结空气调节的使用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非常重要,而制冷技术是实现空调功能的关键。

通过对压缩式制冷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的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空调的工作原理,而通过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巩固所学到的制冷技术,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制冷技术实训报告

制冷技术实训报告

制冷技术实训报告《制冷技术实训报告》一、实训任务:本次制冷技术实训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二、实训内容:1、制冷工艺流程介绍2、冷却剂制备3、冷库的安装和调试4、空调系统的安装和调试5、常见故障处理解决方法三、实训流程:1、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是了解本次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流程,然后又做好安全措施的准备,包括穿戴合适的劳保用品、了解现场紧急处理措施、检查实验设备工作情况等。

2、制冷工艺流程介绍制冷工艺的主要流程包括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四个步骤,我们要了解每个步骤对制冷工艺的作用,以及影响制冷性能的因素。

3、制备冷却剂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起到传热媒介的作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制备冷却剂时必须按照正确的配方和操作要求来完成,同时要做好安全防护。

4、冷库的安装和调试在进行冷库的安装和调试时,我们要了解冷库的结构和作用,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调试和运行前必须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5、空调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空调系统是制冷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其安装和调试涉及到电气、机械和水管装置等多个方面知识,要按照基本操作规程,以及熟悉各种安全措施和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6、常见故障处理解决方法在制冷技术应用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和问题,我们要确保做到了全面预防,同时熟练掌握各种处理方法,以及安全措施,确保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四、实训效果:通过本次制冷技术实训,我们掌握了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提高了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希望今后能够在工作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创造更加良好、安全的制冷环境做出贡献。

制冷技术课设总结

制冷技术课设总结

制冷技术课设总结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总结一、引言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制冷技术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这个设计,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总结将对我们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学习与实践进行回顾和总结。

二、设计任务与目标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制冷系统,目标是通过实践掌握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工作流程。

我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完成系统的方案设计、部件选型、系统组装和调试。

三、设计与实现过程在设计和实现制冷系统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制冷剂的工作原理等。

然后,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方案设计,包括制冷剂的选择、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设计、压缩机的选型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组装和调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达到设计要求。

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在选择制冷剂时,我们需要考虑其制冷效率、安全性、环保性等因素。

在设计和制作蒸发器和冷凝器时,我们需要考虑传热效率、流体阻力等因素。

在调试系统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经验与教训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首先,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

其次,我们学到了如何进行系统设计和实现,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方案设计、部件选型和系统调试。

最后,我们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方案设计时考虑不够全面、在系统调试时耐心不够等。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这次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我们不仅掌握了制冷系统的基础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我们认识到自己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制冷技术,探索新的制冷技术和应用领域,为制冷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总结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总结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总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掌握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空气调节系统,了解其适用场合和优缺点。

3. 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空气调节系统实现室内空气质量改善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空气调节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空气质量问题。

2.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学会使用基本的空气调节设备,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空气调节技术的研究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关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科学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本课程在设计时以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为原则,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空气调节基本原理:讲解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制冷和制热过程,以及空气处理单元的组成和功能。

2. 空气调节系统类型:介绍家用、商用及工业用不同类型的空气调节系统,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3. 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教授如何通过空调系统实现室内空气质量改善,包括空气过滤、加湿和除湿等方法。

4. 空气调节设备操作:实践操作课程,让学生学会使用空调、新风系统等设备,并了解设备维护与保养。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空气调节基本原理学习,涉及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周:不同类型空气调节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报告详细说明书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报告详细说明书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报告详细说明书
第一部分:引言
(1)背景介绍:空气调节的定义、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课程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对空气调节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3)课程设计结构和内容简介。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概述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原
理和技术,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和课程论
文等形式进行;
(3)教学流程:详细介绍本课程的教学流程,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等。

第三部分:课程设计内容
(1)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介绍空气调节的基本概念、热力学原理、湿空气特性等;
(2)空调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讲解空调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分析空调系统的运行流程和工作原理;
(3)空气调节设备及系统控制:详细介绍空调设备的分类、特点和
应用,介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和参数调节方法;
(4)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讲解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和设计流程,并通过实践案例让学生掌握常见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法;
(5)空气质量控制:介绍空气净化技术和通风换气系统的设计原理
和方法,讲解空气质量的评价和控制方法。

第四部分:教学手段和方法
(1)理论授课:通过PPT、教材等方式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解释难
点和疑惑;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空调设备的拆装和维护,让学生亲手
操作,并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报告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报告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提高学生对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与维护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与安排1.前期准备学生将进行空气调节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空气调节的定义、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等。

学生背景知识储备完成后,进入实际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

2.实验室实践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需要进行实验室实践操作。

教师将安排以下实验项目:(1)空气调节设备的组装与拆卸实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悉并掌握空气调节设备的组装与拆卸技术,了解空调设备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2)空调系统设计实验:学生将分组进行一次完整的空调系统设计并实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编制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3.理论知识授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将进行以下理论知识的授课:(1)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组成;(2)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空调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

4.课程设计报告撰写学生将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撰写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以及对空气调节系统设计改进的建议。

三、评价方法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实验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2.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3.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完整性和逻辑性;4.学生表现的积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实验室设备:包括空调主机、温湿度传感器、风速计等实验设备。

2.教材:空调技术原理与实践,空调系统设计与维护等相关教材。

3.实验案例:供学生设计空调系统时参考和借鉴的实际案例。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空气调节课程设计,学生将全面了解和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加强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0 绪论0.1 人工制冷的方法本课程为“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即是此制冷技术是为“空调”服务的。

供热工程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组成,热源是为热用户服务的。

本课程作为空气调节之“冷源”的一门技术,讲述其制冷方法、工作原理、制冷系统的组成、设备构造及其计算、系统设计、运行调节等。

什么是空气调节?——使某一特定空间(房间)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压力、洁净度等参数进行人工调节的技术称为空气调节,简称为空调。

对于某一空间,在夏季由于太阳辐射或内外温差向室内传进热量,以及室内人员、灯光、设备产生热量及湿量而在室内形成热、湿负荷,若要保持这房间内空气温、湿度,就必须要求空调设备将这些热、湿负荷从室内转移出去。

如何转移呢?方法是利用温度较低的介质来吸取这些热量。

什么是制冷?——制冷是将低温热源(某物体或某空间)中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热源中去,使其达到比环境更低的温度,并使之维持这个温度的过程。

如冷库、冰箱等。

技术——在某一领域(某方面)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或某方面的技巧。

所以说,制冷技术就是将低温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热源中去的知识、经验或技巧。

实现制冷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利用天然冷源和利用人工冷源。

天然冷源是自然界存在的冷源,例如冰、雪、地下水等,可用作食品的冷藏和防暑降温。

我国对天然冷源的应用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采集、贮存和使用天然冷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直到现在,天然冷源在一些地区仍然得到应用。

天然冷源具有价廉、贮量大等优点,而且利用它还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备。

所以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考虑利用天然冷源。

但是天然冷源受时间、地区及运输条件的限制,一般不能得到0℃以下的温度,而且不易控制和调节。

所以天然冷源只用在防暑降温和少量食品的短期贮藏方面。

工业生产及科学试验等对低温的要求,大都是通过人工冷源来实现。

人工冷源是利用各种类型的制冷机械进行冷量的生产,即利用人工的方法实现制冷。

人工制冷需要比较复杂的技术和设备,而且生产的冷量成本较高,但是它完全避免了天然冷源的局限性,特别是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获得不同的低温。

校内制冷实训报告

校内制冷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冷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我校特开设了制冷实训课程。

本学期,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制冷实训,通过实训,我对制冷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情况总结如下。

二、实训目的1. 熟悉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制冷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 提高学生对制冷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故障排除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了解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制冷剂的性质、制冷循环、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等。

2. 实验操作:进行空调制冷制热实训、热泵型分体空调实训、冰箱实训、汽车空调实训等。

(1)空调制冷制热实训:通过实验熟悉空调制冷制热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电路,学习识图及绘图,观察故障现象,熟悉故障检测、维修的方法,熟悉使用万用表检测故障的方法,同时认真分析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并且互设故障让对方排除。

(2)热泵型分体空调实训:通过实验熟悉热泵型分体式空调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电路,同时进行故障的检测、分析以及进行互设故障排除的练习。

(3)冰箱实训:了解冰箱的制冷原理、结构特点,掌握冰箱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方法。

(4)汽车空调实训:学习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制冷剂和润滑油的选择,以及汽车空调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方法。

3. 实习项目:在实训室进行制冷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初期,教师讲解了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使我们对制冷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在实验操作环节,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3. 在实习项目环节,我们分组进行制冷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制冷设备的安装技巧,学会了如何进行调试和故障排除。

五、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训,我对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制冷剂的性质、制冷循环、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制冷实训报告总结通用

制冷实训报告总结通用

本次制冷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员能够深入了解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工作流程,掌握制冷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技能,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制冷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1. 制冷基础知识首先,我们学习了制冷的基本概念、制冷循环、制冷剂、压缩机、膨胀阀、蒸发器、冷凝器等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制冷剂的作用。

2. 制冷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进行了制冷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制冷设备的安装步骤、注意事项以及调试方法。

3. 制冷系统运行与维护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制冷系统的运行原理、运行参数及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制冷系统的运行监控、故障诊断和排除。

4. 制冷设备维修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制冷设备的维修方法,包括更换制冷剂、清洗蒸发器、冷凝器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制冷设备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技巧。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制冷相关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2. 实践操作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制冷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实践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加深了对制冷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

3. 故障排除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制冷设备运行不稳定、制冷效果不佳等。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排除故障。

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工作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制冷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操作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制冷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3. 团队协作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训总结1. 制冷实训的意义制冷实训使我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制冷行业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报告年级专业:14级建环 2班指导教师:袁中原学生姓名:学生学号:2014111119目录:一、设计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1)二、设计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 (4)三、R22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性能计算 (8)四、变频压缩机性能计算 (11)二〇一七年六月一、设计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冷凝热量:200KW ,工况:冷却水进水t w1=32℃,肋管d o =22mm ,d i =20mm ,型式见例题4-1(P98);制冷剂:R22。

蒸发温度取2℃,传热管采用紫铜肋管,λf =384W/(m ∙K ),冷凝温度与冷却水进口温度相差7~14℃,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取4~10℃;肋片外径d f =1.2d o =26.4mm (即肋高取0.1 d o ),肋片厚度δt =0.232mm , δo =0.368mm ,平均肋片厚度δf =0.3mm ,肋片节距e =1.5mm ;设计计算过程1) 计算肋管特征参数(按1m 长肋管计算)图 1 梯形肋管示意图肋管水平部分面积A p =[πd o (e −δo )+πd f δt ]1000e=64953.62mm 2=0.06495m 2肋管垂直部分面积A f =π(d f 2−d o 2)21e=0.2229m 2肋管总表面积A=A p +A f =0.28785m 2肋化系数τ=A/A i =4.58肋片当量高度H e =π4d f2−d o 2d f=6.33×10−3m基管平均表面积A =π(d o +d i )/2=0.06594m 2这样,A f /A=0.774;A p /A =0.226;A/A =4.365。

2) 确定冷却水出口温度t 2设冷却水进出口温差∆t w 为5℃,则t w2=t w1+5=32+5=37℃。

3) 在冷凝温度与冷却水进口温度相差7~14℃中取10℃温差,冷凝温度t k =32+10=42℃。

4) 计算平均传热温差∆t m =37−32ln 42−3242−37=7.21℃5) 求冷却水流量M w =∅k c p ×∆t w ×1000=200×10004.2×5×1000=9.52kg/s6) 概算传热面积A c ′表1 卧式壳管冷凝器的热力性能表如下假设热流密度φ=6500W/m 2,则A c ′=∅k /φ=200000/6500=30.76m 27) 初步规划冷凝器结构取管内水流速v =2.5m/s ,则每流程肋管数m 为m =M w /(π4d i 2ρv)=9.520.785=12.13向上取整m=13,这样,管束总长nl =A c ′/Am =30.760.28785×13=8.22m ,若流程数n=2,则冷凝器传热管有效长度为l=4.11m ;传热管总根数N=30根。

8) 计算水侧换热系数当水温在0~50℃时,αw =(1430+22×32+372)× 2.50.80.020.2=1.1206×106W/(m 2∙K)9) 计算制冷剂侧冷凝换热系数首先,按公式求得水平光管管外冷凝换热系数。

因t k =42℃,查物性表可得 λ=0.076W/(m ∙K ),ρ=1121.66kg/m 3,r =163.6kJ/kg ,μ=0.22×10−3N ∙s/m 2这样,β1/3=[λ3ρ2gr μ]1/3=1.63×104αc =0.65×(βφd o)1/3=2025.8 W/(m2∙K)其次,计算水平肋管外冷凝换热系数,根据公式m =[2αcδf λf]1/2=[2×2025.80.0003×384]1/2=187.54m −1 l =d f −d o 2[1+0.805lg (d fd o)]=0.00234 肋片效率ηf =tℎ(ml)ml=0.9404肋片修正系数εf =[1.3ηf 0.75A f A (d oH e)0.25+A p A]=1.54修正后αc∙f =εf ×αc =1.54×2025.8=3114.6 W/(m2∙K)最后αc∙f∙z =εz ×αc∙f =(0.6N 0.5)−0.167×3114.6=2553.4 W/(m2∙K)10) 实际的热流密度φ′取污垢热阻R fou =0.86×10−4m 2∙kW ,根据公式K c =[(1αc∙f∙z+R oil )+R p AA +(R fou +1αw )A A i]−1=[12553.4+0.001384×4.365+(0.000086+111206)×4.584]−1=829 W/(m2∙K)这样,实际的热流密度φ′=K c ×∆t m =829×7.21=5977Wm 2,与假设的φ=6500W/m 2,相对误差为|φ′−φφ|×100%=8%>5%误差不满足,重新假设φ′=6000W/m 2二次计算过程1)再次概算所需传热面积A c ′′=∅k /φ=200000/6000=33.33m 2管内水流速仍为v =2.5m/s ,m=13,新管束总长nl′=A c ′/Am =33.330.28785×13=8.9m ,若流程数n=2,则冷凝器传热管新有效长度为l’=4.45m ;传热管总根数N=30根。

2)计算水侧换热系数α′c =0.65×(βφ′′d o)1/3=2085.6 W/(m2∙K)其次,计算水平肋管外冷凝换热系数m′=[2α′cδf λf]1/2=[2×2085.60.0003×384]1/2=190.3m −1 l′=d f −d o 2[1+0.805lg (d fd o)]=0.00234 肋片效率η′f =tℎ(ml)ml=0.9388;肋片修正系数ε′f =[1.3ηf 0.75A f A (d oH e)0.25+A p A]=1.54;修正后α′c∙f =ε′f ×α′c =1.54×2085.6=3204 W/(m2∙K)最后α′c∙f∙z =εz ×α′c∙f =(0.6N 0.5)−0.167×3204=2626.7 W/(m 2∙K)3)实际的热流密度φ′′取污垢热阻R fou =0.86×10−4m 2∙k/W ,根据公式K′c =[(1αc∙f∙z+R oil )+R p AA +(R fou +1αw)A A i]−1=[12626.7+0.001384×4.365+(0.000086+111206)×4.584]−1=837 W/(m2∙K)这样,实际的热流密度φ′′=K′c ×∆t m =837×7.21=6034W/m 2,与假设的φ′=6000W/m 2相比,相对误差为|φ′−φφ|×100%=0.5%<5%,符合精度要求。

.4)计算实际传热面积,布置管束A c=∅k/(K′c×∆t m)=33.14m2保持确定的m=13,n=2,冷凝管有效管长为:L=A cAmn=33.140.28785×13×2=4.43m二、设计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空气流量:2kg/s,状态:t1=27℃,t s1=19.5℃,t2=14℃,φ2=90%,制冷剂:R22,冷凝器出口为40℃饱和R22液体。

表2 冷却器状态点参数图 2 冷却减湿过程h-d线制冷负荷∅=M a(ℎ1−ℎ2)=2×(55.75−36.84)=37.8kW2)确定肋片管束形式表3 套管与肋片参数管束为正三角形排列,结构参数计算如下:每米肋管长的肋片表面积A fA f=(s1∙s2−π4d o2)×2×1000e=0.370m2/m每米肋管长的肋片间基管外表面积A pA p=1000eπ∙d o(e−δf)=0.299m2/m每米肋管长总外表面积AA=A f+A p=0.3999m2/m 每米肋管长总内表面积A iA i=πd i=0.0292m2/m 肋化系数τ=AA i=13.70肋通系数a=Af a=As1∙1=15.996净断面积ε=(s1−d o)(e−δf)s1∙e=0.5713)所需冷却效率在湿空气h-d图上,使空气初状态点与终状态点连成直线,其与相对湿度线100%的交点,即为所需肋管外表面的平均状态点S,其中t s=11.8℃,h s=33.70kJ/kg。

S点确定过程线如图3所示,因此,所需的制冷效率为η=h1−h2h1−h s=55.74−36.8455.74−33.70=0.864)计算空气侧的换热系数a)设迎面风速v a=2.5m/s,则最小流动断面的速度为v=v aε=2.50.571=4.38m/sb)设沿气流方向肋管排数为N=6c)计算肋管外表面的换热系数肋片空气通道的当量直径为d e=2(s1−d o)(e−δf)(s1−d o)+(e−δf)=4.11mm气流方向的肋片长度L=N∙s2=6×21.65=129.9mm 计算雷诺数:Re=ρ̅∙v∙d eμ̅=1.2×4.38×0.004110.187×10−4=1155为层流状态计算系数与指数C1=1.36−0.00024Re=1.08C2=0.518−2.315×10−2(Ld e )+4.25×10−4(Ld e)2−3×10−6(Ld e)3=0.116 n=−0.28+0.08Re1000=−0.188m=0.45+0.0066Ld e=0.658因此,空气侧换热系数αa=47.2W/(m2∙K)d)校核肋管排数根据冷却效率公式可得0.86=1−exp (−0.252N′)图 3 状态点S确定过程图求解可得N′=7.8排,与假设的N=6相差较大,重新假设N=8排。

则L=N∙s2=8×21.65=173.2mm,C2=0.073, m=0.728, αa=46.02W/(m2∙K)根据0.86=1−exp(−46.02×15.996×N ′1000×1.2×2.5)=1−exp (−0.245N′)此次N′=8.02≈8排,与重新假设的一致。

故取N=8排。

5)初步确定迎风面积和总传热面积a)迎风面积f a=M aρv a=21.2×2.5=0.67m2b)总传热面积A=f a∙a∙N=85.312m2 6)计算传热系数a)求肋管外表面当量换热系数析湿系数ξ=ℎ1−ℎ2c p(t1−t2)=55.74−36.841×(27−14)=1.45肋片形状参数m=(2ξαaλδf)0.5=(2×1.45×46.02204×0.00010)0.5=73.83当量肋高l=(aR−r o)(1+0.805lg aRr o=11.16mm肋片效率ηf=tℎ(ml)ml=0.82最终可计算当量换热系数α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