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精修订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
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日本有不少世界着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了%,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
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
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吨,环比下降%;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05年日本棉纺织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降至亿平方米,此外,6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亿平方米。
1-6月累计生产棉布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
日本已经由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
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
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研究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贸易关系对两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包括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争端等方面的内容。
一、贸易规模中国与日本的贸易规模一直处于相当大的水平。
根据数据,2019年,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达到了逾3000亿美元。
双方之间的贸易总量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中国向日本出口了大量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制成品,同时也从日本进口了汽车、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中日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较强,这也是双方贸易规模能够持续扩大的原因之一。
二、贸易结构中国和日本的贸易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双方的贸易主要涉及制成品、原材料和农产品等领域。
中国向日本出口的主要产品包括电子设备、机械设备和纺织品等,而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主要包括汽车、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然而,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两国争夺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子产品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品上,而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制成品。
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结构也是中日贸易争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贸易争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争端。
这些争端通常涉及双方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壁垒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市场准入和贸易壁垒问题是中日贸易争端最为突出的方面。
例如,日本对中国的汽车和电子产品设置了一些技术壁垒和进口限制,导致中国在该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
同时,中国也对日本的农产品和食品进口设置了一些限制措施。
这些贸易争端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也需要通过双方的对话和合作来解决。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贸易争端,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总体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持续增长,经济往来更加密切,也为两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中日纺织服装贸易分析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
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日本有不少世界著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了2.7%,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1.5%。
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2.7%。
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吨,环比下降12.2%;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15.3%;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0.7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8%;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1.4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6.7%;2005年日本棉纺织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15.6%,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14.8%,降至0.35亿平方米,此外,6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0.16亿平方米。
1-6月累计生产棉布2.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9.7%。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
日本已经由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
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
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中国和日本是亚洲两大经济体,作为邻国,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自然十分密切。
近年来,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双边货物贸易逐年增加,但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问题。
一、发展趋势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双边货物贸易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增加。
特别是在21世纪初,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而日本也在加强对亚洲市场的开拓,双方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19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货物贸易总额为3087.7亿美元,同比增长3.8%。
从商品结构来看,中国出口给日本的主要商品是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而从日本进口的主要商品则是机械设备、车辆、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其中,机械设备是双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中国进口、出口日本的40%以上。
二、问题分析1.贸易顺差问题中国出口给日本的商品主要是低附加值产品,而从日本进口的商品则是高附加值产品,双方贸易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顺差问题。
这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中国的出口受到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过度依赖出口,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拓展国际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2.质量问题尽管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增加,但是中国制造的产品总体来说,质量仍然比日本制造的产品差很多,这也限制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度,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检验和标准化管理。
3.知识产权问题中国在一些重要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这导致了对日本的依赖。
然而,一些中国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涉嫌侵犯日本的知识产权,这也引发了日本方面的不满和抵制。
4.政治因素中日两国之间政治上的分歧和历史遗留问题也影响了双方的贸易关系。
中国政府的态度可能对日本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此外,随着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日益严厉,中日之间也可能受到波及。
三、展望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双方贸易的发展。
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情况
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情况在跨入近代社会的时候,中国与日本几乎处于相同的困难境地。
国门被迫打开,西方物美价廉的商品铺天盖地而来,社会旧有的经济秩序与基础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面临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危险。
当清朝政府开始兴办洋务,对现有经济制度进行有限改革的时候,在日本,倒幕废藩后成立的明治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进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开始了闻名于世的“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得两国从此走上了不一致的进展道路。
日本逐步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并最终进展成为军国主义,而中国则慢慢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中日两国近代社会不一致的进展历程,在同时期双方的商品贸易中,特别是作为要紧交易商品的棉织品贸易中,有着充分与清晰的反映。
对中日近代棉织品贸易的研究与考察,不仅能够使我们熟悉其贸易本身的进展演变过程,而且有助于从一个侧面增加对两国近代社会不一致进展道路的认识与懂得。
本文论述内容的时间下限为“九·一八”事变前。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贸易的性质开始发生转变。
中日近代商品贸易在19世纪70年代往常,基本处于进展停滞状态。
要紧原因是日本政府对中日贸易采取了限制压缩政策。
铜,是当时两国间最大宗的交易商品。
清朝政府鼓励中国商人从日本输入铜,以供国内鼓铸货币之需。
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铜从日本输往中国。
“顺治迄嘉道年间,常与[日本]通市。
江浙设官商额船,每岁赴日本办铜数百万斤。
”(注: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79,第47页。
)为了阻止铜的大量外流,日本幕府政府于十八世纪初颁布命令,限制来日中国商船数量及每只中国商船贸易额。
而且,这种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力度也越来越大。
准许赴日中国商船的数额,颁布该政策之初的元禄元年(1688)为每年70艘,到宽政二年(1791)缩减到每年10艘。
每只商船的额定贸易数量从最初的钱6,000贯,降到2,740贯。
RCEP背景下中日纺织品出口三元边际特征及前景
滕铭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210048)摘要:本文根据1995-2019年中日双边纺织品贸易数据,对中日纺织品贸易进行分解,并分析三元边际对双边贸易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结果表明:该期间中国对日本纺织品出口种类全面,出口数量增速快,价格却有待进一步提升。
日本对中国出口从数量增长快转为价格提升,价格明显高于中国平均进口价格水平。
从贡献率来看,中国对日本纺织品的出口增长主要源于种类数量的深化,而日本对我国出口波动在不同阶段的推动力不同。
随着R C EP 的实施,将深化中日双边纺织品贸易合作。
关键词:中国;日本;纺织品贸易;三元边际中图分类号:F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3)03-0026-05T ernary m argi nalcharact eri st i cs and Pros pect A nal ys i s oft ext i l e export s bet w een C hi na and Japan under t hebackground of R C E P T eng M i ngm i ng(SchoolofEconom i csand M anagem ent ,N anj i ng Pol yt echni cI ns t i t ut e,N anj i ng 210048)A bs t ract :B as ed on t he bi l at er alt ext i l e t r ade dat a bet w eenC hi na and J apan f r om 1995t o 2019,t hi spaper decom pos est he t ext i l e t r ade bet w een C hi na and J apan,and anal yzes t he i m pact and cont r i but i on of t he t er nar y m ar gi n t o t he gr ow t h of bi l at er al t r ade.T he r es ul t s s how t hat dur i ng t hi s per i od,C hi na's t ext i l e expor t s t o J apan w er e com pr ehens i ve,t he expor t vol um e i ncr eas ed r api dl y,but t he pr i ce needs t o be f ur t her i m pr oved.J apan's expor t t o C hi na has changed f r om a r api d i ncr eas e i n quant i t y t o an i ncr eas e i n pr i ce,w hi ch i s s i gni f i cant l y hi gher t han C hi na's aver age i m por t pr i ce.Fr om t he per s pect i ve of cont r i but i on r at e,t he gr ow t h ofC hi na's t ext i l e expor t st o J apan i s m ai nl y due t o t he deepeni ng of t he num ber of t ypes ,w hi l e t he dr i vi ng f or ces of J apan's expor t f l uct uat i ons t o C hi na ar e di f f er entatdi f f er ents t ages .W i t h t he i m pl em ent at i on ofR C EP,C hi na J apan bi l at er alt ext i l e t r ade cooper at i on w i l lbe deepened.K ey w ords:C hi na;J apan;T ext i l e t r ade;T er nar y m ar gi n收稿日期:2022-08-12基金项目: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科研北斗计划一般项目(N J PI -2022-Y B -06)作者简介:滕铭明(1983-),女,江苏盐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跨境贸易、电子商务。
浅析中日贸易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浅析中日贸易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浅析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日双方贸易背景及现状的挖掘,从中日间的贸易现状及特点出发,对其间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及前景作了相应阐述,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区域性合作与交流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字:垂直分工体系、贸易摩擦、可持续性发展、双赢背景:从汉代开始,我国就与日本有贸易上的往来,自此以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无论是19世纪的被迫开放国门,抑或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主动接纳,再到如今21世纪在经济上的息息相关,对中国而言日本是第一贸易伙伴,对日本而言中国是第二贸易伙伴,如今中日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和日本无法回避、需认真对待的双边贸易,期间所产生的问题以及摩擦及其发展,如今仍是众多国人关注的热点。
中日贸易现状: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幅为9.5%左右。
目前,中国已处于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第四大经济体的地位。
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这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而且会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
一,中日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首先,从资源上看,中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
就拿资本资源为例,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资本总量的9.4%,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而且资本储备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日本的资本资源则占世界资本总量的6.9%,其原因在于日本长期以来一直都限制国外资本流入国内,同时又鼓励本国的企业去海外投资,使日本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
但中国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资源方面则落后于日本。
就拿知识技术资源为例,目前,日本的知识技术资源是中国的8倍。
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 1.85%,而日本则占14.7%。
中日纺织品贸易概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日纺织品贸易概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兰丽丽 陈琼 蒋小良日本是全球排名第四的纺织服装消费市场。
据IHS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纺织服装产品实际消费额达到534.26亿美元。
日本纺织服装市场对进口的依赖度较高,2017年该国共进口纺织服装产品405.26亿美元,占总消费额的75.85%,日本进口纺织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并且预计中短期内这一趋势仍将保持。
日本纺织品生产和消费市场概况纺织服装行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了日本最大的工业部门,日本在化纤技术、纺织品染织水平、新产品开发能力、纺织机械设备研发创新、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以及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这得益于日本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的繁荣,日本纺织机械的现代化进程显得尤为迅猛。
但是,由于近10年来日本经济一直不景气,导致市场消费倾向发生了新变化。
日本消费者对中低价位的纺织品和服装的购买需求呈现扩大的趋势。
日本消费者对环境保护意识较高,对环保产品也表示出很大的兴趣,购买衣服时的选择标准主要是价格、款式、质量和性能,同时出现了追求安全性、耐用性的倾向。
中日纺织品贸易概况据日本海关统计, 2017年,日本是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是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的第五大出口市场。
2017年我国出口到日本纺织品服务贸易额203.3亿美元,实现了0.05%微弱增长,纺织品出口43.6亿美元,增长3%,服装出口159.7亿美元,下降0.7%。
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量增长2.6%,单价下跌3.3%,但目前日本仍是我国中高档产品主要外销市场。
中日纺织品贸易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中日纺织品贸易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点。
一是日本消费市场的需求。
由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导致其纺织服装市场需求持续下降;二是日本纺织品相关标准法规要求苛刻,尤其是在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等化学安全方面要求更高,影响日本贸易进口;三是我国纺织行业竞争不断加大,人力成本增加,原料成本上涨,利润率不断下降,导致纺织行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影响出口纺织品贸易量;四是由于出口纺织品贸易以美元结算,人民币贬值短期将利好纺织业,但从长期整体国际贸易和中日贸易环境来看,形势依然严峻。
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doc23
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doc23在跨入近代社会的时候,中国与日本几乎处于相同的困难境地。
国门被迫打开,西方物美价廉的商品铺天盖地而来,社会旧有的经济秩序和基础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面临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危险。
当清朝政府开始兴办洋务,对现有经济制度进行有限改革的时候,在日本,倒幕废藩后成立的明治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进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开始了闻名于世的“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得两国从此走上了不同的进展道路。
日本逐步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并最终进展成为军国主义,而中国则慢慢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潭。
中日两国近代社会不同的进展历程,在同时期双方的商品贸易中,专门是作为要紧交易商品的棉织品贸易中,有着充分和清晰的反映。
对中日近代棉织品贸易的研究与考察,不仅能够使我们了解其贸易本身的进展演变过程,而且有助于从一个侧面增加对两国近代社会不同进展道路的认识与明白得。
本文论述内容的时刻下限为“九·一八”事变前。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贸易的性质开始发生转变。
中日近代商品贸易在19世纪70年代往常,差不多处于进展停滞状态。
要紧缘故是日本政府对中日贸易采取了限制压缩政策。
铜,是当时两国间最大宗的交易商品。
清朝政府鼓舞中国商人从日本输入铜,以供国内鼓铸货币之需。
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铜从日本输往中国。
“顺治迄嘉道年间,常与[日本]通市。
江浙设官商额船,每岁赴日本办铜数百万斤。
”(注: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79,第47页。
)为了阻止铜的大量外流,日本幕府政府于十八世纪初颁布命令,限制来日中国商船数量及每只中国商船贸易额。
而且,这种限制随着时刻的推移,其力度也越来越大。
准许赴日中国商船的数额,颁布该政策之初的元禄元年(1688)为每年70艘,到宽政二年(1791)缩减到每年10艘。
每只商船的额定贸易数量从最初的钞票6,000贯,降到2,740贯。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
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日本有不少世界着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了%,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
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
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吨,环比下降%;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05年日本棉纺织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降至亿平方米,此外,6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亿平方米。
1-6月累计生产棉布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
日本已经由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
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
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高一历史第三次周末作业
2012-2013学年度高一历史第三次周末作业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材料二:19世纪~1890年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
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
如1887年牛庄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材料三: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
“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
又据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材料四: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
如上海、南汇两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分之二”。
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三县皆种棉花,并无杂树”。
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1)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70~90年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
(2)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三、四,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美、日三国对华贸易变化表(增长率)材料二: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英、美、日三国在20世纪初期对华贸易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是怎样的?有何特点?(3)一战结束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命运如何?说明了什么?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陈启沅于1872年在家乡广东南海西樵简村堡开办继昌隆缫丝厂,办起了中国第一家蒸汽缫丝厂……被作为中国第一位采用机器缫丝的民族资本家载入史册。
——中国服装网《产业升级之纺织重镇西樵样本》材料二: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述:清光绪二十年全国近代工业工人为7.01万人,广州有1.03万人,占14.7%。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2003年,日本进口纺织品服装共240.5亿美元,增长10.7%。其中进口服装171.6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71.3%,纱线和织物分别进口10.6亿美元和10.3亿美元,分别增长15.55和13.8%。
???日本于2003年4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普惠制,包括床上用品等三种共六个税号的中国产品被取消了普惠资格。在日本新的普惠制中,日方制定了低标准的普惠制停止实施措施,即"来自某受惠国的进口超过进口总量的50%和10亿日元即可取消普惠资格"、"由于普惠产品进口急剧增加而导致国内产业受损,进而采取普惠制紧急停止措施",而且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国际通行贸易保护措施中,进口国对其进口数量的时间考核范围均为3年,日方此次也缩短为2年。可以肯定,纺织服装等传统对日出口产品会受到影响。
3?美国?664?626?666?3.05?2.6?2.5?6.38
4?越南?543?578?662?2.5?2.4?2.48?140.65?0.73?25.58
20?伊朗?20?28?49?0.28?0.37?0.59?78.32
资料来源:GTI之日本海关统计
???2、2004年全年日本进口纺织品服装前20位国别(地区)排序
中国近代纺织业史研究报告
中国近代纺织业史研究报告
报告摘要
本报告研究了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历史发展。
通过对该行业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转型阶段进行
梳理和分析,揭示了中国纺织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和发展趋势。
在起步阶段,中国纺织业主要是手工纺织和家庭手工业生产为主。
然而,在19世纪末,随着进口的纺织品涌入市场,中国
纺织业陷入了困境。
为了振兴该行业,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动纺织工业的发展,并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
在这个时期,一些纺织工厂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导力量。
在发展阶段,中国纺织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纺织工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和工艺得到了改进,纺织品的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中国纺织品开始出口到国外,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
这一阶段标志着中国纺织业开始走向工业化。
然而,在转型阶段,中国纺织业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中国纺织业的发展遭遇到了困难。
许多传统纺织工艺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
同时,环保和劳工权益等问题也成为中国纺织业发展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综上所述,本报告揭示了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历史发展轨迹和特
点。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中国纺织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纺织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并积极应对环境和社会问题。
关于中日贸易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日贸易的文献综述一、引言中日贸易是中日两国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贸易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两国之间重要的经济纽带。
本文将通过综合研究相关文献,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日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
二、中日贸易的发展历程2.1 1972年至1990年代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贸易开始逐渐恢复。
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中日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双边贸易额从正常化之初的数亿美元增长到1990年代末的数百亿美元。
这一时期,中日贸易以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和化工产品为主要贸易品种。
2.2 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进入1990年代,中日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国企业。
这些外资和外国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日本的经济增长逐渐放缓,日本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以降低成本。
这些因素导致了中日贸易的进一步增长。
2.3 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中日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动了中日贸易的增长。
同时,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扩张也进一步促进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双边贸易额不断刷新纪录,达到了数千亿美元。
三、中日贸易的现状3.1 贸易额和贸易结构根据统计数据,中日贸易额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及零配件、纺织品和化工产品等领域。
3.2 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中日贸易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这些问题对中日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双方通过对话和协商等方式解决了部分争端,保持了贸易的稳定。
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文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日双边的贸易问题不断更新,进一步影响到中日两国贸易的发展。
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来对中日贸易的现状进行阐述,同时针对两国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中日贸易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从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合作形式多样化,贸易额度曲折中增长来描述中日贸易的现状;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中日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以分析制约中日贸易发展的因素;第五部分是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此略。
关键词:中国日本贸易制约因素策略AbstractChina and Japan are the two largest economies in an Asia Pacific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bilateral trade problems continue to update, which further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paper is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data analysis, case analysis to expou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fter I know the problems in the trade , than I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advice.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de goods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trade cooperation various form, trade and growth of amount; The third part is mainly introduced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The fourth part i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The fifth part is that I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to solve above problems.Key Words: China ; Japan ; trade ; restricting factors; strategy目录一、引言 (1)(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2)二、中日贸易关系发展历程 (3)(一)改革开放之前 (3)(二)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末 (3)(三)二十一世纪初至今 (4)三、中日贸易的现状 (4)(一)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4)(二)贸易合作形式多样化 (6)(三)贸易额度曲折中增长 (7)四、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 (7)(一)双方贸易摩擦加剧 (7)(二)日本贸易壁垒提高 (9)(三)政治历史问题参杂严重 (9)五、中日贸易制约因素 (10)(一)中日政治问题不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近年来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研究综述
近年来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研究综述摘要: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过程大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料纱代替手纺纱,第二阶段是机纺细纱的出现。
这两个阶段紧密相连,很难细分。
棉纺织业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在收集整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的分析了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在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对棉纺织业的近代化过程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介绍选题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现实作用;第二部分介绍中国传统纺织业向近代纺织业的过渡;第三部分介绍棉纺织业的“黄金时期”;第四部分是1923年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发展状况;第五部分是中国棉纺织业的现代化过程;第六部分是结语和展望,对这个论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成熟点和薄弱点,进一步加深对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现代45;中国近代棉纺织业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棉纺织业进行宏观和微观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的理解,这样就能做到既看到整个森林,又能林中见木。
同时也可以弥补理论研究上的不足。
对近代棉纺织业的进行研究综述,可以梳理近年来对这方面研究的成果,形成一种系统地研究成果。
当代中国的棉纺织业出现了疲软的迹象,对近代中国棉纺织业进行研究,可以为当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国传统纺织业的重组1890年后,由于印度纱等机纱开始大量涌人中国农村市场,作为家庭辅助业的纺织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森时岳在《中国近代纺织业研究》中论述到,印度机纱在银两贬值、铜钱升值的情况下大量流入四川,极大地改变了长江中上流流域以沙市为中心的传统棉织品的流通结构,而对于非产棉区长江三角洲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促进了近代棉纺织工业在此的发展。
《四川近代工业史》论述到,机纱的流入导致四川各地土纱生产衰退,湖北的棉花和其他当地的棉花被驱逐的情况时有发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传人,中国的传统纺织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纺织业进行了重组。
中日贸易调研报告
中日贸易调研报告中日贸易调研报告一、引言中日贸易一直是两国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和日本两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日贸易也呈现出一系列特点和趋势。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中日贸易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为两国间的经济合作提供参考。
二、中日贸易总体情况1. 贸易规模: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贸易额逐年增长。
2019年,中日贸易额达到了6000亿美元。
2. 贸易方式:中日之间的贸易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但随着双方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也逐渐增加。
3. 贸易结构:中国出口给日本的主要产品包括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等,而从日本进口的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工业设备等。
三、中日贸易的特点和趋势1. 互补性:中国和日本在工业制造、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互补性。
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低,而日本的技术和品质优势也受到中国市场的青睐。
2. 制造业转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吸引了日本企业将生产基地迁至中国。
这一趋势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日贸易的发展。
3. 服务贸易增长:随着双方服务业的发展,中日之间的服务贸易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旅游、教育、金融等领域,中日之间的人员流动和资金往来不断增加。
4. 贸易摩擦:中日两国在贸易领域存在一些摩擦和争议。
特别是在汽车、钢铁等行业,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时有发生。
四、中日贸易的前景和挑战1. 贸易前景:随着两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日贸易有望继续增长。
中国市场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依然具有巨大潜力,而中国也将继续加大对日本产品的需求。
2. 挑战和障碍:中日贸易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各国普遍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对中日贸易造成一定压力。
其次,两国间存在一些政治和历史问题,对贸易关系造成了一定影响。
五、建议1. 加强政府合作:中日两国政府应加强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为中日贸易提供更好的环境。
2. 加强企业交流:中日企业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创新研发,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情况(doc 22页)
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情况(doc 22页)秩序。
“明治维新”开始时及其后的较长时期内,这种状况仍在持续,甚至更为严重。
就棉织品市场而言,英国商品的进口量呈直线上升状态。
据写于明治七年(1874)的日本《澳国博览会见闻录》记载,明治元年(1868)英国向日本输出了价值128万日元的棉纱和190余万元的棉布。
到明治三年(1870),英国棉纱输出值为285万日元,棉布为274万日元。
增幅分别为123%和44%。
从明治元年(1868)到十年(1878),日本每年进口的棉织品数量均占当年进口商品总量的30-40%。
(注:[日]名和统一:《日本纺织业和原棉问题研究》,大同书院1941年版,第90-91页。
)其后,棉织品输入量逐年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
到八十年代末,棉纱进口量达到最高峰,1888年为158,132捆。
(注:明治元年(1868年)为12,196捆。
参见[日]长冈新吉:《近代日本的经济——统计与概论》,第23页。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大压力,日本政府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
作为“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明治政府在农业中推行地税改革的同时,在工业领域实行了著名的“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
这一政策在棉纺织业具体表现为不断地兴建新式工厂,引进外国先进的机械化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迅速扩大整个行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最终目标是要将外国棉纱驱逐出日本市场。
日本近代化的机械纺织工厂始建于“明治维新”前的1867年。
该年,萨摩藩从英国购买1,848纱锭的纺织设备,聘请6名英国技师,在鹿儿岛创设了鹿儿岛纺织所。
其后又在泉州设立了具有2,000锭生产能力的纺织分厂,该厂于1870年竣工投产。
1872年,东京棉商鹿岛万平又在东京郊外创建了纺织工厂——鹿岛纺织所,生产能力为576纱锭。
这三家建立最早的近代纺织工厂在日本被称为纺织业三始祖。
明治政府成立后,为了加速机械纺织的发展,在七十年代末,开始动用政府资金,大量引进外国先进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跨入近代社会的时候,中国与日本几乎处于相同的困难境地。
国门被迫打开,西方物美价廉的商品铺天盖地而来,社会旧有的经济秩序和基础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面临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危险。
当清朝政府开始兴办洋务,对现有经济制度进行有限改革的时候,在日本,倒幕废藩后成立的明治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开始了闻名于世的“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得两国从此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日本逐渐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并最终发展成为军国主义,而中国则慢慢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中日两国近代社会不同的发展历程,在同时期双方的商品贸易中,特别是作为主要交易商品的棉织品贸易中,有着充分和清晰的反映。
对中日近代棉织品贸易的研究与考察,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其贸易本身的发展演变过程,而且有助于从一个侧面增加对两国近代社会不同发展道路的认识与理解。
本文论述内容的时间下限为“九·一八”事变前。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贸易的性质开始发生转变。
中日近代商品贸易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基本处于发展停滞状态。
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对中日贸易采取了限制压缩政策。
铜,是当时两国间最大宗的交易商品。
清朝政府鼓励中国商人从日本输入铜,以供国内鼓铸货币之需。
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铜从日本输往中国。
“顺治迄嘉道年间,常与[日本]通市。
江浙设官商额船,每岁赴日本办铜数百万斤。
”(注: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79,第47页。
)为了阻止铜的大量外流,日本幕府政府于十八世纪初颁布命令,限制来日中国商船数量及每只中国商船贸易额。
而且,这种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力度也越来越大。
准许赴日中国商船的数额,颁布该政策之初的元禄元年(1688)为每年70艘,到宽政二年(1791)缩减到每年10艘。
每只商船的额定贸易数量从最初的钱6,000贯,降到2,740贯。
(注: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81页。
)另外,幕府还严格限制日本商人前往中国从事商业活动。
就这一时期贸易的特点而言,多是进行原料和土特产品的交易。
从中国输往日本的商品主要为绢丝织物、毛织物、书籍、书画、土布、骨董、文具、茶叶、磁器、漆器、宝石、药品、扇子等。
中国商船带回的日本货物主要是铜、大米、漆、漆器、咸鱼、乾鱼、海菜等。
双方的棉织品贸易在其中只占微乎其微的比重。
中国运往日本市场出售的土布数量非常有限,有许多清朝商人将白布带往日本,只是为了在长崎进行漂染,然后再携回中国出卖。
而日本政府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棉布、棉纱以及棉花列为禁止出口商品,不许人们卖给中国商人。
日本“明治维新”后,中日贸易开始得到发展。
根据中国海关的记载,中国进口的日本商品值,从1872年起,年均在200万两以上。
而在以往的10年间,多数年份不足200万两。
1876年,突破300万两。
1885年以后的4年内,每年进口额均在500万两以上。
1889到1893年间,每年都在600至700万两之间。
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值,从1869年到1886年,大多数年份基本在100万两以上、200万两以下徘徊。
1887年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
当年出口到日本的商品价值为211万海关两,以后逐年攀升,1893年达到933万两。
6年间,增长342%。
(注: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600页。
)但是,两国间的棉纺织品贸易在较长的时期内却没有发生大的改观。
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日本的棉纺织企业才拭探着向中国出口产品。
1889年,日本棉纺业向中国的厦门和上海分别送去了机制棉纱的样品。
据日本纺织联合会统计,1890年,首次向中国出口棉纱31捆,价值2,000日元。
1891年,输出108捆。
这也是日本在近代首次向国外输出棉纱。
(注:[日]名和统一:《日本纺织业和原棉问题研究》,大同书院1941年版,第104-105页;[日]大江志乃夫:《日本的产业革命》,岩波书店1968年版,第238页;[日]长冈新吉:《近代日本的经济——统计与概论》,第23、26页。
)类似的记载在稍晚的时候,也在中国海关反映出来。
英国驻上海领事哲美森在其提供的1893年上海贸易和商业报告中写到:“我注意到海关统计表上第一次出现了日本棉纱。
”1893年,上海进口日本棉纱2,909英担。
当年,上海还
“进口了日本制造的棉布和棉绉布,数量达到142,000匹。
”(注:李必樟编译:《上海近代贸易经济发展概况(1854-1898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40页。
)自八十年代下半期起,日本开始从中国大量输入棉花,这也是该时期中国出口日本商品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