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7-《心理学导论3:认知—我们如何理解世界》

合集下载

心理学导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导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导论重要知识点总结1. 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智活动的科学。

它试图解释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并提供有关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原理。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心理、发展心理、临床心理、工业心理、人格心理等多个领域。

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们对心灵这一概念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在17世纪,心灵被视为对物质观察能力的一种反应,而在19世纪,心理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20世纪,心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多种心理学流派和理论,如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心理动力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等。

实验研究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以控制变量和因果关系。

观察研究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观察来收集数据,问卷调查则是通过向受试者提出问题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案例研究则是通过深入研究个别案例来揭示心理学问题。

4. 生物心理学生物心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如何影响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它涉及到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感觉和感知、学习和记忆、情绪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生物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解人类行为和心智活动的生物基础,对于理解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及药物和行为治疗的效果等方面至关重要。

5.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包括感知、学习、记忆、语言、问题解决、决策等。

认知心理学试图揭示人类思维背后的信息处理过程,它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计算机模拟人类认知过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6.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影响、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等。

社会心理学对于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规律、人际关系的形成、社会互动的规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人教版心理学导论

人教版心理学导论

人教版心理学导论
《人教版心理学导论》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心理学入门教材,适用于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师教育与心理咨询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学习。

该教材共分为11章,内容包括:
1. 心理学的概述:介绍了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等基本知识。

2. 神经科学与行为:讲解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行为相关的神经过程。

3. 感知与知觉:介绍了感觉的形成、感知的过程以及知觉的错觉等相关知识。

4. 学习与记忆:讲解了学习和记忆的形成、种类以及相关理论。

5. 思维与智力:介绍了思维的过程、问题解决和决策思维,以及智力的定义和测量。

6. 人格心理学:讨论了人格的概念、测量以及相关理论。

7. 社会心理学:探讨了人与人的互动、群体心理以及社会认知等问题。

8. 心理疾病与心理治疗:讲解了常见心理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

9.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学:探讨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过程、心理问题以及相关措施。

10. 生活中的心理学:介绍了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例如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

11. 应用心理学:介绍了心理学在教育、医学、体育等领域的
应用和发展。

《人教版心理学导论》以简明易懂的语言、丰富的例子和大量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此外,教材还配备了习题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的来说,该教材在概念阐述、理论分析和应用实例方面较为全面,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心理学。

我们的认知世界

我们的认知世界

我们的认知世界读罗杰۰彭罗斯,《通向实在之路——宇宙法则的完全指南》的体会(2011,01,05)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罗杰۰彭罗斯在他的名著《通向实在之路——宇宙法则的完全指南》一书中给出了一个很富启发性、深刻的人类的认知模型。

对于我们理解我们的主、客观世界,进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一、认知世界的组成彭罗斯认为,我们的认知世界由三个相互关联的世界组成:物理世界、心智世界、柏拉图的数学世界。

对于我们的认知而言,每个世界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他指出这三个世界之间存在着神秘的关系,有些关系还需要我们去深入揭示。

他特别强调了柏拉图数学世界对于发展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作用,这是很值得我们去体会和深思的。

图1 彭罗斯的认知世界及相互关系[1,p.13]他说:“数学绝不仅是人类文化的创造物,她有其自身的客观存在性和生命轨迹,而且其中大部分表现出与物理世界惊人的一致性。

不借助数学的语言,人们就不可能对物理世界的基本原理有任何深入的理解。

”[1,前言p.4]“人们花了好几个世纪才从纯粹的神秘臆测(搞玄秘的占星术)中挣脱出来,并真正地认识到天上世界究竟如何影响地上的生活。

支配天上世界的数学法则与地上的事物运行规律是相关的。

”[1,p.5]“正是数学突出了物理实在的运行机制,古希腊人的这一洞察力一直屡试不爽。

”[1,p.736]“2500多年来,人类最重要收获就是洞察到数学领域和物理世界运作的深刻统一”[1,p.736]1.物理世界物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着的外在的实在世界,它不依赖于动物或人是否能感知和认知它,当地球上还没有生物时,物理世界就早已存在了。

物理世界中的事物丰富多彩,变幻无穷,吸引人类观察它们、认识它们。

另一方面,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在物理世界中获取所有维持生命所需的生活资料。

人类需要认识这个赖以生存的物理世界。

2. 心智世界心智世界:人的大脑和所有感知系统所形成的意识、思想、推理、判断、情绪、情感、情操、气质、欲求、心灵等。

第四讲续我们是怎么认知世界的优质PPT资料

第四讲续我们是怎么认知世界的优质PPT资料

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最普遍的形式 什么是问题? 问题具备三要素:给定-障碍-目标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是什么? 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 假设——验证假设 (尝试错误——顿悟)
二、问题解决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问题情境设置 2、认知因素:认知结构限制;迁移作用;思
维定势影响;问题解决策略影响;功能固 着;原型启发。 3、人格因素:动机情绪状态;人格影响;人 际关系。
第四讲续我们是怎么认知世界的
认知的储存——记忆
1.记忆是什么?
人脑对经验的保留过程。
经验包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
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
个基本环节。
读一篇陌生的英文文章的读后感 读一篇陌生的英文文章(有熟悉的词和陌生的词)。 有熟悉的词汇,熟悉是什么意思?熟悉就是能够“再 认”。 有陌生的词,陌生是什么意思?陌生就是不认识,没见 过。 查词典……学习陌生的词。 记住陌生的词,记住是什么意思?记住就是“识记”。 一周后重新读这一篇文章。 有以前就熟悉的词。 有才熟悉的词。“才熟悉”就是这一周才“识记”和能 够“再认”。 陌生的词汇减少了。“减少”说明已经“识记”并且能 够“再认”一些一周前的陌生的词汇了。 有一些词汇的意思“似是而非”。“似是而非”说明 “识记不深刻,因此不能够再认”一些一周前学习过的
——《折狱龟鉴补》
思维的目的性
心理实验
实验目的:体验思维的目的性 实验方法:用六根火柴搭四个等边三角形
思维的层次性
心理实验
实验目的:体验思维的层次性 实验方法:请小学生“用六根火柴搭四个等边三角 形”
请初中生“用六根火柴拱四个等边三角形” 请高中生“用六根火柴拱四个等边三角形” 请大学生“用六根火柴拱四个等边三角形”

感知心理学:我们如何理解世界

感知心理学:我们如何理解世界

嗅觉感知的心理学实验与应用
01
嗅觉感知的心理学实验
• 嗅觉感知的研究范式 • 嗅觉感知的实验任务 • 嗅觉感知的实验结果
02
嗅觉感知的应用
• 嗅觉感知在心理学其他领域的应 用 • 嗅觉感知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 • 嗅觉感知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
嗅觉感知的研究领域与热点问题
嗅觉感知的热点问题
• 嗅觉感知的神经机制 • 嗅觉感知的年龄差异与性别差异 • 嗅觉感知的文化差异与个体差异
感知心理学在未来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 感知心理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 感知心理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 感知心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
10.3感知心理学对人类未来生活的意义
感知心理学对人类未来生活的意义
• 感知心理学对人类认知与行为的意义 • 感知心理学对人类健康与幸福的意义 • 感知心理学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意义
感知心理学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启示
• 感知心理学对人类未来生活方式的启示 • 感知心理学对人类未来发展目标与方向的启示 • 感知心理学对人类未来生活质量的启示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嗅觉感知的研究领域
• 嗅觉注意与选择 • 嗅觉知觉与认知 • 嗅觉记忆与再现
味06知的生理机制与心理过程
味觉感知的生 理机制
01
• 味觉感知的神经基础 • 味觉感知的生理过程 • 味觉感知的生理适应
味觉感知的心 理过程
02
• 味觉信息的获取与编码 • 味觉信息的处理与整合 • 味觉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触觉感知的心理学实验与应用
触觉感知的心理学实验
• 触觉感知的研究范式 • 触觉感知的实验任务 • 触觉感知的实验结果

社会认知理论理解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社会认知理论理解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社会认知理论理解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对社会世界进行认知和解释的一种理论框架。

它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包括社会认知过程、社会知觉、社会集体记忆等方面。

社会认知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意义,以及个体如何通过社会认知来与他人互动,共同构建社会现实。

一、社会认知的基本概念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认知和解释的过程。

它涉及个体的感知、注意、记忆、思考等心理过程,通过这些心理过程,个体能够对社会世界进行理解和解释。

社会认知的基本概念有社会知觉、社会记忆、社会认知偏差等。

1.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信息的感知和加工过程。

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通过感官接收来自社会环境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和解释。

社会知觉的过程包括选择性注意、感官加工、信息整合和认知选择等。

2. 社会记忆社会记忆是指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存储和检索过程。

个体通过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整合,构建了自己的社会记忆系统,从而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解和解释。

社会记忆对个体的社会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个体对社会现象进行分类、比较和解释。

3. 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个体在信息获取、加工和解释中存在的偏倚。

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常常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这些偏差可能来自于个体对信息的选择性加工和记忆、对社会现象的主观解释以及对他人行为的推断和判断等等。

二、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原则社会认知理论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在社会中如何进行认知和解释。

这些原则包括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比较、认知即情感、社会对比等。

1. 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社会现实是个体通过社会认知的过程所共同创造的。

个体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释往往是基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观念,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的主观经验在社会认知中的重要性,个体通过社会认知来共同构建社会现实。

考研心理学认知理论知识解析

考研心理学认知理论知识解析

考研心理学认知理论知识解析在考研心理学的知识海洋中,认知理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如何获取、加工、存储和运用信息,对于深入探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理论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早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关注行为和外部刺激对个体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内部的心理过程同样重要。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使得人们对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

感知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第一步。

我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来感知世界。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眼睛接收到的光线会被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和解释。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从而形成对物体的认识。

注意则像是一个过滤器,决定了哪些信息能够进入我们的意识层面进行进一步加工。

它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那些不需要我们刻意努力就能引起注意的刺激,比如突然响起的警报声。

有意注意则需要我们付出意志努力,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专注地阅读一本书。

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对于我们有效地完成任务至关重要。

记忆是认知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能够在瞬间存储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很快就会消失。

只有那些被我们注意到的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为 7±2 个组块。

通过不断地复述和编码,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进入长时记忆,成为我们长期存储的知识和经验。

记忆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遗忘是常见的现象。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规律,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并且先快后慢。

了解记忆和遗忘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是认知的高级阶段,它包括概念形成、推理、问题解决等过程。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和总结,我们通过概念来理解和分类世界。

推理则是根据已知的信息得出新的结论。

如何认识这个世界

如何认识这个世界

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尼采曾说:“伟大的自我意识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人类”。

作为人类,我们需要有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我们需要认识这个世界。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应当通过正确的错误认识这个世界——以正确的方法所得出的错误结论并不能否定方法的错误性,相反却能为正确答案的获得排除不可能的选项:当大家为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一千多次表达惋惜之时,爱迪生本人却非常坦然地说:“我只是成功地发现了一千多种不适合做钨丝的材料。

”在人类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科学都是在不停地发展进步的,从过去的经典力学三大定律,到现在的量子力学,无论是从微观或是宏观,都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进一步,但每次进步的背后,都曾产生过无数的错误。

以上世纪爱因斯坦与以波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对于量子力学对这个世界的描述方式的长期争议为例。

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对这个世界的描述方式并不是完备的,言下之意就是,还有一些未知的物理参数没被找到,所以才会是这样的结果;然玻尔等人却不然,他们认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量子力学的描述是正确的;为此,他们打了长期的口水仗。

爱因斯坦决定用量子力学的描述方式得到一个量子力学不能够接受的结论,然后验证它,也就是EPR佯谬。

这个实验最终得出了量子纠缠的结果,在与哥本哈根派的争论中被判定为错误的,但是,如果没有他这么一次错误的话,人们很有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不知道量子的纠缠现象,当然就无法对世界的认识更进一步。

我们更应当通过不断学习,击穿学科壁垒,来认识这世界。

苏格拉底曾说过:“无知即是罪恶”。

读书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思考的能力的,而非其他。

当我们学得多了,思考的能力有了,所学的不同学科的知识就会纷纷冲破各自的堡垒,做到融汇贯通,就好像莫比乌斯环一样,“起点即终点,终点即起点——对立走向了统一”。

以此领悟人生的真谛,使我们可以驾驭我们的思维去横向和纵向思考一切,真正认识这个世界,认识我们的生活,认识我们的人生,并走向大成。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浅谈认识论,推理工具和条件概率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浅谈认识论,推理工具和条件概率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浅谈认识论,推理工具和条件概率有想认识世界的欲望,有思考的能力,这是人与其他生物在生理上的最大区别,而这个欲望和能力也导致了科学和技术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面貌。

除了世界我们想认识,我们的认识能力本身也需要研究,这就是认识论,认知论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要回答最关键的问题。

例如: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世界的运行是因果性的,还是随机性的?答案:世界的运行有很多方面,人类只能分别去认识,各种因素的组合无穷无尽,人类的认识也无穷无尽,科学研究没有终点,物理学的所谓圣杯解决后还会有下个圣杯。

世界的运行既有因果性的,也有随机性的,整体上是随机性的,多个具有因果性的因素组合在一起,经过多级演化,计算量几何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超过计算能力,也就相当于随机性了。

科学理论是反映了世界的本质,还是仅仅是个人类能理解的解释工具?答案:现在的科学都是解释工具,至于未来能否找到世界本质,不知道。

是世界导致心智的产生,还是心智产生世界?答案:世界的一部分产生心智,心智的一部分生成世界,心智无法用科学解释,1000亿个神经细胞产生心智,1000亿个二极管只是机器。

人类发明的推理工具是否可靠?答案:不一定可靠。

推理有归纳和演绎两种。

归纳是从有限个命题总结出一般性命题,无法保证特例不出现。

演绎是从一般命题推导出特殊命题,但一般命题要么是直觉判断的,要么是归纳总结的,都不能保证一定正确。

而且一般命题常常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尤其是社会科学,其假设的前提局限性都很强,现实中很少存在,所以其理论一般没多大实用价值,典型的如计量经济学。

虽然推理不可靠,但只要没有发现推理的特殊结论有错误的,我们就有必要认为理论是正确的。

毕竟推理工具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知识,人类的感官只能感受有限的信息,而且是杂乱的,而推理可以发现背后的规律,然后掌握无穷的信息。

下面只讲解推理的问题,其他问题太玄幻,实用价值不大。

推理的两种方式:归纳和演绎归纳推理:因为常常不能穷尽该领域内的所有命题,所以无法证明该领域内所有命题正确。

对世界理解的五个层次

对世界理解的五个层次

对世界理解的五个层次对世界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和思考。

以下是五个层次的详细解释:1. 个人层面:在个人层面上,对世界的理解是通过个人的经历、知识和感知来构建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理解方式,这些因素会影响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个人层面的理解通常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和观点,可以通过学习、旅行、阅读等方式来不断扩展和深化。

2. 社会层面:在社会层面上,对世界的理解是通过社会文化、价值观和制度等因素来构建的。

社会层面的理解受到社会环境和群体影响,人们会受到社会舆论、传统观念和社会规范的影响。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交流和互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社会环境。

3. 文化层面:在文化层面上,对世界的理解是通过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价值观念来构建的。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

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4. 全球层面:在全球层面上,对世界的理解是通过全球化、国际关系和全球性问题来构建的。

全球层面的理解需要考虑全球性挑战和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人权等。

人们需要关注全球事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 宇宙层面:在宇宙层面上,对世界的理解是通过宇宙、自然和宇宙学等领域的知识来构建的。

人类是宇宙中微小的存在,通过科学研究和探索,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和规律。

宇宙层面的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拓展思维,超越个人和社会的局限,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和宇宙。

总的来说,对世界的理解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社会、文化、全球和宇宙等不同层面的因素。

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和体验,人们可以逐渐建立起更深刻、更全面的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心理学导论 字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理学导论 字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理学导论字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致力于研究人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心理过程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心理学试图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心理学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从最早的哲学思考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应用,心理学在不断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同时也不断突破自身的边界。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逐渐科学化,从观察、实验,到问卷调查、神经科学等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相互结合,使得我们对心理现象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准确。

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人类的各个方面。

不同的分支领域关注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比如认知心理学探讨思维、记忆和知觉等认知过程;社会心理学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影响;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成长和变化等等。

这些分支领域在各自的专注点上对心理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实践应用广泛的学科。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还可以应用于教育、医疗、管理、咨询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

未来,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跨学科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心理学将与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更深入的交叉融合,探索人类认知和行为的更深层次原因。

此外,心理学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将变得更加紧密,共同推进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总而言之,本文将会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常见的分支领域。

我们将思考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展望未来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了解心理学,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我们的内心世界,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心理学的导论内容: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2.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3 常见的心理学分支领域3. 结论3.1 总结和回顾3.2 对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的思考3.3 对未来心理学发展趋势的展望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探讨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心理学3:认知—我们如何理解世界

心理学3:认知—我们如何理解世界

3
什么是注意(Attention)?
问题:找到上图中所有的狗和猫
注意是心理活劢戒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不集中。
注意特点及功能
注意特点:
指向性: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 一些对象。
集中性:当心理活劢指向某个对象的时 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注意功能:
注意的选择性,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 各种认知活劢的重要条件,也是个体完 成各种行为的重要条件。
错觉:当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 时,而出现种种歪曲现象。
“两小儿辩日”不月亮错觉
感知觉的发展
婴儿一出生就有听觉,5、6个月的胎
儿已开始建立听觉系统 新生儿偏好甜味的刺激,不淡的牛奶比, 更倾向于甜的糖水 出生6天的新生儿就能凭借嗅觉将自己
母亲不其他哺乳的母亲区分开
2个月的胎儿可对头发丝的刺激产生反应, 4-5个月具有明显的触觉反应
记忆的类别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记忆的基本环节
编码(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 的过程 保持(存储):是把记忆内容以一定的 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遗忘。 提取: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包括再认和回忆。
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观察力)?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观察的兴趣
提出具体的观察斱法,制定观察的计划
记彔和整理观察的过程和结果
加强观察训练、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第三部分:
记忆:人脑就是个计算机
• 什么是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 如何复习,如何有效应对遗忘
33
什么是记忆(memory)?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 心理过程。

认知与理解的过程

认知与理解的过程

认知与理解的过程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认知与理解一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还是学习、科研等领域的挑战,都离不开对认知与理解的需求和探索。

认知与理解的过程既涉及到感知、思考和判断等个体层面的心理活动,也涉及到社会交往、文化传承等群体层面的社会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认知与理解的过程。

首先,认知与理解的过程常常与感知密切相关。

感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感官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知,人类能够感知到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感知是我们与世界进行互动的起点,也是认知与理解的开始。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刺激,我们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方面的特征,从而建立起对事物的初步认知。

其次,思考是认知与理解的重要环节。

在感知的基础上,人类会对所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联系。

思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环节,通过思考,我们能够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形成对事物本质和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思考过程中,我们不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逐渐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再次,交流与合作也是认知与理解的重要途径。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能够共享信息、汇集智慧,促进认知与理解的发展。

交流与合作不仅利于个体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信息共享,也能够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学习、科研等领域,人们常常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来相互启发与补充,共同探索认知与理解的领域。

此外,文化背景也对认知与理解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会为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带来独特特点。

文化背景构建了人们的认知框架、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影响人们的注意、记忆、思考等认知活动。

认知与理解的过程既受到个体的生物发展和心理特点的影响,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塑造,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人类的认知与理解水平。

综上所述,认知与理解的过程不仅在个体层面上存在,也在群体层面上呈现。

人类是怎样认识世界的?视角、存在、内涵

人类是怎样认识世界的?视角、存在、内涵

人类是怎样认识世界的?视角、存在、内涵人类是怎样认识世界的?这个要写的话,可以写一本书。

我只想以最简单的文字跟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和想法。

人类认识世界不外乎基于三个方面:视角、存在和内涵。

其一:视角。

视角,我们对世间万物的认识都是基于人的视角产生的。

比如,我们认为人是这个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

显然以人为中心的认知习惯会主张这样的观念。

在没有全面清楚知晓地球到底有多少种生物的前提下,人类便得出如此绝对的认识。

类似的认识事件在人类世界比比皆是。

大到宇宙星球,小到一草一木,凡是地球存有的事物,人类都基于自身视角对其进行描述。

人类关于宇宙的一切知识,便是人类站在地球上通过观察宇宙而得到的,这样的宇宙观符合人类的视野,也符合人类的认知水平,但是或许与宇宙真相真的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里的“站”包含在地球及人类认知水平之上的一切意图、观测与发明)一朵鲜艳的红牡丹,在人看来是雍容华贵、色彩艳丽,但在狗的眼里却是灰色一片,没有任何惊艳之处。

混浊、污秽的沼泽地,令人恶心,但是一只蚊子却认为它是绝妙的住所;熊猫妈妈的粪便,臭气扑鼻,可熊猫孩子却视其为难得的美味。

人类无法感知其它生命体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认识的世界只是我们以为的世界,我们关于世界的一切认知也只能够在人类社会系统发生作用与影响。

对于其它生命体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也许与我们的大相径庭,甚至相互矛盾。

从生物体本能讲,人类自身是难以摆脱先入为主的偏见的——以人眼看世界。

这是生命发展的原罪吧。

因此,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文化如何繁荣,人类对宇宙及世界的认知永远不可能全面、充分而无误。

再谈人的个体视角。

在人类复杂交错的社会网格中,面对每天涌现的人、事、物,我们何曾跳脱了自身的视角?!面对灿烂绚丽的落日,有的人赞叹不已,有的人却扼腕悲凄;面对纷乱贫困的伊拉克,有的同情悲悯,有的人憎恶厌弃……其实,这些我们都很容易理解,“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

以上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所有人对世界的认知,都没有离开(个体)人的特性(局限)——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导论之三
认知:我们如何理解世界
张乐 博士
主要内容
1 2 3 4
注意:选择什么去了解 感知:世界如何进入大脑 记忆:人脑好比计算机 思维:从表象到问题解决
第一部分:
注意:选择什么去了解
•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心不在焉 • 如何吸引听课者的注意力
3
什么是注意?
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 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荀子
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
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
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
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什么导致了不随意注意?
刺激本身的特点 vs. 人本身的状态
随意注意的原因何在?
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对兴趣的依从性 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对人格的依从性
珠脑速算与遗觉像
遗觉象:给儿童呈现复杂的图象后,儿童能根 据当时产生的表象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细节, 就好像图片仍在眼前一样。
什么是思维?
思维概念:
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 物的间接和概括的认识。
思维特征:
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
间接性:借助媒介和知识经验
是对经验的改组
推理与问题解决
思考:如何在教育中利用记忆规律
第四部分:
思维:从表象到问题解决
• 珠脑速算的原理是什么 •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
46
思维之前:表象与想象
表象概念:
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脑中留 下的印象。 表象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想象特征:
想象:在人脑中将已有的表象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特征:形象性,创造性
动机、情绪、人格……
耶基斯—道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
谢 谢 大 家!
被试在四卡片问题上所作选择的百分比
卡片
p,q p p,q,-q p,-q 其他
百分比
46% 33% 7% 4% 10%
证真倾向(confirmation bias):人们倾向于证
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是什么导致我们解决问题失败?
问题情境
功能固着
情感动机状态 认知结构限制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完备性
知觉的选择性:信息选择
知觉的理解性:经验加工
知觉的恒常性:映象保持不变(大小、
颜色、形状)
看看她是什么人
少女与老妇
戴项链的少女
可怜的老妇人
知觉定式
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 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 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知觉定式。
错觉
错觉:当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 时,而出现种种歪曲现象。
思考:老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部分:
感知:世界如何进入大脑
• 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什么是错觉 • 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感知现象
10
感觉和知觉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 性的反映。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
要求容量 P 100 99 5 21 31 20 18 25
定式:重复先前的心理操
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 状态,其影响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
20 23 15 28
卢钦斯量水实验
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
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问题:请利用如图所示的材料,将 蜡烛像壁灯一样立在墙上。
问题答案
推理:
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 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问题解决:
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 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 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 程。
沃森实验:“四卡片选择作业”
E
F
4
7
1. 2.
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一侧为偶数。 问题:为证实这一规则的真伪,必须翻哪张卡片?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某种感
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
激量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
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又叫最 小可觉差
差别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
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视觉后像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
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 短暂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像。 后像有正后像与负后像之分。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 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特点及功能
注意特点:
指向性: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 一些对象。
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个对象的时 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注意功能:
注意的选择性,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 各种认知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个体完 成各种行为的重要条件。
鸡尾酒会效应
个性
思维定式
问题情境:
如上图所示:已知正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2英寸,求正方形的面积。
认知结构限制:
• • •
所求的答案是什么?
已知的条件是什么? 已有的经验能否符合问题解决的需要?
思维定式:
课题序列 A 1 2 3 4 5 6 7 8 21 14 18 9
容器的容量 B 127 163 43 42 59 49 39 76 C 3 25 10 6 4 3 3 3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记忆的基本环节
编码(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 的过程 保持(存储):是把记忆内容以一定的 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遗忘。 提取: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包括再认和回忆。
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行为反应 维持复述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观察的兴趣
提出具体的观察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
记录和整理观察的过程和结果
加强观察训练,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第三部分:
记忆:人脑好比计算机
• 什么是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 如何复习,如何有效应对遗忘
36
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 心理过程。
记忆的类别
经济学测验
如何防步复习
恰当安排复习材料
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多感官参与
记忆的发展
胎儿8个月
有了听觉记忆
12个月后
再现和模仿能力发展
小学时期
意义识记和有意识记
4个月
能分熟人生人
3岁
再认和回忆能 力大大提高
16、17岁
记忆发展趋于成熟
感知觉的发展
婴儿一出生就有听觉,5、6个月的胎
儿已开始建立听觉系统 新生儿偏好甜味的刺激,与淡的牛奶比, 更倾向于甜的糖水 出生6天的新生儿就能凭借嗅觉将自己
母亲与其他哺乳的母亲区分开
2个月的胎儿可对头发丝的刺激产生反应, 4-5个月具有明显的触觉反应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观察力)?
注视图中心四个黑点30秒钟!
音乐的心理效应
调查发现:在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
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十分融洽和 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 格开朗,思想活跃;而热衷于嘈杂 的现代派音乐的家庭里,成员之间 经常争吵不休。
莫扎特效应与胎教
“莫扎特效应”是指“莫扎特的音乐可以作为 胎教音乐,可以提高孩子智商”,——真的如 此吗?
刺激
感觉 登记
注意
短时 记忆
精细复述
提取
长 时 记 忆
遗忘
遗忘?
遗忘
遗忘的影响因素
时间因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识记材料的性质:意义 、兴趣 识记材料的数量 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学习程度:过度学习
学习材料位置: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比较 后摄抑制
学习经济学
学习心理学
经济学测验
前摄抑制
学习心理学
学习经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