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老太 生子自救
对失独家庭应急处置方案
对失独家庭应急处置方案
背景
失独家庭是指已经失去了独生子女的家庭。
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长期实施,导致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旦失去了孩子,会给这个家庭带来极大的伤痛和困难。
同时,失独家庭的老年人口也普遍较高,一旦在紧急情况下,他们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应急处置
对于失独家庭的应急处置方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思想疏导
失独家庭在遭受重大打击之后,需要面对的第一道难关就是心理。
这个时候,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重新振作起来。
各级政府和专业机构应该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心理援助。
经济扶助
失独家庭在没有儿女支持的情况下,更需要相关机构提供经济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如减免家庭经济负担和给予相应的社会救助等,为失独家庭提供物质上的支持。
社会关爱
失独家庭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关注。
在生活中,失独家庭一般较为孤独,常常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
如今,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志愿服务队伍,这些服务队伍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失独家庭融入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养老安置
失独家庭的老年人往往需要特殊的关注和安置。
政府可以出台一些专门的养老政策,如为失独老人创造就业机会、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等,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失独家庭的特殊情况,对他们进行应急处置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
除了心理疏导、经济支持、社会关爱和养老安置等方面,政府和社会机构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方式来帮助失独家庭。
只有在思想疏导、经济支持等各方面兼顾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失独家庭提供更为细致和全面的帮助。
初中语文文摘社会一个失独母亲的自我拯救
一个失独母亲的自我拯救打眼一望,60岁的郭敏没有任何值得多看一眼的地方。
她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
晚上她会去幼儿园接两个4岁的孩子放学,1.5米的身材淹没在车流和烟尘中。
她一手拉着一个孩子,唠唠叨叨又快快乐乐。
在北京无数的城中村里,这样来帮儿女照看孩子的老太太实在是太多了。
但真相是:两个孩子不是她的孙辈,而是她的儿女。
56岁那年,她使用胚胎植入技术生下一对龙凤胎,刷新了北京地区产妇的年龄上限。
郭敏的独生女儿是在2022年因车祸去世的。
那几年,郭敏形容自己是“想啊想啊,脑袋都要炸了〞。
直到她看到一张报纸上的新闻,“日本有个女人60岁生了孩子〞。
那一刻,她无比感谢自己从南昌老家来到了资讯兴旺的北京。
第一次怀孕很顺利,却流产了;吃药补了一年身体,第二次成功了。
剖宫产下两个孩子,连植胚胎带生产一共花了8万元。
至今她都认为,这8万元是她这辈子花得最值的一笔钱。
尽管其中有3万是向老母亲借的,母亲后来发现她还不起,说:算了。
她保存了一张大女儿14岁那年的照片,不敢拿出来。
倒不是怕看了伤心,9年了,早已淡然。
两个小孩子争抢照片,“姐姐是我的〞,差点儿撕坏。
为防止失败,郭敏第二次植入了三个胚胎。
一个流产了,老伴主张再流掉一个,留一个女儿就够了,“咱们赚这点儿钱,两个怎么养得起?〞她坚决不同意,和老伴一直吵了3个月。
孕期过了3个月,就不好流产了。
她很满意。
2022年7月,65岁的老伴脑梗发作,好几个月才出院,如今在他与前妻生的儿子家住。
因此,现在郭敏一人养两个孩子,母子仨住在一间月租600元的出租屋里。
两个孩子正是满床乱爬的时候,稍有不慎就容易从床上掉下去。
她就在床头安了一根不锈钢杆子,两个孩子每人腰上套一根带子,另一端系在杆子上。
郭敏每天早上7点起床,给两个孩子冲奶粉、洗脸、洗屁股,8点半送他们去幼儿园。
然后回家做账,做到中午吃一袋方便面。
下午继续做账,5点去接两个孩子。
他们上的是家门口的打工子弟幼儿园。
关于失独家庭的养老、医疗、心理救助等问题的对策和帮扶方面的建议
关于失独家庭的养老、医疗、心理救助等问题的对策和帮扶方面的建议1. 引言1.1 概述失独家庭是指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夫妻只有一个子女因意外事故、突发疾病或其他不可避免的原因意外离世的家庭。
这个悲剧性的事件使得父母失去了唯一的孩子,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困扰。
在面对养老、医疗以及心理救助等各种问题时,失独家庭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针对失独家庭在养老、医疗和心理救助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帮扶建议。
首先,我们将介绍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包括现状和应对措施。
接着,我们将讨论失独家庭在医疗方面所需的支援与帮助,并提供相关方案。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失独家庭在心理救助方面的需求,并提供有效支持策略。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内容并给出综合性的建议和对策。
1.3 目的本文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关注,了解其面临的困境和需求,以及提供相关的帮扶和支持。
通过探讨养老、医疗和心理救助等问题,我们希望能为改善失独家庭现状,减轻他们的负担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同时,也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于这个群体的关注和关怀,为他们提供温暖与力量。
2.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2.1 养老现状:失独家庭在养老问题上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由于缺乏子女支持,失独家庭往往无法依靠子女的经济收入和精神支持来保障自己的养老生活。
许多失独家庭长辈已步入老年,身体健康状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目前社会对于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关注不够,缺乏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来解决这个群体所面临的困境。
2.2 养老对策一:为了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政府应加大对这一群体的关怀和扶助力度。
首先,可以建立专门针对失独家庭的社区福利中心或者养老院,提供贴心、专业的服务。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设施,同时还可提供饮食、医疗、护理等全方位服务,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护理指导和身心健康管理。
2.3 养老对策二:此外,社区和乡村养老基地的建设也是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六旬失独母亲生下双胞胎闺女后的8年
六旬失独母亲生下双胞胎闺女后的8年作者:来源:《华声文萃》2018年第10期8年前,因刚结婚不久的独生女儿煤气中毒去世,安徽合肥市的盛海琳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在59岁的高龄产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如今两个孩子已经8岁,即将上小学三年级。
他们一家过得怎样?记者前往盛海琳的家中与他们面对面交流。
用盛海琳的话说:生活一地鸡毛,幸福感正被忧愁取代,自己曾劝退前来咨询的其他高龄失独者,她的经历很难复制,劝她们放弃高龄妊娠的想法。
收入不低,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盛海琳的两个女儿分别叫做吴尚智、吴尚慧,寓意为“无上的智慧”,当年起名时对两个小生命寄予的期望,可见一斑。
如今,两个女孩看起来活泼、健康,虽然只有八岁,但个子已经长到了1.3米。
可是她们刚出生时,大的体重3.7斤,小的体重仅有2.9斤。
因为早产,两个宝宝住进了保温箱,由于盛海琳的情况特殊,当时没有相应的保险或报销政策,她说“当自己知道要全部自费时,脑袋要炸掉了”。
那个时候,靠着同事朋友看望时的份子钱和单位的资助,才缓解了捉襟见肘的局面。
盛海琳说,其实自己决定生下这对双胞胎的时候,并没有考虑经济方面的问题。
爱人在部队,她在医院上班,因此,“生养第一个女儿的时候,经济上感觉毫无压力。
”但这一次,盛海琳感觉不一样了。
虽然从家庭收入来看并不算低,但养育两个女孩,使得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为了挣钱补贴家用,盛海琳应企业的邀请,利用自己在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往来于全国各地进行讲座,和两个女儿聚少离多。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在两个孩子五岁以前,与她们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一年。
虽然是双胞胎,在外人看来长相差不多,但在妈妈眼中,两人还是有所不同。
盛海琳觉得,姐姐比较早熟,妹妹则情商更高一些。
虽然因为生活的压力常常愁眉不展,但只要听到别人夸奖两个孩子长得好,或者乖巧的时候,盛海琳的脸上还是会露出笑容。
矛盾与纠结:选择陪伴还是挣钱?因为踏上了一条至少在国内没有人走过的道路,很多时候遇到的都是其他人没有遇到的问题,所以矛盾与纠结始终伴随着盛海琳。
失独老人个案案例
失独老人个案案例失独是指父母在某个或某些孩子的死亡后,没有其他子女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生活的现象。
失独后的老人们不仅需要面对亲子关系的断裂,还面临着孤独、心理压力和经济困难等问题。
下面是一个失独老人的个案案例,展示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他们的努力。
李老先生,现年78岁,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三年前。
他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离世,使得李老先生和妻子失去了最亲密的亲人。
李老先生的妻子在失去儿子后精神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几个月后不幸因病离世。
李老先生因此成为了一个独居的老人。
失去亲人的打击让李老先生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与孤独之中。
他经常闭门不出,整日守在家里充斥着回忆和寂寞。
他的身体健康也因此逐渐恶化,病态的心理状态影响了他的食欲和日常生活。
他曾试图寻求心理辅导,但由于经济拮据和交通不便,他无法前往心理咨询机构。
了解到李老先生的困境,社区居委会积极组织邻里关爱活动,邀请他参加社区的养生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李老先生逐渐走出了自闭的心理阴影,与其他失独老人建立了友谊和共鸣,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此外,社区居委会还组织了失独老人义务劳动队伍,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社区的公益事业,通过帮助他人减轻自己的痛苦和孤独感。
李老先生加入了义务劳动队伍,他负责为社区的公共花园修剪花草,每天的劳动不仅使他的身体得到锻炼,还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社会认同感。
尽管李老先生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但社区居委会也为他提供了一些经济援助,帮助他支付基本生活费用。
并且,社区还为他提供了免费的健康体检和医疗服务,确保他的身体健康和及时治疗。
通过社区的关爱和帮助,李老先生逐渐走出了失独的阴影,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乐趣。
他开始参与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结交新的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他也开始关注失独老人的权益保障问题,并积极参与相关的志愿者工作,为其他失独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个个案案例展示了失独老人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社区居委会为他们提供的关爱和支持。
盛海琳:失独老人为爱重生
盛海琳:失独老人为爱重生作者:阿忠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6年第02期她是一位退休老人,年过花甲;她是一位失独老人,女儿夭折;她陷入了年迈而又无子女抚养的境地。
白发人送黑发人,她的生活没有了阳光,她的精神彻底崩溃,她想到了死。
有人劝她,你再收养一个孩子吧!她说不行,收养的孩子无法替代自己亲生的子女。
她非要自己亲自生一个孩子,慰藉孤独的心。
她叫盛海琳,一位花甲高龄的老人,拼死生下一对双胞胎,成为中国育龄最高的产妇。
新生命给她带来快乐和希望,也带来无尽的烦恼与辛酸。
当初那个疯狂而大胆的决定,让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015年5月,以她为原型《你还在我身边——中国最高龄产妇盛海琳为爱重生》的故事新书,也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5年9月,盛海琳携一双女儿,座客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让她一夜暴红,成为名人。
她做出惊天动地的决定,要拿生命去冒险,想再生一个孩子盛海琳,女,今年66岁,是合肥友好医院一名内科医生。
丈夫吴京州曾在部队工作。
她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婷婷,1980年出生。
婷婷聪明乖巧,惹人喜爱。
婷婷喜爱唱歌和弹奏乐器,盛海琳给女儿买了一架钢琴,找来钢琴老师教她。
女儿多才多艺,喜欢跳舞、绘画。
这让盛海琳感到很满足,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幸福温馨。
1998年,婷婷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南京政治学院英语系。
学成归来,婷婷被分配到安徽省图书馆工作,生活很有规律,工作舒适惬意。
2005年,盛海琳办理了退休手续,每天有了充足的时间自由支配,她喜欢吃完饭后,逛商店,游公园,上广场,学跳舞。
除此之外,每天要给女儿做好吃的饭菜,女儿成了她心灵的寄托。
她感到晚年的生活丰富多采,美满快乐。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2008年9月,女儿结婚,盛海琳非常高兴,她对这个家庭有了新的期待,那就是抱外孙了。
想到这些,她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2009年正月初五,年节时分,婷婷跟随丈夫回老家过年,看望婆婆。
新婚夫妇回来,婆婆一家热情招待新媳妇,每天瓜果梨桃,山珍海味,鱼肉蟹虾,红酒饮料。
十个失独家庭的故事
十个失独家庭的故事失独家庭,是指因为意外、疾病等原因失去了独生子女的家庭。
他们经历了无法言喻的痛苦和挣扎,但他们也在这样的悲痛中,展现出了坚强和勇敢。
以下是十个失独家庭的真实故事。
第一位是王先生家的故事。
王先生和妻子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他们曾经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但后来他们决定成立了一家慈善基金会,帮助其他失独家庭和贫困家庭,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爱与希望。
第二位是李女士家的故事。
李女士的女儿因为一场车祸离世,她陷入了长时间的抑郁和自闭。
但在家人的陪伴和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她逐渐走出了阴影,开始重新投入生活。
第三位是张夫妇的故事。
他们失去了独生女,本来以为这个打击会让他们崩溃,但他们选择了领养了一个孤儿,用自己的爱填补了这个家庭的空缺。
第四位是刘先生家的故事。
刘先生失去了独生儿子,他选择了加入了一家关爱失独家庭的志愿者组织,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那些经历相似遭遇的家庭。
第五位是陈夫妇的故事。
他们失去了独生女,原本以为这个打击会让他们崩溃,但他们选择了创办了一家以女儿名字命名的慈善机构,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
第六位是王女士家的故事。
王女士因为失去了独生儿子而陷入了绝望,但她最终选择了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用工作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第七位是杨夫妇的故事。
他们因为失去了独生儿子而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但他们最终选择了领养了一个孤儿,用自己的爱填补了这个家庭的空缺。
第八位是赵先生家的故事。
赵先生失去了独生女,他选择了成立了一家关爱失独家庭的公益组织,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那些经历相似遭遇的家庭。
第九位是孙女士家的故事。
孙女士因为失去了独生儿子而陷入了长时间的抑郁和自闭,但她最终选择了重新投入社会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其他失独家庭。
第十位是周夫妇的故事。
他们失去了独生女,原本以为这个打击会让他们崩溃,但他们选择了成立了一家以女儿名字命名的慈善机构,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
这些失独家庭的故事,或许让人感到心痛,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出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六十四岁老妇生子 生育年龄大更要注意保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六十四岁老妇生子生育年龄大更要注意保健
导语:这两天,一个老妇失独后,以64岁的高龄,生下了一个男婴的新闻引起热议,64岁的年龄也刷新了目前国内生育年龄最大的记录。
人们在佩服这个老
这两天,一个老妇失独后,以64岁的高龄,生下了一个男婴的新闻引起热议,64岁的年龄也刷新了目前国内生育年龄最大的记录。
人们在佩服这个老妇勇敢的同时,不得不思考怀孕时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对这些年纪较大的人来说,怀孕、生育的时候更是犹如走了一次鬼门关,将面临很多危险,在这些危险背后,应该如何保健,是人们关心事情。
先来了解一下,生育年龄大,可能会带来的危险有哪些?
高龄产妇可能会面临的危险
面临早产
二胎政策放宽,不少人“蠢蠢欲动”,特别之前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更是想着再生一个,为此,很多女性选择怀孕、生孩子,虽说其生育年龄比不上上面说到的这个64岁老妇,但是,俨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
相比年轻女性,在这些高龄产妇的身上,子宫环境是很差的,这样的环境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一些女性,在妊娠晚期,更容易出现异常,造成胎儿出现早产。
容易出现难产
女性的年龄越大,其相应的子宫、盆骨会开始老化,在生育时会不容易扩张,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子宫的收缩、伸张,造成分娩速度减缓,当分娩时间延长时,是非常容易造成难产的发生。
伴随其它疾病的发生
女性要是在高龄时还想着生育,很有可能会造成其他疾病的发生,
生活常识分享。
45岁失独母亲重生记
45岁失独母亲“重生记”“现在看来,这一切都像是一次重生。
”现年45岁的曾嘉怀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一边左右轻轻摇晃,一边如呓语般吐出了这句话,而今天,已经距离她丧失第一个女儿整整六年了。
六年前痛失独女时,曾嘉从未想过再生一个。
曾嘉是一名普通的工薪阶层员工,和丈夫以及女儿一起居住在浦东新区一间不足80平米的屋内。
随着她走进去,屋内稍显凌乱,曾嘉急忙略显尴尬地收拾了起来。
“在之前,我的大女儿十分董事,放学回家以后都会自觉帮忙做家务,家里总是井井有条的,干干净净的。
后来出事了,我也无心顾着家里,到处乱七八糟,后来我好不容易走出来了,才重新每天都收拾收拾,就想家里能和以前一模一样,要是有一天女儿回来看看也舒心点。
直到最近,添了小妞,家里又乱起来了。
”曾嘉一边忙着把地上的启蒙玩具和沙发上的小汗衫小裤子收拾起来一边笑着说。
即使是谈到已经过世的大女儿也并无半点沉郁,时光似乎真的治好了这位已不再年轻的母亲的伤痛。
“小妞”是曾嘉2015年年中生下的小女儿的乳名,谈起这个名字的由来,曾嘉似乎是更加喜悦地分享起来:“我给我大女儿那时候的小名取了大妞,她一直不太愿意,老嫌土,但是叫习惯了也没改。
结果我这二胎又是个女孩,我和丈夫一合计,就叫小妞了,还蛮上口的吧!”曾嘉的大女儿名叫周蕊,出事前是个乖巧懂事的16岁花季少女。
都说子女的名字往往蕴含着父母的殷切期望,曾嘉又何不曾幻想过自己的女儿以后长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如花一般的漂亮姑娘,但是这个母亲的憧憬,却在2009年的冬天被打破。
“那天她突然就在学校里晕倒了,因为是刚上完体育课,我和她爸以为是剧烈运动以后有点贫血,从学校接回家后就没再多上心,谁知道后面的整整一周都高烧不退。
”谈起往事,曾嘉的笑容才慢慢敛了起来,“我至今仍记得那个医生的表情,十分尴尬,欲言又止,而且坚持要做一个全面检查。
左等右等又是十天过去,才拿到诊断书。
”曾嘉说到这里,顿了顿,右手揉了一会鼻梁,转身从电视柜的抽屉里拿出一沓各式各样的医院诊断证明,收费单据等。
失独老人的故事
失独老人的故事失独老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位失独老人的故事。
老人名叫李朝阳,他的妻子在四年前因意外事故去世,他们唯一的儿子也在十年前因病过世。
这个丧子之痛让李朝阳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悲伤之中。
李朝阳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生活简朴。
儿子的离世对他打击非常大,他曾经尝试过找寻心灵上的慰藉,但是在一次次的尝试失败之后,他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卧病在床的日子里,李朝阳陷入了沉思。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像是一棵失去了根的草,游荡在茫茫人生的旅途中。
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农田和农活,发现自己一直都没有全力以赴,总是浮于表面。
他明白,只有真正对生活投入,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坚持和未来。
渐渐地,他睁开了懒惰的双眼,开始积极地参与到农活中。
他常常四五点钟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田地里照料农作物。
他精心选种,及时浇灌,认真清理杂草。
他发现,当自己全身心地与大自然亲近时,心中的痛苦会暂时淡忘,他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儿子离世之前的一丝欢喜。
经过一段时间的照料,田地里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农作物。
李朝阳把一年的努力都种在田地里,他伸开双臂,感受到成就感在他的身体里流淌。
他陶醉于农田的生机与丰收。
除了耕田,李朝阳还找到了其他方式来缓解失去儿子的痛苦。
他开始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经常为邻居们提供帮助。
他发现,通过帮助他人,他可以感受到内心的喜悦,并与他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他变得越来越开朗和乐观,他开始相信,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
时间过得很快,如今李朝阳已经成了社区的一面旗帜。
他带着他的经验和智慧,为社区辅导年轻人,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人生道路。
他认为自己虽然失去了儿子,但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其他人,参与到他人的生活中。
他的善良和乐于助人,使他深受社区的尊敬。
在社区的日子里,李朝阳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他虽然失去了妻子和儿子,但他明白,生活还有其他美好的事物等待着他去发现。
他懂得了与他的痛苦共存,在悲伤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快乐。
他也明白,人生没有不朽,只有继续前行。
对失独家庭应急处置方案
对失独家庭应急处置方案失独家庭,是指双亲同时过世,子女成为孤儿的家庭。
在这种情况下,子女需要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日常生活、教育、心理健康等。
为了帮助失独家庭应对紧急情况,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应急处置方案,以确保子女的综合发展和良好生活。
1. 心理疏导与社会支持缺少家庭的关爱和陪伴,失独家庭的孩子面临着应对痛苦和负面情绪的挑战。
在应急处置方案中,我们需要为失独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
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包括心理辅导师、社工等专业人士,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境,重建信心。
2. 学校帮助和关怀在应急处置方案中,学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需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包括提供免费教育资源、设立奖学金、参与心理咨询等,以帮助失独家庭的孩子融入学校生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机会。
同时,教育系统应确保学校师生对失独家庭的孩子持有尊重、同理和包容的态度,避免对他们的歧视和孤立。
3. 经济援助和福利保障失独家庭的经济困难是一大难题。
在应急处置方案中,我们需要确保他们享有基本的福利保障,并提供经济援助,以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政府应设立相应的福利制度,给予他们适当的生活补助和医疗保障。
此外,还可以鼓励社会各界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例如设立慈善基金和社区捐赠活动,为失独家庭提供必要援助。
4. 孤儿院和寄养家庭的建立针对失独家庭的孩子,可以设立孤儿院或寄养家庭,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这些机构应提供专业的照顾人员和教育资源,确保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确保孤儿院和寄养家庭能够为失独家庭提供合适的照料和关爱。
5. 社区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是应急处置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组织可以帮助失独家庭与社区资源对接,提供家庭作息指导、家务协助、托管和活动安排等支持服务。
志愿者可以帮助失独家庭的孩子进行学业辅导、生活指导、情感交流等,为他们提供稳定和关爱的环境。
对失独家庭应急处置方案
对失独家庭应急处置方案失独家庭,即不幸失去唯一子女的家庭,是一种极为特殊和敏感的家庭类型。
由于失独家庭的特殊性,一旦遭受灾难或危机事件,家庭成员可能陷入极度的精神和心理困境。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对于帮助失独家庭度过危机,重新找到生活意义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失独家庭应急处置方案的构建和实施。
一、心理疏导和慰藉失独家庭成员在遭受灾难或危机事件后常常会陷入极度的悲痛和无助之中,因此心理疏导和慰藉是首要的任务。
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员需要第一时间与失独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倾听,让他们有机会宣泄情感、倾诉内心的痛苦,同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慰藉。
实施心理疏导和慰藉的过程中,要尊重失独家庭成员的个人需求和感受,并切实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服务。
二、建立失独家庭支持网络三、提供法律和金融支持失独家庭在遭受危机后,面临诸多法律和金融问题,因此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相关机构应提供法律援助、金融支持和资金调配等服务,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继承、财产管理、保险理赔等问题。
同时,还要加强对失独家庭成员权益的保护,防止任何形式的欺骗和利益侵害。
四、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五、加强宣传和教育宣传和教育是保障失独家庭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和理解,推动社会对失独家庭成员的包容和支持。
另外,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提高失独家庭成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培养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总之,失独家庭应急处置方案的构建和实施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还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和资源,共同为失独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目标,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这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共同为失独家庭创造一个和谐、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2021年别让失独家庭独自承受生命的重担
别让失独家庭独自承受生命的重担别让失独家庭独自承受生命的重担日前,央视《新闻周刊》栏目将视角深入了失独家庭,即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
无独有偶,最新一期《南都周刊》亦对此作了深入报道。
失独家庭的困境,正在日益成为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而非仅仅几个家庭的遭遇。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来推算,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10万人,由此估计,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6万人,这也意味着每年将有约6万个失独家庭出现。
另据专家的推测,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00万个。
不过,对于这个日渐庞大的群体,如果不是悲剧在数量上的递增,他们的声音势必将一直淹没在各色嘈杂声之中。
直到近期,一段名为《活着》的中国失独老人调查视频,在互联网上获得了数以百万计的点击率。
通过对一个个孤独、悲怆和绝望的生命状态的真实展示,才让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开始意识到,对于中年以后丧失独生儿女的人而言,生命已经很难找到继续前行的轨道,挡在他们前方的巨石足以阻断他们对所有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
借助媒体的披露,失独家庭的境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悉。
其中,被提起最多的则数纷纷步入老年的失独老人的养老、医疗问题。
一个非常现实的困境是,一旦家庭中唯一的子女离世,双亲的养老送终问题便扑面而来。
在《活着》中,一位年过70的老人指出,自己想要去养老院,但却因为没有子女,而导致院方根本不敢收。
对方回复,一旦他有个三长两短,医院没有能力和责任去处理。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就医上,且不论失独老人经济负担能力不容乐观,光是遇到手术前的家属签字问题,独活的老人便真的犹如时代的弃儿,遭遇无人负责的境地。
更让人忧心的是,养老、医疗以及贫困化等更显得物质化的困境,却远非失独家庭所承受压力的全部。
即使失独家庭经济状况很好,可以获得养老和医疗方面服务,但精神上的失落和孤寂,却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像西方社会,伴随子女成年或者婚嫁,父母与其的关系会相对独立;相反,中国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投入和关爱,往往伴随自己的一生,甚至毫不过分地说,有大量的父母将孩子看作自己生命意义的载体。
60岁孤独老太双胞胎
60岁失独老太试管婴儿成功生双胞胎
60岁失独老太做试管婴儿,经历7月怀胎,成功生下一对可爱双胞胎的事,引起了全国关注。
如此超高龄老人,还能顺利生下健康、可爱的宝宝,无疑给了那些年龄相比较小的女人超强动力:连老太太都能移植成功,我比她小很多,希望还是很大的!!
60岁失独老太试管婴儿移植成功案例提示了我们:宝宝给了失独老人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盛海琳女士原来也是一位医生。
这次试管婴儿能移植成功,与她平常正确保养有很大关系。
否则,技术再高明的医生,不管怎么打针,很少人到60岁还能孕育的情况。
因此,日常保养很是关键。
很多网友看了这位60岁失独老太试管成功的案例,其实也存在很大疑问。
如:卵子到底是不是她自己的?如果是,日常是怎样保养的,为什么到了60岁这么高的年龄,还能恢复月经?宝宝和父母年龄相差甚大,有没有考虑孩子以后的生活问题?
智智和慧慧(60岁老太双胞胎)
智智和慧慧(60岁老太双胞胎)
60岁老太家保姆和双胞胎
60岁老太和郭院长合影
60岁老太孕育经
患者们听60岁老太孕育经。
盛海琳:失独老人为爱重生
盛海琳:失独老人为爱重生作者:暂无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6年第2期阿忠她是一位退休老人,年过花甲;她是一位失独老人,女儿夭折;她陷入了年迈而又无子女抚养的境地。
白发人送黑发人,她的生活没有了阳光,她的精神彻底崩溃,她想到了死。
有人劝她,你再收养一个孩子吧!她说不行,收养的孩子无法替代自己亲生的子女。
她非要自己亲自生一个孩子,慰藉孤独的心。
她叫盛海琳,一位花甲高龄的老人,拼死生下一对双胞胎,成为中国育龄最高的产妇。
新生命给她带来快乐和希望,也带来无尽的烦恼与辛酸。
当初那个疯狂而大胆的决定,让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 015年5月,以她为原型《你还在我身边——中国最高龄产妇盛海琳为爱重生》的故事新书,也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5年9月,盛海琳携一双女儿,座客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让她一夜暴红,成为名人。
她做出惊天动地的决定,要拿生命去冒险,想再生一个孩子盛海琳,女,今年6 6岁,是合肥友好医院一名内科医生。
丈夫吴京州曾在部队工作。
她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婷婷,19 8 0年出生。
婷婷聪明乖巧,惹人喜爱。
婷婷喜爱唱歌和弹奏乐器,盛海琳给女儿买了一架钢琴,找来钢琴老师教她。
女儿多才多艺,喜欢跳舞、绘画。
这让盛海琳感到很满足,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幸福温馨。
1998年,婷婷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南京政治学院英语系。
学成归来,婷婷被分配到安徽省图书馆工作,生活很有规律,工作舒适惬意。
2 0 0 5年,盛海琳办理了退休手续,每天有了充足的时间自由支配,她喜欢吃完饭后,逛商店,游公园,上广场,学跳舞。
除此之外,每天要给女儿做好吃的饭菜,女儿成了她心灵的寄托。
她感到晚年的生活丰富多采,美满快乐。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2 0 0 8 年9月,女儿结婚,盛海琳非常高兴,她对这个家庭有了新的期待,那就是抱外孙了。
想到这些,她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2 0 0 9年正月初五,年节时分,婷婷跟随丈夫回老家过年,看望婆婆。
失独父母的心灵自救
失独父母的心灵自救作者:马志国来源:《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7年第12期案例:我23岁的儿子因一场意外去世。
我每天回家,不敢进儿子的房间,可又总要进去看看,为儿子拉拉窗帘,扫扫床铺。
就这样,每天眼前总是儿子的影子。
现在,看到不管多大的孩子,我都会想起儿子这样大时候的样子,总忍不住泪流满面……心理解析:研究发现,丧子之痛的悲痛程度,比其他丧亲之痛严重得多。
有58%丧失子女的父母表示,他们觉得自己活着都没有意义了;77%丧失子女的父母表示,子女的死亡甚至让自己丧失了生命目标。
失独父母只要顽强自救,必能走出一条心灵自救之路,必能让自己的心灵早日得救,早日走向阳光。
宣泄消极情感孩子的离去,父母经受着巨大的精神打击,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
这时候,畅快地流泪痛哭和尽情地倾诉,可以使已超载的极度痛苦和悲哀得到宣泄,从而解除过量的心理负荷,收到良性的心理效应,使人保持心理平衡,对人的心理起着一种有效的保护作用。
可以说,悲伤的泪水是很好的心灵“安慰剂”。
增进夫妻交流人的自我心理救助,需要来自社会支持系统的心理援助。
夫妻,可以说是其中最有力的因素。
困境面前,最需要夫妻之间的相互扶助。
特别是失独父母,积极协调夫妻关系,彼此多一份沟通,多一份关照,就彼此多一份慰藉,多一份安宁。
接纳自我状态面临失独之痛,您也许会担心一旦承认自己的悲伤,就会被悲伤所击倒。
事实恰好相反,我们不仅要接受这个客观现实,还要接受这个现实带来的心理创伤。
所以,要接纳目前消极的自我心态:悲伤,知道我很悲伤;痛苦,知道我很痛苦;难受,知道我很难受。
任何的对抗都是徒劳的,而且会加剧消极的内心体验。
停止自我责备孩子过世后,人总难免有很多追悔和自责。
不错,没有人能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
但是,每一位父母只要把儿女养育成人,就是好父母,不该再受到责备,也不该自责。
其实,追悔和自责的背后,更深的自我心态是执著,是自己执著亲子之情,是自己心里放不下亲情。
“失独”者的自救与互助
“失独”者的自救与互助作者:吴通清来源:《百姓生活》2012年第09期57岁的武汉人李铭兰是一位“失独”者,13年前,她的独子突发脑溢血去世。
2007年9月,走出阴影的李铭兰带领多个遭遇类似打击的家庭,注册成立了关注“失独”者群体的公益组织“连心家园”,使有相同经历的家庭相互鼓励,抱团取暖。
痛失子女1999年3月8日,妇女节。
儿子早上出门前,亲手给李铭兰戴上一朵红玫瑰胸花,说:“妈妈,我爱你。
”3天前刚过21岁生日的儿子,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中澳班,即将到澳大利亚深造。
当天下午4时许,一个电话打来:“你儿子因突发性脑溢血正在医院抢救!”等她匆忙赶到医院,儿子已躺在冰冷的太平间里。
她哭倒在地。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李铭兰都无法接受现实。
她不停地哭,有时候还想到自杀。
丈夫急了,把她送进湖北中医学院,诊断结果为焦虑症,在医院住了半年。
为了躲避熟人,李铭兰夫妇搬了3次家。
有人不经意问起她的孩子,她便说“儿子在国外读书”。
说完,匆匆回家,关上门直流眼泪。
不愿接受现实,多次搬家,听见别人谈论儿女就马上走开,到一个角落舔舐伤口——记者接触的“失独家庭”,几乎都是如此。
李铭兰说,她和丈夫也想再生一个孩子,并曾获得一个借腹生子的机会。
但两人还是接受不了,总觉得儿子还在,不能丢了这份爱。
之后,他们获得过一次领养女婴的机会,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让李铭兰高兴的是,她帮助“连心家园”团队里的两个“失独”家庭新生了孩子。
她说,一名姓李的中学老师经过他们的联系,通过借卵,生了一个孩子。
但李老师今年已经56岁,家庭情况也不好,抚养孩子是个难题,“好在其家旧房拆迁获得了一笔钱,否则难以为继。
”现实中,如果因车祸等事故致独生子女夭折,且责任在对方时,还能获得一些赔偿。
如果孩子因病死亡,则往往债台高筑,哪怕能再次生育,亦无力抚养新生儿。
晚景凄凉2011年年底,“连心家园”成员张纯清死在医院的病床上。
自此,这个苦难的家庭终于在天国团聚。
10多年前,张纯清下岗。
失独家庭十年重生记
失独家庭十年重生记作者:暂无来源:《环球慈善》 2018年第5期“我出去下,你问他吧。
”每每有来客询问起地震的事情,45岁的冯志华总是躲在一边,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如今,她的小女儿苗苗8岁多,儿子霖霖6岁多,乖巧可爱,邻居们都说苗苗和姐姐长得很像,连她自己有时也会产生错觉,好像大女儿又回到了自己身边。
冯志华是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秀坪社区居民,她的丈夫杨家有曾在边疆当了18年兵,如今50岁了。
“5?12”大地震中,他们痛失12岁的独女杨宏。
震后,身为“大龄妈妈”的她再次生育,夫妻俩相濡以沫,开起了客栈,用勤劳的双手一点点拼织起幸福的生活。
“那一刻山崩地裂,像是世界末日”在映秀镇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45岁的冯志华坐在自家的凳子上,和开餐馆的邻居们聊天。
爱美的她穿着裙子,头发梳理得很整齐。
门前种植的花朵开得正艳,五颜六色。
10年过去了,很少人知道她的伤痛。
面对记者来访,原本热情开朗的她,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
这时,她的丈夫杨家有刚好从外面回来,她快速走开了,“地震的事情,你还是问他吧,我不想说啥”。
“好多年了,她最怕人说起这事儿。
”杨家有有些抱歉地说。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时,杨家有正和表哥在213国道旁边的诊所里唠嗑,起初听到“砰砰”巨响,还以为是压路机过来了,等到他跑出来一看,大吃一惊,“那一刻山崩地裂,乱石翻滚,形成的烟雾特别大,房屋也倒塌了,灰蒙蒙的,啥也看不到,像是世界末日来了”。
杨家有意识到地震来了,路一边已垮塌了,他和同伴赶紧站在了路中间,这才侥幸躲过一劫。
时隔不久,清醒过来的他,急匆匆地就往家里赶去。
“道路破坏了,到处可以听到哭喊声。
”他说,到了自家所在的地方,看到原本5层的楼房大部分垮塌了,成了一片废墟。
这一刻,他惊恐不已,心里最牵挂的不是房产及家当,而是家人们的安危。
“有空了就到女儿学校遗址上转转”令杨家有欣慰的是,在镇上一家汽车修理厂当会计的妻子冯志华,地震时在院子里也侥幸躲过了一劫。
失独父母怎样自救心灵
失独父母怎样自救心灵沉重的丧子之痛案例一】位母亲流着泪说:我的儿子23 岁,非常懂事,刚参加工作就突然离我而去,再也回不来了。
那会儿他发烧,在医院拿了点药,请假在家休息,可是两三天过去了,烧还是不退。
第四天早晨,我们准备再去医院,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上车的时候儿子突然跌倒,送去医院抢救的时候他已经不行了。
儿子就这样突然地走了,我伤心欲绝,一直缓不过神来每天一回到家就先进儿子的房间看看,拉一下窗帘,扫一扫床铺。
儿子的影子总会在眼前还有梦里闪现,我现在不管看到多大的孩子,都会想起我儿子。
案例二】孩子,你走了,带走我们所有的希望与幸福。
你的妈妈每天以泪洗面,你的爸爸痛不欲生。
我们把你离去的消息告诉给最疼你的爷爷奶奶,我们不敢瞒着他们。
对他们来说,你的离去犹如晴天霹雳。
我亲爱的孩子,爸爸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想你,盼你归来,但是我们都知道,你永远回不来了,孩子,天堂里不会再有车祸写到这里,爸爸的泪水止不住地流,爸爸现在的生活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目标。
孩子,爸爸想你!心理解析:最难走过的心路历程人到中老年却失去了独生子女,这是一个太过沉重的话题。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面对失独父母,我常常无言以对。
是的,“失独”也许是人生最痛苦的事了。
研究发现,丧子的悲痛程度比其他丧亲之痛严重得多。
有58% 的丧失子女的父母表示,他们觉得自己活着都没有了意义;有77%的丧失子女的父母表示,子女的死亡让自己丧失了生活目标。
般的失子之痛尚且如此,不难想象,人到中老年时的失独之痛,该是怎样一段难以走过的心路历程。
有研究认为,这个过程要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得知噩耗后头3 个月,这是最艰难的时刻,父母还处于震惊和月之后,丧子的悲伤和空虚会让自己难以忍受,父母会怀疑自己是否能走出这种痛苦。
第三阶段是1 年以后,第一个忌日会令人感到非常恐惧。
第四阶段是3 年以后,父母已经学会接受死亡,但孤独感和怀念之情仍会时不时涌上心头。
第五阶段是5 年以后,父母还会怀念过世的孩子,还会有丧失感,但是,已经能够在生活中继续前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独老太生子自救
幻灯片制作:未名湖畔
资料来源:
凤凰网图片Being 第27期
2010年5月25日,60岁的成琳(化名)出现临产征兆,到医院待产,怀孕七个多月,作为一名“超高龄产妇”,她吃尽了苦头。
成琳是一名失独妈妈。
2009 年正月初六清晨,她的独生女儿与女婿在池州双双煤气中毒身亡,此后成琳一度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亲友们都劝她抱养一个小孩,但在她看来,非己所生的孩子是无法替代女儿的。
有些亲友为了安慰她,就建议她再生一个,如果不行就做试管婴儿手术,这让成琳有了试一下的想法。
作为医生的成琳明白,自己的决定很危险,但是对过世女儿的思念,让她最终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2009年7月,遭遇多家医院拒绝后,成琳找到解放军105医院生殖中心
的医生。
他们被成琳的思女之心感动,抱着试试的态度,答应为成琳进行试管婴儿手术。
图为成琳准备进入产房,肚子里的两个宝宝都还健康,这让她倍感欣慰。
从此,成琳按照医生的要求,每天吃药、打针,经过3个月的用药调养,她的月经恢复,身体各项机能也恢复得非常好,这让医生都感到意外。
2009年10月
13日上午,成琳进行了试管婴儿手术,3个受
孕成功的胚胎被移植到她的体内。
2010年5月25日,经历怀胎7月之苦,成琳准备进入产房。
对于一位60岁且无法从晚年丧女之痛中走出来的老人而言,“十月怀胎”可以说是异常艰难的考验。
成琳在怀孕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当初专家拒绝为她进行试管婴儿手术的原因。
“大的3.7斤,小的2.9斤。
”2010年5月25日9点5分,一对双胞胎女儿智智慧慧提前来到人世间,成琳也因此打破了生育极限,成为中国最高龄的产妇。
图为两名医生将刚出
生
的双胞胎抱出产房。
2011年1月30日,成琳给孩子戴上刚刚买来的新
帽子,还有几天就是新年,这是孩子们的第一个春节。
2012年3月5日,智智慧慧躺在新家的地板上玩耍。
她俩出生后第一次住上楼房。
调皮的慧慧从两腿中间窥视家人。
智智一人独自在卧室里玩小黄鸭。
相比慧慧,智智要文静很多。
从孩子满100天开始,成琳就开始挣钱,主要工作就是辗转全国各地做保健讲座。
这天,刚刚结束出差回到家中的她就接到公司
的电话,要求她第二天再去出差。
闻听孩子们从早教中心放学,刚刚回家的成琳连外套都来不及换就下楼去迎接。
因为四处奔波讲座,一个月中她在家的时间非常有限。
年岁大了,两个孩子,成琳只能抱一个,但孩子们常常不依不饶,争着要她抱。
成琳即使进门换双鞋,慧慧都不依,哭闹着要妈妈抱。
图
为
两
个
阿
姨
送
智
智
慧
慧
去
上
早
教
中
心。
年岁大了,感觉吃不消。
但是成琳没有别的办法,
早教中心上课还没有开始,两个小姐妹东转西转,被老师叫住。
别的小朋友在上课,智智慧慧跑到爸爸这里来玩耍。
上
课
还
没
有
结
束
,
实
在
按
耐
不
住
的
智
智
慧慧直接开门跑了出去。
每天放学后,两个阿姨围绕着智智慧慧转,成琳压根没有精力去管孩子的生活。
2013年9月8日,这天是妈妈出差回来的日子。
智智慧慧故意赖在床上不起来。
此刻成琳已经在飞机上。
经过阿姨的一番“循循善诱”,两姐妹终于从床上爬了起来。
11点飞机降落,她们准备9点多就出发去机场。
智智独自一人在刷牙,虽然年纪小,但成琳已经让阿姨培养她们的独立意识。
隔
着
玻
璃
翘
望
妈
妈
的
到
来
,
她
们
已经
有
20
多天没有看到妈妈了。
听说妈妈就要到了,两个小家伙来到出口处坐着等。
搂着两个孩子,成琳有些激动,毕竟母女们有20多天没有见面了。
她经常在外面忙碌着,一个月最短的在家只有两三天,最长的不到十天时间。
“我已经64岁了,为了孩子几乎拼了。
”
如果没有智智慧慧,凭借她和丈夫的工资,老俩口晚年的生活应该很富足,而此刻她却依然在奔忙。
成琳说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
精力体力上没法好好照顾孩子,自己能做的就是在余生为孩子积累一些钱。
成琳说,“唯一担心的是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只希望孩子成人前能够衣食无忧,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
”成琳说给孩子洗澡她已经都不行了,没力气,多亏了阿姨们。
成琳现在能做的主要是下厨房,孩子常常去“骚扰”,她总要和孩子逗一下。
图
为
智
智
慧
慧
抢
着
弹
姐
姐
生
前
常
弹
的
钢
琴。
由于自己陪孩子时间太少,现在两个女儿更喜欢阿
家里过道里的格子里,至今还放着去世的大女儿照片,成琳说“这是一种挣扎”。
智智慧慧并不知道头顶上的姐姐谁,只听妈妈说是姐姐。
成琳说等她们长大了就能理解。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