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3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层级快练(三十八)
1.(2015·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期中考试)清末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下表所列是清末立宪运动的经过,以及该段时期的大事。
(注:咨议局是清朝末年立宪运动中,于1909年9月于各省成立的省级民意机构。
咨政院:清末立宪运动时成立的议会准备机构,成立于1910年9月,终止于1912年初,由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替代。
“皇族内阁”:1911年5月,清政府撤销军机处,改设内阁,阁员十三人,满族占九人,其中皇族又占七人,军政大权均被皇室和贵族掌握,故称“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这个事件直接导致了反清情绪的高涨,不少立宪派人士转而支持革命。)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材料二“时处今日,惟有……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涂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并将各项法律详慎厘订,而又广兴教育,清理财务,整饬武备,普设巡警……以预备立宪基础。……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著各省将军、督抚晓谕士庶人等发愤为学,各明忠君爱国之义……尊崇秩序,保守平和,以预储立宪国民之资格……”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请回答:
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评价,有人认为其积极效果是主要的,有人认为其消极效果是主要的。请表明你的观点,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10分)
答案消极:(1)材料一显示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但这时段太长,反映清政府缺乏诚意。
(2)材料一显示成立了“皇族内阁”,当中大部分为满洲人,反映清政府无意将统治权下放给汉人。
(3)材料二提及“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反映决策之大权仍操纵在清政府手上。
(4)材料二提到清政府以“民智未开”作为借口,并“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以推迟立宪的时间表。
(5)其目的是为了消除革命,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积极:材料一显示清政府的确成立资政院及咨议局,就地方事务咨询民众,让人民有反映意见的渠道,为日后的民主发展奠定基础;咨议局成员由选举产生;是中国清朝政府继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皇族内阁”的成立直接导致了反清情绪的高涨,不少立宪派人士转而支持革命。
2.(2015·江苏省盐城一中期中试题)向西方学习是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日本1871年明治政府派使节团考察西方。实地接触西方世界后,对成员们的思想引起了巨大的冲击,使之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正如随行的福田德兰所说的,在西方文明面前,他们“简直像乡下姑娘来到了上野火车站,看到行走着的时髦女郎时,愈觉得自己土里土气,恨不得钻进地洞里去”。大久保利通也发出了“深感我们不适应这个世界”的感慨……因而最终他们“无所畏惧的放弃了自己的喜好,吸纳了外国的文明”。
——吴廷璆《日本史》材料二 (日本明治政策)改变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是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立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的模式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少。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
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使节团成员接触西方后的感受。分析他们有此感受的主要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带来的重要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日本西化取得成功的原因。(3分)
答案 (1)感受:羡慕西方文明,具有强烈的自卑感。(1分)主要原因:当时的日本远远落后于西方,落后于世界。(1分)
(2)特点:学习的国家十分广泛;学习的领域比较广阔;有选择的吸收其优秀成果。(3分)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改变了落后的状态,成为亚洲强国,为对外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分)
(3)原因:日本有向他国学习,吸纳先进文明的传统;根据国情有选择的学习西方文明;进行经济、政治等全方位改革。(3分)
3.(2015·沈阳二中期中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请回答: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铸造技术和作用的角度对这两种不同时期使用的货币进行比较。
答案 (10分)铸造技术:前者手工制造,制作粗糙;后者机器制造,质量提高。(2分) 作用:圆形方孔钱统一了战国时期杂乱的货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在中国
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圆形方孔的形式也成了此后历代封建王朝钱币的定制。(4分)
铜圆的出现和推广,用新式铜圆取代制钱,是对传统币制的一大革新。币制相对统一,有利于政府税收和民间商贸活动的开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货币制度由古代向近代过渡。(4分)
4.(2015·武汉三中模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乃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闭门学做诗赋,乃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材料二 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从八个方面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
——《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形成的影响》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9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 (1)弊端: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改革措施: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9分)
(2)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创建文官考试制度,根据本国国情吸收其有益的东西,如: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