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复合应用题教案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例尺、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统计图表等。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实践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例尺、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统计图表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3. 实践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本册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
2.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
小升初培优讲义6 一般复合应用题六年级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达标检测)(教师版)
专题6 一般复合应用题知识梳理1.一般复合应用题。
一般复合应用题往往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有的已知条件是间接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叙述的方式和顺序也比较多样。
因此一般应用题没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可循。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等手段帮助分析。
[提示]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答案。
2.解答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1)综合法:在分析一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这种方法叫作综合法。
(2)分析法:在分析一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出必要的两个条件,这种方法叫作分析法。
(3)转化法:较复杂的一般应用题中,往往具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再复杂的应用题都可以通过转化向基本的问题靠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正确解答。
3.和差问题(1)意义: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
(2)解题关键:先把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再求大数(或小数)。
(3)数量关系式:①(和+差)÷2=大数大数-差=小数②(和-差)÷2=小数和-小数=大数4.和倍问题(1)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
(2)解题关键:找准标准量(即1倍数),一般来说,题中说的“谁”的几倍,就把“谁”定为标准量。
(3)数量关系式:两个数的和 ÷(倍数+1)= 标准量(即1倍数)标准量×倍数 = 另一个数5.差倍问题(1)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
(2)解题关键:找准标准量(即1倍数),一般来说,题中说的“谁”的几倍,就把“谁”定为标准量。
六年级数学下册 复合应用题教案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合应用题教案人教版一、基本训练1、口算2、要求下面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1)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种多少棵?(2)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多少倍?(3)五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4)这堆煤实际烧了多少天?(5)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6)小明几分可以从家走到学校?二、归纳整理1、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复合应用题(板书课题)2、复习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所谓“复合应用题”就是需要两步或者两步以上的计算才能求得答案的应用题。
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总结过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同学们想一想,解答应用题一般分哪几步呢?(学生回答时,教师投影出示)提问:在这四个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教师指出:正确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3、教学例2出示例2:(1)指名读题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人板演)(2)订正板演后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说出:这三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问题也相同,都是求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要求最后问题都要先知道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3)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这三道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已知的,只要一步计算。
第(2)题,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已知的。
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未知的,需要两步计算。
第(3)题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计算。
(4)教师:那么,对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结果的应用题,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分析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第(2)题和第(3)题来说说看。
教师指定2~4人分别说一说第(2)题和第(3)题是怎样进行分析的。
第(2)题分析思路:要求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应该用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减去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未知的,必须先求出来。
根据“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这一条件,用11、253可以求出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所以这道题应列式为4、5-11、253。
复合应用题教学教案设计
复合应用题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复合应用题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复合应用题的定义和分类。
2. 解题步骤和方法。
3. 实际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2. 难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复合应用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复合应用题的定义、分类和解题步骤。
3. 案例分析:教师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并提供相关拓展资源。
6.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10. 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促进学生持续进步。
11. 家校沟通: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
12. 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给予针对性辅导。
13. 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学习和交流。
14. 课外活动: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15.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复合应用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考察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定期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调整:1.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2. 结合学生反馈和教学实际,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总复习课件:复合应用题
丰收农具厂制造一批镰刀。计划每 天制造360把,18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 多生产72把,照这样计算,多少天能完 成任务?
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实际一共制 造多少把? 计划每 天制造 360把
实际每天制造 多少把?
计划 18天 完成
计划每 天制造 360把
实际每 天制造 72把
360×18=6480(把) 360+72=432(把) 6480÷432=15(天) 综合算式: 360×18÷(360+72) =6480÷432 =15(天)
丰收农具厂制造一批镰刀。计划每 天制造360把,实际每天多生产72把,15 天能完成任务,计划用多少天? 360+72=432(把) 432×15=6480(把) 6480÷360=18 (天)
边防战士巡逻,共行26千米。前 2.5小时在平路上行走,平均每小时行5 千米;后来在山地上行走,平均每小时 行3千米。在山地上行走了多少小时? 5×2.5=12.5(千米) 26-12.5=13.5(千米) 13.5÷3=4.5(小时) 综合算式: (26-5×2.5)÷3 =(26-12.5)÷3 =13.5÷3 =4.5(小时)
实际完成任务用了多少天? 总的生产任 务21600本 实际每天装 订多少本? 实际每天比计 划多装订360本
计划每天装订 多少本?
总的生产任 务200÷12=1800(本) 1800+360=2160(本) 21600÷2160=10(天) 综合算式: 21600÷(21600÷12+360) =21600÷(1800+360) =21600÷2160 =10(天)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4、检验,写答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6整理和复习 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通用)》公开课教案_2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小组合作意识。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促动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内容:和差问题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演示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和差问题的特点及其解题思路,学会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2、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3、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全面解决问题的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与他人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合作探究,掌握和差问题的特点及其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具准备:两根长短不同的纸条、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探究交流师:苹果有多种营养成分,多吃有益身体健康。
引出例题。
出示例题两筐苹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10千克,两筐水果各重多少千克?师:请认真读题,完成答题纸的题目。
1、此题的特点是已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求___________。
150kg 10kg第一筐第二筐 ?kg?kg2、属于________________问题。
3、解题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题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先独立思考,等都有了答案,再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以组为单位得出结论。
以组为单位实行汇报,汇报完毕,其他组有补充或不同意见的再发言。
二、归纳梳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和差问题三、水平提升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师巡视,然后指名回答(先有针对性的指名有问题的回答,再指名一个准确的回答,并要求说出理由)有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6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
六下《复合应用题一》教学设计
复合应用题(一)
设计者
执教者
课型
复习
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节数
教
学
目
标
1、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深刻理解加、减、乘、除的含义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会数学在生活在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调控措施
一、知识点:
1、复合应用题是指需要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才能得出答案的应用题。
2、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1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300件,这样不仅仅12天完成了任务,还超额了150件。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
3、小红看一本故事书,前6天看了372页,照这样的速度还要12天可以看完,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4、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每天用原料14吨。原来7天用的原料,现在可以用10天,这个化工厂现在比过去每天节约原料多少吨?
9、商店有一批运动衣,第一天卖出35件,第二天卖出28件,第二天比第一天少收入168元,每件运动衣的单价是多少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缝纫组里布27.8米,计划先做8套成人衣服,每套用布2.6米,剩下的布再做成儿童服装,按每套用布1.4米计算,能做成儿童服装多少套?
3、小明看一本450页的书,前3天每天看30页,余下的每天看40页,看完这本书还需要多少天?
三、巩固练习
1、一批货物共100吨,车队已经运了4次,平均每次运16.5吨。剩下的两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吨?
5、制钉厂6天生产铁钉1920千克,现在要生产铁钉32箱,每箱50千克,要多少天?
6、某工司在商场买了3台饮水机和8部手机,一共付款10356元,每部手机的单价是1200元,每台饮水机多少元?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案 复合应用题
(3)我校少年军校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9千米,实际小时走完原定路程。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2.指名学生说这三道题的解法并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并参与讨论。
4.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得出:
(1)事件相同Βιβλιοθήκη 问题相同,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相同。
(2)题(1)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已知,是一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
题(2)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只知一个,需两步计算;
题(3)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都未知,需三步计算。
5.揭示复合应用题,并组织讨论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分析的方法。
1.根据题(1)将题(2)、题(3)补充完整。
2.P105,第6题
3.补充练习
1.指名学生说一说P103做一做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为什么?
2.组织讨论第6题中(1)、(2)两小题的区别与联系。
3.出示补充题:
(1)3部插秧机一天可以插秧4.8公顷;手工插秧,5个人一天可以插秧0.25公顷。?
(2)同学们去参观,第一天去了360人,第二天去的人数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去了多少人?
2.某化肥厂计划生产一批化肥,由于改进技术,每月多生产2.4万吨,结果四个月就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任务,计划全年生产化肥多少万吨?
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教学与反思
(3)列式计算;
(4)检验并写出答案。
1.分组讨论
2.交流讨论结果
三、讨论检验方法
1.问:我们有什么方法知道应用题解答结果是否正确?
2.参与小组讨论,对学生独特见解进行鼓励。
复合应用题
复合应用题一、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4、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二、基础训练A组1、按要求填空。
学校买来彩色粉笔35盒,买来的白粉笔比彩色粉笔多45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1)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要求一共买来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和( ),题中()粉笔的盒数没有直接给出,必须先求来。
第一步:先算第二步:再算(2)从已知条件出发进行思考:已知“买来彩色粉笔35盒,买来的白粉笔比彩色粉笔多45盒”,可以知道(),用()的盒数加上()的盒数,就可以求出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第一步:先算第二步:再算2、解答下列应用题。
(1)昌盛农场要收割小麦16.4公顷,已经收割了3天,每天收割1.8公顷。
如果从第四天起,每天收割2.2公顷,那么剩下的小麦还需多少天收割完?(2)食堂运来120吨煤,已经烧了40天,每天烧1.2吨,余下的要30天烧完,平均每天烧多少吨?(3)某班存放科技书150本,故事书比科技书的2倍少50本,故事书有多少本?(4)5台粉碎机3小时可粉碎饲料37.5吨。
照这样计算,12台同样的粉碎机每小时可粉碎饲料多少吨?(5)甲乙两汽车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城市相对开出,甲汽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55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相遇?(6)甲、乙两艘军舰,从两个港口对开,甲舰每小时行42千米,乙舰每小时行38千米。
乙舰开出1小时后,甲舰才开出。
再经过4小时两舰相遇。
两个港口相距多少千米?(7)张明家原来每月用水28吨,使用节水龙头后,原来一年用的水,现在可以多用2个月。
现在每个月用水多少吨?(8)有一桶油,已经用去了全部的2/5,桶里还剩48千克。
这桶油重多少千克?(9)某工厂四月份烧煤120吨,比三月份节约了1/9,三月份烧煤多少吨?(10)同学们积极为“希望工程”献爱心,六一班捐款96元,六二班比六一班多捐了4元,多捐了百分之几?(11)建筑工地有水泥45吨,第一次用去总吨数的1/5,第二次用去总数的1/3。
复合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复合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解答一组相关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合应用题是怎样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复合应用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口算.2.5×4 127+28 0.37+1.6 88÷163.37+6.63 8.4÷0.7 0.125×8 1.02-0.431.25+1÷×162.要求下面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1)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种多少棵?(2)桃树的棵数是梨树棵数的多少倍?(3)五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4)这堆煤实际烧了多少天?(5)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够装订完?(6)小明几分钟可以从家走到学校?教师总结:应用已经学过的数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问题考虑需要哪两个直接条件,是我们分析和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关键.二、归纳整理.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复合应用题(板书课题).(一)教学例2:a.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b.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c.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2.5小时走完原定路程.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1.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学生板演)2.小组讨论:这三道题都有什么联系?这三道题有什么区别?联系:这三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问题也相同,都是求“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问题都需要先知道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区别:a、实际每小时走的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计算;b、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已知的.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未知的,需要两步计算;c、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计算.3.教师质疑:对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结果的应用题,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分析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分析b、c量道例题.4.教师总结:从上面这组题我们可以看出,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所求问题出发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条件,直到所需条件都是题目中的已知的为止.5.检验应用题的方法.我们想知道此题目做的对不对,你有什么好办法吗?(1)按照题意进行计算;(2)把所求得的问题作已知条件,按照题意倒着算,看最后结果是否符合题意.三、巩固反馈.1.解答并且比较下面两道应用题,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1)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手表1000只,实际每天生产50只.实际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任务?(2)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手表1000只,实际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手表多少只?2.判断:下面列式哪一种是正确的?(1)一个修路队要筑一条长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务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A:2100-240×5÷3 B:(2100-240)÷3C:(2100-240×5)÷3(2)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够装完?A:(2640-240)÷240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一般复合应用题
第二阶段一、一般复合应用题【知识梳理】1.审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根据题目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图解法,有些题目用线段来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显得更加清楚明白。
4.假设法,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或结论,先做出某种假设或设想,然后根据设想进行推算。
【例题精讲】例1.某化肥厂要生产一批化肥,原计划每月生产120吨化肥,要生产6个月完成,结果提前一个月完成,实际每月生产多少吨?例2.在一个停车场上,共有48辆车,其中汽车有4个轮子,摩托车有3个轮子,这些车工有172个轮子,那么三轮摩托车有多少辆?例3.奶奶今年64岁,孙女今年13岁,多少年后奶奶的年龄等于孙女年龄的4倍?【课堂练习】1.甲、乙两个队合铺一条长135千米的公路,两队每天共铺12.5千米,8天后乙队调走,剩下的由甲队5天铺完,甲队平均每天铺多少千米?2.电视机厂计划用50天生产1500台彩电,实际每天的产量比原计划每天的产量的2倍少20台,生产这批彩电实际用了多少天?3.6筐苹果核6筐梨共360千克,已知每筐梨比每筐苹果轻5千克,求每筐苹果核每筐梨各重多少千克?4.学校买来6张办公桌和8把椅子,共付294.4元,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1.2元。
每把椅子多少元?5.父亲今年49岁,女儿今年23岁,几年前父亲的岁数是女儿的3倍?6.一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飞行,第一天飞行3360千米,第二天飞行2730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少飞行1.5小时,第二天飞行多少小时?7.王阿姨想买2袋米(每袋35.4元),15.3元的牛肉,6.8元的蔬菜和13.7元的面粉。
王阿姨带了100元,够吗?8.甲桶油25千克,如果从甲桶油取出5千克放入乙桶,这时甲桶还比乙桶多6千克,乙桶原有油多少千克?9.用一只杯子盛满水向一个水壶里灌水,倒进了后,连水壶共重0.85千克,如果灌满水壶要倒进5杯水,这时连水壶共重1.25千克。
每杯水重多少千克?二、一次归一应用题【知识梳理】1.归一问题的特点是,在一组已知的对应量中,隐藏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单一量”。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12页)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简单应用题:指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2.复合应用题的类型:板书复合应用题:是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
(1)“归一”问题:此类应用题中暗含着单一量不变,文字叙述中多带有类似“照这样计算”的字样,其解题的关键是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台拖拉机2.5小时耕地2公顷,照这样,这台拖拉机耕完4.8公顷的地需多少小时?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归总”问题:此类题中暗含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
其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总数(即归总),再根据总数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批货物,每箱装36件,需要40只箱子。
如果每箱多装9件,可以节省几只箱子?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行程问题:根据速度、时间和路之间的关系,计算相向、相背或同向运动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
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为: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①相遇问题,即同时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时背向而行):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②追及问题,即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速度×追及时间=路程差例如: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5小时后相遇。
客车每小时行5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工程问题: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用单位时间课时计划通过交流明白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
通过方程与等式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例13、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出示例2如:①a乘4.5应该写作4.5a;②s乘h应该写作sh;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是s=vt4、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学生交流、展示。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二)整理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二)整
理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应用题(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复与应用题(二)相关的数学知识点;
2. 整理和分类应用题(二)的常见类型;
3. 以实际生活问题为例,讲解应用题(二)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
通过呈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应用题(二)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巩固
复与应用题(二)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包括比例、百分数、平均
数等。
3. 整理和分类
将应用题(二)按不同类型进行整理和分类,如购物题、图表题、时间题等。
4. 解题步骤和思路
讲解应用题(二)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包括读懂题目、分析问题、列式、计算和验证等。
5. 实例讲解
以具体实例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练与巩固
布置一定数量的练题,帮助学生巩固应用题(二)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评价
通过针对学生的练题答案进行纠错和点评,评价学生在应用题(二)上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参考
1.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 相关网上资源和教学辅助资料。
以上为《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二)整理复习》教案》的大致内容和教学步骤。
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式与方程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式与方程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式与方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5 分钟)1.列方程(1)某数的5 倍加上它的2 倍和是42,求这个数。
(2)X 的5 倍减去它的2 倍差是1.2,求X。
2.育民小学四五年级共植树600 棵,五年级植树是四年级的3 倍。
两个年级各植树多少棵?(1)画图,找等量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层次练习(15 分钟)1.育民小学四五年级同学植树,五年级植树是四年级的 3 倍,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植300 棵。
四五年级各植多少棵?(1)这道题与上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你会解答这道题吗?试做(3)订正:解:设四年级植X 棵,五年级植3X 棵。
3X-X=3002X=300X=1503X=3150=450答:四年级植150 棵,五年级植450 棵。
2.试一试: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4 倍,妈妈比女儿大27 岁,妈妈和女儿各多少岁?学生独立做3.小结:解答时,要抓住有倍的那句话设出未知数。
看一看是求它们的和还是差,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1.看图列方程125 页3 题。
完成后交流2.对比练习(1)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
二人从相距112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1.6 小时相遇。
李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54 千米,张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
二人从相距112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李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54 千米,张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6 千米,二人经过几小时相遇?(3)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相似形
教学目标:
1. 理解相似形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形有无相似性;
2. 学会计算相似形之间的对应边比例和面积比例;
3. 能够解决相关的应用题目。
教学重点:
1. 相似形的判断和性质;
2. 相似形之间的对应边比例和面积比例的计算。
教学难点:
1. 相似形对应边比例的计算;
2. 相似形面积比例的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实物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或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相似形,让学生自己总结相似形的性质。
二、讲解相似形的概念和性质(10分钟)
教师用具体的例子和图片解释相似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相似形的特点。
三、讲解对应边比例和面积比例(15分钟)
教师讲解相似形之间的对应边比例和面积比例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计算。
四、解决相关问题(15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应用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并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六、总结(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总结,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了相似形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题(二)整理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题(二)整
理复习》教案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复和巩固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题(二)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 复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题(二)的各个知识点。
- 提供针对综合题(二)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教学步骤
1. 复已学知识:让学生回顾并复已学过的知识点,如面积、周长、容积、比例等。
2. 综合题解题策略:介绍解决综合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
3. 练题目:提供一些综合题的练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总结复:对本次综合题(二)的复进行总结,强调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教学资源
-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 综合题练题目集
- 教学板书
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对综合题(二)的练题目解答情况进行评估,考察他们
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注意事项
-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互助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交流。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并澄清疑惑。
- 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
结论
本教案通过复习综合题(二)的知识点和提供解题策略,旨在帮
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充分的训练和及时的评估,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应对综合题(二)的考试和应用场景。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复合应用题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解答和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
设计说明
复习铺垫
系列训练
总结评价
布置作业
一、教学例2
教师:“今天我们来复习复合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就是不能一步计算出结果,而需要两步或者两步以上的计算才能得出结果的应用题。”
“解答复合应用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并进行适当提示和引导。
教师:“对1那么,对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结果的应用题,我们可以怎样分析和解答?谁能结合第(2)题和(3)题来说说看?”
二、做教科书第109页的“做一做”:
根据刚才我们复习的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请大家独立完成第109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
三、复习检验复合应用题的方法
为了保证应用题解答的正确,我们学习过哪些检验的方法?
谁能应用后一种方法来检验例2中的第(2)题?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检验时,只要能写出倒推着计算的检验步骤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清楚地说出每一步的算理。另外,倒退着计算的检验的方法不止有一种,学生怎么做都可以。例如:用下面几种方法都可以检验例2中的第(2)题。
14.5-0.75 = 3.75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同时请两名学生做在黑板上,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比较一下这道题中的两道小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请他说一说应当怎样分析和解答。
指名学生发表意见。
指名学生发表意见。可以用4.5减去0.75,得375再用3.75乘以3,得11.25,这与原题中需要走完的路程11.25千米是相符的,说明解答是正确的。(这就是说,可以先把求出的最后结果0,75千米作为已知数,用题中已知的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减去实际每天多走的0.75千米,得3.75千米,就是原计划每天走的路程,再用3.75千米乘以3得11.2千米,恰好与原题中需要走完的路程11.25千米相符,说明这道题做对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数的运算(3)(教案)
第6课时数的运算(3)【教学内容】数的运算(3)。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回顾】复习简单应用题。
(1)算一算。
过程要求:①利用计算卡片逐一出示算式。
②学生口算,直接说出计算结果。
③选择部分算式要求学生说一说过程与方法。
(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①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一)班捐款105元,六年级(二)班捐款98元。
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②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一)班48本,还剩多少本?③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④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⑤成绩展览会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张桌子上放8本,需要几张桌子?⑥五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5/8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教师:逐一指名列式,并要求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它表示的是什么意义?(说出加、减、乘、除。
)教师小结: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从以上的应用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
也就是说,都是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
如果是一道复合应用题我们又该怎样入手呢?怎样熟练地掌握解题技巧呢?【课堂作业】教材78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答案:(16.5-15)÷15=0.1=10%【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于解决问题的困惑解除了吗?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6课时数的运算(3)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理解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其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次,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最后,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讲解:解答复合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讲解:解答复合应用题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讲解:解答复合应用题.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应用题
整体感知
复合应用题是需要两步或者两步以上的计算才能求得答案的应用题。
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或者说是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扩展起来的。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解答一组相关的应用题(从简单应用题到两步应用题,再到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合应用题的结构,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说,自己去做。
特别要注意调动中、差等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能够正确地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教学的难点是训练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表达分析思路。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通过解答一组相关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合应用题是怎样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能力训练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要求下面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1)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种多少棵?
(2)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多少倍?
(3)五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这堆煤实际烧了多少天?
(5)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
(6)小明几分可以从家走到学校?
二、归纳整理
1.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复合应用题(板书课题)
2.复习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所谓“复合应用题”就是需要两步或者两步以上的计算才能求得答案的应用题。
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总结过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同学们想一想,解答应用题一般分哪几步呢?
(学生回答时,教师投影出示)
提问:在这四个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教师指出:正确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3.教学例2
出示例2:
(1)指名读题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人板演)
(2)订正板演后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说出:这三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问题也相同,都是求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要求最后问题都要先知道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3)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这三道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已知的,只要一步计算。
第(2)题,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已知的。
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未知的,需要两步计算。
第(3)题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计算。
(4)教师:那么,对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结果的应用题,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分析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第(2)题和第(3)题来说说看。
教师指定2~4人分别说一说第(2)题和第(3)题是怎样进行分析的。
第(2)题分析思路:要求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应该用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减去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未知的,必须先求出来。
根据“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这一条件,用11.25÷3可以求出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所以这道题应列式为4.5-11.25÷3。
第(3)题分析思路:要求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应该用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减去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未知的,必须分别求出来。
根据“原计划3小时走11.25千米”这一条件,用11.25÷3可以求出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根据“实际2.5小时走完原定路程”这一条件,用11.25÷2.5可以求出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所以这道题应列式为11.25÷2.5-11.25÷3
(5)教师指出:从上面这组题我们可以看出,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最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
在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所求问题出发,逐步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直到条件都是题中已知的为止。
(6)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教师提问:要想知道这三道题我们做的对不对,应该怎么办?我们学过哪些检验应用题的方法?(一种是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查列式和计算是不是对;一种是把得数当作已知数,按照题意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
)
教师让学生用后一种方法检验例2中的第(2)、(3)题。
4.做教材第103页的“做一做”。
育民小学校办工厂,原计划12天装订21600本练习册。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
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了多少天?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投影片上。
订正时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的。
三、巩固发展
1.解答并比较下面两道应用题,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100只手表,实际每天生产50只。
实际比计划提前几天完成生产任务?
(2)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1000只手表,实际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
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只手表。
2.下面的列式哪一种是正确的。
(1)一个修路队要筑一条长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务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 ]
①2100-240×5÷3
②(2100-240)÷3
③(2100-240×5)÷3
(2)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
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
[ ]
①(2640-240)÷240
②2640÷(240÷3)
③(2640-240)÷(240÷3)
(3)一个机耕队用拖拉机耕6.8公顷棉田,用了4天。
照这样计算,再耕13.6公顷棉田,一共要用多少天?
[ ]
①13.6÷(6.8÷4)
②13.6÷(6.8÷4)+4
③(13.6+6.8)÷(6.8÷4)
(4)一个筑路队铺一段铁路,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15大铺完。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铺0.8千米,实际多少天就铺完了这段铁路?
[ ]
①3.2×15÷0.8
②3.2×15÷(3.2-0.8)
③3.2×15÷(3.2+0.8)
(5)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后,每天用原料14吨。
这样;原来7天用的原料,现在可以用10天。
这个厂现在比过去每天节约多少吨原料?
[ ]
①14×7÷10-14
②14×10÷7-14
③14-14×10÷7
④14-14×7÷10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复合应用题,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最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
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同学们要严格按照四个步骤进行。
其中,弄清题意是解题的前提,分析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正确列式是解题的基础,耐心细致地检查是解题的保证。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中的第7、8题。
六、板书设计
复合应用题
4.5-3.75
=0.75(千米)
答:__________。
4.5-11.25÷3
=4.5-3.75
=0.75(千米)
答:_________。
11.25÷2.5-11.25÷3 =4.5-3.75
=0.75(千米)
答: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