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斯沃克 祖母的日用家当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黑人女性主体的追寻
的种 族 压 迫 和 男 权 文 化 的 统 治 时 ,表 现 出 自立 自强 , 宁 静 的 一 面 , 她 缺 乏 女 性 应 有 的 自信 。 由于 不 完 美 的 外 在 ,她 e n 也 有 学 从 未 肯 定 自 己 , “ 她 知 道 自己不 聪 明 ,正 如 较 好 的 相 貌 和
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外婆 的 日用家 当》 中黑人 女性主体 的追寻
。卿 丽 园
摘 要 : 外婆 的 日用 家 当 作 为爱丽丝 ・ 沃克的短篇 小说代表作 ,充分体 现 了她 深邃的思 想。本文从 爱丽
丝 ・ 沃克的妇女主 义出发 ,通过分析 小说 中的三位女性形象,探讨 黑人女性主体从缺失、意识 的觉醒最后至主体
一
、
小 女 儿 麦吉 :黑 人 女性 主体 的 缺 失
长久 以来 ,黑 人女性 由于既是黑人又 是女性 的双 重身
总 而 言 之 , 国 内外 大 多 学 者 探 讨 了 小 说 中 的 多 重 主 份 , 一 直 处 在 社 会 压 迫 的最 底 层 。久 而 久 之 ,部 分 黑 人 妇 题 ,正 如 李 洁 平 认 为 , “ 国 内 外 的 学 者 长 期 以 来 对 小 说 的 女 乐 于 接 受 悲 惨 的 命 运 , 固 守 着 黑 人 的传 统 文 化 , 寄 存 于 文 学 主 题 认 识 趋 于 一 致 : 赞 扬 母 亲 和 麦 姬 是 黑 人 文 化 传 统 社 会 与 男 人 ,迷 失 了 自我 , 丧 失 了主 体 性 。 小 说 中 , 小 女 和 种 族 身 份 的 守 护 神 , 谴 责 迪 伊 是 本 族 文 化 传 统 的 叛 逆 儿麦 吉就是典 型的没有 自我、毫无主体 性可言 的黑人 女性
文化语境与美国黑人灵魂的双重性初探——艾丽丝·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的文本分析
黑人历史 的车轮滚滚 向前 的还有黑人 文学 的成 长与发展 。
黑人文学一直关切美 国黑人精 神上的痛苦状态 ,希冀通过
怨 的品质。而“ 的大女儿伊迪希望我 的样子 是 : 我 体重减 去
一
文学 的方 式回答美 国黑人在现代社会 中怎样 克服这样窘迫
的“ 双重性” 对黑人灵魂 的折磨 , 怎样去获得灵魂 的完整。这 样的双重性体现在西化 的黑人文化 与传统 的黑人文化之间 的激烈交锋与碰撞之中。艾丽丝 ・ 沃克坚定不移地站在黑人 传统文化立场上 , 着力表现文化语境下的黑人文化特征。 英 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l o si 13 年首次 Manw k) 9 5 i 于 提出 了“ 文化语境 ” 这一 概念。( an w k 13 : J 他看 M l o si 959 i , )在 J 来 ,文化语境 ”指 的是语言交际活动参与者所处 的整个 文 “ 化背景 , 它属 于非语言因素。巴赫金指 出:文学是文化不可 “ 分割 的一部分 , 脱离了那个 时代 整个文化的完整语境 , 是无 法理解的 。” 巴赫金 ,9 8 3 6[ ( 19 :6 )1 2 因此将小说文本与整个时
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集《 爱情与烦扰 : 黑人妇女的故 事》 之中。
《 婆 的 日用 家 当》 写 了母 女 三 人 的生 活 片 断 。母 亲 外 描
“ ”与小女儿麦姬打扫庭 院迎接衣 锦还 乡的大女儿迪伊 。 我 麦姬生性怯弱卑微 , 而迪伊则 刚烈任性 , 两个女 儿有 着截然 不同却形成鲜明对照的外表 、性格 、生活经历 以及 人生态
代表 的正是一种另类文化价值观 :在黑 白对立的思维模式
中 , 法 认 可 自身 的 黑 人 身份 。 无
《 婆的 日用 家当》 外 的开篇场 景 , 亲与小女 儿麦姬打 母 扫庭 院, 做着准备 工作 , 迎接衣锦还 乡的迪伊。麦姬一 出场 就带着卑微和胆怯的性格 , 自己的外形 自惭形秽 , 为 只能怀 着既羡慕又敬畏 的心情面对姐姐。她认为姐姐是一个强者 ,
第七课 外祖母的日用家当 翻译
“不对,妈妈,”她说。“不是‘迪伊’,是‘万杰罗.李万里卡。克曼乔’!”
“那‘迪伊’呢?”我问道。
“她已经死了,”万杰罗说。“我无法忍受照那些压迫我的人的名字个我取名。”
“你同我一样清楚你的名字是照你迪茜姨妈的名字取得,”我说。迪茜是我的妹妹,她名叫迪伊。 迪伊出生后我们就叫她“大迪伊”。
有时候我在梦里梦见迪伊和我突然成了这种电视节目的剧中人。我从一辆黑色软座垫大轿车上一下来,立刻被人引进一间宽敞明亮的屋子里。屋里有许多人,其中一个身材高大威武,满面微笑,有点像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约翰尼.卡森的美男子迎上来和我握手,并对我说我养了个好女儿。然后,我们来到台前,迪伊热泪盈眶地拥抱着我,还把一朵大大的兰花别在我的衣服上,尽管她曾对我说过兰花是很低级的花。
她到这儿来时我要去迎接——但他们已经到了。
麦姬拔腿就要往屋里跑去,但我第一眼看见从车上下来的那条腿就知道那是迪伊。她的腿看起来总是那么齐整,好像是上帝亲自为她特意定做的似的。从车子的另一边走下来一个矮胖的男人,他满头的头发都有一英尺长,从下巴颏上垂下来,像一只卷毛的骡子尾巴。我听见麦姬吸气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呃”音,就像你路上突然发像一条蛇尾巴在你脚尖前蠕动时发出的声音。“呃。”
迪伊好打扮。中学毕业时她要一件黄色玻璃纱连衣裙穿着去参加毕业典礼;为了与她用别人送我的一套旧衣服改制的绿色套服配着穿,她又要了一双黑色浅口皮鞋。她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不顾一切地拼命地要,不达目的不罢休,她可以一连好几分钟不眨眼地死瞪着你。我常常是费了好大的劲才克制住自己没把她抓着使劲摇抖。到十六岁时她的言谈举止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她也知道什么叫时髦。
我故意背对这房子。这房子有三个房间,除屋顶是锡皮的外,其他方面都与被烧掉的那所房屋一样。现在再也找不到做木瓦屋顶的了。房子没有真正的窗户,只是侧面墙上挖了几个洞,有点像船上的舷窗,但又不是圆的,也不是方形的。窗格子向外开,用生牛皮悬吊起来。这房子也像那所被烧的房子一样建在一个牧场上。毫无疑问,只要迪伊看见这所房子,她一定又要毁掉它。她曾写信告诉我说,无论我们“选择”何处定居,她都会设法来看我们,但却不会带她的朋友上门。麦姬和我对这话考虑了一会,麦姬突然问我:“妈妈,迪伊什么时候有过朋友的呀?”
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
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摘要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通过援引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围绕主人公对待本族文化的态度问题、故事主题和反讽技巧的理解,解读读者做出的阐释判断。
对小说中阐释判断的解读是理解小说主题涵义和欣赏小说美学意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阐释判断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美国黑人小说家、诗人和短篇小说作家。
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荣获1974年国家文学艺术学院罗森塔尔奖,其中的《外婆的日用家当》(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a)是这本小说集中的精品之一。
叙事判断是修辞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美国著名叙事修辞理论家詹姆斯·费伦认为,叙事判断主要有三种类型:对于行动的本质或叙事其它因子所做出的阐释判断;对人物或行动的道德价值所做出的伦理判断;对于叙事及其组成部分之艺术质量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进行解读,以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主题涵义和美学意蕴。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深受黑人权力运动(black power movement)影响的黑人女孩迪伊回到阔别已久的家里,与母亲和妹妹麦吉就以“百衲被”为代表的黑人文化遗产的继承方式产生分歧和冲突的故事。
故事篇幅不长,但是情节可谓生动细致并跌宕起伏。
三个主人公虽为母女和姐妹关系,却个性特点鲜明并极具代表性。
对三个主人公的行为和态度进行阐释判断是理解故事主题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有效途径。
小说主题意义深远,对小说主题的阐释对于任何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皆具有很强的启发效应。
小说创作中运用的反讽写作技巧,是理解故事主题的又一关键因素,对反讽技巧的阐释同样不可忽视。
对小说进行阐释判断是读者阅读的主要动力,也是推动整个故事叙事进程的主要动力。
解读《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论-文档资料
解读《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论一前言艾丽丝?沃克是美国当代文坛最著名的三大黑人女作家之一。
她孜孜以求,追寻、挖掘黑人及黑人女性的历史传统,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黑人文学,颠覆西方白人文化中心论都具有重大意义。
“历史记忆”是一个民族经过岁月洗涤以后留下的“根”,是一个时代风雨吹打后所保存的“前理解”,是一个社会走向未来的反思基点(左金梅,申富英,2007)。
作为黑人女作家,沃克并不消隐自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而是努力挖掘黑人的传统记忆,追寻自己的“根”。
沃克明确地指出,一旦抹杀了祖先的生命和声音,黑人的主体部分也就消亡了。
在创作中,沃克延续着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历史和文化身份。
在《梅丽迪恩》中,沃克描绘出黑人种族的历史记忆,追寻黑人女性系谱,重建破碎的黑人民族、黑人女性传统。
《在寻找母亲的花园》中沃克强调寻找祖先的重要性,表达了其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紫色》中,沃克抒发了其多种族、多民族和谐共存的愿望。
在沃克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她则通过母女三人的故事来探讨美国黑人双重文化身份所经历的困惑。
《外婆的日用家当》摘选自沃克的短篇小说集《In Love and Trouble》。
该书出版于1973年,当时正值北美黑人权利运动的巅峰时期,美国的非裔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权利,在文化上摒弃了美国黑人的文化传统,并提出“黑人权利”,“黑人民族主义”,“回归非洲”等口号。
许多北美黑人寻根非洲,掀起了非洲文化热潮。
但是更多的黑人,特别是黑人知识分子对自己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的双重身份进行艰难的思考和探索。
他们在文化身份上表现为既是黑人又是美国人这两种相互冲突的思想,由此导致了他们无论面对非洲本土还是美国生活都处于两难境地。
如何正确认识和维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如何“让祖先的生命在我们及别人身上延续下去”?沃克以其女性作家的独特的视角给出了答案:美国黑人文化身份具有双重性,对其双重性的尊重和双向继承才是本民族文化身份的真正定义。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隐喻分析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隐喻分析作者:刘嫣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1年第5期刘嫣(1.中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448000)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是非裔美国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作品突出了母亲、迪伊和麦吉这三个黑人女性人物的性格和矛盾冲突。
本文将从隐喻的角度来分析文本以凸现文章的主题,以便使沃克的这一作品得到更好地理解。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隐喻;文化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5—0070—02艾丽丝·沃克的小说多描写南方黑人的社区生活,尤其关注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她们的苦难和抗争。
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紫色》(1982年)在1983年获得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三大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沃克因此被视为“黑人妇女写作文艺复兴运动的灵魂人物”。
她的写作视野广泛,作品涉及种族、性别、社会、历史、人性等领域。
《外婆的日用家当》(Everyday Use)收录在她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烦扰:黑人妇女的故事》(In Love and Trouble:Stories of Black Women)。
该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成为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之中,以美国黑人权利运动为背景,故事围绕祖先留下来的一些日常用品如板凳、搅乳桶盖、牛奶搅拌器,特别是外婆留下来的两床手工缝制的百纳被展开,成功塑造了三个不同性格的女人形象:母亲和大女儿迪伊、小女儿麦吉。
讲述了一个美国黑人家庭母女三人对象征着黑人遗产的两床被子的不同态度而引发的矛盾冲突。
作品深刻的意蕴,来自于小说中大量的隐喻。
这些隐喻成为了小说的发展线路。
同时也是贯穿小说的语言道具。
本文试从分析这些隐喻的内涵着手来解析其深层主题。
浅析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女性形象作者:张夏莉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选自爱丽丝·沃克的短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反应的是作者对黑人权利运动的谨慎态度。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以及女性主义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主要一一描述了母女的性格,从中可以看出母女三人的性格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第三部分主要叙述了母女三人对待本民族文化的不同态度:母亲是民族文化的捍卫者,姐姐是民族文化的背叛者,妹妹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
本文也通过对母女三人的自身经历的描写来阐释她们不同文化态度原因。
本文就是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探究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形象;黑人;文化;遗产;差异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18-03艾丽斯·沃克是一位美国著名的女诗人,作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艾丽斯·沃克出生在南乔治亚岛的一个佃农家庭,她的祖先是奴隶和印第安人,爱丽丝在家中是八个孩子最小的一个。
当爱丽丝8岁的时候,当她和他的兄弟们玩牛仔和印度的游戏时,她的右眼被玩具枪击中。
家庭贫困、种族歧视、社会偏见使她知道自己是黑人,尤其是美国黑人妇女的真实处境。
然而,沃克的才能在于她能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抛开一切不利因素,勇于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勇敢地走上文学道路上的荆棘之路。
起初,社会上有这样的评论:黑人妇女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作家。
沃克也曾一度心灰意冷,她几乎想放弃这个不太可能的理想。
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目标,同样地认为,男人在世界上是唯一有资格做伟大的作家的想法是荒谬的。
《外婆的日用家当》被视为爱丽丝最好的小说之一。
它以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黑人权力运动为背景。
该运动的主旨是反对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这也在许多黑人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外婆的日用家当》浅析文化遗产的传承
文艺传媒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优秀短篇小说,作者以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黑人民权运动高涨时期为大背景,围绕一个家庭内部三个个性迥异的女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
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对这篇小说传达出的文化传承观的研究动态,并尝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艾丽斯·沃克民权运动文化遗产传承A Brief Analysis of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Heritage from"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Wang Yuyan Abstract"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is an excellent short story by Alice Walker,an American contemporary black woman writer.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ise of the Black People's Rights Movement from the late1960s to the early 1970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three women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began.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dynamics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conveyed by this story at home and abroad,and attempts to analyze and ex-plore it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Key words Alice Walker;civil rights movement;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1艾丽斯·沃克与《外婆的日用家当》艾丽斯·沃克1944年出生在美国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1961年前往亚特兰大在斯拜尔曼大学就读,从此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中去,被公认为70年代美国非洲妇女文学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
民族文化遗产的失与得——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给我们的启示
、
爱丽丝 ・ 沃克的短 片小说《 外婆的 日用家当 》
艾 丽 丝 ・沃 克 l4 年 出 生 在 美 国 南 部 左 治 亚 州 伊 顿 屯 县 94 (a o tn 的 一 个 贫苦 佃农 家庭 , Etno) 正如 她 自己所 说 , 是 一 个 “ 犬 她 农
民族文化遗产及其意义
之 女 ” (a g t r f h r r l e s nr ) d u h e o t e u a p a a t y 。在 美 国经 济 人 萧 条 (r a D p e so ) 期 , 克 的家 庭 虽 然 贫 穷 但 却 和 睦 而 富 有远 G e t e r s in 后 沃 见 。 的 家 庭 培 养 了 沃 克对 自然 界 美 的热 爱 和 音乐 、 画 、 作 等 艺 她 绘 写 术 天 赋 。 16 年 沃 克 带 着 母 亲 留 给 她 的 i件 神 奇 的礼 物 ( 台 打 字 91 -- 机 , 台缝 纫机 和 一 小提 箱 ) 到 亚特 兰 大在 斯 拜 尔 曼 大 学 就 读 , 一 个 来 从 此 便投 入 到 轰 轰 烈 烈 的 民权 运 动 中 去 。 沃 克 是一 个 多产 作 家 , 作 品 的 文 体风 格 也 多 样 化 , 尤其 是 她 创 作 的小 说 使 她 得 到 美 国学 界 的 认可, 同时 , 还 被 公 认 为 7 她 O年 代 美 国非 洲 妇 女 文 学 复 兴 的主 要 代 表 人 物 。 18 9 2年 出版 的 《 色 》 紫 获普 利 策 奖和 美 国 国家 图书 奖 , 是第 位 获此 殊 荣 的黑 人 女 作 家 。 克 的作 品 都 源 于 自 己在 美 国种 族 隔 沃
一
中国 是 历 史文 明 古 国 ,中 华 民族 创 造 了 五 千年 灿 烂 辉 煌 的 文 化
大学高级英语学期论文 《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的启示
《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的启示摘要:迪伊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尔在其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塑造的一名年轻的黑人女子形象。
在对待黑人文化遗产这一问题上,她与其母亲及妹妹有着迥异的态度。
迪伊个性鲜明,象征意义深刻。
剖析迪伊,便于对本民族及其遗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不仅是单针对黑人文化遗产来说的,就是对如何继承我们中华文化遗产亦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字:黑人;文化遗产;启示一、作者与创作背景艾丽丝·沃克尔(Alice Walker,1944—)是美国女诗人、小说家及政论家,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
艾丽斯·沃克尔生于南方佐治亚州的贫苦家庭,1961年入斯帕尔曼大学学习,并投身于争取种族平等的政治运动。
毕业后继续参加争取黑人选举权的运动。
其主要作品为小说《紫色》(1982)、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1970)、小说集《爱与烦恼:黑人妇女的故事》(1973)和长篇小说《梅丽迪恩》(1976)。
艾丽斯·沃克尔鼓励女性通过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和寻求真正的自我而获得独立和充分的人性。
艾丽斯·沃克尔擅长描写农村妇女,并特别偏重于黑人与黑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刻画。
她在她的小说里生动的反映了黑人女性的苦难,歌颂了她们与逆境搏斗的精神和奋发自立的坚强性格。
《外婆的日用家当》选自小说集《爱与烦恼:黑人妇女的故事》,它的创作背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美国风起云涌的黑人民权运动。
这一运动的主旨是反对白人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
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政府相继宣布黑人权利的合法性。
同时,黑人文化民族主义也在六十年代应运而生。
大批黑人开始苏醒,开始自己的寻根之旅。
也有很多人开始排斥充满苦痛的美国黑人伤痛文化史,宣扬“黑人最美”。
在当时,很多黑人对于如何给自己定位及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一度陷入了迷惑。
作者的这篇《外婆的日用家当》便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黑人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
爱丽丝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主旨大意
爱丽丝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主旨大意艾莉丝·沃克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
她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大多反映深受社会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的黑人妇女的爱与恨,热情地歌颂她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她们追求自我解放和个性完整的斗争。
《外婆的日用家当》讲述的是大城市女孩迪伊回到乡下与母亲、妹妹之间发生的一场冲突,冲突主要围绕着几件日用家当产生。
表面上看,这是美国普通黑人家庭内部女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实际上作者是以此为背景,充分体现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矛盾和冲突。
本文采用独特的视角,运用新历史主义相关理论,探讨《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历史语境。
全文共分六章。
前两章分别介绍了作家作品、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本文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通过小说中的三位黑人女性,分析了她们折射的历史语境。
通过聚焦于《外婆的日用家当》中三位黑人女性的历史文化身份,我们得知小说中黑人文化传统的极端守望者母亲,同时也是独立自主黑人妇女代表;民族文化艺术的寻根者大女儿迪伊,她也是民族斗争的代表;家庭历史遗产继承者小女儿麦姬,同时也是伤痛历史文化的代表。
第四章从姓名的更改、非洲语言的使用和对黑人传统饮食以及日用家当的继承几个方面对非裔文化做了历史解析。
通过描写被遗忘的非洲文化,作者表达了黑人对主流文化忽视其非洲文化的反抗。
第五章分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历史文化观念的冲突,这种冲突可被视为历史建构的一种手段,即小说中母亲代表的传统生活与来自民权运动积极分子迪伊带来的新理念的冲击;黑人自身的审美观念受到白人主流文化审美的冲击;和激进的分离主义和非暴力融入主义之间的冲突。
第六章是结论部分。
本文通过对《外婆的日用家当》的新历史主义解读,指出该作品展示了黑人群众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揭示了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给黑人传统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展现了黑人妇女所遭受的苦难,所受到的压迫,以及她们在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主义运动中的奋斗和抗争,体现了艾莉丝·沃克对如何更好地保护非裔文化、发扬黑人运动并在派别冲突下求得统一的思索,和对黑人妇女乃至整个黑人群体在美国社会求得生存发展的途径的探讨。
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的人文关怀——母亲的选择
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的人文关怀——母亲的选择作者:张劢来源:《商情》2010年第22期[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思•沃克尔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
作品是通过母女三人对待两床百衲被的不同态度展开的。
百衲被在黑人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体现的是黑人妇女的创造力,代表的是黑人民族的文化遗产。
大女儿勇敢自信,聪慧机敏,盲目寻根却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
小女儿自卑怯弱没有多少文化,却深深领会到民族文化的灵魂。
在这场百衲被归属问题引发的冲突中,究竟谁能获胜,母亲的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母亲对待两位女儿的不同态度并最终选择出文化遗产的理想继承人,揭示了黑人民族应该如何保护本民族文化遗产的道路。
文化遗产应该从本质上完整得保存下来。
[关键词]母亲选择文化遗产艾丽思•沃克尔是当代美国妇女文学和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其代表作《紫色》为她赢得了美国图书界三项大奖——普利策文学图书奖、国家优秀图书奖和全国图书评论奖。
艾丽思•沃克尔多描写黑人妇女的命运,并歌颂她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其作品始终充满着对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人文关怀。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思•沃克尔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
作品是通过母女三人对待两床百衲被的不同态度展开的。
这两床百衲被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们是两床可以供人使用,给人温暖的被子,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着黑人的文化遗产。
母女三人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不同观念无疑会引起一场小小的家庭风波。
大女儿勇敢自信,聪慧机敏,小女儿自卑怯弱却宽容。
在这场百衲被归属问题引发的冲突中,究竟谁能获胜?母亲的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黑人民众代表的母亲,其选择揭示了黑人民族应该如何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遗产。
一、母亲对大女儿的态度在母亲心中大女儿迪伊是她的骄傲。
迪伊拥有姣好的面容,优美的身姿。
她伶牙俐齿,勇敢自信。
有这样一个女儿,作为母亲当然高兴。
母亲很爱她。
在故事开篇,母亲就讲道:“我就在这院子里等候她的到来。
黑暗中的舞者——《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2017.04文黑暗中的舞者○王含冰摘 要:《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艾丽斯•沃克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大女儿迪伊回乡探望母亲和妹妹的“寻根”之旅,表现了长期受到歧视、压迫的黑人文化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所受到的强烈冲击。
本文通过对三位黑人女性形象的分析解读,探讨了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黑人文化的传承问题。
关键词:艾丽斯•沃克 《外婆的日用家当》 女性形象 黑人文化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和社会运动人士,亦是美国当代黑人文学中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她的小说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爱恨情仇与喜怒哀乐,以及她们的梦想与期待、希冀与失望,歌颂了黑人女性身处逆境却顽强奋斗的坚强意志。
其弘扬黑人女权主义的代表作《紫色》一举荣膺普利策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及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描述一位深受传统思想束缚的黑人女性破茧成蝶的蜕变和成长过程,充分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和生活境遇,以及对这种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善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深刻反映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中的精品,描述了黑人女孩迪伊回乡探望母亲和妹妹以及由此引发的母女和姊妹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者通过对三位黑人女性的生存现状以及矛盾冲突的展现,探讨了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黑人文化的保留问题,“揭示了由白人强势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现象,生动准确地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白人文化与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文化之间的冲突。
”[1]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三位黑人女性的性格特征以及她们所代表的黑人女性群体,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一、母亲——黑人文化遗产的捍卫者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平铺直入地娓娓道来:“我就在这院子里等候她的到来。
”[2]表现了一个母亲静候离家多年的大女儿造访的心情,没有泪水涟涟的激动,只是平静地和小女儿打扫卫生准备“迎客”,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
寻找失落的美国黑人文化遗产——试析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
20 年第 l ( 8 06 期 第 卷
总第 2 期 ) 7
作为美国 黑人权力运动象征的迪伊 , 她不仅参加了民权运 有着错误 的认识 , 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把美 国黑人从西非带到了
动, 电力入了文化 民族主义运动的行列。文化民族主义者 美国大陆。假如他们 真要 寻找他们 文化 的根基, 习一些西非 而且 Ⅱ 学 非常强调黑 ^ 、 . 文化艺术的复兴和发展。当迪伊坐下来吃饭的时 语言更有意义。而迪伊对母亲的问候语却是东非语言。 何况迪 候, 她突然对家中的手工器具非常感兴趣: 先是她爸爸因为买不 伊用带外国腔的话语 问候她的母亲 , 而且这些话对她母亲来说 追时尚。 起椅子而做的条凳 , 然后是迪伊外婆的黄油碟子 , 后来她问妈妈 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唯一的解释是赶时髦 ,
摘
要 : 国黑人女作 家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斯 ・ 美 沃克短篇 小说《 外婆的 日用家 当》 以二十世 纪六十年代 末至七 十年代初 美 国黑 是
人权力运动 为背詈 。在 美国的 非洲 黑人 已经融入 美国社 会 , 形成 了 自己独特 的 美国黑人 文化 , 并 因而忽视或放 弃 整个文化遗产 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对祖 先的不尊 重。作者正是通过对母 亲、 迪伊 和麦姬这 三 个黑人女性人 物的塑
维普资讯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a Jo InrM oma fne a 味柚td u 邺 i (oi ,i c dk u t S cl cneE l ̄ y aS e t
20 0 6年 第 1 ( 8卷 期 第
总第 2 7期 )
No 1 2 0 ( 18 S m No 2 ) . 0 6 Vo . u . 7
寻 失 的 国人化 产 找 落 美黑 文 遗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象征意蕴
第23卷第6期湖 北 工 业 大 学 学 报2008年12月V ol.23N o.6 J 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 y of Techn ology Dec.2008[文章编号]1003-4684(2008)0620145202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象征意蕴张 瑛(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摘 要]艾丽丝沃克在《日用家当》中赋予了房子、麦琪身上的伤疤和两床旧的百衲被以不同的象征意义:房子象征了美国黑人妇女赖以生存的家园;麦琪身上的伤疤则是美国种族奴隶制留下的烙印,而被子则是美国黑人民族文化遗产的象征。
这些简单的意象,丰富的象征含义,不仅从深层次表明作者自己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同时也丰富了整篇小说的内涵。
[关键词]象征意蕴;日用家当;艾丽丝沃克[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On S ymbolic Images in Alice Wal ker′s Ever yda y UseZHAN G Y i ng(S chool of Forei gn L angu ages,Hubei Univ.of Technol ogy,W uhan430068,Chi na) Abs t ract:In Alice Walker′s Everyday U se,t he aut hor gi ves different s ymbol ic meaning s to t he house,t he scar i n Maggie and t he t wo old quilt s,which sy mbolize res p ecti vely t he ho met own of t he Am erican black wo m en,t he mark of American slavery,and t he cult u ral herit age of t he Black Ameri cans.Wit h t hese symbolic meanin gs,t he aut ho r not onl y shows us her at t it ude to wards t he cult u ral herit2 age,but al s o enri ches t he implication of t he whole sto ry.Keywor ds:s ymbol ic images;everyday u se;alice wal ker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是美国文坛上有名的黑人妇女文学作家。
寻找女性的家园_浅析艾丽斯_沃克的_外婆的日用家当_
2006年5月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M ay,2006 第5卷 第3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 ocial Sciences Edition)V ol15 N o13Ξ寻找女性的家园———浅析艾丽斯・沃克的《外婆的日用家当》杜荣芳,胡庆洪(重庆文理学院 外国语系,重庆 永川 402160)[摘 要]《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中的一篇。
这篇小说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黑人母亲、小女儿麦吉和大女儿迪之间的冲突。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三位女性人物和作者所采用的意象,显示作者艾丽斯・沃克对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及精神世界的关注,揭示其对黑人女性的精神家园的探索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关键词]《外婆的日用家当》;艾丽斯・沃克;黑人女性;精神;黑人文化;认同[中图分类号]I20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46(2006)03-0029-04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黑人女诗人、小说家和杂文家,她不仅是当代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也是妇女文学与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她已发表小说六部,短篇小说集三本,诗歌集六部等。
不仅如此,她还获得十余项大奖,其中包括在1983年因小说《紫色》获得的美国最高文学奖项———普利策奖。
艾利斯・沃克的作品大都描写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生活和命运。
她敏锐的洞察力及细致入微的刻画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作者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In Love and T rouble:S tories of Black W omen)(1973)中的一篇。
小说集出版后就受到评论界的热情关注。
其中,《外婆的日用家当》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艾利斯・沃克最好的短篇小说。
故事是通过黑人母亲来讲述的:大女儿迪受过大学教育,具有独立精神和现代意识,美丽自信而时尚;小女儿麦吉一直与母亲住在偏僻的乡下,相貌普通、自卑而胆怯,主要是因为小时候经历的一场火灾在她身上留下了疤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8卷 总第27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 cience Edition)No.1 2006(Vol.8 Sum No.27)寻找失落的美国黑人文化遗产———试析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 管淑红(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 要: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美国黑人权力运动为背景。
在美国的非洲黑人已经融入美国社会,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国黑人文化,因而忽视或放弃整个文化遗产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对祖先的不尊重。
作者正是通过对母亲、迪伊和麦姬这三个黑人女性人物的塑造和矛盾冲突关系,来凸现文章的主题。
关键词:沃克;黑人权力运动;非洲文化根;美国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6)01-0261-03 一、美国黑人权力运动艾丽斯・沃克,当代美国女诗人、小说家、女权主义者兼政论家,生于佐治亚州一个贫苦农村家庭。
大学时代即投身于民权运动,毕业后赴当时的民权运动中心———密西西比州工作,当过大学教师,曾出版了一系列诗歌、小说及政论作品。
她不仅被公认为美国妇女文学和黑人文学的最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沃克早期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外婆的日用家当》便是如此。
该短篇小说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风起云涌的美国黑人权力运动(the Black Power Movement)为背景。
权力运动以反对白人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为主旨,在许多黑人文学作品中已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外婆的日用家当》中,作者以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矛盾与冲突为大背景,却关注美国普通黑人家庭内部女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
在其刻画的三位主人公中,母亲———小说的叙事者是一位没受过多少教育,但却有一定头脑的劳动妇女;两个女儿在外表、性格、生活经历等方面都截然不同并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者通过三人对两床被子的不同态度反映她们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态度及遗产传承问题的看法。
沃克将这两床百衲被作为小说的中心隐喻,[1]象征美国黑人的文化遗产,并通过母亲的艰难抉择:谁是被子最理想的继承人以及该如何使用它们。
表达了沃克对遗产观念的深刻思索。
二、文化冲突1.迪伊的文化遗产价值观在小说中,沃克用大女儿迪伊这个人物象征了美国的黑人权力运动。
母亲对女儿是这样描述的:“迪伊的肤色不那样黑,头发好看,身材窈窕而丰满。
她的腿是那样的修长,好像是上帝亲自为她定做的;迪伊个性强,她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不顾一切地拼命地要,不达目的不罢休,她可以一连好几分钟不眨眼地瞪着你;妹妹麦姬觉得姐姐真正是生活的主人,想要什么便能得到什么,世界还没有学会对她说半个’不’字”。
[2]母亲羡慕女儿对任何人都不畏惧,犹豫不是她的本性。
但母亲也讨厌她的自私与自负。
迪伊是家中唯一的大学生,大学时代即投身于民权运动,致力于非洲文化根的探寻。
尽管迪伊非常有个性,但也颇受黑人权力运动新时尚的影响。
当她发现人们以非洲文化为荣耀的势头,她便很快追随,并试图赋予这些文化遗产以美学和经济价值。
这就和她先前的态度和自身价值观发生冲突。
因为她曾经那样地鄙视黑人文化传统。
当她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她瞧不起她们贫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甚至讨厌母亲又粗又黑的外貌和笨嘴笨舌,并引以为耻。
母亲这样描述到,我的女儿希望我的样子是:“体重减去一百磅,皮肤像下锅之前的大麦面饼那样细腻光滑,头发在耀眼的灯光下闪闪发亮。
而且,我还必须是一个伶牙利齿的人,说起话来妙语连珠,就连约翰尼.卡森也望尘莫及”。
[2]收稿日期:2005-11-25作者简介:管淑红(1966-),女,江西安福人,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等研究。
作为美国黑人权力运动象征的迪伊,她不仅参加了民权运动,而且也加入了文化民族主义运动的行列。
文化民族主义者非常强调黑人文化艺术的复兴和发展。
当迪伊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她突然对家中的手工器具非常感兴趣:先是她爸爸因为买不起椅子而做的条凳,然后是迪伊外婆的黄油碟子,后来她问妈妈要搅乳器的盖子和搅乳棒。
尽管她知道那是巴迪叔叔用一颗树的木头做的,但她更感兴趣的是将搅乳器的盖子放在凹室餐桌中央做装饰品。
至于那根搅乳棒,她说她也会想出一个艺术化的用途来。
后来她又发现了家中的两床百衲被。
她觉得妈妈理所应当送给她。
她决定把它挂在墙上,远远欣赏,因为它是无价之宝。
而当初迪伊上大学时,母亲曾把其中的一床被子送给她,她却嫌被子太旧,太过时而拒绝了。
迪伊认为遗产应该是像挂在墙上的被子和放在凹室餐桌中央做装饰品的搅乳棒一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她知道这些物品是祖先手工制作的。
然而她不清楚这些物品背后的文化历史蕴涵。
妈妈和妹妹麦姬却知道。
她们把对祖先的记忆和缅怀铭刻在日用家当里。
沃克认为遗产和文化的价值不在于对物品的拥有和它的表面价值,而是代表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的态度。
迪伊和母亲正是文化和遗产不同方面的化身。
一方面迪伊代表了功利的、物质的和现代的生活方式。
文化和遗产仅仅因潮流而受重视,因它们的经济和美学价值而备受珍爱。
另一方面母亲代表了一种简单的、满足的和务实的生活方式。
文化和遗产因它们的实用和个人意义而受珍爱。
故事认可母亲的简单而脱俗的遗产价值观而鄙视迪伊对遗产的物质主义价值观。
2.迪伊对文化遗产的困惑迪伊也代表了当时社会上一大批这样的人,他们不了解自己的遗产或者说对他们的遗产感到困惑。
迪伊努力寻找和创造自我,却又困惑这是一个怎样的身份。
她想紧紧抓住非洲的传统文化,却未能了解自己真正的非裔美籍人(African-American)的文化。
这种事发生在六十年代,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的美国,特别是美国的北部地区。
他们一方面在寻找非洲文化根,另一方面却拒绝承认,甚至抛弃他们的美国文化遗产(一部充满悲惨命运和不公正待遇的痛苦血泪史)。
迪伊的直接遗产应该是非裔美籍人的文化传统。
沃克认为美国黑人的文化遗产既包括非洲的又包括美国的文化遗产。
非洲黑人在美国已经融入美国社会,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国黑人文化,因而放弃任何一边,都是对祖先的不尊重。
因为黑人祖先在美国大陆极其恶劣和敌意的环境下,经历了难以置信的苦难,在这片大陆坚强地生存了下来。
母亲看得出迪伊对被子的爱不是基于对先人的爱和尊重,而迪伊的自私行为和对母亲的不尊重,促使母亲最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把被子送给妹妹麦姬。
这也是沃克的选择。
小说也通过迪伊的语言、名字、发型、服饰、和男朋友(或丈夫)批评了她对新近接纳的非洲文化的轻浮、浅薄和狭隘的认识。
迪伊一到家,问候母亲的话是:瓦-苏-左-提-诺(Wa -su-zo-T ean-o),这是卢干达语,卢干达的布干达族人道安的话(G ood morning),可译作:祝你睡了个好觉!(I hope you have slept well!)。
暗示迪伊指责母亲如此固守她的传统文化而不去了解和珍惜她的非洲文化根基。
七十年代美国黑人对非洲有着错误的认识,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把美国黑人从西非带到了美国大陆。
假如他们真要寻找他们文化的根基,学习一些西非语言更有意义。
而迪伊对母亲的问候语却是东非语言。
何况迪伊用带外国腔的话语问候她的母亲,而且这些话对她母亲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唯一的解释是赶时髦,追时尚。
迪伊告诉妈妈和麦姬她已改名为“万杰萝.李万利卡.克曼乔(Wangero Leewanika K emanjo)”。
她说:“我无法忍受照那些压迫我的人的名字给我取名。
”[2]迪伊只知道她的名字是照迪伊姨妈的名字取的。
妈妈却非常清楚:“迪伊的名字是照她迪伊姨妈的名字取的;迪伊姨妈的名字又是照迪伊外婆的名字取的;迪伊外婆的名字又是照她妈妈的名字取的。
母亲甚至能把她们的家族史追溯到南北战争以前”。
[2]尽管迪伊不是一个非洲人姓氏,但是她是依约翰逊家族的祖先和传统命名的。
迪伊丢弃自己的名字而改为非洲人名字“万杰萝”。
表面上,它似乎是非洲人姓氏,但它与她的传统文化遗产无关,它非代代相传,它不象征着她家族的任何东西。
而且黑尔格.候尔(Helga Hoel)在研究迪伊的新名字Wangero Leewanika K emanjo时发现Wangero和K e2 manjo是东非吉库尤(K ikuyu)民族Wanjiro和Wamenjo错拼。
中间名字Leewanika有点象Lewanik(1842-1916年在巴罗特斯兰德的赞比亚国王的名字)。
沃克为迪伊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她十六岁时就知道“什么叫时髦”。
故意让她有种非洲骄傲公主的感觉。
[4]沃克让迪伊的新名字具有一个来自不同种族名字的混合(泛东非名字的混合),很可能想强调迪伊对她遗产的表面兴趣(superficial interest)。
她对非洲和非洲所代表的一切只有肤浅的了解和内心的困惑。
迪伊对她新近接纳的非洲遗产了解甚少,其实对她现实的美国遗产也同样的无知。
她知道她的名字是依迪伊姨妈的名字而取的,但是她并不清楚这个名字在这个家族能追溯到多远。
饭后,她不客气地拿走搅乳棒,尽管她不了解搅乳棒的历史。
妹妹麦姬却知道:那是迪伊姨妈的第一个丈夫做的。
他的名字叫亨利,但人们总叫他史大西。
麦姬了解搅乳棒的历史,了解她的遗产。
后来迪伊又决定拿走被子,她说:“这两床被子都是用外婆曾穿过的衣服拆成布片,然后由她靠手工一针一线拼缀而成的”。
[2]但迪伊自己从未亲手做过这些拼缀活。
事实上,妈妈对被子的历史的描述是:“这两床被子是迪伊外婆用一块块小布片拼起来,然后由迪伊姨妈和我两人在前厅的缝被架上缝合而成的。
其中一床绘的是单星图案,另一床是踏遍群山图案。
两床被子上都缝有从迪伊外婆五十多年前穿过的衣服上拆下来的布片,还有杰雷尔爷爷的佩兹利涡旋纹花呢衬衣上拆下来的碎布片,还有一小块褪了色的兰布片,大小只相当于一个小火柴盒,那是从依兹拉曾祖父在南北战争时穿的军服上拆下来的”。
[2]迪伊没有透过被子的拼图看到值得黑人们骄傲的历史和他们祖先的文化。
这两床被子的历史就是这个家族的历史,是黑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铭刻着母亲对祖先的记忆。
迪伊不了解她的家族史象征着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激进分子对他们美国遗产的漠视。
麦姬这个人物代表了被忽略的,漠视的美国遗产。
妈妈第一次对麦姬相貌的描绘:“麦姬在她姐姐离去之前将会一直心神不定,她将会神情沮丧地站在角落里,一面262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第8卷 总第27期)为自己的丑陋面孔和胳膊大腿上烧出的累累疤痕而自惭形秽”。
[2]麦姬身上的伤疤,象征着美国黑人,由于罪恶的种族奴隶制,所留下的伤痛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