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__0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

高考地理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__0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

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图1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答案】1.A 2.D【解析】1.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

故选A。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

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

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 错误。

故选D。

17.(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19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旅游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4)【自然环境对人类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说明川、滇、黔交界处多发泥石流灾害的自然条件.(6分)17.【答案】(4)山地坡度较大(相对高差大):年降水量较大:地表多碎屑物。

2020年高考地理大题精做0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2020年高考地理大题精做0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1.(2019年北京卷•节选)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答案】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解析】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该地区位于边境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多发地震灾害。

地震本身及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本身都造成巨大伤害和损失,如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2.(2019年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答出三点即可)【解析】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聚落很少”,解题方向“自然原因”。

可以从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源、生物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3.(2018年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2017-2019年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_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7-2019年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_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下题。

图26.【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答案】6.B【解析】6.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

故选B。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6—8题。

6.【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7.【全球气候变暖】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8.【全球气候变暖】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6.A 7.D 8.C【解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6.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 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误。

故选A。

7.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

故选D。

8.由上面两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增多,但平地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及完美解析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及完美解析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及完美解析【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20〕以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A. 西北向东南流B. 东南向西北流C. 东北向西南流D.西南向东北流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选线方案(如图)。

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A. 1处B. 2处C. 3处D. 4处假设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A. WB. XC. YD. Z【小题1】A【小题2】C【小题3】D【解析】此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流向的判断。

首先据指向标确定好方向,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再结合该地地势特征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故判断河流的流向总体大致为从西北流向东南。

A正确,BCD错误。

应选A。

此题考查等高线图中交通线路的合理选择。

读图乙处不合理,因为无聚落的区域应走直线;丙处不合理,因为铁路属于过境道路,一般不能经过市区内部;丁处不合理,因为铁路线应沿等高线走向分布。

因此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三处。

C正确,ABD错误。

应选C。

,.此题考查等高线图上露营地的选择。

露营地应该远离危险地段:如独立的树下易遭电击、悬崖下方有落石之虑、高凸山区和山谷口易受强风吹袭、草叶茂盛的地方多蛇虫,河谷地区易受泥石流和山洪影响,所以这些地点都应避免。

读图,Z地位于河谷,易出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山洪等水文灾害,因此最不适宜作为露营地。

D正确,ABC错误。

应选D。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年货柜吞吐量在1000万吨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口,建有65个泊位,跨度达15公里。

该港口建设使迪拜的海岸线增加了720公里。

图甲为阿联酋位置图,图乙为杰贝勒阿里人工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的主要目的A. 增加港口码头,提高港口的吞吐量B. 降低周边海域风浪,利于航行C. 延长港口海岸线,扩大领海面积D. 提高港口的美观度,发展旅游业该港口进口的货物中所占比重最低的是A. 食品和蔬菜B. 木材和纸产品C. 服装鞋帽D. 皮毛【小题1】A【小题2】D【解析】此题考查港口建设的主要目的。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Word版含解析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Word版含解析
13.(2019年天津卷·节选)【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1)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6分)
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
【答案】(1)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答出三点即可)
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
C.地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降D.冻土融化
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
【答案】6.A 7.D 8.C
【解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2019届高三第四次测评)“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至2.0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图1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答案】14.D 15.B
【解析】14.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①错。河网密度小,汇集地表径流少,不易发生内涝,②错。地势低平,流水缓慢,洪水下泄不畅,容易发生内涝,③对。夏秋季节多发台风,暴雨导致短时间内流量增大,形成内涝,④对。故选D。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专题地理图形综合判读(2019?新课标II卷)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 2个月B 、3个月C 、4个月D 、5个月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 、魁北克以下河口段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9.C 10.B 11.C【解析】试题分析:9.根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的月份从12月到次年3月,可以得出蒙特利尔河段结冰期为4个月,答案选C。

10.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故答案选B。

11.分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通过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减少凌汛的发生,减少对沿岸地区造成危害,故答案选Co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河流水文特征和凌汛的知识。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为材料抽样考查气候知识,河流水文特征,检测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第一小题河流当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时开始出现结冰期,结合给出的气温变化曲线不难读出蒙特利尔市一年有四个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第二小题要注意调运学过的知识,影响河流结冰的因素除了气温以外还有水流速度、河水盐度等,当水流速度过快,即使在0C以下,河水也很难结冰;盐度高,谁的结冰温度会降低。

读图可以看出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布局有水电站,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不易结冰;第三小题要知道河流凌汛危害形成过程是浮冰不断累积,堵塞河道,抬高水位形成洪水,所以应对措施应想办法降低水位或加咼堤坝,避免洪水溢出。

(2019?新课标I卷)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高考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真题分类汇编(学生版)

高考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真题分类汇编(学生版)

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下题。

图26.【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6—8题。

6.【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7.【全球气候变暖】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8.【全球气候变暖】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2019年北京卷•节选)36.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8分)(2019年天津卷•节选)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6分)〖2018年高考真题〗(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下题。

2.【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

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6题。

图2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答案】6.B【解析】6.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A对,BCD错。

故选B。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6.A 7.D 8.C【解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6.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 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误。

故选A。

7.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

故选D。

8.由上面两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增多,但平地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解析版)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解析版)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解析版)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环境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1.B 2.C【解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1.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 正确。

故选B。

2.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故选C。

(2019年江苏卷)【环境问题】图6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14.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答案】13.C 14.A【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Word版含解析

环境保护-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Word版含解析

专题环境保护【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生态环境保护】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

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图7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图7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建后,改善了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

但是由于运河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使得伊利诺伊河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

同时由于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相连通,使得生物活动范围更大,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生态环境保护】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

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答案】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备战2019高考地理6年高考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原卷版)

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备战2019高考地理6年高考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原卷版)

(2019新课标I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7-9题。

表1年份2009 2010 2011 2012 2013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植株数量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地上生物量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地下生物量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2019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1,完成5-7题。

5.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6.三峡水蓄水后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水体的A.流速减小B.流速增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7.三峡水蓄水后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水生植物增加B.水体富营养化C.鱼的种类增加D.水面面积扩大(2019大纲卷)图2中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1~2题。

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B.土壤C.市场D.水源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弱B.降水少C.多大风D.低温冻害解析:1.A 2.D 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

第2题,荔枝在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2018·山东师大附中一模)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

回答3~4题。

3.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地形、热量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4.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气温年较差大⑥灌溉水源充足A.①③④ B.②③④C.③④⑥ D.③④解析:3.B 4.D 第3题,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的气候、植被等差异,体现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所以表中空格①是热量。

②对应的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域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热量、水分,B对。

第4题,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①错。

热量受纬度影响,西北地区没有优势,②错。

西北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③④对。

气温年较差大,不是优势,⑤错。

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⑥错。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

2019版高考地理试题:专题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含答案

2019版高考地理试题:专题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含答案

专题五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2013海南单科,11,3分)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答案 D 根据材料信息“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可知,紧临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9.(2013海南单科,12,3分)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答案 C 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

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

川地地区土壤都较为肥沃,水源都较为充足。

10.[2013北京文综,41(1),10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读下图,回答下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答案甲区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乙区域: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解析聚落分布特点可从位置、密度等角度概括。

注意要用图中其他显性信息(河流、地形等)来描述要表达的事物的分布特点。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系、土壤等角度分析。

考点二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与生活。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上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请问厨余垃圾在该自动处理系统中属于哪种物质?A。

废料B。

原料C。

能源D。

产品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请问下列哪个工艺流程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的局部工艺流程?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3.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请问哪个省份已经不再是我国主要的稻谷余粮区?A。

黄河下游区B。

长江中游区C。

珠江下游区D。

淮河下游区4.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请问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什么?A。

人均耕地多B。

农业劳动力多C。

复种指数高D。

淡水资源丰富5.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word(2015-2019)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word(2015-2019)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题组1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9全国Ⅲ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1.A【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变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 对。

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错。

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

2.D【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湿地面积增加的原因,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解题思路】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错。

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B错。

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对。

3.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解题思路】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

2019版高考地理(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9版高考地理(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019·北京文综,5,4分)图中(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1.D 读图可知,由于湖泊地势较高,且与河流干流不直接相接,①处融化的冰川水无法补给湖泊,A错;②处的河流发源于湖泊,流量稳定,此处有瀑布,河流落差大,B错;③处河流流速慢,谷宽,修筑堤坝成本高,不宜修建水库,C错;④处位于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良好,D 对。

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

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2.(2019·江苏地理,12,2分)牧民转场主要受(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D.聚落分布的影响2.A 牧民转场主要受草场垂直分布影响,夏季山上牧场草类茂盛,饲料丰富,气候温和。

冬季山下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牲畜越冬,故选A。

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2019·北京文综,4,4分)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3.C 图示甲地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

故选C。

4.(2019·北京文综,5,4分)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4.D 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取决于地形、岩石性质、植被覆盖等;渠水通过蒸发、径流参与水循环。

2019年各地高考地理最后冲刺提能题汇集6【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卷

2019年各地高考地理最后冲刺提能题汇集6【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卷

2019年各地高考地理最后冲刺提能题汇集6【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福建泉州质检]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

左图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右边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

据此完成1~3题。

1.西江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A.水源丰富B.水灾多发C.水运便利D.耕地充足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西江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故选B。

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A.池塘位于村中心以方便蓄水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以方便出行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答案:C解析:由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因此村中心应是高地,不是池塘,也可从遥感图片中看出“八卦村”周围颜色较深的区域为池塘,因此A错误,C正确。

若村落在小盆地内,中心容易积水,D错误;道路如果全部都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的交通方便但是环形交通不便,B选项错误。

3.近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可能是由于该地区()A.年降水量减小B.台风登陆减少C.防灾意识增强D.堤防趋于完备答案:D解析:“八卦村”的形成是为了治水,而近年来该形态逐渐瓦解,说明水灾问题有其他方式得以控制,选择河流堤坝防御趋于完备更加合适,D选项正确,A、B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古代村落呈八卦形态,就是因为有较强的防灾意识,C错,故选D。

[2019·广东东莞联考]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村外山坡上蜿蜒而下的是有几百年历史的人造冰川——历史上每逢干旱年份的3月,土邦王分派给村民的徭役中,最艰苦的就是到较远的自然冰川中切割大块的冰块,两人一组,用背篓不间断接力运到村外的山坡上,堆砌之后覆盖上树叶杂草,令人奇怪的是,人造冰川居然会不断长大,到5月耕种的季节,融化后就是灌溉水源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6题。

图2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答案】6.B【解析】6.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A对,BCD错。

故选B。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6.A 7.D 8.C【解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6.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误。

故选A。

7.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

故选D。

8.由上面两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增多,但平地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

故选C。

36.(2019年北京卷·节选)【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8分)【答案】(1)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解析】(1)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该地区位于边境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多发地震灾害。

地震本身及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本身都造成巨大伤害和损失,如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13.(2019年天津卷·节选)【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1)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6分)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

【答案】(1)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聚落很少”,解题方向“自然原因”。

可以从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源、生物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2019年高考模拟题】(浙江省2019年3月绍兴市选考科目)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石板岩镇,地处太行山南端,海拔800~1736米,自然风光优美。

下图为石板岩镇石板岩村布局示意图。

完成1—2题。

1.该村落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岩石D.河流2.出入石板岩村公路线的形态特征呈A.棋盘式B.网络状C.条带状D.“之”字形【答案】1.A 2.D【解析】1.石板岩村处于太行山南端,海拔较高,属于山地地形,同时从剖面图看,村落所在位置地势起伏较小,故其选址首要因素是地形。

所以选A。

2.山区公路的建设受地形地势影响,而且出入石板岩村的公路不可能是高速公路或国道等高等级公路,因此公路线多会沿等高线分布,分布形态上呈现“之”字形。

所以选D。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2019届高三第四次测评)“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至2.0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

图1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采光和防风B.通风和排水C.御寒和防沙D.防潮和防盗4.岭南地区民居其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人多地少B.地高林密C.河宽岸窄D.船多车少5.岭南地区民居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主要是为了A.灌溉农田B.取水防火C.生活供水D.防御洪灾【答案】3.B 4.A 5.B【解析】3.岭南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风沙,因此村落多采用“梳式布局”的主要好处是通风、排水、防潮,故B正确;御寒和防沙、防盗不是“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故排除C、D。

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大利于采光,但“梳式布局”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故A错误。

4.岭南地区多低山丘陵,多湖泊和水塘,人口多而稠密,土地资源较少,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其民居建设多缩小前后建筑之间的空隙,故A正确。

5.岭南地区村落采用“梳式布局”,房屋前后的间隙小,火灾隐患最大,以水域为中心利于防火,故B正确。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主要目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为了”的要求。

(宁夏银川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悬空寺修建在山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

悉空寺面朝恒山、背侍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

寺庙建筑选址奇妙,是一个“太阳晒不着”的清凉地方。

下左图为悬空寺近照,下右图为悬空寺位置图。

据此完成6—7题。

6.悬空寺选建在高出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原因是A.避免山洪威胁B.便于生活取水C.易于寺庙维护D.便于获取木材7.“太阳晒不着”日照时间短是因为A.崖壁植被茂密B.崖壁陡峭C.三面环山D.面西而立【答案】6.A 7.C【解析】6.悬空寺选建在高出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不方便生活取水、寺庙维护和获取木材,该地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大,易受山洪威胁,悬空寺选建在高处可避免山洪威胁,A 正确。

7.据图可知,悬空寺选建在高出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三面环山,日照时间短,C正确。

(陕西省汉中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读我国某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9题。

8.图中铁路的主要分布特点是A.沿山脊分布B.沿河谷分布C.沿等高线分布D.沿纬线分布9.图中东段铁路由原来的南线改为现在的北线,其主要目的最可能是A.裁弯取直,提高车速B.经过河流少,减少投资C.靠近河流,可水陆联运D.减小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10.从图中居民点分布特点推测,该地易发A.洪水B.地震C.干旱D.风暴【答案】8.B 9.D 10.A【解析】8.据图可知,铁路和河流基本重合,河流只可能在谷地而不可能在山脊,A错误B正确;河流是由高处流向低处,因此也不会是沿等高线分布,C错误;纬度不影响铁路线的走向,D错误。

故选B。

9.据图可知,东段铁路的南线经过的居民点多,过境道路会对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由原来的南线改为现在的北线。

故选D。

10.据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据图中居民点的分布可知,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且地势较高的地方,说明该地易发生洪水灾害。

故选A。

(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白格滑坡位于金沙江右岸(西岸),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滑坡区岩土体两次发生滑坡,形成的破碎岩体沿河谷西岸斜坡直冲而下,进入金沙江并继续向东岸运动,受到东岸(左岸)山体阻挡,最终依地势停积,堵塞金沙江并形成滑坡坝和堰塞湖。

下图为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提供的滑坡发生前的影像数据(左图)和两次滑坡发生后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得的影像数据(右图)。

据材料和图回答11—13题。

11.据材料推断滑坡形成的自然因素为①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②岩性坚硬的岩体③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形④工程开挖边坡⑤暴雨多发或异常的强降雨⑥人类活动强度大⑦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差⑧冻土深厚,冻融频繁A.①②③⑧B.①③④⑦C.②③⑤⑧D.①③⑤⑦12.按时间先后,下图中堆积物位置变化的顺序是A.cab B.bac C.abc D.acb13.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应急处置一般要在堰塞体上人工开挖导流槽(基本与原来河道方向一致),其目的是A.防止滑坡的再次发生B.主动降低上游堰塞湖溃决风险C.降低河流的含沙量,防止堰塞湖泥沙淤积D.平整堰塞体,便于后期进行绿化和整治环境【答案】11.D 12.C 13.B【解析】11.多项选择可利用排除法。

一般来说岩性越差,其抗剪强度越低,越容易产生滑坡,岩性坚硬的岩体是不容易发生滑坡的,②错。

排除AC。

工程开挖边坡是人为因素,④错,B排除,故选D正确。

12.按时间先后,图中堆积物位置应是从上往下滑落。

从图中可以看出堆积物由上到下变化的顺序是abc,故C正确。

其余选项可排除。

13.堰塞湖下来的滑坡体是一个土质型堰塞体,对于这么大流量的水量,如果不采取人工的干预措施,只任由堰塞湖发展,几天后它就自然溃决了,会导致下游的洪灾,故B正确。

防止滑坡的再次发生,不是开挖堰塞湖就能解决,A错;其余选项不是目的,可排除。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选考)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

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左图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下右图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14—15题。

14.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答案】14.D 15.B【解析】14.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①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