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文言文,古代中国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断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恰当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结构和意思,也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下面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断句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断句示例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这是《易经》中的开篇,通过断句的方式将天地日月四时自然界的规律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也节奏感强,给人以美感。
2.断句示例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话,通过断句的方式凸显了其中的反问和辞章之美。
每一个问句或者陈述都独立成句,使得篇章更具有古典文言的特色。
3.断句示例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此句出自《庄子》,只有五个字,却展示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
通过断句,使得每个字都得到彰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4.断句示例四夫以官人之言是可以入耳也,非宜以道术相误也。
这是《荀子》中的一句话,通过断句将文句的重点和逻辑关系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的意思都比较明确,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论述和观点。
5.断句示例五吾道一以贯之,有悔无他。
这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通过断句将思想的精义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独立成章,表达了孔子道德思想中的一贯性和坚定性。
以上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文言文断句示例。
通过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意思。
在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断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文言断句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 “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 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当断则断——文言断句技巧
一、抓住标志性词语断句
1、句首标志词。 (1)连词: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而(注意:连接 的是短语还是分句)、且(注意:是连词还是副词)、岂、岂非、 得无、无乃、何其、岂独、唯等。这些词在作为连词顺接或转接分 句时,往往需要和前一分句断开。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一、抓住标志性词语断句
1、句首标志词。 (2)发语词:夫、盖、凡、若夫、嗟夫、且夫、今夫等;发语词表示 要发议论,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是较为常见的句首词。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 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2、句尾标志词。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尾标志词有:之、者、也、矣、者、 焉、耳(尔)、哉、耶(邪)、而已、乎、焉、欤(与) 等。 这些词语是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富有代表性的
文言文的断句
3 句首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优先停顿)。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 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这 些词语的后面往往要停顿。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现代文用作状语的成分,文言 文中往往后置用作补语。如果介宾短语作补语,谓语 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③其一/犬坐/于前。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 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例如:至于、夫、若夫、、且等。
(1)主谓之间要停顿。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③吾/与谁归? 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⑤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谓语和宾语之间一般也要停顿。
①衔/远山,吞/长江。 ②恐/前后受其敌。 ③恐/托付不效。 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②可/以一战。
6 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
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 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 “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①颓然乎/其间者。
9
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自称 、 别称、谦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
后面要停顿。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 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文言断句及翻译
至建武中/司徒掾班彪以为其言鄙俗/不足以踵前史/又 雄歆褒美伪新/误后惑众/不当垂之后代者也/于是采其 旧事/旁贯异闻/作《后传》六十五篇。
4.文言断句、翻译训练: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 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宗尹请弃之以 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张邦昌僭位,复其 职。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 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 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及为政多私屡 为议者所诋云。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 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 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七。文言文断句、翻译训练。
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
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
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繇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 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少保
6.文言断句、翻译训练: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父谞,吴黄门郎。谭期岁而孤, 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及长,好学不倦, 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 才器,待以宾友之礼。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谭 至洛阳,武帝亲策之,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谭素以 才学为东土所推。扬州刺史刘陶素谭不善,因法收谭, 下寿阳狱。镇东将军周复馥与谭素相善,理而出之。或 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 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 九牛毛也闻者称善。”卒于家。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文言文节奏划分
文言文节奏划分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1、尝/与人佣耕。
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1、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个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文言文断句口诀
文言文断句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
1.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2.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3.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4.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5.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6.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7.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断包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1.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2.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3.句首状语后要断句。
4.即使主语较短,但当出现表示提顿的词语(如“者”)时,其后要断句。
5.句中出现标示语气延长的词语(如“也”)时,其后要断句。
6.对话的提示语(如“曰”)后,要断句。
7.主谓倒装时,中间要断句。
8.独立成分前后,应该断句。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一、明确目标: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分值3分。
检查阅读文言文能力。
二、断句方法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一)温故: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③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二)归纳方法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例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第三:看虚词,找位置。
(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摘抄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很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由于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依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2、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觉。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常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供应了便利。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简单依据上下文推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3、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辨别。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把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依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简单辨别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仔细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推举1、特别句式把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帮助读者把握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断句示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文言文阅读有所帮助。
1.《红楼梦》:石、夏、芸、李、箫、金、芷、等诸姑娘,自东府游后,无别说,只说何其苦夫!之是水月庄矣。
2.《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史记》:高祖乃平天下,创业未半,而五帝分裂,天倦人杰,使高祖兴起,此特为高祖崛起之际人杰地利所为也。
4.《左传》:楚子使相孟尝君使于吴。
吴子曰:“寡人有三宝,谓之不堪与?”对曰:“何宝?请闻之。
”曰:“一宝去女,二宝去臣,三宝去亲。
”
5.《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是尽量按照意义和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标点符号的运
用以及句子的词序和结构。
只有掌握了断句的技巧,才能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提高阅读效率。
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透过古文的断句之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加油!。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断句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规则之一,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在文言文中,断句的准则主要包括停句、顿挫、停息、停滞和分句等。
第一章停句停句是在文言文句子中,在意义完整的地方停下来,使句子更易读懂。
停句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例1:________其治李林甫者,可别也。
例2:________人不可镕于器,器不可附于人。
第二章顿挫顿挫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断句规则之一,它是指在一个长句中适当地断开,以增加语气的变化和表达的准确性。
顿挫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逗号、分号和破折号。
例1:________人之初,性本善。
例2:________天生万物,以养人为本。
第三章停息停息是文言文中断句的一种方式,它用于表示句子的停顿、呼应或起承转合关系。
停息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顿号、句号和问号,也可以省略标点符号而靠意义的变化进行断句。
例1:________春秋之时,战国之际。
例2:________身世这等,真是可怜。
第四章停滞停滞是文言文中的断句方式之一,它用于表示句子中的一种停顿,延缓语气的表达。
停滞的标点符号一般是顿号。
例1:________言者,无罪也。
例2:________平常心,看世间百态。
第五章分句分句是文言文中断句的一种方式,它是在句子中适当地划分出多个分句,以使句子的结构更加清晰。
分句的标点符号一般是逗号、顿号和句号。
例1:________君子贤者,其言也信。
其行也动。
其忠也君。
其义也勇。
例2:________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不思而问之,不亦愚乎。
第六章总结断句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规则之一,包括停句、顿挫、停息、停滞和分句等几种方式。
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结构。
1.本文档涉及附件:________(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附件的详细描述和附加)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法律名词进行详细解释)。
文言断句(经典)
高考典例
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扁鹊 曰我非能生死人者我能治可生者耳 然不遇扁鹊亦不生矣
2006年北京卷考题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
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扦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那么 齿 寒 今 日 亡 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 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 国 计 者 过 矣。〞〔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建议】: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 习文言文的根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 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 句能力上下,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上下的一个重 要标志。不要急于答题,应领先诵读这个篇段, 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 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那么。 找虚词 、据排偶 、理对引辨句式 。
参考答案: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扦 蔽 也 /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那么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 却 秦 师 / 显 名 也 /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 过 矣。〞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 山
以超北文海言之文类中也“。故〞字常领起推论句或结 论;“然〞“然而〞领起转折句,根据 这些特征可以断句。
4.语气词句尾断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句尾常见的语气词有“与〔欤〕〞,“耶 〔邪〕〞,“乎〞,哉,也,矣,焉,耳,者 等等,这些词后要断开。以、于、为、而、那 么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一、故事引入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什么是断句呢?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译文】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
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加上他对于射箭的言辞恰如其分,极尽射箭的精妙。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重庆卷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专题,所选语段不长,有故事性或分析评论,可能涉及文史哲知识;断句三分,一般六处,对选文的整体或者部分进行断句,只用斜线(/)断开,不加标点。
三、方法指津(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含练习)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含练习)一、导入温州江心寺正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大意是: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根据对联大意,用“/”给此联断句。
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二、概念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断句’,也称为句逗。
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称文句中停顿的地方,语气已经完的叫“句”,没有完的叫“读”,由读者用圈和点来标记句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三、断句步骤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要先读几遍原文,力求理解文章大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断开,缩小范围后运用相应的技巧断句,最后做相应的检查,看断句后句意是否通顺。
因此断句需遵循一定的步骤三、断句技巧断句的技巧有一下几种:1、从特殊词语入手2、从句式入手3、从修辞入手4、从语法结构入手一、从特殊词语入手(一)常用于句首的发语词(夫、盖、呜呼、嗟乎、嗟夫、且夫等)、关联词(苟、故、是故、至若、然则等)、时间词(未几、既而、俄而等)前需要断句例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二)句末的语气词(也、矣、哉、乎、耳、邪)后需要断句例子:1、贤哉,回也。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三)表示对话的“曰、云”等词后需要断句例子:1、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孔子云:何陋之有?二、从句式入手句式指的是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一)从特殊句式入手1、判断句:......者,......也; ......者也例子:南冥者,天池也。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被动句:为......所;见.......于例子:茅屋为秋风所破。
【精选】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归纳总结
一、根据常用词断句 1、发语词、句首语气词领句断句。 “盖、夫、 且夫、今夫、其、唯、盍、故、岂、微、凡” 等有领起句子的作用,可在其前断句。 2、时间词语领句断句。“是时、既而、俄而、 俄尔、未几、俄顷、昔者、今者、斯须、向” 等常用句首,也可帮助断句。 3、复音虚词领句断句。“岂独、然则、何以、 盍不、何不、胡不、得无、何为、未必、无 乃、难以、故夫、大抵”等
例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 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 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 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 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 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 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 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 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 长而作的停顿。
4、谦词领句断句.“窃、寡人、孤、臣、仆、愚、 妾、下官”等 5、方位词领句断句。方位词在文言文中常连用 或对用,有时可作为断句的依据 6、语气词句尾断句。主要有“与(欤)、邪 (耶)乎、哉、也、焉、耳(尔)、矣、而 已、兮”等 7、叹词独立断句。“嗟夫、嗟乎、呜呼、悲夫、 呜呼哀哉、嘻”等前后都要断开。 8、句首关联词断句。“苟、纵、是故、于是、 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纵使、然 则、故、然”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4、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 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 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 方便。 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 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再 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 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 不舍,金石可镂。”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方法
1、找名代,定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 3、据对引,定句读 4、依总分,定句读 5、据顶真,定句逗 6、据排偶,定句逗 7、察反复,定句读
•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方法在手心不慌,灵活运用把分赚!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 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 万岁(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路 点拨
古人十分讲究行文的音乐美 和文辞美,为了达到这一效果, 需要使用修辞手法和一些特定的 句式。我们可据此定句逗。
6、据排偶,定句逗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 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 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 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 句提供了方便。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断句口诀:
“ 曰 ” 后 冒 (:) , “ 哉 ” 后 叹 (!) ,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 后面画圆圈(。) “ 耶 ” “ 乎 ” 经 常 表 疑 问 (?) , “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 记牢。
3、据对引,定句读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 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句读。如:
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 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 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 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 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 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 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 耳。”
湖阳新公寡主 与共/帝论 微观朝其臣意/
文言断句技巧范文
文言断句技巧范文文言文断句是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技巧之一,以下是一篇文言文的范文,可以帮助大家学习和掌握文言文断句技巧。
《滕文公谈天》滕文公,其人也,聖人之后也。
他一日,登西岳,再拜谢天,然后问天以民有敢不事鬼,而事天,乃天难事鬼,亦迷民心丧俗也。
滕文公既下山,见一儿抱雀无故,舞之。
问之,儿曰:“瞽者也。
”公又问:“何以知雀?”儿曰:“舞者一壶水择也。
”公曰:“何以知水?”儿曰:“彼糟粕泛之矣。
”公曰:“何以知泛?”儿曰:“楸辏拔也。
”公又问其故,曰:“昔日小儿割楸木,幸得蟠灯一具,且饱费之,不觉一角碜渐。
出至衢索蝇头,而得灯火盆罤三十,并螺丸金币一堆,贪得黄金仓皇间夜以食之,故跌从而地。
”公曰:“何以知地?”儿曰:“退冥冥。
”公鞠躬曰:“乃李杜更相怼乎。
”(1)滕文公,其人也,聖人之后也。
(2)他一日,登西岳,再拜谢天,然后问天以民有敢不事鬼,而事天,乃天难事鬼,亦迷民心丧俗也。
(3)滕文公既下山,见一儿抱雀无故,舞之。
(4)问之,儿曰:“瞽者也。
”(5)公又问:“何以知雀?”(6)儿曰:“舞者一壶水择也。
”(7)公曰:“何以知水?”(8)儿曰:“彼糟粕泛之矣。
”(9)公曰:“何以知泛?”(10)儿曰:“楸辏拔也。
”(11)公又问其故,曰:“昔日小儿割楸木,幸得蟠灯一具,且饱费之,不觉一角碜渐。
”(12)出至衢索蝇头,而得灯火盆罤三十,并螺丸金币一堆,贪得黄金仓皇间夜以食之,故跌从而地。
(13)公曰:“何以知地?”(14)儿曰:“退冥冥。
”(15)公鞠躬曰:“乃李杜更相怼乎。
”通过断句,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滕文公登山谢天后的一系列对话情景,包括与儿童的对话和与自己的思辨。
断句后,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获取每个句子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文章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 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 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 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 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 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
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 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语气词“夫、惟、凡、请、敬、其、盖、盍、且 夫、若夫”等前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 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乎、也、矣、欤、焉、耶、哉、乎、兮、 耳、而已”等后可断句。
1、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
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 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 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 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 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能至也。
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 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如:“具告沛公,沛公惊。”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 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 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 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2、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
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 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 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 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 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 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 亦犹后之视今也。”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 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如: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 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根据五种情况,可以预见战争的胜利: 知道什么时候能交战,什么时候不能 交战的可以获胜;懂得大部队和小部 队如何使用的可以获胜;上下同心同 德的可以获胜;善于以我方充分准备 的条件,等待对方疏忽的时机的可以 获胜;将帅有指挥才能,君王不从旁 干预牵制的可以获胜。这五项是预见 胜利的方法。
③句首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 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既 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 须”“既而”“俄而”等,也可帮助断句。
例如: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 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 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 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 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 弥繁,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 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丞相公孙弘大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汉武帝有时不戴帽 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 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 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 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之 意 莫 非 使 之讲明义理 以 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 禄 而 已 也今人之为 学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问辨之
文言文断句
趣味断句
据说从前有个老头子,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 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儿子,老头子于是就 立下这样的遗嘱: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 人不得干预
后来老头儿一死,家里就像炸开锅了,女婿和 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 不下,请县老爷给判判。
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 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方法概述:
1、通文意 2、抓标志 3、懂常识 4、知语法 5、明修辞
读全文,通文意,确定文体。 1、叙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 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 清谁跟谁对话,讲的什么话。 2、说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讲了 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可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3、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再如: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 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 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 “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 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再如: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 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 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 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 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 “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 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 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 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 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 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 其本心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 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
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答案:C(在古文言文中,省略宾语应较省略主语频 繁。在句读时特别要注意。C项里上,既可为主语, 亦可为宾语,划入后作主语,还是划入前作宾语。显 然,将上视作主语语势更畅)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 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果断为“……好 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 细推敲,就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 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 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 愈这样褒奖的。更何况只有“六艺经传”才分科, 才能称为“通习”,这里说的李蟠“通习”的是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 以才要“通习”之。
走进高考(73页)
12.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丞相弘燕见/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
黯前凑事上不冠/往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
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
【参考答案】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非使之 讲 明 义理/ /以 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名// 取利 禄 而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志之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辨之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 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 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 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 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 就不再提姓了。
例如: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 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 也则事寡败矣。
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 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ìng显 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 前故易之也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 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 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ìng 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难。鬼魅无 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例示】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 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 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 有助于断句。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 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