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6-1 学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与视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一改过去老教材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排序,而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2.本节主要内容《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眼与视觉”、“近视及其预防”和“耳和听觉”三部分。
现将“眼与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境导入、自主先学、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达标检测五个板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2)练习观察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意识到眼球的重要性,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五、学法指导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眼球结构;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理解眼球主要部分的功能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六、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这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需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知识抢答和分析资料等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
七、教学理念本节课以阳光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轻松愉悦的生物课堂。
对于一节论性比较强的课程,需借助一些具体的活动,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第6章免疫与降复习教案
免疫与健康课型:复习课课标要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形成以下概念:1. 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2. 免疫系统可抵抗病原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它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
3. 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难点、重点)(2)说出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3)能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
(重点)(4)说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
(5)理解安全用药的常识。
(重点)(6)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计划免疫的学习,认识到计划免疫对提高人口素质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3)通过对艾滋病的全面了解,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4)关注并认同安全用药。
(5)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本章命题特点:1. 从命题题型上分析(1)主要因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传染病的判断、流行的基本环节、免疫的分类、功能、三道防线、计划免疫等;(2)以识图分析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免疫、安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2. 从命题内容上分析主要集中在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的种类和功能、安全用药等方面。
3. 从命题角度上分析(1)以具体的背景材料为载体,考查传染病的特点、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以具体实例为载体,考查人体的免疫类型、免疫的功能。
(3)以免疫过程示意图、药品说明书等为载体,考查免疫和安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生物教案第一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课核的发现-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能够掌握核的发现与意义。
- 教学重点:核的发现与意义。
-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并了解核的重要性。
-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细胞模型等。
第二课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等。
- 教学重点:细胞膜、细胞质、核的结构与功能。
-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膜、细胞质、核的结构与功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细胞模型等。
第二单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第三课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并能够描述地球上最早的生物。
- 教学重点:生命的起源、最早的生物。
-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的起源的理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生命起源的实验视频等。
第四课生命的演化-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演化,包括进化论和自然选择。
- 教学重点:进化论、自然选择。
- 教学难点:理解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原理,并能够分析生物进化过程。
-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实例等。
第三单元生物体内物质的吸收与运输第五课人体的消化道和消化过程-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道和消化过程,并能够描述消化过程中各器官的作用。
- 教学重点:消化道和消化过程、消化器官的作用。
- 教学难点:理解消化道和消化过程的过程和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模拟消化过程的实验等。
第六课植物体内物质的吸收与运输-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内物质的吸收与运输,并能够描述植物中的组织与器官的作用。
- 教学重点:植物体内物质的吸收与运输、植物中的组织与器官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篇一: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的呼吸》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4、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如何防止呼吸道疾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对学生回答不表态,继续设疑:是不是这样呢?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给与鼓励。
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观察二、过程教师活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肋骨是怎样运动的?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引导学生:走到饭店附近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
学生总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和鼓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2、能力目标: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 生物 6.1免疫教案设计
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六章增强免疫预防疾病第一节免疫【三维目标】知识性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特异性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3、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技能型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培养收集信息以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提高自我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理性到感性认识的创新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提高资料分析、图形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性目标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并提高学习关注社会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及其作用【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师:教师以关键词“医学上肾移植”的发展史,让学生观看并找出与本课有关的信息。
提出问题:在你的生活常识中,你理解什么是免疫?为什么移植的肾脏不能长期生存在人体内?设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大量病原体的环境里,可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安然无恙呢?生:讨论:以上的各种现象哪些与人体免疫有关?学生提出对免疫概念的假设。
师:教师指导学生以关键词“皮肤的功能”搜索,找出与本课有关的信息,思考问题:皮肤的什么功能与免疫有关?展示: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动画、视频及相关课件。
小结:皮肤和粘膜筑成了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
生:1、讨论: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病菌会很快死亡?2、学生观看,描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分析、体会皮肤的免疫作用。
根据老师讲述小结,认识人体第一道防线。
设疑问:通过资料分析内容,我们知道皮肤虽然具有免疫能力,但还是不能杀死所有的病原体,当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又是什么在与病原体战斗呢?师:1、教师指导学生以关键词“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搜索,找出与本课有关的信息。
2、展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动的动画。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4篇)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一、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入学半年,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习习惯也已初步养成,学生记忆快,但是记忆时间短暂。
一部分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明确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力切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生物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规范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堂清工作。
三、教材分析本教材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构建教材体系,充分体现了“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基本精神,又从“人---生物---环境”的角度突出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
知识内容组织的特点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复杂、有感性到理性。
本教材还具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注意人文素养与科学结合、注重知识内容的综合化、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特点。
四、教学目标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使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图表、实验工具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起源及演化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常见的生物分类及其特征。
3.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基本特征。
4.理解物质的运输和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5.了解生殖的基本过程和方式。
6.了解常见的遗传规律和基本遗传概念。
7.掌握生命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8.培养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起源与演化1.1 生命的起源1.1.1 地球上的生命1.1.1.1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1.1.1.2 地球上的生命发展1.1.2 生命的演化1.1.2.1 生物的进化1.1.2.2 生物的分类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1 细胞的基本结构2.1.1 细胞膜2.1.2 细胞质2.1.3 细胞核2.2 细胞的基本功能2.2.1 新陈代谢2.2.2 生物的增长和繁殖2.2.3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 物质的运输和代谢3.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3.1.1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1.2 光合产物的转运3.2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3.2.1 血液循环3.2.2 呼吸与气体运输3.2.3 消化与营养吸收4. 生殖4.1 生殖的基本过程4.1.1 有性生殖4.1.2 无性生殖4.2 生殖的方式4.2.1 植物的生殖方式4.2.2 动物的生殖方式5. 遗传与进化5.1 遗传的基本规律5.1.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5.1.2 遗传的分子基础5.2 进化与遗传5.2.1 进化的基本概念5.2.2 进化的证据6. 生命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6.1 生物的适应与选择6.1.1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6.1.2 生物选择的压力6.2 生物与物质循环6.2.1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6.2.2 物质循环与生物活动三、教学重点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基本特征。
掌握生殖的基本过程和方式。
了解常见的遗传规律和基本遗传概念。
理解生命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讨论、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都江堰市六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师寄语:智慧往往隐藏在一个人每时每刻的思索和学习中。
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描述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三者之间的关系。
2、认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
(二)能力目标4、在图片和模型的观察与制作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5、逐渐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6、关注人体神经系统的健康,增强安全保护意识。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脑中枢神经系统分部脊髓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和的基本单位二、导入新课引导观看视频,得出: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三、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看书P87资料分析,完成下面的讨论题:(1)为什么脑颅内长肿瘤压迫神经会导致失明?(2)既然大脑一定区域能控制四肢的运动,那么为什么脊髓受到损伤会引起下身半身截瘫,失去运动功能,并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3)坐骨神经是下肢最粗的一根神经,这根神经受到压迫为什么会出现下肢麻木疼痛?(二)观看视频,阅读教材P88图4-53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表格,分类记录神经系统组成和功能。
②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③拓展反思:a)若将一只狗的小脑切除,狗将表现出什么症状?b)若一个人的大小便失禁,你猜测可能是什么部位受到了损伤?c)若一个人的脑干受到损伤,此人会有什么危险?d)通过上面几种情况比较,你认为在平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神经系统(例如: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在上体育课时等)学习任务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观看视频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区分神经元与其它细胞结构的异同。
2.阅读课本掌握概念:神经纤维、神经、神经末梢。
3.想像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导的过程相似?四、拓展创新1、如果一个人的小脑受到损伤,他的动作会有哪些表现?表现为运动的速度、范围、力量和方向不准确,如步态失调,动作笨拙;平衡障碍,躯体不易维持直立姿势。
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3. 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4. 了解动物的结构和生活习性;5. 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健康知识;6.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探究能力;7.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细胞-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功能和特点- 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区别2. 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分类方法-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特征3.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 植物的器官和功能-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不同植物的适应性和特征4. 动物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动物的器官和功能-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动物的适应性和保护5. 人体的结构和健康- 人体的器官和系统- 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营养需求- 人体的健康知识和保健方法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关键知识点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实验探究: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互动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4.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思维,培养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小组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交流和贡献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4.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本教案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 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投影4. 课件和教学辅助资料六、教学安排本教案的教学安排如下:七、教学反思本教案根据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制定,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案全册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案全册一、单位及课时安排本教案共包含15个单元,每个单元需授课1至2课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基本的生物学实验和观察技巧。
3. 了解生物学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 遗传与进化4. 动物的结构和生活性5. 植物的结构和生命周期6. 微生物和感染病7. 气象与气候8.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9. 人体运动和体育锻炼10. 人体健康与疾病防治11. 食物与营养12. 植物的光合作用13. 动物生活和形态适应14. 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15. 生物学在科学与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四、教学重点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的科学概念和分类方法。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
3.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和实证研究。
4. 动物和植物的结构与生活性。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措施。
6. 人体健康与疾病防治的常见疾病和预防常识。
7. 食物与营养的基本概念和均衡饮食知识。
8.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巧。
9. 动物生活和形态适应的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10. 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展示动画、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辅助教学。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的能力。
3. 综合考试:考察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材。
2. 多媒体资源:电脑、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3. 实验设备:显微镜、试管、滴管、移液器等。
八、教学实施根据教学计划,逐单元组织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注重实验教学和小组合作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初中生物教案初中生物教案苏教版模板(6篇)
初中生物教案初中生物教案苏教版模板(6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
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依据】1、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2、生物新课程标准。
(一)说教法1)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节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设计相关拓展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4.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理解不同运动强度对呼吸的影响,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呼吸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呼吸知识体系,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呼吸实验,引发学生对呼吸现象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导入:详细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配合实物模型和动画,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如观察肺模型、进行呼吸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生物学素养。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字迹清晰,表达准确。
2.实验类作业要注重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初中第6单元生物教案下册
初中第6单元生物教案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2. 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因和方法。
3. 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重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难点】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因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生物是如何分类的,引出“生物多样性”概念,并讨论其重要性。
二、讲解(15分钟)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因和方法。
三、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每组设计一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四、实践(15分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自然保护区进行参观和学习,感受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记录观察到的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五、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因和方法,并表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看法和态度。
【课后作业】1. 组织班级展开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宣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2. 收集了解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并写一份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生物多样性保护- 概念和重要性- 原因和方法【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因和方法,培养了他们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更直观的学习体验,增强了他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
2.教学过程设想:
(1)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对艾滋病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以讲授、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
(3)巩固与拓展:设计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教学评价设想: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成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学活动设计:以一个真实案例引入,讲述一个因艾滋病导致家庭破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艾滋病的关注和思考。
3.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恐惧,树立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关爱生命、尊重艾滋病患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教学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教学重点,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综合考虑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单元 第6章 第一节 免疫教案 冀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6章第一节免疫教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6章第一节免疫教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6章第一节免疫教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2.6。
1 免疫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特异性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3)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能力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培养收集信息以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ﻫ(2)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提高自我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ﻫ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并提高学习关注社会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感。
2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的知识。
同时,也学习了白细胞、皮肤,为这节人体免疫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从幼儿起已经接种疫苗,学生对打预防针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他们非常希望学习人体免疫的知识。
通过调察、比较、讨论和总结等学习方法,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ﻫ教学难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所涉及的抗体、抗原的概念.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活动一1、现在准备进入秋天时,正是感冒流行的季节,有的人始终很健康的生活,工作,学习,而有的人却未能幸免,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思考回答。
ﻫ2、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打预防针的经历,这些事实与人体的什么功能有关?小组讨论后,全班内分享各自的看法。
生物绩优学案七年级下册电子版
生物绩优学案七年级下册电子版一、读一读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按照这本书中的理论,达尔文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是进化而来的。
他曾提出人类的祖先与大猩猩和黑猩猩存在亲缘关系。
当时,很多人都无法接受他的观点,因此人们经常进行人类起源的辩论。
最著名的一场辨论是在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之间进行的。
这是1860年6月牛津大学大不列颠会的一次会议上,人们都想听听主教对“猴子理论”的谴责。
听众大都反对达尔文的观点,但是赫胥黎却支持达尔文的观点,因此主教斯文地问他:“请问这位宣称自己是猴子后裔的先生,您是通过祖父还是通过祖母接受猴子血统的呢?”这时,赫胥黎坚定的说他“宁愿要一个可怜的猿猴作为自己的祖先,也不要一个运用自己优厚的天赋和巨大影响,却把嘲讽奚落带进庄严的科学讨论辩论会的人作祖先”。
对于人类起源,你认为达尔文的观点正确吗?收集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在课上与同学们进行一场辩论吧!二、填一填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提出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
2.在()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
3.“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课堂导学例1.观察距今300万年的露西化石的骨骼,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化石,分析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思路分析:本题需要运用比较观察的学习方法。
用比较思维的方法去观察化石在形态上的不同点。
从“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
“露西”具有较为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答案: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
“露西”具有较为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例2.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的是( )A.有复杂的语言B.使用工具C.直立行走D.大脑发达分析:人类会使用工具,但类人猿也会使用具,因此不能称其为特征。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第一课时名师精选教案 (新版)冀教版
第二节疾病与预防一、常见疾病【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出人类常见疾病类型及病因。
2.能够举例说出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认识人类常见疾病。
【教学难点】认识人类常见疾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疾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要求同学们回家去向家长了解,你们除注射过“四苗”外,你是否还注射过其他疫苗?这些预防针是预防什么疾病的?生1:我注射过“乙脑疫苗”预防乙型脑炎。
生2:我注射过“伤寒”疫苗预防伤寒(举出了许多常见疫苗)。
(大多数同学回家都做了这项工作,所以纷纷起来回答,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师:那么预防接种为什么能预防传染病?生: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接种,疫苗注入人体后,一般不产生疾病的症状,而体内能产生抗体,使人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是特异性的,从而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
师:回答得非常好,通过学习,大家知道许多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来预防,因此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下降。
但是除了传染病还有哪些疾病肆虐生命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人类的常见疾病。
二、常见疾病类型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4资料分析内容,资料中一共有两个案例,分别介绍了两种类型的疾病,同学们能说说两个案例中的疾病不同点吗?生:案例一中的人所得疾病有传染性,案例二中的人所得白血病没有传染性。
师:一般我们可以把疾病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疾病是比较常见的呢?指导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填写课本P105常见疾病调查表。
分析常见疾病有无传染性及其致病主要原因。
生:根据课前所做调查,填写课本中的表格。
师:传染病也有更详细的分类,一般都是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进行分类。
生:根据课本P105最后一段总结传染病的三种类型。
师:人体为什么会产生疾病呢?这与人体本身以及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
2.视觉形成的过程
3.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二、学习过程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 (1)成像: 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在视网膜上形成_____
(2)形成视觉:
经折光
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导
大脑皮层的________,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_______过长,或晶状体______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___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_____透镜
三、反馈检测
1.如果把眼球比做一架照相机,请你分析照相机的镜头、光圈、暗箱壁、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球的哪个结构。
镜头视网膜
光圈晶状体
胶卷脉络膜
暗箱壁瞳孔
2.识图作答:根据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你能看到远处的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是落在[]上,这个信息通过[],传到,而形成视觉。
(2)眼球里有一个能灵敏调节曲度的结构,即[],它有折射光线作用。
(3)在我们眼睛最前方的一个小孔叫做,当光线由弱变强时它会。
(4)图中⑥是 ⑦是 。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
一、学习目标
1.说出耳朵的基本结构
2.听觉形成的过程。
3.耳聋形成的原因
二、学习过程
1.耳的结构和功能:
2.听觉的形成
声波
三、当堂检测
1.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
A.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伤
B.减缓紧张情绪
C.避免呕吐
D.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2.有的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下列哪个结构有关( ) A.鼓膜 B.耳蜗 C.前庭和半规管 D.听小骨和鼓室
3.某人失聪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结构没有受损伤,那可能的发病部位就是( )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
4.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 )
A .外耳道进入中耳
B .咽喉进入中耳
C .半规管进入中耳
D .耳蜗进入中耳 17.下图是人耳结构图,据图回答: (1)填注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
传到 引起 振动。
鼓膜的振动通过
传到
,刺激
内的
,而产生神
经冲动。
神经冲动沿
,传到
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7
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