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变轨问题
卫星变轨问题知识点总结
卫星变轨问题知识点总结
卫星变轨是指卫星在轨道上偏离原有轨道进行调整的过程,用于满足不同的需求,如太阳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等。
以下是卫星变轨问题的几个知识点总结:
1. 变轨方式:变轨主要有化学推进剂变轨和电推进剂变轨两种方式。
前者通常采用火箭发动机进行推进,后者则利用电磁力进行推进。
2. 变轨方法:变轨方法通常包括单次变轨、多次变轨、连续变轨等几种。
其中单次变轨是指通过一次加速或减速达到目标轨道;多次变轨是分数次进行变轨,实现最终目标轨道;连续变轨则是通过对卫星进行定期推进来维持轨道的稳定。
3. 变轨技术:变轨技术主要包括贴近飞行、引力助推、轨道选择等。
贴近飞行需要精确掌握卫星的运动状态,以便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微调;引力助推则是利用行星或月球等天体的引力来实现变轨;轨道选择则是根据具体任务需求选择不同的轨道。
4. 变轨误差:变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误差,如发动机性能波动、气象条件变化等。
这些误差会影响卫星的运行轨迹,需要对其进行修正和控制。
5. 动力学方程:卫星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动力学方程描述。
动力学方程包括万有引力、空气阻力、电磁效应等多个因素,并可通过数值积分方法求解得到卫星的运动状态。
总之,卫星变轨是卫星运行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精确掌握
变轨技术和动力学方程,保证卫星能够按照预定轨道稳定运行,实现各种任务目标。
专题4:卫星的变轨问题(课件)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四部分:变轨的实质
变轨实质
变轨原因 万有引力与 向心力的关系
变轨结果
离心运动
近心运动
卫星速度增大
卫星速度减小
G
Mm r2
m
v2 r
G
Mm r2
m
v2 r
新圆轨道上运动的 线速度、角速度都减小, 周期变大,总能量增加
新圆轨道上运动的 线速度、角速度都增大, 周期变小,总能量减少
THANKS
感谢观看
原因二:发动机
正如汽车爬山一样,为了克服 阻力需要汽车发动机持续大功 率输出。持续高功率输出会加 重汽车发动机的负担,严重时 甚至损毁。所以人们用盘山公 路来解决汽车爬坡问题。
原因二:发动机
火箭也是一样,不过它 不仅考虑发动机输出功 率的问题,还要考虑燃 料分配等很多问题。
原因三:测控要求
发射火箭不仅要有足够的燃料, 还要能对火箭的飞行过程进行有效 的测量和控制。有效测控点越多, 测控精度就越高,发射过程也就越 可控。比如前期的入轨精度,真可 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参考答案】BC
D.中国空间的面积
五、实例探究4——空间对 接
【典例4】2022年11月3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梦天实验舱送入预定轨道。之后,
梦天实验舱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标志着我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
成。天和核心舱绕地球稳定运行时距离地球表面约400km,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00km,
空间站 飞船
第三部分:两种变轨类型
渐变与突变
一、渐变 由于某种因素(如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作用或外界引力等)的影
响,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发生缓慢的变化(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由于 半径变化缓慢,卫星的运动仍可以当做匀速圆周运动处理。
第八讲:卫星变轨问题和双星问题
第八讲:卫星变轨问题和双星问题一、卫星相遇问题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卫星的角速度为ωa ,b 卫星的角速度为ωb .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同一点正上方,相距最近,如图甲所示.当它们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π,即满足ωa Δt -ωb Δt =π时,两卫星第一次相距最远,如图乙所示.当它们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2π,即满足ωa Δt -ωb Δt =2π时,两卫星再次相距最近.二、卫星变轨问题1.变轨分析(1)卫星在圆轨道上稳定运行时, G Mmr 2=m v 2r=mω2r =m ⎝⎛⎭⎫2πT 2r . (2)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增大时,G Mm r 2<m v 2r ,即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将做离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大.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v =GMr可知其运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减小,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增加.(3)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减小时,G Mm r 2>m v 2r ,即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卫星将做近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例题、如图所示,北斗导航系统中的两颗工作卫星均绕地心做匀速周运动,且轨道半径为r ,某时刻工作卫星1、2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 、B 两个位置,若两卫星均沿顺时针方向运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例题、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 、b 、c 质量分别为m 1、m 2、M ,(M >>m 1,M >>m 2).a 、b 在同一平面内绕c 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周期之比T a :T b =1:k .(k >1,为正整数)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 运动一周的过程中,则( )A .a 、b 距离最近的次数为k 次B .a 、b 距离最近的次数为k+1次C .a 、b 、c 共线的次数为2k 次轨道半径变小.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v =GMr可知其运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增大,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减小.2.三个运行物理量的大小比较(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 1、v 3,在轨道Ⅱ上过A 点和B 点速率分别为v A 、v B .在A 点加速,则v A >v 1,在B 点加速,则v 3>v B ,又因v 1>v 3,故有v A >v 1>v 3>v B .(2)加速度:因为在A 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 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 点加速度也相同.(3)周期: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运行周期分别为T 1、T 2、T 3,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半长轴)、r 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2=k 可知T 1<T 2<T 3. 三、多星模型1.定义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所示.A .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22gR rB .卫星1出A 位置运动到B 位置所需的时间是3rr R gC .这两颗卫星的机械能一定相等D .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够追上卫星22.特点(1)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 Gm 1m 2L2=m 1ω21r 1, Gm 1m 2L 2=m 2ω22r 2. (2)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T 1=T 2,ω1=ω2. (3)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 1+r 2=L .3.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 1、r 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m 1m 2=r 2r 1.针对训练题型1:相遇问题1.如图所示,A 和B 两行星绕同一恒星C 做圆周运动,旋转方向相同,A 行星的周期为T 1,B 行星的周期为T 2,某一时刻两行星相距最近,则( )A .经过T 1+T 2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B .经过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C .经过两行星相距最远D .经过两行星相距最远2.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0,有一颗与同步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的低轨道卫星,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行,其运行半径为同步轨道半径的四分之一,该卫星至少相隔多长时间才在同一城市的正上方出现一次.()A.B.C.D.题型2:变轨问题3.如图所示,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上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球做圆周运动。
卫星变轨问题
- 1 - 一、人造卫星基本原理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轨道半径r 确定后,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r GM v =、周期GMr T 32π=、向心加速度2r GM a =也都是确定的。
如果卫星的质量也确定,一旦卫星发生变轨,即轨道半径r 发生变化,上述物理量都将随之变化。
同理,只要上述物理量之一发生变化,另外几个也必将随之变化。
在高中物理中,会涉及到人造卫星的两种变轨问题。
二、渐变由于某个因素的影响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发生缓慢的变化(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由于半径变化缓慢,卫星每一周的运动仍可以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这种变轨是离心还是向心,即轨道半径是增大还是减小,然后再判断卫星的其他相关物理量如何变化。
如: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无论轨道多高,都会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作用。
如果不及时进行轨道维持(即通过启动星上小型火箭,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保持卫星应具有的速度),卫星就会自动变轨,偏离原来的圆周轨道,从而引起各个物理量的变化.由于这种变轨的起因是阻力,阻力对卫星做负功,使卫星速度减小,所需要的向心力rmv 2减小了,而万有引力大小2r GMm 没有变,因此卫星将做向心运动,即半径r 将减小。
由㈠中结论可知:卫星线速度v 将增大,周期T 将减小,向心加速度a 将增大。
三、突变 由于技术上的需要,有时要在适当的位置短时间启动飞行器上的发动机,使飞行器轨道发生突变,使其到达预定的目标. 如:发射同步卫星时,通常先将卫星发送到近地轨道Ⅰ,使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v 1,第一次在P 点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 1增加到v 2,使卫星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卫星运行到远地点Q 时的速率为v 3,此时进行第二次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 3增加到v 4,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Ⅲ,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第一次加速:卫星需要的向心力r mv 2增大了,但万有引力2r GMm 没变,因此卫星将开始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点火过程中卫星的线速度增大。
卫星变轨问题
卫星变轨问题正常运行时速率、周期、加速度的比较。
1. 速度的比较。
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在同一个轨道上其环绕速率是不变的,不同轨道上环绕速率不同,高轨低速,所有轨道速度;卫星做椭圆运动,其速率是变化的,离地心越近,速率越大,离地心越远,速率越小,即近大远小,其运行速率。
在同一点,离心速度大于圆周速度,圆周速度大于近心速度。
简单讲就是,内小外大。
由此可以判断,在上图中, 。
2. 周期的比较。
比较半径或半长轴。
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所以有:.3. 加速度的比较。
正常运行时的加速度比较,可由来判断。
4. 向外变轨加速,向内变轨减速。
题目练习:1:某卫星在A 点短时间开动小型发动机进行变轨,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道Ⅱ,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速率大于经过B 的速率 B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速率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点的速率C .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加速度2:某宇宙飞船由运载火箭先送入近地点为A 、远地点为B 的椭圆轨道,在B 点实施变轨后,再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4所示。
已知飞船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 圈所用时间为t ,近地点A 距地面高度为h 1,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
求:图4v 2v 3 v 4v 1 Q P Ⅰ Ⅲ Ⅱ B 轨道Ⅰ 轨道Ⅱ(1)飞船在近地点A的加速度a A为多大?(2)远地点B距地面的高度h2为多少?3.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A.轨道半径变小B.向心加速度变小C.线速度变小D.角速度变小4.如图2所示,宇宙飞船A在低轨道上飞行,为了给更高轨道的空间站B输送物资,它可以采用喷气的方法改变速度,从而达到改变轨道的目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2A.它应沿运行速度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运行周期变小B.它应沿运行速度的反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运行周期变大C.它应沿运行速度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运行周期变大D.它应沿运行速度的反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运行周期变小5.某宇宙飞船在月球上空以速度v绕月球做圆周运动。
专题08 卫星变轨问题-物理核心探秘
r 3 GM专题八、卫星变轨问题问题分析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稳定运行时,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均为定值,且仅与轨道半径有关而与卫星质量无关;如果卫星所受万有引力不刚好提供向心力, 其运行速率及轨道半径均要发生变化,即发生变轨运动:若使卫星速率减小,则万有引力大于所需向心力,轨道半径将减小;若使卫星速率增大,则万有引力小于所需向心力,轨道半径将增大。
Mmv 224 2Gr2=m=mω r = mrT 2r =ma 向=mg ,解得 v =, ω= ,a =g = GM ,T =2π, 向r 2由于卫星的线速度决定着卫星的动能,即 E k = 1 2mv 2, 而卫星高度越高,其具有的重力势能也就越大,对于上述 规律可以简记为:高轨低速小动能,高轨高势大周期.具体含义是卫星的运行轨道越高,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卫星所在位 置处的重力加速度,就越小;卫星的动能越小,卫星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卫星运行周 期也越大,反之则反.李老师温馨提示:在遇到卫星轨道转移问题时,椭圆轨道和圆周轨道的相切点的线速度时,要牢记内小外大,其含义是,内轨道的线速度小,外轨道的线速度大!如图所示,M 点是轨道 2 和 3 的相切点,2 是内轨道,3 是外轨道,则有 v 2<v 3, 原因是对于卫星沿轨道 3 圆周运动通过 M 点时,满足 GMm v 2=m 2 ,而轨道 2 由远地点 M 点向近地点 N 点运动r 2r时做近心运动,满足 GMm v 2>m 2 ;卫星沿轨道 1 圆周运动通过 N 点,满足 G r 2rMm v 2=m 1 r2 r,而轨道 2 由远地点 N点向近地点 M 点运动时做离心运动,满足 GMm r 2 v 2 <m 2 ,则有 v 1<v 2。
r这个规律同样适合于玻尔理论,氢原子能级问题!卫星变轨的实质两类变轨 离心运动 近心运动 变轨起因 卫星速度突然增大卫星速度突然减小万有引力与向心力 的大小关系GMm <mv 2r2rGMm >mv 2r2r变轨结果转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大半径 圆轨道上运动转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小半径圆 轨道上运动GM rGM r 33 2 MN1在处理下列实际问题中,请你先用上述 14 个文字进行判断,可以做到秒杀答案,然后再详细参考一下解析!【调研 1】(2013·新课标全国Ⅰ)2012 年 6 月 18 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 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B .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C. 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D. 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解析】第一宇宙速度为最大环绕速度,天宫一号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 A 选项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G Mm=m v r 2 r,解得v ,得轨道高度降低,卫星的线速度增大,故动能将增大,所以 B 选项正确;卫星由于摩擦阻力做功,利用控制变量,假设轨道高度不变,只能是速度减小,提供的引力大于卫星所需要的向心力,故卫星将做近心运动,即轨道半径将减小,故 C 项正确;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而这恰好是航天员受地球引力全部用于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导致的完全失重状态,D 选项错误. 答案 BC【调研2】2008 年9 月25 日至28 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 343 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 343 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 90 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B. 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C. 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D. 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解析】飞船点火变轨,前后的机械能不守恒,所以 A 项不正确.飞船在圆轨道上时万有引力来提供向心力,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B 项正确.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 90 分钟小于同步卫星运动 的周期 24 小时,根据 T =2π,可知,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C 项正ω确.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只有万有引力来提供加速度,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也是只有万有引力来提供加速度,所以相等,D 项不正确. 答案 BC【调研 3】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2变轨前相比( )GM rGM r A .轨道半径变小 B .向心加速度变小 C .线速度变小D .角速度变小【解析】 由开普勒定律知,对绕同一中心天体的所有卫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R 32π比值都相等,即 T 2 =k ,知周期减小,则半径减小,A 选项正确;由ω= T,知角速度增大,D 选项错误;根据 G Mm =ma ,得 a = GM r 2 r 2 ,半径减小,向心加速度变大,B 选项错误;由 G Mm r 2 v 2 =m ,解得线速度 v = , r得轨道高度降低,卫星的线速度增大,C 选项错误. 答案 A【调研 4】“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已 5 次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卫星变轨问题(推荐完整)
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
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
、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
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D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
(2)a、v 、ω、T 均与卫星的质量无关,只由轨道半径 r 和中 心天体质量共同决定。
(3)卫星变轨时半径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
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变化由 v = GrM判断。
(4)卫星在不同轨பைடு நூலகம்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轨道半径越大,机 械能越大。
(5)卫星经过不同轨道相交的同一点时加速度相等,外轨道的 速度大于内轨道的速度。
卫星由低轨道进入高轨道后,重力势能增 加,动能减少,机械能增加 反之,卫星由高轨道进入低轨道后,重力 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少 总结:1、势能的变化比动能变化快
2、轨道半径变大机械能增加,轨道 半径变小机械能减小,卫星在同一轨道上 运动,机械能不变。
(课标全国卷)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
• 不行,因为飞船加速后做离心运动会偏离原来的圆 轨道而无法与空间站对接。
对接方法:
• 飞船首先在比空间站低的轨 道运行,当运行到适当位置 时,再加速运行到一个椭圆 轨道。
• 通过控制轨道使飞船跟空间 站恰好同时运行到两轨道的 相切点,此时飞船适当减速, 便可实现对接,如图示。
飞船
空间站
例:在太空中有两飞行器a、b,它们在绕地 球的同一圆形轨道上同向运行,a在前b在后,
专题30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解析版)
202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专题30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导练目标 导练内容目标1 卫星的变轨问题 目标2 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目标3双星和多星问题一、卫星的变轨问题 1.两类变轨简介两类变轨离心运动近心运动示意图变轨起因 卫星速度突然增大卫星速度突然减小万有引力与 向心力的 大小关系 G Mmr 2<m v 2rG Mmr 2>m v 2r2.变轨前后各运行物理参量的比较(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Ⅰ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轨道Ⅰ上过A点和B点时速率分别为v A、v B。
在A点加速,则v A>v1,在B点加速,则v3>v B,又因v1>v3,故有v A>v1>v3>v B。
(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Ⅰ上经过A 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点加速度也相同。
(3)周期:设卫星在Ⅰ、Ⅰ、Ⅰ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知T1<T2<T3。
(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
若卫星在Ⅰ、Ⅰ、Ⅰ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则E1<E2<E3。
①在A点,由圆周Ⅰ变至椭圆Ⅰ时,发动机向后喷气,推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②在B点,由椭圆Ⅰ变至圆周Ⅰ时,发动机向后喷气,推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反之也有相应的规律。
【例1】2013年12月6日,“嫦娥三号”携带月球车“玉兔号”运动到地月转移轨道的P点时做近月制动后被月球俘获,成功进入环月圆形轨道Ⅰ上运行,如图所示。
在“嫦娥三号”沿轨道Ⅰ经过P点时,通过调整速度使其进入椭圆轨道Ⅰ,在沿轨道Ⅰ经过Q点时,再次调整速度后又经过一系列辅助动作,成功实现了其在月球上的“软着陆”。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天体运动专题--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一、卫星的变轨、对接问题1.卫星发射及变轨过程概述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如右图所示。
(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 Ⅰ上。
(2)在A 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Ⅰ。
(3)在B 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Ⅰ。
2.卫星的对接问题(1)低轨道飞船与高轨道空间站对接如图甲所示,低轨道飞船通过合理地加速,沿椭圆轨道(做离心运动)追上高轨道空间站与其完成对接.(2)同一轨道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如图乙所示,后面的飞船先减速降低高度,再加速提升高度,通过适当控制,使飞船追上空间站时恰好具有相同的速度.二、变轨前、后各物理量的比较1.航天器变轨问题的三点注意事项(1)航天器变轨时半径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由v =GM r判断。
(2)航天器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轨道半径越大,机械能越大。
(3)航天器经过不同轨道的相交点时,加速度相等,外轨道的速度大于内轨道的速度。
2.卫星变轨的实质 两类变轨离心运动 近心运动 变轨起因卫星速度突然增大 卫星速度突然减小 受力分析 G Mm r 2<m v 2rG Mm r 2>m v 2r 变轨结果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大半径圆轨道上运动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小半径圆轨道上运动 3.变轨过程各物理量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Ⅰ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 1、v 3,在轨道Ⅰ上过A 点和B 点时速率分别为v A、v B.在A点加速,则v A>v1,在B点加速,则v3>v B,又因v1>v3,故有v A>v1>v3>v B.(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Ⅰ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点加速度也相同.(3)周期:设卫星在Ⅰ、Ⅰ、Ⅰ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知T1<T2<T3.(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Ⅰ、Ⅰ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则E1<E2<E3.三、卫星的追及与相遇问题1.相距最近两卫星的运转方向相同,且位于和中心连线的半径上同侧时,两卫星相距最近,从运动关系上,两卫星运动关系应满足(ωA-ωB)t=2nπ(n=1,2,3,…)。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讲义:卫星的变轨问题及宇宙航行的几个问题辨析
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点点火加速,速度变大,进入椭圆轨道Ⅱ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轨道Ⅲ卫星变轨问题分析方法速度大小的分析方法.①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某一点时,其速度满足以此为依据可分析卫星在两个不同圆轨道上的②卫星做椭圆运动经过近地点时,卫星做离心运动,m v2.以此为依据可分析卫星沿椭圆轨r道和沿圆轨道通过近地点时的速度大小(即加速离心.发射“嫦娥三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绕月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明白第三宇宙速度是指被发射物体能够脱离太阳系的最小发射速度,而“嫦娥三号”没有脱离太阳的引力范要熟记万有引力的表达式并清楚是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如图所示,发射同步卫星的一般程序是:先让卫星进入一个近地的圆轨道,然后在P点变轨,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椭圆轨道的近地点为近地圆轨道上的P点,远地点为同步卫星圆,到达远地点Q时再次变轨,进入同步卫星轨设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为v1,在椭圆形转移轨道点的速率为v2,沿转移轨道刚到达远地点,在同步卫星轨道上的速率为v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点变轨时需要加速,Q点变轨时要减速点变轨时需要减速,Q点变轨时要加速D.v2>v1>v4>v3练2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3上的运行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运动一周的时间大于它在轨道2上运动一周的时间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反思总结卫星变轨问题关键词转化二、有关宇宙航行的几个问题辨析辨析1.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比较(1)发射速度在地面以某一速度发射一个物体,发射后不再对物体提供动力,在地面离开发射装置时的速度称为发射速度,三个宇宙速度都是指发射速度.(2)运行速度运行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稳定飞行时的线速度,对于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半径越大,则运行速度越小.(3)有的同学这样认为:沿轨道半径较大的圆轨道运行的卫星的发射速度大,发射较为困难;而轨道半径较小的卫星发射速度小,发射较为容易.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高轨卫星的发射难易程度与发射速度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我们在地面上以7.9km/s 的速度水平发射一个物体,则这个物体可以贴着地面做圆周运动而不落到地面;如果速度增大,则会沿一个椭圆轨道运动.速度越大,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就越大;如果这个速度达到11.2km/s,则这个物体可以摆脱地球的引力.可见,无论以多大速度发射一个物体或卫星,都不会使之成为沿较大的圆轨道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高轨卫星的发射过程是一个不断加速变轨的过程,并不是在地面上给一个发射速度就可以的.【典例2】(多选)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则()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11.2km/sB.卫星在同步轨道Ⅱ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C.在椭圆轨道上,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D.卫星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辨析2.分清三个不同(1)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小时如图所示,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v2<v33<a2已知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小为近地卫星线速度大小为,地球同步卫星线速度大小为设近地卫星距地面高度不计,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约为地倍.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第五章 第3课时 专题强化:卫星变轨问题 双星模型-2025年高中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3课时专题强化:卫星变轨问题双星模型目标要求 1.会处理人造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
2.掌握双星、多星系统,会解决相关问题。
3.会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星球“瓦解”和黑洞问题。
考点一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1.卫星发射模型(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先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卫星在轨道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有G Mmr12=mv2r1,如图所示。
(2)在A点(近地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所需向心力变大,G Mmr12<mv A2r1,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
(3)在椭圆轨道B点(远地点),G Mmr22>mv B2r2,将做近心运动,再次点火加速,使GMmr22=mv B′2r2,进入圆轨道Ⅲ。
思考若使在轨道Ⅲ运行的宇宙飞船返回地面,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变轨过程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椭圆轨道Ⅱ上过A点和B 点时速率分别为v A、v B,四个速度关系为v A>v1>v3>v B。
(2)向心加速度在A 点,轨道Ⅰ上和轨道Ⅱ上的向心加速度关系a ⅠA ________a ⅡA ,在B 点,轨道Ⅱ上和轨道Ⅲ上的向心加速度关系a ⅡB ________a ⅢB ,A 、B 两点向心加速度关系a A ________a B 。
(均选填“>”“=”或“<”)(3)周期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的运行周期T 1、T 2、T 3的关系为T 1<T 2<T 3。
(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______。
若卫星在Ⅰ、Ⅱ、Ⅲ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 1、E 2、E 3,从轨道Ⅰ到轨道Ⅱ和从轨道Ⅱ到轨道Ⅲ都需要点火加速,则机械能关系为____________。
教师招聘考试物理知识:卫星变轨问题
教师招聘考试物理知识:卫星变轨问题_今天神舟十三号的太空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已经安全返回地球。
那么神舟十三号在进入太空或返回地球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一个物理问题即卫星变轨问题,今天就来一探究竟并帮助同学们解决其中的考点问题。
一、知识梳理卫星或飞船的发射其实都是需要经过多次变轨才能实现到达既定轨道的目标,变轨情况如图所示。
假设卫星是先在轨道Ⅰ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速率为v1;第一次在P点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1增加到v2,因为P点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且不变,但卫星速度变大了,所以卫星会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为了节省能量,在远地点Q再次点火加速,使其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3增加到v4,使卫星进入轨道Ⅲ,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原理类似P点加速情况。
速度分析:因为两次点火加速,所以v2>v1,v4>v3;因为轨道Ⅱ为椭圆轨道,所以近地点速度大于远地点速度,v2>v3;因为轨道Ⅰ和轨道Ⅲ都是匀速圆周遇到,所以v1>v4;综上可得:v2>v1>v4>v3。
加速度分析:对于轨道Ⅰ和轨道Ⅱ的交点P,在正常运行时,因为加速度都由万有引力提供且万有引力相同,所以a1p=a2p。
同理,轨道Ⅲ和轨道Ⅱ的交点Q,a2q=a3q。
机械能分析:对于轨道Ⅰ和轨道Ⅲ而言,卫星在不同轨道的动能和势能不同;低轨道势能小,动能大;高轨道势能大,动能小;卫星从低轨道到高轨道,卫星点火消耗化学能,机械能增加。
二、例题详解例.嫦娥三号经过地月转移轨道在P点调整后进入环月圆形轨道1,进一步调整后进入环月椭圆轨道2。
有关嫦娥三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球的发射速度一定大于第二宇宙速度B.由轨道1进入轨道2需要在P点处减速C.在轨道2经过P点时速度大于Q点速度D.分别由轨道1与轨道2经P点时,向心加速度相同例.【答案】BD。
解析:嫦娥三号发射出去后绕地球做椭圆运动,没有离开地球束缚,故嫦娥三号的发射速度大于7.9km/s,小于11.2km/s,A错误;卫星在轨道1上的P点处减速,使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近心运动,才能进入轨道2,B 正确;卫星做椭圆轨道运动时,从远月点P向近月点Q运动中,月球对卫星的引力做正功,故速度增大,即在轨道2经过P点时速度小于Q点速度,C错误;在A点嫦娥三号卫星产生的加速度都是由万有引力产生的,因为同在A点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故不管在哪个轨道上运动,在A点时万有引力产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正确;故选BD。
(完整版)卫星变轨问题分析
卫星变轨问题分析一:理论说明:卫星变轨问题“四个”物理量的规律分析1.速度:如图所示,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轨道Ⅱ上过A点和B点时速率分别为v A、v B.在A点加速,则v A>v1,在B点加速,则v3>v B,又因v1>v3,故有v A>v1>v3>v B.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点加速度也相同.3.周期: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知T1<T2<T3.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Ⅱ、Ⅲ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则E1<E2<E3.二、基础训练1、[变轨中运行参量和能量分析](多选)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 km的近圆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2、[变轨中运行参量的分析](多选)如图所示,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 km,周期为118 min 的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B.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大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短D.卫星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比在轨道Ⅱ上多3、[变轨中运行参量的分析]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搭载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升空.这是继2007年嫦娥一号、2010年嫦娥二号之后,我国发射的第3颗月球探测器,也是首颗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携带有一台无人月球车,重3吨多,是我国设计的最复杂的航天器.如图5所示为其飞行轨道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三号的发射速度应该大于11.2 km/sB.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1上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环月轨道2上P点的加速度C.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2上运动周期比在环月轨道1上运行周期小D.嫦娥三号在动力下降段中一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4.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卫星1和2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均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5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两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R2g r2B.两颗卫星所受的向心力大小一定相等C.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可能为7πr3RrgD.如果要使卫星1追上卫星2,一定要使卫星1加速5、(多选)在完成各项任务后,“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26日回归地球.如图所示,飞船在返回地面时,要在P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Q为轨道Ⅱ上的一点,M为轨道Ⅰ上的另一点,关于“神舟十号”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P的速度小于经过Q的速度B.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P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M的速度C.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P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M的加速度6.2013年6月13日13时8分,搭载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 km的近圆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在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等于第一宇宙速度B.对接前,“神舟十号”欲追上“天宫一号”,必须在同一轨道上点火加速C.由于稀薄空气,如果不加干预,天宫一号将靠近地球D.当航天员王亚平站在“天宫一号”内讲课不动时,她受平衡力作用。
卫星变轨问题(答案)
变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 ABC【解析】 航天飞机在轨道Ⅱ上从远地点A 向近地点B 运动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所以航天飞机经过A 点的速度小于航天飞机经过B 点的速度,A 正确;航天飞机在A 点减速后才能做向心运动,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所以在轨道Ⅱ上经过A 点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点的动能,B 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 2=k ,因为轨道Ⅱ的半长轴小于轨道Ⅰ的半径,所以航天飞机在轨道Ⅱ上的运动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的运动周期,C 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因航天飞机在轨道Ⅱ和轨道Ⅰ上A 点的万有引力相等,所以在轨道Ⅱ上经过A 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点的加速度,D 错误。
2. 【答案】B【解析】2、3轨道在B 点相切,卫星在3轨道相对于2轨道是做离心运动的,卫星在3轨道上的线速度大于在2轨道上B 点的线速度,因卫星质量相同,所以卫星在3轨道上的机械能大于在2轨道上的机械能,A 错误;以OA 为半径作一个圆轨道4与2轨道相切于A 点,设卫星在4轨道上的速率为v 4,则v 4<v A ,又因v 1<v 4,所以v 1<v A ,B 正确;加速度是万有引力产生的,只需要比较卫星到地心的高度即可,应是a A >a 1>a 3,C 错误;2轨道的半长轴为R ,OB =1.6R,3轨道上的线速度v 3=5GM 8R ,又因v B <v 3,所以v B <5GM 8R ,D 错误. 3. 【答案】BC【解析】设地球质量为M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在轨道Ⅰ上有G Mm R 2=mg ,在轨道Ⅲ上有G Mm (R +h )2=ma ,所以a =(R R +h )2g ,A 错误;又因a =v 2R +h ,所以v =gR 2R +h,B 正确;卫星由轨道Ⅱ变轨到轨道Ⅲ需要加速做离心运动,所以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时经过P 点的速率大于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经过P 点的速率,C 正确;尽管卫星从轨道Ⅰ变轨到轨道Ⅲ要在P 、Q 点各加速一次,但在圆形轨道上稳定运行时的速度v =GM r ,由动能表达式知卫星在轨道Ⅲ上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的动能,D 错误.4. 【答案】C【解析】若该彗星在近日点所在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有GMm (R +h 1)2=mv 2R +h 1,解得v = GM R +h 1,由于该彗星在近日点做离心运动,故该彗星在近日点的速率大于GM R +h 1,A 正确;设该彗星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速率分别为v 1、v 2,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取极短时间Δt ,有12(R +h 1)v 1Δt =12(R +h 2)v 2Δt ,解得v 1v 2=R +h 2R +h 1,B 正确,C 错误;根据G Mm r2=ma 可知,该彗星在近日点的加速度大小a 1=GM (R +h 1)2,在远日点的加速度大小a 2=GM (R +h 2)2,则该彗星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R +h 2)2(R +h 1)2,D 正确。
第24讲 卫星变轨问题 双星模型(课件)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2 多星模型
(3)四星模型: ①其中一种是四颗质量相等的星体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沿着外接于正方形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 运动(如图丙所示)。 ②另一种是三颗质量相等的星体始终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另一颗位于中心O,外围三颗星绕O 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丁所示)。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考向1 双星模型
BC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考向2 多星模型
B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真题感悟
真题感悟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感谢观看 THANK YOU
A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03 双星和多星问题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1 双星模型
(1)模型构建: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所示。
பைடு நூலகம்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1 双星模型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2 多星模型
(1)模型构建:所研究星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 度或周期相同。 (2)三星模型:①三颗星体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质量相等的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形轨 道上运行(如图甲所示)。
2024
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24讲 卫星变轨问题
双星模型
目录
CONTENTS
01
复习目标
02
网络构建
03
知识梳理 题型归纳
04
真题感悟
内容索引
考点1:卫星的变轨问题
知识考点
考点2: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考点3:双星和多星问 题
第28课时卫星变轨问题双星模型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2π
解析:由于在彼此绕行的周期逐渐减小,根据公式ω= 可知,每颗
星球的角速度都在逐渐变大,设双星转动的角速度为ω,双星间距离
1 2
为L,星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2 =
m1ω2r1=m2ω2r2,解得ω=
(1 +2 )
,可知距离L逐渐的变小,故
3
1 2
2
230°
目录
高中总复习·物理
【典例3】 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
星组成的三星系统,可忽略其他星体对三星系统的影响。稳定的三星
系统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
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轨道上运行,如图甲所示,周期为T1;另一
种是三颗星位于边长为R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等边三角
空间站向祖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可近似看作圆
形轨道Ⅰ,椭圆轨道Ⅱ为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前的运行
轨道,已知地球半径为R,两轨道相切于P点,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目录
高中总复习·物理
A. 空间站在轨道Ⅰ上的运行速度小于
B. 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在P点的加速度小于空间站在P点的加速度
5
关系知,三颗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力充当向心力,即有F合=2G 2 cos
2πR
1
,则 =2
3
2
3
R,任一星体所受的合
3
4π2
30°=m 2
2
×
3
R,解得T2=
3
3
,故B正确。
(完整版)人造卫星变轨问题
人造卫星变轨问题一、人造卫星基本原理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轨道半径r 确定后,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r GM v =、周期GMr T 32π=、向心加速度2r GM a =也都是确定的。
如果卫星的质量也确定,一旦卫星发生变轨,即轨道半径r 发生变化,上述物理量都将随之变化。
同理,只要上述物理量之一发生变化,另外几个也必将随之变化。
在高中物理中,会涉及到人造卫星的两种变轨问题。
二、渐变由于某个因素的影响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发生缓慢的变化(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由于半径变化缓慢,卫星每一周的运动仍可以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这种变轨是离心还是向心,即轨道半径是增大还是减小,然后再判断卫星的其他相关物理量如何变化。
如: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无论轨道多高,都会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作用。
如果不及时进行轨道维持(即通过启动星上小型火箭,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保持卫星应具有的速度),卫星就会自动变轨,偏离原来的圆周轨道,从而引起各个物理量的变化。
由于这种变轨的起因是阻力,阻力对卫星做负功,使卫星速度减小,所需要的向心力r mv 2减小了,而万有引力大小2r GMm 没有变,因此卫星将做向心运动,即半径r 将减小。
由㈠中结论可知:卫星线速度v 将增大,周期T 将减小,向心加速度a 将增大。
三、突变由于技术上的需要,有时要在适当的位置短时间启动飞行器上的发动机,使飞行器轨道发生突变,使其到达预定的目标。
如:发射同步卫星时,通常先将卫星发送到近地轨道Ⅰ,使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v 1,第一次在P 点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 1增加到v 2,使卫星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卫星运行到远地点Q 时的速率为v 3,此时进行第二次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 3增加到v 4,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Ⅲ,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第一次加速:卫星需要的向心力r mv 2增大了,但万有引力2rGMm 没变,因此卫星将开始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
卫星变轨问题
卫星变轨问题1.变轨问题概述(1)稳定运行卫星绕天体稳定运行时,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G Mm r 2=m v 2r. (2)变轨运行卫星变轨时,先是线速度大小v 发生变化导致需要的向心力发生变化,进而使轨道半径r 发生变化.①当卫星减速时,卫星所需的向心力F 向=m v 2r减小,万有引力大于所需的向心力,卫星将做近心运动,向低轨道变轨.①当卫星加速时,卫星所需的向心力F 向=m v 2r增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卫星将做离心运动,向高轨道变轨.2.实例分析(1)飞船对接问题①低轨道飞船与高轨道空间站对接时,让飞船合理地加速,使飞船沿椭圆轨道做离心运动,追上高轨道空间站完成对接(如图甲所示).①若飞船和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飞船加速时无法追上空间站,因为飞船加速时,将做离心运动,从而离开这个轨道.通常先使后面的飞船减速降低高度,再加速提升高度,通过适当控制,使飞船追上空间站时恰好具有相同的速度,如图乙所示.丙(2)卫星的发射、变轨问题 如图丙,发射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在Q 点点火加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2,在P 点点火加速,使其满足GMm r 2=m v 2r,进入圆轨道3做圆周运动. 【题型1】如图所示为卫星发射过程的示意图,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一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 点,轨道2、3相切于P 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周期大于在轨道2上的周期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 点时的速率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 点时的速率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题型2】如图所示,我国发射“神舟十号”飞船时,先将飞船发送到一个椭圆轨道上,其近地点M距地面200 km,远地点N距地面340 km.进入该轨道正常运行时,通过M、N点时的速率分别是v1和v2,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当某次飞船通过N点时,地面指挥部发出指令,点燃飞船上的发动机,使飞船在短时间内加速后进入离地面340 km的圆形轨道,开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飞船的速率为v 3,加速度大小为a3,比较飞船在M、N、P三点正常运行时(不包括点火加速阶段)的速率和加速度大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v1>v3>v2,a1>a3>a2B.v1>v2>v3,a1>a2=a3C.v1>v2=v3,a1>a2>a3D.v1>v3>v2,a1>a2=a3【题型3】我国已掌握“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返回技术”,为实现“嫦娥”飞船月地返回任务奠定基础。
物理必修二卫星变轨知识点
物理必修二卫星变轨知识点卫星变轨是指卫星在轨道上进行位置调整或者改变轨道的过程。
在卫星运行过程中,由于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以及其他外力的干扰,卫星可能会偏离原定轨道。
为了保证卫星的正常运行和任务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卫星进行变轨操作。
一、卫星变轨的原因卫星变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球引力场的不均匀性:地球的引力场并不是完全均匀的,不同地方的重力场强度不同,导致卫星在不同位置受到的引力大小不同,从而引起轨道偏离。
2.摄动力的干扰:卫星在轨道上受到太阳、月球、行星等天体的摄动力干扰,这些干扰力会引起卫星轨道的周期性变化。
3.大气阻力的影响:卫星在轨道运行过程中会与地球上的稀薄大气层发生摩擦,受到阻力的作用,从而导致轨道偏离。
二、卫星变轨的方法卫星变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推进器推力法:通过卫星上的推进器对卫星进行推力,改变卫星的速度和轨道,从而实现变轨。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卫星,推进器的推力和燃料的消耗量都较大。
2.动量轮转动法:通过控制卫星上的动量轮的转动,改变卫星的角动量,从而实现变轨。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卫星,具有推进器推力法所没有的优点,如燃料消耗量小、调整精度高等。
3.太阳帆法:通过卫星上的太阳帆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利用太阳光的压力对卫星进行推动,实现变轨。
这种方法适用于微小卫星,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三、卫星变轨的步骤卫星变轨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变轨需求分析:根据卫星的任务需求和轨道偏差情况,确定卫星的变轨需求。
包括变轨的目标、变轨的方式以及变轨的时间等。
2.变轨计划设计:根据变轨需求,设计卫星的变轨计划。
包括变轨的方式、变轨的时间、变轨的轨道等。
需要考虑到卫星的燃料消耗、动量控制等因素。
3.变轨操作执行:根据变轨计划,进行卫星的变轨操作。
包括控制卫星上的推进器、动量轮或太阳帆等设备,实现卫星的位置调整和轨道变化。
4.变轨效果评估:根据变轨后的卫星轨道和位置,评估变轨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变轨原理
VmΒιβλιοθήκη AF引Mm F引 G 2 r
v2 F向 m r
F引<F向
F引>F向
F引 F向
M
在A点万有引力相同
A点速度—内小外大(在A点看轨迹)
卫星变轨原理
思考:人造卫星在低轨道上运行,要想让其在 高轨道上运行,应采取什么措施?
·
万有引力相同
1、卫星在二轨道相切点
2、卫星在椭圆轨道运行
速度 近地点---速度大 远地点---速度小
卫星变轨原理
mv2 Mm 使卫星加速到v 2 , 使 G 2 R R
卫星在圆轨 道运行速度 V1
2
R
1
F引
θ>900
2
V2
mv1 Mm G 2 R R
2
v
减小
卫 星 的 回 收
1、如图所示,发射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 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 点火将其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P点,2、3 相切于Q点。当卫星分别在1、2、3上正常运行时,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BD ) 3 A、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 2 于1上的速率 1 · P B、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 Q 小于1上的角速度 C、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 的速率等于在轨道3上经过Q点时的速率 D、在轨道1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2上 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例题: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 的行星称为双星。它们在相互的万有引力 作用下间距保持不变,并沿半径不同的同 心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双星间距 为L,质量分别为M1和M2,试计算: (1)双星的轨道半径; (2)双星的运行周期; (3)双星的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