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居士讲《老子》第九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九章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诸位学过第八章,知道里头用水的七种品德来比喻为人处世的道理。

现在继续看第九章,这一章很明白地阐述了人类为什么要取法于水,行自然之道。

我们常常把小孩子比喻为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因为他们充满了生命力,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但是到了中年时候事业达到顶峰,潜力已经完全发挥出来以后,便要慢慢收敛自己了,如同太阳到了中天,便一定要偏了。

花儿开了以后一定要谢,月亮圆了以后一定会缺,这是自然的规律。

大自然按着它自己的规律运行,刚刚惊蜇以后大地回春,可春天不会因为人们的喜爱和歌颂而永远赖在那不走,否则我们就看不到夏天茂盛的树林、秋天金黄的稻穗,也到达不了冬天收藏之后的松懈了。

《周易"乾卦》描写了这个自然的变化过程,初九潜龙毋用,一切都包孕在种子里头,还没有生长出来;九二见龙在田,种子已经开始萌芽;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在前进的道路上小心谨慎;九四或跃在渊,一切事物已经开始按着正常的轨迹运转;九五飞龙在天,事物发展到顶峰状态,一切如此完美;上九亢龙有悔,物盛则衰,走向枯萎疲惫。

自然运转的规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这就是“盈必溢,锐必折”。

器皿中的水满了一定要溢出来,尖锐的东西容易断折。

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知道要诫之在满、诫之在锐了。

《左传》中记载曹刿论战的故事,他观察敌人形势,到合适的时间便发动士兵,打了胜仗。

曹刿总结的经验很简单:“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也就是说靠勇气取胜只能在于一时,决不可长久。

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也是这样,比如说求学要细水长流,否则进得越猛,退得越快。

我们常说:“言语不攻人心病,笑人不刺人骨髓。

”就是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这样才有退路。

所以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王弼注说:“持谓不失德也。

既不失其德,又盈之,势必倾危,故不如其已者,谓乃更不如无德无功者也。

”持是持有、拥有的意思;已是停止的意思。

拥有某些东西,越来越多,最后必将盈溢出来,所以不如停止。

王弼说持是不失德的意思,是因为只有不失德、顺道而行才能够拥有某些东西,这是事物发展中一个前进、上升的过程;但要是拥有到满溢出来的程度,那么就失去了自然的品德,要走衰败后退的路子了。

诸位看这句话的意思,就知道老子并不是主张什么都不作为,什么都不要的。

在什么也没有的时候,倘若说自己什么都不要,就喜欢贫穷,这是矫情。

因为物质对我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财物就无法保证自己的生存。

但获得财物的途径必须是合法、合于自然之道的,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获得安稳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知足之心。

有人问张荣发先生,说你现在做成这么大的事业,快活不快活。

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摇了摇头,为什么呢?因为财富太多已经造成了他的负担,比如出门必得要跟着很多保镖,到哪里做什么事情都受到公众的关注,这样就活得不自在了。

中国人认为人生最理想的人生是“持盈保态”,事情做成了,又能保持它的状态。

但这又谈何容易呢?一个杯子装着不满的水可以随便拿着它,但如果装满了水,要捧着就得非常小心了,所以这个“持盈保态”其实是中国人的一种乐观想法罢了。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跟上面一句意思相近。

王弼注说:“既揣末令尖,又锐之
令利,势必摧衂,故不可长保也。

”揣就是锉削的意思。

锉削末端使它尖锐,势必会使它摧毁,于是不能够长保。

这句话的寓意是锋芒太露不知道收敛,最后一定会遭受挫折。

比如春秋时候非常有名的纵横家苏秦和张仪,他们游说各个诸侯国的君主合纵连横,把各诸侯国的国君说得团团转,苏秦佩六国相印,微风一时,但最后两个人都不得善终。

上面是从自然万物运行规律来说的,底下一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不若其已;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是从人事方面来说的。

王弼注说:“不若其已,不可长保也。

四时更运,功成则移。

”自然的规律就是物极必反,我们有句话说“富不过三代”,因为头一代创业很辛苦,第二代理解上一代创业的艰难,还知道守业,到第三代就根本不知道了。

除了苏秦张仪之外,历史上有很多富贵而落得坏下场的例子。

越国范蠡和文种辅佐勾践把夫差打败,勾践复国之后,范蠡看越王是个可以共患难而不可以共富贵的人,便主动要求退隐,并劝文种也退隐。

文种觉得他们吃了这么多年的苦,刚刚兴复国家,正要开始过上舒服日子,因此不愿意退隐。

后来文种果然被越王赐死了。

汉代功臣张良和陈平的事迹也有些类似。

这两个人都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在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天下平定以后张良决意退隐,而陈平依然掌权。

可是,在韩信、萧何先后被杀之后,陈平也被吕后夺取了兵权。

韩信在临死之前感慨万千地说:“绞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这就是历史留下来的教训。

那个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制订法规的李斯,功劳非常大,地位也非常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后来他跟赵高、胡亥联合,杀害大将蒙恬,假诏处死太子,最后李斯被赵高杀死了。

当他绑赴刑场的时候,对儿子说:“想当年我们父子俩带着鹰,牵着狗去打猎,那时候好逍遥自在,我现在只想过这样的生活,但再也不可能了。


西晋时候有个富可敌国的人叫石崇,他在洛阳郊区有个金谷园,是当时最有名的园林。

他家里有很多的稀世珍宝,国舅王恺跟他斗富,拿了皇帝所赐的三尺珊瑚树去炫耀,他一看就拿木棍打碎了,王恺以为石崇嫉妒他,觉得非常恼火,石崇说:“这算什么,我家的珊瑚树多的是。

”他叫人把家里收藏的珊瑚树搬出来,四五尺高的珊瑚树都有好多棵,三尺高的就更多了。

石崇还有一个貌美如花又能歌善舞的爱妾绿珠,当时谁也比不上她,可是后来天下一乱,掌权的人要石崇把绿珠让给他,石崇不肯,便被杀头了。

“否极泰来”、“物壮则老”,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生活智慧,文种、陈平、李斯等人因立了大功而遭到猜忌,更不要说“富贵而骄”的石崇,他的行为“自遗其咎”是必然的。

总结了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之后,还回到老子的话上来:“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功业成就之后要懂得及时隐退,像范蠡和张良一样,这样既保全自己,还赢得美好的声誉。

从历史上看,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守得住的。

从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以前的城堡、坟墓,可以看出当时盛极一时的景况,但最终被埋在了地下。

所以老子又说:“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知足知止,乃是人生最高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