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运动和位置【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2.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1.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准备】方位图,皮尺,教学课件、校园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人或物运动的场景,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2.学生汇报:图(视频)中的人或物在运动。

3.教师站在黑板前,提问学生老师的位置。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呢?(板书课题)6.学生相互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回答。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

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2.实验一: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

(1)教师继续提供关于运动的图片(仿照课本P2关于运动的插图),并提问:左侧的图与右侧的图相比哪些物体(或人)运动?哪些是静止的?(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实验二:用方位和距离描述位置。

(1)教师请两位同学,仿照课本P3探索2、3展开实验:先让两人静止不动,让其中一人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让中心的同学静止不动,外围同学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2)教师在实验中提问学生,台下同学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

4.实验三:教师出示校园地图,指导学生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

(1)教师点名学生观察校园地图,找出自己当前的位置并作出描述。

(2)学生观察地图,作出汇报。

(3)教师指定校园中某一地点,指名学生对该地点的位置作出描述。

(4)学生相互讨论并作出汇报。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学生进一步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目标】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蚕。

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课件展示蚕和蚕丝制品,提问学生:你们养过蚕吗?说说你们知道的蚕的情况。

蚕是什么样的?怎样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呢?2.学生相互交流,根据经验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蚕卵。

学生参照课本P22,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方法。

一是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观察蚕卵;二是我们如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1)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

(2)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3)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4)教师指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

(1)教师课件展示建造蚕宝宝“家”的方法。

(2)教师明确养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蚕宝宝的食物以及打理蚕宝宝的“家”。

3.制定观察计划。

(1)教师提问: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我们应该做什么?(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教师课件出示“蚕的一生观察计划”记录表,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的方法。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指导: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适宜的温度;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2.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更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冰融化了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冰融化了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冰融化了1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冰融解了
这一课我是如此处理的,依照我在家中做冰融解的实验显示,假如这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冰融解的实验前后一共有两个实验,差不多上不可行的。

时刻得不到保证,会造成什么都学不到。

第一我认真测量了冰融解的实验,从实验开始一直过了40分钟,还没有完成冰融解的一个过程,本想让水和冰混合融解会更快,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我依旧选择了冰融解的过程,只是时刻太长,我在家中做好实验后,得到的数据让学生来分析。

数据表格是如此显示:
加上我做实验过程中的两个短片,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从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分析上面这张表格明白学生在认读零下温度的高低有一些困难。

判别零下15摄氏度和零下5摄氏度哪个温度高,学生一下子还没有反应过来。

下回上课关于零下温度大小也要做一个比较,不然不通过训练,三年级的学生是一下子难以认识。

第二个活动是冰融解竞赛,那个活动为了让学生能得到更准确的竞赛,是安排给学生回家做。

四个班级学生回家作业情形是如此,有一个班只有4位学生没有完成,一个班级12位学生没有完成,一个班级是只有12位学生完成,一个班级有10个学生未完成。

之因此要布置如此的回家作业是想了解一下学生回家作业怎么说会可不能做。

同时这节课用到的冰融解实验,假如在学校完成一下子难以完成,同样大小的冰专门难找到,再者,几种课堂上想到的方法:用火烧、用电吹风吹等难以完成,而在家中只要有家长的适当指导学生会专门快完成如此的实验。

只要学生能回家做一做确信能完成的,那个实验事实上并不是专门难。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反思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2020年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2020年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2020年(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目录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2 种植我们的植物3 我们先看到了根4 种子变成了幼苗5 茎越长越高6 开花了,结果了7 我们的大丰收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2 蚕的生长变化3 蚕变了新模样4 蛹变成了什么5 蚕的生命周期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7 我们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 温度和温度计2 测量水的温度3 水结冰了4 冰融化了5 水珠从哪里来6 水和水蒸气7 水的三态变化第四单元磁铁1 我们知道的磁铁2 磁铁有磁性3 磁铁的两极4 磁极的相互作用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6 指南针7 做一个指南针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本课主要有两项活动:活动一:记录自己的想法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记录所知道的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生长过程。

本活动我是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上学生主要交流他们的想法:包括:植物的生长经历了哪些过程?植物的生长从什么开始?学生通过交流,在加上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回顾三上学习的向日葵的一生生长过程,学生都能认识到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

活动二:观察种子,也是本课的核心活动。

在对种子外部观察前,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对于观察形状、颜色、大小学生都能谈到,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学生就能想到通过闻、摸等方法能获得关于种子更多的信息。

通过外部观察,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各不相同。

对于三下的学生,仅仅观察到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的光滑度还不够。

于是,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十分重要,我认为时间要充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种子相同特点的认识。

学生通过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种子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

通过观察、梳理,学生认识到种子有种皮,还有胚根和胚芽。

值得提醒的是:在第一个教学班上课时,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所带的黄豆、绿豆未经过浸泡,导致种子不易掰开,即使掰开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仰望天空【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

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

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⑤月球会发“光”。

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课方案、教课方案(含教课反省 )运动和地点【教课目的】知道生活中常有的运动现象。

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 , 仍是静止的。

能用一些表示方向的术语描述自己的地点。

【教课重难点】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 , 仍是静止的。

能用一些表示方向的术语描述自己的地点。

【教课准备】方向图,皮尺,教课课件、校园地图等。

【教课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出示教课课件,显现人或物运动的场景,发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学生报告:图(视频)中的人或物在运动。

教师站在黑板前,发问学生老师的地点。

学生谈论回答。

教师发问学生:我们应当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地点呢?(板书课题)学生相互谈论,并依据经验做出回答。

二、学单导学,自主研究。

察看前,明确察看的要求。

从哪些方面睁开仔细认真的察看。

教师出示课件,显现实验过程。

实验一:察看物体运动的图片。

1)教师连续供给对于运动的图片(模仿课本 P2 对于运动的插图),并发问:左边的图与右边的图对比哪些物体(或人)运动?哪些是静止的?2)学生察看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二: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地点。

1)教师请两位同学,模仿课本 P3 研究 2、3 睁开实验:先让两人静止不动,让此中一人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地点;而后再让中心的同学静止不动,外头同学多次改变地点,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2)教师在实验中发问学生,台下同学察看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三:教师出示校园地图,指导学生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地点。

( 1)教师点名学生察看校园地图,找出自己目前的地点并作出描述。

( 2)学生察看地图,作出报告。

( 3)教师指定校园中某一地址,指名学生对该地址的地点作出描述。

( 4)学生相互谈论并作出报告。

三、深入商讨,建构认识。

判断物体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2)学生进一步察看物体运动的图片。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下全册教学设计(有反思)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姓名:学科:年级:学期:目录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种植我们的植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我们先看到了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种子变成了幼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茎越长越高...............................................................................................................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开花了,结果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运动和位置》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运动和位置》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运动和位置》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位置》是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事物的运动和位置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操作和表达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独立完成实验,并能够清晰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积木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小车、积木等)、学习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物体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展示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4. 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巩固对物体运动和位置变化的理解。

5.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和位置变化背后的原理,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6. 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概念。

7. 家庭作业(2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和位置变化,并进行记录。

教科小学科学三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小学科学三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的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通过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

本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延伸学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尽管外部特征不同,但在适宜的条件下都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或向日葵的一生ppt 课件、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菜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准备今天要求的材料。

注:有种植条件的学校请学校后勤帮忙提前一天对种植基地松好土,施好肥,浇足水。

学习评价:你怎样观察种子,有什么发现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的“植物”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向日葵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

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

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今天是开学的第二课,通过第一节课的激发和鼓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在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种子的方面,包括形状、颜色、大小等。

然后,我提醒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让学生想到通过闻、摸等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通过外部观察,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各不相同。

但是,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也很重要,因此我认为需要充足的时间来引导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种子相同特点的认识。

学生通过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种子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

通过观察、梳理,学生认识到种子有种皮,还有胚根和胚芽。

需要提醒的是,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所带的黄豆、绿豆未经过浸泡,导致种子不易掰开,即使掰开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

因此,我希望各位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种植我们的植物》植物的生长要经历播种、发芽、出苗、开花、结果、形成种子六个过程,本课重点是掌握播种的方法,并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今天让学生准备材料做播种的实验,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氛围非常活跃,早就蠢蠢欲动想自己亲自播种,但我却告诉学生需要先理解播种的方法和步骤。

因此,我引导学生观察播种的过程,记录播种的时间、方法、地点和种子的数量等,以便后续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成长过程,从种子发芽到变成幼苗的过程中,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和条件,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记录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讨论,让他们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规律。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材简析】第5课和第6课,都是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5课是在运动相同距离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时间,本课是在运动相同时间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距离。

聚焦板块,复习回顾“在相同距离内,可以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慢”,再通过图片,聚焦问题:不同物体在相同运动时间内,该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拓展板块,通过玩“追及跑”游戏,应用本课的研究结果。

【学情分析】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基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面对限定相同距离或者相同时间条件下的具体情境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判断谁快谁慢。

本单元第5课和第6课,都是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5课是在运动相同距离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时间,本课是在运动相同时间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距离。

学生在第5课中还学习了如何使用秒表、如何分工合作等,对于本课重点活动的开展有一定帮助。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2.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科学探究目标1.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软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用秒表计时、软尺测量距离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难点:利用常见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软尺、秒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通过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本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延伸学习。
【教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尽管外部特征不同,但在适宜的条件下都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教学目标】
1.科学认识: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说明:本课指向长期观察记录,可不强调概念)
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记录的重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讨,懂得要尊重植物生命,有爱心,培养科学实证的思想
今天是开学的第二课,通过第一节课的激发和鼓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当我来到教室是许多学生向我展示他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种子,那种兴奋劲就别提了。音乐响起学生们马上做好,等待课堂的开始。
本课主要有两项活动:
活动一:记录自己的想法——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记录所知道的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生长过程。
首先我们进行了想象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这个环节学生进行较困难,有的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对于植物自己从来没有认真观察,看到这情景我首先对学生说:“我们只有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观察,才能够了解植物的发育现象。你们想一想植物最初有什么发育,然后先长什么?细细思考生活你所见到和发挥自己的想象你认为它是如何发育的?”之后,我在黑板上先画了一粒玉米种子让学生想象往下该如何发育。通过我的引导学生已经开始在《活动手册》上进行描绘自己“植物“的发育过程。我在学生之间巡视发现有些学生画的还是很有生活基础的,能够基本描绘出植物的发育过称“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本节课的开头基本获得成功。
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1、布置学生课前完成的课外活动,有的不能完成,还应继续端正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
2、学生的观察还不够深入细致,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已经对种子的外形有了认真的观察和了解,并且对于种子的内部构造已经进行过掰开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在老师带领下种植了凤仙花的种子,心里都在期待着种子快点萌发出土。
【教学重点】
通过猜想设计研究种子的发育过程,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学会用恰当方法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
每组1个透明杯子,卫生纸,土壤,装水的水杯,2粒种子
板书设计:
阅读资料:如何观察测量根和茎叶的长度?怎样测量比较才科学?
温馨提示:对于杯中种子的观察,请你都从种子皮伸出的根(或茎的)部位开始测量。对于钻出泥土的小苗,开始变化明显时要及时记录,但是以后的日子不要求每天都必须记,而是在有明显变化后再记录就可以了。比如,它什么时候出土,出土时什么样,它的茎粗细、颜色,又长高了多少,它的叶子颜色、形状、数量有什么变化,以及自己的新发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它测量凤仙花花盆里长出的茎叶高度要把尺子插进泥土,让根部泥土和0刻度对齐再测量。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或向日葵的一生ppt课件、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菜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此外,我们在种植观察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及时记录下来和同学和老师进行探讨。
附记录单:
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反思
《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内容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他们就不爱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呢?我觉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几点:
活动二:观察种子,也是本课的核心活动。
在对种子外部观察前,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对于观察形状、颜色、大小学生都能谈到,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学生就能想到通过闻、摸等方法能获得关于种子更多的信息。通过外部观察,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各不相同。对于三下的学生,仅仅观察到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的光滑度还不够。于是,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十分重要,我认为时间要充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种子相同特点的认识。学生通过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种子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通过观察、梳理,学生认识到种子有种皮,还有胚根和胚芽。值得提醒的是:在第一个教学班上课时,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所带的黄豆、绿豆未经过浸泡,导致种子不易掰开,即使掰开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希望各位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我同样的错误了。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今天要求的材料。
注:有种植条件的学校请学校后勤帮忙提前一天对种植基地松好土,施好肥,浇足水。
学习评价:你怎样观察种子,有什么发现?记录表2:种子观察记录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的“植物”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向日葵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