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上半年最新《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归纳(中学)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归纳(中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5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4)没有独立形态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1.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庠”、“序”、“校”的施教机构;2.西周以后,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在官府”1.春秋: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2.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隋唐: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如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4.明清: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西方教育发展:1.古希腊:雅典,培养综合能力;斯巴达,培养军人和勇士,体格教育2.古印度:宗教教育盛行3.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最典型特征4.中世纪:教会学校,“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骑士学校,培养保护封建主利益的武士古代教育的特征:(1)产生了学校;(2)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非生产性;(3)具有阶级性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汇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第一章1.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口诀:龟(规模)速(速度)够(结构)防(方法)守(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知识再生产)一新(技术创新)促生产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

口诀:续(顺序性)阶(阶段性)补(互补性)异(个别差异性)还不平衡(不平衡性)3.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它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2)环境。

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

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口诀: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心理学1.学习过程理论和学习方法2.认知发展理论和智力发展3.个体差异与学习困难4.动机与情感的教育5.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二、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教育思想体系2.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3.学校教育和教育的普遍性4.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5.教育评价和学校三、教育法律法规与师德师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教师资格证制度与教师法律地位3.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4.教育机构管理法律法规5.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师规四、教育测量与评价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工具3.学生成绩评价和成绩分布规律4.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5.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与发展五、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1.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策略选择3.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选择4.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5.评价教学效果和反馈改进六、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1.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班主任工作职责和技巧3.学生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4.学生心理辅导和生涯发展5.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与共同育人七、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教学3.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应用与评价4.教育资源与教育信息化环境5.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八、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1.学科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科教学的教学原理和方法3.学科教学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4.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科评价5.跨学科教学与综合素质培养以上所列知识点为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主要内容,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制定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同时,还应该结合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学习与思考,加强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

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概览

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概览

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概览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记忆口诀一、教育知识与能力概述简答题:1.教育知识与能力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2.如何有效提升中学教师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记忆口诀:教育知识重根基,能力提升靠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教育效果更显著。

二、教育起源与特点简答题:1.请简述教育的起源及其主要观点。

2.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是什么?记忆口诀:教育起源多流派,神话生物各不同;历史变迁显特点,传承创新皆体现。

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简答题:1.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什么?2.教育改革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有哪些?记忆口诀:教育改革新方向,素质教育为核心;学生主体教师导,全面发展重实践。

四、教育目的与任务简答题:1.请阐述中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如何确保中学教育目的的实现?记忆口诀:教育目的明方向,全面发展育英才;教学任务重落实,因材施教显成效。

五、教育思想流派口诀简答题:1.请简述几个主要的教育思想流派及其核心观点。

记忆口诀:孔孟儒家重德育,墨家兼爱非攻道;道家无为自然法,法家严明赏罚高。

六、教学任务与技巧口诀简答题:1.中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有哪些?2.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效率?记忆口诀:教学任务重传授,知识技能不可少;教学技巧多运用,激发兴趣效率高。

七、学制改革发展口诀简答题:1.请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2.学制改革发展对学生有何影响?记忆口诀:学制改革历史长,适应时代显成效;学生受益更广泛,全面发展有保障。

八、课程标准与框架口诀简答题:1.中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依据是什么?2.如何理解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的关系?记忆口诀:课程标准有依据,国家社会需求重;教学实践需结合,落实标准见成效。

通过以上简答题及记忆口诀的梳理,希望能对大家在备考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部分时提供一些帮助。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简化的版本,具体的内容还需要大家结合相关教材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最新版完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笔记整理重点

最新版完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笔记整理重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笔记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第二章中学课程 (16)第三章中学教学 (22)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31)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45)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52)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59)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选○辨◆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教育的概念1.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可能无组织,也可能是组织的有纪律的)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现象的根本特征。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集中体现在教育的时代性和阶级性)(3)相对独立性○辨—a.教育具有继承性b.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受社会制约,又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c.教育与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可能超前或者落后)教育要先行,需要超前于经济建设,这是由教育本身的规律决定的。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化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化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 传递生产阅历收报告和社会生活阅历的基本途径。

教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教化主要批学校教化工作者,是教化者依据肯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 有支配, 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化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化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化的本质属性:教化是培育人的活动,这是教化区分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化的质的规定性。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化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须要。

2、教化是有意识, 有目的, 自觉地传递社会阅历的活动。

3、教化是以人的培育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化这种培育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化者, 受教化者及教化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冲突活动。

教化的社会属性:1、教化具有永恒性。

教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化。

2、教化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化的性质, 目的, 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化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化受肯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化作为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化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化具有继承性;第二,教化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三,教化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化的新特点:第一,教化终身化;第二,教化的全民化;第三,教化的民主化;第四,教化的多元化;第五,教化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化思想: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化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 方法;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一般人的“泛智教化”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 系统性, 量力性, 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中学)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点归纳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内容简介】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高频考点速记】一、教育的涵义(一)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二)教育的慨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诲者、受教诲者、教诲影响是构成教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教诲的属性(一)教诲的素质属性教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l9世纪法国的XXX,美国的XXX,英国的XXX。

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3.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XXX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XXX、XXX等,以为教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同一。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功能。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4. 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5. 教育的发展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

二、中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任务1. 中学教育的地位: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

2. 中学教育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选择性、创新性等。

3. 中学教育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进身心健康等。

4. 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等。

5. 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法等。

三、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 生理发展:青春期生理变化、身体发育等。

2. 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个性发展等。

3. 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价值观等。

4.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和连续性、个体差异、不平衡性等。

5.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和教学策略1. 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等。

2.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

3. 学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等。

4. 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

5.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五、中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设置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选择性、实践性等。

2.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3.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的方法:系统分析法、目标分析法、任务分析法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完整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完整版

1.1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含义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所谓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外在的灌输和自发的感化的总和。

所谓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规范。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

教育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的。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具体来说,有四种形式。

第一种是学校教育。

它是在固定的场所有目的、按计划进行的,或面向班级整体施教,或进行小组个别施教。

第二种是通过各种知识媒介(如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函授教材等),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受到教育的活动。

第三种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培养人的活动。

它既不在学校中进行,又不系统讲授,也不提供学习内容,而是在工作与生活现场通过示范、模仿、交往、接触、传递信息和经验等方式进行思想上和文化上的影响。

第四种是自我教育。

这是指受教育者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发展智力和才能,形成一定的个性品质而进行的自觉的、有目的的自我控制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心等方面发展变化的人,它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引导年轻一代,尤其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领路人。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的基本能力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

2.教育目标的特点和分类:教育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按照发展层次的不同,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个体发展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和人生发展目标等。

3.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规律和方式,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4.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包括智力发展、情绪与行为管理和学习动机等。

5.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全面、准确评价的过程,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应用等。

二、教育方法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活动的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

2.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参与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4.教育沟通:教育沟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包括有效倾听、积极表达和善于引导等技巧。

5.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对课堂秩序和学生行为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包括教师的行为规范、学生自律和课堂纪律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育管理1.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结构,包括学校章程、学校管理委员会和教师队伍建设等。

2.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对学校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分配的过程,包括教师资源、资金资源和教育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3.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关于教育活动的法律和法规,包括教育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等。

4.学校与家庭合作:学校与家庭合作是指学校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过程,包括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校合作和家访等。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1.教育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教育学的概念、对象、任务、原则、特点等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手段,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等。

2.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3.教育制度与管理教育制度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和作用,如中小学教育制度的基本架构、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4.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主要理论等;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解决等。

5.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控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内容和方法,如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程序等;教育质量监控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程序,如教育质量监控的评价对象、指标和方法等。

6.课程与教学课程的基本概念、目标、内容和设计原则,如课程的结构、分层教学、跨课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如教师讲授、讨论、实践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7.教育的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伦理的基本概念、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如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职业行为准则等。

8.学校文化与校本管理学校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如学校文化的内涵、核心价值观等;校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如校本管理的目标、内容和程序等。

9.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如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10.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程序和技巧,如教育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数据收集和处理等。

以上是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的知识点的总结,考生在备考时应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应用。

通过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自己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哎呀,说起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我这脑子里可是一大堆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说说我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要明确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的重要性。

这可是个大家伙啊!它就像是我们学习教育的一把利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咱们可不能小看这些知识点哦!我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这些知识点的内容。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德育与班级管理、中学生学业与考试评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我们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所需要掌握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了。

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呢?我觉得,首先要有一颗谦虚好学的心。

咱们不能觉得这些知识点都是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只要用心去学,还是可以掌握的。

要善于总结和归纳。

咱们可以把这些知识点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逐个进行学习和理解。

要多做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咱们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试题进行练习,这样既能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当然啦,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某个知识点特别难懂,或者某个概念总是记不住。

这时候,我们不要灰心丧气,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这些困难。

咱们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多方面的学习和探讨,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了这么多,我相信大家对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学习这些知识点过程中的一些趣事。

有一次,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关于“认知负荷”的概念。

我当时觉得这个概念特别神秘,心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高难度吗?”于是我就决定好好研究一下这个概念。

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搞明白了认知负荷的概念和作用。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学教资考试中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评价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一个对《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与准备考试。

一、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教育目标的设置与实施3.教育的性质、本质和功能,教育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4.教育家的品质与素养,教育传统与创新二、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教育与心理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4.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的培养5.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对策,教学环境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设计1.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2.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课程的可行性分析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4.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关系,师生关系对教学实施的影响5.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概念、目的和任务2.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教育评价与学生成长的关系3.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选择,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比较4.教育评价与学科评价的关系,教育评价的要求五、教育法律法规1.近年来有关教育的重要法律法规2.《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实施要求3.教育与人权的关系,教育与劳动的关系,教育与权力的关系4.基本教育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教师的法律地位与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六、教育事业管理1.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2.教育行政组织与决策体制,学校行政组织与管理模式3.教育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教育管理效能的评价与提高4.教育管理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教育管理中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以上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希望对考生复习与备考有所帮助。

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1. 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可太重要啦!就像建筑师对于大楼一样,教育塑造着学生的未来呀!想想看,如果没有教育,孩子们怎么能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
2. 教学方法那可是多种多样的哟!就好比不同口味的糖果,总有一种适合学生。

比如启发式教学,不就像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嘛!
3. 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这是必须要了解的呀!这不就跟种子发芽一样,需要合适的环境和条件。

你看,在不同阶段给予他们相应的引导,才能让他们健康长大呀,是不是?
4. 课程的设计也不能马虎呀!这就好像设计一份美味的食谱,得考虑营养均衡。

精心设计的课程才能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下去哟!
5. 学习动机多关键呀!这就像是汽车的发动机,没有它怎么跑得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让他们动力十足地向前冲呢!
6. 德育工作绝对不能忽视啊!这就如同给树苗修枝剪叶,让它能笔直地成长。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多么重要呀!
7. 班级管理可不容易呢!就像是管理一个小团队,得有方法有策略。

只有管理好班级,学生们才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呀!
8. 教师的专业素养那是必备的呀!这就像战士要有精良的装备。

只有自身素养过硬,才能教好学生嘛!
9. 教育评价的作用也很大呀!就像一把尺子,衡量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考点都是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中超级重要的呀,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呀!。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教育中,涉及到众多的知识与能力领域,以下是对一些重点方面的整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等。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涵盖了教育的起源,如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等。

了解不同起源学说的观点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教育的本质。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众多的教育学家和他们的理论。

例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学派”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教材的中心地位;杜威的“现代教育学派”则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影响。

教育受到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同时教育也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

教育与人的发展方面,要理解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如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遵循这些规律进行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中学课程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如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等。

了解不同课程类型的特点和优缺点,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

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组织和课程评价等环节。

课程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课程内容要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组织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课程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课程的多样化、综合化和个性化。

三、中学教学教学是中学教育的核心环节,包括教学概述、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内容。

教学概述涉及教学的概念、意义和任务。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品德的过程,要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和规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整理1、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2、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3、后现代教育的发展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之内发论(1)孟子:性本善(2)弗洛伊德:性本能(3)威尔逊:“基因复制”(4)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成熟机制5、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1902年,“壬寅学制”(2)1904年,“癸卯学制”(3)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4)1922年,“壬戌学制6、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主体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7、教师的职业素养(1)思想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3)能力素养(4)身体素养(5)心理素养8、教师的职业道德(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9、促进教师成长的几种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10、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我们应当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我们应当学会发掘学生的这种潜力,做到多相信学生、多期望。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我们应当认识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

11、现代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第二,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三,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第四,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第五,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以及未来的人生道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学教育中,涉及到众多的知识与能力要点,以下将为您进行重点整理。

一、学科知识1、语文语文是中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包括字词、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词汇量,能够正确运用语法规则进行写作和表达。

同时,要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熟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

2、数学数学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

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具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能力,包括计算、推理和证明。

3、英语英语的学习包括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

学生需要积累一定量的单词,掌握正确的语法结构,能够听懂、说出流利的英语,读懂英语文章并进行书面表达。

4、物理物理学科包含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内容。

学生要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物理实验和解决物理问题。

5、化学化学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知识,具备实验操作和化学计算的能力。

6、生物生物学科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内容。

学生要了解生物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7、政治政治学科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等部分。

学生需要理解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掌握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8、历史历史学科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及世界史。

学生要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时期和发展脉络,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9、地理地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方面。

学生要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发展差异。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设计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编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编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原理考点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和教育体制。

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④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⑤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在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在生产科学知识。

考点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①是人身心发展得的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①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教育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具有特殊的功能:①加速个体发展;②开发个体特殊才能;③发展个性。

2.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③学校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专门负责教育,能够扬长避短,取得良好效果。

个人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考点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记忆口诀:不断补顺差考点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概念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概念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汇总
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
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4.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5.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6.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7.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

(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1.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4.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7.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
性交往。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

(七)中学德育
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5.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2.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课堂气氛的类型,理解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3.了解课堂纪律的类型,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5.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内容、特点、组织形式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6.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等。

7.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

8.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

“两个必须”是指()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2)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是()A.人格B.性格 C 能力D.气质
2.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2)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3.简答题
(1)我国中学应贯彻哪些基本的教学原则?
(2)如何组织有效的复习?
4.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

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

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李明学习非常用功,平时各科成绩都还不错,但每逢大考前他就非常紧张、烦躁、害怕,前一天晚上睡不好觉,第二天进入考场头脑就一片空白,结果成绩总是不理想。

老师与同学都认为,李明的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努力程度不相称。

问题:
①运用情绪相关知识分析李明同学面临的问题。

②作为教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