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合集下载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_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版)_[共3页]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_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版)_[共3页]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任务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这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认清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家为提高剥削程度而采取的两种生产形式,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剖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阐明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积累理论,着重揭示资本积累的实质,从理论上更深入地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一)资本的定义
概念提示
资本是能够增殖(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任何一个资本家都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货币才能进行资本主义的生产经营活动。

但是,货币本身不是资本。

只有当货币能带来剩余价值时它才能称为资本。

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根本的不同,这种差别通过分析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运动过程就能得到反映。

(二)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形式的区别
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货币产生了,货币是商品流通的最后产物,又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从历史上看,资本最初是以货币形式存在,是作为货币财产,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与土地所有权相对立的。

从现实生活中看,每一个新资本,最初也是以货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的。

既然资本最初采取了货币的形式,那么,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

资本的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

这两种流通公式具有相同点,即都有买卖两个过程,以及相应的买者与。

论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论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论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主要在于价值规律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在资本总公式G—W—G’(G+△G)中,货币在资本流通中发生了增殖,这是资本运动的最根本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价值额被投入流通,目的是为了从流通中取出一个更大的价值额。

具体来说,这个矛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其价值进行,但在资本总公式中,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增殖,即从一个价值额变为了一个更大的价值额,这违反了价值规律。

2.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还体现在流通与生产的矛盾上。

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家购买商品(W)是为了出售更大的价值(G’),而这种增殖只能通过生产过程来实现。

但在资本总公式中,生产过程被抽象掉了,这导致了流通与生产的矛盾。

3. 此外,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还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上。

资本家购买商品(W)不是为了使用商品,而是为了从流通中获取更大的价值(G’)。

这意味着,资本家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感兴趣,只关心商品的价值。

总的来说,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局限性的体现。

解决这个矛盾需要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寻找答案,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关注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作业

《政治经济学》作业

《政治经济学》作业一、试述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关系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性质、对象、结构与水平、具体方式。

交换、分配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二、论述题试述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1.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能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2.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3.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分配的实现;4.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满足消费的需要;5.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联系的加强三、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途径。

答:(1)资本的总公式是: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即G一W—G’。

这一公式既适应于商业资本也适用于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因而称为资本的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相矛盾。

其矛盾表现在: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应按其价值等价交换。

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无论是G一W还是W—G’商品的价值量都不会变化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但是资本总公式表现出来的却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说明价值增殖从哪里产生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价值增殖产生的途径:①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中。

等价交换不可能产生价值增殖;不等价交换中一方之所得正是另一方之所失也不可能产生价值增殖。

②剩余价值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离开流通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发生关系劳动产品是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换资本也就无从实现价值增殖。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货币转化为资本)价值增殖产生的条件:①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这个价值规律的要求又必须满足资本价值增殖的要求。

②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根本(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及价值增殖的能力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更大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和解决办法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和解决办法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和解决办法
资本总公式是一种收益和机会成本之间的衡量方法,它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矛盾。

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矛盾,可能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在资本总公式中,投资者通常会因为“错误的评估”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举个例子,
一些投资者可能不会考虑市场走势,只考虑自己的投资决定,因此有可能使投资耗费太多资金,最终影响公司收益。

其次,资本总公式对长期投资有限制。

通过资本总公式,投资者可以快速制定投资决策,
但是由于资本总公式只关注当前时期的投资成果,因此很少会考虑到长期投资的价值。

最后,资本总公式在测量风险管理能力方面也存在矛盾。

资本总公式只要求投资者在短期
内实现盈利,而忽略了投资者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同类型的风险的评估和处理。

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首先应该加强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使其能够正确评估市场
走势和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减少因不正确的投资决策而带来的损失。

其次,应考虑长期发展规划,对长期价值的分析和判断要比短期价值更加重要。

最后,投资者应加强投资决策的督导,以保证投资意图符合长期发展水平,减小投资风险。

总之,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需要投资者认清风险,重视长期投资规划,加强投资督导,以此等方式来确保投资盈利和减少投资风险。

浅谈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共同点和区别及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

浅谈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共同点和区别及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

浅谈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共同点和区别及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邓莹一、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的共同点和区别1、共同点“两种循环都分成连个对立阶段:W-G(卖)和G-W(买)。

在其中每一个阶段上,都是同样的两个物的要素即商品和货币互相对立,都是扮演同样两种经济角色的两个人即卖着和买者互相对立。

这两种循环的每一个都是同样两个对立阶段的统一,这种统一再两种情形下都是通过三个契约当事人的登场而实现的:一个只是卖,一个只是买,一个既买又卖。

”2、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第一,流通形式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的流通形式:W-G-W,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形式:G-W-G。

第二,W-G-W 和G-W-G这两个循环具有相反地次序:“简单商品流通以卖开始,以买结束;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以买开始,以卖结束。

”第三,作为运动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在前一场合是商品,在后一场合适货币。

”第四,在整个过程中的中介不同:“在前一形式适货币,在后一形式则是商品。

”第五,货币最后的结果不同:“在W-G-W这个流通中,货币最后转化为充当使用价值的商品。

于是,货币就最终花掉了。

”“在G-W-G这个相反地形式中,买者支出货币,却是为了作为卖着收入货币。

货币只是被预付出去。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解决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表现资本总公式:G — W — G′,即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收回的货币G′大于最初预付的货币G。

这里G′=G+ m ,m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

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那么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会发生价值增殖吗?交易的双方在交换过程成获得到更多的好处吗?由于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所以只能是价值相同的商品相交换,否则这个交换是不能实现的。

因此,在流通中取出的价值都不会大于投入流通的价值,也就是在流通过程中不会有剩余价值形成。

即使偶然出现非等价物交换,但最终结果都一样即都不产生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三、剩余价值率
1.剩余价值率 必要劳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剩余劳动则是人类发展的物质条件。 现实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源于剩余产品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部分的价值叫剩 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剩余价值率的三种表示方法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是: 资本流通公式是: 运动形式不同:
以卖为起点,以买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商品,货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以买为起点,以卖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货币,商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
WGW
使用价值是运动主体,货币(价值)是媒介,获得使用价值后运动结 束。
价值是运动主体,商品和货币只是价值的存在形式,运动无止境。
三、资本主义工资数量的变动趋势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资料的数量。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 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实际工资却可 能降低。
生产资料价值 (24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 (3元)
具体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
转移生产资料的 旧价值
24 元
劳动过程
创造新价值
抽象劳动 6
元 劳动力价值 和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 增殖 过程 (30元)
工人的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为私人、集体或国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积累目的和要求:(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劳动力商品理论(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方法(4)资本积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5)资本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运动形式不同。

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前者流通的内容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后者流通的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

运动限度不同。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①资本总公式G—W—G′就是总公式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既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又要实现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首先,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结果只是使商品的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价值量不会发生改变。

◇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贱买或贵卖不产生剩余价值。

商品所有者是买者和卖者的统一。

而且,商品交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可以把商品贵卖给别人,别人也可以把商品贵卖给他;同样,他可以贱买别人的商品,别人也可以贱买他的商品,得失相抵,不能增殖。

既贱买又贵卖也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

这种情况下,他个人是增殖了,但从全社会来看,价值总量没有增加。

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流通是商品所有者一切关系的总和,离开了流通,他只能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可以为自己创造价值,但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②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1)劳动力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劳动力价值取决于维持劳动力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3)劳动力价值决定还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浅谈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共同点和区别及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

浅谈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共同点和区别及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

浅谈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共同点和区别及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邓莹一、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的共同点和区别1、共同点“两种循环都分成连个对立阶段:W-G(卖)和G-W(买)。

在其中每一个阶段上,都是同样的两个物的要素即商品和货币互相对立,都是扮演同样两种经济角色的两个人即卖着和买者互相对立。

这两种循环的每一个都是同样两个对立阶段的统一,这种统一再两种情形下都是通过三个契约当事人的登场而实现的:一个只是卖,一个只是买,一个既买又卖。

”2、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第一,流通形式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的流通形式:W-G-W,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形式:G-W-G。

第二,W-G-W 和G-W-G这两个循环具有相反地次序:“简单商品流通以卖开始,以买结束;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以买开始,以卖结束。

”第三,作为运动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在前一场合是商品,在后一场合适货币。

”第四,在整个过程中的中介不同:“在前一形式适货币,在后一形式则是商品。

”第五,货币最后的结果不同:“在W-G-W这个流通中,货币最后转化为充当使用价值的商品。

于是,货币就最终花掉了。

”“在G-W-G这个相反地形式中,买者支出货币,却是为了作为卖着收入货币。

货币只是被预付出去。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解决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表现资本总公式:G — W — G′,即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收回的货币G′大于最初预付的货币G。

这里G′=G+ m ,m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

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那么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会发生价值增殖吗?交易的双方在交换过程成获得到更多的好处吗?由于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所以只能是价值相同的商品相交换,否则这个交换是不能实现的。

因此,在流通中取出的价值都不会大于投入流通的价值,也就是在流通过程中不会有剩余价值形成。

即使偶然出现非等价物交换,但最终结果都一样即都不产生剩余价值。

简述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简述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简述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总公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表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的运动形式,即货币—商品—货币的循环。

具体而言,资本家将货币投资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上,生产出商品并出售,获得货币收益。

这些收益又被用于再投资,形成资本的不断积累。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资本的不断积累导致生产扩大,但市场的规模有限,导致过剩生产和经济危机的出现。

其次,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压缩劳动力的成本,导致工人阶级利益受损,加剧社会阶级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资本总公式存在内在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无法永久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 1 -。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1、要了解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首先弄清楚什么叫资本总公式。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是W—G—W,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而资本的流通形式是G—W—G,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为卖而买。

而在W—G—W 循环中,开始是一种商品,结果是另一种商品,后者退出流通转入消费,这一循环的最终目的是消费,是满足需要,是使用价值。

相反,G—W—G循环是从货币出发,又返回成货币,这一循环的动机和决定目的是交换价值本身,也就是说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商品再将货币出卖换回货币的过程,交换的目的就是再次获得货币。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货币购买者仅仅是为了获取等量的货币,而没有实现价值增值,这个运动就毫无意义。

因此,资本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这个过程完整形式是G—W—G’其中G’=G+△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G。

这个增值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

这个公式中前后货币是不同的量,预付一定的货币经过一个流通的过程收获更多的货币。

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加上一个剩余价值或者说增值了。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论》提到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

意思是形式上资本总公式和商品经济的规律是对立的,因为按照商品经济的规律,在商品流通中,商品是按照它的价值进行等价交换的,在交换中价值只发生形式的变换,并不发生价值量的改变,不会出现价值的增值。

例如我从甲手中购买商品再把商品卖给乙,先买后卖,这对简单商品流通在次序上是颠倒了,但对甲和乙来说,不论是简单商品流通还是货币流通,都是以单纯的买者和卖者出现。

同时,资本家也是以单纯的货币所有者和商品所有者相对立的。

可见,买和卖单纯的次序颠倒,并没有越出简单商品流通领域,不能说明价值为什么增值。

但实际上在商品流通中商品的价值确实增值了,这种等价交换与价值发生增值之间的矛盾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黑龙江农村信用社指导: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黑龙江农村信用社指导: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商品的流通形式是W-G-W,资本的流通形式是G--W-G‘。

(1)两种流通形式在形式上的区别:①买和卖的顺序不同;②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③流通的媒介不同。

(2)两种流通形式在内容和目的上的区别:商品流通的内容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流通的目的是取得特定的使用价值以满足商品生产者的需要;资本流通的内容是流通终点的货币大于起点的货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比预付货币更多的价值,即价值增殖。

(3)两种流通形式在运动限度上的区别:商品的运动是有限的,资本的运动是无限的。

G-W-G’这个公式,最明显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共同特点,因此称为资本总公式。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按照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增加价值,但资本在运动中却实现了价值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的矛盾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流通中的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都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同样,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价值增殖,因为商品所有者只有在流通领域才会发生关系,价值才有可能发生增殖。

根据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这一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016长春市事业单位面试通用知识备考资料:马政经之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016长春市事业单位面试通用知识备考资料:马政经之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016年长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通用知识备考资料:马政经之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的总公式 G—W—G′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增殖,从形式上看,是和价值规律的要求相矛盾的。

这是因为,G—W(即资本家用货币资本购买生产要素)和 W —G′(出售产品)两个阶段都是流通过程,按照价值规律,流通过程只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不发生价值增殖,但是从公式上看,资本却发生了而且必然发生价值增殖,这就是个矛盾。

(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价值增殖是如何发生的。

价值增殖,即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但是,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

所以,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这句话的含义是:剩余价值只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但又要以流通领域为条件。

根据这个条件,资本要发生价值增殖,资本家必须在 G—W 阶段购买到这样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而且能创造比这种特殊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雇佣劳动制度。

9第八、九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理论

9第八、九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理论
A B C D

商品的不等价交换 劳动成为商品 资本的原始积累 劳动力成为商品
答案:D
劳动力成为商品需要一定的社会经 济条件,这些条件是



A 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 B 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即法律上的自由 人 C 劳动能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 D 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E 必须有成熟完备的生产要素市场
3、划分意义 (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和资 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雇佣工人的剩 余劳动 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制度 (2)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 供了科学依据。 剥削率——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
1、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 间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可变资本的增殖程 度,表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又 称剥削率。 表示方法: m’=m/v; 或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从资本总公式G-W-G+△G来看,它分 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买进商品(GW),这时的商品,其价值是G;第二阶 段卖出商品( W-G+△G ) ,这时的商 品,其价值则应该是G+△G。可见,第二 阶段卖出的商品与第一阶段的商品是不 一样的。
因此,资本流通公式实际上应该改写 为G-W…W’-G’。由于G’>G,所以W’>W,从W到 W’,发生了增殖,也就是说,剩余价值应 该是在W…W’(把一种商品变成另一种商 品)的过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如果说,这个过程存在,那么,资本 总公式的矛盾也就得到了解决。因为G-W 和W’-G’这两个交换过程都是等价交换。 因此,要解决矛盾就要能够进行生产。 而要进行生产,又必须具备那些条件呢?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 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劳动力的价值?a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a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取决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决定c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决定?d包含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d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b劳动成为商品?c资本的原始积累?d劳动力成为商品答案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价值。当劳动超过一 定时间(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 后,就会创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超出 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价 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创造出 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殊性 苹果 消失 消失 使用价值 ,价值也 ; 一般 商品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具有两个特点:
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量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恢复——再生产) B、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延续)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必须的费用。 (满足复杂劳动的需求)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怎样解决的?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说明剩余价值是
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 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说明: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 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发生价值增值;离开 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所以,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能发生在流通领 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 矛盾的条件

使用价值 消失 ,价值转移到衣服上 .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商品: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资本总公式:G-W-G′(G'=G+m)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存在着矛盾: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过程只能使价值形式在商品与货币之间转换,而不能引起价值量的变化。

但是,资本总公式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增值。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

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说明,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发生价值增值;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所以,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能发生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①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也不能发生在W-G′阶段上,只能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的这种特殊商品,通过对它的适用能创价值,而且创造出比这个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实现价值增值的前提条件,并使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解决。

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则再生产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

因此,资本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关系,及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剥夺失去生产资料的工人的剩余劳动。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剩余价值理论练习题

剩余价值理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A、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B、形式上的等价交换与事实上的剥削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D、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2、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的特征是A、劳动力存在于健康的人体内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C、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D、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A、是逐渐消失的B、能发生价值增殖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4、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在资本运动中的不同运动速度5、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利润率B、利息率C、年剩余价值率D、剩余价值率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7、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结果8、资本主义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A、超额剩余价值B、超额利润C、平均利润D、商业利润9、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B、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C、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0、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D、是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11、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

这句话表明A、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B、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C、追加资本来源于资本家自己的劳动积累D、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12、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的结果使A、社会资本总额增加B、个别资本规模扩大C、剩余价值总量增长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13、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实现的增大属于A、资本积累B、资本集中C、资本积聚D、资本垄断14、资本积聚是通过下列条件实现的A、资本联合B、资本兼并C、资本积累D、市场竞争15、工资的本质是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D、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16、利润率反映了A、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预付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D、可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17、利润率与A、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成同向变化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成反向变化C、剩余价值率成反向变化D、固定资本量成同向变化18、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A、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价格C、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19、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A、企业利润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20、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商品价值的形成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D、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c+m转化为生产成本21、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A、超额剩余价值B、超额利润C、平均利润D、相对剩余价值22、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商品价格随供求变化以A、商品的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B、商品的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C、垄断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D、成本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23、商业资本执行的职能是A、流通资本的职能B、生产资本的职能C、货币资本的职能D、商品资本的职能24、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A、商品贱买贵卖的差额B、从事商品销售的劳动创造的价值C、商品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D、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25、借贷资本所有者在贷出货币资本时A、放弃了货币资本的所有权,而不转让使用权B、转让货币资本的使用权,没有放弃货币资本的所有权C、既放弃了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又转让了货币资本的使用权D、没有放弃货币资本的所有权,也不转让货币资本的使用权26、在资本的各种具体形态中,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27、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C、土地的优劣差别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水平28、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的优劣差别B、土地的有限C、土地私有权的垄断D、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29、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产品价格决定于农业生产中的A、社会平均生产条件B、优等地的生产条件C、中等地的生产条件D、劣等地的生产条件30、农业资本家总是力争签订长期租约,土地所有者则力求签订短期租约,这是为了争夺A、级差地租ⅠB、级差地租ⅡC、平均利润D、绝对地租31、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A.一切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B.所有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不再存在差别C.所有企业仍能获得超额利润D.生产条件优越、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仍能获得超额利润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A、买卖的顺序不同B、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同C、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D、流通中的媒介不同E、流通的目的不同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形成新价值C、创造剩余价值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E、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剩余价值E、增殖了预付资本的价值4、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C、价值量不发生增殖的资本D、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E、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5、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B、为确定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C、为分析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依据D、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E、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6、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A、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都是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B、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C、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以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范围不同而区分D、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的前提,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E、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不断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7、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A、使商品数量增加,社会财富增多B、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从而降低价格C、增加剩余价值总额,使剩余价值率有提高趋势D、在业工人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降低,但生活水平可以改善E、不可避免地形成相对过剩人口8、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B、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聚E、资本积聚和集中是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9、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是A、资本集中能增大单个资本,但不能增大社会资本B、资本积聚既能增大单个资本又能增大社会资本C、资本集中不受社会财富增大的限制D、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E、资本集中的速度快于资本积聚10、成本价格的形成A、表明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B、揭示了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C、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E、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11、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E、生产价格的高低12、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同时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过程B、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C、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E、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分割的过程13、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是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B、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C、各部门商品的价值和生产价格相等D、社会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E、价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14、商品按照生产价格交换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生产价格只是改变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B、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C、生产价格不能完全脱离价值D、按生产价格交换仍是按等量价值交换E、价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15、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有A、成本B、工资C、利润D、利息E、地租16、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分离的场合有A、劳动力买卖B、资本借贷C、组建股份公司D、赊购赊销E、现货交易17、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有A、土地肥沃程度不同B、土地距离市场远近不同C、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D、土地上基础设施的多少不同E、具有特殊优越条件的土地的稀缺18、土地价格A、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是资本化的股息收入C、是资本化的地租收入D、与地租成正比关系E、与利息率成反比关系19、在平均利润规律作用下,获得平均利润的有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C.农业资本家D.银行资本家E.借贷资本家20、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是A.银行利润与银行预付资本的比率B.是存款利息和贷款总量的比率C.体现着银行资本家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D.一般相当于平均利润率E.是银行利润与全部存款的比率21、决定市场利息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银行所吸收存款的数量B.平均利润率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D.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E.利润率的高低2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是A.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增殖程度,利润率反映剥削程度B.利润率反映资本增殖程度,剩余价值率反映剥削程度C.剩余价值率一般小于利润率D.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E.剩余价值率是决定利润高低的因素之一三、真题练习单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1999年理科)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2、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1998年文科)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3、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2000年文科)(2001年理科)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物资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4、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2001年文科)A、价值如何增殖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剩余价值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多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2000年理科)(2002年文科)A、货币资本B、生息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E、商业资本2、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1996年理科)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E、商品资本3、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原因有()A、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磨损B、因自然力作用形成的损耗C、新的、更高效率设备的出现D、同类设备生产成本降低E、使用不当造成的的损失4、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1999年理科)A、提高剩余价值率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C、节省预付资本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E、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5、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1999年文科)A、提高剩余价值率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C、节省预付资本D、减少固定资本有形消耗E、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消耗6、1999年全球互联网上贸易额达到1450亿美元,2000年将达到2000亿美元~4000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 : 人的劳动能力,
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 体力的总和。
劳动力 成为商 品条件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须一无所有
劳动力或劳动适龄人口:
年龄处于适合参加劳动的阶段,作为 生产者统计的人口。 人口学一般以16岁-64岁期间的人口 为劳动适龄人口。中国一般规定男子16 岁-60岁期间、女子16岁-55岁期间的人 口为劳动适龄人口。
雇佣劳动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资 本家
A 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
B 没有放弃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 C 一定时期内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
D 永远放弃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
E 没有放弃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
答案:B、C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具有两个特点:
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量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恢复——再生产) B、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延续)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必须的费用。 (满足复杂劳动的需求)

使用价值 消失 ,价值转移到衣服上 .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商品: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这个商品,具有决定意义的 是它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 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有一个重要特 点,即劳动力的价值 D
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 — 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这
里的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 其价值量没有增殖。 其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 — G阶段上,这里商品 的价值是已定的,也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价值增殖。 最后,价值增殖必然是发生在G — W阶段的商品上。 资本家必须在流通领域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 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 比特殊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 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这 便揭穿了剩余价值的秘密。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怎样解决的?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说明剩余价值是
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 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说明: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 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发生价值增值;离开 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所以,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能发生在流通领 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 矛盾的条件
A 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
B 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即法律上的自由人 C 劳动能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
D 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E 必须有成熟完备的生产要素市场
答案:B、D
劳动力价值的构成要素包括
A 劳动者在生产中耗费的各种生产资料

的价值 B 劳动者个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 价值 C 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新价值 D 劳动者接受教育、训练所必须的费用 E 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 价值 答案:B、D、E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怎样解决 的
小组成员:张馨予 郑玉杞 李钐杉 赵蓉
简单价值生产
商品流通表现为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是“为
买而卖”。
此时的交换目的是为了取得自己消费的使用价值, 这规定了商品流通的运动时极其有限的
W——G——W
资本流通公式
G
W
G
资本流通表现为资本家拿出货币购买商品,是为了下一步卖掉商品重新收回 货币 是“为卖而买”,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 其中G’=G+ΔG,既原来预付的货币额G加上一个增值的货币额ΔG,马克思把 这个增值的货币额叫做剩余价值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价值。当劳动超过一 定时间(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 后,就会创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超出 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价 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创造出 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殊性 苹果 消失 消失 使用价值 ,价值也 ; 一般 商品
资本总公式
G —W( A和PM)----P----W’—G’
公式解释:
A为劳动力
PM为生产资料
---------表示交换中断 W’为增值的商品
资本总公式包含的一个自身的矛 盾是什么?
即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的矛盾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存在着
矛盾: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过程只 能使价值形式在商品与货币之间转换,而不 能引起价值量的变化。但是,资本总公式在 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增值。这就是资 本总公式的矛盾
②劳动力的价值包含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的企业支付员工的学习培训费用;有的企业却不支付。
劳动力的恢复、保 持和延续
生产和再 A 生产A 所 决定 的 花费的社 价 会必要劳 值 动时间

生产和再 生产A 所 花费的生 活资料的 价值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 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 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 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A 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的 B 取决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 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决 定 D 包含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 商品的不等价交换 B 劳动成为商品 C 资本的原始积累 D 劳动力成为商品
答案:D
劳动力成为商品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 条件,这些条件是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联 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 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 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 人口老龄化国家。 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 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 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经接 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 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 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 7.7%。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 口老龄化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