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课题研究报告张宝利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前沿中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主要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基于上述理念,我在2013年10月申报了赵县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新文化实践研究”,在同年11月立项,预期到2014年10结题。
我们旨在通过课题研究,让教师、学生都能浸润在“数学文化”这样一个大的教育环境中,从本质上改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从而达到让数学这门课程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元素,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我们的思考(一)问题提出的缘由教育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她有传承、吸纳、更新、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学校即是承担这样一种功能的场所,百余年来,学校育人不只是在传授知识或者思想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影响”。
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文化逐渐走进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
课堂中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与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数学课堂文化的构建正是汲取了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才会使数学课堂充满文化韵味与生活活力。
1.课题的提出是基础教育改革及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的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改革。
这种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它在本质上追求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学校文化的变革。
因此,小学课堂数学课程改革必将引发学校文化的重构,师生在学校场合中的生命状态,将是学校文化最直接的反映。
数学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文化所显现出的张力将直接影响着在校师生的生命质量。
课堂文化反映着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又为课堂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2.构建数学文化,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渠道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等的高度概括,透过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教学,使隐匿于背后的观念、态度,以及数学精神等逐渐显现、外化出来,成为滋养学生数学成长的重要文化力量,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并把他们迁移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阶段成果
多媒体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阶段成果柘城县惠济乡小吴初级中学生物课题研究组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1、立项工作的扎实展开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方案,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申报课题、撰写实施方案,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多媒体课的开发和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基本理清了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思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②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抽象变具体,静态变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宏观物体缩微处理,化枯燥为生动;有利于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突破难点;③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加大教学密度,加快教学进度,优化教学过程;2、课题实施的稳步推进利用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其优越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自己学习的信息、选择学习的途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不能完全改变以往的学习形式;而我们如果利用网络教学,既能进行整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本课题的网络教学实验活动遵循行动研究的要求,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许多学科教师从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开始,制定研究计划,通过实践教学进行行动研究,在行动中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和反省,找到问题改进的方法,并进入下一个行动研究过程;在众多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之下,形成了二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二、取得的阶段成果1、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共同为教学服务;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教学要体现学科特点,坚持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实物性”原则,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的服务性,及技术的运用要为学科教学服务,符合心理学、教育学和学科教学规律,使技术的运用恰到好处,但有些教师喜欢在课件上插入一些活动的青蛙和一些不断变化的声响来增加动感,这样的课件常常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达不到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还有一些教师则在传统的教学框架下,依赖一些生物教学软件即兴制作,使课本搬家、挂图搬家、实验搬家,我认为,我们所制作的课件应注重简捷性、实效性和必要性,必须考虑生物教学特点,才能与多媒体形成有效的融合;例如初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根毛吸水过程和细胞吸水原理,但它们既看不到,也摸不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靠详实的语言、几幅挂图和几个静态的模型来进行,很难表达清楚,内容抽象而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假如教学前,我们从网上下载一个“细胞吸水、失水过程”的flash动画和一个“根毛吸水过程”的三维立体动画整合到教学课件中;教学时,大屏幕上的flash动画形象细致地模拟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三维立体动画更是将“根毛吸水过程”表达得清晰有趣;活泼的动画一定会感染学生,一组组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再适时发问:“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根毛细胞是如何吸水的水分又是如何到达植物体内各部分的”……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能激活课堂气氛,大家情绪很快会高涨,纷纷参与到教学中去;创设情景,使原本微观、抽象、看不到、摸不着的生理过程被转化为宏观、形象、有趣的运动过程,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学生易于掌握,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兴趣;2、注重学生实践,通过多边互动,调动积极性,突显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多媒体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是生物学教学的必由之路,但多媒体并不能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直接来源,必须亲自观察到生物学现象的演示及亲自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才能将所学的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多媒体的应用应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特别是实验性学科的生物学,要不断加大实验教学的总量,创造条件,开展实践活动,只有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学生才有发现和创新的舞台,认知才能深入发展;如在“环境保护”一节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网络教室,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环境保护”这一内容,在局域网和因特网中搜寻有关环境污染事件及对人类造成的影响的信息;很快,学生在网上就会了解到“日本水俣病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等震惊世界的的公害事件;还会获得环境保护的文字资料、图片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运用所学的多媒体知识,各小组可以马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并做成幻灯片在网上展示、交流,教师及时进行辅导和点评;所有的学生都会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各有所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利用网络充分交流,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学习的过程也由消极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观察、探索与思考,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利用课余和双休日,教师可以指导校生物兴趣小组成员,进行了一次性筷子的调查及建议活动;通过网上收集资料,学生知道,现代化生活中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虽然它们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垃圾灾难;提醒学生为遏止这一势头发展,恢复和维护应有的森林生态,如何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大家确定详细的调查项目和具体的调查方法,利用所学的多媒体设计各项调查表,分组实地开展调查;3、根据学生差异,分层教学,依靠多媒体实现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海量的信息资源,同步异步的交流方式,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途径等特点,充分体现个人的自主性,把多媒体作为学习的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在“蒸腾作用”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制作资源丰富的课件,学生们带着“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部位在哪里呢”“为什么气孔能完成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蒸腾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等问题投入学习,每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借助“气孔的开放和关闭”、“植物体内水分蒸腾全过程”等flash和叶的蒸腾作用对照实验,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讨论,让每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这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有不明白或不太好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调看所需内容,尽量帮助他们完成教学目标;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目前学校大部分树木的叶子都在脱落,这对树木有何意义校园绿化管理最佳模式应是……;初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实现了分层教学,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得到帮助,不以致于越来越差,失去信心,原本的长处,也可以得到发挥;使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力得到满足和培养,不以致停留在一般水平上,造成人才浪费,形成多元化、个性化学习行为;4、在课程资源应用中,发挥老师集体智慧,集体合作开发课件;教学媒体是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与中介,各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能产生一定的教学作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传统的教学媒体,如粉笔、黑板、音像资料、录像、投影等等,对于展示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的开花结果等不能真实地有规律的展现出来;而我们所制作的课件则能弥补这些不足,但课件的可塑性很大,不同的人在开发课件时所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是不同的,且教师教学任务重、技术水平欠缺,因此我们可以发挥教师集体智慧,让教师分工合作,通过校际不断优化形成课件素材库,让多媒体为我们的生物教学服务;课题研究实绩种子的萌发课件设计刘连坤;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刘连坤;人的性别遗传教案设计刘连坤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1全体课题组成员在时间和精力上还不够充裕,理论水平还十分有限,我们对许多方面如现代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心理等的研究还不十分深入,有的还比较肤浅,有的甚至还未涉及;2网络在史地生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带来的变化我们还只是作了较浅的尝试,还没有在课堂教学中推广;3在某些方面课题组成员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滞后于研究活动的进展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4生物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不仅是一种形式,要注意适时、适量,并非每堂课强求整合,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效益,“取长补短”和“嫁接”,提高教学效率;5、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容易忽略个别学生,教师应充分面向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尽可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互动式,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和鼓励,形成以学生探讨为主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行为;6、课件的操作性、交互性要强,在适当的时候应有适当的操作提示,要能任意地进入各个环节,便于人机交互;使用时要适可而止,留有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已的思维和想象;多媒体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虽然存在着很大空间,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资源功能、交流功能、支架功能和评价功能,积极推动多媒体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四、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1、在前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深化课题研究,把教师的生成与学生的生成有效地融合起来;2、开设一些高质量整合课,改革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把融合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向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转变;3、把研究性课程与校本课程和多媒体整合在一起,以校本课程内容开发为中心的开展网络资源建设,通过开设研究性课程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开展探究性学习;4、由点到面地开展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5、课题组成员加强反思意识,用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对课题进行总结,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作准备;。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材料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
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
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文生
所在单位: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第二小学
填报日期: 2014年5月19日
阶段性研究论文成果目录
阶段性研究视频成果目录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中期检查自评表
实用
文档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中期检查指标。
靖远中学教育科研课题实施情况汇报表(中期)
要加强研究,按计划完成课题,搜集整理研究成果,撰写好课题研究报告。
管理部门意见
靖远中学教育科研课题实施情况汇报表(中期)
填表日期2010年年10月17日
课题名称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
研究进展现状
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的现状进行了必要的调查与分析后,明确了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对提高体育课堂实效性的积极意义与实际价值,并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实际,已逐步归纳出了总结出了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有效策略,通过采用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逐步寻找到了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地策略与途径,对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具有实际的价值与意义。目前本课题正在进入收集材料和确定初步的结题报告阶段,我对自己有效如期完成这个研究,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结题报告充满了信心,在接下来的结题阶段中我将进一步精心准备好相关的资料,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力争使我的研究成果对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提高体育教师的四会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与价值。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尊敬的评审专家:大家好!我是XXX,我在此向大家汇报我所从事的课题的中期研究进展。
我的课题是《XXXXX》。
经过前期的资料收集和理论研究,我对该课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XXXXX问题日渐凸显。
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也对环境和经济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因此,研究XXXXX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在研究的初期,我广泛阅读了相关领域的文献,对XXXXX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
经过对大量文献的整理和总结,我发现XXXXX主要由A因素、B因素和C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我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并制定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方案。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XXXXX的影响因素和治理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XXXXX的现状分析、相关因素的研究、治理策略的探讨等方面。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以系统地梳理和分析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实地调查将通过对相关领域的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定量分析将采用统计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初步成果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1.文献综述:对大量文献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明确了XXXXX 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2.实地调查:已经走访了多家相关单位,并对他们的治理方式和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3.定量分析:已经收集了大量相关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初步发现了某些因素与XXXXX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五、存在的问题和拟解决方案1.问题:目前收集到的数据量较少,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解决方案: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加强对数据的质量控制,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六、研究计划接下来,我将继续开展以下工作:1.继续深入研究相关文献,进一步完善文献综述部分。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标题: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各种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课题旨在探讨某一特定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已完成课题的中期研究,现将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和报告。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寻找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最佳方式,并分析其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
三、研究方法在本阶段的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对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我们对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四、研究内容和进展在本课题的中期研究中,我们首先对问题的背景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梳理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然后,我们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了问题的产生原因、存在的影响以及已有的解决方案。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不足、管理不善、资源误配等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包括技术改进、管理优化和资源合理配置等措施。
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我们验证了这些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研究结果和展望通过中期研究,我们初步明确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并完成了解决方案的初步验证。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解决方案和进行实践验证,探索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解决办法。
最后,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努力,问题一定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以上是本课题的中期研究报告,希望能对大家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谢谢大家!。
幼儿园课题中期汇报:研究成果与实践展示方案
幼儿园课题中期汇报:研究成果与实践展示方案幼儿园课题中期汇报:研究成果与实践展示方案第一部分: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中,课题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课题中期汇报展开讨论,重点关注研究成果与实践展示方案,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指导。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幼儿园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关注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是对所选课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是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在中期汇报中,我们应该着重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初步结果。
如果课题是关于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介绍游戏教育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以及初步观察到的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实践展示方案除了介绍研究成果,实践展示方案也是中期汇报的重点内容。
实践展示方案是我们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的详细计划。
在汇报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场景,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比如通过游戏教育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我们也可以讨论一些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实施计划的预期效果和评估方法。
第四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的个人观点来看,幼儿园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展示方案进行全面、深刻地审视和反思。
通过中期汇报,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方案,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共享。
这对于我们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实践都是非常有益的。
第五部分:总结和展望中期汇报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通过中期汇报,我们可以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实践方案,确保研究工作和教学实践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也可以为后续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给广大幼儿园教师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结尾语:以上是我对幼儿园课题中期汇报的一些个人看法和理解,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祝愿各位教师在中期汇报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也希望大家能够共同推动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的研究》中期工作总结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的研究》中期工作总结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的课题《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的研究》进展顺利,能够按照课题开始制定的计划执行。
我们借助贺兰县几所学校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由于贺兰县几所中学中既有县城中学也有农村中学,这使得研究数据更具代表性和广泛性,以及实用性,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法。
我们课题小组针对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在摸索中前进,在借鉴中提高,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
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研究情况简单汇总如下:新时期新课程要求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倡导学生自学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
而且课堂上为老师节约许多宝贵的时间,使我们不必过多讲解,学生就能自己主动获得知识。
这样不但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还能大大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因此,课前预习应是一个连接课堂的很有必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而使得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这一重要能力。
如果学生在课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就会带着问题去上课,在课堂上学习的欲望就更主动,问题产生兴趣,兴趣激起思考,思考引导质疑,质疑迸发求知;真正地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不能光从学生着手,教师也要转变观念。
对教师提出对待学生预习中的相关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1.在方法中孕育兴趣。
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生一些正确的预习方法。
一般来说,可以先指导学生掌握课本标记预习法和任务落实预习法。
课本标记预习法是最基本也是最简易的数学预习方法,可以用简短的几分钟阅读课本,做些简单的圈点标注,也可以用几十分钟,细细地反复研读课本,在圈点批注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课题中期活动总结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课
题中期活动总结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
中期活动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课题的
中期活动。
以下是主要内容的回顾和总结:
1. 研究背景
介绍课题的背景和目的,为了改进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
动的质量和效果,开展了该课题的研究。
2. 研究方法
说明采用的研究方法,例如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以收集相关数据并分析研究对象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
3. 活动概述
回顾中期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进展,包括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
实施、学生参与情况、教学资源的使用等。
4. 结果与分析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
分析和评估。
结合相关理论和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初步的结论和建议。
5. 进一步工作
提出继续开展的研究方向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例如进一步收
集数据、开展实验研究等,以深入探究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6. 总结
简要总结中期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做出的
努力和为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所作出的贡献。
以上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课题中期活动总
结的内容。
谢谢阅读!
(注意:本文档为中期活动总结,仅包含主要内容,不涵盖详
细数据和细节。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完整研究报告。
)。
校本文化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成果汇报
《圣公文化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成果汇报一、一年来, 本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按照课题实施计划有序推进, 自从立项以来, 在同组教师的通力协作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课题的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课题简介本课题是“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教师核心素养与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 结合本地圣公的传说, 充分挖掘家乡的民俗文化, 编写相应的校本课程, 开展以“圣公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以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
(一)课题研究目标1.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 充分挖掘、开发圣公文化资源, 使学生对家乡的民俗文化状况有所了解, 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从小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构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2.通过本课题的开发, 把圣公文化与继承、弘扬儒家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在探索与发现等实践活动中, 满足学生学习活动多样化需求,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个性化的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开发,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提升教师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教育创新的能力, 建立一支具有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4.开发以“圣公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组织一系列以“圣公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让“圣公文化”真正地走进学校课堂。
(二)课题研究容1.圣公文化校本课程的编制的研究;2.圣公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的研究;3.圣公文化校本课程的评价的研究;4.家长及社会人士在圣公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研究;三、课题研究进展2016年3月份, 学校根据课题开题报告, 成立课题组领导小组, 做好各成员的分工, 并建立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 保障研究顺利实施。
2016年4月份, 对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主要调查学生对于圣公及相关民间传说、习俗了解情况, 并组织学生将自己听到的相关传说故事写下来, 学校对其进行了初步整理、保存。
《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性教学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性教学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品德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选题目的本课题旨在深入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现有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策略,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1)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性教学的理论框架,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2)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标准,丰富教育评价理论。
(3)分析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为优化教学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1)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3)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政策建议,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4)为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了解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窗口,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对于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研究有着较为丰富的成果。
许多国家都重视品德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整合,强调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美国:美国的品德教育与社会研究课程相结合,侧重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研究重点包括多元文化教育、社会公正、全球意识等,并且有很多成熟的教学模式,如服务学习、合作学习等。
(2)英国:英国的品德教育强调个人的社会性和道德发展,通过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PSHE)课程来实施。
研究关注点包括学生的情感发展、道德决策和公民参与。
课题中期评估及成果展示
课题中期评估及成果展示尊敬的评估委员会成员、敬爱的各位专家:我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向各位展示我们课题的中期评估及成果。
在这里,我将简要介绍我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与方法,并展示我们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果和计划的未来工作。
首先,让我谈谈我们课题的研究背景。
我们的课题旨在解决社会中一个重要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当前社会,XXX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XXX问题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领域。
因此,我们的课题选择了解决这一问题,并通过深入研究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课题的研究目标,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和研究设计。
首先,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综述,以全面了解XXX问题的现状和相关研究进展。
然后,我们设计了一套实证研究方案,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和检验我们提出的假设,并选择了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课题的中期评估,并取得了一些关键的成果。
首先,我们的研究对XXX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诊断,揭示了其根本原因和影响机制。
其次,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和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初步的验证和评估。
最后,我们还获取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并建立了相关的分析模型,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和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接下来,我将对我们目前的成果进行一些详细的展示。
首先,我们发现XXX问题的根本原因是YYY。
通过对YYY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了ZZZ的主要影响机制,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在验证和评估这些方法时,我们发现AAA方法在解决XXX问题方面效果显著,其优势在于BBB。
此外,我们还对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了CCC事实,并构建了DDD模型对其进行解释。
基于我们的成果和分析结果,我们对未来工作进行了规划。
首先,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地实验和对比研究来验证和评估其效果。
其次,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模型优化,以提高课题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小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模板
小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模板
中期研究报告模板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1) 研究背景: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详细描述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2) 研究方法:说明采用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样本特征
和分析手段。
三、研究进展
(1) 文献综述: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研究现状和主
要研究观点。
(2) 数据收集:详细介绍研究所采集的数据,包括数据来源、采集方式和样本特征。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
模型建立等。
四、初步结论和展望
(1) 初步结论: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和分析,提出初步的研
究结论。
(2) 展望和建议: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进行展望,并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五、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1) 存在问题: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列出引用的文献,格式可以参考学术论文的要求。
备注:
中期研究报告模板可以根据具体的小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德育小课题】《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研究》中期报告
【德育小课题】《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研究》中期汇报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班主任是落实教育目标的直接实施者,是学生和班主任及学校之间的纽带,是学校与家庭、社会沟通的桥梁。
班主任的育人能力决定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水平,班主任素质高低、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素质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
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的班主任,是学校骨干班主任的最密集人群,要想拥有一批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应是努力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能力。
我们深知,“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班级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极大,而班级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学校管理的有力助手,班主任的工作关系到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
可见,班主任是负有特殊职责的班主任,不仅其工作的复杂程度高于普通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也高于普通班主任。
从这一角度看,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具备比普通老师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复杂的专业能力,班主任专业化应成为一位优秀班主任专业化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领域。
然而,我们发现,当前的班主任专业化研究主要是对班主任教学能力的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问题并没有被纳入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的视角,在这样的背景下,优秀班主任的培养已成为学校发展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进行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研究,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水平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原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提出,要把班主任由教书的“副业”变为育人的“主业”,而要实现班主任从“副业”转变“主业”的必由之路,就是优秀班主任专业化培养。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许多班主任工作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警察式”“家长式”“保姆式”的班主任普遍存在,经验、感觉、惯例仍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依据,高压政策和行政命令等管理方式成为最常见的班级管理方式。
班主任工作本应是充满艺术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促进班主任快速成长,而且能够为班主任最大限度地体验自我价值提供平台。
《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教学行动研究》中期报告
《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教学行动研究》中期报告1、在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的错误有一个预设,为获得第一手真实资料,采取连续一段时间对学生的练习、作业、测试中的逻辑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归类,并通过与课题组成员讨论学生的错误表现在哪些方面。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引发学生对提高数学能力的愿望。
3、加强心理教育。
遇到题时不要产生为难情绪和恐惧心理。
4、及时培养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自查。
5、教研组内开展以提高初中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存在问题:1.有些学生不愿意去记忆概念,公式,公理和定理,理解的又不透彻,所以到用的时候,概念模糊不清,导致各种各样的错误;2. 有些学生平时解题只注重把答案解出来就完事,而不注重解完题后梳理解题思路,因此缺乏完整的解题方法规律的总结,解题思路混乱,导致不该有的错误;3.有些学生平时解题不注重质量只注重数量,在解题时审题不严,草草了事,导致题没解完就结束或者没按要求完成题目,导致不该有的丢分。
4.本人在研究小课题方面缺乏经验,在制作测试卷时知识点覆盖不一定全面,在分析调查结果时可能考虑不周,影响小课题研究的质量。
解决思路:1.进一步加强对基本概念,公式,公理和定理及其应用的检查力度,必要时监督并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公理和定理的记忆情况;2.进一步加强让学生解完题后“回头望”的习惯的培养和自主归纳总结的引导;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审题意识和审题能力的培养,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4.继续学习小课题有关资料,并积极向专家学习请教,同时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及实践结果。
总之,课题组将积极并全面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力争在改善学生运算能力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能否按期结题能按时结题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课题关注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符合新课程实施的精神和总课题的要求,课题的提法上过于宽泛。
课题的切入点论述还不够明了,研究的四项主要内容分列陈述的逻辑关系不够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研究中期报告禹城市高新区魏寨小学主持人张宝利“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研究”于2013年8月23日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小课题。
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通过写“养成教育”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方法和策略。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外国有句话说:“开始做得好,一半做到了。
”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
做人是挺难的,一定要从小就加以训练,养成种种优良的习惯和态度,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
“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二)概念的界定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而且,这对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人们常说,忘不掉的是素质,而习惯就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新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用新的策略来研究养成教育问题。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力求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渠道、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读书学习、卫生健体习惯,使他们真正做到修于内,行于外,成为文明守纪、会学习、会休息、会健体的合格小学生。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内容: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少年儿童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广,我们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校内。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大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将学生的习惯培养分为三个子课题,然后将这三个子课题再进行分解,分别进行研究。
在研究中,将结合我校的情况,以卫生健体习惯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1.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研究。
(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2.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
(听、说、读、写、思的习惯)3.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研究。
(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如此全方位的养成教育要在全校展开,并力求取得实效,困难不小,主要是:1.学生的流动量大。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有500多名师生。
由于学校的生源复杂,外乡学生比例大,每学期学生的流动量很大,给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家庭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长来自四面八方,个体户职业的不稳定和文化程度的偏低,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大部分家长只管孩子上学没有,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不可避免地产生种种负面的影响。
3.道德意识怎样转化到学生的行动上,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创办多年的老校,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声誉,并且在近几年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这为我校实施本课题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课题经县级立项后,我们立即着手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选定了二年级(1)班及四年级(2)班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题的实践研究。
问卷调查法:广泛收集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调查报告,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把学生的行为,要求放在第一位,不良的行为得到及时矫治。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对班级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的一种方法。
他可以通过对若干个个案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今后的工作供学校参考。
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对实施对象之间或个案与个案之间的比较研究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通过对若干研究方法的比较,找出适合我校实际工作的方法,更加以指导以后的工作。
文献资料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即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养成教育的资料,然后再进行整理、分析,从中筛选出有用的资料供给学生阅读、学习,对照检查,反馈。
(一)科学理论,构建养成教育体系实施养成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
它需要教师坚持长期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它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
为此,我校建设了六支队伍,形成教育网络,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对养成教育的训练工作指导:德育领导小组;年级养成教育小组;班干部养成教育小组;红领巾监督岗;家长检查测评;校外评估小组。
培养一个好习惯或改正一个不良习惯是艰难的,但也是有章可循的,一般有以下六个基本的环节和方法:认识习惯的重要;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持之以恒地练习;及时而科学地评估引导;逐步培养良好的集体风气。
根据以上基本方法,我们从本校实际出发,我们着重做了以下探索:1.创新班级活动搞好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教师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创设一种情境,拉近彼此的距离。
通过组织一些具有竞争性、新颖性、促进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极大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2.创新家访形式,家长、学生、老师相互配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
小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仅凭个人之力终究有限,需调动同事、家长、学生多方合力,因此我们加强了与同事、与学生、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首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经常沟通,了解学生每一段时间内在各方面的表现,共同督促学生进步、改掉不良的习惯。
由于和任课老师达成共识,采取一致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取得的效果就很好。
其次,班主任定期和学生沟通。
经常找班干部、好学生、优生谈心,了解班级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召开主题讨论会,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再次,积极和家长沟通。
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
除了开家长会,还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开家庭教育讲座,引导家长认识到小学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引导家长如何教育子女或宣传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平时则利用便捷的通讯和家长深入交流,并提出学校的建议与要求。
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崇尚良好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教师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与学生一起劳动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去做。
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
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
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长期坚持,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大力表扬同学中的好人好事,树立尊重同学,遵守纪律,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努力锻炼等各方面的榜样。
4.循循善诱,持之以恒,督促教师抓好学生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针对不同孩子情况进行循循善诱,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开展评比,鼓励上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
对一些行为习惯特差的学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
(二)、确立考核制度,提高养成教育实效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但这“行”往往被忽视。
因此我们每月公布班级“常规管理八项竞赛”成绩,作为班主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虑到班级之间的差异和班主任的特长,为了让竞赛成绩更具说服力,我们采用了每项积分之和与总分并重的计算方法,这样“常规管理八项竞赛”成绩相对合理一些,充分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
为了配合课题《关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的实施,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读书学习习惯、卫生健体习惯,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班主任考核内容,使考核与学生习惯的养成同步,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除了每月对正副班主任常规工作进行考核,每学年还安排班主任综合考核,根据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成绩、水平评优评先。
月考核与综合考核中都突出了班级“常规管理八项竞赛”,这正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行”效体现。
正是这规范、完善的考核、奖励制度让我校的养成教育走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顺畅。
(三)根据计划安排,本课题研究过程,按照准备、研究、实施以及总结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如下:1、准备阶段(2014年6月)构思、规划、制定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2、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5年5月)(1)第一阶段(2014年6月——2014年7月)①学习大量文献资料指导课题成员的研究工作;②2014年6月——7月:方案的制定和修改;③2014年8月——2015年1月:课题参与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水平,完成三份以上教学案例或反思。
每位课题组成员完成一份课题研究心得或论文,课题组长进行汇编完成课题首期研究小结。
(2)第二阶段(2015年2月——2015年5月)①在第一阶段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中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研究策略;②各课题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分析首期研究中得失,为下一步研究作好准备;③积累有关研究资料和数据,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15年6月——2015年9月)整理材料,分析个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邀请专家组结题。
四、研究成果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使我校在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同时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并具有一定推广性的操作模式和考查方法,改变了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