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语文五下《风筝》第2课时导学案【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3)鼓励动手做风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二、教学重点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四、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1、学习第4自然段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2、学生交流。

推荐精品语文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风筝》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

推荐精品语文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风筝》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

2、《风筝》第2课时一、温故知新1.童年事件中,我与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各是怎样的?弟弟“我”平时对风筝的态度:张着小嘴、呆看、惊呼、跳跃笑柄可鄙“我”发现弟弟偷做风筝时:惊惶、失了色瑟缩着愤怒折断掷踏结果: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傲然走出2.我对弟弟玩风筝这件事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从嫌恶到内疚。

3. 我为什么要抓坏风筝?(1)从表面,是因为我认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2)从深层意义看,是我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对儿童无情压制和迫害的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明白鲁迅为什么要那么做。

二、深层研读1.“我”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感到了深深的自责,想了哪些办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效果如何?和他一起放风筝:希望他能宽恕我。

结果,他已经和我一样有了胡子,而且什么也不记得了。

2. 对待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如此沉重,总想补过,你从“我”身上学到一种什么精神品质?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就改,勇于自责反省,有自省精神。

3.“我”讨弟弟宽恕,而弟弟“全然忘却”,我的心情怎样?学生结合对人物理解谈体会。

[设计意图]体会人物情感变化,理解人物形象。

三、质疑1.我爱弟弟吗?怎样知道?学生细读文章,体会这浓浓的手足情。

[设计意图]在那样的社会背景,思考:“我”拿什么拯救我的亲情。

四、走进文本文章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人物的?惟妙惟肖展动作细致入微描神态微妙复杂表心理[设计意图]回归到语文的工具性学习。

五、情感升华,作业布置诉说亲情。

想一想,生活中你与亲人间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或让你感动,或让你内疚,或让你……让我们倾吐心声,诉说亲情,并试着写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亲情,练笔。

板书设计:2、风筝补救亲情[教学反思]。

风筝学案(2课时)

风筝学案(2课时)

《风筝》学案(2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结构、内容。

2.继续巩固有关记叙要素的知识,提高叙事的能力。

3.抓住关键词语,领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检测联系阶段】检查预习情况1.给加点字注音伶仃..()()憔悴..()()模.样()吐蕾.()肃.杀()诀.别()荡漾.()嫌恶.()笑柄.()可鄙.()什.物()瑟.缩()虐.杀()宽恕.()掷.在地下()苦心孤诣.()2.解释下列词语伶仃:肃杀:笑柄:瑟缩:虐杀:不堪:恍然大悟:苦心孤诣:【激趣导入阶段】由介绍鲁迅导入新课。

鲁迅(1881---1936),原名,人,字豫才。

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和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本文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联动探讨阶段】(一)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二)小组合作探究。

1.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两件事?(○1“我”的一件往事:少年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2“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无限懊悔当年对弟弟的虐杀,想补过而又不得的经过。

)2.全文12节,可以分为几部分?(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由北京的冬天景象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第二部分(3---10段),“风筝事件”的经过。

第三部分(11、12段),由故乡的春天再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3. 本文主体部分又写了哪些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3、4段),“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第二层(5、6段),“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

第三层(7---10),“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4. 第四节写“我”粗暴干涉弟弟做风筝之事,请学生按照记叙要素复述,其余学生写出本节的六个记叙要素。

(时间:有一天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人物:“我”和弟弟起因: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我恍然大悟……经过:我发现弟弟在专心致志地制作风筝,粗暴地拆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

风筝教案第二课时

风筝教案第二课时

风筝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标题:风筝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历史。

2. 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

2. 风筝制作所需材料:纸张、竹子、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3. 风筝制作的示范样品。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利用PPT或投影仪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风筝的起源和历史吗?请简单谈谈你们对风筝的了解。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投影仪向学生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历史,包括古代中国人发明风筝的故事以及风筝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风筝能在空中飞起来?请简单解释一下原理。

步骤三:风筝制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给每个小组分发风筝制作所需的材料。

3. 示范风筝的制作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纸张和竹子、剪裁纸张、固定竹子、装饰等。

4. 引导学生按照示范进行风筝的制作,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合作。

步骤四:风筝展示和飞行(10分钟)1. 每个小组完成风筝制作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2. 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让学生们尝试放飞自己的风筝。

3. 观察和记录风筝的飞行情况,例如飞行高度、飞行时间等。

步骤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简单总结风筝的起源和制作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你们觉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家和家人一起制作风筝,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风筝飞行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风筝博物馆或举办风筝展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风筝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风筝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制作的风筝,并评估其制作质量和飞行效果。

3. 通过小组讨论或书面反馈,了解学生对风筝制作和飞行过程的理解和体验。

湘教版语文五下《风筝》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语文五下《风筝》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重点: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的浓浓亲情,学会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表达亲情的方法
四、疏理巩固
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你是怎样理解的?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五、达标检测
讨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理解“手足情深”
思考:
(1)“我”和弟弟对风筝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我”之所以嫌恶风筝,不许弟弟放风筝的原因是什么?“我”当时是怎样做的,可见“我”是个怎样的人?
(3)“我”这样做,弟弟恨“我”吗?为什么不恨“我”?
(4)为什么“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 Nhomakorabea的。五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堂流程及设计:
一、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三、探究学习
四、疏理巩固
五、达标检测
课题:风筝主备人:审核人:总课时:两课时时间:
学习目标:1.自学掌握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3.学习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表达亲情的方法。
三、探究学习
(1)我在什么情况下知道自己错了?
(2)“我”为什么总想弥补自己的过失?
(3)“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中“我的惩罚”指什么?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憔悴、嫌恶、瑟缩、虐杀、宽恕、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启发疏导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完成课后练习一。

教师应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预设过程】第二课时一、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过渡:上一节课我们听了鲁迅给我们讲了一遍《风筝》的故事,今天再和鲁迅一起去回忆他二十年前悲哀的事吧。

请同学们把目光聚焦第三、四段。

1、重点品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⑴听读第三、四段的录音,要求:用笔划出能让你触摸到作者心跳的、感觉到作者呼吸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理由。

⑵学生品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从读中去领悟“我”和弟弟对风筝的不同态度及蕴涵的感情。

明确:我对风筝的态度是:嫌恶撕毁(板书)弟弟对风筝的态度是:痴迷偷做(板书)朗读指导:①神态朗读法,如“……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②换词朗读法,如“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⑶“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鲁迅不知道小兄弟后来是怎样,但你们想知道吗?(学生:想!)那就发挥你们的想像吧。

(学生畅所欲言)⑷教师导读:“我”为什么要这样心狠手辣地把风筝在一瞬间撕毁?“我”又为什么把自己刻画成心狠手辣的形象?明确: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这流露出“我”对弟弟的爱,又是体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⑸教师导读:就因为这个标准我和我的弟弟在矛盾中冲突了,在冲突中却流露出我对弟弟的爱啊!但在成年后的鲁迅看来在种爱的方式是对还是错?明确:是错的,因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每到秋高气爽的时候,人们总会看到蓝天上飞翔的各种各样的风筝。

有“飞燕、金鱼、小蜻蜓??” 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文——《风筝》。

关于“风筝”,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联系资料袋内容进行交流)(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 (猜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

喜爱微风吹,害怕大雨浇。

) 提示:你搜集到关于描写放风筝的古诗吗?(《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鸢图》明·徐渭柳条捷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纸鸢》宋·寇准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二、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全文“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说得没错,儿童刚放学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放起风筝来,难怪作者说:“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齐读这句话,强调“最大的快乐”。

个别读,你的脑海里仿佛浮现了你做风筝、放风筝的情形。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难过的就是丢风筝、找风筝。

二、感悟文本,体会心情(一)感受做风筝的快活1.自由读课文,体会“我们”做风筝的'心情。

划出你能感受到心情的句子或词语。

2.我们做风筝心情是。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活,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句子1: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改写:做一个蝴蝶样的吧,让它在蓝天里翩翩起舞。

做一个的吧,。

做一个的吧,。

句子2: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他们是怎么做的,说明他们特别认真。

可以换成细心。

通过预习,谁知道憧憬是什么意思?他们憧憬什么?希望什么?句子3: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行探究性学习,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准备鲁迅的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一、精彩瞬间、情节回顾情境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疏通了《风筝》这篇散文诗的思路,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和探讨,走进鲁迅,走进那个时代。

首先,请看精彩瞬间回眸。

(CAI画面展示)二、表演导入、提纲挈领1、好的文学作品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启发人思索,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本文亦如此,简炼传神的语言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是哪一件事深深地埋下了“我”二十年后忏悔的种子?下面三位同学分别饰演叙述者、“我”、小弟。

2、(CAI问题展示)1)、风筝被毁坏了,小弟是什么心情?2)、“我”当年是什么心情?现在是什么心情?3)、师明确后板书:板书:蛮横无理悲伤绝望4)、“我”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地来这样管理教育小弟呢?生讨论:封建的长幼尊卑观念,以前长辈是这样教育我的,我同样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弟弟,并不以为自己错了,这真可谓是一种清醒的糊涂。

看似关爱,实则是残酷的剥夺,是一种精神虐杀。

多年后,回忆起来,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后悔和自责。

5)、指导朗读。

生齐读本段。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1、导入:“我”是否能够一直以这样的胜利心态坦然自居,是哪一件事让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这一环节的自主性学习中,我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CAI问题展示事先搜集的问题)1)、为什么说我是“不幸”地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2)、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什么?2、分成两个大组讨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言。

《风筝》导学案 第二课时

《风筝》导学案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重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以及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

自主预习
1、鲁迅文学常识:鲁迅,原名,人,著名家,家,家。

代表作有:第一步白话小说:,散文集散文诗集,短篇小说集:,杂文集:、。

3、补充文中的机构示意图。

(在横线上填写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北京冬天——由景入题
故乡童年——
人到中年——
现实北京——由景衬情
合作探究
1、反复朗读下列句子,并加以赏析。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只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
了。

于是二十年来好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
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
下去。

2、“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能继续沉重着。

”表达了作者
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讨论: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3、课文描写了小弟和“我”两个人物,情概括两个人物的特点,
进而说说本文要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拓展提升:。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并积累鲁迅的简历及作品。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辨识字形,解释词义;指导学生在准确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学会从文本中筛选信息。

4、引导学生通过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来准确理解本文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线,注重互动、合作、探究,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并发挥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

2、结合课堂教案情况,适时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文中蕴含的浓浓手足之情,学会以理智的态度看待“爱”与“被爱”。

2、学习鲁迅先生勇于自我反省、知错必改的精神。

教案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并积累鲁迅的简历及作品。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辨识字形,解释词义;指导学生在准确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学会从文本中筛选信息。

教案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来准确理解本文的主旨。

2、感受文中蕴含的浓浓手足之情,学会以理智的态度看待“爱”与“被爱”。

3、学习鲁迅先生勇于自我反省、知错必改的精神。

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鲁迅先生的作品思想深邃、结构精巧、技法高超,加之学生对本文的语言普遍感到陌生,因此,我需要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教案。

第一课时主要用来引导学生突破教案重点,初步感知文本。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教案难点。

教案过程一、检查回顾1、重要字音、字形、词义。

2、各小组展示图画,并简介画面内容。

二、导入本课时教案重点1、圈点勾画出文中重要语句并反复研读,从而准确理解本文的主旨。

2、联系自己的经历,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手足之情,学会以理智的态度看待“爱”与“被爱”。

3、学习鲁迅先生勇于自我反省、知错必改的精神。

三、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A、圈点勾画出文中表现“我”和弟弟情感、心理、动作、神态等词语。

《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风筝》第二课时教案《《风筝》第二课时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内容:读悟课文,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3.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心情的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件出示:第10课《风筝》)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呢3、说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

二、读中悟情,以情促读(一)学习做风筝1、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的第二个自然段,感受一下孩子们做风筝的心情是怎样的?把你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词语句子划下来。

2、读完你有什么发现吗?语段的左下角。

预设:生:我发现有一个黄色的小泡泡,我给大家读一读。

师:真好,你真会发现。

你读课文很仔细,同学们你知道“憧憬”的意思吗?让我们来查一查字典吧,了解一下“憧憬”的意思。

生:向往的意思,竖心旁,说明是向往的心情。

师:谁能找出带有“憧憬”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

(打出文字投影:“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 )生个别读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边读边想,孩子们到底有什么憧憬?(师板书:憧憬、希望)生齐读。

师:孩子们到底憧憬着什么?生个别答。

师:你还有什么要说的?生:制作方法,设计图案,好主意…师:你体会得真好,请你们自己练习读一读,读出作者对风筝的感情。

(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汇报,通过评价来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3、蝴蝶风筝在空中翩翩飞舞,一定非常美丽,让我们都带着憧憬和希望的心情读好第二个自然段。

(二)学习放风筝师:做风筝时,孩子们心里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那么放风筝和找风筝时,孩子们有着怎样的心情呢?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3—8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画下了。

《风筝》教案()第二课时

《风筝》教案()第二课时

风筝鲁迅一、教学目标:⒈引领同学们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体会“我”对弟弟进行的“精神的虐杀”。

⒉启发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探究:怎样做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一些“精神的虐杀”?二、教学重难点:⒈重点:理解体会“我”对弟弟进行的“精神的虐杀”那一幕。

⒉难点:启发同学们:怎样做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一些“精神的虐杀”?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四、课时安排:10分钟五、教学过程:⒈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对《风筝》这篇文章进行创造性朗读活动,分层次把握了“我”的情感。

在活动中同学们都很踊跃,发挥了你们的主体作用,你们的表现令老师非常满意。

这节课,我们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

(板书《风筝》鲁迅)⒉文中的“我”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意识到了二十年前不让弟弟放风筝并毁坏弟弟的风筝是对于弟弟“精神的虐杀”,这是不是言之过重了呢?我们对文本稍作分析,想象一下弟弟痴迷风筝的动作细节及外貌神情,体会一下弟弟对风筝的感情,再看看我的粗暴行为,体会一下我当时的蛮横心理,就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精神的虐杀”。

⒊具体分析文本……由此可见,被践踏的虽是一只风筝,而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

⒋深入探究:“我”把那一幕称作“精神的虐杀”,说明“我”的内心怀着深深地自责与悔恨,可见“我”是一个具有自省精神的人。

但是不管“我”对弟弟的歉意有多么深,或者假设现在的弟弟如何发自内心的原谅了“我”,二十年前对幼小心灵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改变的,是无从弥补的。

甚至,类似的“精神的虐杀”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着。

同学们,我们来认真的思考一下,怎样做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一些“精神的虐杀”呢?如果认真的研读文本,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作者在文中第五段提到,“我”是受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的启发,书中的新的科学的思想开启了“我”的心智。

从弟弟这方面来看,作为受虐者,却浑然不知,不知道捍卫自己正当的权利,是不是也应该受点新思想的启蒙呢?由此可见,中国人的思想行为要用新的科学的思想来指导,唯有这样,才不至于干出逆情悖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进而少做一些“精神的虐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语文五下《风筝》第2课时导学案【精品教案】五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堂流程及设计: 课题:风筝主备人: 审核人: 总课时:两课时时间: 四、疏理巩固
学习目标: 1.自学掌握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学习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表达亲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心一、导入情的方法。

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学习重点: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的浓浓亲情,学会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内容。

重地堕下去了”,你是怎样理二、合作探究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表达亲情的方法
解的,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第二课时(3)“我”这样做,弟弟恨“我”吗,为什么不三、探究学习大做, 恨“我”, 一、巩固复习四、疏理巩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为什么“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五、达标检测二、合作探究,理解“手足情深”
思考: 三、探究学习
(1)“我”和弟弟对风筝的态度有什么不五、达标检测 (1)我在什么情况下知道自己错了,
同, 讨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
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2)“我”为什么总想弥补自己的过失,
(2)“我”之所以嫌恶风筝,不许弟弟放
风筝的原因是什么,“我”当时是怎样做的,(3)“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中“我的惩罚”指
可见“我”是个怎样的人, 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