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制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合集下载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一: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1)概念: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1)概念: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文化遗存【知识点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一)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1600年)禹建立,二里头遗址,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二)商朝(公元前1600年—1046年)汤建立,都城殷(殷墟今河南安阳),最后一个王是纣。

地方:实行内外服制。

文化:甲骨文、青铜铭文。

(三)西周(公元前1046年—771年)周武王建立,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1.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1)分封制度A.基础:井田制的实施B.目的:巩固周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内容:①分封对象:同姓亲族、异姓贵族(功臣、姻亲、古代帝王的后代等)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D.影响:①确立了周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④形成了“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⑤为后来的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E.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F.特点:等级森严注: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姬姓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2)宗法制:用父系血缘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

什么是井田制跟分封制

什么是井田制跟分封制

什么是井田制跟分封制?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

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奴隶主使用。

奴隶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井田,无偿占有奴隶的劳动成果。

“井田”一词,最早见于《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

”夏代曾实行过井田制。

商、周两代的井田制因夏而来。

井田制在长期实行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均有发展和变化。

井田制大致可分为八家为井而有公田与九夫为井而无公田两个系统。

由于对夏、商、周3代的社会性质认识各异,各家对井田制所属性质的认识也不相同,或以为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或以为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或以为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或以为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

但在承认井田组织内部具有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其存在是以土地一定程度上的公有作为前提这一点上则认识基本一致。

夏朝、商朝时期实行的八家为井、同养公田之制,公有成分更多一些。

周代以后出现的九夫为井之制个人私有的成分已增多,可以看作私田已被耕作者占有。

西周中期,贵族之间已有土地交易,土地的个人私有制至少在贵族之间已经出现。

由此,自上而下,进一步发展为实际耕作者的土地个人私有制。

概念解读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

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

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又兼采之。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传说中圣王的後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1)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1)

必修部分第一单元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空坐标阶段特征1.中国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至约公元前2070年):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分化政治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

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出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以刀耕火种经济上为耕作方式,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新石器时代晚期,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产生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原始艺术产生。

新石器时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2.夏、商、西周(约前2070~前771年):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奠定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历史基础。

先秦政治制度经历了从禅让制到世袭制、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的转变。

王权政治不断强化,国家政治上疆域不断扩大,国家机构不断完善。

原始民主还有一定程度的遗存土地制度为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奠定了农耕经济的雏形。

耕作方式是石器锄耕。

出现商经济上人。

政府严格管理工商业,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青铜文明达到顶峰文化上甲骨文反映出商朝神权色彩浓厚,礼乐制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朴素的民本思想3.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我国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争鸣时期,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酝酿阶段。

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国变法,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局部统一。

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逐政治上步形成,构建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新兴经济上地主阶级兴起,自耕农阶层出现。

小农经济产生,奠定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

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重农抑商政策逐步确立文化上士阶层出现,私学兴起,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C.中美关系开始缓和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参考答案:B2.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君、王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并为“皇帝”,来突出个人功业,答案选C项。

3.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参考答案:D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据题干所述,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A是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C在材料中也无从体现。

4. “菩提树本无树,明镜台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这—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经世致用参考答案:C5.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A.《汜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书》D.《农政全书》参考答案:B6. 2016 年春晚,赵薇演唱一首歌曲《六尺巷》,以安徽桐城六尺巷典故为题材,演绎?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

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的传统文化。

歌词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的修身,齐家B.道家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墨家的尚同,节用D.法家的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参考答案:考点:32:百家争鸣.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孔子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解答:”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体现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7. 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是孔子仍然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A.因材施教的原则B.有教无类的思想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D.循循善诱的说教参考答案:B8.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1.2夏商周的交替1.夏朝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人2.为什么说夏朝的建立使中国进入奴隶社会3.【河南】省二里头文化的地域和距今年代和史籍上记载的夏朝相符4.夏朝的灭亡:王国君,有关语言,时间,标志5.商朝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6.商朝被称为殷朝的原因,作用7.了解商纣王暴政表现8.商灭亡标志:9.西周建立:标志,时间,都城,10.知道:商是夏的一个部落,周是商的一个部落11.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性质: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是反抗暴政的正义斗争12.国人暴动:时间,国君,原因,性质,作用13.西周灭亡:时间,标志,亡国君14.东周建立:时间地点15.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暴政16.井田制:目的,性质,内容,作用17.分封制:目的,性质,内容,作用,分封对象,重要的诸侯国,18.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19.“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分别是指哪个国君?1.3夏商周社会经济1农业发展:表现,原因,2.畜牧业的发展:表现,原因【肉食需要,交通工具改进,战争祭祀运输需要】3.为什么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其中【商周】是繁盛期4.商朝青铜铸造业特点:规模大,产品主要供王贵使用,技术精湛5.西周青铜铸造业的特点:产品生活化6.司母戊鼎说明规模大技术精湛7.商周手工业部门:青铜,玉器,纺织,陶瓷,漆工艺8.知道商周就有了原始瓷器,我国用漆最悠久商周漆器制造较高水平9.了解夏商周交通发展的表现:10.知道商人的含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反映商朝商业发达11.古书记载:‘夏人之王,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

’说明夏朝城市建筑有一定规模1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规律性的】生产工具改进;改革;统一安定的局面;民族交流频繁;对外交流;劳动人民劳动1.5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的融合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即第一段2.春秋争霸:原因目的,性质,实质,评价【实质:分封制崩溃奴隶制开始瓦解】3.齐桓公称霸:条件【管仲改革,尊王攘夷口号】,称霸标志4.知道城濮之战双方,结果,所处时期是春秋5.知道楚王问鼎反映的本质:分封制的瓦解6.列举春秋主要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注意吴越处于钱塘江流域】7.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标志,七雄名称位置【背景:春秋后期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大权】8.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双方,地点,结果9.春秋战国民族融合:主要的少数民族,融合原因,作用10.第10页第11页两图比较:时期变化,国家变化,反映的问题【国家变化:11页上三家取代晋国,鲁宋吴越消失】【反映的问题:逐步走向统一】1.6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时经济发展的表现:a生产工具的改进b水利工程的修建c手工业发展,d商业发展e私田出现2.铁器使用情况及意义3.牛耕的意义4.战国时中原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5.春秋时著名水利工程:【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时期,国家,修建者,地点,共同作用6.手工业发展的表现:熟读7.商业发展的表现:a各地产品交流b出现许多商业中心例如..c出现许多大商人例如…8.私田出现:原因,影响【影响:产品分配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所有制的变化】9.春秋时的改革:史实,目的,性质,影响,实质【目的:增加赋税巩固统治】【实质:承认土地私有】【性质: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10.战国改革:背景,史实,目的,作用【史实: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11.商鞅变法:时间,人物,措施,作用,成功原因,性质1.7春秋战国文化1.文化繁荣:原因,表现,2.春秋思想家—孔子,老子:主张,地位,贡献3.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各学派看法不同形成的局面4.墨,儒,道,法:代表人物,主张,应用状况5.《诗经》:地位,内容,影响【国风内容和地位】6.屈原:贡献,代表作,受人热爱的原因7.《离骚》:内容,风格【内容: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即忧国忧民】8.散文: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每人特色9.艺术成就:熟读10.科技成就:天文,物理,医学2.1秦朝的统治1.秦朝统一的条件:社会,人心,实力,根本,主观2.统一的过程:3.秦朝的疆域四至:4.统一的意义:5.秦朝的建立:时间,都城,政体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含义,内容,评价【内容:即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7.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名称及职责是什么?8.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其内容是:9.秦律集中体现【地主阶级】的意志10.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时间,地位,口号,建立的政权名称,起义作用11.秦朝灭亡: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灭亡标志2.3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1.两汉制度的基本特点:汉承秦制2.刺史制:性质,内容,东汉时刺史制的演变及后果3.汉朝地方行政制度:西汉:郡国制并存东汉:州郡县三级制4.汉初实行封国制的原因:合力击败项羽;巩固统治5.汉武帝国问题或割据问题的办法:a b6.汉朝选官制包括【察举,皇帝征召】7.察举制:含义,地位,察举依据的变化及后果【后果: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举荐人和门生故吏结合形成官僚集团】31页壁画说明第二个后果8.编户齐民:性质,内容,目的,特点,作用2.5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1.两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2.秦汉之际的匈奴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形成了【奴隶制】国家3.秦朝与匈奴的关系: 蒙恬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巩固边防4.汉朝与匈奴的关系:1)西汉初与匈奴的关系及原因2)汉武帝时:关系,原因,战争英雄,战争作用3)汉元帝时:关系,作用4)东汉初:匈奴的状况及与东汉的关系5)东汉前期:关系,意义5.西汉与西域的关系:1)出使西域:目的,时间,结果,路线,意义2)西域归属中央-----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意义6.东汉汉明帝与西域:班超任西域都护经营西域7.汉朝与西南夷:汉武帝时管理方式及作用,举例8.汉朝与百越:百越东越南越含义,管理方式并举例2.6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1.与朝鲜的关系:交往方式:1)人员往来【秦汉时,西汉时】2) 贸易往来【输入输出的产品】2.为什么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去朝鲜的很多?【中国战争连绵不断】3.辰韩为什么叫秦韩?4.与日本的交往:1)人员往来:秦汉之际,汉武帝时,东汉光武帝时2)贸易往来:中国输出较多6.知道两汉时就与越南有密切交往,交流的产品和技术有【】7.丝绸之路:开通条件,时间,路线,意义8.海上丝绸之路:时间,含义,路线,意义9.与安息的交往【今伊朗伊拉克】:在大汉和大秦之间转手贸易10.与大秦交往:1)方式【间接】,2)甘英出使大秦未至3)大秦遣使至东汉的史实及意义11.秦汉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及影响【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发展;道路畅通;对外政策开放影响: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丰富各国经济文化生活;扩大了中国影响及中国国际地位】2.7秦汉文化1.秦汉时期文化的特点:要理解每一条的含义2.天文历法成就:1)太初历:时间地位2)太阳黑子:时间地位3)张衡两个成就:时间地位3.数学成就:九章:地位,时间4.医学成就《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伤寒杂病论》:时间,地位5.造纸术:最早的纸,东汉的纸,技术外传的时间及意义6.哲学思想成就:1)西汉董仲舒的儒学2)东汉王充的唯物论7.董仲舒的儒学:特点:以儒学为基础,五行为框架,兼采百家具有神学倾向作用:为大一统奠基;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建立太学等学校推动教育发展;但是不利于科技发展也容易造成迷信泛滥8.王充唯物思想:背景:董仲舒儒学导致神学迷信思想泛滥著作:天人三策主张:元气论;反对有鬼论;提倡薄葬9.佛教:传入时间,东汉汉明帝贡献10.道教:产生时间,经典,主张,派别11.汉代史学成就:《史记》《汉书》西汉《史记》:作者,地位,内容,意义东汉时的《汉书》:作者,地位,内容12秦汉时文学成果:赋和乐府诗:特点,代表作品13秦汉时雕塑:最突出的精品是【秦朝兵马俑】其他主要作品有:东汉成都说唱俑,洛阳杂技俑,秦汉砖瓦瓦当14.绘画:马王推汉墓,画像石,画像砖15.秦汉乐舞:知道:楚歌楚舞在汉代风行一时;知道:汉武帝以后,西域的琵琶,笳jia,箜篌konghou等乐器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的音乐生活15.秦汉文化发展的原因:【规律性的】A社会环境安定b政治:国家统一统治者清明c经济:发展d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发展e文化交流:民族间各国间交流多3.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均田制:原因:豪强地主与政府争夺农户造成政府财政困难目的:增加税收内容:51页最下面注释性质: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推行时间:孝文帝485年到唐朝中期唐玄宗天宝年间作用:a限制土地买卖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土地兼并;b调动了积极性有利于农业恢复发展;c保证了税收徭役征发;d促进鲜卑族封建化;e保证了租庸调制府兵制推行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1.魏晋时代特征:大动荡大融合2.魏晋经济特点:3.江南农业开发:开发表现,开发特点,开发原因,开发后的影响4.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魏晋北方农业的特点:北方农业恢复原因:北方农业恢复的表现:农具,技术,水利,边疆,5.魏晋纺织业成就:专门机构,八辈之蚕,蜀锦6.魏晋冶炼成就:北魏军刀,百炼钢技术,灌钢法7.开采业成就:魏晋时已经能利用石油天然气,如酒泉,龟兹8.制瓷技术:南青北白9.造纸术进步:质量,产量,地位10.商业发展:【北魏】以后有恢复11.魏晋社会生活的变化;读一读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文化特点:2.数学成就:刘徽圆周率,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及《缀术》3.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朝代,作者,内容,地位4.地理学成就有《禹贡地域图》《水经注》:作者,内容,地位5.道教的发展变化:东汉时,东晋时,萧梁时6.佛教:1)发展历程:传入,传播,盛行,反佛灭佛2)佛教盛行的原因:3)正确评价佛教的作用:4)反佛:根本原因,思想家,作品5)灭佛:目的,涉及的皇帝,如何评价灭佛7.反佛思想家范缜zhen作品:《神灭论》:内容,意义8.魏晋时文学:特点9.东汉建安文学:人物,特色,作品10.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作品11.山水诗人谢灵运和鲍照:作品12.南北朝民歌:南北方特点及作品13.魏晋书法:蔡邕yong,钟繇you,王羲之,王献之,卫铄,魏碑的朝代,贡献14.魏晋绘画:特点,代表人物,作品15.魏晋石窟:开凿原因,山西云冈石窟与河南龙门石窟不同点,石窟的意义16.魏晋音乐特点:受外族外国因素影响并能举例说明17.魏晋舞蹈特点:民族融合色彩18. 59页问答题:魏晋时思想领域的哲学思想或宗教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关系是什么?【思想有:佛教,道教,反佛的无神论关系:a道教得以改造,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的教义b佛教理论发展,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得到迅速发展。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

【课标解读】应掌握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兼并、租佃经营和租佃关系的变化。

【考试大纲】土地制度。

【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1)发展:产生于,盛行于,瓦解于,废止于。

(2)实质:名义上为,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所以其实质是国家共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特点:有公田、私田之分。

公田由农民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交给贵族。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所有。

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4)瓦解的原因和表现:原因:a.生产力的提高b.各国税制改革表现:a.大量公田抛荒b.部分私田逐渐成为私有土地c.贵族间争夺田地(5)井田制废除的途径①一是从上废除井田制。

②二是培植了一批新兴所有者。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1)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君主土地私有制:是由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

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兼并成为大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经常采取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

(2)发展:宋初,“田制不立”,“”,使两极分化激烈。

明清时期,经济繁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3)影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影响统治的稳定。

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WBR.租佃式经营的含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式经营方式。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关系。

2.发展①战国:产生原因:土地兼并的结果②汉代:比较普遍:“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③宋代: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地租以实物为主,又有分成租和定额租的不同。

④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3.影响:使佃农对地主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先秦)

中国古代史(先秦)

中国古代史(先秦)中国古代史第一讲:先秦时期第一部分:原始社会一、禅让制1、禅让制的含义:禅让制又叫军事民主制,是指在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在部落联盟会议内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起具体做法是选贤与能。

2、禅让制推行的表现(1)传说尧任部落联盟首领时,选择了品德高尚的舜为继承人。

尧年老时,根据部落联盟会议的决定,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舜。

(2)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3、对禅让制的认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它基本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阶级、国家的出现,它必然要被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二、原始社会时期的的经济1、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和社会分工(1)原始人群时期:人们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是采集和狩猎,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未经加工过的石器,即打制石器,因此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2)氏族公社石器:人们已经对所使用的石器、木器和骨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工,,这些石器被称为“磨制石器”,设一时期又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3)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分工①在原始农业产生以前,男子从事狩猎,妇女从事采集,氏族成员的生存所必需的食物主要是通过妇女的采集活动来供应的。

②原始农业产生以后,妇女仍主要从事采集工作,男子则从事农业生产,氏族及部落成员的食物逐渐变为主要靠农业供应。

2、原始社会后期的商品交换活动(1)商品交换产生的原因: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需求不断增加和扩大,而人们无法生产自己所需的全部产品,于是便有了商品交换。

(2)原始社会后期商品交换的特点:商品交换的形式主要是物物交换,商业尚未从原始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3、原始农业的产生(1)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农业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左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用石刀、石斧除草,然后放火焚烧,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

(3)原始农业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刀耕火种一两年后,土壤肥力下降,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人们不得不到处迁徙,生活十分艰难。

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

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

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先秦是指中国秦朝以前(即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时代的统称,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这个阶段。

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具体史实】1、政治上: 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史实】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020年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020年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消极方面: 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用宗法血缘关系维系的政治军事 同盟,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王室 实力一旦削弱,就必然形成诸侯割据局面,危及统一和安定。
返回
2.分封制对后世社会的影响 (1)分封制影响着后世皇权专制和皇权至尊的皇族分封体制。 (2)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的政治控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纽 带,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的心理认同,从而进 一步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3)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 特色的区域文化。如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来源于分封制下 的封国名称: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 (4)分封制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如中国的很多姓氏 来源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姓氏中的齐、鲁、赵等;战 国时秦国与晋国曾联姻,后世就以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
(5)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 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 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6)宋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 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枢密使,分割宰 相的军权。
(7)唐朝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地
分封制 具有重
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②……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 治秩序 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③,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 的稳定
要 的 历 决策下④,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 分封制
史意义 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⑤,进而演变成一 在民族
“宏观政 治决策” 说明分封
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⑥。……总 融合方 体来看,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 面起了 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⑦。 一定作

通史复习 夏商西周的政治和经济

通史复习 夏商西周的政治和经济

2.分封制的目的、性质、内容、作用、特点、影响分别是什么?西周分封示意图(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2)性质:既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也是奴隶制国家的(3)内容:①周王将土地和人民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③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晋等。

(4)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5)特点有:(1)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或“国”与“家”紧密结合、王权与血缘关系相结合);(2)权利与义务统一等。

(6)影响:的考查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主要从其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具体体现进行设问。

{思维激活} “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中,诸侯蜂拥而勤王。

这体现了分封制的什么特点?【提示】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具有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特点。

3.分封制、井田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

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23)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从而保证了西周的强盛。

4)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也就从根本上瓦解了。

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1.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概况?(1)农业方面:已种植 五谷 ,懂得施肥和灌溉,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

(2)畜牧业:商朝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

2.手工业的发展概况?(从青铜铸造、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业、漆器工艺几方面看)(1) 青铜铸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西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2)商周时 玉器加工和纺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3)陶瓷业方面:商周遗址出土了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4)漆器工艺:我国是世界上用漆 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3.商业、交通和城市的发展概况?(1)商业:商民善于经商,称“商人”,商都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中国古代史基本考点过关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奴隶社会时期考点一、夏商西周的更替1夏: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统治中心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夏初都城在(阳城),即今天的(河南登丰);B、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2商:A、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为(亳),即今天的(河南郑州);B、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叫(殷朝),殷即今天的(河南安阳);C、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役后,商灭亡,历史上把周武王带军向商都进攻,称为(“武王伐纣”)3西周:A、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建西周,都城在(镐),即今天的(陕西西安);B、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是由(周厉王贪财好利、残酷剥削百姓)引起的,是西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C、公元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乘周朝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D、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即今天的(洛阳),史称东周。

考点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1政治制度:分封制:(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A、含义: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③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B、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C、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D、崩溃于(春秋)时期,最能反映分封制崩溃的现象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结束于(战国)时期,被(郡县制)制取代。

分封制实行的基础是(井田制)2、经济制度:井田制:(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A、含义:关于土地的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

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关于义务的规定(受田者要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关于生产方式的规定(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称为井田的原因(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B、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C、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D、瓦解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中被废除。

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

•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 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 反映的是
• A.自耕农式经营 营
B.千耦其耘式经
•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 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 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对农民: 自耕农破产。
五、土地制度的演变 3. 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及其目的:
(1)措施 ①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___均__田__制_,制定官民占有 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_____土__地__买__卖__。
②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__人__丁__ 和__田__亩__的 多寡收取赋税,绘制了“鱼鳞图册”,作为确定土地所 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 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 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日益完善
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上述材料反映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 什么现象?
土地兼并
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土地兼并的原因和危害?
五、土地制度的演变
2、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及其原因、危害 (1)原因:
土地私有;农民负担沉重(天灾人祸)
(2)危害:
对国家: 经济上财政收入减少; 政治上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五、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概括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概括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概括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篇一:概括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号称“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

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

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

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每一个等级必须服从上一个等级,并有义务纳贡、服役等。

周天子位居金字塔顶端,不仅是所有姬姓宗族的大宗,而且通过“同姓不婚”、“娶于异姓”的联姻原则,又成为有甥舅关系的异姓宗族的共主。

西周的分封制和井田制问题(1)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

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

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

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2)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

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

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

单元一先秦时期资料

单元一先秦时期资料
济格局)
3.文化方面: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二.基本线索 (一)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 1.政治文明
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从夏朝开 始,形成了一系列被后世所继承的政治制度.如: (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而确立了家天下,宗 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①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②西周的分封制
(2)手工业发展起来:
①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 的生产部门
②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技艺高超,进入繁荣阶段. ③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官营手工业. (3)商业活动逐渐发展: ①商朝时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②西周设立官职统一管理商人和商业,商人们主要为
政府服务.
3.文化兴起
(4)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 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
(5)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 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新的因素的成长,促 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 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打破了列国旧的分野, 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1)表现:①道家:老子,其学说精华是朴素辩证法思想,政 治上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庄子,认为世界是 “我”的主观产物,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 象。
②儒家:孔子,其思想体系核心是“仁”,主张维护周“礼” 是其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孟子,主张仁政,反对苛政,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和宽刑薄 税。荀子,具有唯物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3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 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 谮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 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初中历史《分封制》

初中历史《分封制》

分封制一、考情分析在高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偶尔会涉及史料分析题或简答题。

二、命题导向结合现实中与宗法制有关的民族情结,风俗习惯等考察宗法制。

或利用考古遗存,历史文物,文献记载或国名地名的来历等考察分封制。

三、考点精讲1,分封制的概念封邦建国,授土授民。

西周的分封制也称“封建”制,即由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诸侯国。

相关史料: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2,分封制的目的拱卫王室,巩固周王朝统治。

相关史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相关史料: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顾炎武3,分封制的内容(1)分封方法与对象: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注意分封的主要诸侯国,包括数量与地理位置)(2)诸侯的义务与权力: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从而形成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

同时,诸侯在封地内有世袭统治权,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等。

相关史料: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烽火,诸侯悉至……——《史记·本纪》(表明被分封的诸侯具有拱卫王室的义务)4、分封制的影响(与目的相联系,现世的,长远的)拓展疆域;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周王朝延续数百年;受封诸侯有相当的独立性,势力不断壮大;随着时间推移,血缘疏远,诸侯混战不可避免。

相关史料: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步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

——柳宗元《封建论》(反映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相关史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反映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思考与探究:(基础)1、(20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高中历史 课题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 含解析题

高中历史 课题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  含解析题

课题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1)概念: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性文化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3)生产与生活。

①能以打制方法制作简单工具。

②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③已经学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1)概况。

(2)代表。

代表特征仰韶文化手工业:彩绘陶器;农业: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农业:种植水稻;手工业: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龙山文化手工业:黑陶红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3.原始社会组织的社会特征:(1)母系氏族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2)父系氏族社会。

①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②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③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

原始社会的分期及代表(1)按社会组织划分:·原始人群: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

·母系氏族社会:山顶洞人、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2)按生产工具划分:·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1.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中国古代文化遗存的分布,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

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查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影响: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还导致了父权制确立,氏族制度瓦解,加速了阶级的形成,为文明到来开拓了道路。

而且,也为后来的剥削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从部落到国家1.部落联盟:(1)三皇五帝: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

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

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明分封制的瓦解。

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

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崩溃。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主要形式 2、土地兼并
1)概况 2)危害 3)措施 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主要形式
2、土地兼并
1)概况 2)危害 3)措施
土地兼并不能抑制的原因
(参考)
1.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2.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使土地兼并不可避免。
拓 民占中国国民总数的75% ;而城、乡财富拥有比例是96:4,即中国农 民人均财富拥有额仅为城市人口的1/ 72,用百分比显示是1. 38% 。
展 这个1. 38% ,充分说明了:相比于城市人,农民真正是一贫如洗的。
材料二: 我国宪法作了这样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
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农户使用和经营的宅基地和承
公田转化为私田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军功赏赐
土地买卖
土地兼并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主要形式 2、土地兼并
1)概况 ★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明清: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动动脑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 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 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 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 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租佃农民与雇工的主要不同点:一是佃户与田 主带有一定的主仆关系,而雇工与雇主基本上 是平等的;二是佃农在法律上与地主具有一定 的人身依附关系,而雇工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 人。
这种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会反过来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 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 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 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

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12时19分56秒上午12时19分00:19:5620.12.15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2.1520.12.1500:1900:19:5600:19:56Dec-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12时19分56秒 Tuesday, December 15, 2020
集体耕作
• 铁犁牛耕
个体农耕
变化原因:生产力(农具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 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 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 A 、火耕
B、刀耕
D、铁犁牛耕
C、石器锄耕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 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 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表现形式
土地公有制 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
氏族成员集体 耕种
井田制 (实质:土地 国王私有) 土地国有 (均田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五、土地制度的演变
2、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及其原因、危害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
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
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
•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 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 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田制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因耕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而得名。

内容是: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并要向周正交纳一定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2)分封制: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周正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保卫王室。

周初分封制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晋等。

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城。

(3)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

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二者相互影响,是西周奴隶制兴盛的支柱。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瓦解、分封制破坏,奴隶制度逐步为封建制度所取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