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笔记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笔记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笔记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笔记资料说明: 1,参考用书:《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胡妙德、关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资料来源:2005 级考生结合艺术类 05 年辅导班笔记整理而成。 3,资料说明:本书 2005 年第一次列入参考书目中,在 05 年的考题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一章当代中国广播文艺的艺术实践一,当代中国广播文艺发展的历史轨迹 1,解放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0,延安新华广播建立,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2,国统区——上海广播电台、南京政府电台 3,建国十七年——被集体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激情点燃的广播文艺,是最艰苦的创业阶段。 1)广播文艺的地位由边缘靠拢中心,文艺节目的比重逐渐上升。 2)奠定了当代中国广播文艺的基本框架:采录丰厚的节目资源;开辟和完善广播文艺的节目形态。组建专业广播文艺播演团体。文艺节目占了新中国广播的 50%以上,包括歌乐、戏曲、广播剧等,同时组建了专业的广播文工团、民乐团、说唱团,并日趋专业化,开始了资料库的建立(1955 年起)。 4,文革十年——被政治极权话语灌注的文艺广播 1)在文艺创作上“以阶级斗争为纲” ,割裂了文艺与社会的真实联系,违背了艺术规律; 2)在评价艺术的价值体系中,政治标准是首要的、必须标准的错误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审美心理的健康发展; 5,新时期(1978-1986)——回归艺术本体属性的广播文艺 1979 年,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邓小平提出了繁荣文艺事业的二为方针: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广播文艺迅猛发展,表现在: 1)研制调频立体声广播成功:1979 年 9 月,黑龙江省广播事业局作出了中国第一台立体声调制器; 2)评书、小说、广播剧连续广播 3)品牌意识渗透到文艺领域,板块格局的广播文艺开始兴起。 6,转型期——平等交流的广播文艺标志:1986 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成立,吹响了我国广播体制改革的号角,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掀起了广播行业走系列化发展道路的热潮。转型期广播艺术较以前广播文艺的不同; 1)节目播出样式:直播对录播的裨补;2)审美交流方式:单向交流向双向、多极交流嬗递(现场直播、热线电话等增强); 3)审美心态:仪式化聆听向附庸伴随的变迁;制片人制度,超出了审美无功利时期,审美与功利结合; 4)接受主体的审美创造;艺术生产的终极实现。艺术生产以接受主体的欣赏为终点。 7,发展期:商业化的必由之路继珠江台之后,上海东方台、北京音乐/交通台成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标志:广告收入迅速上升,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节目收入 1998 年 1 月 1 日,北京音乐广播开始启用计算机,全面实行数字化 2002 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也实现了数字化播出二,当代中国广播剧的发展历程 1 广播剧的特点:听觉的、家庭的、随意的。 1,初期阶段:直播时期(1949-1952)内容特点:注重作品的社会价值,紧密反映现实,激发人民的革命热情、爱国热情艺术形式特点:定位介于广播剧与舞台剧之间;戏剧技巧较为突出。 2,成熟阶段(1952-1966 年)题材内容:歌颂新时代,歌颂新人新貌,歌颂革命斗争中的英雄人物。艺术特性:充分发挥广播的传播特点。广播事业的发展:1)1954 年2 月,成立中央广播剧团; 2)1959 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复

校,广播剧走向大学讲坛。 3,繁荣兴旺阶段(1976—):广播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广播局在数量上增多,在质量上提高: 1)题材广泛、内容深刻、时代气息强, 2)传统形式的广播剧日趋完美 3)风格上多姿多彩 4)新样式广播剧在探索中佳作迭现 5)广播连续剧迅速发展 6)古典题材广播剧早数量和艺术质量上由显著提高 7)立体声广播剧的出现与发展本章知识小点总结: 1,1936 年11 月 2 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区亚历山大大宫开播,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视的诞生日。 2,《白衣战士》——中国第一部电影录音剪辑节目 3,广播的三大任务:新闻、社会教育、娱乐 4,新闻广播与文艺广播的区别: 1)新闻时效性强、求“真” ; 2)文艺时效性弱(永久性的)求“美” 。 5,1924 年 10 月,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诞生 6,我国第一部广播剧:苏祖圭编写的《恐怖的回忆》(1933 年) 7,1947 年 8 月 1 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部广播剧《红军回来了》 8,新中国第一部广播剧:1950 年 2 月 7 日,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一万块甲板》第三章当代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的艺术实践电视文艺——电视文艺是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以电视独特的声画造型为表现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对各类文艺作品进行加工、综合、创造,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的特殊屏幕艺术形态。一,中国电视文艺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958-1965 年) 1958 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成立之初,就有文艺组的建制。 1958 年 6 月 15 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直播电视剧的形式)。 1958 年 6 月,北京电视台进行了第一次剧场转播,充分发挥了电视即时传真的特性,让电视观众在同一时间内收看到了剧场演出的现场实况。 2 1959 年,第一个外国文艺节目播出 1960 年,综艺性晚会出现 1961 年,第一个专题晚会,笑的晚会剧场文艺转播成为当时电视文艺的主要形式之一。这一时期的电视文艺特点: 1)表现手段上,演播室实况直播→剧场播出直播→尝试录像播出(即录播); 2)内容与形式上,简单转播既有的艺术形式→更富电视化特点的再创造和探索。 2,停滞与复苏阶段(1966-1978 年)样板戏——是文革期间出现的极为复杂的文化现象。这批“样板”凝聚着当时很多艺术家的心血,具有一定的艺术成就,但它被少数阴谋家所利用,被当作压制其它文艺的工具,这本身又起到了极坏的作用。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 8 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后来陆续出现的京剧《平原作战》《龙江颂》等 9 部作品,不在“样板戏”之列,而被称为“样、板作品” 。 1)文革时期,全国广播电台一律实行军事管理,地方台停办节目,只能转播中央台的节目。这一时期的电视文艺节目主要采取转播舞台演出实况的形式。 2)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电视文艺开始复苏,恢复播映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和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满足广大人民文化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1978 年 4 月,第一部彩色电视剧《三家亲》 1978 年 5 月 1 日,北京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 1977 年 5 月 23 日,中央台自制的第一个栏目《文化生活》开播 1979 年 1 月,《外国文艺》开播 3,发展与兴旺阶段(1979—) 1980 年,开始有了译制片 1983 年,飞天奖设立 1984 年,《周末文艺》开播,即后来的《综艺大观》 1985 年《百花园》开播,地方文艺节目 1983 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导演为黄一鹤 1984 年,开始出现青年歌手比赛、相声比赛、舞蹈比赛,出现了新的电视样式——电视散文 1984 年,电视艺术片《西藏的诱惑》(刘郎,现在在浙江电视台工作) 1990 年,《综艺大观》《正大综艺》开始播出、 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