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圣才出品】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上)【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上)1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社会框架中的广播电视行政管理1.广播电视经营管理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2.社会结构中的广播电视事业(1)对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研究,应该涵盖社会、经济、技术、伦理道德、政治和法律等宏观层面的管理秩序。
(2)广播电视事业并非游离于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之外,而是与其所指向的受众一起同属于更大的社会结构之中。
3.广播电视管理体系的特点(1)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①党委政治领导这主要是指党委宣传部门对广播电视事业政治思想方面的领导,通过党的政策文件领导广播电视媒介实现思想宣传及舆论导向的作用。
②政府依法管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最高行政部门是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地方各级政府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工作。
③行业规范协调通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相关行业组织对广播电视行业进行软性管理。
④单位自我约束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制定内部道德自律的规范来加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主要是其中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2)广播电视事业宏观管理体制的特点①宏观性和权威性管理体制主要进行行业宏观规划和调控,制定管理原则,主导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方向,在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②规范性和强制性法律规章、行政命令,以及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道德自律规范,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依靠国家统治机器等发挥效力,对广播电视媒体具有普遍约束作用。
③时代性与稳定性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环境,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管理体制;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管理形式,要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不能政出多门、朝令夕改。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
第三节 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 电视画面的物理特性 ▪ 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 ▪ 电视广播的早期发展
➢ 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 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也是世 界第一座正式电视台
第四节 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 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 ▪ 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
▪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 台在窑洞里的“播音室”开始试验播出 -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的创建纪 念日
▪ 建国初期的我国广播事业
▪ 改革开放之前的广播事业
▪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的发展 -广播事业基础建设高速发展 -广播电台从一家综合台到多个频率,广播 频率专业化改革与国际接轨
▪ 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 语言的形成与使用 ➢ 文字的创制与运用 ➢ 印刷术的发明 ➢ 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 ➢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 广播电视: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
➢ 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开办了广播电视机构 ➢ 电视机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 ➢ 广播电视已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之一
▪ 广播电视改变信息接收方式及结果
▪ 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 -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 线电台”
▪ 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广播电台 -1929年8月,国民政府公布了《电信条 例》,原则上允许民间经营无线电广播, 但由于国民党当局于此同时采取了较为严 厉的新闻管制政策。 -民营广播电台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 商业性广播电台;第二类:教育性电台; 第三类:宗教性电台。
▪ 香港地区的其他广播服务
第二节 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市场与编排【圣才出品】
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市场与编排7.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节目的种类和发展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广播电视机构播出内容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播出形式和构成单元。
由于广播电视的线性传播特征,广播电视节目也必须根据线性传播的逻辑和规律,不仅要按照时间段来划分节目单位,也要按时间顺序来播出节目内容。
1.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别(1)新闻类节目①消息类新闻节目大体包括动态新闻、简明新闻、综合新闻等。
②新闻专题节目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与报纸的特稿、通讯颇有类似之处,相对于动态类的简明新闻综合新闻而言,可以用较多的时间容量、较大的篇幅来对新闻进行较为详尽深入的报道。
③新闻评论节目以传播观点为主,新闻事实往往作为立论的基础和论据呈现。
④电视新闻类纪录片如今一些研究者和业界人士认为,从创作者的主体性到题材的表现方式和风格,纪录片与新闻都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会对新闻类纪录片这一提法有所质疑。
⑤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新闻杂志新闻杂志型节目借鉴杂志的编排方式,把不同题材内容和题材样式的新闻节目组合串联在一起。
⑥广播电视新闻类谈话节目新闻类访谈和谈话节目如今也是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文艺娱乐类节目①广播文艺的基本类别音乐节目、评书、小说连续广播、诗歌散文、曲艺和戏曲节目、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等等。
②电视文艺的基本类别音乐、舞蹈、杂技、评书、戏曲曲艺、戏剧等。
③DJ主导的广播流行音乐节目和听众点播在目前的广播文艺娱乐节目当中,流行音乐节目占据很多的播出时段,并且与流行音乐产业紧密结合,通过排行榜等推介方式与唱片工业产生互动。
④广播电视游戏节目在国外称为Game Show,是从传统的广播电视猜谜和知识竞赛类节目发展而来,包括各种各样的广播节目里的有奖竞猜和电视益智问答、猜奖、互动游戏等等。
⑤电视真人秀在国外称为Reality Show,中文又称真实电视。
这类节目主要是指普通人而非扮演者根据电视制作机构预先设定的游戏规则,参与到一个竞技类的活动当中并根据规则完成这个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没有剧本约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个性、需求和目标自由发挥和表现,电视制作机构则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节目播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一、名词解释:1、广播电视: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
(笔记:是大众媒介及其技术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产物。
)2、涵化理论:美国格伯纳提出,研究者探究电视塑造的世界和真实的现实世界的差异,考察电视对于个人的长期的“涵化”效果,研究发现电视节目编排的整体模式是公众对社会现实达成共识的重要来源,电视培养了人们的共同观念,可以使人们以电视屏幕上呈现的社会情状、价值观和思维体系来看待真实的现实世界,是当今社会文化主流的首要渠道。
“涵化理论”研究表明,电视暴力内容不仅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而且电视内容也会影响到人的态度、价值、思想方式等内心世界。
3、新闻:新近发生的或预计将来要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民生新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进行单向灌输和指导的工具,而成为发出民间声音的通道,鼓励民众通过它进行意见的表达,发扬民主的作用。
它的本质特征是: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主的价值取向。
5、深度报道:在新闻业界被认为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揭示明日之意义”。
深度报道与新闻业作为独立社会力量的存在息息相关,也与大众媒介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密不可分。
6、真人秀:又叫真实电视。
有学者概括为“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景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认为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目的、特定规则、竞争、记录和加工这些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共同特点。
真人秀可分为七个基本元素:即人物、悬念、竞争、游戏规则、时空情境、现场记录和艺术加工。
7、广播剧:是“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
运用对白、独白、唱词等手法,以及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以加强气氛,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以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动作状态。
”8、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1)广播系统的内涵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2)广播的分类①按照传播信号区分,只传送音频信号的,称为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radio);而同时传送音频(声音)及视频(图像)信号的,则称电视广播,简称电视(television)。
②按照传输方式分,通过无线电微波开放式传送的,称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通过电缆或导线封闭式传播的,则称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其中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转发站传送信号的,则称卫星广播电视;通过因特网传送的,称为网上广播(online broadcasting或webcasting)。
③按照覆盖范围,可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④按照技术标准则分为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
1.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1)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语言的形成大大丰富了传播的内容,与简单的手势、简单音节等传播符号相比,语言更适合表达更为丰富、精确、复杂的内容,人类的语言形成与使用因此被认为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2)文字的创制与运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①文字传播极大地克服了口语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有了文明史、历史记载,使人类社会扩大统一,迅速发展进步,人类的经验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沿用。
②相较于语言,文字也便于长久保留,如过去只能保存在记忆中的知识与口头文学作品等。
③用文字进行传递的信息比用口头语言传递的发放更为精确、传递范围也更广。
(3)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4)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5)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也是一次仍在进行着的革命。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谈话节目【圣才出品】
第十章广播电视谈话节目1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要类别和特征1.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含义广播电视谈话节目,是指将人际间的语言交流引入广播电视,并将这种交流本身作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呈现给受众。
从表现形式上看,谈话类节目往往是由主持人与一位或数位访谈/谈话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交流,并通常会开放现场的热线电话或设置网络互动平台,接受演播室谈话现场之外的听众或观众打来电话、发短信或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参与讨论。
2.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种类(1)新闻时政、公共事务和社会生活类谈话节目这一大类谈话节目主要的话题是社会政治、时事新闻、老百姓关心的社会公共事务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时事新闻往往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大类别相似,这类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往往也可以分成硬话题和软话题两大类。
①硬话题这主要是指新闻时政、公共事务方面的话题,往往是围绕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或者令人关注的新闻事件而引发的社会话题来进行讨论。
②软话题这主要集中在社会生活类、情感类等谈话节目当中。
这类节目往往涉及家庭、恋爱、婚姻、伦理、道德、法律、人际关系、教育等社会生活内容的方方面面。
(2)社会名流、文体明星访谈节目①这类节目所邀请的嘉宾往往是社会知名人士。
②这类节目的主要表现形式,通常是主持人与嘉宾在演播室内进行的面对面的对谈节目,一般是一对一的访谈;有时也因话题原因,由主持人一人与多个嘉宾对谈。
③这类访谈节目的话题内容范围比较广泛,从硬性的社会话题事件到软性的八卦娱乐都可能涉猎。
④这类访谈节目的嘉宾,作为社会名流、演艺界人士,往往也有很多受访经验,谈吐与节目节奏、效果契合度往往较高,通常会使节目节奏更为紧凑流畅、张弛有度,节目效果通常比普通嘉宾要好。
但也因为嘉宾往往熟悉节目流程,反而被认为这类节目不像是真正的访谈,而更像是一个安排好的“演出”。
(3)情感、人际关系、心理自助类谈话节目①这类节目在广播里的表现形式通常以主持人与单个听众交流的形式为主,有时也出现多人交流的情况,主要内容是以个人的感情抚慰为多。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圣才出品
第九章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9.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和意义1.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类别界定的中外之别如果深入分析国外类似的节目实践,许多成功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人,都会更关注一个新闻栏目的整体风格和定位,而并不十分介意在栏目中播出的单个节目,究竟是调查性报道、特写还是访谈。
2.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实践脉络(1)中国广播电视深度报道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历程中发育起来的。
(2)1990年代初中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①中国媒介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媒介生存压力骤增,新闻业新的竞争态势开始出现。
②中国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驱动下开始出现各种利益分化,新的社会问题凸显。
3.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和困境(1)2003年前后,中国的新闻深度报道进入更广阔的公众视野。
(2)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力量以更加明确的方式体现出来。
于是,对于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而言,多个两难选择始终存在。
①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多种时代成分并存和多重利益分化,使得这类报道在面对大量可能涉及的内容时,担负着沉重的道义责任,却又时常力不从心。
②强大的市场驱动在一些时候成为道义责任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共谋。
(3)广播电视新闻深度类节目与中国新闻改革的发展脉络相一致,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类栏目的实践,呈现出宣传管理、市场需求和新闻媒介自身专业诉求之间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
二、全新闻频率/频道的理念和实践策略1.全新闻频率/频道的新闻理念广播电视全新闻频道(频率)的兴起,是新闻业和社会公共生活发展变化相互呼应的结果。
从1970年代末美国有了第一家全新闻广播频率,到1980年世界上第一个24小时播出的电视全新闻频道CNN开播,如今每时每刻不间断的滚动新闻和现场直播已经让受众习以为常。
2.全新闻频率/频道的组织架构和节目策略(1)“时间迁移(time-shifting)”时间迁移是利用滚动新闻和重播让那些错过收听收看某些新闻栏目的听众和观众能在不同的其他时段补听补看。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香港地区声音广播的发展与现状1.早期的香港无线电广播香港最早的实验性广播出现在1923年至1926年间,由一群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组成“香港无线电广播社”(Hong Kong Society of Radio),通过无线电播放一些社会新闻、转播歌剧演出等。
(1)1928年6月30日上午9时,香港地区第一个广播电台(电台呼号GOW)正式开播,电台是由港英政府资助的。
1928年香港的无线电广播只有英语节目,每天播出2小时。
6月30日被指定为香港电台的成立纪念日。
1929年2月1日,广播电台的呼号改为ZBW。
(2)1929年,港英当局成立了广播委员会,10月8日,正式宣布ZBW电台为政府所办,并委任时任港府邮政总监的史密夫出任第一任台长。
(3)1934年,中文台成立,台号为ZEK。
最初中文台和英文台两台共享一套设备,错时播出节日。
1938年1月建成第二个广播发射台,中英文两台才得以同时广播。
(4)1941年12月,日军大举进攻,香港沦陷。
香港电台在12月8日随即中断广播;三天后,日军使用其设备以“香岛放送局”名义(呼号JPHA)重新广播。
(5)1945年8月3日,日军投降,日本当局在港电视也随之停播;9月1日,当时英国海军少将在电台里正式宣布英国重新接管香港。
同年9月15日,香港电台的的中英文节目才恢复播出。
2.香港电台:RHK到RTHK(1)1928年6月30日,香港GOW电台开播,这个电台就是后来香港电台的前身。
(2)1948年8月,“香港电台”(Radio Hong Kong,RHK)被正式命名,取消原ZBW和ZEK呼号,并增加了早晨节目的播出时间。
(3)1951年,港英当局解散广播委员会,相关广播事务由港英政府新闻则(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Office)接管。
(4)1953年7月,港英政府决定香港电台(RHK)脱离港英政府新闻处,另设立广播处长一职来负责香港电台的管理工作。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笔记和名师陆晔典型题详解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笔记和名师陆晔典型题详解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1广播的基本概念(1)广播系统的内涵一般来说,利用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有规律地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音频、视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和传播过程本身都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2)广播的分类①按照传播信号划分a.只传送音频信号的,称为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radio)。
b.同时传送音频(声音)及视频(图像)信号则是电视广播,简称电视(television)。
②按照传输方式划分a.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是通过无线电微波开放式传送的。
b.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通过电缆或导线封闭式传播。
c.卫星广播电视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转发站传送信号的。
d.网上广播(online broadcasting或webcasting)通过因特网传送的。
③按照覆盖范围划分可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④按照技术标准划分可分为数字广播和模拟广播。
2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从人类传播史进程来看,有五次“革命性”的发展值得关注,被称为信息传播方式的五次革命,具体见表1-1。
表1-1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3广播电视: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广播电视已经建立起了自己不同于其他传播手段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并在综合其他传播手段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新闻与信息、社会公共服务、商业、娱乐等奇妙独特的混合形式。
4广播电视改变信息接收方式及结果广播电视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受众接触信息的方式和传递的结果。
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飞机“阿波罗Ⅱ号”成功登月,通过电视转播,全球的电视观众分享了人类登月的一瞬间。
电视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广播电视已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之一。
(1)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自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新闻——类别与变化【圣才出品】
第八章广播电视新闻——类别与变化8.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新闻的概念和基本类别1.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概念广播电视新闻,作为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如无线电、光缆、卫星)公开传播的正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则是广播电视的特性导入新闻定义的结果。
2.广播电视新闻的种类和特点(1)按新闻发生地,可分为本地新闻、全国新闻、国际新闻。
广播电视国际新闻的来源如下:①购买海外通讯社和广播电视机构的节目素材。
②广播电视机构派出自己的记者采访报道的国际新闻。
(2)按新闻题材,可分为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法制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教育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
(3)按新闻体裁,可分为消息、深度报道、新闻专题、新闻评论、人物专访、特写、通讯等。
(4)按新闻采编方式,可分为口播新闻,(电视)图像新闻,现场报道/录音报道,现场直播。
(5)按新闻的播出方式分,可分为直播新闻、录播新闻。
3.栏目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脉络(1)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发展历程中国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的栏目化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①从“电视新闻”到“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间为1958~1978年。
②从《新闻联播》的创办到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栏目的开办,时间为1978~1987年。
③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和福建电视台《新闻半小时》栏目的创办,时间为1987~1992年。
④大型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与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的创办,时间为1993年至今。
(2)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特点①社会化趋势。
②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地位专门化确立。
③由记者直接主持栏目代替了播音员客串主持的传统模式。
④一改过去单纯注重新闻报道内容而忽视栏目自身视觉、听觉形象设计的局面。
充分利用现代化电子特技手段来实现栏目编导的设计意图,以强化栏目对受众的吸引力。
(3)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原因①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是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信息需求不断增加的体现。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1.广播电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作为电子传播方式的广播电视,与口头传播、印刷传播等方式相比,更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广播电视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信息远距离传输的能源;②电子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渠道;③传递的音频视频信息所借助的编码解码方式。
(2)广播电视的发展还依赖于国家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对广播电视业的投入;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与丰富的内容资源。
(3)社会对信息的需求程度也直接促进了广播电视的发展程度。
(4)广播电视的发展依赖于巨额的广告营销收入。
(5)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影响广播电视的发展水平。
2.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1)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对广播电视的管理与控制相对印刷媒体而言都较为严格,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①广播电视必然会占用公用资源——无线电频率资源,因此,这些公共资源可以由谁使用,谁不能使用,如果使用需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及资质等,便需要一定的专门机构来进行适当的分配和管理。
②无线电频率资源是有限的,广播电视机构受到频率资源的限制而不能无限度地发展。
③由于广播电视媒体生动形象的传播特点,更容易为人接受,受众门槛相对也较低,因此对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通常也有更为严格的选择,以使广播电视媒体更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需要及社会主流民意的支持。
(2)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形态依照不同的标准一定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传播学者Wiio以“政府对媒介管理方式”与“媒介所有权”为两个向量,形成四个象限的划分(见图4-1)。
图4-1媒介所有权—控制类型图(Wiio,1983)在世界各国,由于社会制度、经济模式的不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也各不相同。
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在管理体制上可将不同的广播电视机构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体制模式:①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国有/国营型的广播电视机构属全体国民所有,但通常是由政府(或执政党)直接来建立、管理、控制的一种类型。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1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受众:特征与变化1.受众的内涵受众(audience),是指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发言的无名个体与群体,即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接受者,如果仅仅考量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的属性,那么受众还包括广大的互联网用户也即网民。
受众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宏观上看,是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网民等组成的数量十分庞大的集合,从微观上则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社会一分子的个人,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受众的特征(1)大众传播媒介受众的特点①规模的巨大程度。
受众群体的规模几乎超过了各种各样社会群体。
②分散性。
受众分散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当中。
③异质性。
即受众社会属性和文化特质的多样化。
(2)对于传播者而言,大众传播媒介的受众的特点①不可见性。
由于受众数量规模庞大,分散,异质性高,很难被精确描摹出来。
②非群体化或曰碎片化在自主性、分群化社会中,广播电视观众、听众和所有大众媒介的受众一样,呈现出多元化、碎片化的结构特征。
受众非群体化的趋势与广播频率专业化、电视多频道的竞争不断互动,因此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广播电视从“广播”向“窄播”的转化。
3.目标受众和广播电视节目时间表(1)广播电视节目时间表广播电视节目时间表既是对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的节目播出和衔接的限定与规范,更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听众和观众对节目熟悉起来,这样受众才能在特定的时间和频率/频道上很方便地找到自己想收听收看的节目。
(2)目标受众在媒介行业内,特定的媒介内容接受者常常用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这个概念来描述,这是一个与广告和市场营销活动密切相关的概念,是指某类媒介内容产品所专门针对的特定人群。
(3)目标受众与广播电视节目时间表之间的关系广播电视的节目时间表就是要根据不同节目的目标受众日常生活的作息节奏和闲暇习惯与喜好来进行节目编排,以期最大限度地吸引目标受众。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1)广播系统的内涵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2)广播的分类①按照传播信号区分,只传送音频信号的,称为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radio);而同时传送音频(声音)及视频(图像)信号的,则称电视广播,简称电视(television)。
②按照传输方式分,通过无线电微波开放式传送的,称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通过电缆或导线封闭式传播的,则称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其中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转发站传送信号的,则称卫星广播电视;通过因特网传送的,称为网上广播(online broadcasting 或webcasting)。
③按照覆盖范围,可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④按照技术标准则分为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
1.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1)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语言的形成大大丰富了传播的内容,与简单的手势、简单音节等传播符号相比,语言更适合表达更为丰富、精确、复杂的内容,人类的语言形成与使用因此被认为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2)文字的创制与运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①文字传播极大地克服了口语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有了文明史、历史记载,使人类社会扩大统一,迅速发展进步,人类的经验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沿用。
②相较于语言,文字也便于长久保留,如过去只能保存在记忆中的知识与口头文学作品等。
③用文字进行传递的信息比用口头语言传递的发放更为精确、传递范围也更广。
(3)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4)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5)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也是一次仍在进行着的革命。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第05章
陆晔、赵民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版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
• 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 • 广播电视的特点
-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 性和感染力 -接受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时” 的视听感受 -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具有传递信息、检测环境的功能 -广播电视具有连接、协调、整合社会的功能 -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 素 -广播电视具有重要的娱乐功能 -广播电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功 能 -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
• 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
• 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
-传播突破时空限制:这是广播电视区别于 印刷媒介的共同优势所在 -抗灾害能力强 -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广播新闻传播除了上述优势之外,也存在 着一些的弱点
• 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电视新闻受众 的参与主要指的是一种心理参与
-电视在传播上同样有着广播所具备的弱点, 如选择性差,稍纵即逝等 -电视图像的多义性也会对产生信息模糊
第三节 电视的负功能: 真相还是“偏见”
• 古德温、惠内尔编著: 《电视的真相:电视文化批评入门》 • • • • 公共电视广播的政策初衷 充满“偏见”的电视报道 电视对受众认知的“构建” “偏见”的源头:阴谋还是不自觉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名词解释一、“大新闻”架构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
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
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1986 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
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 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
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 “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个台的体制、系列台的建设、广播的发展总体方向上的全新探索。
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被成为“珠江模式” 。
四、信息污染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进入传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受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破坏国家安全、妨害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地面覆盖:有线系统【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广播电视地面覆盖:有线系统17.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有线电视系统的特点与发展概述1.有线电视的基本概念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CATV),又称电缆电视,是指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
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唯一的区别在于它是利用线缆传输信号,目前国际上传输视频信号的通用媒介是同轴电缆和光学纤维。
2.有线电视系统的特点(1)高质量的图像接收。
(2)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
(3)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是一种费用较低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系统。
(4)双向传输,多种用途。
3.有线电视系统的频道扩容(1)扩大传输系统的频带宽度,提高网络的截止频率,以增加频道的负载容量。
(2)采用邻频道传输技术(简称邻频传输)。
(3)利用广播电视频段的空余,增设有线电视系统的增补频道。
4.我国有线电视的创办与发展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始于1960年代末的共用天线系统阶段。
(2)始于1980年代初期,作为机关、企业、高等院校等内部的有线电视系统阶段。
(3)始于1980年代中后期,作为社会媒介的有线电视阶段。
(4)2000年以后,数字化、双向传播、三网融合时代的有线电视系统。
5.我国有线电视的特点(1)我国相关法令要求,有线电视系统应当转播必须转播的内容。
通常包括需完整直接传送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和当地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以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电视教学节目等。
(2)作对无线电视台的补充,有线电视根据本地区、本单位观众的需要,办好自办节目。
有线电视台服务范围小,对象稳定,而且通过电缆输节目信号可传送多套节目。
(3)有线电视丰富的频道资源是无线电视无法比拟的,通常可以根据观众不同需求,开放多种频道节目,频道专业化是有线电视的重要优势。
频道专业化是有线电视的重要优势。
(4)有线电视是一个综合的信息传输网,具有很强的信息服务功能。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9787309031553整理笔记
第一章当代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广播电视的诞生广播的诞生:19世纪20世纪初,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声音的实验相继成功,导致了广播的诞生最早利用无线电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金纳德*奥布利* 费森登和“无线电之父”李* 德福雷斯特美国正规的每日广播:底特律德福雷斯特的8MK电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最早的一个民间电台)世界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匹兹堡KDKA电台(美第一家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电台),1920年11月2日KDKA正式广播1922年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正式开播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写信给无线电实验所称广播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电视的诞生:电视的关键首先在于:解决光电转换的问题(把光的图像变成电信号传出去,接收时再把电信号复原为光的图像)电视发明的基础:1817 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硒,1873,英科学家约瑟夫* 梅发现硒的“光电作用“特性;1884德工程师保罗* 尼普柯发明机械性的无线电图像扫描盘1906澳工程师罗伯特*里埃本设计出放大的电子管,对无线电放大技术和电视发展至关重要1907俄国罗津格研制电子射束管的电视实用模型,显示了简单的电视图像1925“电视之父”英科学家贝尔德利用机械扫描盘成功完成了传送和接收画面的实验,26年在伦敦公开表演1929 英开始实验性电视广播,第一次公开播出的电视节目是工程师弗莱明的电视讲话世界上最早开始电视试验广播的国家是:美国,1928年第一座实验台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和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11月2日正式播送电视节目(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世界上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 : 英国1941 美国第一家商业电台:全国广播公司WNBT电视台正式播出1946 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有机械扫描时代进入电子扫描时代1940 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开始实验彩色电视,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当代广播电视概况:1957 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视传播手段发展为利用同步卫星转播节目,进入洲际传播的时期1962 美国“电星一号”发射成功,世界上最早用来传播电视节目的通讯卫星有限电视发展起来,前途广阔国际间的短波广播和卫星电视斗争激烈,1984年11月15日,美新闻署“世界电视网”系统正式对外定时播出节目,目的是“要把它办成播发图像的美国之音那样的机构”欧洲电视机构开始注重抵制美国“媒介殖民主义”电视文化的入侵和商业电视台冒险事业的侵袭第二节我国广播电视的诞生早期广播发展简史第一个无线电台:1922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和一旅日华侨合作,在上海建立“中国无线电公司”,1923年1月开始播音(音乐和上海《大陆报》的新闻)中国自己筹办的广播电台:1925年2月,北洋政府在天津,北京等地筹建电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真题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真题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市场与编排第八章广播电视新闻——类别与变化第九章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第十章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第十一章广播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第十二章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第十三章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上)第十四章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下)第十五章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第十六章卫星广播电视:集体接收与直播到户第十七章广播电视地面覆盖:有线系统内容简介本书是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严格按照教材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进行详解,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
此外还精选了部分名校的考研真题,并提供详解。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概念题1NTSC制式答:NTSC制式,又简称为N制,是1952年12月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缩写为NTSC)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属于同时制,帧率为每秒29.97fps,扫描线为525,隔行扫描,画面比例为4:3,分辨率为720×480。
这种制式的色度信号调制包括平衡调制和正交调制两种,解决了彩色黑白电视广播兼容问题,但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的问题,需要色彩控制来手动调节颜色,这是NTSC的最大缺点之一。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大部分美洲国家以及日本、台湾、韩国、菲律宾等均采用这种制式,香港部分电视公司也采用NTSC制式广播,其中两大主要分支是NTSC-US(又名NTSC-U/C)与NTSC-J。
2电视控制室答:电视控制室又称电视中心机房,可分为演播室控制室、后期制作控制室和播出控制室。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第三版知识点总结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第三版知识点总结在当代社会,广播电视作为重要的传媒形式,承担着传播信息、文化传承、娱乐媒体等多重功能。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第三版作为一部系统地介绍广播电视基础知识的著作,无疑为学习和研究这一领域的读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第三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广播电视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 广播电视的概念及其特点2.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3. 当代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二、广播电视的技术与产业1. 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2. 广播电视产业链条和生态系统3. 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与发展三、广播电视的内容与节目制作1.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2. 广播电视内容制作的流程和要点3. 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四、广播电视的管理与监管1. 广播电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机制2. 广播电视内容的审查和监管3.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政策和法规以上为《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第三版的主要知识点概述,这些内容涵盖了广播电视领域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对于初学者还是已经在这一领域有所积累的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知识点看似零散,但它们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相互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影响。
对于广播电视这一主题,我个人的理解是,它既是传统媒体的延续和发展,又是新兴科技的应用和突破。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方式也将迎来全新的革命。
我们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并加强对广播电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通过本文对《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第三版知识点的总结和回顾,相信读者对于这一主题已经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希望读者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深化对于广播电视这一主题的理解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播音员或主持人是在转述新闻稿的内容。 b.新闻播音语言与语境的关系,是一种“你听我播”的非现场的单向传播,其信息
形式则是以规范口语形式体现出来。
二、声音语言:从广播到电视 1.广播语言:规范口语 (1)广播语言是口头语言的一种,一般被称为“规范化的口语”,即广播语言具有口
3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语表达通俗易懂、明快简洁的基本特性,但是比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在遣词造句上要更加 符合语法规范。
4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外,一般都是在拍摄画面的时候同期录制获得的声音。 (2)特点 电视片的解说词,需要符合规范口语的特点,而且解说词写作还要考虑到与电视画面、
音乐音响的立体结构。 解说词往往不要求作为一篇单独的文章在文字结构上的完整性,而是要与电视的其他表
达元素形成相互镶嵌的关系。 3.广播电视新闻的声音语言形态 (1)新闻播音语言 ①定义 新闻播音语言是指广播电视新闻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达语言信息(即“播音”)工
作的从业者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②功能定位 这是对记者、编辑等提供的文字稿的口头再现。播音员和主持人需要对文字稿的语言表
达是否准确无误承担个人责任。 ③内容 主要包括新闻的导语和串联词,广播新闻除录音报道、现场报道外的大部分内容,电视
2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画面是电视最重要的特殊的传播符号。主要依靠构图、景别、角度、运动、色彩等造 型元素和剪辑方式来形成叙事逻辑。
②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广泛使用,特技制作便捷程度提高,在电视 画面上,一种独特的屏幕符号作为电视视觉传播元素的一种,作用已变得越来越明显,屏幕 符号在电视传播中能对画面本身起到说明、提示、解释等补充作用。
听觉、触觉感觉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等。 (2)根据广播电视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传播的技术特点,广播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和
非语言符号可以分别分为视觉性的和听觉性的两个大类。
1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广播是听觉性的媒介,因此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都是听觉性的。 ②电视作为视听双通道的传播媒介,其语言符号有诉诸听觉的声音语言和诉诸视觉的文 字语言两种。 2.声音和画面的特点 (1)声音的特点 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等要素的不同组合,作用于听者待定心理活动,会产生表情达 意的作用,即声音具有心理性的特点。 (2)电视画面的特性:①画面的连续性;②画面的再现性;③画面的选择性;④画面 的多义性。 3.广播电视的符号种类 (1)语言 广播电视使用的语言指以语音为物质基础,以词语为构成要素,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表 意体系。 ①声音语言 广播电视声音语言的构成是非常丰富的,如果按照节目录制的方式来看,可以大体上分 为现场录制或直播的语言,和后期制作录制的语言。 ②文字语言 对于电视而言,文字语言是指在电视内容中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和阅读的文字内容,通常 分为画内文字和屏幕文字两种。 画内文字是指画面拍摄到的文字内容。屏幕文字主要指后期制作合成的文字。字幕除了 传统的交代时空、人物、背景等作用外,还具有渲染气氛、提醒、警示等作用。 (2)画面
作为规范口语,广播当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①一些不易上口、不易听明白的词句在广播口语中要尽量避免。 ②短句子在广播里更能让人听得明白畅晓,在口语中表达起来不够流畅的长句子、复合 句子,也要尽力避免。 ③一些机构名称的简称,一些说法的简化,不一定人人都懂,在广播节目中最好还是使 用全称。 (2)在广播语言当中,有一类被称为类语言或副语言,指的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自然流 露出来、有变化规律的情态声音,包括语气、语调、感叹词等。 这类副语言不仅能够传达出传播者的态度喜好、情绪情感,强化有声语言的感染力,有 时候甚至可以代替有声语言。 2.电视声音语言:种类与特点 (1)分类 电视的声音语言从广播电视行业的传统视角看,大的类别上,可以分为旁白和对白两大 类。 ①旁白 这是指为电视画面配的解说,对于观众而言,旁白是那些非电视画面中人物发出的声音 语言。 ②对白 这是指电视画面中的人物直接发声的声音语言。 从电视节目生产制作的流程看,电视声音语言中的对白,除某些制作成本较高的电视剧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六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1.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1)传播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个大类。 ①语言符号包括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 ②非语言符号的涵盖范围则要广得多,通常是指文字语言、声音语言以外的通过视觉、
台标成为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屏幕符号,一般电视台的台标有以下几种形式: a.文字式台标。即直接以文字标明电视台(频道)的名称或以文字为主体、配合简单 图案而组成的台标。 b.字母组合式台标。以电视台(频道)的拉丁字母缩写为主要素材加以变形、夸张等 美术手法设计的台标图案。 c.汉字式台标。以相关汉字的书法或变形为主体的台标设计形式。 d.图案式台标。以能够表现电视台某种特征或地方色彩的具体事物图案,或者具有象 征意义的抽象图案为主体的台标设计方式。 (3)音乐音响 ①音乐,是指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声音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的艺术。 ②音响,是指除了语言、音乐以外的其他声音,也称“音效”。 作为广播电视重要的听觉类非语言符号,音乐音响也分为同期录制的现场音乐音响,和 后期配制的音响或后期配乐两种。
5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