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新)一年级下-收玉米教案2-优质
《收玉米》(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收玉米(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目标:•能够理解数学中的收集、分类的概念•能够使用简单的计数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加法的意义及其应用前置知识:•了解数数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能够正确定义“数量”的概念•能够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知识点:1. 收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进行收集活动,例如收集邮票、硬币、贝壳等等。
在数学中,我们也常常需要进行收集活动,这里我们以收集玉米为例:假设田园里种了 10 根玉米,现在我们要进行收集活动,每次可以收集一些玉米,不同的收集方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例如:•方式一:每次只收集一根玉米,总共需要收集 10 次。
•方式二:每次收集两根玉米,总共需要收集 5 次。
•方式三:每次收集三根玉米,总共需要收集 4 次。
•方式四:每次收集四根玉米,总共需要收集 3 次。
•方式五:每次收集五根玉米,总共需要收集 2 次。
•方式六:一次收集全部玉米,只需要收集一次。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收集及不同收集方式所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2. 分类在收集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分类。
例如,在玉米收集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颜色、大小等特征将玉米进行分类,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收集到的玉米。
3. 计数在数学中,我们需要学会使用简单的计数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玉米收集活动中,我们需要计算每种收集方式所得到的结果。
另外,我们还需要学会计算数量,例如计算有多少个玉米。
4. 加法在基本的数学运算中,加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运算。
在玉米收集活动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加法的意义及其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根玉米看作一个单位,那么收集到的全部玉米数量就是10 个单位。
如果我们在收集过程中,先收集两个单位,再收集三个单位,最后再收集五个单位,那么收集到的玉米数量就是 2+3+5=10 个单位。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加法来计算数量及其应用。
2023年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
2023年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2023年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
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学生说,板书:25+4= 25-4=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 20+9=29(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
5-4=1 20+1=21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习。
32 + 4 = 26 + 3 = 54 + 4 =48 – 5 = 87 – 7 = 66 – 5 =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
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列式:19 – 9 = 10(个)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 = 23(米)4.独立完成第3、5题。
2023年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2〖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收玉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收玉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收”的含义
2.学会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能够解决与“收”的有关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通过故事导入,“收玉米”是什么意思
2.加法的简单运算及相关练习
3.以“收玉米”为主题的数学问题讨论
教学重点
1.加法运算的掌握
2.与“收”相关的问题解决
教学难点
1.对于加法运算的掌握
2.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
1.了解“收”的含义,逐步拓展到概念的学习
2.简单加法的解释及演示
3.练习题的讲解
4.以“收玉米”为主题,带领学生解决有关问题
5.总结与评价
教学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练习及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2.对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进行总结
3.根据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学反思
1.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其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能够做出正确的答案,更能够解释和理解答案的意义。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3.加强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本单元包括小兔请客(整十数相加减)、采松果(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青蛙吃虫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拔萝卜(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收玉米(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回收废品(解决问题)、练习三等内容。
其主要知识点: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会口算100以内简单的加减法。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会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3.经历尝试、探索和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使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本单元学习以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根据一年级的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呈现儿童喜欢的数学。
他们的思维特点、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等差异较大。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所以本单元的重点是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正确计算;难点是初步形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活动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和活动,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孩子们认真倾听,大胆尝试操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采松果》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采松果》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订购单”的概念及其作用。
2.了解“定价”和“总价”的概念,并会计算。
3.能够初步掌握选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订购单”的概念及其作用。
2.掌握“总价”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黑板、粉笔、订购单、若干数学相关的商品示例。
学生:笔、作业本。
四、教学步骤及篇章内容
第一步:Warming up
1.师生互相问候,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让学生描述一下采摘过程中需要哪些物品,并与班级同学分享。
第二步:自主学习
让学生阅读订购单,并完成订购单上小学数学课本的购买任务。
第三步: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从订购单中选择五样物品,并计算出每种商品单价及总价。
然后组内讨论比较,发现各组的物品和价格不同,再由全班讨论其中的原因。
第四步:板书讲解
1.讲解什么是订购单,以及其作用;
2.讲解定价和总价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第五步:练习巩固
1.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课后练习题;
2.请学生计算订购单上五种商品的总价,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五、课堂小结
在订购商品中,光看价格不是万能的,有时候选择合适的商品是需要因地制宜的。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玉米》(二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玉米》教案:数玉米(适用于大班数学活动)教学目标:1. 通过玩具玉米的数量比较,培养学生对数量概念的理解和数量的直观感受。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并通过对数量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玩具玉米:准备足够的玩具玉米,每个学生至少分到5个。
2. 游戏卡片:准备数玉米的游戏卡片,每个卡片上贴上不同数量的玉米图片,如1个、2个、3个等等。
教学步骤:1. 温故导入(5分钟):- 让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询问他们还记得什么?- 提问:你们知道怎么数玉米吗?玉米的数量多少表示?2. 游戏规则介绍(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2-3人。
- 将玩具玉米分发给每个小组,每个学生至少分到5个玉米。
- 介绍游戏卡片,并解释卡片上的数字代表玉米的数量。
- 解释游戏规则:老师会随机出示一张游戏卡片,然后学生需要根据卡片上的数字,用玩具玉米摆出相应数量的玉米。
3. 游戏进行(20分钟):- 抽出一张游戏卡片,出示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摆放相应数量的玉米。
- 观察学生的操作和答案,及时纠正错误,并夸奖正确的回答。
-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合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 游戏总结(10分钟):- 邀请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正确完成游戏的过程和结果。
- 引导学生总结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数量的理解和认识。
- 结合学生的表现和答案,进行游戏结果的总结,并对正确答案进行补充解释。
5. 拓展延伸(10分钟):- 提出更加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如:如果有10个玉米,那么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式来摆放?-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尝试,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 鼓励学生进行数量的加减法计算,让他们体会数学的乐趣。
6. 课堂小结(5分钟):- 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他们对数量概念的理解和数学的应用。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学习计划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教材通过创设“小兔请客”、“采松果”、“青蛙吃虫子”、“拔萝卜”等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的意义。
单元学习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有100以内数的认识做铺垫,加上学生对加减法有一定的计算恩呢管理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同事,要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单元教学重点: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初步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学习课时:本单元学习课时数为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小兔请客——1课时采松果——1课时青蛙吃虫子——1课时拔萝卜——1课时收玉米——1课时回收废品——1课时练习三——2课时教学内容小兔请客课时 1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在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补评: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个十是() 5个十是() 8个十是() 10个十是() 60里面有()十 90里面有()个十二、创设情景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收玉米》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收玉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玉米的成长过程以及如何收获和存放玉米。
2.学生能够掌握数数、比大小和数的加减法。
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于玉米成长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对于数的加减法的掌握。
3.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前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2.准备好课件、教具、课本和练习册等相关资料。
3.查找并准备好相关的教育资源,如视频、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和前置知识讲解(15分钟)在本节课开始时,教师应该简短地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然后,结合课本和相关资料,讲解关于玉米和数学相关的知识,包括以下内容:1.玉米的成长过程:从栽种到成熟。
2.收获玉米和存放玉米。
3.数数和比大小等数学概念的介绍。
(二)活动和实践操作(50分钟)在此环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相关的数学活动、实验和操作,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玉米的成长过程和数学知识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教学活动:活动一:模拟玉米种植1.教师在教室里准备一些种子、土壤和盆栽等。
2.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玉米的成长过程,并要求学生在盆栽中种一些玉米种子。
3.学生学会如何浇水、施肥和照顾玉米。
4.学生观察和记录玉米不同阶段的生长状态。
活动二:收玉米游戏1.教师在黑板/白板上绘制一张收玉米的游戏地图。
2.学生分为两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玉米棒。
3.学生轮流投掷骰子,移动棋子的位置,然后按照玩法规则收集相应数量的玉米。
4.游戏结束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总结经验和分享玩乐心得。
活动三:算术练习1.教师在黑板/白板上留出一些空白的算术题目,然后让学生根据题目填写答案。
2.学生可以在同桌之间分组合作,互相思考和交流解题的方法。
3.让学生分别读出答案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三)课后反思(5分钟)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该安排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反思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一年级数学下册《收玉米》教案及教学反思
展示图片:
二.探索新知:
.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要求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怎样列式?展示图片:
)我们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展示图片:
57个玉米,57是由5个十7个一组成的,笑笑收了个十, 7个一减去2个一还剩5个一,1
个玉米。
)我们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把十位与十位上的数字、个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对齐,个位上的
.比较这三种方法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个十减去4个十,7个一减去2个一,也就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字相减。
三.巩固练习:
.看图解答问题:
展示图片:
求还有多少个没吹?怎样列式?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出结果。
.用竖式计算:
展示图片: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列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玉米》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玉米》一、活动名称:大班数学活动《数玉米》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1. 实物玉米棒若干2. 玉米图片卡若干3. 数字卡片1-104. 计算板5. 录音机和儿歌《数玉米》四、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播放儿歌《数玉米》,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手指游戏,引发幼儿对玉米和数学的兴趣。
2. 探索环节(15分钟):(1) 教师展示实物玉米棒,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玉米粒的数量,然后将其与数字卡片对应,使幼儿初步理解数量与数字的关系。
(2) 教师给出两个玉米棒,让幼儿计算总共有多少玉米粒,引导幼儿学习加法运算。
(3) 教师将一个玉米棒上的玉米粒取下一部分,让幼儿计算还剩下多少玉米粒,引导幼儿学习减法运算。
3. 操作环节(20分钟):(1) 教师提供玉米图片卡和数字卡片,让幼儿自行选择相应的数字卡来表示玉米卡的数量,然后进行加减运算。
(2) 幼儿两人一组,互相出题进行加减运算,提高其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4. 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幼儿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然后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加减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五、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幼儿帮助家长计算物品的数量,或者设计一些简单的购物场景,让他们在游戏中进一步掌握加减运算。
六、教学反思:根据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和反馈,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理解和掌握加减运算。
同时,也应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5《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5《收玉米》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玉米是什么,懂得在收割时节正确的采收方式;2.培养学生对形状的认知能力;3.提高学生的计数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形状和计数的能力。
2、难点:合作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感性认识玉米。
2.讲解玉米的采收方式•在学生了解玉米的基础上,讲解玉米的采收方式。
•强调玉米的形状和大小不一,需要有正确的采收方法。
3.数数环节•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展示玉米的数量,引导学生对玉米进行计数,并记下数字。
4.形状认知•让学生观察玉米中的不同形状,探讨它们的名称和特征,学会用简单的词语和汉字描述出来。
5.合作收玉米•将同学分组,要求每组成员分工合作,一起完成收集玉米的任务。
•强调学生在合作中需要相互协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收集学生的观察信息和表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
•对于实现的教学目标,需要进行评价和总结,总结带领出教学的特点和重难点。
五、教学拓展•借助玩具、图片等材料组织游戏,强化形状和计数能力;•让学生进行生活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制作蔬菜水果盘子、堆砌积木等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数形知识。
•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玉米文化,拓展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形状的认知能力与计数的能力,教学方法多样,学生参与度高,教学反响良好。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强学生对合作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更好地实现成为团队的效应。
教学反思告诉我们,尽管有一些不足,我们在今后会认真总结并进一步完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收玉米》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0-99之间的数,练习数的读法和写法;2.练习数数,能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顺序;3.练习加法口诀;4.练习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5.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如何正确读写0-99的数字;2.如何理解数数的思想和1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难点:1.能否较好地掌握加法口诀;2.能否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小黑板、彩色粉笔、收玉米的玉米球、细绳、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各5个、卡片各2张;2.学生准备好文具,热情积极参与课堂。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向学生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出数字;2. 导入新课(5分钟)•让学生识别玉米球,并通过对比数量来告诉大家你拿到了多少玉米球。
•让学生猜测老师拿了多少个玉米球?•通过讨论以及数数的方式来得出结果:老师共收到了12个玉米球。
3. 学习新知(35分钟)•让学生数数,看看自己的同桌上有几个玉米球。
•知道自己同桌上球的数量之后,再让学生知道自己班里同学共收到了多少个玉米球。
•让学生找到两个球,就可以组成一副眼睛。
通过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入门数数,认识10以内的数,理解数数的思想和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基础上,教师介绍加数口诀,帮助学生记忆,这样就可以快速地进行算数操作。
4. 练习(10分钟)介绍完加法口诀之后,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练习加法口诀的运用。
5. 总结(5分钟)回顾一下上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极为基础的数学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数字、认识数数和实践加法口诀。
教师利用玩乐的方式教授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也掌握了基础的数学认知和技能。
整体而言,本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但如果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环节,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数玉米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数玉米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数概念与运算》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数玉米”的活动展开。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数数、识数和简单的数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110。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数量比较。
教学重点:数数、识数、数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玉米棒若干、数字卡片、挂图、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自备10个玉米棒、数字卡片、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玉米棒,引导学生发现玉米棒的个数,激发学生对数数的兴趣。
2. 教学数字110(10分钟)(1)教师展示玉米棒,带领学生一起数数,让学生感知数字110。
(2)学生分组,每组数出相应的玉米棒,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3. 数量比较(10分钟)(1)教师拿出两组数量不同的玉米棒,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出哪组多、哪组少。
(2)学生分组进行数量比较,巩固数量概念。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教师准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分享成果(5分钟)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数玉米2. 内容:(1)数字110(2)数量比较(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家里的物品,记录下来。
(2)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用“多”或“少”表示。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数数的兴趣明显提高,但在数量比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 课后拓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数量比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收玉米》教案3
《收玉米》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收玉米》。
教材分析:根据小朋友收玉米的情景,引出笑笑比淘气少收多少个玉米这个减法数学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列式计算,并探究减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竖式实行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主题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秋天到了,地里的玉米熟了,笑笑和淘气都是爱劳动的孩子,他们正在帮爷爷收玉米。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教师出示主题图,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根据主题图,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笑笑收了42个玉米。
淘气收了57个玉米。
2、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生1:笑笑和淘气一共收多少个玉米?生2:笑笑比淘气少收多少个玉米?生3:淘气比笑笑多收多少个玉米?3、解决问题:笑笑比淘气少收多少个玉米?淘气比笑笑多收多少个玉米?这两个问题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求两数相差多少,你能列式吗?57-42=。
4、你们能计算这个算式的得数吗?分小组在组内讨论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算法。
方法1:用计数器计算。
方法2:用7-2=5、50-40=10、10+5=15。
方法3:用竖式计算。
(师板书竖式)5、师小结:列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三、练习巩固1、57页,说一说,错在哪里?2、58页,练一练。
第1、3题,学生分组实行比赛。
第4题,学生独立做题,全班讲评,评出最佳医生。
第2、5题,读懂题目,学生先自己解决,再交流订正。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反馈。
大班健康教案收玉米
大班健康教案收玉米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4、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准备收玉米。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呢?汇报: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二、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1、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57-42=?你知道57-42的结果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2、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57-42=15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拨一拨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为什么在十位拨4个位拨2呢?(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算一算1、怎样算出57+42=?A: 57-40=17 17-2=15B:50-40=10 7-2=5 10+5=15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
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
C、竖式计算方法1、让学生来说。
我们以前写的算式是怎样写的?(手势)(横着写的)XX 同学是怎样写的?(竖着写的)这种竖着写的算式我们就叫竖式。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竖式计算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数玉米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数玉米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为“数玉米”一节。
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其数数、识数、分类和排序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一定数量的玉米。
2. 培养学生识数、分类和排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数数和识数,分类和排序。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玉米棒若干,计数器,分类盒,排序板。
2. 学具:每组一份玉米棒,计数器,分类盒,排序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玉米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玉米,讨论玉米的数量。
2. 教学数数(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数玉米,讲解数数的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玉米,加强数数练习。
3. 教学识数(15分钟)(1)教师提问:“玉米有多少个?”引导学生回答。
(2)学生用计数器进行识数练习,巩固识数能力。
4. 分类与排序(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将玉米按照数量分类,放入分类盒。
(2)学生按照数量排序,将玉米棒放在排序板上。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与展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展示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数玉米》2. 内容:(1)数数方法(2)识数(3)分类与排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你家里有多少个玩具?(2)将家里的玩具按照数量分类,并排序。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数、识数、分类和排序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数数和识数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实践劳动教案-农业体验--收取玉米
实践劳动教案-农业体验--收取玉米实践劳动教案-农业体验-收取玉米目标本次实践劳动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农业体验活动,学习收取玉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玉米的生长周期和收获时机2. 收取玉米的工具和设备3. 收取玉米的步骤和技巧4. 团队合作与分工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玉米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农业体验活动的热情。
第二步:讲解玉米的生长周期和收获时机简要介绍玉米的生长周期,包括播种、生长、开花、结实和成熟等阶段。
重点讲解玉米的收获时机,即玉米颖丝变黄、玉米粒变硬的时候。
第三步:介绍收取玉米的工具和设备向学生展示收取玉米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包括玉米刀、篮子、手套等。
解释每个工具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第四步:讲解收取玉米的步骤和技巧详细讲解收取玉米的步骤和技巧,包括:1. 选择成熟的玉米,观察颖丝的颜色和玉米粒的硬度;2. 使用玉米刀将玉米穗割下,注意割的位置和角度;3. 将割下的玉米穗放入篮子中,避免损坏和碰撞;4. 及时清理割下的玉米穗,保持整洁和卫生。
第五步:团队合作与分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收取玉米的实践活动。
每个小组中分配不同的任务,如割玉米、收集玉米穗、清理工作等。
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收取玉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评估以下方面:1. 是否能正确选择成熟的玉米;2. 是否能熟练使用玉米刀进行割取;3. 是否能正确收集玉米穗并保持整洁;4. 是否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并完成任务。
参考资料- 《农业科技》杂志:玉米收割技术手册- 农业科普网站:玉米种植与收获指南以上为实践劳动教案-农业体验-收取玉米的内容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大班数学教案数玉米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数玉米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数的分解与组合》,详细内容围绕“数玉米”这一主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数的分解方法,理解数的组成原理。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数玉米的实践活动,熟练掌握数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数的组成原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的分解与组合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数的组成原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玉米棒、计数器、PPT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玉米棒、计数器、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里的玉米地,引导学生观察玉米棒上的玉米粒,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PPT课件,讲解数的分解与组合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数玉米棒上的玉米粒,理解数的组成原理。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数一数玉米棒上的玉米粒,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然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完成数的分解与组合练习。
4. 小组讨论与展示(15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数玉米2. 内容:(1)数的分解与组合方法(2)数的组成原理(3)实践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家里的豆子,完成数的分解与组合练习。
(2)用计数器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操作,记录结果。
2. 答案:(1)豆子数量自定,完成分解与组合练习。
(2)答案不唯一,关键在于掌握数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数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数的分解与组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过程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开放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收玉米》教案
《收玉米》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本课的内容,知道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
2.学会快速计算和分析数据,提高计算能力。
3.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课件、玉米、笔、黑板、白板、练习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课件,引入本课学习的主题——《收玉米》。
2.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或者用一些动画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活动(30分钟)1.任务说明教师可以将一批玉米放在黑板或者白板上展示给学生,告诉他们这是一些玉米,然后向学生介绍一下四则运算的方法。
在介绍完了四则运算之后,又要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收玉米》。
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发一些适当的练习卷和学习资料。
2.数学训练(1)找规律教师可以将一些有顺序排列的玉米放在黑板或白板上,让学生找出规律并记录下来。
例如:1、2、3、4、5...学生应该能够找到规律——这些数字之间有一个常数关系,每次都加1。
因此,这个序列实际上可以写成1,1+1,1+2,1+3,1+4...。
(2)计算总数教师可以打出以下的题目:1、2、3、4、5... ,求其总和。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四则运算方法计算出来这个序列的总数。
(3)分组计数教师可以将玉米分成三棵,每棵五个,然后让学生算一下这三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
(4)加减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算术题,例如:5+7=?或者2-3=?这些题目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三、激励评价(10分钟)1.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并且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学习过程。
2.教师评价教师应根据班级的表现给出一定的评价意见,并让学生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的教学生活的关注和支持。
结语: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收玉米》这个主题,在课程中让学生能够学会快速计算和分析数据,并且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这个课堂上工作得更加具有自信与创造力。
数学活动设计:《数玉米》教案
数学活动设计:《数玉米》教案数学活动设计:《数玉米》教案(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活动设计:《数玉米》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活动设计:《数玉米》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1、糖葫芦一串,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为幼儿人数的三倍,其中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数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分别贴上红绿圆点或安全图钉),托盘。
2、每组安全图钉、圆点标记、小塑料片若干。
3、串珠每人一串,勾线笔、记录纸每人一份。
4、统计大表格,红、绿圆点标记若干。
5、实物投影仪一台活动过程:一:观察糖葫芦和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征二: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数出玉米的列数。
1、引导幼儿猜测玉米的列数。
2、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列数。
3、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列的方法。
4、出示串珠,引导幼儿发现标记的作用。
三:统计并发现玉米列数的规律。
1、幼儿自由数红点玉米和绿点玉米并记录。
2、集体交流,统计玉米列数并发现其规律。
活动延伸:“通过大表格,我们发现点子都在双数的下面。
今天,大家数到的玉米列数竟然都是双数列的,不知道生活中会不会有单数列的玉米呢。
下次妈妈买玉米时,你就数一数,看看有没有单数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数学活动设计:《数玉米》教案篇2【活动设计】现在,正是玉米丰收的时节。
玉米对于孩子来讲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吃过,对玉米也十分熟悉。
在一次,吃点心(玉米)时,孩子们边吃边在讨论,一根玉米上到底有多少粒玉米?“数一数不就知道了”“这么多很难数的。
”听着孩子们的议论,当时我就在想:这可是件很容易的事,只要细心、仔细点就能数清楚了,我自己尝试着数,但数着数着,要不就忘了数到哪儿了,要不就忘了这粒到底是数过还是没数,再不然一打岔又忘了自己数到几了……当我再次数玉米的时候,我拿了一支笔,每数过一粒玉米就用笔做一下标记,这样等满棒的玉米上都做满了标记的时候,玉米的总数就出来了,连数了三次,总数都是一致!后来我想其实要让大班的孩子弄清楚一根玉米棒上到底有多少粒玉米是没必要的,因为玉米长得可不那么规整,中间部分还可以,但是首尾两端可就麻烦了,还因为孩子们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玉米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学会应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减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铺垫。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教学中应多出示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
此时的学生乐于发言,喜欢和老师配合。
因此老师课上应多引导,让学生主动去说。
本班学生情况较复杂,有的学生喜欢接触较难的知识,而也有学生课上只能掌握基本知识点,因此要对两种学生都加以照顾。
且班级学生愿意发言,因此只要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假期的时候淘气和笑笑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帮农民伯伯收玉米了,在收玉米的过程中他们收获了一些知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首先他们把自己收获的知识:玉米是怎样长大的,告诉了我们。
3、淘气和笑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帮农民伯伯收玉米的.
活动2【讲授】(二)讲授新课,掌握方法
1、首先我们一起观察图片,看看最初的时候淘气和笑笑分别收了多少玉米?
2、这个时候淘气比笑笑多收了多少玉米呢?
3、笑笑着急了,不想被淘气落下,紧忙又摘了几棒玉米,那现在淘气和笑笑分别收了多少玉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