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后的中国与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学者认为十五年之内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一个大国崛起的路径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
然而同时又能发觉中国是个矛盾重重的国家,人们觉得自己身处在一个盛世,但这个盛世却跟自己没多大关系。
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制度变革在三十多年里、在一个市场化的取向里不断往前走,但这些年我们又看到了像国进民退这样的景象,看到了权贵资本主义苗头的出现。
然而这些弊病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全部都有,我们如何来看待中国经济的成就和困顿,中国自己的逻辑在哪,这是本次研究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重要观察点。
两个分析工具(从经济角度分析两千多年来中国治理的内在逻辑)——“四个利益集团”与“四个基本制度”一、利益集团的象限分析法中国两千多年来经济的兴衰波动全部是四个利益集团的互相竞争、互相博弈、互相妥协的结果。
这四个利益集团也可以用来分析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问题,但中国有两点特殊性。
第一,中国是全球三十大经济体中唯一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其他国家是联邦制、邦联制、共和政体等,而且这个中央集权制是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开始的,保持了两千多年。
这是中国在政体上的一个重大不同。
第二,要管理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必须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经济制度上形成了国有企业体系,即国家以盈利的方式控制能源型、资源型行业。
这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除了国家与公民的单纯的赋税关系外,国家又要自己来经营一块“自留地”。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保持中央集权制?这与中国和西方的文明演变有很大关系。
如果将中西方的历史放到两三千年来看,会发现两者的历史演变非常相近:在早期这两个地方都是部落制国家,通过不断的战争、兼并而变大。
在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中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西方是希腊时期,都是各国纷乱的城邦制;然后中国开始搞一个集权制改革的实验,即公元前360年的商鞅变法,在西方,公元前354年,亚历山大开始购并整个希腊城邦,中西方同时出现了帝国思路,进行集权制改革;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二世纪之间,比如汉武帝第一次建立了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西方几乎在同时西方罗马出现了凯撒大帝,罗马由共和政体走向帝国政体,两边都慢慢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2014-03-21 10:12:00 来源:新华网[打印][关闭]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1978年,国务院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和根源的是( )。
A.社会分工B.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C.社会分工中的个别劳动、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差别D.劳动产品公有化正确答案:D解析: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和根源是:①社会分工;②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③社会分工中的个别劳动、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差别。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知识模块:经济知识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B.社会化大生产C.社会协作D.国家的宏观调控正确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需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保证它的正常运行。
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
知识模块:经济知识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均衡发展正确答案:B解析:党的十五大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用“制度”固定下来,反映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知识模块:经济知识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D.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经济知识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①以经济特区为重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②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③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④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政策取向
决策者论坛生产力研究No.5.2001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政策取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梦奎今后5到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政策取向,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第一,调整经济结构。
第二,加快城市化进程。
第三,西部大开发。
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第六,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经济发展有许多有利的条件。
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将会是一个新的增长期。
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可以作出四点判断:一、经济体制发生了带有根本性质的变化,中国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
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已经由封闭半封闭的国家变为开放的国家。
中国经济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国际化趋势。
三、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过去20年,中国是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2000年GDP相当于1980年的6倍以上,在人口增加3亿的情况下,人均GDP翻两番,超过原定20年GDP 翻两番的目标。
市场商品供应短缺的状况已经结束。
四、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也就是!温饱有余,富余不足∀这样的状态。
说!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因为现在还有2000多万人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更大数量的人口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没有达到小康。
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实现小康和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步伐有前有后,是难以避免的现象。
观察中国经济问题,要注意到!总量∀和!人均∀两个方面。
2000年中国GDP达到89004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计算超过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七个经济总量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国家,经济总量已经相当可观。
如果按购买力平价,也就是按国际共同价格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还要提前。
但是,现在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还是一个比较穷的国家。
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完成了头两步,并不是走完了现代化全程的三分之二。
改革开放十大成就
改革开放十大成就(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
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
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PPT课件
15
• 3.应对复杂敏感国际关系的挑战。 • 4.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竞争的挑战。 • 5.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
11
• 国内: •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 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 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 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 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但是: • 1)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挑战 • 2)国际收支不平衡,外面增长方式粗放 • 3)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调,消费量偏低 • 4)城乡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 5)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 6)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领域还 存在不少难点和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主要内容
•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 二、中国经济运行国内外环境分析 • 三、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特征 • 四、如何做好“十二五”开篇之作 • 五、几个热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回顾: 在1978--2011年的33年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 9.9%,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经济奇迹”。 斯蒂格利茨:“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而 又持久的经济增长”。
【推荐下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地位
[键入文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地位
党的十五大在党的历史上是一次有重要意义的大会,也是一次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大会.这次大会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地位。
即将来临的一世纪,将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经济发展将由当前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在这个时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又有许多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能否抓住机遇,是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
而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又在于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充分利用我们的有利条件来迎接挑战。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是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据我理解,《报告》是把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意义深远,而且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了国家财政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才能更好地实现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因此,财政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应当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正确认识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地位和作用。
仅就这个方面谈谈个人学习十五大报告的体会。
从现实生活看,财税部门是政府的一个综合部门,它的活动是一种政府经济行为。
1。
政治经济学专题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专题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第⼀章温州——个私经济发展历程的经典微缩1982年初,在个私经济发源地温州,⼀批处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上的⼈被处以“投机倒把罪”。
“五⾦⼤王”胡⾦林、“矿灯⼤王”程步青、“螺丝⼤王”刘⼤源、“翻砂⼤王”吴师廉、“旧货⼤王”王迈仟、“⽬录⼤王”叶建华、“线圈⼤王”郑祥青以及“电器⼤王”郑元忠等被列为重要打击对象,此被称为“⼋⼤王”事件。
1984年3⽉来了中央⼀号⽂件,提倡农村发展商品⽣产,提倡要搞活流通。
温州市委常委们在讨论时,联想起“⼋⼤王”,认为这8个⼈是市场经济中先富起来的个体私营经济的代表⼈物,是农村的希望,是农民的榜样。
要贯彻好、落实好中央⼀号⽂件,⾸先必须解决“⼋⼤王”问题。
因此,由温州市政法委牵头,会同公检法三家,对全案进⾏复查。
调查结果,“⼋⼤王”的所作所为基本上符合中央精神,由于界线不清,把他们作为经济犯罪判了刑。
法院合议庭经过多次争论认为:“⼋⼤王”案应该⽴即平反,⽆罪释放。
“⼋⼤王”的平反,作为头条新闻在温州城乡传开,基层⼲部的胆⼦⼤了,⼴⼤群众放开⼿脚⼤⼲了,温州城乡的活⼒被极⼤地激发起来了。
从1982年“⼋⼤王”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到 1985年“温州模式”被正式提出,再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温州被称为“奇迹”,这番历程折射的是我国个私经济发展的历程。
思考题1.从温州个私经济的发展是不断发展壮⼤的,我国是如何⿎励、⽀持、引导⾮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答:1)⾮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要⼀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进⾏了拨乱反正。
我国改⾰开放进⼊全⾯展开阶段。
中共⼗三⼤的中⼼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会讨论了尤其是经济体制改⾰的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决策。
中共⼗四⼤确⽴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中共⼗五⼤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了进⼀步的改⾰开放。
2)⾮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要消除影响其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此来确保其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其公平竞争。
为何西方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为何西方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方面称,无法在12月WTO会议上自动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存在不足,中国国家干预导致供应过剩和产能过剩,威胁到了全球各地的有关行业。
无独有偶,今年5月,欧洲议会以546:28的压倒性票数通过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欧洲议会认为中国钢铁业过度生产及削价出口,为欧盟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及环境后果。
201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WTO十五周年。
根据当时加入WTO的缔约条款,其它缔约国十五年后不能再借口中国不具备“市场经济地位”,而以替代国产品为参照来对中国进行“反倾销”。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中国到期就能够自动取得市场经济地位。
非市场经济不仅伤害本国经济,而且威胁全球经济,如中国政府干预下的产能过剩全球都承压。
就是个人也深受其害,如中国的商品房限购政策将影响许多人的置业计划和错过最佳购房时机。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鹏媒体微信公众号:pengmedia)市场经济地位(MarketEconomyStatus,简称MES)表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状况。
按照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程度,一般可区分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一直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遭受到不公平待遇”,这与中国“非市场经济”有关,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利于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发展。
其因果利害其实是很清楚的,我不明白中国当局为什么就不能搞完全的市场经济,你这些所谓的特色和三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自我感觉良好,外界却是恶评如潮。
早在2004年5月、12月初,中国总理温家宝出访欧盟、数次向欧盟领导人提出,希望“尽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现在看来实现这一愿望依然遥遥无期。
让西方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首先中国必须是市场经济。
如果中国不是完全市场经济,西方国家怎么可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呢?且市场经济地位国际也有标准,中国远未达标,你抗议没用。
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摘要:由单一的公有制改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由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由单纯按劳分配改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主要的理论支柱和政策目标。
关键字:公有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按劳分配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十五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新发展,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运用。
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这个国情,就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主体必须是公有制,这要坚定不移。
”其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就是使我们更加明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即不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要坚定不移,而且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要坚定不移,并把这两个坚定不移统一起来。
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公有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坚决反对一切私有化的言论和主张。
他在论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哪个好的问题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
以上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
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
”1、这段精辟论述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因,乃在于它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因而完全可以说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观点,也是邓小平同志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而加以坚持的原因。
后来,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总结历史经验,作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提出要“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他强调要“始终以公有制为主体”又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注意不导致两极分化”,“按照这个方向走”,“就是坚持社会主义”。
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我国的个体私营经济即民营经济几乎灭绝,导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政策也越来越有利。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六大报告中又重申了这项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也明确指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 我国民营经济又迅速发展起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那么,到某前为止,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阐述,以提高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认识,促进民营经济的更快发展。
一、民营经济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来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内在矛盾日益加剧,弊端日益暴露,亏损面越来越大,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导致收入、产值、效益严重下滑。
从总体看,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低。
相反,民营经济以其优越、灵活的机制,早已三分天下有其一了。
逐渐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地位也随之上升。
最初民营经济只是被看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这时,与民营经济数量增加相适应,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和GDP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比重仍很有限。
到了党的十五大时,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此,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的滞后性和整体效益不佳,民营经济的贡献相对也越来越大,比重越来越高。
1989年我国私营经济的产值为97亿元,1998年上升到585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0%。
到目前为止,有些民营经济发展早且快的省份,民营经济已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反倾销环境下“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会计研究
中去。因此, 本文将从会计的角度出发解读中国企业长期 遭受“ 非市场经济地位” 待遇的原因, 分析“ 市场经济地位” 的影响 因素 。希望能对 中国企业 在应 诉反 倾销 中争 取 “ 市 场经济地位” 待遇或“ 市场导向型产业” 待遇的问题上提出
有 效 的建 议 。
根据 中国加入 W O签署 的有关协议 , T 中国企业应诉外 国反 倾销诉讼在加入 WT O后 的 1 5年时间里 一定程度上仍 受 限 于世贸组织其他成 员 国不 同的 、 特殊 的非 市场经 济地位 的 反倾销规则 。这表 明 , 离 2 1 年这 相当长 的一段 时期 在距 06 内, 中国企 业在反倾销诉 讼中将有很大的可能被视为“ 非市
视 ” 。
、
引 言
近 十五年来 , 中国企业 的出 口产 品屡 屡 卷入 全球 反倾
三 、 在“ 场经济地位” 存 市 问题的会计原 因分析 ( ) 一 客观 因素 的制约 1 历史遗 留的问题 .
销 的调查案 中 , 中国成 为 了全 球反倾 销措 施 的最 大受 使得 害者 。随着 中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 , 口竞争力在 不断增 强 , 出 对 外贸易规模在迅 速扩大 。与 此 同时 , 国企 业 遭受 的反 中 倾 销调查频繁发 生 , 其主要原因在于 中国企业 长期 受到“ 非 市 场经济地位 ” 的不公 平待 遇。这不 仅成 为 了 中国企 业应 诉 国外反倾销案 中大 量败诉 的一个重 要原 因; 同时它 也阻 碍 了中 国企业更深更广地参与和融人世界 贸易与 国际经济
第3 1卷 第 5期
2011年 5月
成
宁
学
院
学
报
Vo . 1 31, . No 5 Ma . 011 y2
“十五”计划
⼗五计划就是2001年到2005年实⾏的第⼗个五年计划,意义在于引领中国政府对未来的⼀个发展⽬标,是⼀个中期⽬标。
“⼗五”计划百科名⽚⽬录取得成就⼗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构调整的主要⽅向预期⽬标展开编辑本段编辑本段取得成就取得成就 我国在⼗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最突出的成绩在什么地⽅,就是我国GDP 的增长,始终保持在9%以上,经常是9.4%到9.5%之间。
外贸飞速发展,我国在外贸领域,现在在世界市场当中,作为出⼝市场,作为进⼝市场,都是举⾜轻重的。
因⽽我国遇到了⼀系列来⾃欧盟,来⾃美国或者来⾃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摩擦不好,另⼀⽅⾯说明我国的贸易太成功了,树⼤招风,并不是坏事。
编辑本段编辑本段⼗五计划的主要特点⼗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五」计划是中国进⼊新世纪的第⼀个五年计划,是新世纪初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为纲领,与过去多个五年计划有很⼤不同。
其主要特点如下: 特点之⼀:以市场为基础的五年计划 其⼀,「⼗五」计划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第⼀个五年计划。
历时⼆⼗⼆年的改⾰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出现了三⼤变化: 经济快速成长改变了市场供求关系,商品短缺时代基本结束。
改⾰打破了原有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发⽣了重⼤变化。
?对外开放改变了封闭的经济循环,全⽅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对外经济关系发⽣了重⼤变化。
在这三⼤变化下制订的五年计划,必须是以市场为基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计划。
其⼆,虽然⽬前中国已初步建⽴了市场经济体制,但经济和社会⽣活中还存在许多⽭盾和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科技⽐较落后、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不⾼、就业压⼒加⼤、部分地区⽣态环境恶化、收⼊差距拉⼤、体制性障碍仍很突出、贪污腐化等现象⽐较严重等等。
这些问题在今后能否解决,必须依靠深化体制改⾰去加以解决。
特点之⼆:主要⽬标的范围扩⼤ 以往各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标偏重於经济增长速度,「九五」计划则加进了体制改⾰⽬标,「⼗五」计划的主要⽬标范围进⼀步扩⼤,涵盖经济增长、改⾰开放和社会进步等多个⽅⾯,是⼀个⽬标⽐较全⾯、强调均衡发展的五年计划。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社会保障制度缓慢,跟不上时 代步伐。
中国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居世 界第一位
垄断国企
三、改革开放的问题
3、经济社会问题
特权垄断利益集团已经发展成
为中国最大的祸害。
。 地位不断上升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 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 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
(4)社会经济文化取得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面貌带来的 性变化,还不仅仅 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转 变。
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 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 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 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 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 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 化。竞争、效率、民主、法 治等等意识是30年前所不可 想象的。
纪要》确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同年有 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1986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87年 的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的基本路线 1988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1990年 国家实施开发开放浦东战略
一、改革开放的
1992年 邓小平南巡讲话, 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9246
14 墨西哥
8749
15 韩国
8325
三、改革开放的问题
1、政府与政治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相对于经济方面的飞速发展,政治
体制改革推进缓慢,严重滞后,特权制 度及由特权引发的腐败问题、民生问题、 行政性垄断问题、弱势群体问题成为当 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刍议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刍议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刘曼琴摘 要:因未被全面给予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国在贸易摩擦中处于不利地位。
本文在简介世界各国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的认同现状,剖析了美国欧盟对我国市场经济程度的质疑原因,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程度做了理论及现实分析,认为我国已具备“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条件。
最后,针对我国争取早日全面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反倾销;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程度;WT O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4-222-02作 者:广东培正学院经济学系讲师;广东,广州,510830中国虽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有近七年时间,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至今未为世界各国,尤其是未为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国所承认,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要遭受不平等的待遇,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
一、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简述随着中国产品出口优势日渐明显、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美国、欧盟等WT O成员国频频利用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以反倾销的形式,不断对中国商品进行倾销起诉,通过征收高额的倾销税来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保护本国企业。
美国、欧盟等WT O成员国之所以能这样利用反倾销来限制中国商品,是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十五条明确,在入世后的十五年内W T O成员国可以继续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因此,其中不乏有以此为由对我国商品动辄进行倾销起诉者,并以“第三国代替”的不公平条款,轻易对我国出口的商品裁定是倾销,并收讫高额的倾销税,达到进品价格提高和数量减少的效果,甚至可达到全面禁止进口的目的。
现今世界各国对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承认情况大致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继续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态度强硬,短期内不会轻易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第二类是将中国视为“转型经济国家”的国家,主要是欧盟各国,虽然态度比较柔和,但要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将不容易;第三类是视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家。
近30年中国人均GDP变化
1457.47 2261.3
4545.6 18667.8 109655.2 120332.7 135822.8 159878.3 183084.8 211923.8 249530.6
排名 (N) 13 7 10 6 6 7 6 5 4 3 3 2 2
人均GDP 人均
218 276
463 1644 8622 9398 10542 12336 14040 16024 18868
1.我国19781.我国1978-2010 我国1978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 和人均GDP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
•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计划 经济有两个支撑:国有企业 和城乡二元制。 城乡二
1.我国1978-2010 我国19781978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 和人均GDP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
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2.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中国GDP与人均GDP
表4:中国GDP与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年份 1960 1970 1980 199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GDP(亿元 亿元) 亿元
1.我国1978-2010 我国19781978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 和人均GDP GDP和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
我国2002年至2010年人均GDP变化(本币)
国际原因 国内原因
35000 25.00%
22.24% 30000 人均GDP(本币) 增长率 29,748 20.00% 25608 25000 17.02% 16.32% 14.99% 20000 12.17% 16500 15000 14185 9.00% 10542 10000 9398 5.00% 5000 12336 8.01% 10.00% 20169 16.02% 15.00% 17.55% 2370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自我完善为宗旨的经济改革目标的进一步完善和具体化。
但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在哪里等等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的阐述,虽已愈来愈清晰,却并非已无疑问,有的甚至更为模糊,思想更为混乱。
因此,当我们已比较全面了解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历史与现状及其经验教训之后,为了更好地吸取其有益成份,为我所用,就很有必要在此作一番讨论,以求正本清源,更好地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指明,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是任何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必然要求。
但如何实现这一按比例发展要求,即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则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方法。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指引下,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克服过去单纯依靠计划调节的片面性,而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取二者之所长,补二者之所短,而不是要用市场去取代计划从而根本否定计划的积极作用。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14 大报告中所说的:“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又说:“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就是说,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一刻也没有忘记要强调运用计划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当我们把计划和市场看为配置资源手段的时候,对计划和市场二者的关系,则只能理解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而不能视为后者对前者的替代或否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球市场
经济视野/-3-
十五年后的中国与市场经济地位
叶盛兰
兴城市高级中学
摘要:美日欧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成为最近热议的话题之一,中国加入WTO 第十五个年头,本应按照条文不再使用第三国即“替代国”价格或成本计算倾销幅度,但是在此时提出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无疑是想继续抑制中国贸易的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国家有坚定的立场,国内也有专家等分析应对决策,尽快解决争端问题。
关键词:市场经济;美日欧;WTO 1 市场经济与中国1.1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即计划和市场。
在市场经济体系里没有一个综合协调的体质来引领其发展方向,然而在理论上,市场具有自我调节的特征,能够透过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应该是自由、公平的文明经济,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
1.2 市场经济地位
市场经济地位(MarketEconomyStatus,简称MES)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它表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状况。
按照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程度,一般可区分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
此外,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
反倾销调查(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是指进口国依法对造成进口国产业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的调查,是以反倾销法为依据、立足于进口国产业及其生产者的利益,维护正常国际贸易秩序和国内市场公平。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努力争取国际贸易各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从而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有利于中国外贸进出口的更好发展。
1.3 中国市场
2004年4月21日,中国副总理吴仪在主持第1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上再次提出“希望美国政府能早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2004年5月、12月初,中国总理温家宝出访欧盟、数次向欧盟领导人提出,希望“尽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截止2008年2月,全世界已有77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但是2016年,美国拒绝在12月自动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美方提出:到期并不意味着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自动授予;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尚未达到预期,特别是在铝业和钢铁行业,还存在着产能过剩等问题。
相较于美国直截了当的态度,欧盟的态度较为暧昧,但也间接表示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日本经济产业省12月8日发布消息称,关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的地位,已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2 15年后的中国与WTO 2.1 WTO
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 ,以取代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 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
143个成员。
2.2 争议条文
根据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规定,授权世贸组织成员使用第三国即“替代国”价格或成本计算倾销幅度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将于2016年12月11日到期终止。
中国加入WTO 十五年,在国内改革,多边自由贸易乃至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努力是世界有目共睹的,但是美日欧等国家现在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试图继续沿用对中国出口企业双反的“替代国”调查法。
日本是赤裸裸宣布不承认;欧盟声称保留替代国做法;美国更是扬言在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产品实施40%的惩罚性关税。
3 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原因3.1 公开原因
美国商务部表示,之所以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是因为中国在以下六个指标方面不符合标准:
(1)该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可兑换程度;
(2)该国工人与政府在工资问题上自由谈判的程度;
(3)该国公司成立合营企业或其他投资企业被允许的程度;(4)政府对生产资料所有或控制的程度;
(5)政府对资源分配以及企业在价格、产量决定权上的控制程度;(6)调查机关认为适当的其他因素。
同时,欧盟也提出市场经济五项指标,包括市场经济决定价格、成本、投资;企业有符合国际财会标准的基础会计账簿;企业生产成本与金融待遇不受前非市场经济体制的扭曲;企业有向国外转移利润或资本的自由,有决定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的自由,有开展商业活动的自由;确保破产法及资产法适用于企业及汇率变化由市场供求决定。
3.2 深层次原因
西方及其他国家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原因之一恐怕是不愿意承认中国模式,承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
近年,西方学者发现了“中国悖论”——中国没有实行西方的那一套,为何依然能够实现经济近40年超常增长?少数西方精英已认识到,西式民主并非繁荣的必由之路,“中国奇迹”也不是偶然,而是实行中国特色民主的结果。
4 中国应对策略
4.1 国家总理正面回应
“市场经济地位’与履行《加入议定书》第15条承诺义务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李克强总理6月13日中午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谈中指出:李克强郑重说,“我是学法律的,请你理解,我不能说违背法律原则的话。
我们需要在国际社会中尊重国际法、国际规则和由此制定的商业规则,这样才能使我们之间的合作在稳定的轨道上前进。
”
4.2 其他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僵持不下的局面,也有很多专家或个人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中国可以依据世贸规则根据,坚决应对,在WTO 起诉他们的做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谈判不能够解决的问题。
如果美欧日针对中国的商品征收45%的反倾销关税,那么中国同样也可以对美欧日提高征收的关税,近些年的经济并不景气,这也将对这些国家施加压力,那么他们也会权衡利弊,从而解决当下的问题而对于日本,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市场进口来源国,中国完全有能力在某些商品上禁止向日方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