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基础会计电子教案一(放大)

合集下载

电大基础会计电子教案二1

电大基础会计电子教案二1

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第一节会计对象★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管理的客体,即会计核算、监督、管理的内容。

有一般对象和具体对象之分。

会计的一般对象: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即再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中发生的一切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的具体对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掌握生产制造业的资金运动(书P17)第二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概念和意义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经济特征(或特定概念)所做的基本分类,也即将会计内容分解而成若干个要素。

它是会计对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为会计报表构筑了基本框架,也是设置科目和账户的依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种。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财务成果的要素。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净资产。

一、资产(一)资产的概念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二)资产的特征★1、必须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如:腐烂变质的材料、已报废的设备、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都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将其原有价值保留在资产账上,而是应将其在当期予以核销,并在利润表中作为损失或费用列支);练习: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A.委托代销商品 B.委托加工物资D.尚待加工的半成品2、必须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必须是现实的,未来或尚未发生的交易、事项可能会产生的结果不能提前确认为资产(如:签定的购货合同不能立即确认为企业的存货,筹划中要建造的设备,可能获得的投资或捐赠等);3、必须能为企业拥有或控制,其中“拥有”是指具有该项资源的法定所有权,而不能仅以其存放地点作为判断的标准(如:外购已付款尚在运输途中的原材料、已建造完工交付使用的厂房、对外经营性租出的设备等),“控制”是指虽不具有该项资源的所有权但是可以自由使用并利用该项资源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如:融资租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应视同企业自有固定资产核算);(三)资产确认的条件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确认为资产:1、及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50%~95%)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 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基本概念4. 学会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 会计科目和账户4.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2. 教学难点: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区别,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要素、科目、分录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

3.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基础会计教材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会计知识点和案例分析3. 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目标1. 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和方法2. 学会使用会计凭证和账簿3. 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4.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规定七、教学内容1. 复式记账原理和方法2. 会计凭证和账簿的使用3.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4.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规定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式记账原理和方法,会计凭证和账簿的使用,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规定。

2. 教学难点:复式记账原理的理解,会计凭证和账簿的填制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技巧。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复式记账原理、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知识点。

2. 示范法:演示会计凭证和账簿的填制过程,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十、教学准备1. 教材:基础会计教材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会计知识点和案例分析3. 会计凭证和账簿:准备实际凭证和账簿,让学生动手操作4. 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财务报表:准备实际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讨论六、教学目标1. 学会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2. 掌握存货的核算方法3. 理解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4. 学习投资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七、教学内容1. 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2. 存货的核算方法3.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4. 投资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存货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投资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基础会计实训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实训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实训电子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1.2 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原则1.3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4 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会计分录与记账凭证2.2 会计账簿与账务处理程序2.3 会计报表的编制2.4 会计电算化简介第三章:货币资金及应收款项3.1 货币资金的核算3.2 现金与银行存款的管理3.3 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的核算3.4 坏账处理与收款核算第四章:存货与固定资产4.1 存货的分类与核算4.2 原材料与生产成本的核算4.3 库存商品与销售成本的核算4.4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第五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5.1 负债的分类与核算5.2 短期负债的核算5.3 长期负债的核算5.4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第六章:收入、费用与利润6.1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6.2 销售商品收入的核算6.3 提供劳务收入的核算6.4 费用概述与分类6.5 营业成本与期间费用的核算6.6 利润的核算与分配第七章:财务报告7.1 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7.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7.3 利润表的编制7.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7.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7.6 财务报告的分析与解读第八章: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8.1 会计政策的概念与种类8.2 会计政策的选用与变更8.3 会计估计的概念与种类8.4 会计估计的变更与差错更正8.5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信息披露第九章:会计信息披露9.1 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与要求9.2 财务报表的列报与设计9.3 财务报告的审计与鉴证9.4 企业内部控制与信息披露9.5 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与监管第十章:会计实训操作10.1 会计分录与记账凭证的实训操作10.2 会计账簿与账务处理程序的实训操作10.3 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实训操作10.4 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操作10.5 会计综合实训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会计的定义与作用重点:会计的定义、会计的作用、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原则。

难点: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的理解与应用。

基础会计课电子教案、课后练习

基础会计课电子教案、课后练习

基础会计精品课-电子教案、课后练习第一章:会计基础概念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定义、功能和目标。

2. 掌握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

3. 理解会计科目和会计分录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功能。

2. 会计基本原则。

3. 会计要素。

4. 会计科目。

5. 会计分录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定义、功能和目标,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会计科目和会计分录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定义、功能和目标,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分录的概念。

2. 教学难点:会计基本原则的运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分录的编制。

五、课后练习:1. 简答题:a. 会计的定义是什么?b. 会计的基本功能有哪些?c. 会计基本原则有哪些?d. 会计要素包括哪些内容?e. 会计科目和会计分录的概念是什么?2. 案例分析题:案例:甲公司购买了一台价值10万元的办公设备,支付现金5万元,余款分期付款。

案例:乙公司销售商品一批,收入20万元,销售成本15万元,款项已收。

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一、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记录的方法和程序。

2. 理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概念。

3. 学会编制会计凭证和账簿。

二、教学内容:1. 会计记录的方法和程序。

2. 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编制。

3. 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登记。

4. 会计报表的编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记录的方法和程序,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概念。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编制会计凭证和账簿,加深对会计记录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记录的方法和程序,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概念,会计凭证的编制和账簿的登记。

2. 教学难点: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

五、课后练习:1. 简答题:a. 会计记录的方法有哪些?b. 会计凭证的概念是什么?c. 会计账簿的概念是什么?d. 会计报表的编制包括哪些内容?2. 实践操作题:案例:甲公司购买原材料一批,支付现金5000元。

基础会计 电子教案(全)

基础会计 电子教案(全)

教学 方法
课 型 ■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训课、□检查课、□讲评课
教时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重点 教学步骤
产品生产过程的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
章节课题 月日
知识目标:掌握企业材料采购过程的核算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通过对采购过程核算的训练,初步提升会计专业能

教学 方法
课 型 ■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训课、□检查课、□讲评课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重点 教学步骤
材料采购过程的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
课后认真 完成作业

章节课题
第四单元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二节 材料采购过程的会计核算
章节课题 月日
知识目标:掌握企业材料采购过程的核算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通过对采购过程核算的训练,初步提升会计专业能

教学 方法
课 型 ■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训课、□检查课、□讲评课
教时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第 教时
章节课题
第四单元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 筹集资金的核算
班 月日
知识目标:掌握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通过对筹集资金核算的训练,初步提升会计专业能

教学 方法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课 型 ■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训课、□检查课、□讲评课
教学重点
筹集资金核算的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故 知
筹集资金核算业务举例

教师提问 学生积极回答
导入新课:企业拥有资金后,采购材料用以生产,如何 进行核算呢?

电大职业技能实训-基础会计

电大职业技能实训-基础会计

电大职业技能实训-根底会计引言根底会计是电大职业技能实训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在现代社会中,会计技能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无论是企业管理、个人理财还是社会组织运作,都需要根底会计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电大职业技能实训中的根底会计课程,包括课程概述、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内容。

课程概述根底会计是电大职业技能实训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根底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根底会计,学生可以掌握会计的根本原理和核心概念,了解会计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能够进行根本的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分析。

学习目标根底会计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理解会计的概念和根本原理;2.掌握根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处理流程;3.学习使用会计软件进行账务录入和财务报表编制;4.能够进行常见的财务报表分析;5.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教学内容根底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的根本概念和原理:介绍会计的定义、会计等式、会计要素等根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会计的根本原理和规那么;2.会计核算方法和处理流程:学习会计的分类和核算方法,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的核算方法,以及会计凭证的编制和账簿的管理;3.会计软件应用:学习使用常见的会计软件进行账务录入和财务报表编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财务报表分析:介绍常见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5.会计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教育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遵守会计准那么和法律法规,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教学方法根底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会计的根本概念和原理,讲解会计核算方法和处理流程,展示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等;2.实践操作:通过课程安排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会计软件进行账务录入和财务报表编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讨论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4.实地考察和实习: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了解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和业务操作。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遵义电大分校基础会计教案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遵义电大分校基础会计教案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遵义电大分校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概念、职能和目标。

2. 掌握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 了解会计的发展历程和我国会计准则。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与职能2. 会计的目标3. 会计的基本前提4.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5. 会计的发展与我国会计准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概念、职能、目标等基本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会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实务操作。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基础会计》2. 课件:会计概念、职能、目标等PPT课件3. 案例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会计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会计概念、职能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验其对会计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一、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要素的分类及其确认条件。

2. 理解会计等式的含义和应用。

3. 熟悉会计科目体系。

二、教学内容1.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2.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3. 会计科目体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的概念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会计等式的运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基础会计》2. 课件: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PPT课件3. 案例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会计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验其对会计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一、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及设置原则。

2. 理解账户的概念和结构。

3. 熟悉账户的分类。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科目的分类及设置原则2. 账户的概念和结构3. 账户的分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设置原则,账户的概念和结构等基本内容。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课程名称:基础会计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基础会计知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则,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会计问题。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例如:你对会计有什么了解?你认为会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简要介绍基础会计的定义以及其在个人和企业中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10分钟)- 以课件或黑板为辅助工具,向学生介绍基础会计的几个重要概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等,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3. 计算实例(20分钟)- 提供一些简单的会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进行计算,例如:某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00,000元,负债总额为50,000元,求所有者权益总额。

- 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并向其他小组展示解决方案。

4. 案例分析(1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其中涉及的会计问题,例如:某公司在某一期间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如何?-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汇报他们的结果。

5. 总结和提问(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基础会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提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预先准备的会计问题和案例3.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评估方法:1. 学生在小组内解决会计问题的表现和答案准确性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3. 学生在总结和提问环节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思维的清晰度。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课件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目标1.2 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原则1.3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4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会计记账方法概述2.2 借贷记账法2.3 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2.4 会计账簿与账务处理程序第三章:账户式会计分录3.1 账户式会计分录的编制3.2 账户式会计分录的应用3.3 会计分录的试算与调整3.4 会计分录在会计报表中的应用第四章:财务报表4.1 财务报表的定义与分类4.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4.3 利润表的编制4.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第五章:会计循环与会计分期5.1 会计循环的概念与流程5.2 会计分期的意义与划分5.3 会计期末的账务处理5.4 会计年度的会计报表编制《基础会计电子教案》课件第六章:存货的核算6.1 存货的定义与分类6.2 存货的核算方法6.3 存货的计价方法6.4 存货的会计处理第七章:固定资产的核算7.1 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7.2 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7.3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7.4 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第八章:无形资产的核算8.1 无形资产的定义与分类8.2 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8.3 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8.4 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第九章: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核算9.1 应收账款的定义与分类9.2 应收账款的核算方法9.3 应付账款的定义与分类9.4 应付账款的会计处理第十章: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10.1 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与分类10.2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10.3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10.4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基础会计电子教案》课件第十一章:所有者权益的核算11.1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与分类11.2 实收资本(股本)的核算11.3 资本公积的核算11.4 留存收益的核算第十二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12.1 收入的定义与分类12.2 费用的定义与分类12.3 利润的计算与核算12.4 利润分配的核算第十三章:税收会计13.1 税收概述13.2 增值税的核算13.3 所得税的核算13.4 其他税种的核算第十四章:财务分析14.1 财务分析的意义与方法14.2 偿债能力分析14.3 运营能力分析14.4 盈利能力分析第十五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15.1 会计政策的定义与分类15.2 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15.3 前期差错的更正15.4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记录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循环与会计分期、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长期股权投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税收会计、财务分析、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等。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课件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基础会计电子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3. 让学生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3.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 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2.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分类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会计基础知识资料。

3.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实例。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引出会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理解会计的本质和作用。

3. 讲解会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要素的含义。

4. 讲解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让学生理解会计等式的意义和应用。

5. 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区分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区别和联系。

二、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为决策提供信息。

2. 会计的作用:会计可以提供企业的经济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

三、会计的基本要素1. 资产: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预期能够带来经济利益。

2. 负债: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现时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

3.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

4. 收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 费用: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四、会计等式1.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2. 会计等式的意义:会计等式是会计记录和报告的基础,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五、会计科目和账户1.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的项目,是会计记录的基本单位。

2. 账户:账户是会计科目在会计账簿中的具体运用,用于记录某一特定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动。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解释会计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1.2 会计基础和会计等式介绍会计基础(借方和贷方)解释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1.3 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讨论会计目标及其实现解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第二章:会计记录和账户2.1 会计记录的方法和工具介绍会计记录的常用方法和工具(账本、日记账、总账等)演示会计记录的示例2.2 账户的概念和分类解释账户的定义和作用讨论不同类型的账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2.3 账户的使用和管理介绍账户的使用和管理原则演示账户的开设和操作示例第三章: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3.1 会计分录的编制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和作用演示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3.2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和分析介绍试算平衡表的概念和作用演示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3.3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的实践应用提供实践案例,让学生进行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的操作练习第四章:财务报表4.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解释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演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4.2 利润表的编制解释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演示利润表的编制方法4.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解释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演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第五章:会计循环和会计准则5.1 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解释会计循环的概念和步骤演示会计循环的实际操作流程5.2 会计准则的定义和作用解释会计准则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影响5.3 会计准则的应用和实践提供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会计准则的应用和实际操作第六章:账户式会计和日记账6.1 账户式会计系统的结构解释账户式会计系统的组成和特点讨论账户式会计系统中的账簿结构6.2 日记账的编制和管理介绍日记账的概念和作用演示日记账的编制和管理方法6.3 账户式会计和日记账的实践应用提供实践案例,让学生进行账户式会计和日记账的操作练习第七章:成本计算和成本核算7.1 成本计算的概念和分类解释成本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不同类型的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7.2 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介绍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演示成本核算的实际操作示例7.3 成本计算和成本核算的实践应用提供实践案例,让学生进行成本计算和成本核算的操作练习第八章:预算编制和财务分析8.1 预算编制的概念和过程解释预算编制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预算编制的过程和方法8.2 财务分析的指标和方法介绍财务分析的指标和方法演示财务分析的实际操作示例8.3 预算编制和财务分析的实践应用提供实践案例,让学生进行预算编制和财务分析的操作练习第九章:内部控制和审计9.1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9.2 审计的概念和过程介绍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审计的过程和方法9.3 内部控制和审计的实践应用提供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内部控制和审计的实际操作第十章:会计电算化和信息技术10.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会计电算化的优点和挑战10.2 会计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介绍会计软件的概念和作用演示会计软件的选择和使用的实际操作示例10.3 会计电算化和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提供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和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最新《基础会计》教案电子教案

最新《基础会计》教案电子教案

______经济管理_____学院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基础会计课程编码:2300104总学时/实验学时:80学时/16学时开课时间:2017年9月5日至2017年12月20周学时:每周4学时授课年级、专业、班级:2016级会计学2班,3班使用教材:《基础会计》(第5版),陈国辉、迟旭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中级财务会计》(第5版),刘永泽、陈立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授课教师:刘建胜一、课程总览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主要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是各专业会计学或会计学各分支的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任务,及其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理解并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的相关理论、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及其具体运用;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具体要求,明确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及其执行程序;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了解会计工作组织的有关内容及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等等。

为后续专业会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更好地掌握《会计基础》课程,除课堂教学应有的64课时外,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重视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实现该课程的既定目标。

课程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是商业的语言,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是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及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报告,提供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目的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为此,基础会计应以“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为中心,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将会计假设、会计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等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课程教学方法根据章节内容的不同,可选用以下不同方法进行教学: 1.项目教学法 2.案例教学法 3.参与式教学法4.任务驱动教学法 5.情境体验教学法 6.现场体验式教学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理论讲授式”、“案例启发式”、“课堂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并要求课后巩固,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完整版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一、课程内容《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

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

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基础会计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基础会计

(2)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①所有者权益的涵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 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 额。
②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包括四部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 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是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 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是所有者权益的主体。 资本公积金是指由投入资本本身所引起的各种增值,与经济 活动无关。包括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 的资产价值和资本汇率折算差额等。 盈余公积金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包括法定盈余公 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 利润
●指会计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
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及 时、准确的表现会计主体的会计事项(经 济业务),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
2.反映职能的显著特征 反映职能的显著特征
1)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实 ) 物量、劳动量等为辅助计量单位。
2)会计主要是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 ) 经济活动。 3)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
b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 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 c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 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 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 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d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 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 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 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 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e其他资产,是指除了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 产,如长期待摊费用等。
1.反映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 2.监督职能是反映职能的保证。

电大基础会计电子教案新部编本四(放大)

电大基础会计电子教案新部编本四(放大)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概念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会计假设,是指对会计核算的存在条件,如空间、时间、计量尺度等,以及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提出假设,并以此为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

二、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提出,能解决以下四个问题:·确定为谁进行会计核算——“会计主体”假设;·确定进行的是哪个期间的会计核算——“会计分期”假设;·确定以什么方式进行会计核算,例如500公斤的原材料在账上如何表示,以数量或是金额——“货币计量”假设;·确定企业正常经营和面临破产时核算的资产价值是否一样——“持续经营”假设(一)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1、含义: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在经营上、经济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经济组织和责任实体。

2、会计主体必备的条件:独立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3、会计主体的实例:可以是某一股份有限公司、独资或合伙企业,也可以是公司、企业下属的某一部分,如分公司、某一销售区域、零售点等。

4、确立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为会计核算界定了空间范围,即明确了会计人员应站在谁的立场上,以多大空间范围的经济活动为自己核算的内容(端谁的碗,干谁的活)。

5、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①会计核算是只反映某一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不包括企业所有者或投资者自身的财产和经济运作及其他企业的经营活动。

计核算基本前提中关于(A )的要求。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②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全是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是指由出资人出资组建,在政府指定部门注册登记,拥有法人财产权,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会计的目标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什么是会计初学者对会计一词的理解:1、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学科,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2、会计是一个部门(机构),如单位内部设置的财务处;3、会计是一项具体的核算工作,包括记账、算账、报账等;4、会计是人们从事的一种职业,如张会计,是某一公司的会计人员。

以上都只是对会计初浅、片面的认识,那究竟什么是会计科学完整的含义呢?这就必须从世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说起。

(二)会计是如何产生的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2、人类要满足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要生存,解决温饱问题)→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要劳动)→在生产劳动中为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获取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提高产出效益,就会促使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对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观察、计量、记录和比较分析→→由此,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产生了会计。

3、总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会计产生、发展的基础;会计源于生产实践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

(书P1)(三)会计的发展史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阶段(公元15世纪末,即1494年前)(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初期:人们通过头脑记忆或工具来记载劳动收支,会计只是生产职能中的一个附带部分。

(如:绘图记事、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刻木记日等。

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发现的赤色鹿角棒,上面也刻划着一些有规则的符号,也被怀疑是古人对经济活动的一种记录。

商代武丁时期的甲骨文字中已有“获”、“入“等文字来专门反映收入情况,而用“用”、“出”等字来专门反映支出情况。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会计也从一种必要的附带工作逐渐成为一项由专门人员从事核算记录的专门工作(如:古代印度公社中的农业记账员,专门负责农业账目的登记。

)(2)奴隶社会会计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奴隶制国家的政府会计(如:我国西周时期设立了“司书”、“司会”等官方机构,专门从事会计工作,其中“司书”是记账的,主要对官方的财赋收支进行登记,“司会”是进行会计监督的,同时也规定要年报(岁会)、月报(月要)和旬报(日成)。

(3)封建社会西汉: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开始采用收付记账法登记会计事项(如:“钱谷账”中分设“钱出入簿”和“谷出入簿”)。

唐宋:编著了我国最早的会计专著《元和国计簿》和《大和国计》;出现了具有纸币性质,类似汇票的“飞钱”;在太府寺中专设有“会计司”和“审计司”,是我国专设会计、审计机构的创始;公元994年“四柱清册”会计方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运用,既可检查日常记账的正确性,又可系统、全面和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这是我国古代会计的一个杰出成就,使我国中式会计的发展达到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地步(英国直到1855年才有类似的计算公式出现);出现了“交子”,是纸币运用的开始。

明末清初:为适应商业发展,山西的民间工商行号在“官厅会计”基础上开设了“龙门账”,设置进(收入)、缴(支出)、存(资产)、该(负债)四类科目,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同时编制“进缴表(利润表)”和“存该表(资产负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在两表中计算求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以此勾稽全部账目的正误;在工场手工业中开设有“账房”,进行成本、费用、利润的核算。

2、近代会计阶段(公元15世纪末~公元20世纪50年代)(1)近代会计的主要特点一方面,商品经济在一些国家发展的结果,使会计开始充分地应用货币形式作为计量、记录与报告的手段;另一方面,会计的记录采用了复式记账法,形成了严密的账户体系。

(2)近代会计发展的典型事例:·公元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复式簿记的专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系统论述了威尼斯的借贷复式记账法,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书P3)·公元1854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英国爱丁堡会计师公会的成立,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书P3)3、现代会计阶段(公元20世纪50年代至今)(1)现代会计的开端公元20世纪50年代产业革命后,随着以两权分离(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为特征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管理会计逐渐同传统会计相分离,形成了一个与财务会计相对独立的领域,现代管理会计的出现,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

(2)我国现代会计的发展·1978年9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1985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这是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最具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的法律总规范,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母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1993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该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1999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该法做第二次修订后,于2000年7月1日起执行;·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总会计师条例》,确定了总会计师的职权和地位;·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于1993年7月1日起执行,这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也便于更好地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199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实施,使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法制化轨道上进一步走向成熟;·1997年至今,财政部陆续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用以规范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其程序;·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发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对1992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所规定的会计要素定义作了重新修订,赋予了其新的内涵;·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新制度打破了所有制和行业界限,建立了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意义;·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发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于2002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的金融企业范围内实施;·2004年4月27日,财政部发布《小企业会计制度》,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该法规对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两大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

这是我国会计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进一步趋同,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加速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同人们管理经济、讲求经济效益紧密地联系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对经济效益的更高追求,相应地会对会计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二、会计的目标(一)会计目标的概念会计目标,是指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期望达到的预期结果。

1、会计的总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的具体目标是满足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3、会计目标的内容会适应新的经济特征而发生变化和发展。

(二)会计目标理论研究的两种观点1、决策有用观→将会计目标定位于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2、受托责任观→将会计目标定位于提供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第二节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一、会计的内容会计的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其中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主要内容,是会计的基础。

(一)会计核算的概念及内容1、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

2、行政、事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①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预算资金的收支核算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各类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核算③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生产经营资金的筹集、使用、收回和退出(二)会计对象的概念及内容1、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核算、监督和分析、预测、控制的内容,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

2、会计的对象包括一般对象和具体对象,或会计的对象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内涵。

①会计的一般对象(宏观上):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加以计量、记录的资金活动,具体表现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中。

②会计的具体对象(微观上):是某一单位具体的资金运动。

由于社会主义再生产活动是由各个具体的企事业行政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各单位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不同,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所以各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也有所不同。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形态转换: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商业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形态转换: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二、会计的特点(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三种计量单位分别为:实物尺度、劳动尺度和货币尺度,由于实物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劳动尺度具有一定复杂性,所以只有借助统一的货币量度才能获取经营管理上必需的连续、系统、综合的会计资料。

例如:企业购进钢材20吨,装卸用人工2天,用汽车运输距离1000公里。

那么,这样一项经济业务,我们若不用货币计量,就无法综合在一起反映。

如果我们以货币计量各项内容,即从价值形态反映各项内容。

如:钢材2万元,装卸费50元,运输费500元,综合在一起即20550元,即企业购买这批钢材的成本。

注意:会计核算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并不是说在会计核算中只有货币这一种计量单位,而是以货币计量为主,以实物计量与劳动计量为辅。

2、会计能连续、系统、综合和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连续性:是指按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逐笔、逐日连续记录,不能中断;·系统性:是指会计在反映经济业务时,要按经济业务性质不同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反映;·综合性:是指会计将大量零星、分散的数据,加以分类、汇总后用金额反映,使之成为有用的信息;·全面性:是指会计在反映经济业务时,要全面反映、分文不漏。

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严格遵循会计规范第三节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一、会计的职能(一)会计职能的概念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