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课程简介(社会体育)
组织学分化3、4级
组织学分化3、4级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而学分制度是高等教育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推行学分制度的学习管理模式,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学分化的3、4级管理模式,是学分制度的一种扩展和完善,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学习体验。
学分化的3级管理模式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修满一定数量的公共课程,如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等,来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同时,学生还需要选择一些选修课程,开展专业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如音乐、美术、摄影等。
通过这种分层管理的学分制度,学生能够在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学科基础,并准备好迎接接下来更加专业化的学习。
学分化的4级管理模式则更加注重专业学科的学习和深入研究。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基础学科的课程,具备了相应的学科素养和知识储备。
因此,学生需要更加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自己在特定领域的竞争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选择一些专业课程,并参与实践性的项目或实习,以提升专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学分制度下的4级管理,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分化的3、4级管理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学分化的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目标都是独特的,学分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灵活的学习选择。
其次,学分化的3、4级管理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通过分层管理的学分制度,学生能够逐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有计划地努力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业要求。
最后,学分化的管理模式能够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通过学分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仅注重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沟通、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总之,学分化的3、4级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具备重要意义。
《社会体育指导员》教学大纲-(自定)-doc
课程编号:《社会体育指导员》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 20学时学分: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产生、发展、培养、使用及其作用、工作职责、服务方式与服务规范、作用的一门课程。
是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选修课程。
2.开课学期: 第 6学期3.适用专业: 社会体育专业4、课程修读条件: 在专业方向选修课、技术专选课之后开设。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 使学生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产生、发展及从业要求都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帮助学生正确、深入认识社会体育指导员, 明确工作职责、服务方式与服务规范、作用, 培养职业道德、素养与从业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1.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批判地借鉴与继承的原则。
2、认真贯彻教学大纲, 围绕重点并有所侧重, 突出科学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以助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社会体育指导员, 把握工作职责、服务方式与服务规范、作用, 培养职业道德、素养与从业能力。
3、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作品分析、讨论、观看影视视频等方法进行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兴起的原因与背景[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讲使学生掌握使学生学生掌握社区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兴起的原因与背景[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区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兴起的原因与背景1.大众健身意识的增强是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前提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根本原因单位人------ 社会人------ 社区人3.人们休闲活动的基本规律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必然4.余暇时间的增多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可能二、、社区体育构成要素[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讲使学生学生掌握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1.社区体育组织2.社区成员3.场地设施4、经费5.体育管理者6.指导者7、社区体育活动三、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讲使学生学生掌握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作用与工作职责[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与工作职责1. 进行体育活动指导及各种身体练习的基础指导, 使人们掌握体育锻炼方法, 学会科学锻炼;2.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专项技术指导, 通过指导, 使人们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 并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甚至可以指导较高水平的运动技术;3.负责体育保健指导, 医学监督, 并以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人们锻炼;4. 负责制定体育锻炼计划;5. 负责健康测定评价、体质测定评价;6.群众体育的组织管理, 除了对已经组织起来的集团、俱乐部进行组织管理, 还要通过举办讲座、教学活动, 将没有参加体育活动和没有组织的体育人口动员起来, 组织起来;7. 群众体育研究;8. 宣传、发动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9. 商业体育设施指导和管理;10. 健康管理和安全管理。
新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及方法
第一部分: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 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 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这不意味着只要开设了体育与 健康课程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 育与健康课程自身也存在着是否以“健康第一”为指 导思想的问题。
跳跃类游戏 猜拳跨步、斗鸡、单脚跳追捉
选择教材内容的原则
●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第四部分: 新体育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教法改革
体育教学模式简介: 所谓教学模式是反映某种特定的教学程序,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 方法体系。(是从教学理论、规律上着眼来研 究教学实质的)。 体育教学方法:是良好体育教学经验的系统升 华。 体育教学法:是着眼于师生双方的行为合作, 强调教学对象双边的相互关系。
教学案例
目标: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增强自尊与自信 内容:过障碍 思路:通过自己布置场地来获得心理上的
准备与适应,并在不断克服运动难度(障 碍物)的过程提高自尊与自信。
3、 技能学习课
导入——模仿——重复——演示——纠偏 —改进——应用
4、 效果展示课
动作技能的学习效果因人而异
运球——切入——传接球——投篮 扣篮——罚球——防守
4、负重搬运:2~3人的 负重搬运练习
6、角力:互推 互拉
5、角力:双人角力练习
3、无助于增进健康的教学内容 发展身体素质与增进健康的矛盾 技术教学与增进健康的矛盾 缺少个性化的教学与增进健康的矛盾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
过于严密的教学组织形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 以行政教学班为主的组织形式 男女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分项教学组织形式
《体操》课程教学大纲
《体操》课程教学大纲《体操》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懂得有关体操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体操技术动作,通过技巧动作、器械练习、支撑跳跃等项目技术动作练习,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及专项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应用体操手段进行健身及指导大众健身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体操的概念、名称术语及常用动作,理解并掌握体操的科学锻炼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术动作,具有运用技术动作进行教学训练的能力。
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分为:理论知识、身体素质训练、基础动作、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基础动作进行分解练习,最后独立掌握完整动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32学时的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加强学生责任感及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使学生具有运用各种技能技巧进行锻炼的能力。
四、课程进度表男生:1.技巧挺身跳,跪跳起,团身前滚翻,团身后滚翻,鱼跃前滚翻,肩肘倒立,手倒立,侧手翻,燕式平衡2.双杠跳起成分腿坐——前进一次成外侧坐——挺身下支撑摆动、支撑摆动前摆直角下、支撑摆动后摆挺身下3.单杠跳起成支撑,单腿向前越转体90度挺身下、支撑后摆下、后倒持膝上4.跳跃弹板或助跳板:直体跳、挺身分腿跳、屈腿跳、分腿击足跳、山羊:分腿腾越女子:1. 技巧挺身跳,跪跳起,肩肘倒立,前滚翻,后滚翻,单肩后滚翻前翻下,摆起手倒立2.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单、双持膝悬垂站立背后正握杠跳起屈体悬垂蹬地翻上成支撑、骑撑单腿向前摆越转体90度挺身下3.跳跃弹跳板或助跳板:挺身分腿跳横跳箱:跳上成分腿立撑挺身跳下山羊:分腿腾越4.双杠跳上成分腿坐、分腿坐前进成分腿坐、外侧坐挺身下、外侧坐越两杠下外侧坐转体180度成分腿坐。
社会体育管理
体育管理学科综述
一、体育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末美国人泰勒创立了管理科学,管理和 其他科学一样经历了不断分化不断综合的过程。 英国人顾拜旦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来,直 到今天体育普及及规模变大,作为研究一般管 理规律的管理科学,不能解决体育管理领域里 特有的规律问题。 结果分化出一门分支学科体育管理学
70年代束。我国体育院校的一些学者开始研 究体育管理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管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路子。 他们积极调查研究,收集文献资料,引进国外 的经验,翻译外国的专著、教材。 l980年天津体院马瑜教授在干部培训班讲授 “体育行政”等课程。 l981年武汉体院编印《体育管理专题讲义》并 在中南地区地市体委主任培训班开课。 I982年原国家体委科教司在成都体院召开全国 体育院校工作会议,会议研究了新兴学科的建 设和分工问题,会议决定把体育管理学作为重 点建设的新兴学科之一,并责成武汉体院牵头 负责该学科的建设。
美国找到一种适合于美国国情的双轮马车 俱乐 部管理模式:赛事由马车经营商和比赛的组织 者共同操办.赛场要求不严格。甚至可在马路 上进行。赛距短,赛次多.收门票,观赏价值 高.到l830年,使用双轮马车比赛成为美国最 热门的体育运动。 按英式体育俱乐部模式建立的美国棒球俱乐 部.经营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1876年美国人 赫尔伯特主持了国家棒球协会工作.他经过大 量的调查以后.大胆地采用商业运作方式,修 改原有赛事章程,建立联赛组织结构和强有力 的规章制度.并把全国棒球协会改名为全国棒 球联盟,推出了具有赢利性质的联赛管理体制。
在前苏联,1948年开始在体育学院开设《体育组织学》 课程 l961年正式出版第一本《苏联体育组织学》教材,l965 年经修改后作为全苏的正式教科书。 l974年将《苏联体育组织学》更名为《体育运动管理 学》。 由K‘A’库林科维奇和B‘A’伊沃宁主编于l977年经苏联部 长会议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出版的《体育运动管理 学》,作为全苏体育学院学生使用的通用教材,该教 材于1987年经修定再版,使内容体系更为完善,主要 涉及体育管理的理论原理、职能、组织结构、经济与 法律问题、过程、教育与心理以及国外体育管理。
课程简介
课程类型(学术):管理类、语言、计算……岗位:级别:织要能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即让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第五,课程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促进差生的发展。
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它也常常被称之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等。
一般来说,活动课程起源于19实际末20实际处欧美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其发展历史较分科课程要迟上千年。
在活动课程的发展历史中,杜威常被认为是代表人物之一。
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的课程类型,我们可以把两者看作是一种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的关系。
分科课程讲科学知识加以系统组织,使教材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分科课程将科学知识加以系统组织,使教材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以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但是,它由于分科过细,只关注学科的逻辑体系,容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活动课程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这一缺失,但同时,由于活动课程自身往往依学生兴趣、需要而定,缺乏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一正一反,利弊兼具,任何一种在张扬其特长的同时,也就将其弊端暴露无遗。
所以,这两类课程在学校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2)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核心课程反对将各门学科进行切分的做法,强调在若干科目中选择若干重要的学科合并起来,构成一个范围广阔的科目,规定为每一学生所必修,同时尽量使其他学科与之配合。
核心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被看作是对儿童中心课程的反对,它在产生之初,尤其反对课程只从学生个人兴趣、需要动机出发的做法。
它提醒教育者注意,儿童并非生活在真空里,而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社会环境里成长的,课程需要反映儿童所赖以生活的社会的需求。
因此,核心课程在产生之初,其显要特征就是注重社会需求以及生活为中心。
大学体育教研申报材料(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我校决定申报“大学体育教研项目”,旨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二、项目目标与内容(一)项目目标1. 提升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
2.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3.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项目内容1. 课程体系建设(1)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多样化体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加强课程内容改革,引入新兴体育项目,提升课程趣味性和吸引力。
(3)开发特色课程,如武术、跆拳道、瑜伽等,丰富学生体育生活。
2. 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育素养。
3. 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体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引进优秀体育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3)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教师国际视野。
4. 体育设施建设(1)完善体育场地设施,提高场地利用率。
(2)更新体育器材,确保学生安全锻炼。
(3)加强体育场馆管理,确保体育活动有序开展。
5. 体育文化活动(1)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如运动会、体育节等,提高学生体育参与度。
(2)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体育竞赛,提升学生竞技水平。
(3)开展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项目实施计划(一)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阶段(2023年1月-3月)(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明确项目实施目标、任务和责任。
新体育社会学教学大纲
体育社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体育社会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体育社会学在体育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它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
2、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体育社会问题及不同的体育形态等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主要包括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体育社会学的性质、对象与领域;体育运动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变迁对体育的影响;体育的社会控制;体育社会化;体育群体;体育与生活方式;体育与文化;体育与宗教;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并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现代体育特征进行分析。
本课程的重点体育与社会结构;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教育;体育与宗教;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中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分析。
课程编码: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 教学对象: 本科学时学分: 36学时 2学分 编写单位: 铜仁学院体育系 编 写 人: 宁丽娟 审 定 人: 王萍 编写时间: 2012 年6月本课程的难点体育与社会结构;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体育与文化;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中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分析。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采用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教学,将静止的结构通过动画显示,系统地连贯地反映社会体育的各种现象,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此外,充分开发社会体育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体育实践,并聘请校外体育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现场教学演示,多渠道拓展学生的实践学习。
5、考核方式本科目是考试课按照学院有关规定,凡缺课(旷课、因事、因病)达1/3课时者,不得参加该科考试。
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课程介绍
第一篇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社会体育导论》(四年制本科用)⏹课程简介《社会体育导论》是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导论性课程。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社会体育及其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和管理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教学大纲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教学时数为依据,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社会体育导论》为教材制定的。
二、目的任务通过社会体育导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地位和功能,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课程类型:1.课程编号:0911012.课程性质:必修课3.适用专业:社会体育4.课程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 1.5学分,实践教学8学时/0.5学分。
5.先修课程:无五、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绪论1、建立社会体育科学的必要性(重点)2、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重点)3、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重点)4、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了解)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第一节: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一、社会体育的概念(重点)二、与社会体育相关的概念(了解)第二节:社会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况(了解)二、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重点)三、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简况(重点)四、当代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状况(重点)五、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重点)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第一节: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一、生产方式(了解)二、工业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生产方式(了解)三、生产方式对社会体育的影响(重点)四、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重点)第二节: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一、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要素(重点)二、生活方式的转变向社会体育提出的问题(重点)三、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四、第三节: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重点)一、健康的概述1、健康的定义2、健康的标准3、健康的社会性二、体质概述1、体质的概念(重点)2、体质的指标(重点)3、体质的民族性(了解)三、亚健康概述(重点)1、健康程度的分类2、亚健康的定义3、引起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四、亚健康与社会体育(重点)第四节:社会体育与社会文化一、社会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了解)二、社会体育与社区文化建设(了解)三、社会体育与大众文化(了解)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第一节: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一、确定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依据(了解)二、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重点)三、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重点)四、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基本要求(重点)五、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第二节:社会体育的地位与功能一、社会体育的地位(重点)二、社会体育的功能(重点)第四章:社会体育参与第一节:社会体育参与概述一、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了解)二、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重点)三、社会体育参与的意义(了解)四、社会体育参与的形式(重点)第二节: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重点)一、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二、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外部因素第三节:体育人口概述一、体育人口的概念(重点)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了解)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了解)四、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了解)五、我国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评价(重点)六、我国体育人口状况的评价(了解)第四节:非体育人口(重点)一、准体育人口的一般情况二、不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一般情况第五章:影响社会体育发展因素第一节: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宏观因素一、政治(了解)二、经济(重点)三、文化(了解)四、传播媒介(重点)第二节: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中观因素一、体育体制(重点)二、体育管理水平(了解)三、社会体育指导员(了解)四、场地设施(了解)第三节: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微观因素(重点)一、家庭二、受教育程度三、经济条件四、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五、个人的身体状况六、个人生活方式七、交际圈第六章:社会体育活动原则、内容与方法第一节: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重点)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二、科学求实的原则第二节: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一、健身类体育活动(了解)二、康复类体育活动(重点)1、康复类体育的特点2、康复类体育活动的适应症及禁意3、康复类体育活动的手段和方法三、休闲类体育活动(重点)1、休闲类体育的特点2、休闲类体育的作用3、休闲类体育的分类4、休闲类体育开展的原则第三节:社会体育活动练习方法(重点)一、重复练习法1、重复练习法及其特点2、重复练习法的作用3、重复练习法的分类二、持续练习法三、变换练习法四、间歇练习法第四节:社会体育活动指导方法(重点)一、讲解法二、示范法三、预防和纠正错误法四、练习中的保护与帮助法实践课1:1、试设计一组变换远动负荷练习?第七章:社会体育的分类指导第一节:社会体育的人群分类一、妇女体育(重点)1、女性的解剖生理特点2、妇女体育的特点3、影响我国妇女参与体育的因素4、女子体育健身一般原则5、女子体育健身二、老年人体育(重点)1、老年人的身心特征2、老年人体育特点3、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原则4、老年人健身体育的指导原则6、老年人常用体育锻炼方法三、残疾人体育(重点)1、残疾人健身锻炼指导2、指导残疾人进行健身锻炼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社会体育的社会组织分类一、社区居民体育1、社区居民体育的功能(了解)2、我国社区居民体育的基本特征(重点)3、我国社区居民体育兴起的时代背景(了解)4、我国社区居民体育的现状(重点)5、我国社区居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重点)二、企事业职工体育1、职工体育的意义(了解)2、体育的形式(了解)3、职工体育的组织范围(了解)4、职工体育的发展概况(了解)5、当前我国职工体育的特点与改革(重点)三、农村体育1、农村体育的概念和意义(了解)2、农村体育的特点(重点)3、我国农村体育的主要管理组织(了解)4、改进农村体育工作的措施(重点)四、家庭体育(重点)1、家庭体育的特点2、我国家庭体育现状3、我国家庭体育发展趋势及对策实践课2:1、通过查资料对你所在乡镇(或社区的)群众体育现状做一了解并对群众体育工作提出改进措施或体会。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1. 职业概况职业名称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定义在经营性健身场所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五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四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二级)。
职业环境室内、外。
职业能力特征四肢灵活,一般智力,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动作协调性好。
文化程度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鉴定要求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申报条件——社会体育指导员(五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五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通过五级专业技术考核,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体育中等专科学校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社会体育指导员(四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五级职业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四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通过四级专业技术考核,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二级以上(包括二级)相关专项运动员等级证书,经本职业四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至少一年。
(3)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专科以上毕业,从事相关工作经历2年以上,经本职业四级正规培训,通过四级专业技术考核,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可免试基础理论部分)(4)取得国家级和国际专业资质证书,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参加四级专业技术考核,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社会体育指导员(三级)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其中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技能操作考核内容结构为讲解、示范、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组织学》
英文名称:《Histology》
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考查科目)
总学时:18学时:理论课12学时,实验课6学时
学分:1学分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教学目的:本课程理论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关于人体正常组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方面达到:掌握和熟悉人
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微细结构、结构与功能关系;为学习后续的基础医
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内容介绍:组织学是医学生必修的重要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是利用光镜、电镜等技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
能的科学。
其内容可分为基本组织、器官和系统两大部分,在组织、细
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邹仲之,6版,2004年。
参考书目:
1.《组织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令忠,2版,2000年
2.《组织学彩色图鉴》,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令忠,2000年
3.《运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世昌,2006年7月
主讲教师:才秀连教授陈伟副教授张先平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