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及平行线截相似三角形(3)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教学设计(优秀4篇)《相似三角形》数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内容分析《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是北师大版试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九节的内容,1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目标:(1)使使学生能通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来发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2)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并了解它的证明。
(3)使学生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类比、归纳;(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系统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及其应用。
难点:定理1的证明方法。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投影片2、观看相关视频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问题,什么叫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何联系?2、到目前为止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几个?3、什么叫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何联系?学生回答证明三角形的两种方法通过提问既起到复习旧知识又起到引出新问题的作用(二)、探究新知1新课讲解(1)、做一做,做出两个三角形来试验是否相似。
(2)、师生共同总结: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应用新知教学例1:已知:△ABC和△DEF中A=40,B=80,E=80,F=60求证:△ABC∽△DEF例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三角形的与原三角形相似3、例题小结1、学生亲手实践2、学生理解3、边听讲边思考让学生通过亲手实践来体验知识的准确性,理解,消化主要知识例1,例2的练习加强学生,以达对定理的更深一步的理解与掌握。
(三)、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订正练习应用巩固知识(四)、课时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获得哪些收获?分小组交流后个别回答知识系统化(五)、课后作业习题4.9第1题、第2题。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相似三角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5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线段的比,形状相同的图形及相似多边形,这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在本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既是性质又是判定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是为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和应用深化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2、能力目标:通过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练习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应用;3、情感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系,进一步认识特殊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在本章及初中数学中的地位,新课标及大纲的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征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正确运用(四)教材处理《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要求根据从实物让学生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让学生先学,总结概念,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通过适当的交流合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突破重点,通过大量的练习应用让学生由对概念的理解变为运用,使学生共同进步。
二、说教法: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让学生先学,借助“读(看)—议—讲”结合法,完成概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合作探讨或独立完成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再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等方法解决概念的应用。
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先学,在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深入理解,认识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并应用它来解决问题。
说课稿 北师大版 初中 数学 八年级 下册《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应聘小学数学的5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相似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相似三角形》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应用这一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知道了相似多边形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下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做感性的准备,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对这个课时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学会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观察、分析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在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对比学习,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课的学习,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根据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课改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和利用这个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初步应用,相似三角形概念中的对应边对应角理解起来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因此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教材和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因此在教学之前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八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乐于尝试、探索、思考,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
对于相似图形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积累,初步具有比较、理解的能力,但是对于三角形相似概念中的对应关系的抽象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授课中我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体系。
三、说教法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应关注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及探究问题的意识。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本节的内容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探究法和启发教学法,这两种教法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加快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这方面知识的应用能力。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优秀3篇)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优秀3篇)知识结构本文范文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角形相似的判定篇一(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类比学习,探讨发现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是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5种)2.叙述预备定理、判定定理1、2、3(也可用小纸条让学生默写). 其中判定定理1、2、3的证明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证全等;②作全等,证相似)3.什么是“勾股定理”?什么是比例的合比性质?【讲解新课】类比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方法,让学生试推出: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 中,求证:∽建议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征”。
这个定理有多种证法,它同样可以采用判定定理l、2、3那样的证明思路与方法,即“作相似、证全等”或“作全等、证相似”,教材上采用了代数证法,利用代数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思想方法很重要,今后我们还会遇到。
应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
定理证明过程中的“ 都是正数,,其中都是正数”告诉学生一定不能省略,这是因为命题“若,到”是假命题(可举例说明),而命题“若,且、均为正数,则”是真命题。
例4 已知:如图,,,,当BD与、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 .解(略)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指出要使∽ .应有点A与C,B与D,C与B 成对应点,对应边分别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
初中数学相似教案
初中数学相似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相关知识,如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等;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相似三角形吗?有没有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3.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4. 举例说明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测量问题、几何图形的构造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解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作业,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2.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堂练习: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3. 课后作业: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以及应用,使学生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举例和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说课_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相似三角形》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数学九年级下学期。
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的学习占重要地位。
同时对以后续教学内容起奠基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更好的运用数学作准备。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学生掌握平行线型与相交线型两类基本图形。
2、能力目标(1)从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选择上经历分析、综合、假设、判断、归纳的思想方法;(2)学会用基本图形分析法来解决几何问题;(3)通过个人反思,课堂小结等活动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条件开放、结论探索、动手操作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有更深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2)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树立自信心,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是解决与相似三角形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所以灵活运用它们进行一些证明和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通过分析、研究,揭示应用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解题的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一)教学方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遵循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几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重要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选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采用课前复习归纳法,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尝试指导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每一个问题,而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结论,学生充当小老师,既体现生生互动,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相似三角形(复习)》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复习)》说课稿桦川二中李婷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复习课。
一、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几何证明和计算问题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探究一些与相似有关的综合题更是一个热点。
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与方程、二次函数和圆有着紧密的联系,以相似三角形的几种常见基本图形:①平行线型;②斜交型;③垂直型;④旋转型为背景的综合题是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深化,同时,四种常见的类型又为图形间的演变做了很好的铺垫。
基于以上认识,参考教学大纲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掌握相似三角形常见类型;理解基本图形间的演变关系并能从复杂图形中分析出基本图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
为顺利完成上述目标和体现复习课的教学特点,我们确立了本节复习课的教学重点为相似三角形常见类型,而从复杂图形中分析出基本图形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要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数学的学习方式就不能再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了。
教师就要注意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把自己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启发和信任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实践,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立足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这一过程教学理念。
例如:四种相似三角形的常见类型,我们没有机械地直接给出,而是通过让学生做相应的类型题,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得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四种常见类型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垂直型相似的第三种基本图形时,与物理学科中光的反射定律相对比,一方面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图形,另一方面也在比较中完成了学科间的整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大板块来给大家阐述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首先进入我的第一个大板块“说教材”。
我把说教材这个板块分为三个小环节来进行,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教材分析本节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选自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是在学习了第一节相似多边形的概念、第一课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及推论后,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本节课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起始课,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一方面,该定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另一方面,不仅可以直接用来证明有关三角形相似的问题,而且还是证明其他三种判定定理的主要根据,所以把它叫做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
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索----猜想----验证----运用----巩固的过程,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物演示和电化教学手段,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教学难点: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过程。
二、说学生说完了教材,我想跟大家分析一下我所授课的学生所具有的特点,也就是学情分析。
老师们,我们都知道九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相比七八年级强,想得到老师的鼓励。
第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3)
l
D E
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 B
l1
l2
F
C
l3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 (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比例。
l
A D E
l
l1
l2
C
l
E A
l
D
l1
l2
B
B
l3
C
l3
例3 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 直线截三角形,所截得的三角形三边与原三角形 三边对应成比例。 已知:△ABC中, DE//BC,DE分别交AB,AC 于点D,E. A
AD AE DE . 求证: AB AC BC
B D E
F
C
分析:构造一组平行线,使AE,AC,DE,BC为其 截得的线段.
例3 已知:△ABC中, DE//BC,DE分别交
AB,AC 于点D,E.
AD AE DE 求证: AB AC BC .
D
A
E
证明:过点E作EF//AB,
AD AE BF AE DE // BC, EF // AB, AB AC , BC AC .
探究:平行线改为平面后,应考虑两种情形:
l与l 共面 l与l 异面
G
l
C B
A
D
B
A P
D E
E
Q F
F
C
R
l
l
l1
l
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 形叫做相似三角形。(三角三边)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叫做相似比 (或相似系数)。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附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的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之前,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拓广和发展,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相似三角形的主要内容之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进一步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和定义进行的的全面研究,也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和《投影与视图》的重要工具,可见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数学思考:经历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过程,体验画图操作、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过程;在定理论证中,体会转化思想的应用解决问题:会运用“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进行简单推理情感目标:通过画图、观察猜想、度量验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探索与创造的快乐二、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判定定理并学会应用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难点: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运用判定定理解决问题三、说教学方法针对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为主,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四、说学法这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我遵循“教学、学习、探究”同步协调的原则,教学过程将按如下流程展开:一、复习引入1、复习提问:我们已掌握的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哪些?2、回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然后教师拿出两个大小不等的,但其中一个三角形各边与另一个三角形各边的比相等的三角板,让学生来观察并提问,用前面两种方法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后指出,根据定义所涉及的条件多,根据预备定理要求图形特殊,因此,我们能否探求出条件更简单的判定方法呢?引入课题。
【说课稿】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本节课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它是冀教版九年级上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探究出三角形相似的三个判定定理以及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这一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构造相似三角形,通过建模将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是这节课的重点。
而将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以我将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这节课的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分组探究的过程中构造出相似三角形,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情感与态度: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体验主动探究的成功与快乐,感受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机遇。
整节课围绕测量旗杆高度这个问题展开,按照从易到难层层推进。
整个教学过程我按复习回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基础训练、思维拓展、反思提高四个环节进行。
我采取课堂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北京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说课稿3
北京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北京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可以解决三角形的相关问题,而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需要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对相似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探索相似三角形条件说课稿
探索相似三角形条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位于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利用两个角对应相等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它是三角形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本节内容,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三角形全等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又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其他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利用两个角对应相等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力目标:通过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小组合作等活动归纳出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培养宪***“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索活动归纳出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运用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三角形相似的探索,特别“对应”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贯穿于本节课教学环节的主线是:观察---探究-----讨论----归纳-----巩固展示,采用启发式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同时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来突破重难点。
三、学法指导(1)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全等和多边形相似,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对“相似”和“全等”易混淆,在教学过程中要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2)八年级学生总体较好动,且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更多地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流程1、创设问题,引入新课(5分钟)问题:课本第94页,思考……………….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应注重:(1)复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多边形相似的条件,强调边对应,角对应。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学生活动,探究新知(10分钟)学生活动1:课本第94页,思考:(1)如何画出三个三角形(2)三角形(1)与三角形(2)全等吗?由学生表述并书写。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说课稿27-2-1 第3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说课稿27-2-1 第3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和(2)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个相似三角形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和(2)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深、思路不清晰而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数学图形软件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直观、生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和(2),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分析给出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
3.小组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并强调方法的应用。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1《相似三角的判定》(第3课时)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1《相似三角的判定》(第3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1的内容,这是第3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索等活动,发现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度量等基础知识,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索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索等活动,发现并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4.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相似三角形及平行线截相似三角形PPT课件
知1-练
∵DE∥BC,
∴∠ADE=∠ABC,∠AED=∠ACB.
由(1)知, AD = AE DE . AB AC BC
又∵∠DAE=∠BAC,∴△ADE∽△ABC.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2 如图,已知△OAC∽△OBD,且OA=4,AC= 2,OB=2,∠C=∠D.求: (1)△OAC与△OBD的相似比; (2)BD的长.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相似三角形及相关概念
知1-导
1.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 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A A,B B,C C,
AB BC AC k, AB BC AC
⇔△ABC∽△A′B′C′.
感悟新知
要点精析: (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必备条件:三个角分别相 知1-导
AD∥BP⇒△BMP∽△DMA⇒ MP BM .
MA DM
再将比例式化为等积式即可得证.
感悟新知
证明:∵AB∥DN, ∴△AMB∽△NMD, ∴ AM BM ,
NM DM
又∵AD∥BP, ∴△BMP∽△DMA,∴ MP BM ,
AM DM
∴ AM MP , ∴AM2=MN·MP.
MN AM
先算:40 -30 =
10 15
2.30+25= 55 78-40=38 68+20=88 67-50= 17
10+48= 5981-50= 4410+27= 6574-20= 34
77
57
76
38
37+40= 87-30= 26+50= 98-60=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说课稿
说课稿温宿县二中何玉兰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的内容。
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九年级第二十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四大板块中空间与图形的一部分,是相似一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既是全等三角形研究的继续,也为后面测量、相似三角的应用和研究三角函数做铺垫,还是研究圆中比例线段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研究基础,更为其它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重要的是它还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
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并能灵活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地位可见一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与高中生不同,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判定定理1、判定定理2,这为本节课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从知识障碍上来说,虽然到了初三,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几何中的定义、概念、定理较多易混淆,有些同学从初一、初二几何就有欠缺,到了初三更是感到理解应用上有困难,加上我们民族地区不少民族同学汉语水平有限,接受能力有限,感到数学难学,因此,上课时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注重由浅入深的问题的设置,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以便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相似三角形》说课稿《相似三角形》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普通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及与固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是为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豫备定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加强学生对斩知识探索的兴趣,渗透几何中理性思维的思想。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和相似比约概念及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豫备定理。
2.难点:相似三角形约定义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豫备定理。
二、教法与学法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约自学才惯,启示学生发现问题、思量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预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约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的分析看我国国旗,国旗上约大五角星和小五角星是相似图形。
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是相似三角形,准备分四个步骤进行。
1.关于相似三角形定义的学习,是从实践中总结得出定义的两个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我准备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引入,让学生动手画一个具有三角形中位线的三角形,然后问:三角形的中位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各角有什么关系?各边有什么关系?再格中位线所在约直线上下平移进行观察,想一想怎么回答。
学生容易由学过的知识得出: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最后指明具有这两个特性的两个三角形就叫做相似三角形。
这一段教学方法的设计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1 相似三角形及平行线截相似三角形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相似形》第二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第一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节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并具备了有关三角形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知识后,研究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本节课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起始课,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一方面,该定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另一方面,不仅可以直接用来证明有关三角形相似的问题,而且还是证明其他三种判定定理的主要根据,这三个判定定理都需要借助它来完成,所以有时也把它叫做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实验、猜想、证明、探索等能力,对掌握观察、比较、类比、转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正确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
(2)、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实物演示和电化教学手段,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
(2)、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确立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探索
(2)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问题、合作交流、猜想论证、课后小结直至布置作业,突出主线,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重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采用以探究法的教学模式.设计“实验——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发现法为主,并以讨论法、演示法相结合,意在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情景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能够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增加课堂的容量,同时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强教学条理性,形象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2、学法指导
《数学新课程标准纲要》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节课课前让学生允分的预习,课堂上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全等三角形的基础知识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4、相似多边形的定义
5、比例的性质
(二)、复习引入
Ⅰ、复习1、相似图形指的是什么?
2、什么叫做相似三角形?
Ⅱ、引入如图1,△与△A’B’C’相似.图1
记作“△∽△A’B’C’”,读作“△相似于△A’B’C’”.
[注意]:两个三角形相似,用字母表示时,与全等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便于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问题]:将△与△A’B’C’相似比记为k1,△A’B’C’与△相似比记为k2,那么k1与k2有什么关系1=k2能成立吗?
(三)、探索交流
Ⅰ、[探究]1、在△中,D为的中点,如图2,过D点作∥交于点E,那么△与△相似吗?
(1)“角”∠=∠.∵∥,∴∠=∠B,∠=∠C.
(2)“边”要证明对应边的比相等,有哪些方法?
直接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图2图3
利用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识过点D作∥交于点F,如图3.
2、当D1、D2为的三等分点,如图4.过点D1、D2分别作的平行线,交于点E1、E2,那么△1E1、△2E2与△相似吗?
由(1)知△1E1∽△2E2,下面只要证明△1E1与△相似,关键是证对应边的比相等.
过点D1、D2分别作的平行线,交于点F1、F2,设D1F1与D2F2相交于G点.则△1E1≌△D1D2G≌D22,易证明△1E1∽△.
∴△1E1∽△2E2∽△.
[思考]:上述证明过程较复杂,有较简单的证明方法吗?
过点D2分别作的平行线,交于点F2,如图5.
则四边形D2F22为平行四边形,
且△1E1≌D22,()∴D2E2=F2C,D1E1=2.
易证△1E1∽△.∴△1E1∽△2E2∽△.
Ⅱ、[猜想]3、通过上面两个特例,可以猜测:当D为上任一点时,如图6,过D点作∥交于点E,都有△与△.
图6
Ⅲ、[归纳]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这个定理可以证明,这里从略.
(四)、应用迁移
[操作]:课本第78页练习
(五)、整理反思图7
(一)小结内容总结思想归纳
(二)反思
(六)、布置作业
《数学基础训练》第41~42页练习2、3.
思考题:
如图8、过△的边上任意一点D,作∥交于点E,
那么=.图8
四、说教学评价: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上采用以探究法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创设情境——探索交流——应用迁移——整理反思”
教学全过程,这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的观点,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对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先特殊再一般,由边上到延长线,实验、猜想、探索、证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和电化教学手段,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
从学生课堂上的反映来看,学生参与意识很强,回答问题踊跃,特别是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发言也很积极,很想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看来,如果平时经常多关心他们,多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他们一定会愿意学数学的,并且也一定会学好数学的.从课后反馈情况看,发现有少数较差的学生,虽然能用“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但对定理证明过程的难以理解,看来,教师的备课不仅着眼于如何教,还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如何学,努力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契合点,从而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在课堂中,教师也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