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十六章~第十七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媒介的受众)【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媒介的受众)【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1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受众是谁1.受众是学生(1)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对象。

媒介工作者的角色就像学校的教师,其职责是要确保媒介内容是严肃的、负责的。

(2)新闻传媒的确具备教育指导功能,特定的历史时期基于特定的社会发展需要,这种教育引导功能更为重要。

(3)媒介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耳目,是社会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教育只是其附属功能。

因此,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媒介不能只把受众当作学生。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传媒俨然是不见面的指导员甚至司令员,传播的内容就是指示、命令。

受众被剥夺自尊、自由和权利。

例如二战期间法西斯主义的新闻理念,以及文革时期的中国新闻业。

3.受众是消费者(1)这是一切商业媒体最容易接受也最愿意信奉的受众观。

媒介等同于企业,执行利润最大化原则。

媒介高扬消费者至上的旗帜,满足受众需要,捍卫受众权利与满足消费者需要。

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争取消费者,争取广告,获取最终的利润。

娱乐化成为商业性媒介的共同取向。

(2)对于商业性或具有商业化倾向的媒介,广告与市场是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着受众群的量的指针,已成为生命线。

4.受众是公民这是国有或公营媒介的受众观。

把受众看成公民以维护公民权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市场经济内在运作机制在媒介观上的折射和反映。

二、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1.受众的定义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化而来,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2.受众的作用(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新闻媒介内容的最后取舍权在受众,任何信息的发布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要出发,任何宣传必须从受众能接受的实际程度出发。

(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报纸风格的定位是报人从读者的心理定势和阅读习惯的实际出发的经验总结,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报纸风格。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二)、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二)、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二)、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7.24)《新闻学概论》笔记第一章新闻活动◎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新闻事业(大众传媒)、广义新闻活动◎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村图发展的需要:新闻活动的历史、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发展的背景和原因◎3、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

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

2、广义新闻活动: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二、问答题1、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

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争。

第二、社会新闻活动的产生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的生产和社会性的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奴隶社会新闻活动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第一、奴隶社会不但要了解社会变动还要了解各种各样社会关系的变动。

第二、历史背景:1)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国家统治机器;2)出现了社会分工;3)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它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相比有那些相同点和发展?第一、社会背景及原因: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彼此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1)国家的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其巩固需要与灵敏的情况反映相联系。

2)农民起义不断,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内部也需要大量新闻传递工作,以便协调一致。

3)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自主权,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自身生活和生产。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媒介的受众)【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媒介的受众)【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新闻媒介的受众1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受众是谁1.受众是学生(1)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对象。

媒介工作者的角色就像学校的教师,其职责是要确保媒介内容是严肃的、负责的。

(2)新闻传媒的确具备教育指导功能,特定的历史时期基于特定的社会发展需要,这种教育引导功能更为重要。

(3)媒介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耳目,是社会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教育只是其附属功能。

因此,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媒介不能只把受众当作学生。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传媒俨然是不见面的指导员甚至司令员,传播的内容就是指示、命令。

受众被剥夺自尊、自由和权利。

例如二战期间法西斯主义的新闻理念,以及文革时期的中国新闻业。

3.受众是消费者(1)这是一切商业媒体最容易接受也最愿意信奉的受众观。

媒介等同于企业,执行利润最大化原则。

媒介高扬消费者至上的旗帜,满足受众需要,捍卫受众权利与满足消费者需要、保障消费者权益没有本质区别。

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争取消费者,争取广告,获取最终的利润。

娱乐化成为商业性媒介的共同趋向。

(2)对于商业性或具有商业化倾向的媒介,广告与市场是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着受众群的量的指针,已成为生命线。

4.受众是公民这是国有或公营媒介的受众观。

把受众看成公民以维护公民权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市场经济内在运作机制在媒介观上的折射和反映。

二、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1.受众的定义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化而来,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2.受众的作用(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新闻媒介内容的最后取舍权在受众,任何信息的发布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要出发,任何宣传必须从受众能接受的实际程度出发。

(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报纸风格的定位是报人从读者的心理定势和阅读习惯的实际出发的经验总结,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报纸风格。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16.1 知识框架图16.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新闻专业理念(1)新闻专业理念,即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2)对于新闻业而言,新闻专业理念(新闻专业主义)是为了确保新闻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有效功能的一种保障,从而也是新闻业赖以在整个社会中立足的保障。

(3)新闻专业理念的压力来源。

从历史上看,对新闻专业理念干扰最大的是来自政治上的压力和经济上的市场压力。

(4)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是新闻专业理念的外化形式;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修养,则是新闻专业理念的内化形式。

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1.新闻职业道德的含义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自立的行为准则,它借助于舆论力量促使新闻工作者自觉地遵守。

2.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1)职业理念主要涉及新闻工作的宗旨和“为什么”“为谁”从事新闻工作。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2)职业态度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国际新闻道德信条》中指出:“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

他们应当尽可能查证所有的消息内容,不应任意曲解事实,也不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

”(3)职业纪律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通过的《记者行为原则宣言》中有两条记者必须遵守的纪律:“只用公平的方法获得新闻、照片和资料。

”“对秘密获得的新闻来源,应保守职业秘密。

”(4)职业责任即竭尽一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3.新闻评议会(1)为保证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执行,除对新闻工作者经常进行教育外,世界许多国家还建立了新闻评议会。

英国的报业总评议会是世界上最早、影响也最大的组织之一。

(2)新闻评议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报业及其他传媒的表现进行评议,并对一些违反新闻道德的案件做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一般不受理违法案件。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学1定义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新闻理论。

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

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

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

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的新闻工作者借鉴。

(3)新闻业务。

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4)媒介管理与经营。

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新闻业务及媒介管理与经营属于新闻学应用部分。

3历史(1)世界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2)我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这三本著作构筑了我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2)在媒介报道的专业领域,记者、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无论何种媒体,记者、编辑都需要运用语言。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8.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1)人们接触新闻媒介的首要目的是为获得有用的信息,信息是人们赖以决策的前提。

(2)新闻媒体沟通信息,是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在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时,新闻媒体信息沟通的作用越发重要。

(3)新闻媒体的信息沟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4)新闻媒介向社会提供信息,最主要的是两方面:①世界的最新变动;②公众最关心的社会现象。

(5)评论也可以沟通情况、提供信息,原因是:①评论有时会夹带从未透露过的新闻。

②有些评论传达政党或政府的新观点、新精神。

③评论的措辞、语调显示出一个政党或政府对某个事件的态度变化。

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1)阐明国家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理想,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以实现共同目标和理想。

(2)分析政治、经济形势,解释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实行舆论导向,保证政令畅通。

(3)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维护主流的价值系统,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

(4)沟通、协调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冲突,消除矛盾。

3.实施舆论监督中国的新闻舆论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理应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来实施舆论监督。

监督的范围包括:(1)监督法律条文的制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其符合法定的程序。

(2)监督国家法令和政府纲领的执行、实施。

(3)监督国家所有公务员遵纪守法、勤政廉政。

(4)监督市场运行的公开、公正、公平。

(5)监督社会的正常秩序,扶正祛邪,惩恶扬善。

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1)传播知识新闻媒介所传播的知识,主要是和人们当前的生活、生产、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以及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创造,社会科学的新探索、新观点、新材料,使人们不断了解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

(2)提供娱乐新闻媒介传播许多奇闻异事、各地风土人情、文娱节目等趣味性内容,让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高尚情趣的享受,培养、提高人们的欣赏兴趣和水平,满足人们正当的好奇心理的追求,鼓励人们发明创造才能的发挥。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6版目录对比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6版目录对比

绪论第一节新闻学第二节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第四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第三节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第四节新闻活动的渠道第二章新闻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第三节新闻本源第四节新闻要素第五节新闻类别第三章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新增)第一节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第二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第三节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第四节维护新闻真实性永远在路上(新增)第四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第一节新闻与信息第二节新闻与宣传第三节新闻与舆论第五章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第二节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第三节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第四节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第六章互联网与新媒体(变动)第一节互联网与新媒体第二节互联网--一场新的传播革命第三节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第四节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的新课题第七章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新增)第一节新媒体持续冲击大众传媒第二节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第三节新闻接收:从受众到用户第四节新闻机构: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第五节新闻体制:从单一国企体制到混合体制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第一节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第二节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第三节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第四节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第五节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第六节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第九章新闻媒介的性质第一节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第二节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第三节新闻媒体产品的商品性第四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第十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第二节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第三节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第四节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第五节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第十一章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新增)第一节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第二节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第三节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第十二章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新增)第一节舆论监督与舆情引导相辅相成第二节舆论引导第三节舆论监督第四节舆论新格局第十三章大众传媒与社会第一节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第二节大众传媒与政治第三节大众传媒与经济第四节大众传媒与文化第五节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第十四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第一节新闻自由的含义第二节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第三节新闻自由属于人民第四节新闻法规第十五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第一节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系第二节国家对媒介的管理第三节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第四节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模式(新增)第十六章传媒业经营第一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第二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第三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第四节互联网宣告精准营销的来临第十七章新闻媒介的受众第一节受众是谁第二节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第三节受众的特点第四节受众的细分第五节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第六节受众的权利第七节受众和媒体认知第八节受众地位的新变化第十八章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第一节决定新闻生产的因素第二节新闻生产的场域第三节新闻选择和新闻选择的标准第四节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第十九章新闻工作者修养第一节新闻专业理念第二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第三节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第二十章中国的新闻改革(变动)第一节40年四次跨越第二节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第三节学科建设: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考研复习提纲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考研复习提纲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考研复习提纲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考研复习提纲绪论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第一. 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第二. 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第三. 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第四. 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一、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结论: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在奴隶社会,社会条件有了很大变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

出现了社会分工。

社会关系比原始社会复杂。

人们不但需要了解自然界变动,还必须了解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变动。

这就使奴隶社会的的新闻活动比原始社会频繁得多,规模大得多。

3.在封建社会,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人们联系更加密切,社会对新闻需求量更大。

第一. 国家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常有战争和武装起义,需要新闻(情报)传递工作。

第三.农民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第四.地主阶级需要用精神麻醉品奴化农民。

第五.分工明确,城镇出现,城乡、城镇内各行业之间联系频繁,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活动。

4.从奴隶到封建社会,新闻活动有两点共同:第一.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第二.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互联网与新媒体)【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互联网与新媒体)【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互联网与新媒体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互联网与新媒体1.互联网发展史(1)互联网的含义Internet(直译因特网),又称互联网,是指将若干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的计算机系统。

(2)互联网的发展①雏形。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于1968年启动阿帕网(ARPANET)。

②第一个分水岭。

1983年,网络开始成为面向大众的媒体;同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了基于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NSFNET。

③第二个分水岭。

1990年6月,阿帕网被NSFNET取代,NSFNET使Internet从一个政治军事工具变成了一个社会服务平台。

④商业化。

1991年,万维网面世;1993年,马赛克浏览器被推出;1993年,克林顿政府向商务交通领域开放了互联网。

1995年4月30日,美国政府指定太平洋贝尔公司、美国科技公司和斯普林特三家企业来代替NSFNET,这标志着因特网彻底完成商业化。

2.新媒体的特点(1)即时新媒体的即时性,首先与互联网在传播技术上的优势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网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Web2.0时代下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出现,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在即时传播上的特色。

(2)海量面对海量信息,搜索引擎、云方式等针对海量信息管理的各种应用被开发出来。

(3)互动借助数字化技术,传、受双方可以随时进行角色置换。

在网上,人们不再是大众传媒的信宿,他们既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来阅读、收听、收看,也可以自主创造、编辑、发布信息,还可以和其他人讨论互动。

(4)个人化网络的兼容性和多样性使得网络成为一个没有中心的世界,是一个分权的社会。

(5)融合①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互联网拥有几乎所有的传播形式,这种多媒体性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报道更为生动形象、直观具体。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新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新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第十二章 新新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新闻主义产生的背景及经过1.背景(1)理论背景①进入20世纪后,“客观性”观念开始遭受怀疑和挑战。

主观性渐渐地代替客观性渗入社会科学领域。

②主观性渗透至新闻界导致许多新的新闻现象的出现,新新闻主义其中之一。

(2)社会背景①60年代是美国社会的“反叛时代”,美国社会动荡不已。

背景新新闻主义产生的背景及经过 经过 主要特点 新新闻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理论依据 写作手法 理论依据 新新闻主义在新闻史上的影响 对新新闻主义的评价 新新闻主义和主观报道 新新闻主义的致命弱点新新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②伴随社会动荡,文化界掀起反传统、反正统的浪潮,权威与理性受怀疑,躁动不安的情绪蔓延全国。

③新闻报道传统的客观性报道—平实、冷静的手法已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深刻的变化,而且也不再受到读者的欢迎。

2.经过(1)社会对新闻业的新需求激起新闻从业人员的反应。

(2)当时的美国新闻界,想成为小说家的许多“特写记者”逐渐开始抛弃传统的常规新闻报道手法,借用小说的某些手法撰写长篇的新闻报道,观念也超出传统新闻的范围。

(3)这些小说家式的新闻记者的新闻作品比他们的小说更为出色。

(4)这些作者以其众多的作品在新闻界形成一种鲜明独特的写作风格,并随之出现一股时兴的潮流,被人们名之为“新新闻主义”。

二、新新闻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理论依据1.新新闻主义的主要特点(与传统新闻的区别)(1)记者和他的报道对象——人物或事件之间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采访者本人完全投入到采访对象中去。

在新新闻主义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采访者作为一个人物出现在作品中,这个人物尽情地、毫不避讳地叙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2)新新闻主义报道大量采用小说技法,其形式和风格大多从小说演变而来①小说特性是新新闻主义的一大特点。

小说(包括现代派小说)中的许多写作技巧,全都可以在新新闻主义作品中加以运用。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绪论第一节新闻学新闻学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内容:新闻理论(理论),新闻史(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应用),媒介管理与经营(应用)新闻学的形成: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第二节新闻学与新闻工作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2、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3、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四种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党报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资产阶级的理论先驱们从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出发,认为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外,公众舆论无疑也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力。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等,他们的新闻宣传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1)明确地、正式提出党报党性原则的是列宁。

列宁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办党报的准则,明确地把按照党的纲领、策略原则和党章办报规定为党报的党性原则。

列宁同时强调发表意见的自由,提出了党内“行动一致,批评自由”的著名原则。

(2)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表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①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②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3)邓小平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对党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员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这种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

”(4)江泽民反复强调党报的党性原则,坚持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一贯的基本主张:“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5)胡锦涛强调:“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6)习近平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①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②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③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五)、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五)、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五)、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7.24)《新闻学概论》笔记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山品经济的产物: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广播产生的历程、电视的几种制式◎ 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

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

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1)口头新闻。

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

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4)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5)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2、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没有产生过以收集和公开向社会发布新闻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没有新闻事业。

第二、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规模小,新闻基本上是定向传播,及传播有明确的、具体的对象,而基本上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的新闻活动在规模上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

3、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一、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在激增。

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章节题库(1-5章)【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章节题库(1-5章)【圣才出品】

绪论一、概念题1.党报理论核心(宁波大学2019年研)答:党报理论的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党报理论最早起源于前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报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者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贯彻和表达本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2.发展新闻学(华南理工2018年研)答:发展新闻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其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从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①守望,指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

②整合,指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教育,即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近代新闻学研究的先驱及其代表性著作。

(中传2015年研)相关试题:为什么说我国新闻学奠基于20世纪20年代?(南开大学2004年研)答:中国的新闻学奠基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因为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1)徐宝璜及其《新闻学》徐宝璜1912年赴美国留学,学习经济和新闻学;1916年回国,任北大教授;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民国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平民大学等校任教,主讲新闻、经济方面的课程,在我国新闻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誉为“新闻教育界第一位大师”和“新闻学界最初开山祖”。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绪论第一节新闻学新闻学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内容:新闻理论(理论),新闻史(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应用),媒介管理与经营(应用)新闻学的形成: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第二节新闻学与新闻工作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2、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3、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四种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党报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资产阶级的理论先驱们从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出发,认为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外,公众舆论无疑也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力。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中国的新闻改革)【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中国的新闻改革)【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七章中国的新闻改革17.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30年的四次跨越1.第一次跨越(1979—1982年):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1)主课题: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否定“阶级斗争工具”论,重新恢复报纸作为“新闻纸”的本来面目。

(2)基本成就①摒弃“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说,重新肯定新闻事业是以刊登时事为主的、面向社会大众的传播机构;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②摒弃“假大空”,提倡“短快新”,尤其重新确立新闻真实性的权威。

在这段时期里,对新闻真实性的讨论占有各种新闻学刊物的最大篇幅。

③随着党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经济报道逐步成为新闻媒体的主体。

④纠正了历史错案,肯定了“读者需要论”、“社会需要论”是合理性的命题,并以此为立足点,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选择新闻必不可少的标准。

2.第二次跨越(1983年开始):引进信息概念(1)学术上关于新闻与宣传关系的全国性大争论,先后提出三种对立的观念:①新闻就是宣传,或者说新闻是手段,宣传是目的。

②新闻与宣传是各不相同的现象,相互独立,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对立。

③承认新闻和宣传是独立的社会现象,但它们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

(2)信息概念被新闻界普遍接受,引起中国新闻界的巨变:①媒介结构发生改变。

到1988年,中国形成三纵三横的媒介结构。

横看,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纵看,中央、省(市)、地(市)三级新闻媒介网很完整。

②媒介内容构成发生变化。

纯信息的新闻逐步在各新闻媒介占重要地位。

③新闻报道样式更加丰富多彩。

3.第三次跨越(1992年以后):重新认定新闻事业性质(1)传统观点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

新闻媒介完全是宣传工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2)新共识新闻事业就其生产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来说,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但同时,就它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知识和娱乐来说,属于第三产业即信息产业。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活动)【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活动)【圣才出品】

第一章新闻活动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1)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

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这些传播工具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2)了解和传播新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也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3)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在信息时代,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信息,为沟通信息所进行的新闻活动也比以往任何年代更加频繁,也更加复杂多样。

二、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1.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1)形式:用火作信号、用图画传递信息或口头语言。

(2)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3)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4)结论:①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②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③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1)社会条件①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

②出现了社会分工:农业与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商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2)发展原因①社会关系比原始社会复杂,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集团为了运转国家机器,上下左右就需要互通消息,使各部门协调一致,维护统治。

②社会分工产生后,从事不同产业的人们出于交换产品的需要,就得彼此了解,尤其是商业活动,更需要大量的信息。

③奴隶社会的生产比过去发展了,社会有了剩余产品,就有余力来养活一批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首先是在军事上,以后用在政治、经济上)。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版笔记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版笔记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绪论新闻学1、定义: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门专业学科2、中心议题:客观世界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3、研究内容:理论、历史、应用(业务、媒介经营管理)1)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2)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3)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技巧,包括采写编、摄影、报刊发行等4)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政策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受众市场及经营方针、策略等4、《新闻学概论》:主要是介绍新闻学的基本知识、概念、观点,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新闻理论、研究历史、掌握业务和媒介经营管理打下基础5、中国新闻学基础框架:由徐宝璜1922《新闻学大纲》、邵飘萍1923《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1929《中国报学史》构筑新闻学和新闻工作1、新闻学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善于发现、发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2、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3、分析、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然而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基本的新闻学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4、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主导理论: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主要内涵: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核心: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目的: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力图以理论形式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方便2)报刊对政府有监督权: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种势力或第四种权利。

传播学笔记李良荣

传播学笔记李良荣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本章重点:l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具体说就是读者、观众、听众。

l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①决定着媒介内容的选择②决定着媒介的风格③决定着媒体改革的方向和进程l 受众的特点1、广泛性。

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

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混杂性。

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杂性特征。

3、隐蔽性。

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l 受众新特点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

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

(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l 受众的细分六种分类方法: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

主要是依信息需求的指向性的清晰程度来划分的。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凡是已经确定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实受众。

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第十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本章重点:l 我国新闻工作五项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党性原则。

l 新闻真实性1、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16.1知识框架图
16.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一、新闻专业理念
(1)新闻专业理念,即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2)对于新闻业而言,新闻专业理念(新闻专业主义)是为了确保新闻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有效功能的一种保障,从而也是新闻业赖以在整个社会中立足的保障。

(3)新闻专业理念的压力来源。

从历史上看,对新闻专业理念干扰最大的是来自政治上的压力和经济上的市场压力。

(4)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是新闻专业理念的外化形式;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修养,则是新闻专业理念的内化形式。

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1.新闻职业道德的含义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自立的行为准则,它借助于舆论力量促使新闻工作者自觉地遵守。

2.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
(1)职业理念
主要涉及新闻工作的宗旨和“为什么”“为谁”从事新闻工作。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2)职业态度
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国际新闻道德信条》中指出:“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

他们应当尽可能
查证所有的消息内容,不应任意曲解事实,也不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


(3)职业纪律
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通过的《记者行为原则宣言》中有两条记者必须遵守的纪律:“只用公平的方法获得新闻、照片和资料。

”“对秘密获得的新闻来源,应保守职业秘密。


(4)职业责任
即竭尽一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3.新闻评议会
(1)为保证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执行,除对新闻工作者经常进行教育外,世界许多国家还建立了新闻评议会。

英国的报业总评议会是世界上最早、影响也最大的组织之一。

(2)新闻评议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报业及其他传媒的表现进行评议,并对一些违反新闻道德的案件做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一般不受理违法案件。

三、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

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

(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

(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

(4)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5)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16.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一、配套考研真题
1.新闻道德(概念题,华中师大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相关试题:新闻职业道德(中山大学2017年研;人大2011年研)
2.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概念题,四川大学2018年研;南京师大2018年研;华东师大2018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研;上海交大2015年研;厦门大学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3年研;复旦大学2011年研)
3.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简答题,华南理工2014年研)
相关试题:
(1)新闻专业主义是什么?如何认识互联网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应该坚持什么,改变什么?(南京大学2017年研)
(2)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是什么?(人大2012年研)
(3)谈谈你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解。

(暨南大学2012年研)
4.“自律的新闻工作者,才是能够自由的新闻工作者。

”试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论述题,人大2015年研)
5.结合当代案例,谈谈媒介伦理问题。

(论述题,武大2015年研)
相关试题:媒体追利而违背伦理的表现。

(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研)
二、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1.新闻道德(概念题,华中师大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相关试题:新闻职业道德(中山大学2017年研;人大2011年研)
答:新闻道德是新闻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指新闻工作者自立的行为准则。

与新闻法规是一种他律不同,新闻道德是一种自律(行业的自我约束,个人的自我约束),主要以行业内
部的相互监督、个人的自觉来抵御社会上种种诱惑,防范不良行为,并借助于舆论力量促使新闻工作者自觉地遵守。

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四个基本方面。

其内容和形式最终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较之于其他职业道德,新闻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2.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概念题,四川大学2018年研;南京师大2018年研;华东师大2018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研;上海交大2015年研;厦门大学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3年研;复旦大学2011年研)
答: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指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原则和专业要求的总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标准和正当的业务手段,它以履行媒体的圣洁使命为目标。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大众化报纸兴起时,在新闻业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信念,构成“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

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更不是媒体本身。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摆脱党派和团体的立场准确地报道事实。

3.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简答题,华南理工2014年研)
相关试题:
(1)新闻专业主义是什么?如何认识互联网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应该坚持什么,改变什么?(南京大学2017年研)
(2)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是什么?(人大2012年研)
(3)谈谈你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解。

(暨南大学2012年研)
答: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原则和专业要求的总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标准和正当的业务手段,它以履行媒体的圣洁使命为目标。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大众化报纸兴起时,在新闻业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信念,构成“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

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更不是媒体本身。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摆脱党派和团体的立场准确地报道事实。

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概念涵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1)专业(行业)意识:监测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

(2)职业规范意识和评价标准。

对新闻专业行为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客观的,可以测量的。

(3)新闻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传媒的专业培训机制。

新闻从业人员要具备比一般人多得多的知识储备,具备跟得上科技发展的操作技能。

每一个传媒单位应该有一套专业的培训制度,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

这三个方面都是衡量一个媒体、一个行业是否专业的标准。

(4)严格、客观的专业资格的认可制度。

形式上,我国的传媒都有专业资格的认可程序,助理记者、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编辑有职称,初级、中级、副高、正高。

但在专业资格认可的过程中,行政力量的影响很大,专业标准很难把握。

(5)专业内部的自律。

自律本身要专业、有一套制度保证自律的执行。

自律的对立面是他律,如果新闻业不能通过组织或行业规范指导约束自身行为,就会被行政力量介入,因此自律对于新闻业的自由发展非常重要。

(6)专业精神的范例。

专业主义倡导的专业精神范例不是组织的产物,而是自发产生的,它应该存在于每位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心中,不是外在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