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当前,世界各国教育聚焦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展开各种研究和讨论。
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提出“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明确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时至20XX年9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战略已经正式启动。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现代教师需要进行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开启怎样的专业发展之路。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也就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从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心理品质等多方面由不完善到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渐进化发展过程。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是三个主要方面之一,“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应当说,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的建立和培育,首先依赖于教师的自主成长。
关于教师自主成长的界定,众所纷纭,莫衷一是。
与之类似的概念有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等。
教师自主成长与教师专业成长既有差异,又有联系。
教师成长可分为两个部分,即自主成长和专业成长。
自主成长多与教师个体发展历程有关,以生活经验、成就或挫折、性别、年龄、社会状况、人格特质等因素为主导。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化”要求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化”要求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际就是培育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是其个人终身发展及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力和素养。
一、学科知识专业化我多次参加区组织的检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视导活动,在听课视导中,收到有关非专业教师授课的一些听课反馈,有非音乐、美术、信息、体育、科学、综合实践等专业的教师授课,教学中出现一些科学性的知识错误,甚至有些课难以成课的现象。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自身都要引起重视,除了专业对口外,还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除了学历提高,还应该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些基础教育主管部门单位过度重视主学科教学,招聘的教师以主学科为主,这与课程教学的要求相矛盾;另外我们一些基础教育学校因为学生增班而教师编制的不足等现象,安排一些教师学科分工时没有考虑教师的专业方向或安排一名教师担任多个学科的教学等。
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专业的成长,阻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这是外延因素,成因较为复杂,不是我们教师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我们教师可以完善自身内部素养问题。
学海无涯,专业相符的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同时还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因为学科系统知识之间联系紧密;专业不相符的教师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认真学习,提高学历,最终达到专业化水平。
如汉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教师教学英语,那这位教师既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又要加强学习,提高英语专业的水平,提高英语教育教学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
作为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时间让教师成长。
二、教育技术信息化作为一名教师,除了知识文化渊博外,还要懂得如何“呈现”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无疑是最新、最快、最全的有效教学途径。
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手段,利用PPT FLASH微视頻、微课等发挥网络平台信息和学科知识融合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一项高技术活,教师整合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在个体学习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体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素养。
其中包括核心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
语文作为学科之一,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获得全面的自我发展。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学习能力。
这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基本能力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导读、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还应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和媒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体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社区服务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关心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核心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其中包括了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根据学科基本规律和性质,通过语文学习和使用,形成的对语文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等的认知和能力。
针对这一理念,教师们需要思考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语言文字的知识和技能,更能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围绕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展开讨论。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学科,因为语文学科的核心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本身就是一个启发式的过程。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语言文字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师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生动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给学生,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古代文学名著、名人传记、历史事件等内容,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些交互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语言文字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注重情感教育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情感教育的学科,因为语言文字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表达情感、沟通思想的载体。
在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使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充满温暖、正能量的文章,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从而引发他们对其中内容的深入思考。
在写作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些自身经历或情感体会的文章,从而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引发了教育界的强烈关注和热议。
核心素养是指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化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素养。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以语文学科为平台,注重学生的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与价值观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一、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中最关键的一项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推理,帮助他们发现文本中的潜在逻辑和深层涵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通过语言思维磨练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来说,教师应该创设各种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水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
在演讲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演讲活动,通过演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来深入理解文本。
三、激发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对新颖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创造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新颖和独特的思考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能力、教学技能以及教育情感等方面的素养。
通过培养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首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现在对教师语文知识的要求上。
语文教师作为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具备广泛的语文知识储备和深厚的学科功底。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技能,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教师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实现个人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现在对教师语言能力的要求上。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思想和观点,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语言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职业化成长和专业化发展,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另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还体现在对教学技能的要求上。
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能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学科特色,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最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还体现在对教育情感的要求上。
语文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需要具备积极的教育情感和良好的师德师风。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能够热爱教育事业,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关爱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通过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情感和师德素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双提升。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使命。
而近年来,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教育模式逐渐兴起,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学科素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结合核心素养的概念和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出发,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介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并结合案例分析实际教学情况,最终总结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展望。
完。
1.2 核心素养概述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不同学科领域和社会实践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核心技能,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素养体系。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信息素养、文化素养等。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核心素养被认为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语文学科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
核心素养的引入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促使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语言运用和交流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实现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
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一、概述在当今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不仅涵盖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包括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针对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成为当前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针对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和教育理念。
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将其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这些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还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通过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针对性教学提供依据。
针对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还需要关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教材应充分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元素,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针对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
只有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核心素养教学的概念与重要性核心素养教学,是一种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维度素养培养的教育理念。
它突破了传统教育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局限,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核心素养教学的理念下,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文字、语法和文学作品的简单传授,而是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多方面的能力。
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教师的要求
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教师的要求核心素养是指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处理问题和应对挑战的基本能力。
对于语文教学教师来说,核心素养是其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求。
以下是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教师的具体要求:1. 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理论基础,了解语文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教育改革的要求。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不断研究的动力和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2. 教学技能与创新思维素养语文教学教师要具备优秀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他们应当能够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创新思维的素养,能够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师德师风与职业素养语文教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职业素养,坚持教书育人的宗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他们应以身作则,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 团队合作与沟通协作素养语文教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协作素养,能够与同事、家长、学生等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他们应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能与他人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服务。
5. 信息素养与教育科技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教育科技素养。
他们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体验。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教师的要求包括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素养、教学技能与创新思维素养、师德师风与职业素养、团队合作与沟通协作素养,以及信息素养与教育科技素养。
语文教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革,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关键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素养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1. 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进行独立的、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或文章,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将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评价,帮助他们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性、客观的认识。
通过对不同文本的阅读和比较分析,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更能从中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提供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和启发题目,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演讲、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语文教学还可以结合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采访、写作、创作等,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
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4. 引导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新版】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也认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
”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题的“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下面从三个角度就核心素养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科研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交流。
一、教师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一词首次出现是在教育部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文里。
东北师范大学的邓涛教授认为“核心素养 = 必备品格 + 关键能力”。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有较强的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它决定着学生一生发展的长度和宽度。
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为了应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相应的需要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那么,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呢?我认为应该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科研工作中,面对复杂情景时,能够处变不惊、沉着应对,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
它将深刻地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生活方式,并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教师职业生涯的高度和人生阅历的厚度。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一)教学研反思流于形式教学研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为思考对象,并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一般分为理性思维、自我觉察和实践反思三个层次,这是一个从认知到元认知的过程,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现实中,大部分教师的反思仅仅是对教育教学过程的一种描述。
比如说:课堂氛围不活跃,下次要注意创设情境;有学生在睡觉,应该及时提醒她;这节忘记讲某个知识点了,下次补上。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不同情境下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结合核心素养,提出几种语文教学策略。
提倡实践性学习。
语文教学应该追求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情境相关的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让学生设计一个广告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或者给学生提供一段材料,让他们展开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辨能力。
注重跨学科学习。
语文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和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阅读课中可以引入一些科学、历史、地理等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鼓励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不仅仅是对课堂上的文本进行理解和分析,还要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辨别信息真伪等。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质疑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文学名著的解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情感力量和人生智慧,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策略包括提倡实践性学习、注重跨学科学习、鼓励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以及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型人才。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主要从教师四大核心素养的视角阐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二、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基于创新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具有创新精神,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意识与精神:其一是强烈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科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为己任,视“波澜不惊的课堂”为天敌,坚守破而后立的原则,并时刻置自己于革新的潮头。
可以说,这样的教师始终走在创新路上。
其二是敏锐的研究意识。
新生事物的出现、课堂生成问题的捕捉、学生成长的需要等等都是教师观察、感知、思索的对象,就像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能杀菌一样偶然中蕴含着必然。
其三是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教育需要一点点地思考,一点点地实践,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只有牢固树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信念,才能在践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路上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因此,教师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敏锐的研究意识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中,不断积淀创新素养,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可持续发展。
2.基于协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处理好三个问题。
一是对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审视与辨析。
二是对新旧课堂教学模式的甄别与接轨。
三是对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架构与丰富。
处理好这三个问题无不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协调素养。
协调素养主要体现为教师应做好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充分考虑师与师之间、生与生之间、地域之间的异同,柔化三者的矛盾,求同存异,取其精华,最终促使三者协调一致。
这样才能在自然的过渡中使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落地生根,从而拓宽实践空间,增强实践后劲。
因此,教师只有在不断对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审视与辨析、对新旧课堂教学模式的甄别与接轨、对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架构与丰富过程中,不断积淀协调素养,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协调发展。
3.基于绿色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不应仅体现在语言上,更应切实将之融进意识深处,付诸于行动。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师能力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
113神州教育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师能力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冯善旭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教师进修学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是一次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
高中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建构,直接影响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植和形成。
《21 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指出教师必须具备师德与理念素养、知识与能力素养、综合素养等职业素养。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着力提升教育理论、课程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等专业素养,而且需要进一步锻造自身的学科能力素养,以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科教学变革的形势要求,为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发展性人才奠定基础。
一、德才兼备——文道结合,适应语文课程的时代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
而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断的有效确立,党的政治建设也随之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政治要求,更是高中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素养之一。
语文学科有着极强的时代性,既是对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也是现代生活和时代发展的直接体现,而高中学生在成长过程最能感悟到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
近年来,学生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生存环境下,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而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文情怀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意识更加前卫西化,价值观念更加复杂多元,个性品质更加自主叛逆。
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更多的关注到学生成绩的变化和升学率的高低,忽视了自身能力素养和学生品德的培养建构,导致高分和德丧的两极分化现象,这已经给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带来了严重后果。
其实,德才兼备,文道结合是语文教育的经典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光大的重要基石。
教师必须将自己锻造成为“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要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定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将新课标精神和核心素养建设要求铭记在心,融入教学实践,积极寻找道德教育的有效契机,将思想政治建设和传统美德教育相机巧妙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之中,坚守师德底线,保持育人初心,立足三尺讲台,用自己完美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培植学生的历史责任和人文情怀,并有效推进学生的“三观”形成。
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而中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语文学科的主要传承者和引领者,其专业发展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专业发展的路径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
只有通过不断的专业发展,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同时,专业发展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创新能力。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多样化,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选择和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可以包括参加各类培训、研修和学习交流活动,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影响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等方式来推动学校和学科的发展。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应该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和实践。
最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文字知识与运用能力、文学艺术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等方面。
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语文知识和运用能力,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和思考。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能够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和创造文学作品。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创造和传播。
综上所述,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摘要:现如今,素质教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核心意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核心声音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在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式,学生成绩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引言教学计划中的教师应明确培养专业人员的社会需求,并根据国家的要求积极制订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老师们可以在培养学生综合成绩的教学工作中起到积极的影响。
素质教育环境下,社会发展也需要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确保学校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从而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小学语文学科组的核心素养指的是结合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素质,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和传统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1语言构建,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识文造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通常来说学生需要在识字的基础上遣词造句等等。
教师应加大训练力度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特定的词语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把握其中的意思,深刻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和含义,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2情景再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语文学科主要魅力在于可将脑海中的情景通过语言描述出来,从而实现情景再现的目标。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提升自身鉴赏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比如在学习诗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并体会诗歌中勾勒的情景,深刻人文美和自然美,有利于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并体会美,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化”要求.docx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化”要求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际就是培育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是其个人终身发展及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力和素养。
一、学科知识专业化我多次参加区组织的检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视导活动,在听课视导中,收到有关非专业教师授课的一些听课反馈,有非音乐、美术、信息、体育、科学、综合实践等专业的教师授课,教学中出现一些科学性的知识错误,甚至有些课难以成课的现象。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自身都要引起重视,除了专业对口外,还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除了学历提高,还应该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些基础教育主管部门单位过度重视主学科教学,招聘的教师以主学科为主,这与课程教学的要求相矛盾;另外我们一些基础教育学校因为学生增班而教师编制的不足等现象,安排一些教师学科分工时没有考虑教师的专业方向或安排一名教师担任多个学科的教学等。
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专业的成长,阻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这是外延因素,成因较为复杂,不是我们教师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我们教师可以完善自身内部素养问题。
学海无涯,专业相符的教养成身学的,提高自身化水平,同要注重跨学科的学,因学科系知之系密;不相符的教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真学,提高学,最达到化水平。
如言文学的教教学英,那位教既要提高言文学,又要加学,提高英的水平,提高英教育教学的能力。
只有,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文化基素养。
作学校,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教成。
二、教育技信息化作一名教,除了知文化渊博外,要懂得如何“呈”知教学,学生掌握学的方法。
信息技教学无疑是最新、最快、最全的有效教学途径。
新代的教必掌握信息技与学科程整合的教学手段,利用 PPT,FLASH,微頻、微等网平台信息和学科知融合的作用。
信息技与学科程整合是一高技活,教整合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效果。
要求教在平教学中不断地学、践和完善,通教之的交流学,相互促,互相提高。
我曾听五年的一文微《七步》(曹植),的授教是一位年教,言文学本科,音清晰美,素养不,她授前先一个“三曹”的自我介(学生扮演),然后通 PPT、片、吟等教学手段学生会意,最后通震撼比画面:曹丕:“一步、两步、三步⋯⋯七步” 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汁。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师专业化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师专业化提升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工作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化提升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其专业化水平,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核心素养对教师专业化的意义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形成的基本素养,包括了文化素养、思维素养、学习素养、生活素养、创新素养和团队合作素养等方面。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对自己的专业化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核心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教师要成为一名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育者,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和学习素养,以及良好的生活素养和团队合作素养。
这些核心素养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核心素养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
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提升教师的思维素养和创新素养,使其更具有宽广的学识和高等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新知识的更新,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在要求。
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化提升策略1. 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育机制。
通过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的核心素养培育机制,逐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强化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性。
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使其融会贯通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从培养“完整的人”的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语文课程上,专家学者认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由语言学、人类文化学、心理学和美学组成的四维要素空间,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理解与传承”。
新时期,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新一轮课改即将开始,在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
笔者多次组织南京市鼓楼区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更真切地意识到,要在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开展专业发展阅读、研究专业发展课堂、建设专业发展团队并制定契合实际的专业发展规划,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一、开展专业阅读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行走方式。
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教育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其内化为教育的敏感和自觉。
从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归纳总结,解释其背后的规律,掌握专业知识,形成专业学习力。
1.提高专业价值新时期,只有关注教师内心精神的涵养,提高教师对专业价值的认识,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教师过一种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师应仰望星空,有专业成长的追求和情怀,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对教育充满诗意,对孩子充满敬意。
这不仅是对学生生命的理解成全,更是教师自我精神的崇高独立。
而在所有的学科教师中,语文教师又是极其特殊的,其所面向的语文世界,充满诗情画意,开放的思维空间,放飞的想象,弥散的梦想,满满的期待,唤醒、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使学生获得生命表达的新形式。
2.培育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更强调对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乐于奉献,积极追求专业价值。
在教学问题、典型课例和自我叙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获得成长的幸福。
专业精神内隐于教师的思想中,以理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意识之中,处处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外化为具体可视的教育教学行为。
它包括专业态度、专业情感、专业智慧。
专业精神不仅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还决定着教师的课外生活行为;不仅决定着师生关系的形成状况,还决定着教学问题的处理方式;不仅影响着教师的精神成长,还引领着学生的精神成长。
3.掌握专业知识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阅读中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包括基础知识方面如优秀诗文的背诵和理解,基本的文化常识、成语积累,现代文与古文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案例分析能力。
除此之外,其还应掌握相关的课程理论和国内外课程开发的动态,善于发现和归纳问题,提升研究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知道怎么教,更要知道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储广林(南京市古平岗小学,江苏南京210003)[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引导下,语文教师必须开展专业阅读,提高专业价值,培育专业精神,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学习力;研究“专业”课堂,在专业磨课、专业观察过程中,形成专业能力;参与专业团队,开发课程,学会跨界思维;制定专业规划,过专业生活,提高专业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阅读;专业课堂;专业团队;专业规划[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5-1058.2018.02.004[作者简介]储广林,硕士,特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14教什么。
要聚焦语文精准知识,研读课标与教学参考,明确年段语文知识学习目标;依据课标和每册教参的“教材说明”,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编排以及教学建议,明确本册教材单元语文知识的教学目标;研读单元导读,人教版教材安排的单元导读,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掌握了它,也能准确把握该单元的语文知识目标;确立课时学习语文精准知识的目标,必须依据学科和年段要求,结合主题单元,研读教材文本,结合文体特点。
4.提升专业学习力专业价值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专业知识丰厚教师职业底蕴,专业学习力则为教师终生、持续、高效的专业发展奠基。
学习是教师蓄积潜力、壮大自我、形成优势,提高对教育实践的胜任力、影响力、调控力的必经之路。
专业学习力包括理论吸收能力、经验借鉴能力、情境理解力、问题研究能力,专业学习内驱力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每个阶段。
[1]通过对教育教学理论的鉴别、吃透、延伸能力,最终形成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经验借鉴能力与情境理解能力决定专业成长的状态。
问题研究能力中抓取问题能力、剖析问题能力和对策形成能力,是教师学习力的常态体现。
二、研究“专业”课堂核心素养下“专业”的语文课堂,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贯穿每一个教学环节,以“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与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在语言的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开展专业磨课基于“依据核心素养、基于学情、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一定范围的教师通过相互协作,解读课标,讨论学情,围绕文本研究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研究学法指导策略等,落实学生课堂学习活动。
如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的基础,学习活动必须指向学生的言语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要能理解文章内容,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结合文体,聚焦语文精准知识,学习表达方法;尝试运用语言,表情达意。
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是六年级下册教材,我们把学习细节描写作为本课的语文精准知识,在教学时,围绕精准知识,组织教学活动。
学习活动一:读通课文,抓住细节,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中的快乐。
学习活动二:引导学生比较,同样是细节描写,在写法上有哪些变化?一是特殊的句式:“祖父……我就……”,二是写连续的动作,三是抓住对话来写。
学习活动三:学生运用一种或几种细节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和长辈在一起的一个生活细节。
2.进行专业观察开展专业的课堂观察,观察内容从教材定位、学生定位到教学设计等各个方面,判断教学的价值,思考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从边际效应的角度思考教学环节,从纷繁的教学现象研究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专业观察应该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之前明确课堂设计意图,之后有效交流,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
(1)选定观察点。
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四要素构成,根据四要素,确定课堂教学的观察点,即目标检测、教师教学、学生学习。
在当下,更要观察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如何。
(2)设定观察指标。
首先是目标制定。
依据课标、教参、教材及单元,目标达成体现在环节的设计,过程能突出重难点,反馈及时有效。
其次是教师教学。
第一是教学内容,体现在知识传授正确、完整,具有层次性,时间分配合理;第二是教学方法,体现问题设计有效引导自学,反馈能体现“先学后教”,方法灵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第三是课堂驾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调控课堂。
最后是学生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积极思维、理解内容、问题回答清晰完整,以及课堂练习效果等。
课堂观察是教学质量提升与教研探索的常态方式,根据观察点和观察指标,从课堂情境收集教学信息,并依据观察量表做出相应评价与研究,培养教师自身的理性思维与反思意识,提升研究能力。
3.培养专业能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最终应能形成专业的教学能力。
首先是围绕教学文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其次是课堂驾驭能力,能够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在预设与生成中有效组织、调控课堂,形成良性的高效课堂;第三是管理班级能力,教师要善于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组建专业团队打造阳光专业团队,“团结、阳光、充满正能量”15是专业团队的品质,“同心、同乐、同行”是专业团队的作风,是教师拔节成长的助跑器,使每位教师得到团队精神的滋养,让每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1.开发课程课程开发应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做全面、细致的考虑,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基于“文化基础”,选择富含人文底蕴的课程,开发经典诵读课程、主题阅读课程。
开展课外阅读,选取的文章可以是励志方面的、亲情方面的,也可以是名家美文。
基于“自主发展”,结合实际,开发名城文化课程。
基于“社会参与”,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在开发课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团队研究以团队研究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团队研究的载体,可以是备课组、教研组,可以是学科组、工作室,还可以是雨后春笋般的名师工作室。
围绕目标,设计方案,开展专业活动,促进教师深度思考与深度研究,提升研究能力。
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成就了人的伟大。
团队研究,就是思想的集体智慧碰撞,围绕专题,把握课堂重点,凸显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案例分析,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的基本范式,突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在团队研究中促进专业发展。
3.跨界思维“核心素养”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跨界思维的体现。
跨界思维在本文意旨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跨越自身专业学科、行业领域界限,多视角、多关联、多样化地看待问题,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解决问题;能够以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出发点来审视教育教学问题,具有对不同学科的综合归纳能力,善于将这些知识和信息加以融合,与其他学科专业联系,汲取其他学科知识经验,拓宽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一方面,团队成员跨界到不同领域、学科、地域、学段,形成跨界联盟机制,可以与其他优秀的群体碰撞出思想火花,点燃团队成员自我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研究不同学科、不同学习活动共性,思考从儿童出发形成高效的课堂学习活动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制定专业规划制定专业计划,是自我反省的日常姿态,是面向未来积极行动的情态,是教师自己对未来的责任担当。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在设计自我成长的教育梦想,只有源于内心的迫切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促进自己的真发展。
1.引领专业生活制定专业计划,引领专业生活,就是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获得智慧,在课堂生活里锤炼智慧,在教育现场中发展智慧,在师生互动中激发智慧。
其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以不断研究的姿态,不断基于问题发现进行反思与改进,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研究与把握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假设、实践、反思、学习,循序渐进,不断向前。
教师要过好专业生活,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探索新知,这样才能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对真理执着追求;就要勇于创造,针对文本,结合课程标准、年段特点,选择学习内容,设计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在突发事件中表现出灵活的教育机智;就要不断自我反思,审视、分析、评价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批判地考察自身的教育教学行动;就要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