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中图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 中图版必修1

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
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相近。

5.实验过程:


(1)两手握住竹片两端加力,竹片产生变形。

(2)继续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断。
6.实验现象:竹片折断瞬间,断裂口有震感。
7.实验结果分析:
(1)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C)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
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

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

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
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解析:第(1)题,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
坝基漏水,还容易诱发地震,影响大坝安全。我国的大
庆油田开采的就是储存在大型背斜构造中的油气层。
►强化训练 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 的地质构造分别是(B)
栏 目 链 接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解析:断层是岩层沿断层面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
8.(1)木片、塑料泡沫或三合板(材料需要既有刚性又有
链 接
塑性)。
(2)向上弯曲处,顶部受张力作用,材料易破碎。
►知识精讲 1.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主.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褶皱构造中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背斜构造是储油和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1地质作用和内力作用中图中图高一地理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1地质作用和内力作用中图中图高一地理

D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主题(zhǔtí)活名动师(mínɡ s典hī例)剖精析讲(pōuxī)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项目
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时
内、外力作 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从整个地
用的关系
壳的发展史看,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
主导作用
注意:在地表形态的塑造中,内、外力同时起作用,它们作用的结果往往交织
12/9/2021
第四页,共四十二页。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biànhuà)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
12/9/2021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


2.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gòuzào)剖面图 (1)分类:按照运动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地壳变形、变位。 (3)褶皱:如图中A、B处,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形成褶曲,一系列褶曲称为 褶皱。岩层发生褶皱,就会出现高山和谷地等地貌形态。
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 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
断层
谷发育 铁路、公路、桥梁、
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
水库等的回避处
工程;水库中的水易渗漏
12/9/2021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探究(tànjiū) 探究(tànjiū)


探究三
12/9/2021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首页
Z H 自主预习 IZHUYUXI
合作学习
EZUOXUEXI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复习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复习课件
①低纬环流: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 ②中纬环流: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 气压带。
单元总结提升 │ 章节核心
③高纬环流: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 带。
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⑤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 赤道低气压带 ) 、热带沙漠气候 ( 副热带高气压带 ) 、温带 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 气候 (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冬季受信风带控制 ) 、地中 海气候 (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 制)。
(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 )
单元总结提升 │ 整合拓展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河流补给来源。结合图中降 雨量可知,该区域降水较少,位于我国较干旱的西北地区。该 区域的河流夏季补给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第(2)题,主 要考查区域特征。结合上题分析,该区域位于西北地区,山麓 地区水资源较丰富,草类茂盛,地表风沙多;柑橘主要生长在 亚热带地区;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单元总结提升 │ 整合拓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续表)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③确 定具 体的 气候 类型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单元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中图版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单元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中图版

学科素养·接轨高考
(4)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_构__造__运__动__、_岩__浆__活__动__或地壳内 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 化。
学科素养·接轨高考
二、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
1.总体表现: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_重__力__决定着物质迁移的方向。
学科素养·接轨高考
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
学科素养·接轨高考
(2)地壳运动。


示意图
运动 方向


_平__行__于地球

表面
动垂直垂直地球运表面动
岩层变化
受力变形, 岩层发生 _褶__皱__
沿地球半径 方向_上__升__或
_下__降__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巨大的褶皱 山脉、绵长的
学科素养·接轨高考
2.自然界中常见的岩石 (1)侵入岩:花岗岩。 (2)喷出岩: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 (3)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4)变质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和板岩。
学科素养·接轨高考
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 形和错位,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2)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例如背斜成岭、向斜成谷、 断崖、块状山地等。
学科素养·接轨高考
【点拨】 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向斜 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地从形态上来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 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 层老,为向斜。例如:下图中A为背斜,而B为向斜。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

典题印证 [典例] 读太阳辐射与大气和地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图中 A 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 它使太阳 辐射向________(方向)散开。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就 是这种作用的结果。 (2)图中 B 表示________作用。 受该作用影响, 白天阴天时 气温比白天晴天时________。 (3)图中臭氧能吸收________,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层。 (4)图中二氧化碳、水汽能吸收________,它们主要分布在 ________层。
大气逆辐射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面辐射所损失的能
量,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
2.意义 缩小了气温的 日较差 , 使地表附近的气温变化 幅度 减小 ,从而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活动 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 [温馨提示] 大气逆辐射始终是存在的,且白
天因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更强。但夜晚大气逆辐 射作用更重要。
方法技巧 地面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思路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 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 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 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 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图表解读
大气的“温室效应”
[信息获取] (1)大气对于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的,绝大部分太阳 辐射透过大气射向地面,使地面 增温 。 (2)大气中的 水汽 和 二氧化碳 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使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 把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 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了 保温 作用。 (3)人类大量燃烧 矿物燃料 、 毁林 等导致大气中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增强 温室效应 ,导致全球变暖。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课件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课件中图版必修1

诱发地震:由人类活动导致
4.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或造地运壳动内的岩浆变活化动等内动 力的影响热,流使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思考】 1.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注入渤海,但千百年来,渤海的形状并没有太大 的变化,为什么? 答案 这是因为渤海位于地壳构造运动的下沉地带,泥沙入海后,很快沉 积或随洋流流入黄海,即内外力互补。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 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如图A为背斜,B为向斜)
2.“两看”法判断断层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 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 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 断层。
答案
(4)假设该地地下有煤层,在甲、乙两处挖煤易发生哪些事故? 答案 甲处易透水,乙处易瓦斯爆炸。
答案
核心归纳
1.背斜和向斜的比较
背斜
向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 岩层一般向下

弯曲
判 从岩层的新老关
中心新,两翼
中心老,两翼新
读 系上


未侵蚀 地貌
山岭
谷地
侵蚀后
谷地
山岭
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向斜槽部受挤压,岩
解析 答案
达标检测
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
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
为观止。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
完成1~2题。
1.“猫咪”山形态形成的根本能量来源是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3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课件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3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课件中图版必修1
第三页,共42页。
正误判断: (1)山地地形只是内力作用的体现,平原是外力作用的体现。( ) (2)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进行。( ) 【提示】 (1)×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进行,任何地表形态的形成都是 这两种作用共同的结晶。 (2)√
第四页,共42页。
教材整理2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阅读教材P53第3段~P56第1段,完成下列问题。 1.岩浆活动 (1)概念: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 薄弱地(bó带ru向ò)上运动。 (2)活动方式:
第九页,共42页。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号:32980102】 A.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B.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C.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D.内力作用——岩浆活动
第十七页,共42页。
(2)关于 2008 年四川地震后,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的说法,不正确的( ) A.喜马拉雅山长高是以地壳的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为辅 B.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人们却没有察觉,说明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 慢,人类不易感知 C.在地壳运动过程中既有岩浆活动又有变质作用 D.喜马拉雅山的增高说明了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0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案 中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0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案 中图

第10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类⎩⎪⎨⎪⎧⎭⎪⎬⎪⎫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石永久变形⎩⎪⎨⎪⎧褶皱⎩⎪⎨⎪⎧背斜→背斜山――→侵蚀背斜谷向斜→向斜谷――→侵蚀向斜山断层⎩⎪⎨⎪⎧地垒→块状山地地堑→狭长的凹陷地带(2)褶皱与断层的比较褶皱断层背斜 向斜 判 断 方 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体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从岩层新 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 造未侵蚀 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地貌侵蚀后地貌②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常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③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等3.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有岩石受内动力的影响,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

4.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内容理论要点①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处是地壳活跃地带解释与运用板块X裂X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板块X裂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运动方向←|→→|←→|←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岭高大山脉海岸山脉、海沟、岛弧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示意图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影响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等①使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侵蚀作用水、冰川、风等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①移动被风化或侵蚀的产物;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2.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特点初期(A) 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B) 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a)、河漫滩平原(b)和三角洲(c)三种类型,具体如下: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土壤深厚肥沃,不易旱涝,是高产田所在地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3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中图版必修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3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中图版必修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 因上相似的是(多选)( A.渭河谷地 C.汾河谷地 ) B.长江三峡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 c 地层为含水层, a、 b、 d 各地层为隔水层, 因此在 ______ 处 ( 填数码 ) 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 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川沉积作用在冰川融化时发生, 它的沉积物颗 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2.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向的关系
3.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 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 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 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
)
解析:第 1 题,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 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第 2 题,喜马拉雅山是地壳挤压抬升形成的,黄土高原是风 力沉积作用,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
答案:1.A 2.C
对点练二:地质构造 读地质剖面图,回答 3~5 题。
3.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 B.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
)
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 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 4.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A.花岗岩 B.大理岩 ) D.砾岩 )
C.砂岩
5.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A.水平拉伸作用 C.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D.堆积作用
解析:第 3 题,①处为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 遭侵蚀而形成河谷。 第 4 题, 从断层左侧的岩层关系 可以看出③处位于砾岩的下方, 而从断层右侧的岩层 关系可以看出砾岩的下方是石灰岩, 说明③处原为石 灰岩,后因接触高温岩浆而变质形成大理岩。第 5 题, 图中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 变质作用形成的 大理岩, 堆积作用形成的岩层④, 不能确定是否发生 了水平拉伸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一、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 作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对地表形态施 加影响,一般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10
11
二、内力作用的分类及对地表的影响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内力作用会使地表形 态发生显著的变化。不同的内力作用形式对 地表形态的影响不同,如下表所示:
12
13
谷地,但不少向斜槽部因 层较新,两翼岩层
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 较老
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3
二、断层的组合类型:地垒、地堑
组合 形式
岩层运 动方向
地表形态例证图解地垒源自两条断层之间的岩 常形成块状
块相对上升,两边 山地
岩块相对下降
华山、庐山、 泰山等
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 常形成狭长 东非大裂谷、渭河
块相对下降,两边 的凹陷地带 平原、汾河谷地
16
2.断层 (1)概念:岩层受强大压力或张力发生破裂断开,如断裂面两 侧岩块有明显 相对推移 ,叫断层。
地垒:两断层间相对上升的岩块; 常形成块状山地 (2)对地形影响地堑:两断层间相对下降的岩块; 常形成凹陷地带
17
图表解读 褶皱形成示意
18
[信息获取] (1)地质构造上 A 为 背斜 ,岩层向上 拱起 , B 为向斜,岩层向下 凹陷;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 A 中心岩层老 ,两翼岩层 新 ,B 中心岩层 新 , 两翼岩层 老 。 (2)地形上 A 常形成山地,B 常形成 谷地 ; 但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A 会被侵蚀成 谷地 , B 则成为 山岭 。
第 1 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1.歌诀法记忆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地质作用地表变,沧海桑田海陆迁; 能量来源有不同,分为内外两作用; 地球内能引内力,岩浆活动地壳动; 外力作用显神通,太阳辐射重力能; 风化侵蚀再搬运,洼处沉积固结成(岩); 内力地表起高低,外力削高填低平。
2
2.三字歌诀法记忆背斜、向斜与地貌 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 向下弯,成盆谷,两翼老,中间新。 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物致密,难侵蚀,成岭脊。
在地壳中 冷凝结晶 ;另一种是岩浆喷出地表, 形成 火山 。
3.地壳运动
按照运动方向,分为 水平 运动和 垂直 运动。
6
4.变质作用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 、 岩浆活动 或地 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 矿物成分 、 结构 和 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形成的岩石称为 变质岩 。 5.地震 (1)分类: 构造地震 、 火山 地震等。 (2)震级和烈度: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 震级 表示; 地表面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用 烈度 表示。
19
问题探究 [诗词中的地理]
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 ——唐·张乔
该诗句描述的是我国西岳华山,华山不仅雄伟奇险, 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 自古以来,它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 之说。
20
思考探究:1.华山的地质构造属于那种类型? 提示:地垒。 2.为什么华山如此险要? 提示:断层中的上升岩块形成陡崖。
[典例] (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 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 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14
[思维流程]
[答案] D
15
1.褶皱 (1)概念:岩层因受力而发生 弯曲 ,称为褶曲; 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 褶曲 ,就称为褶皱。 (2)对地形的影响:会出现 高山 和 谷地 等地貌 形态,是形成地貌形态的基础。
3
4
1.地质作用 (1)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 和 地表形态 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2)按能量来源分类: ①内力作用:由地球 内能 引起的。 ②外力作用:由地球以外的 太阳辐射能 和重力能等 引起的。
5
2.岩浆活动
(1)概念:上地幔上部 熔融 状态的岩浆,在内
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上运动。 (2)活动方式:一种是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
7
[科考中的地理] 喜马拉雅山有“世界屋脊”的美称,那儿是 地球最高的地方。鱼龙是古代海洋中成功进化的 一种脊椎动物,是海洋鱼类的劲敌。在 1964~1968 年,我国科学家在对喜马拉雅山上考察时发现了 许多鱼龙化石。
8
思考探究:1.根据化石特征,可推知喜马拉雅山地 区曾经是怎样的环境? 提示:温暖的海洋环境。 2.处于海底的化石为什么会到达喜马拉雅山上呢? 提示:地壳上升运动。
21
知识升华 一、褶皱 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如下面的图表所示:
22
褶皱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地表形态
背斜
一般是岩层 向上拱起
背斜中心部分岩 未被侵蚀的背斜顶部成为
层较老,两翼岩层 山岭,但不少背斜顶部因
较新
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
一般是岩层 向下弯曲
未被侵蚀的向斜槽部成为 向斜中心部分岩
28
方法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断方法
(1)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 ①根据岩层形态判断 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即内力作用突出,而外 力作用不显著,可直接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 构造。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 为向斜。
29
②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当岩层不完整时,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 地质构造。背斜构造的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向斜构造的中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如图,A 为背斜,B 为向斜。
岩块相对上升
24
三、地质构造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褶皱的应用 (1)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 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见下图。
25
(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若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 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应在向斜构造 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 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26
(3)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汇集,两翼的水向中间汇 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见下图)。
(4)背斜构造适宜地下隧道的建设 地下隧道在背斜构造中修建,比较安全,不易发生崩 塌事故,并且地下水不易积存。
27
2.断层的应用 (1)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 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2)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