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八2语文试卷分析陈彪生

合集下载

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质量分析

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质量分析

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质量分析孟宇萍高孟辉方丽郭继红在老教材即将完成历史使命的特殊时期,以它为背景的黑龙江省最后两年高考,如何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势必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纵观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它坚定地坚持了继承、平稳的原则,难度属中等,考查知识面较广,能力要求契合2008年考试大纲。

整套试卷沿袭往年试题,无创新试题。

下面从试题特点、卷面情况、教学建议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试卷特点:1.稳定为主,变化较小2008年语文试卷(全国Ⅱ)试卷形式与2007年基本保持一致,试卷内容、考点分布也与2007年大体相当,难度也基本相当。

试卷结构、题目数量、题型样式与2007年基本相同。

这是为了保持稳定:老教材下的最后两年高考,过大的变化不利于保障中学正常的复习迎考秩序,也不利于保持考生应考心态的平衡,甚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较小的变化体现在试卷结构中部分板块的考点、考查方式的细微调整:第四小题由删除词语换成排序,符合中学教学实际,也符合考试大纲要求;第八题由只考文言实词变为实词与虚词结合考查,也属于大纲规定的范围及难度:历来富于创新的语言表达题也是保留了一个得体类型的考查,变换的其余两题也是传统题型。

2.贴近生活,不追逐热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语文卷力图传递这样一种理念:语文在生活中,生活即语文的源泉。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与去年一样,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题的语料贴近社会生活。

其内容从基础知识题的“跻身”“徘徊”,外国艺术团体演出,围棋比赛,到语言表达的读者调查和活动的串台词等话题,无不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时代紧密相连。

字音考查中涉及到的关键词,如“粗糙”“谆谆教导”等都是生活中习见的词语,只要考生平时养成不读错音的良好习惯,复习时就能事半功倍;成语考查涉及的也是常见成语,着眼点在于生活中常见成语的正确使用。

这一做法无疑是在告诉考生:要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语用题的选材则更是贴近生活,不追逐热点。

2008、2009上海中考语文试卷试卷分析

2008、2009上海中考语文试卷试卷分析

2008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分析2008语文试卷结构内容分值题量一、文言文(38分)(一)默写15分 5 (二)古诗词解释4分 2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一)约7分 3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二)约12分 4二、现代文(48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约22分 6 (二)现代文阅读(二)约26分5—6三、写作作文64分 1合计150分26—27本试卷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试卷立足基础,坡度设计科学;2、选文特征鲜明,注重人文精神;3、题型适当调整,体现选拔功能;4、作文选题积极,易于考生发挥。

一:文言文板块:文言文部分重视积累,无论是默写、解词还是词内语段阅读,试题的指向都是重视积累,不难。

如解词题中涉及的四个文言词“使”“犯”“信”“汤”,都是常见的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且是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的词,比较简单。

但第5道理解性默写题让很多考生犯难,题目问的是“《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不是问“源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后者可以答成“避秦时乱”,前者加了“交代……的句子”,只能答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这固然有审题细致与否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否则无法应对这样的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误认》,写的是卓茂的马被人误认,而卓茂宽容大度,将自己的马牵给丢马者;马主人也讲究诚信,找到自己的失马后,立即将卓茂的马牵还给他的故事。

这则故事道理浅显,理解不难,其关注点在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价值指向明确,教育内涵丰富。

不过,第9题要考生回答“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还是需要联系上下文,设身处地体验、揣摩文中人物卓茂的心理,才能得分。

这道题的考查已不只是语言知识,而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

二:现代文阅读板块现代文阅读部分有两道大题。

第一篇阅读短文《深层海水的利用》是科学类说明文,与2007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中国瓷器》同中有异。

从文体上看,两者都是说明文;从内容上看,《中国瓷器》指向文化积淀,而《深层海水的利用》则指向科学知识,重在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热爱科学,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2008年八年级下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2008年八年级下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田瑞娟一、总体分析这一份期末考卷,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

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在这一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

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

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注音、书写、成语的运用、古诗文名句默写、病句的修改、语言运用、综合性学习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文言文阅读此次入选难度也很适合,没有给学生设置理解的障碍,与平时做的阅读题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对初三的教学很有指导性。

(三)现代文阅读采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

这与学业考试全部考课外的不一致,但也是很有必要,有利于提醒老师用好教材,避免出现老师中“学业考试不考课内,课文可教可不教”的想法。

材料也很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作文二、定性分析(答题情况分析)(一)语文知识与运用这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汉字的书写”、“拼音”、“分析语病”、“语言运用”。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不是很理想,得分率只有76%,说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有待加强。

(二)文言文阅读这一份考卷与学业考试进行了衔接,古诗文阅读题尤其明显,在传统的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点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本题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

很多的关键词语没有翻译出来,语句也不是很通顺。

(四)作文这里只是谈谈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对于这个作文话题,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感到有话可说,但感情不够真挚,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不懂得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情感。

阅读面窄,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

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

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

大港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AnKUwK

大港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AnKUwK

大港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这次期末试卷,从整体上看是秉承了09年天津市中考命题趋势的理念来拟题的,针对性很强,坚持了对基础知识的夯实并逐步梯度性向能力型测试转化的命题原则,整份试卷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唤醒了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

下面就试题,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等方面,作点分析。

一、命题的内容及形式本卷分为五大板块,共27小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全卷考查的五大板块和知识点及分1、内容结构稳中求变,稳中出新。

与以往几年期末卷相比,今年的试卷带有明显的延续性、继承性、发展性和创新性。

①整体保持稳定。

“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背诵和默写”、“现代文、文言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导读”、“写作”等大的板块稳定不变。

除“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部分题量、分值有所增加,阅读部分内容稍微减少外,其他部分分值基本保持不变。

②注重发展和创新。

首先,今年的试题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分析运用能力,将“语言运用”的多种类型题恢复到期末检测中,作为一块活水加以凸现;其次,将“名著阅读”的考查由以往的硬性提炼转化为情境性的分析理解,有效的避免了单摆浮搁式的检测形式,使师生都能充分的体味到名著阅读的“必读性”,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导向作用,体现了试卷的创新性;再有,今年的试卷也巧妙地将小作文所承载的能力检测放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部分,有效地将对信息的提炼与小型的写作相结合,拓宽了考查的面,这也是发展中的一个创新点。

2、很好地渗透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①强调文化积累。

语文学习中的文化积累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语文新课标中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提并重,说明了文化积累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地位和作用。

如“语文知识积累”这一大块的“背诵和默写”部分要求学生写出课外毛泽东的经典诗句,使得命题进一步开放,体现了较好的导向性,指引着“文化积累”的重要性。

②强调学生的个性体验,张扬个性阅读。

08—09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08—09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命题指导思想及原则本次命题的指导思想有以下几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检查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能力,检查学习效果,从而调整教学上的针对性;在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基础上,部分题型作了适当的变化,以便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从而促使老师们思考2007年的中考形式,提高应变能力。

本次试题的命题原则有以下几点: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要求及学习水平,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

本次命题比较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2、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命题的内容和能级尽量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注意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不同测试功能,争取多角度、多层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

力求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做出有个性的解答,同时注意题目的区分度,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

4、稳中求变的原则。

保留了“积累与运用”、“阅读能力考查”、“写作能力考查”三大块内容。

但是综合性学习、现代文泛读等题型略有所变化。

从学生的考况来看,结果,区分度比较明显,结果基本在预料之中。

下面就考况作分析,并提提教学上的建议。

二.考况分析(一)积累与运用1、书写题绝大部分同学做得比较好,极个别同学把“忧患”的“忧”写成“优秀”的“优”。

2、默写题。

这一题从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面考查学生,难度级别依次上升,第二、三题给了一定的语境,要求学生根据语境运用所学的诗词。

学生的考况正常,都能找到相应的诗句,重点是不少字书写错误,如汗青――汉清,淤泥――於泥,清涟――清莲,丝方尽――思方尽,蜡炬的“炬”写成“柜”或者“钜”或加“虫”旁。

问题分析:这两个题学生的错误集中在书写错误上,这说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检查、落实还不够扎实。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试卷及命题评价1、指导思想:整份试卷以新课标为指导,试题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薰陶;依然注重于能力这个核心点,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与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2、命题范围、目标要求整份试卷以八年级上册为出题范围,试题内容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3、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延续了上一年的期末考试试卷的形式,共有四个大题,分别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语段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

能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试题卷上的提示语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4、难度系数:本次抽样的得分率是81.64,基本符合0.8的难度,易于检查学生的整体情况。

5、题型、题量:题量适中,便于学生在120分钟内完成。

6、命题自创或使用成题:在试题的命制上,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基本含盖了本学期的学习范围,现代文阅读能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命制,这种考察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语句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能从最基本阅读能力的建构上出题,这一点无疑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文言文的考察注重文言词语的积累与迁移,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语段内容的整体理解,把握了文言考察的立足点,有利于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写作能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点滴,便于学生动笔,利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7、评分标准是否科学: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大都有“意思相符合即可”,体现了答案与思维的多样化,易于学生表达个性化的答案。

定性分析(答题情况分析)(一)答题错误及其原因分析第一大题题1、很多学生没有答对,说明部分学生对“侍”字的读音并未掌握。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八年级情况分析报告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八年级情况分析报告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八年级情况分析报告本学期市属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抽测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本年级学生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水平形成情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现将情况分析如下:一、试题分析本次测试,整卷分为积累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四大块,分值分别为20、20、20、40分。

积累运用共5道题,第1题填字构成词语,填8个字,共4分。

第2题,古诗文句子填空,7分。

第3题成语使用辨析,3分。

第4题,根据本册课本附录中提及的短语、句子成分命题,了解学生对句子理解和关键信息的把握能力,要求提取一个句子的关键信息,组成一句最简洁的话,总体意思不变,3分。

第5题,对对子,3分。

现代文阅读,选了两篇文章,第一篇记叙文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3 期,李丹崖的《莲花开了,满世界都是菩萨》,第二篇科技作品《会走路的石头》,摘自《大自然探索》2010年第4期。

都是饶有趣味的作品,融思想性、趣味性、时代性、可读性、适测性于一体。

第一篇三道题,涉及内容概括、句意理解和人物评析三方面的能力检测。

第二篇三道题,从内容的把握、要点的筛选、语言的推敲三方面拟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选了《岳阳楼记》,且有的题目课后有习题,关键看学生真正的理解把握情况;课外文言文选了《韩娥善歌》,测试点还是词义解释、句子翻译、写作角度的把握等。

作文《我们这班人》,要求通过具体事件记叙一个学生群体。

总而言之,试题既注意了知识覆盖面,又侧重于能力水平的测试;既注意试卷结构的稳定性,又重视了题型的创新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和语文能力。

二、考试结果分析本次参加测试的市属初中八年级学生5828人,平均得分为66.42分。

其中作文平均得分要求30分,实际抽样成绩为28.36分。

由于题目灵活性较大,学生感觉良好,而实际得分不高。

具体分析如下:(一)积累运用。

总体情况尚可。

但有待进一步重视文言文的背诵与默写;有待进一步重视课本附录内容的教学。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测试试卷分析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测试试卷分析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测试试卷分析初三语文一、命题依据和原则此次质量测试以初中九年级下册为主要考查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考查的特点和要求,体现苏州市中考的考查目标和形式要求。

在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同时,让学生熟悉网上阅卷的答题要求。

二、试卷结构根据苏州市2009年中考要求,本试卷满分为130分,其中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语段的阅读理解总计70分,作文为60分。

结构和比分与中考要求基本一致,主客观题的比例、难易程度的分配也尽可能与中考同步。

三、答题情况分析2、各小题答题情况分析:第1~3题略。

第4题:书名中出现错别字,举例内容混淆或杂合其他文本的内容。

第5题:①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本体是“语文”,喻体是“百科全书”、“多彩世界”和“窗口”,也就是说喻体必须是一个具体形象的名词,有些学生在设喻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写成“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等,其实是在作诠释,解释语文这门学科的含义或特点,没有设喻。

②设喻的喻体较多的有“钥匙”、“大门”、“指明灯”、“咖啡”和“香茗”等,有些学生照抄提示中的比喻句;有些学生的设喻与提示中的比喻句类似或雷同。

③对格言的阐释,必须找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如比作“指明灯”,因为在自己失意时,遇到挫折时,阅读文章能激发自己的斗志,安抚受伤的心灵,为自己前进指明方向。

不少学生在阐释时语言表达不完整不到位。

④还有一些审题不清的学生误认为对“格言”作简单的阐释,写“格言是……”。

第6题,略。

第7题,审题不清,划线不止一处;句意不明,乱划;漏做。

第8题,关键词没翻译准确,不符合直译要求。

第9题,文本不熟,不能准确翻译;没能紧扣题干中的关键词;错别字较多,人名写错很多。

第10题,只举例不分析,举例不合排比要求,分析不能紧扣排比句的作用。

第11题,多数学生照抄原句,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对原句进行组织加工;部分学生进行了概括,但没能符合“结合语段内容”的要求。

2009年中招语文质量分析

2009年中招语文质量分析

2009年中招语文质量分析按照市教研室的统一要求,我们这次中招质量分析会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2009年我省中招语文试卷分析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二、我市中招语文总体考试情况通报三、2009年我市考前质量预测题与中招吻合情况四、2010届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一、2009年我省中招试卷分析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一)试卷整体评价在结构上,全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

这四个部分与去年的中招语文试卷结构完全一样,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综合性学习主要融合在基础知识部分中加以体现,整个试卷结构基本上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要求,有利于全省语文教学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广大师生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教与学。

在命题指导思想方面,2009年中招语文试卷把《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为命题的唯一依据,坚持能力立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重视基础,注重考查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色,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语文试卷特点:1.命题依标扣本,公平、合理。

试卷命题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凡涉及到课本的知识点,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命题。

如:积累与运用中的基础知识题目和默写题目,古诗文阅读的大部分题目,课外名著阅读的题目等,都能从初中课标中找到依据。

这对各种版本的教材来说,都是公平的,合理的,容易被全省所有考生所接受。

2.与去年相比,试卷难度明显降低。

由于去年中招语文试卷难度较大,挫伤了部分中低水平考生的积极性,降低语文试卷难度的呼声也相当高,省教研室领导对此意见非常重视,特别要求中招语文命题组在09年命题时,一定要明显降低语文试卷难度,郑州市今年的中招语文平均分比去年提高了3分左右,说明试卷的整体难度确实有了明显降低,这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教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2008-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预测2011年中

2008-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预测2011年中

2008-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预测2011年中考趋势战成昱纵观2008-2010年吉林省语文试题,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改革意识。

试题的学科性、导向性、文本性鲜明,同时区域性特色不断增强。

试题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我先对2008-2010年语文试卷进行一个自己的分析概括:第一,积累与运用题,三年来积累与运用题都是12分,其中古诗文上下句接写占5分,理解性默写占4分,对联占2分,书写占1分。

本题三年来的共性是第一题都是诗经中的诗句(如2010年考的是关雎诗句,2009年考的是关雎诗句,2008年考的是蒹葭诗句),在上下句接写中必有一道题是考纲中16篇必考文言文中的一篇诗句(如2010年考的是《陋室铭》,2009年考的是《曹刿论战》,2008年考的是《醉翁亭记》),两个理解性的诗句也都是围绕诗的中心来展开的。

对联题三年来都是联系了当年或前一年的社会热点来出题的.(如2010年考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考的是“汶川地震”,2008年考的是“奥运会”)第二,课内文言文题,三年来课内文言文都占了10分,其中文学常识题占1分,实词理解题2分概括某句话含义2分围绕某句话或某段理解2分,用自己的话理解(联系现实题)占3分。

2010年考的是《论语》,2009年考了的是《岳阳楼记》,2008年考的是《桃花源记》。

第三,课外文言文题,三年来课外文言文都是占5分,其中实词占1分,理解概括题占2分,联系中心谈实际的题占2分。

但是在2010年得时候课内考的是《论语》课外也考的是《论语》所以2010年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和成一个大题,共计15分,和往年权重一样,2009年课外文言文的选择与课内文言文有着一定的联系,2009年的课外文言文是《范仲淹读书》,2008年得课外文言文是《江天以传》。

第四,现代文阅读题,三年以来现代文阅读题都是占28分,其中生子注音题占2分,词语解释题占2分,其他题型的分值分配上并不完全相同。

08、09年语文中考题分析

08、09年语文中考题分析

2008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点评(汇总)【语文卷】试卷以新课程教学的思想理念为指导,着力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阅读和写作等多种能力,给当前的语文教学以积极的导向。

综观整份试卷,选用的材料鲜活而多元。

其中有的是当前的重大时事,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有的反映地域特色,如描述岳庙松柏、关于浙江院士等;有的关乎自身修养,如关于学习、个性、人品的材料。

这些材料贴近学生实际,在考查能力的同时,开阔了知识和阅读视野。

同时,试题材料处处散发出人文思想的光综合考查要点语言运用方面的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积累和运用;现代文阅读试题突出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理解语句含义、概括内容要点、分析写法作用和鉴赏语言文字等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则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着力考查词义、句意和文意的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试题,侧重考查理解诗意和鉴赏名句的能力。

试卷材料一览现代文阅读试题材料:散文《不能忘却的纪念》——写鹿在危难时表现出来的冷静、勇敢以及追求美、崇尚美的品格。

此文虽写鹿尤写人。

阅读此类文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品质具有积极意义。

科普说明文《话说地震》——介绍了地震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怎样防震救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文言文阅读材料:两篇短文,故事人物一正一反,引导学生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切忌自以为是、盲目崇拜。

古诗阅读材料:选用了宋代王令的《送春》,其中诗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为历代传诵,激人励志,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作文以“日历”为话题,既具有选材、立意的空间,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思考人生。

[语文卷-]----------------都有与奥运相关题目全面考查语文素养富有浓厚的语文味,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凸现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今年中考语文试卷的特点。

1、立足综合考查试卷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语言运用方面的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积累和运用;现代文阅读试题突出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理解语句含义、概括内容要点、分析写法作用和鉴赏语言文字等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则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着力考查词义、句意和文意的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试题,侧重考查理解诗意和鉴赏名句的能力。

2008年语文高考现代文试题解读兼谈2009年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件.ppt

2008年语文高考现代文试题解读兼谈2009年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件.ppt

启示:
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体裁要全;要将文体特点与高考考点结
合起来考虑复习指导,
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而有深度;特别要考虑如何多角度 地思考,从哪几个角度思考。
探究题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范例:信息筛选类(07宁夏卷、08山东实
用文)、深层含义类(07广东卷、08广东实用文)、个性解读类 (07山东卷、08广东小说)、观点分析类(06江苏卷、08宁夏两类文 体)、写法探究类(08江苏卷、08山东散文)、其他(山东卷的对自 己的启示,安徽、天津、浙江的赏析,四川的写法、北京的个性理 解),要精心研究。
北京 关于塑料垃圾袋问题
上海 关于城市地标
重庆 关于人体生物钟
浙江 关于生物多样性问题
天津 关于绿色经济问题
现代文2 散文《阳关古道苍凉美 》 散文《马缨花 》 散文《碧云寺的秋色 》 散文《灯笼红》(写人散文) 散文《时间怎样行走》 小说《乌米》 散文《敦煌》
第7页,共45页。
省份
现代文1
湖北 关于湿地保护问题
二、关于现代文文本阅读:
(一)总体思路: 1、把握考试说明的要求;
2、把握各类文体的特征; 3、指导学生学会迅速、准确地感知书面语言;
4、指导学生迅速抓住重要信息;
5、指导学生学会具体阐释和抽象概括; 6、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7、指导学生探究的角度和方法;
8、指导学生答题规范。
第19页,共45页。
08山东实用文: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 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深层含义类
07广东卷: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 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 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 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08广东实用文: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 分析。

初二上第二次语文试卷分析

初二上第二次语文试卷分析

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永发中学初二第二次语文测试试卷分析永发中学语文教研组符小凤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23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病句的修改、古诗默写、社会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课内外文言文阅读理解,共20分。

这一题,课外文言文失分较高。

第三部分现代文的课内外阅读。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

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四部分是作文,计50分。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群体,关注身边人的生活状况。

突破爱心的极限。

备考写作训练往往以感悟生活类记事为主,写人较少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20分左右。

第二部分的文言文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63.4%。

(二)诗和课内紧密联系,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相同,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现代文阅读文注重双基的训练。

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6%左右。

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还不多。

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3)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少;(4)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整体不高;(5)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八年语文试卷分析

八年语文试卷分析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一、试题结构及内容:本套试题包括四道大题,共22小题,满分为100分。

其中积累和运用题4道,共29分;文言文阅读题2篇,7道,共17分;现代文阅读2篇,10道,24分。

大作文一篇,30分。

本试题覆盖面较广,注重了对语文积累运用、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察,基本能较全面地反映八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

现就本次考试学生答卷情况做如下分析。

二、试题情况和试卷反映的问题:㈠、语文积累及运用:本题包括4个试题:1题包括4个小题,测试内容为:根据拼音写汉字、在特定环境中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及汉字的书写(8分)2题包括3个小题,检查了学生名著阅读情况及对自己的帮助。

(6分)3题包括3个小题,综合考察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及理解。

(5分)4题按要求默写题,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

本道试题最高分为26分,最低分为1分,及格率为52﹪,试卷所反映出的问题是:1、基本汉字记忆不清。

“魅力”的“魅”,书写错误较多。

2、特定语言环境里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3、不注意上下文的联系,答题与题意不符。

4、标点使用欠妥当。

5、审题不认真。

6、学生对名著阅读肤浅,不能准确精练介绍主要内容。

7、背诵不熟,出现丢字、错字,默写句子上下句不连贯现象。

㈡、文言文阅读共17分本题得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及格率18﹪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1分)本片段所设置的问题涉及以下考察范围: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对文章中人物品质的理解及自己的感悟。

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方面:①、“嗜学”的“嗜”,解释错误率比较高。

②、句子翻译,欠准确。

③、文字书写,出现常见错别字。

2、课外文言文(6分)本题设置的问题涉及以下考察范围:解释加点字、翻译句子、给你的启发。

试题反映出了如下问题:①、“是”的解释,答的较好,个别学生对“去”的理解不正确。

②、翻译不准确,“方”“逾”解释有误。

㈢、现代文阅读共两篇,共24分。

2008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检测试卷分析

2008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检测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东岔中心学校陈小军二〇一〇年一月九日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这份试卷总体来看,符合考纲要求和新课程理念的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较全面地考察学生对音、形、义的掌握与积累、纠正错别字、辨析词义、文学常识、病句修改、古诗文默写和语言的实际运用等基本语文素养;阅读理解主要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重点概括、内容探究和作品感受;作文贴近生活,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给学生的临场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他们张扬个性,一展才华创设了空间。

这份试卷在突出语文工具性的特点的同时,也彰显了人文性的特点,美文《雨的四季》考察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份试卷题量和难易适中,题型较灵活,注重能力考察,稳中求变,可以说是这份试卷的最主要特点。

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导向性。

唯一的缺憾是时间安排不足,应安排150分钟学生才能答完题目。

一、学生答卷的具体情况分析参考人数73人,A卷及格42人,及格率57%,平均分(A卷)58分,(B卷)20分,(A卷)第一大题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有30%的学生得分在20分以上,40%的学生在15分到20分之间,30%的学生在15分以下。

其中学习较好的学生第1--3小题正字正音答的不好,难度系数小,但是由于他们识字量少,能发现错别字却写不出正确的字,足以证明基础不扎实;中游学生对名言警句记得不熟练,特别是一般的学生。

他们平时在课堂上比较懒惰,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抄写笔记,不按时完成作业,也不复习所学内容,因而导致大部分题做不上,失分特别严重。

第二大题,阅读理解30分,现代文阅读15分,文言文阅读15分。

(一)第一篇阅读材料来自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属于本学期教材上的内容,在考前已学习过,学生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较熟,答的比较好,得分率70%以上。

(二)文言文阅读,所选材料来自《唐雎不辱使命》,该题主要考察了文学常识、通假字的掌握、文言文翻译和文意把握。

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doc

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doc

语文评卷组沾益县徳泽乡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一、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依据,结构及对试卷的 总体评价本试卷从八年级学牛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语文教 学实际,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 准》的教育理念,依纲据本,关注生活,呈现吋代风貌。

试题贯彻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突出考查人文素养和 理性思维,适当选用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以准确的定 位,贴切的内容,朴实的风格,与中考语文试题接轨, 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后,教师的创新教育,学生综合 素质的培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适用性,实践性和交际 性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人文性。

表一、试题结构情况如下表 题号 —・ 二 三四 总分 魂板块 积累与丿应用 阅读写作 120 文言文阅读 现彳色阅读题数1——6 7-910——1718——282918 6 18 28 50试卷包括“积累与运用”、“语文综合应用”、“阅读”、“作文”四大板块,总分为120分。

命题由知识立意转 向能力立意。

以考能力为主。

总体看来,极富人文关怀, 试卷结构简单合理,题量适中,难易适度,覆盖全面, 试题新颖,能较好地结合农村与城市语文教学实际,坚 持改革,坚持创新,着重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丿IJ能力、识记能力及思维能力。

试题强调学牛在积累基础上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对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牛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命题既保持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是一份很有导向性的试题。

二、试题的主耍特点1、指导思想明确、新课标理念强鲜明的教育理念,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这份试卷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从试题中可以明了具备怎样的语文素质的学生才是合格的学生,在平时学习小既要灵活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又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牛。

我们语文教师应以怎样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来培养学牛, 必须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学年度八年级(2)班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教师:张鹏
本学期的期末测试工作已经结束,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合格率、优秀率等)可以得知: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在积累的量上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习作的总体水平不很高。

下面作具体剖析: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20分。

积累运用占20分;综合性学习6分;阅读44分;习作占50分。

试题突出了八年级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二班参加考试人数58人,总分3973分,平均分68.5,优良率7.5,及格率80。

具体来说,试题体现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这份试题,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

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从大方面讲,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整合;小方面讲,拼音、汉字、词语、成语、古诗、句子、名言警句、谚语、段落、篇章等方面达到了有机的溶合。

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仿写哲理性句子,谈理想的价值取向)。

2、贴近生活
试题的背景取向注意靠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答题信心。

如阅读和写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觉得自然、熟悉,有利于表达。

3、注重积累
八年级是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

在这一阶段让孩子多读书,多积累一点,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

基于这一点,《语文课程标准》将“丰富语言的积累”分别列入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试题注意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

但瑕不掩瑜,此张试题是对学生全面检测的一张好试题,给老师指引了一盏明灯!
三、试题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和积累与运用部分学生掌握较好,阅读、习作部分失分较多。

1、积累与运用
(1)判断拼音对错
此题考查了拼音的掌握情况。

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

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

2、课文理解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文言文的理解,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都很熟悉,所以答的比较好。

3、课外阅读与感悟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课外短文的阅读情况,比上题能力有所加强,学生表现还可以,但感悟不深,理解不够透彻,到位,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这些都是教师应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4、作文
此题为习作。

(1)以“我知道了”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历搜索素材完成,但不同程度地都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写得较平实、一般,人物对话
也较普通;(2)内容不够精彩有趣,体现不出令人敬佩的感觉来,学生有话说不出,其中也体现了学生在语言和表达感情上的贫乏。

(2)以“桥”为话题为文,之前写过。

有时说,考卷不是考学生的,而是考老师的水平的!此话也有一定的依据。

我们做老师的,更应多写“下水文”,先观察“水的深浅”,再下水试探,然后引导孩子,上岸后讨论在水里的得失,以便下次游泳时有的放矢。

四、反思整改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从此张试题看,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

我们身处改革的时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课程改革的重任,以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学习,广泛吸收,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摒弃陈旧的思想,反思习惯性教学行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2、注意积累,夯实基础
扎实的基础是提高能力,特别是驾驭综合题和开放题能力的前提。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师应走出把三维目标对立、分割的误区,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与创新的关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真实,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牢固掌握,夯实基础。

从一笔一画到间架结构,从每个生字词字型到每一个生字的读音,从每个词语、句子含义到名篇的背诵、积累,这个基石非扎扎实实铺设不可,在这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在这方面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重点抓好“字词的积累”、“语段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3、关注思维,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学语文的阅读、作文所要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各项评价中,在学习中畅通无阻。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吸纳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养成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4、注重综合,确立大语文观
语文素养的形成非一朝一日而形成的,需通过长期的训练与严格地要求才能达到,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带来质的提高。

要通过开展一些读书实践丰富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不是教出来的,教师应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多采用一些阅读感悟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品读与理解,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提高阅读能力,此外还应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地语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体验,内化语言。

利用好校本教材,让学生多读至诵,尤其是“成语、俗语谚语、格言名言、歇后语、惯用语、古诗”等等。

再次要在平时多背背美文美句,陶冶情操,颐养性情。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