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文本解读
怀想诗意春城——汪曾祺《昆明的雨》赏析
怀想诗意春城——汪曾祺《昆明的雨》赏析《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写于1938年的一首诗,诗中满腔热枕,描写了汪曾祺用自己心脏形象地感受了昆明美丽的雨夜,表达了昆明之夜的诗意和雅致,把人们紧紧捆绑在怀想诗意的春城里,令人激动不已。
诗的第一句即展现出了诗中的主题思路:“清淅的昆明雨夜,象一首凄动的诗!”他用自己心脏形象地感受到了昆明美丽的雨夜,形容其象一首凄动的诗而引发联想,预示着诗中主题充满了诗情,也意味着汪曾祺将把一把声都融进怀想诗意的春城里。
接下来,诗中再次点题:“潺潺的江水沉沉,湿湿的柳树枝蔓!”江水之潺潺,柳树之湿湿,使昆明的雨夜更加梦幻,令人如沐春风,使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大与美丽,也使人无比焦急而热情地求助这把声,让心灵平静地把身躯融进春城里,深深地感悟到自然神奇的包容。
接着,作者写到:“白帐棚前的灯渐渐地灭了,一泓清洗的荷叶在月色里舒展着!”他用一副梦幻般的镜头叙述了昆明雨夜的景象,但此时,他也念及了走过时光的艰辛,想到了久违的一泓泉水,把昆明雨夜此刻此时此地的温馨情趣形象地勾勒出来,让怀想诗意的春城更添一份凄美,更使人津津有味地体悟怀人之深情。
最后,汪曾祺利用一段抒怀的语句把诗的主题把全部拉回到把他与昆明雨夜联在一起的心底,使人的心与春城的气氛一拍即合:“我的心是
昆明的一片雨夜,带着秋思而又绿成花!”前面用雨夜把他与昆明联在一起,而此句把他联系在怀想诗意的春城里,增添了情调上的更多深情,令人不禁被抒情怀乡的气息所感染,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总之,《昆明的雨》用得体的语句表达着汪曾祺的家国思乡之情,让人不由自主地去体悟昆明雨夜的美,把心紧紧绑住在怀想诗意的春城里,令人激动不已。
16.昆明的雨解析
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昆明的雨季有怎样的特点?
昆明的雨季是相当长的,但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所以并不使人 气闷。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3.第二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案】本段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围绕“雨”,突出“想
念”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引出下文。本题运
•①仙人掌 ②各类菌子 ③果子杨梅 ④缅桂花 • 这些事物是昆明雨季的特质, 没有它们就没有昆明的雨季。
开花的仙人掌
雨季的菌子
缅桂花
以小见大
文章选取仙人掌,牛肝菌,青头菌 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 为感情的载体,引发对“凡人小事” 的回忆。它们共同昭示了“凡人小事” 之美,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 热爱。
思考:文章结尾再次说“我想念昆 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答:篇末点题 首尾呼应 总结全文
表达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及怀 念之情。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头为什么要 写给宁坤的画呢?
【答案】所画的倒挂而且开花的事物仙人
掌、几朵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
的事物,也是下面所要写到的内容,为下
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
昆 明 的 雨
雨季长 明亮、丰满
使人动情
倒挂仙人掌
各种菌子 喜欢、
雨季杨梅
雨季缅桂花
怀念、
留恋
本文主旨:
这篇散文,作者以昆明的雨为出发 点,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表达 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彰显 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四、课外美读
• 推荐阅读《葡萄月令》
语言赏析
• 3.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扳 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 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 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 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 喜爱之情。 • 4.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赞叹之情。
昆明的雨文章内容及主旨
昆明的雨文章内容及主旨
昆明的雨,是让我心心念念的存在。
记得有一回,我正走在昆明的老街上。
那雨呀,说下就下,毫无征兆。
我赶紧躲进了一家小茶馆。
茶馆里人还不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着。
我旁边坐着一位老大爷,他穿着件深蓝色的褂子,手里握着个老旧的茶杯。
他看着窗外的雨,慢悠悠地说:“这雨啊,是昆明的常客,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
对面的大妈接过话茬:“可不是嘛,这雨一下,空气都甜丝丝的。
”
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对话,心里觉得特别有意思。
这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在茶馆的屋檐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来,形成了一道道小小的水帘。
过了一会儿,雨渐渐小了。
我走出茶馆,发现街上的石板路被雨水洗刷得干干净净。
路边的小花小草也精神抖擞的,叶子上挂着晶莹的水珠,仿佛在冲我眨眼睛。
昆明的雨,就是这样随性又迷人。
它不似其他地方的雨那般急切和猛烈,总是带着一份温柔和恬静。
直到现在,每当我想起昆明,首先映入脑海的,总是那场不期而遇的雨。
它就像一个老朋友,时不时地在我的记忆里冒个头,让我怀念起在昆明的那些美好时光。
昆明的雨,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像是这座城市独特的韵味和灵魂,让我陶醉,让我留恋。
《昆明的雨》文本解析
《昆明的雨》文本解析《昆明的雨》是作家汪曾祺在1984年寫的一篇散文,文中的一切发生在写作时间的40年前。
我们感叹文章如此鲜活生动的同时,不禁为汪曾祺播散在字里行间的情怀所打动。
本文立意在文本解读,从一字一句中去感悟汪曾祺先生对“昆明的雨”的情怀。
标签:汪曾祺;昆明的雨;人文全文的开头由“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引出,作者画了倒挂的开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和牛肝菌。
而这两种物引出了“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的特点,由此引出“昆明的雨”这一主题。
由作画引出主题的方式无疑是高明的,文中宁坤的要求只是:有“昆明的特点”的画。
而作者自然而然想到了昆明雨季中的事物,这显示出昆明雨季较其他气候对昆明影响最为突出,这也从侧面让读者看出作者对昆明的雨难以忘怀的情结。
第二段的铺垫,使作者情感的吐露极其自然——“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一词奠定基调,全文都围绕这一情感基调开展。
“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一句,自然会引起读者的思考:每个城市都有雨,为何作者独独对昆明的雨情有独钟呢?在第四段,作者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昆明的雨季确实比其他地方的雨季更为典型,这说明昆明的雨季很长,也说明昆明雨季营造的雨季氛围浓厚(体现在物候、人文环境等等)。
第五段说了昆明雨季的整体特点:昆明的雨季很长,但却不使人厌烦。
昆明的雨季很长,但却不使人气闷,而且还让人感到舒服。
这是其他城市的雨季不可比拟的。
昆明的雨季还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也是“浓绿的”,这些都是作者想念“昆明的雨”的原因。
接着作者具体追忆了昆明的雨的细节。
第六段,作者再次提到了仙人掌。
我们看到仙人掌在昆明的两个功用:辟邪和代替篱笆。
从辟邪的习俗来看,可以体现出这时期昆明未开化的民风。
往往未完全开化的地方,民风是淳朴的,当地人的性格也是纯真的,这从沈从文的《边城》可以映照。
从仙人掌代替篱笆这一细节,也可以看出当地风气的淳朴、和善,“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昆明的雨》文章赏析及解读
《昆明的雨》是一篇由著名作家张爱玲所写的散文,全文讲述了作的雨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世界的流露。
文章开头便以“半夜里下着雨”为开端,描绘出昆明雨季的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昆明的雨变得生动起来,柔弱而富有魅力。她描述雨中车轮和路面的摩擦声,雨中的小贩和行人,以及远处闪烁的灯光。这种描述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诗意的想象力,让读者仿佛感受到了雨夜的气息。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雨的特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她说雨是“针刺着一切”,这句话说出了她的心理感受——雨给她带来了痛苦和刺痛。这种感受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代表着作者对人生的矛盾和焦虑。然而,作者的笔下依然是充满了希望和美好的。她在文中表达出了对生活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在雨中走过的人们都在寻找一份温暖和关爱,在这种寻找中也是在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文章中还有一些引人深思的哲理思想。作者提到:“也许人只有在打破了幸福的期望,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曼妙”,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见解,认为生命只有经过磨难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价值。同时,这也是对人生的一种勉励,让人在生命中充满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总之,《昆明的雨》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理思考的散文,通过对昆明的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矛盾和追求。通过这种描绘,读者可以深刻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同时,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一种探索和表达。
《昆明的雨》语文课文
《昆明的雨》语文课文
摘要:
1.昆明的雨的特点
2.昆明的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昆明的雨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4.昆明的雨的文化内涵
正文:
《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独特雨季景象的语文课文。
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昆明的雨季与众不同的特点,以及这种独特的气候对植物、环境和市民生活的深刻影响。
首先,昆明的雨有着独特的特点。
昆明位于云贵高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年的5 月至10 月都会进入雨季。
与其他地方的雨季不同,昆明的雨季雨量充沛,但降雨时间短,多为阵雨,这种特点为昆明的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昆明的雨对植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昆明的雨季雨量充沛,土壤湿润,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此外,昆明的雨季还伴有充足的阳光,这种湿润与阳光的结合,使得昆明的植物生长得特别茂盛,绿化覆盖率极高。
再者,昆明的雨对市民生活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由于昆明的雨季多为阵雨,市民们常常会在雨中漫步,享受雨水带来的清凉。
而且,昆明的雨季气候宜人,温度适中,十分适合人们出行和活动。
最后,昆明的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昆明的雨季与当地的民俗文化
紧密相连,每年的雨季,昆明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雨季音乐会、雨季诗会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弘扬了昆明的雨季文化。
《昆明的雨》文本解读-雨中情 (1)
明确:错误。“张目结舌”原指
“睁大眼睛说不出话”,这里写出
了干巴菌的美味,给人带来的惊喜
之情。
讨论内容:作者写卖杨梅的苗族女
孩子有什么作用? 要求:
1. 6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每小组选1名代表在讲台展示成果。
引起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 收末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你读出了作者那天哪些情味?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 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明确:雨引起的淡淡乡愁。雨中美景 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
判断题: 第(8)段中的“张目结舌”一词 主要表达作者觉得干巴菌味道古怪。
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如 何理解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第(3)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第(12)段深化文章主题,
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
情。结构上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也
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之情。结构上照应第(3)段内容,
《昆明的雨》雨中情
时间相当长,不使人厌烦
我 想 念 昆 明 的 雨
雨季的特点
雨下下停停,不使人气闷 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仙人掌、菌子、杨梅、缅 桂花、木香花
雨季的事物
文章开篇描述给宁坤的画,有什么用意?
明确:①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
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文本解读
《昆明的雨》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呆就是七年。
入乡随俗,客居他乡。
汪曾祺很快融入了云南异样的生活,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偶尔也会进进馆子,泡泡茶馆,喝喝小酒,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
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青葱的岁月,不怕山高水长,轻看人间风浪,因为年轻,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以。
而汪曾祺先生,却以独特视角,体察细微,酝酿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有独钟,抒写着他在这座城市里挥洒过的青春风华。
——选自豆瓣读书《情迷昆明雨--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微一浅汪曾祺说:“我在昆明呆了七年。
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昆明是我的第二故”。
作家的内心深有着深厚的昆明情节,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节,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曾经几度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昆明,寻找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昆明的雨》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闪亮的脚印。
2.文题诠释:《昆明的雨》交代了地点,点出了文章的行文线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主旨:作者从“以小见大”的视角,通过对生活了七年的“第二故乡”昆明雨季景物事件的描写叙述,折射出了一位老人对昆明浓烈如火的思念之情。
4.内容解读:透过平实、淡远的文字,我们感受到的是汪老对“第二故乡”昆明一往深情。
文章以“我想念昆明的雨”开头,又以“我想念昆明的雨”结束,围绕“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这一主旋律,把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缅桂花融为一体,奏出一曲蕴含淡淡乡愁的“春城雨曲”。
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随意之中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首先是口语色彩浓厚,多用短句。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多么简洁明了。
“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短短的那么一句话,疑问、感叹、惊喜之情尽在其中。
文本解读丨“昆明的雨”,乡愁与情味交织
文本解读丨“昆明的雨”,乡愁与情味交织编辑说《昆明的雨》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汪曾祺在文中借助“雨”这一意象,勾连起现在与过去相隔四十年的两个时空,使得两种心绪不断疏离、重叠、交融,呈现出了独特的美学效果。
今天,我们跟着湖北的刘晓磊、钟涛老师,一起来品味这一场乡愁与情味交织的雨——《昆明的雨》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汪曾祺先生用了今昔双重视角去描写昆明的雨,行文之时与回忆之境相隔四十年时间,两个时空、两种心绪不断疏离、重叠、交融,借助“雨”这一意象,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效果。
这在本文最后一部分“酒店看雨”表现得尤为鲜明。
往昔看雨,愁绪滋长在《昆明的雨》所回忆的年代,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江苏正是战火连绵。
作者身在西南,心系家乡,但身不能至,自然愁肠百结。
昆明漫长的雨季,不禁让作者联想到了李商隐客居而作的《夜雨寄北》。
淅淅沥沥的夜雨,与羁旅客居的乡思缠绕,滋长了作者的愁绪。
这在文中表达得内敛而深沉。
乡愁在连绵起落的雨势中。
《昆明的雨》篇末有这样几处关于“雨”的描写——“积雨少住”“雨又下起来了”“雨下大了”。
汪曾祺先生是散文大家,笔法含蓄深沉,常藏悲喜之心于轻描淡写之中。
其对于雨势渐变过程的描绘完整清晰,用语精简贴切,深意自藏。
我们常用“水深火热”形容时局的恶劣,昆明连绵不绝的降雨和家乡旷日持久的战火遥相呼应、两相交织,很难不让人念此及彼,心生忧愁。
乡愁在“走不了”的踟蹰中。
面对连绵不断的雨,汪老说“我们走不了”。
“我们”是谁?欲往何处?为何“走不了”?表面上,是他和朱德熙先生因大雨无法返校,但是稍加考证,我们会有更深入的发现。
看似随性相约去观莲花池的“我们”都是江苏人,一同在外求学。
两人算得上同病相怜,只得览物抒怀。
所览之物也很特别——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石像。
这里作者宕开一笔,交代了陈圆圆客死他乡的结局。
陈圆圆是江苏苏州人,与两位先生算是同乡,因此“走不了”的“我们”,也许指分处不同时代,但同样客居异乡、有家不得归的三个人;欲往之地,也不单纯指学校,而是三人共同的家乡——江苏;而“走不了”的原因,自然便是连绵不断的战火,一如昆明的这场雨,反复无常,令人不得脱身。
《昆明的雨》原文及赏析
《昆明的雨》原文及赏析《昆明的雨》是现代作家汪曾祺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描写了昆明普通生活中的人情世态,表现了汪曾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之情。
文章语言平淡自然,朴实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原文摘录: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撑一把油纸伞,在密密的细雨中穿行,那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
你瞧,那雨,细细的,斜斜的,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
那雨,轻轻的,柔柔的,打在脸上,湿漉漉的,痒酥酥的。
你听,那雨,沙沙的,刷刷的,落在屋顶上,发出一阵阵清脆的响声。
赏析:汪曾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昆明雨季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雨季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如“细雨如丝”、“雨丝如织”等。
这些比喻和拟人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还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汪曾祺还通过描写人们在雨季中的生活,展现了昆明人独特的风情。
他写到:“撑一把油纸伞,在密密的细雨中穿行”,这种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同时,他也描绘了雨季中人们的生活细节,如“雨落在屋顶上,发出一阵阵清脆的响声”,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昆明雨季的生活场景。
总的来说,《昆明的雨》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散文。
汪曾祺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昆明雨季的景象和人情世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篇散文不仅让人感受到昆明雨季的美,还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昆明的雨》原文及赏析(续)除了对雨季景象的细腻描绘,汪曾祺还通过回忆和联想,将昆明雨季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紧密相连。
在文章中,他提到了一些与雨季相关的人和事,如“卖杨梅的老头”、“街头的小吃摊”等,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昆明人的生活。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汪曾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昆明雨季的深深怀念。
《昆明的雨》原文及赏析
《昆明的雨》原文及赏析原文昆明的雨汪曾祺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昆明的雨主旨和文章内容
昆明的雨主旨和文章内容昆明的雨,常常是那种“哗啦哗啦”的大雨,打得屋顶响,车窗也“砰砰”作响。
外面街道上,水池子里的水都溅了出来,街道两边的小摊贩也收摊匆忙,大家就像被叫去开会一样,几乎是一瞬间的事。
然后,这场雨就像它来了似的,也毫不留情地走了。
仿佛一切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大街上,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到你可以闻到泥土的味道。
空气的湿润让人觉得整个人都像被滋润了,走几步就能感觉到皮肤的每个毛孔都在开心地吸气。
你看那天边的云层,竟也因此变得特别有层次感,那个蓝色啊,深得让人心情都不自觉地好起来。
但,别看昆明的雨来得快,走得也快。
常常是下个几分钟,太阳就又来了。
这种天气,总是让人觉得有点捉摸不透。
早晨还挺热的,结果十点钟一场暴雨下下来,接着又露出个大太阳,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应对了。
穿雨衣吧,热得像蒸笼;不穿呢,雨又下得突然,你就被淋成了落汤鸡,唉,这就是昆明的天气,永远让你捉摸不定,今天还阳光明媚,明天可能就开始打雷闪电了。
人们说这里的雨,是老天爷在撒“娇”,刮风打雷,下一会儿太阳又出来了,整个城的节奏都在这场雨中找不到一点规律性,既然没有规律,那就只能接受了嘛。
不过,说到昆明的雨,怎么也得提一提那种“青翠欲滴”的景象。
你看雨后的花草树木,简直是绿得发光,那一抹抹的青绿色,饱满得让人都觉得自己是来到了世外桃源。
说真的,谁不想在这样的雨后,找个咖啡馆,点一杯热乎乎的饮料,坐在窗边发发呆?那感觉,简直是人生的小确幸。
走在街上,你也能看到,很多人在这雨后跑去花园或者小巷,悄悄地抿着嘴笑,心里都像是有点小确幸。
你没见过昆明的雨,你大概永远体会不到这种“扑面而来”的清新感。
也会有些人嫌昆明的雨太多,觉得它让人烦躁,觉得它打乱了自己的安排。
我倒觉得,这种天气让人更能放松一些。
你看,谁还会在下雨时心急火燎地往外跑?大家都懂得在这时稍微慢下来,反而让生活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节奏。
下雨的日子,和朋友一起坐在屋里,听着外面雨水打在窗户上的声音,简直是一种幸福。
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笔记
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笔记一、文章背景《昆明的雨》是一篇描写昆明雨季的文章,通过描绘雨中的景物和人物活动,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二、文章结构文章开篇描述给宁坤的画,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描述。
接着从明亮、丰满、使人动情三个方面具体写昆明雨季的特点。
最后,作者还写了景、各种物、人的活动以及事,但文章内容并不散乱,而是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三、主要内容明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丰满: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仙人掌多且肥大,菌子极多,杨梅、缅桂花、木香花很多。
使人动情:炒菌子很好吃,雨有时会勾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
四、重点语句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而能开花的仙人掌,开着几朵明亮的单瓣的大花;中央有几个水点,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昆明。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昆明的果子,是火炭梅。
卖火炭梅的有一担红绿锦窠丝的小花篮,点染着这种小花篮的,还有纠正着鲜花呼气息的棕炭和小片的玻璃纸。
这些红绿小花同较低处树上的粉红的干巴菌相映衬,并且同树根浅土上的白色球形菌相映衬。
卖花的人把这些小巧玲珑的东西衬托着时,又同装饰着精工绣制的绸伞的小篮相映衬。
炒菌子,这一盘素菜就够玉溪人吃一顿了。
第一次吃这种东西,我动了一下感情,差一点没有流下来眼泪。
我想念昆明的雨。
五、感悟与思考通过阅读《昆明的雨》,我感受到了昆明雨季的明亮、丰满和使人动情的特点。
同时,我也被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所感染。
这篇文章让我思考了生活中的美好与情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昆明的雨原文批注
昆明的雨原文批注《昆明的雨》是一篇描写昆明雨季的美文,作者通过对昆明雨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昆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韵味。
以下是对《昆明的雨》原文的批注。
【原文】昆明的雨,总是细细的,密密的,仿佛是天空的一层薄纱,轻轻地覆盖在这座城市之上。
雨滴打在瓦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大自然的乐曲,悠扬而又宁静。
【批注】昆明的雨:指昆明特有的雨季气候,昆明的雨通常细腻而连续。
总是细细的,密密的:形容昆明雨水的特点,细小而密集。
仿佛是天空的一层薄纱: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雨的细密和轻盈。
轻轻地覆盖在这座城市之上:表现了雨水温柔地滋养昆明的景象。
雨滴打在瓦面上:细节描写,传达了雨的实体感和声音。
发出清脆的声响:形容雨滴落在瓦面上的声音,清脆悦耳。
像是大自然的乐曲:将雨声比作乐曲,赋予了雨一种和谐美妙的音乐性。
悠扬而又宁静:形容雨声给人的感受,既悠远又平静。
【原文】街上的行人,或是打伞,或是穿着雨衣,他们步履匆匆,但脸上却少见焦虑的神情。
雨中的昆明,有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仿佛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让人们有了片刻的宁静和思考。
【批注】街上的行人:描绘了雨中昆明的人文景观。
打伞,或是穿着雨衣:描述了人们应对雨天的不同方式。
步履匆匆:表现了即使在雨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依然紧凑。
但脸上却少见焦虑的神情:对比了快速节奏与心态的平和,显示出昆明人的从容。
雨中的昆明,有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总结了昆明雨中的城市气质,从容不迫。
仿佛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通过雨的慢节奏,营造出昆明雨季特有的宁静氛围。
让人们有了片刻的宁静和思考:雨天的宁静给予人们反思和放松的空间。
【原文】雨后的昆明,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空气清新如洗,街道两旁的绿树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天空放晴,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形成了斑驳的光影。
【批注】雨后的昆明:转换场景,从雨中转向雨后的昆明,气氛和景象都有所变化。
空气清新如洗:雨后的空气特别清新,洗涤了尘埃和污浊。
《昆明的雨》 讲义
《昆明的雨》讲义一、引言提起昆明,人们往往会想到四季如春的气候、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而昆明的雨,更是这座城市独特的一道风景,为昆明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韵味。
二、昆明雨的特点1、频繁而不恼人昆明的雨是频繁的,却不会让人感到厌烦。
它像是一位常客,时不时地来拜访,给人们带来清新和滋润。
不像有些地方的雨,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让人心情压抑。
2、柔和而细密昆明的雨总是那么柔和、细密,如牛毛,似细丝。
轻轻地洒落在大地上,仿佛生怕惊扰了这座城市的宁静。
走在雨中,感受着雨滴轻轻拂过脸颊,如同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
3、时间分布不均昆明的雨季通常集中在某几个月份,但在其他时候,也可能会有突如其来的一场小雨。
这种不确定性,让昆明的雨更具魅力。
三、昆明雨与气候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与雨有着密切的关系。
雨的滋润使得空气湿润,气温适中,不会出现极端的炎热或寒冷。
同时,雨水也为昆明的植被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造就了城市中郁郁葱葱的景象。
四、昆明雨与城市景观1、雨中的翠湖翠湖是昆明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在雨中,翠湖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湖边的柳树更加翠绿,摇曳生姿。
雨滴落在湖面上,仿佛打碎了一面镜子,别有一番诗意。
2、雨中的石林石林在雨中显得更加神秘而壮观。
雨水洗刷着石头的表面,使其纹理更加清晰,颜色更加鲜艳。
石峰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3、雨中的老街巷昆明的老街巷在雨中充满了生活气息。
石板路被雨水打湿,反射着微弱的灯光。
街边的店铺屋檐下,人们避雨聊天,笑声和雨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五、昆明雨与人们的生活1、雨具的选择由于昆明的雨频繁而突然,人们出门常常会携带一把轻便的雨伞或者雨衣。
在街头巷尾,可以看到各种颜色和款式的雨具,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雨中的美食昆明的雨季也是各种野生菌生长的季节。
人们会在雨后走进山林,采摘新鲜的野生菌,然后烹饪成美味的佳肴。
此外,还有热气腾腾的过桥米线,在雨中吃起来更能感受到温暖和满足。
部编版八上《昆明的雨》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上《昆明的雨》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遇到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妻子施松卿。
昆明给汪曾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汪曾祺亦对昆明有着极深的感情,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一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辟bì邪:避免或驱除邪祟。
一般用作迷信语,表示降伏妖魔鬼怪使不侵扰人的意思。
鲜腴yú:新鲜肥美。
篱笆lí ba:房屋、场地等的围栏设施。
吆喝yāo he: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苔tái痕:苔藓滋生之迹。
密匝匝zā:非常浓密的样子。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二、主题概述本文描写了昆明雨季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充分体现了昆明雨季的自然特点,也描写了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人,表现了昆明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与喜爱之情。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个话题。
第二部分(3~5):写昆明的雨和雨季,并总写雨季中景物的特点。
第三部分(6~8):写昆明雨季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物、人。
第四部分(9、10):写“我”在雨中的生活经历,引发乡愁和诗情。
第五部分(11):点题,总结与照应上文。
四、鉴赏品读1.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开头为什么要写给宁坤的画呢?所画的倒挂而且开花的事物仙人掌、几朵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事物,也是下面所要写到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②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本段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围绕“雨”,突出“想念”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引出下文。
《昆明的雨》文本解析
《昆明的雨》文本解析泸县城西学校陈红《昆明的雨》是新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之前并不曾读到过。
面对这样一个新文本,解读是第一要任。
翻阅手头现有的教参、资料,仍是一头雾水,主要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一个周末,在家闭门造车,实在没办法,就按照嘴古老的方式进行:检测预习——初读感知——精读细品——延伸阅读——当堂写作——作业布置。
邀请本组老师在十班磨课,将重点放在语言品析环节,然而,效果不佳。
本组商讨后,仍无果。
厚着脸皮,粘着严大师,然而,初三教学任务繁重,第一次找他,听课十五分钟,等他下课,到办公室简单告知他我的思路,被全盘否定。
他说题目是《昆明的雨》,我们就要抓住一个“雨”字,分析“雨中人”、“雨中物”、“雨中事”最后研读“雨中含情”,要抓住文章平淡而有情味的语言进行分析。
回去后,更茫然了,不得不说,我领悟能力不够!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反复阅读文本,再翻看教参,还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就在正准备放弃备课时收到梁琴老师为我写的文本分析:“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看着梁琴老师的解读,我又来了兴致,准备自己也从这样的角度去读一读文本,于是,又坐回到电脑边,敲打下了以下文字:“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这个笑话的插入,看似突兀,实则不然。
这个笑话毫无铺陈,语言自然,不加雕饰,然而,“看”“跳”“紧赶”“爬”几个简单的动词却将乘车人从看到菌,到下车拾捡菌子再回到火车上的全过程生动还原。
这个过程在我们看来几近夸张,然而,不是都说了么,只是一个笑话,用意不在真实,不过是告诉我们这里的菌子很多,即使是名贵的菌子也随处可见,为什么呢?还不是昆明多雨!多雨的地方,空气湿润,最适合菌类生长。
第17课《昆明的雨》文本解读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文本解读《昆明的雨》是作家汪曾祺的经典散文,这篇散文还被收入初中语文统编教材。
文章由一幅画引入,作者用质朴自然又典雅凝练的笔触,描述了昆明雨季的菌子、果子、花以及相关的人和事,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意。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昆明的雨》,被收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这是一篇由一幅画引出的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两段,介绍作者给朋友巫宁坤画的一幅画,笔者称其为“画”;第三段直到结尾是第二部分,记录了作者记忆中昆明雨季的菌子、果子、花以及人与事,笔者称其为“文”。
两个部分关系巧妙,由第三段“我想念昆明的雨”一句自然过渡、连接。
以画导文情感蓄势文章一开始,汪曾祺先生就交代了作画缘由,并详细描述了画作内容: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可以看到,作者作画时,由昆明人家门头常见的仙人掌,想到昆明留给自己最深的印象——昆明的雨季。
昆明雨季极其湿润的空气,不仅使仙人掌得以倒挂存活,而且催生了不少美食,如作者最钟爱的菌子。
想到这里,作者对昆明的所有美好回忆都从记忆深处浮现。
于是,他顺着回忆,把所有跟昆明雨季有关的美好的景、物、事都写出来,以表达对昆明的思念。
这告诉读者,这幅送给朋友的画是写作此文的缘起,作者细细描绘画面,是为下文情感的抒发蓄势。
紧接着,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犹如打开了情感的闸门,存在作者脑海中的和昆明雨季有关一切,一一在笔下呈现,每一段描写都浸染了作者的深情。
值得注意的是,画中景物的色彩,同样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作者用“浓绿”形容仙人掌,用“金黄”形容仙人掌的花,青头菌和牛肝菌也是因为色彩鲜明,才被作者选中描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昔我在兮昆明雨浓今我来思回忆动情
——《昆明的雨》解读《昆明的雨》是部编教材八(上)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
单元提示这样说到:“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要求通过“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
汪曾祺说:“我在昆明呆了七年。
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昆明是我的第二故”。
作家的内心深有着深厚的昆明情节,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
从内容上来说浅显易懂,但从写作手法上来说新颖独特,同时文章又充满了满满的情味。
作为散文的经典名篇,《昆明的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容生活美:描写昆明,表达作者的怀念
1、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写出了昆明的风情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彰显了昆明的地域风情。
2、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
写出了美食美
3、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写出了人情美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 4、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
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房东惜花、送花——美在温情,“用盘子”“满满的”表示真诚,“带着雨珠”表示花很新鲜)5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
雨下大了。
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美在友情,当天的吃食,院中景物都历历在目
二、文本结构美:形散神聚,突出了散文的特点
本文为表达对第二故乡昆明的雨的想念,从画作内容写起,先后写了昆明的雨、雨季、仙人掌、菌子、果子、缅桂花等景物,
选取了作画题字、房东送花、酒店小酌等小事,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但是这所有的材料都围绕着对昆明的雨的想念这一情感主线展开,文章通过第三第十三自然段“我想念昆明的雨”首尾呼应,加强了文章的紧密型。
第一层(1、2自然段),由画作的内容引出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第二层(3-13自然段),写景状物兼带叙事,表达了对昆明雨的想念。
同时,语段中的结构也非常的有条理,比如说写菌子的那一段,先说菌子多,然后写最多的牛肝菌,再写比牛肝菌贵的青头菌,最后写菌中之王鸡枞。
这是按照价格顺序来写的,后面又按照实用来写中吃不中看的干巴菌,再写中看不中吃的鸡油菌。
整篇文章不论是大的方面,还是小的段落,结构都显得特别严谨。
三、表达语言美:运用多种手法,体现了散文语言优美
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质朴、空灵,不事雕琢。
其语言特点:好用短句,有时独句成段,且时经常穿插大白话,使他的语言带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但同时会运用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实现俗与雅的高度融合与和谐。
比如说: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
气更加柔和了。
作者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
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赋予了木香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赞叹之情。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明亮”、“丰满”分别写出了昆明雨季的光线充足、雨量充沛的程度,暗示了雨水滋润下的万物会蓬勃生长,为下文写仙人掌、菌子、果子、缅桂花埋下伏笔。
表现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化用杜甫《春望》、陶渊明《读》里的诗句,写出了昆明雨季雨量多的特点,突出了昆明雨季草木的茂盛,使文章文质优美,典雅且富有韵味,增添了艺术魅力。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这种东西也能吃?!”简洁明了,口语色彩浓厚,质朴自然疑问、感叹、惊喜之情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