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课记》有感
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
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娜子推荐我看王小妮《上课记》,于是在网上买来看,用了两天空闲时间断续看完。
书中有这么一句:“不断地自我调整修正,从一个传统施教者的角色渐变成一个讲述倾听讨论观察者的角色。
”作为老师,有时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交给学生。
可是这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教学方法的灵活还是很重要的。
我这学期第一次上专业课,还没经验,需要不断摸索着前进。
这门课带给我很多的压力。
上次课讲普希金的《致大海》,我在网上找到并下载了《致大海》的MV,让学生看,听着配乐朗诵。
一部分一部分地听,再请他们朗诵。
我还找了舒婷的《致大海》、普希金的其它诗歌的配乐朗诵。
最后设置了一个讨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还有意义吗?给他们介绍策兰的《死亡赋格》,我选的这首诗是王家新翻译的,所以再顺带介绍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
《上课记》,王小妮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20xx年12月第一版。
教大学生和教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到底有多少区别?从学科知识专业角度来说,或许是层次分明的;但从教育者“育人”的角度来说,难道不是有共通的本质吗?一个好的老师,无论他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无论他教的是懵懂天真的幼童,还是所谓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最关注的,始终是“人”!但现实中,追求个人成绩的现象,或许是功利心使然,或许是考评机制使然吧!读王小妮的《上课记》,仿佛看到一幅大学生生态图。
让人纠结忧思,又感慨万千。
常常思考教师对学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希望教师不是学生的管束者形象,而是能够共同成长的引导者。
教育行政单位对学校的管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是否也如教师对学生如出一辙?从上至下的思维模式,简单的规则,复杂的程序,对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是否都有足够的关照和尊重?如果教师被伪尊重,学生恐怕很难得到应该的正尊重!P155“一个正常的社会不是缺精英,恰恰缺少更多的平凡的好人。
也许付出努力能启动这些年轻人身上潜行的未知的力量,也许他们能在漫长的日常坚守自己,也许如李提摩太所说,现代教育二十年可见成效。
《上课记》读后感
《上课记》读后感
《上课记》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它通过讲述作者在上学时所经历过的各种趣事、教
训和成长,让我们回忆起自己在校园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更是一本关于教育、成长和人生的启示录。
通过《上课记》,我深刻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
作者在
书中非常生动地描绘了老师们的风采和教导,以及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和竞争。
每一个
故事都让我回想起自己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点点滴滴,让我更加珍惜那段青春岁月。
另外,通过《上课记》,我也了解到了学校教育的真谛。
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品格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塑造。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了教育的价值和
意义,让我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更加珍惜和善待身边的老师和同学。
总的来说,《上课记》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温暖的书籍,它让我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
收获人生的感悟,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意义。
这本书让我感动、思考、共鸣,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了新的启发和动力。
我会将这些感悟和教训铭记在心,不断
努力成长,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2018-2019】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word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一)读了王小妮《上课记》,我非常喜欢王小妮老师的简单明了、细腻真实、婉婉道来她对工作的态度,就像在《卖力气》中说得一样:每一次上课,我都会清理自己的思想,转述我对现实和写作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思索成果,这就是幸福的。
卖力气,是学生对我的最高的赞美!我们老师是给学生帮助,给学生支持,给学生鼓励的引路人,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敬业,我们的辛苦,我们的用心都能给学生带来幸福。
例如,当学生回答地结结巴巴、词不达意时,我也不再取而代之,说得学生只有点头的份儿,而是给学生适当地点拨。
我们的教育不会因为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敬业,我们的辛苦,我们的用心而美丽吗?非常喜欢王小妮老师完全投入情感于课堂中,认真诚挚的承担着传承接货的使命,重视比知识积累和谋一份职业更深沉厚重的东西。
就像在《要一个模式》中王小妮老师说得一样:课程快结束了,有同学对我说,他还是希望老师给出一个准确固定的模式,比如,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对白,一个小品到底怎样布局,总结出个操作模式。
王小妮老师说:我的目的就是消灭模式,我希望你们获得开放的眼界和思路,学会关注发生在每个身边的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时刻做一个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我们不是要造80块红砖,我并没有模坯的。
回味着高中的教学,真得不能学生仅教成一个会考试的人,而应该让他们理清自己的思路,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有一句话说:成长就是许许多多的自我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低调、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教育不正是因为许许多多的自我相遇,迷惘中整理、在痛苦中蜕变而美丽吗?非常喜欢王小妮老师的教育是理性的。
如在《钱》、《我又说,钱不是重要的》《彩票中奖的刺激》一再给学生强调钱不是重要的,还有其他重要的东西,还有另外的价值观。
让整个大地,因我而满盈——我读《上课记》、《上课记2》
让整个大地,因我而满盈——我读《上课记》、《上课记2》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任教,到2012年末辞去教职,离开讲台。
共在学校八年,上课七年。
这七年间,她留下了两本《上课记》。
在春节刚过的这段苦寒天气里,我呆在家里足不出户用两天时间读完了这两本书。
《上课记》是作者初任教职的5年中作者的所见、所闻的零散记录,倾向于记录和感受,在执教的初期,王小妮对她的教师身份还有诸多的新奇和困惑,这些情绪真实地表现在她的文字中,是《上课记》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课记2》比前作更为成熟,她对教师身份和学生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更为冷静和内敛,惊讶减少而悲悯愈多。
对当前教育、对体制问题的真知灼见越来越出现在诗人的敏锐而精警的言说里。
这是一本令人心惊的书,也是一部沉痛的书。
它记载了一个时代在年轻人心中留下的恐惧、迷茫、贫乏、冷漠,也记载了一息尚存的希望、温暖和抗争。
它以最敏锐的触觉,触及了社会各个层面最深处的暗潮涌动和它们对年轻人心智的影响,也袒露了一个教师秉持良知和责任倾尽心力热爱和引导下一代人的赤子之心。
王小妮是一个诗人,她仅仅偶然闯入教育这块田园的,当前的大学教育在一个初涉教职的“旁观者”眼里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模样。
也许真的是旁观者清,小妮老师看到的多是人心的荒凉和作为未来国家主人的当代大学生的贫乏、恐惧、无知与挣扎。
但诗人用一种悲悯的情怀来叙述,却给这些在时代洪流的裹挟、在各种力量的撕扯和挤压下痛苦挣扎的孩子们带来了人道主义的光芒和母性的温暖。
在诗人的眼睛里,这些初入大学的孩子们,是未来构成这个社会的基础,未来公民社会的根基。
从他们淳朴务实的天然个性中,我们不该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在生活的角落,每一个孩子都在发光”,他们都是主角,所以,诗人认为,对他们“投入情感最重要”,交给他们思考、“抵抗陈规戒律”很重要。
诗人考虑的是,“该给他们什么才能心安”。
于是,诗人持续地邀学生到家中长谈,不辞劳苦到最闭塞落后的村寨里去探访她的学生,到遥远的苍山深处去探望在那里工作的晏子……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这个时代终于看到了大学教育者应该具有的心肠,令人悲哀的也在这里,为什么《上课记》这样的书却由初担教职的诗人王小妮写出来,那些长期在大学里任职的专业教师、辅导员们面对那些鲜活的生命之痛都司空见惯、无动于衷了吗?最后的结果还是令人气馁的,《上课记2》的《后记》,作者用“退却”来命名。
《上课记》读书心得300字精选范文
《上课记》读书心得300字精选范文《上课记》读书心得范文一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16开本,共285页。
第一,王小妮写得真好。
她这个写得好不是所有人都欣赏,但正好对我的脾气,我喜欢这种成精后的简单朴实。
这类写法的好儿,好有一比,像石涛的山水,像齐白石的花鸟,看着土,其实禅。
我要是真能有那么一天,能写出王小妮这样的文章,我就不干工作了,回家写自己的故事。
第二,王小妮洗练人生,慈悲怜悯。
她对八十后,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慈母心肠。
她对他们的观察我全盘接受,我也深有体会,我也有太多感触要说,还没讲出来,她讲得好,讲得有水平,讲得我心服口服。
要有个王小妮这样的朋友该多好哈,一定会受益的。
我会继续追王小妮的书。
第三,王小妮对问题不回避,有底线,但是她也不急嗤白咧地和人辩论。
这点儿,我不行,我还是愤青,我心里一直幼稚地以为在追求真理上,可以不必在乎方式方法。
看样,在合理诉求上,在不伤和气的原则范围内讨论问题,应该是我要学习的。
《上课记》读书心得范文二五台山的先锋书店是个好地方,可惜我去的很少。
王小妮的《上课记》是在那里看完的。
说看完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并不是每页都一字不落。
这本书是她在海南大学任教时写下的随笔,时间跨度为2006到2010共五年。
她给学生们开写作课和现代诗欣赏课,想方设法把他们从味同嚼蜡的“好词好句”中拯救出来,重新发现文字的生命和活气。
这些方法包括:课程刚开始的调查问卷,给夏加尔的画配上文字,学期末的诗歌朗读,讨论什么是“诗意”,时事新闻播报,把插着树枝的雕塑拿到课堂上现场观察描绘,谈梦想和困惑,记下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请诗人来读诗,分享自己珍藏的诗歌手稿……她非常用心。
五年的教学手记,她用了这样五个标题:我该给他们什么才能心安;投入情感是最重要的;我们都是主角;抵抗陈规戒律;在生活的角落,每一个孩子都在闪光。
包里只有笔而没有纸,只好把它们敲到手机里。
我被触动,因为我也是一个教师,我也认认真真地考虑过这些问题。
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二)
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二)《上课记》是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影视写作课程的教学笔记。
从2021年开始,王小妮开始在上课、和高中学生沟通交流的同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分年记录下来,《上课记》就是她从2021年到2021年期间的”教后感“。
作为一位诗人,王小妮有更为敏锐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思索的种种经验,也耐心观察着年轻学生们的美德和思考状态,这人心使得这本书蕴含着触动人心的信念。
读这本书,仿佛隔墙为我们打开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扇窗,透过王小妮细腻的画法,我们看到了这些人们心目中的翘楚、精神上的尖顶锋刀,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所呈现出的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
一、值得反思的教育在《上课记》这本书中,有不少课堂实录值得教育工作人深刻反思。
这里例举三个:案例一:写作训练王小妮将一个砖雕面具放在放在桌上,再插上用一个新鲜的树枝,要求他们根据这幅全面完成作品完成一份课上作业。
让王小妮感到奇怪的是,班级里如此多的学生,只有三个人走到讲台前,用了半分钟不到的时间观察面具和绿叶,其他同学只顾埋头沙沙地写。
更加搞笑的是,一位同学几天以后补交了一份几天防冲,其原因是当天他没来上课。
靠想象就能写出”所见“,是他们比拟能力超强,还是无中生有随意编造的能力超强?王小妮一直强调亲眼所见,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似乎见与不见,并没什么关系。
案例二: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续写当许三观知道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一乐又打人闯祸,伤者家长三番五次催讨,接下来,该怎么办?王小妮要求学生续写后面的情节。
学生的回答中,肢体冲突、跳楼、自杀、刀砍、***击,都被想到了。
温润、和善、柔软的力量,没有人从这些角度去想用。
只有这些极端的作法,总算让他们兴致盎然。
这些就是内则潜藏在他们内心里的解决问题的接下来办法?暗中是什么经历在暗中提示信息了他们,热衷于把无助推衍到极致?案例三:午休?突发事件麦田,一对青年男女倚着麦垛断气了。
上课记读后感
上课记读后感上课忘读后感(一)读了王小妮教师的做品《上课忘》,尔很蒙触动。
口面念到不少,很纯治,无从提及。
那原书模板只是记载了几年间战教熟之间领熟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大事,很主观的记载,出有任何客观评论。
然而便从那些仄真的记载面,咱们却能够感想到不少工具:年青教子口灵的真挚、杂脏,他们的幻想,苍茫,对将来的茫然……另有王小妮教师对教熟深切的关心,对每一个教熟暗地里的野庭皆连结着深切的存眷战异情,以及她对学育现真的思索战担心!书模板面不少处所皆提到了做者取教熟之间闭于“孬文章”的不雅想上的抵触。
王小妮教师写叙:“敬业”的外教语文老师皆要供教熟们储蓄一些“孬词孬句”,万用的。
……尔提示他们没有要展现所谓文彩,间接说没您本人的实真念法战本来的觉得。
尔实狐疑他们另有出有“本来”的觉得,十两年的语文学育把那些觉得给完全覆灭失落了?但是不少教熟却很纳闷,甚至是量信:出有孬词孬句的文章能算是孬文章吗?这没有是成为了流火账吗?否睹,多年的招考学育实的让孩子的思维皆形式化了。
那让尔念起了没有知从那里看到过的一句话,一句评估咱们的学育的话——尔原是一只胡蝶,您减失落了尔的党羽,借抱怨尔出有兔子跑失快!深思本人的学育止为,尔不断自以为是个尽职尽责的孬教师,否是,尔如今却深深的狐疑,尔是否是也正在到场着那个“剪党羽”的动作。
咱们不论孩子的志趣是甚么,专长是甚么,皆办法他们必需要到达语文课、数教课上的要供,不然便一遍又一各处学,一遍又一各处让他们操练,曲到他们皆到达要供为行,才感觉本人的义务尽到了,使命实现了。
认真念去,咱们实的是像工场的流火线添工产物同样正在停止学教。
置信秉性爱玩的孩子们皆是很腻烦那种教习形式的,然而他们出有选择,咱们也出有选择,果为咱们有所谓的“量质”指标。
那一点上,尔很艳羡王小妮教师推行的“己所没有欲勿施于人”的学教不雅点战止事本则,也实愿望本人能作到!便像书模板外说的,“一小我私家的力气眇小,却没有等于甚么皆不克不及作。
《上课记》读书心得300字精选范文
《上课记》读书心得300字精选范文《上课记》这本书是她在海南大学任教时写下的随笔,时间跨度为2006到2010共五年。
她给学生们开写作课和现代诗欣赏课,想方设法把他们从味同嚼蜡的“好词好句”中拯救出来,重新发现文字的生命和活气。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上课记》读书心得范文一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16开本,共285页。
真是本好书,拿起来就放不下,一气儿能读完。
如果你有我下面要写的这三点体会,或者说问题,那推荐你看这本书。
第一,王小妮写得真好。
她这个写得好不是所有人都欣赏,但正好对我的脾气,我喜欢这种成精后的简单朴实。
这类写法的好儿,好有一比,像石涛的山水,像齐白石的花鸟,看着土,其实禅。
我要是真能有那么一天,能写出王小妮这样的文章,我就不干工作了,回家写自己的故事。
第二,王小妮洗练人生,慈悲怜悯。
她对八十后,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慈母心肠。
她对他们的观察我全盘接受,我也深有体会,我也有太多感触要说,还没讲出来,她讲得好,讲得有水平,讲得我心服口服。
要有个王小妮这样的朋友该多好哈,一定会受益的。
我会继续追王小妮的书。
第三,王小妮对问题不回避,有底线,但是她也不急嗤白咧地和人辩论。
这点儿,我不行,我还是愤青,我心里一直幼稚地以为在追求真理上,可以不必在乎方式方法。
看样,在合理诉求上,在不伤和气的原则范围内讨论问题,应该是我要学习的。
《上课记》读书心得范文二五台山的先锋书店是个好地方,可惜我去的很少。
王小妮的《上课记》是在那里看完的。
说看完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并不是每页都一字不落。
这本书是她在海南大学任教时写下的随笔,时间跨度为2006到2010共五年。
她给学生们开写作课和现代诗欣赏课,想方设法把他们从味同嚼蜡的“好词好句”中拯救出来,重新发现文字的生命和活气。
这些方法包括:课程刚开始的调查问卷,给夏加尔的画配上文字,学期末的诗歌朗读,讨论什么是“诗意”,时事新闻播报,把插着树枝的雕塑拿到课堂上现场观察描绘,谈梦想和困惑,记下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请诗人来读诗,分享自己珍藏的诗歌手稿……她非常用心。
2021年上课记读后感 上课非常好玩读后感
上课记读后感上课非常好玩读后感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 ___我略显稚嫩的读书心得。
前段时间接到一个陌生 ___,是一位在华师的学妹打过来的,她跟我说了很多大学生的困惑。
我想起了一本书——《上课记》, ___王小妮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现今大学校园发生的一切。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非常古怪的感觉,如坐针毡,如芒刺在背。
她笔下的孩子,我太熟悉了,他们爱 ___鼓掌;踊跃填写入党或者入团申请书;在舞台上以___的审美方式演讲自己从来不相信的内容;日常事务 ___者的班长,最热衷的事情便是点名和记批评表扬。
这些孩子在我参与操作的中学教育流水线上,按部就班,随着中考、高考的传送带,送到王小妮老师那里。
一代代空心人,茁壮成长,他们青春靓丽,琴棋书画样样通,但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
这让我想起在我们学校某班的心愿墙,从孩子们幼稚的字迹里我们看到他们的愿望几乎都是考上华师一高中。
大家都会作何感想呢?首先,谈谈我的愧疚抱着羞愧而又感激的心情读完全书。
羞愧在于,我们部分中学教师没有在这些孩子应该明白道理的时候,告诉他们常识,要等到他们进入大学,才开始学习常识。
似乎整个社会都在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但这些掌握着话语权,实实在在地决定着孩子们命运的人们,总是倾向于把责任推到自身之外:体制如何、()社会如何、学校如何。
王小妮难得地看到自己作为教育工 ___在其中的责任,更难得地发现这些年轻人对其他代人的价值,譬如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或多或少不经意地被孩子们纯净气息不断补充滋润着。
如果在中学阶段的我就能像王小妮老师那样努力,那么大学里的老师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带领他们去研究那些专业的领域呢?毕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之所在也!至少,王小妮老师不必俯下身子,事必躬亲,重新告诉孩子们 ___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什么是祖国,什么是普遍的同情!接下来,谈谈我所看到的“徒劳”___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情和善意,学生旷课、作弊,她都试图去理解。
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doc
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曾丽读了王小妮老师的作品《上课记》,我很受触动。
心里想到很多,很杂乱,无从说起。
这本书只是记录了几年间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很客观的记录,没有任何主观评论。
但是就从这些平实的记录里,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很多东西:年轻学子心灵的真诚、纯净,他们的梦想,迷茫,对未来的茫然还有王小妮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怀,对每个学生背后的家庭都保持着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她对教育现实的思索和担忧!书里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作者与学生之间关于好文章的观念上的冲突。
王小妮老师写道:敬业的中学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们储备一些好词好句,万用的。
我提示他们不要展示所谓文采,直接说出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原本的感觉。
我真怀疑他们还有没有原本的感觉,十二年的语文教育把这些感觉给彻底毁灭掉了?然而很多学生却很疑惑,甚至是质疑:没有好词好句的文章能算是好文章吗?那不是成了流水账吗?可见,多年的应试教育真的让孩子的思想都模式化了。
这让我想起了不知从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一句评价我们的教育的话我本是一只蝴蝶,你减掉了我的翅膀,还埋怨我没有兔子跑得快!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一直自认为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我现在却深深的怀疑,我是不是也在参与着这个剪翅膀的行动。
我们不管孩子的志趣是什么,特长是什么,都规定他们必须要达到语文课、数学课上的要求,否则就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让他们练习,直到他们都达到要求为止,才觉得自己的责任尽到了,任务完成了。
仔细想来,()我们真的是像工厂的流水线加工产品一样在进行教学。
相信天性爱玩的孩子们都是很厌烦这种学习模式的,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我们也没有选择,因为我们有所谓的质量指标。
这一点上,我很羡慕王小妮老师奉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学观点和行事原则,也真希望自己能做到!就像书中说的,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从心灵上去引领他们,就像书中说的,我们的孩子不是中国古人在诗词里空泛赞颂的莲花,没理由要求我们的孩子们身上不沾污秽,但是,发现了再微小的纯净,也一定要讲出来,说给他自己和更多的人知道。
上课记读后感
上课记读后感上课记读后感(一)读了王小妮老师的作品《上课记》,我很受触动。
心里想到很多,很杂乱,无从说起。
这本书只是记录了几年间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很客观的记录,没有任何主观评论。
但是就从这些平实的记录里,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很多东西:年轻学子心灵的真诚、纯净,他们的梦想,迷茫,对未来的茫然……还有王小妮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怀,对每个学生背后的家庭都保持着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她对教育现实的思索和担忧!书里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作者与学生之间关于“好文章”的观念上的冲突。
王小妮老师写道:“敬业”的中学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们储备一些“好词好句”,万用的。
……我提示他们不要展示所谓文采,直接说出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原本的感觉。
我真怀疑他们还有没有“原本”的感觉,十二年的语文教育把这些感觉给彻底毁灭掉了?然而很多学生却很疑惑,甚至是质疑:没有好词好句的文章能算是好文章吗?那不是成了流水账吗?可见,多年的应试教育真的让孩子的思想都模式化了。
这让我想起了不知从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一句评价我们的教育的话——我本是一只蝴蝶,你减掉了我的翅膀,还埋怨我没有兔子跑得快!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一直自认为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我现在却深深的怀疑,我是不是也在参与着这个“剪翅膀”的行动。
我们不管孩子的志趣是什么,特长是什么,都规定他们必须要达到语文课、数学课上的要求,否则就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让他们练习,直到他们都达到要求为止,才觉得自己的责任尽到了,任务完成了。
仔细想来,我们真的是像工厂的流水线加工产品一样在进行教学。
相信天性爱玩的孩子们都是很厌烦这种学习模式的,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我们也没有选择,因为我们有所谓的“质量”指标。
这一点上,我很羡慕王小妮老师奉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学观点和行事原则,也真希望自己能做到!就像书中说的,“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从心灵上去引领他们,就像书中说的,我们的孩子“不是中国古人在诗词里空泛赞颂的莲花,没理由要求我们的孩子们身上不沾污秽,但是,发现了再微小的纯净,也一定要讲出来,说给他自己和更多的人知道”。
上课记读后感
上课记读后感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略显稚嫩的读书心得。
一代代空心人,茁壮成长,他们青春靓丽,琴棋书画样样通,但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
这让我想起在我们学校某班的心愿墙,从孩子们幼稚的字迹里我们看到他们的愿望几乎都是考上华师一高中。
大家都会作何感想呢?首先,谈谈我的愧疚抱着羞愧而又感激的心情读完全书。
羞愧在于,我们部分中学教师没有在这些孩子应该明白道理的时候,告诉他们常识,要等到他们进入大学,才开始学习常识。
如果在中学阶段的我就能像王小妮老师那样努力,那么大学里的老师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带领他们去研究那些专业的领域呢?毕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之所在也!至少,王小妮老师不必俯下身子,事必躬亲,重新告诉孩子们为什么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什么是祖国,什么是普遍的同情!接下来,谈谈我所看到的“徒劳”“教的痛心,学的反胃”。
这就是当下教育的现实。
读陈丹青骂教育体制,我们觉得痛快、过瘾;读王小妮发出的温柔的质疑,我们觉得沉痛、无力。
更无力的,是王小妮已经宣布,因为体制太恶劣,不想与之为伍,她决定放弃了。
几年前陈丹青就从清华请辞,如今王小妮也将不再任教,这就是中国版《死亡诗社》的下场。
很多时候,教育体制就在那里,不管你是以凌厉的姿态去挑衅它,或是以友善的姿态要跟它谈谈,它都那么酷、那么拽,间或冷哼一声,这帮傻冒,然后伸出巨手,一一掐死那些微弱的希望。
烧死每一只不知好歹的飞蛾,是火的天职。
可我还是无比喜欢《上课记》前言里的那句话,“如果一切都是徒劳,那也要让这徒劳发生”。
渺茫的希望倘若只有愧疚与徒劳,那么我们的教育似乎就只是灰白色调了。
然而,好在,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我们没有那么脆弱。
作为一个践行者,在我的地理课堂上,我也在努力营造一种自由愉快的课堂氛围。
有孩子说,我的课上很轻松。
我相信他们不是恶意的,甚至是在表扬我,可我拒绝这种表扬。
我说,对于你们每一个个人,我的确没给予压力。
但是,对于你们全体,我丝毫没有放松过。
上课记读后感(精选多篇)-上课记读后感
上课记读后感(精选多篇):上课记读后感第一篇:上课记读后感上课记读后感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略显稚嫩的读书心得。
前段时间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是一位在华师的学妹打过来的,她跟我说了很多大学生的困惑。
我想起了一本书——《上课记》,作者王小妮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现今大学校园发生的一切。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非常古怪的感觉,如坐针毡,如芒刺在背。
她笔下的孩子,我太熟悉了,他们爱集体鼓掌;踊跃填写入党或者入团申请书;在舞台上以红卫兵的审美方式演讲自己从来不相信的内容;日常事务组织者的班长,最热衷的事情便是点名和记批评表扬。
这些孩子在我参与操作的中学教育流水线上,按部就班,随着中考、高考的传送带,送到王小妮老师那里。
一代代空心人,茁壮成长,他们青春靓丽,琴棋书画样样通,但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
这让我想起在我们学校某班的心愿墙,从孩子们幼稚的字迹里我们看到他们的愿望几乎都是考上华师一高中。
大家都会作何感想呢?首先,谈谈我的愧疚抱着羞愧而又感激的心情读完全书。
羞愧在于,我们部分中学教师没有在这些孩子应该明白道理的时候,告诉他们常识,要等到他们进入大学,才开始学习常识。
似乎整个社会都在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但这些掌握着话语权,实实在在地决定着孩子们命运的人们,总是倾向于把责任推到自身之外:体制、社会、学校。
王小妮难得地看到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其中的责任,更难得地发现这些年轻人对其他代人的价值,譬如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或多或少不经意地被孩子们纯净气息不断补充滋润着。
如果在中学阶段的我就能像王小妮老师那样努力,那么大学里的老师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带领他们去研究那些专业的领域呢?毕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之所在也!至少,王小妮老师不必俯下身子,事必躬亲,重新告诉孩子们为什么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什么是祖国,什么是普遍的同情!接下来,谈谈我所看到的“徒劳”作者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情和善意,学生旷课、作弊,她都试图去理解。
上课记读后感450字二年级作文范例
上课记读后感450字二年级作文范例
看这本书时不自觉地就想到了何兆武的《上学记》,呵呵,不过这两本书完全是两回事。
《上课记》是诗人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任教时,记录下的课堂感悟的合集。
以老师的视角看当时讲台下的学生,该有什么新发现呢?
哦!原来,大学就是河流入海的地方,这里的回旋奔涌,一点都不输天空的风云激荡。
万条河流,在入海之前,还都能辨认,一旦入海,就如铁块进了大熔炉,还怎么分辨?
王小妮真有心,通过写作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折射出了几茬大学生思想的变化。
这本书的张力在于,选择大学生为主人公,正是选择了理想与现实这一矛盾,选择了人性与环境这个命题。
毕业三年的我,也好奇而仔细地阅读,寻找着共鸣,反思着成长。
一百位老师就有一百种《上课记》,王小妮的《上课记》吸引力在哪里?她的《上课记》不是流水账,也不是曲折婉转的故事,更不是艰涩难懂的论文。
《上课记》的吸引来自她对学生的关怀,对现实的思索与担忧。
充满思想力的文章,不必是长文大赋。
感性一点,灵动一点,真实一点,照样可以达到深一点的效果。
农民的话很朴实,诗人的话很感性,中医的话很真实(合格的中医),但照样充满智慧。
我想,王小妮所关注的这些学生,踏上社会若干年会怎样呢?我想,毕业三年的我和我的同学,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理想主义者们,遭遇现实之后,现在怎么样了呢?。
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7篇_读后感_模板
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7篇_读后感_模板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篇一: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娜子推荐我看王小妮《上课记》,于是在网上买来看,用了两天空闲时间断续看完。
书中有这么一句:”不断地自我调整修正,从一个传统施教者的角色渐变成一个讲述倾听讨论观察者的角色。
”作为老师,有时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交给学生。
可是这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教学方法的灵活还是很重要的。
我这学期第一次上专业课,还没经验,需要不断摸索着前进。
这门课带给我很多的压力。
上次课讲普希金的《致大海》,我在网上找到并下载了《致大海》的MV,让学生看,听着配乐朗诵。
一部分一部分地听,再请他们朗诵。
我还找了舒婷的《致大海》、普希金的其它诗歌的配乐朗诵。
最后设置了一个讨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还有意义吗?给他们介绍策兰的《死亡赋格》,我选的这首诗是王家新翻译的,所以再顺带介绍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
篇二: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16开本,共285页。
真是本好书,拿起来就放不下,一气儿能读完。
如果你有我下面要写的这三点体会,或者说问题,那推荐你看这本书。
第一,王小妮写得真好。
她这个写得好不是所有人都欣赏,但正好对我的脾气,我喜欢这种成精后的简单朴实。
这类写法的好儿,好有一比,像石涛的山水,像齐白石的花鸟,看着土,其实禅。
我要是真能有那么一天,能写出王小妮这样的文章,我就不干工作了,回家写自己的故事。
第二,王小妮洗练人生,慈悲怜悯。
她对八十后,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慈母心肠。
她对他们的观察我全盘接受,我也深有体会,我也有太多感触要说,还没讲出来,她讲得好,讲得有水平,讲得我心服口服。
要有个王小妮这样的朋友该多好哈,一定会受益的。
我会继续追王小妮的书。
第三,王小妮对问题不回避,有底线,但是她也不急嗤白咧地和人辩论。
这点儿,我不行,我还是愤青,我心里一直幼稚地以为在追求真理上,可以不必在乎方式方法。
看样,在合理诉求上,在不伤和气的原则范围内讨论问题,应该是我要学习的。
《上课记》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上课记》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上课记》类似记实文学的风格,小妮老师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现今校园发生的一切,对于学生的困惑、迷惘,不盲目指导、评价。
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上课记》观后感,欢迎阅读。
《上课记》观后感1一天,读完一本285页的书。
如此痴迷,着魔般欲罢不能。
记忆中有此畅快淋漓的感觉是小学四年级的六一儿童节时获得“优秀少先队员”称号,那时奖品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本课外书,有拼音和插图还是精简版的,拿到书的那天便如饥似渴的读起来,如同久旱的土地获得甘霖的滋润。
送学生水笔、短信往来,聊天谈心,邀请学生来自己家做客、帮学生修改文章并推荐到发表、帮忙找实习单位、请农民诗人给学生上课、拿出自己的藏书供学生传阅和交流。
如果大学有这样一位老师,想必是学生之福,本书作者王小妮就是这样的人。
作为一位大学老师,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呵护,启发自己的学生。
她认为自己有责任告诉学生十二年教育中被忽视的人和事,还有现在正在发生的时事新闻,使他们不至于和学校大墙外面完全隔离,这些都比考试和考证重要得多。
她做的这些或许在别人眼中是毫无意义,渺小微弱的,甚至是飞蛾扑火,可她却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诚如序言中所说:“如果它完全徒劳,也要让徒劳发生。
”生活都是庸常的,而日常的才最本质,才水滴石穿。
现实才是最高级的教授,是讲述希望的唯一导师。
老师很善于用诗人的眼光去发现藏在生活中美丽,或者无奈,抑或是深深的反省。
在她的眼中:在生活的角落,每个孩子都在发光。
在老师的笔下,她了解学生的生活:邓同学喜欢街舞,交不起学校街舞协会会费250元而退出;陆同学,大学四年,没有向家里要过钱,为了省车费,放假不回家知道毕业找到工作。
自己有养活自己的办法,不惜力气,不计报酬,不放过任何机会,每天忙着送外卖,晚上十一点多才能回宿舍,自己煮白粥喝。
在作业中一位学生写了自己暑假母亲卖粮食攒学费的故事:一千斤左右用架子车拉到粮站,工作人员嫌弃太湿,于是母亲在打谷场晒了一下午,母亲回家喂猪带午饭,他看着麦子。
教师读书随笔《上课记》读后感
教师读书随笔《上课记》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这个寒假,有幸读了王小妮老师的《上课记》。
作者王小妮老师,原本是诗人,后来在海南大学教授影视文学和诗歌。
而这本书便是她多年来记录下来的一些课堂随感集。
王老师的文字非常平实,正如她在文中提倡的“消灭好词好句”,她用冷静清醒的笔墨淡淡勾勒了xxxx年到xxxx 年间与学生互动的点滴小事。
学生和老师在教室的那些事里,并没有使用炫目的文字,也没有刻意制造引人同情或者滴泪的煽情情节,她只是记录,平实地记录,只是写下她的观察,她的思考,她的学生并透视这个社会,从作业、从短信,从邮件,从课堂、从讲台边缘,从路上从街头从小卖店偶遇学生的种种。
她的文字里并没有非常强烈的情绪,没有如同教育先锋一样大声急呼教育的变更,或者义愤填膺地痛斥社会的不公和学生们的艰难。
相反,“只写我亲眼所见”,很干净,很细腻,很内敛,也很清醒,无论是对教育,对社会,对一年年学生不同的现状,或者是对每一个学生背后的家庭都抱持深切的关注、同情和关照。
字里行间,渐渐被这位老师感动。
王小妮带领学生们读新闻、关注历史、读诗、让学生们去发现生活中的诗意,用自己的语言解读生活,从生活中发掘温润、和善、柔软的力量。
她将目光投注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无论是讲台边转悠,课堂活跃者,还是在课堂角落沉默者,她尊重每一位学生,甚至努力在讲台上坐得更低,努力坐到学生中间,倾听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心语,她总结“生活的角落,每一个孩子都在发光”。
王小妮说,“每个面目完整的人,内心都冲突顶逆着,我和他们也许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这才是现实的残酷”。
又说,“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
”现状让人失望,生活的诗意夹缝中寻找,王小妮以自己的坚持做着她觉得应该做的,相信像王小妮这样在教育战线上默默无闻的良师益友们还有许多许多,他们也正在做着,将希望、信念、力量、责任传递到更多人手上。
感谢这个寒假遇到这本朴素温暖的上课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上课记》有感
读了王小妮老师的《上课记》,倏地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记录生活的方式,值得借鉴。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想养成这样一种记录小事的习惯,编录成册,多年以后读起来,内心必是载着满满的回忆与感动。
很是有意义。
《上课记》是一本难得的“教后感”集结,王小妮老师在其中记录了来自不同地域的同代大学生的焦虑、彷徨、躁动、欣喜、欢笑、思考……因为是对日常生活的写实,个中的人物都是那么的真实,有血有肉。
从她的文字当中,真的可以看出她的敏锐与思考;真的可以感悟到她是一个十足的好老师。
最好的老师,最真诚的记录,最值得投入的事业,最美好的理想主义。
这“四最”就是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感悟。
书中,王小妮提到,每个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担心、焦虑。
他们担心自己还融不进这个旋转的世界、还无力承担自己迟早要背负的重责。
他们想让自己的父母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也想给予自己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
这种种因素都逼迫他们不得不去在这个未知社会中摸爬滚打,与别人磨拳擦踵,正面交锋。
即使他们还不明白社会的规则,还不懂得如何立足,内心也藏着恐惧,哆哆嗦嗦,懵懵懂懂,却尽力地掩饰隐藏,因为他们高高的自尊。
的确,这是王小妮老师所要传达的,是众多大学生的心声,也是我的心声。
可是社会的辩驳与批评又有什么效果呢,不是适得其反,就是打击人心。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迹可循,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什么样的性格。
面对焦虑与疑惑,我们做的不应该是指责,而是开导与鼓励。
针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解决方式。
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通篇读完,终是对教师这个职业肃然起敬。
我们以我们的视角观看着老师,评述着老师。
老师也同样以他的视角观察着我们。
有些事情总是不亦乐乎的,就比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看着她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学生。
愿天下所有学子都能冲出迷茫,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份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