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
泰安中考语文 专题十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题组一、(2018陕西,17—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2分)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 ①贾(gǔ):做买卖。
②召(shào)忽:齐人。
与管仲一起侍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吾始困.时(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3)知时.有利不利也( )(4)吾尝三战三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译文: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二、(2016江苏镇江,9—1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13分)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
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于医。
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
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
洎④三过之,始款⑤论如平生。
又有俞贞木⑥者,姚公以米贶⑦之,而误送钱继忠⑧所。
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
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曰:“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曰:“继忠如何?可得见乎?”贞木曰:“可。
小古文100篇阅读训练专题13--可笑之人和可笑之事(有答案)
第二关:小试牛刀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组 可笑之人和可笑之事
56、性缓
有人性宽缓,冬日共人围炉,
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 见之已久,欲言之, 恐君性急;不言 恐君伤太多,然则言之是也,不言之 是也?"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隧 收衣火灭,大怒曰:"见之久,何不早 道?"其人曰:"我言君性急,果是!"
"子入城市肉"不能及时回家的原因是:将出城门, 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
《父子性刚》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为人不能倔强 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 怀。
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懂得谦让、气量狭小、凡 事斤斤计较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遣子入城市肉( )( ) (2)谓子曰( )
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恰巧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 人不肯相让,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 久。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 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 客人饮酒,等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
寓意:
人与人之间,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相互谅
解,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倘若使气 斗狠,对谁也没有好处。
一、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为:
乃:
然则: 是:
二、解释下列句子意思。
1、遂收衣火灭。
2、见之久,何不早道?
三、这个笑话讽刺了怎样的人?
一、被 于是 既然这样,那么… 好 二、1、那人于是赶快把火灭了
2、既已发现,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三讽刺 :那些不切实际的人,不懂事情的轻重缓急, 导导致他人受到损害。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一、(2019·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ɡǔ):做买卖。
②召(shào)忽:齐人。
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词的含义。
(1)吾始困.时困:____________(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谋:____________(3)知时.有利不利也时:____________(4)吾尝三战三走.走: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1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二、(2019·江西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一、〔2021·江苏南京〕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12分〕月食[明]顾炎武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
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
或曰:不然。
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
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那么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子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
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①中,前之却之②,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那么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
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
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那么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
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必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
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假设曲焉。
此皆水之能影物也。
然那么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节选自?日知录校释?,岳麓书社2021年版〕〔注释〕①虚器:空的器皿。
②前之却之:前前后后地〔看〕。
8.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4分〕⑴与地、日为.一线〔▲ 〕⑵不得.借光〔▲ 〕⑶以是.以无光也〔▲ 〕⑷犹.夫水然〔▲ 〕【答案】⑴成为⑵能⑶这〔此〕⑷好似【解析】此题考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调动积累,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如,第⑴题的“为〞有“是〞“做〞“成为〞等意思,这里是“成为〞的意思;第⑵题的“得〞有“得到〞“能够〞、通“德〞等意思,这里是“能〞的意思;第⑶题的“是〞在古汉语中有指示代词“这〞及判断动词的用法,这里是“这〞的意思;第⑷题“犹〞有“还〞“好似〞等意思,这里是“好似〞的意思。
根据语言环境,作出正确判断。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分〕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假设曲焉。
▲【答案】例如:船工撑船,篙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的一样。
【解析】此题考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做此题一般用直译的方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一些关键字词是得分点。
专题13《三峡》(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隐天蔽日
基本释义: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
出处:南北朝 郦道元《三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白话译文: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作品简介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创作背景
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4.从猿的鸣叫中,能体现三峡的哪些特点?有什么作用?
答:猿的鸣叫体现了“三峡”的凄清冷寂。其作用是移情入景,以情感人。
5.今天的三峡已非作者笔下的三峡,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已被人类智慧取代,对于这样的改变有怎样的思考?
答:这是道开发性题目,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即可。比如:三峡奇异景观的永久性消失了,我们只能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它的魅力了。这是人类文明无奈地遗憾。
20.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1.(2019·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0题。
(4分)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9.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是注意关键词“发”翻译为“做出来”,“掩”翻译为“掩饰”。
10.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2分)10.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的把握和拓展探究能力。
选文主要讲述了积少成多,注重积累,根据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即可。
【参考译文】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没有一个不是由默默无闻而变成美名远扬,由卑微而达到显赫;因此,尧起步于诸侯之位,舜兴起于深山之中,并不是一日之内突然显赫起来,应该说是逐渐达到的。
言语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阻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君子正凭借着它而感动天地。
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
本身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长高时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
2.(2019·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断句综合考查对实词、虚词、句意的理解句读、语法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准确理解句意,正确断句平时多积累实词的含义,注意借助虚词来断句,同时要多关注句子的结构,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姓名称谓、天文地理、历法纪年、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凭借积累、根据语境理解句中词语的传统文化内涵识记课本中的古代文化知识,按时间的先后等顺序梳理积累课外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文意概括和分析筛选并归纳信息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20个实词、18个虚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1.选择题,在审读题干和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上下功夫。
注重总结规律,形成方法。
2.简答题要做到要点全,语言简。
翻译句子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运用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句,并能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复习备考时要把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作为重点,强化“得分点”意识。
【真题探秘】(2020新高考Ⅰ,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与对比
专题训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或课内对比◇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曾从龙传曾从龙,字君锡,左仆射公亮四世从孙。
初名一龙,庆元五年,擢进士第一,始赐今名。
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嘉定六年秋,阴雨,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
帝善其言。
七年,知贡举。
疏奏:“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比来循习成风,文气不振,学不务根祇,辞不尚体要,涉猎未精,议论疏陋。
愿下臣此章,风厉中外,澄源正本,莫甚于斯。
”诏从之。
端平元年,授资政殿大学士。
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未几言验。
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枢密院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
疏言:“边面辽远,声援不接,请并建二阃。
”诏许之,专畀江淮,以荆襄属魏了翁。
朝论边用不给,·曾从龙传》节选自《宋史() 诏从龙、了翁并领督府。
及从龙卒,赠少师。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3分)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擢进士第一擢: .(2)策以观其才观: .(3)议论疏陋陋: .(4)授资政殿大学士授: . 3.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2)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4.作者在上文中记叙了人物的哪些事件?(3分))分(15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2018·成都改编二、.,,家产不过十金默而好深沉之思。
清静亡为,少耆欲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①乏博览无所不见,②虽富贵不事也。
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晏如也。
自有大度无儋石之储,,至不,,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
又怪屈原文过相如雄尝好辞赋。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③何必湛,命也,遇不遇,自投江而死。
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方法技巧课件
“你”),彼、此、其、之等。名词和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和代词,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句读了。 例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划9处)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选自 《史记·太史公自序》)
[参考译文] 社会安定的时候,行善的人获福,为恶的人得祸;等到社会动乱的时候,行 善的人不能获福,为恶的人不会得祸,这只是不合常规的现象。聪明的人 不因为不合常规的现象怀疑正常的法则,所以遵循致福的道路,防止祸患 的到来。得福还是不得福,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君子只要坚守自己的志向 就行了。
4.察对话,定句读 对话是古文断句的一个重要依据。其标志性的词语有:曰、谓、云、言 等。一般情况下要在其后断开。如果是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 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等为标志,而把主语省略,因而遇到对话时, 应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出问者和答者,准确断句。
言文阅读功力,而且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古人读书时的心理感 受。在考试的意义之外,还兼具一种微妙的教学体验模式。 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 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斜线(/)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 点。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 识。 1.标名代,定句读 在文言文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一般为文章陈 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如人 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常见的 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
解析 作答时,需要在理解文段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有特征性的词语,借助 文言句式的特点,做到文通句顺,上下文衔接紧密。 答案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 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 十七
2014年巩固提高中专题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翻译
79页一、原文: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xiu)书“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二、翻译:水更浅,行船不通畅,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
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药师寺住宿。
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
过了两夜,我就沿着小溪,从山的东侧出来。
淌过溪水,这里四面被大山环绕。
远望,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涧中的水流。
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优美。
想要问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亭子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
三、点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80页一、原文: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课件14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 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 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 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 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 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 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 再拜而退。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考向1 词语解释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愿反.侵地( 通“返”,归)还,返回
(2)议定乃.行( 才
)
(3)至能徐.出袖中书( 慢慢地 )
(4)虏主许.之(答应(同意) )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 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 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 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 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 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 1126-1193),字至 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应考策略
一、词语解释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文中的文言现象,包括一词多 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所考查词语基 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 联想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 经检验意思通顺,即为正确答案。 1.文言实词 (1)通假字。在初中学过的文言文中,通假字数量不多, 且大部分在注释中已标明,复习时可以根据梳理内容,在 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中考复习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5.(2018·湖北咸宁)阅读文章,完成18-21小题。
( 15分)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e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B.朕当去.奢省费去.因还乡C.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D.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多个义项的辨识。
A项中的“上与群臣论止.盗”的“止”是禁止的意思,“一狼得骨止”的“止”是“停止”的意思;B项的“朕当去奢省费”的“去”是去掉的意思,“去.因还乡”的“去”是“离开”的意思;D项中“刻民以奉君”的“刻”是“剥削”的意思,“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的“刻”是雕刻的意思;C项两个“自”都是从的意思,因此选C。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民之所以为盗者.客之美我者.B.犹割肉以.允腹能以.径寸之木C.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D.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用法辨识。
A项的两个“者”是判断句的标志,解释为“是”的意思。
C项中的两个“而”是连词,表转折。
D项中的“则”是连词,就的意思。
B项中“犹割肉以允腹”的“以”是连词,来的意思,“能以径寸之木”的“以”是用的意思,所以选B。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十三 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内容理解、比较阅读课件
考向探究 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
应考策略
(3)读懂作者的情感态度 有的文言文,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是借助抒情、议论的语句直 接表达出来的,带有明显的赞颂或批评、肯定或否定的倾向 ,这从文章的关键句中就能体现出来。有的文言文,作者的 观点和态度是通过对人、事、物、景的描述(说明、议论)显 现出来的,其观点和态度比较(bǐjiào)隐蔽地分散在各部分之中 ,这就需要我们在领悟、分析、比较(bǐjiào)的基础上去综合概 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注意从选文的开头句、中心句、结尾 句入手,把作者对原文中的人、事、物的评价或对事理的分 析的句子找出来,并以此为突破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
考向探究 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
应考策略
(2)筛选文章的关键信息 首先,是检索性筛选,对一些相对显性的语言材料能够准确地提取 信息。如“在《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具体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一题中,我们可以在“忠之属也”一句的 前后,用推断的方法去寻找,这样即可确定是“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
考向探究 第十三页,共二十六页。
应考策略
【参考译文】
[甲] 陈子昂刚到京城时,人们都不认识他。一天,有个卖胡琴 的人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 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陈子昂突然站出来,看着旁 边的人说:“我出一千缗钱买了!”大家惊异地问他,(陈子昂对 大家)说:“我擅长弹奏胡琴。”众人都说:“可以让我们听听你弹的 曲子吗?”(陈子昂)说:“请各位明天到宜阳里来。”第二天众人果 然依约一起前往。等酒菜都已准备好了,(陈子昂)将胡琴放在桌上 。用过酒菜后,陈子昂捧着琴说:“我是四川人陈子昂,写过 上百篇的文章,到京城来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是始终得不到任 何赏识!胡琴是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哪值得花时间心力(xīnlì) 去钻研!”于是举起胡琴摔在地上,将自己所写的文章分赠给 在场的宾客。一天之内。陈子昂的名声就轰动整个长安城。
2020届中考语文分类集训:专题十三__诗文综合阅读【含答案】
专题十三__诗文综合阅读(一)__[满分:51分][见学生用书P113]1.[2018·绍兴、义乌]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20分)清白堂①记(节选)[北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①绠不可竭.__完,尽__②三日而后汲.视__打水,取水__③悦.人襟灵__使(人的心情)愉悦__【解析】课外文言词语一般词在课外,义在课内,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联系课内学过的用法给出准确的义项。
如“竭”——三而竭。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解析】在理解大致句意的基础上,注意语气词、动词等的提示作用,同时注意题干要求(限断三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分)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__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
__【参考】规:①谋划,规划;②典范,榜样;③规劝,谏诤。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解析】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参考】内容的提示作用。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说理类
1.(2019·四川凉山)蛛与蚕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
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
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①,百宫绂绣②,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
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日:“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①衮龙:龙袍;②绂绣:一种官员的礼服; (③枵腹:空腹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我固.自杀()(2)遂.为文章()(3)孰.非我为()【答案】固:固然遂: (接着) 就孰:哪一个【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1)结合上文“蛛语蚕曰”的内容分析,“固”是固然的意思;(2)根据对话情景和所积累实词含义分析“遂”是“就”的意思;(3)前文所罗列之物,“衮龙”、“绂绣”均为丝织物可知,该句为反问句,故“孰”的意思是哪一个。
注意平时多积累文言实词的含义,作答时结合具体语境写出正确解释。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2)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答案】(1)既然如此.那么你巧妙的技艺,正好用来自杀,(这)不是太愚盘了吗?(2)替别人打算,还是替自己打算,(我)宁背为自己!【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注意翻译时,字要一一对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根据句式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换,使句子流畅;(1)然:既然如此;以:用来。
(2)为:替;谋:打算。
11.文中的蛛与蚕分别指的是哪一类人?【答案】蛛:指利己不利世的人;蚕:指利世不利己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本文由蛛与蚕的对话中可知,蛛不顾他人感受,只为自己享乐;而蚕到死都在为别人忙碌,从不为自己考虑。
由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蜘蛛跟蚕说:"你饱食终日,一直到老。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文言文阅读之说理明志类 (含答案)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之说理明志类知识点讲解一、《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一)作者作品《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二十篇。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圣人”。
(二)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2014年巩固提高中专题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翻译
79页一、原文: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xiu)书“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二、翻译:水更浅,行船不通畅,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
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药师寺住宿。
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
过了两夜,我就沿着小溪,从山的东侧出来。
淌过溪水,这里四面被大山环绕。
远望,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涧中的水流。
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优美。
想要问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亭子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
三、点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80页一、原文: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一、(2017·江苏南京)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12分)月食[明]顾炎武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
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
或曰:不然。
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
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子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
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①中,前之却之②,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
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
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
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必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
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
此皆水之能影物也。
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节选自《日知录校释》,岳麓书社2011年版)〔注释〕①虚器:空的器皿。
②前之却之:前前后后地(看)。
8.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4分)⑴与地、日为.一线(▲ )⑵不得.借光(▲ )⑶以是.以无光也(▲ )⑷犹.夫水然(▲ )【答案】⑴成为⑵能⑶这(此)⑷好像【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调动积累,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如,第⑴题的“为”有“是”“做”“成为”等意思,这里是“成为”的意思;第⑵题的“得”有“得到”“能够”、通“德”等意思,这里是“能”的意思;第⑶题的“是”在古汉语中有指示代词“这”及判断动词的用法,这里是“这”的意思;第⑷题“犹”有“还”“好像”等意思,这里是“好像”的意思。
根据语言环境,作出正确判断。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分)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
▲【答案】示例:船工撑船,篙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的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做此题一般用直译的方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一些关键字词是得分点。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一、(2017·山东日照)东方朔救乳母葛洪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
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
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
”乳母如其言。
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
申,按照。
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
③愍(mǐn):哀怜。
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答案】(1)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
(2)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可直译,也可意译,对于句中重点字要重点翻译,语句通顺明白即可。
第(1)句与“于外”是状语后置,故翻译时应调整到谓语“犯事”前面。
“尝”是曾经的意思;第(2)句中“岂……邪”是固定句式,翻译为“难道……吗?”表反问。
翻译时要翻译成反问句,同时要注意“念”翻译为考虑。
20.东方朔说“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4分)【答案】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
不是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
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
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
④“奇”在他采用激将法,言“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故意戳痛武帝,让他念及“乳哺时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问题中要求理解东方朔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通过分析文章,抓住东方朔不同于常人的做法,理解他的言行“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和“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以及意图“救乳母”即可分析得出。
解答时要分条解答,采用“‘奇’在……”的句式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1.(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
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
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己,民数百成诉知州无罪。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
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目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
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
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
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予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
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
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
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觉察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障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
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
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
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
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1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
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
”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
”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
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
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人甚忱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入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
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
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足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日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③省刑罚,薄赋敛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