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物理中考复习

合集下载

2013年中考物理备考

2013年中考物理备考

2013年中考物理备考:关注物理热点问题2013中考临近,同学们都在紧张的复习当中,对于物理复习方法同学们可能还是掌握有所欠缺,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做。

随着课改大面积的深入推进,各地中考的题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笔者研究了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省市中考题,对于中考热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以供老师、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一、复习要点1.抓住基础知识。

中考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3:1:1,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应是中考的重点,但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而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

为此学生要做到复习细致,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

例如:去年涉及的“指甲刀上的杠杆、自行车上的力学”等。

复习时同学们应在近两年的相关题目中了解此类题的出处、分类和答题技巧,更主要的是发现不懂的问题多亲自去做、去看、去想,快速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

3.重视开放型物理题的训练。

《考试说明》中提到:考卷中要设置适量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对于此类题目因初中知识程度有限,只能是浅层次地开放,首先要放下畏惧心理。

从近两年物理命题中可看出,开放型物理题大致可分三类,即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条件和结论都开放型。

对于开放型物理题常常没有现成的解答模式,而是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重视一题多解,不能浅尝辄止。

4.加大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近几年中考物理题中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呈上升趋势,掌握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试题的关键。

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类型主要有:(1)考查对问题实验过程的感悟;(2)考查各种仪器在科学探究及实验中的作用;(3)考查科学探究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4)学生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探究实验;(5)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点拨3】 找到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 断成像性质及其应用. 规律小结: 一焦定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总倒立,虚像总 正立;(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 小. (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实像异侧,虚像同 侧.
变式拓展3:(2019·鄂州)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11甲测出了 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11 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2. 投影仪是利用 凸透镜 来成像的,成像时,物体 到镜头的距离要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 它成的是 倒立 、 放大 的 实 像.
3. 放大镜是 凸透 镜,它成 正立 、放大 的 虚 像, 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物体必须放在凸透镜的 . 焦点以内.
四、 眼睛和眼镜(10年2考,2017、2011年考)
A. 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 B.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 成像原理
C. 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 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D. 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 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C
回归课本
1. 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 他在发光体和 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 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 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 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 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 线有 发散 作用,它应该是 凹 透镜. 由此 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 膜的 前方 (选填“前方”或“后方”).
探究焦距变化 对成像的影响

2013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运动的快慢》图像题精选30道(有答案)

2013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运动的快慢》图像题精选30道(有答案)

2013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运动的快慢》图像题精选30道1.(2012•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a 、b 、c 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2.(2012•泉州)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 ﹣t 图象,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 ﹣t 图象是( )3.(2011•南平)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2011•泸州)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 、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5.(2011•湖州)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6.(2010•台湾)如图为一物体朝固定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在下列四种运动中,何者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最可能以如图表示( )B C D .7.(2010•广州)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CD .8.(2009•潍坊)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9.(2009•恩施州)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10.(2008•上海)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 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 点出发向Q 运动,它们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1.(2007•上海)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2.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A )、(B )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13.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 ﹣t 图象,由图象可知( )14.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应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s (米)与时间t (分)的关系的图象,那么符.15.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匀速行驶.下面的哪个图象可以近似地刻划出汽车在这段时内的速度变化情况?( )1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17.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8.甲、乙两车在同一起点同时由西向东出发,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19.周日,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操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20.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了甲、乙两条纸带,如图(a)所示.他画出了相应的s﹣t图象A、B图线,如图(b)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纸带对应是AB.乙纸带对应是AC.甲纸带对应的运动要快些D.甲纸对应的运动时间要短些21.(2010•茂名)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2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的速度最大B.甲车和丙车运动速度相同C.乙车的速度最少D.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丙2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下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5s~8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D.小车在0~2s内比在5s~8s内运动的快25.如果,分析甲乙两物体的速度v甲,v乙,则有()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判断26.图象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哪一段()A.AB段和EF段B.AB段和DE段C.BC段和EF段D.BC段和DE段27.(2012•恩施州)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D.7cm/s28.甲、乙两运动物体运动情形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9.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30.如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自动拍照一次,拍下了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选项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球运动情况的是()B C D2013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运动的快慢》图像题精选30道(教师用)1.(2012•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a 、b 、c 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2.(2012•泉州)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 ﹣t 图象,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 ﹣t 图象是( B )3.(2011•南平)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4.(2011•泸州)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 、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B )5.(2011•湖州)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D )6.(2010•台湾)如图为一物体朝固定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在下列四种运动中,何者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最可能以如图表示( C )B C D .7.(2010•广州)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D ).CD .8.(2009•潍坊)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9.(2009•恩施州)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B )10.(2008•上海)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 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 点出发向Q 运动,它们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D )11.(2007•上海)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C )12.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A )、(B )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C )13.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 ﹣t 图象,由图象可知( D )14.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应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s (米)与时间t (分)的关系的图象,那么符.15.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匀速行驶.下面的哪个图象可以近似地刻划出汽车在这段时内的速度变化情况?( B )1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 )17.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D )18.甲、乙两车在同一起点同时由西向东出发,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B)19.周日,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操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C)20.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了甲、乙两条纸带,如图(a)所示.他画出了相应的s﹣t图象A、B图线,如图(b)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A.甲纸带对应是AB.乙纸带对应是AC.甲纸带对应的运动要快些D.甲纸对应的运动时间要短些21.(2010•茂名)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C)2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甲车的速度最大B.甲车和丙车运动速度相同C.乙车的速度最少D.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丙2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下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2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C)A.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5s~8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D.小车在0~2s内比在5s~8s内运动的快25.如果,分析甲乙两物体的速度v甲,v乙,则有(B)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判断26.图象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哪一段(A)A.AB段和EF段B.AB段和DE段C.BC段和EF段D.BC段和DE段27.(2012•恩施州)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B)A.10cm/s B.9cm/s C.8cm/s D.7cm/s28.甲、乙两运动物体运动情形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29.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C)30.如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自动拍照一次,拍下了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选项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球运动情况的是(C)B C D答案:1A 2B 3C 4B 5D 6C 7D 8D 9B 10D 11C 12C 13D 14C 15B16A 17D 18B 19C 20B 21C 22B 23C 24C 25B 26A 27B 28C 29C 30C11。

2013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复习题-专题三密度压强浮力专题.

2013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复习题-专题三密度压强浮力专题.

2013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复习题--专题三密度压强浮力专题一.中考考点1.理解压强概念能选择合适的公式比较和计算压强的大小.2.记住并理解液体、大气压强的决定因素.3.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选择合适的公式来计算浮力.5.学会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二.知识储备1、密度的计算公式ρ=变形公式m=v=2、压强的计算公式p=(适用于所有压强)p=(适用于液体压强和密度均匀的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3、计算浮力的公式有:(1)F浮=G排=(适用于知道液体密度和能知道排开液体的体积时)(2)F浮=(适用于知道物重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探究实验中用得较多)(3)F浮=(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的物体)(4)F浮=(适用于知道压力的题目中)三.例题1.某同学在做“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实验时,砝码盒中共有100克、50克、10克、5克砝码和一个,20克砝码两个。

⑴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处后,若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右侧,这时他可以调节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右”或“左”)端旋动,使天平横梁水平。

在判断天平横梁是否水平时,眼睛应注意观察_________________。

⑵当调节天平平衡后,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应放在______盘里,按________的顺序在______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________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2.有一只广口瓶,它的质量是0.1千克。

⑴当瓶内结满冰时,瓶和冰的总质量是0.37千克。

此瓶的容积是多少?⑵若冰块吸热后,有0.2分米3的冰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

⑶若用此瓶来装煤油,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煤油?⑷若有2千克煤油,用这样的瓶来装,至少需要用几个瓶子?⑸若此瓶内有0.2千克水,若向瓶内投入质量为0.01千克的小石子20颗,水面上升到瓶口,这种小石子的密度是多少?⑹若用此瓶装金属颗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千克;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千克。

201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力和运动

201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力和运动

2013年全国各地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力和运动(二○一三年福州市)6.如图4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答案: C(二○一三年福州市)11.如图7所示,一根羽毛放置在长木片上,并保持静止状态。

下列对羽毛受到重力的分析中错误的是答案:11.DA.重力大小等于木片对它的支持力B.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C.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点D.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b点(2013年庆阳市)4.下列生活实例中,为了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D )A.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 B.移动重物时,在它下面垫上钢管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 D.汽车轮胎上刻有凸凹不平的花纹(2013年庆阳市)16.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16.行船太阳答案:(2013年武汉市)10.“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答案:C(2013年武汉市)19.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GB.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2GC.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G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分别均为2G答案:B(2013年武汉市)22.(3分)玩滑板车是小朋友们喜爱的一项运动。

如图所示,小朋友一只脚踏上滑板车之后与踏上之前相比,滑板车对地面的压强会;小朋友的另一只脚用力蹬地,使踏板车向右滑动起来,脚离地后,由于,滑板车将继续向右滑行。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一、物理学概述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属性的学科。

物理学主要研究物理现象和现象背后的一般规律。

其研究范围包括宇宙的起源、物质的本质、运动的规律、能量的传递等方面。

二、物理学基本概念1.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指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演绎等一系列系统、有条理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界现象的科学方法。

2. 物理量:物理量是观测到的基本物理特征。

如长度、质量、时间、速度等。

3. 单位:单位是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量。

如米、千克、秒、米/秒。

4. 误差: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5. 精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精度越高,误差就越小。

6.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测量仪器对物理量变化的响应程度。

三、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1. 运动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2. 运动规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运动图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

4. 运动方程: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竖直自由落体运动。

5. 运动规律的应用:合力分解、摩擦力、动能定理、势能定理、机械能守恒。

四、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及其变化的学问。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

1. 力: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力、张力等。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牛顿力学: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平衡力、功和功率、动量与动量守恒。

五、光学光学是研究光学现象和光的性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光的发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及其规律。

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备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备

中考物理重难点知识点集锦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注意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物理中考一轮复习——浮力-知识脉络

物理中考一轮复习——浮力-知识脉络

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浸在里面的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称重法(三力平衡):F浮=G–F拉大小计算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二力平衡法:漂浮或悬浮时,F浮=G物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表达式:F浮=G排阿基米德原理推论式:F浮=ρ液gV排注意F浮只跟ρ液和V排有关浮跟物体的ρ物、V物、G物均无关浮力上浮:F浮> G ρ液>ρ物(最终漂浮:F浮=G)物体浮沉条件下沉:F浮< G ρ液<ρ物悬浮:F浮= G ρ液=ρ物◆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海面而不沉到海底?要使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浮在水面上,可以将其做成空心,以排开更多的水。

轮船◆漂浮时,F浮=G船◆满载时船排开水的质量叫做排水量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是一定的。

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或沉。

应用气球和飞艇:因为浮力大于重力而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后,浮力变小,直到浮力等于重力时逐渐停止,不再上升密度计:漂浮时,F浮=G计盐水选种:饱满的种子重力大,G种> F浮,下沉同步练习(答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 (内江中考)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B. 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 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可能不受浮力2. (温州中考)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A. 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B.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 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D. 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3. (河南中考)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

当鸡蛋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 鸡蛋在甲杯里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C. 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D. 甲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较大4. (乌鲁木齐中考)如图所示,当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为物体体积的1/3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0N;当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为物体体积的1/2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5N。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计划和方法(精选14篇)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计划和方法(精选14篇)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计划和方法(精选14篇)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计划和方法精选篇1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计划物理是中考必考科目,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知识点多、知识面广。

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需要理解。

③物理实验的方法及操作需要掌握。

④会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等。

针对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怎样确定复习方向、方法,进行高效复习呢?下面就以下几方面谈谈中考物理备考的建议。

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趋向纵观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可以发现中考物理命题切实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题目结合具体问题,创设生活式的物理情境,重在考查同学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考查同学们运用物理概念和原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特别注重与实验探究有关内容的考查,开放型试题逐年增加,考查同学们科学探究能力的题目仍将是物理试题的一大特色,而且将重点考查科学探究中的探究方法、设计过程。

采用三轮复习法,螺旋提升、决胜中考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和趋向后,在中考复习前应询问老师复习目的和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复习方法和计划。

中考物理复习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紧扣课本,夯实基础专题复习,优化网络仿真模拟,体验中考的三轮复习法。

复习时制定的计划要对每一轮的时间分配和要完成的任务都有严格、细致的安排。

第一轮:紧扣课本,夯实基础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

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

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测量?◆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2.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知识要点汇总)初中物理总复:物态及其变化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与温度有关。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来表示。

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摄氏温度的规定是在大气压为1.01×10Pa时,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将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将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使用温度计时,需要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在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壁或底。

体温计的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则称为凝固。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和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会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和玻璃。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而汽化有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影响蒸发的因素包括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物理降温是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上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有两种方式,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而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光学知识光的反射定律规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安徽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10讲 浮力试题

安徽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10讲 浮力试题

第10讲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应用1.(2014·安徽)一均匀的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图所示.已知它的底面积为S,上表面所处深度为h1,下表面所处深度为h2,则浮力表达式为ρ液g(h2-h1)S.(液体密度ρ液和g为已知量)2.(2013·安徽)2013年5月,象征“和平、友爱和快乐”的巨大黄鸭在香港与游客见面,图为大黄鸭浮在海面上的情景.它的质量约为600 kg,海水的密度取1.0×103 kg/m3,它浸在水中的体积约为0.6m3.称重法计算浮力和密度3.(2012·安徽)如图,某物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称时示数是15 N,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是5 N,则此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10 N,物块的密度为1.5×103 kg/m3.(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4.(2011·安徽)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把一体积为1×10-4 m3的铝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 N,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 kg/m3.则铝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1.2N,液体的密度为1.2×103kg/m3.(g取10 N/kg)绿版练第10讲浮力1.(2016·海南)潜水员在较深的海水中工作时要穿抗压潜水服,这是由于海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若不考虑海水密度的变化,则潜水员在水中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2016·衡阳)同样重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铁块,都浸没在煤油中,这时铁(填“铜”或“铁”)块受到浮力大.同样重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铁块,铜块浸没在煤油中,铁块浸没在水中,这时铁(填“铜”或“铁”)块受到浮力大.(已知ρ铜>ρ铁>ρ水>ρ煤)3.(2016·内江)许多轮船都有排水量的标记,“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满载时的排水量是4 800 t ,表示它浮在海面上排开的海水质量是4 800 t ,此时舰船所受的浮力是4.8×107N(g 取10 N/kg).当舰船从海洋驶入长江时,吃水深度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2016·菏泽)新旧两只鸡蛋放入水中的状态如图所示.两只鸡蛋的体积分别是V A 、V B ,质量分别是m A 、m B ,两只鸡蛋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A =m A g ,F B =ρgV B .(已知水的密度为ρ)5.(2016·芜湖三模)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沉入水底,受到容器底部给它的支持力为F ,则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 浮=Mg -F .6.(2016·安庆一模)人体的密度跟水差不多,约为1.0×103kg/m 3.已知一成年男子的质量是为70 kg ,该男子的体积约为0.07m 3,当该男子漂浮在海面时,受到海水的浮力为700N.7.(2016·齐齐哈尔)将质量为3 kg 的木块放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木块漂浮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则木块的密度为0.6g/cm 3,木块的体积为5__000cm 3.8.(2016·自贡)如图所示,乒乓球从水里上浮直到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A 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 A ,水对杯底压强为p A ;在B 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 B ,水对杯底压强为p B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 A >F B ,p A >p B ,已知乒乓球的质量为2.7 g ,当它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2.7cm 3.9.(2016·南充)已知某一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 N ,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并将它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 ,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4N ,物体的密度为2.5×103kg/m 3.(ρ水=1×103 kg/m 3,g 取10 N/kg)10.(2016·孝感)成成同学课外实验时,把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在杯底,如图甲;向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鸡蛋悬浮,如图乙.此过程中(C)A .杯中液体密度不变B .鸡蛋的重力变小C .鸡蛋所受浮力变大D .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不变11.(2016·岳阳)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入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C .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12.(2016·株洲)一枚重量为G 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如图所示.往盐水中继续均匀缓慢加盐,鸡蛋所受浮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可能是(A)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与F乙及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14.(2016·雅安)如图甲为盛水的烧杯,上方有弹簧测计悬挂的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下降,直至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甲乙A.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6 NB.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3 NC.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 kg/m3D.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800 Pa15.(2016·安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四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其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1)分析图甲、乙、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2)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可选用丙、丁两图的装置来进行操作.(3)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4N,圆柱体的体积是4×10-4m3.(g取10 N/kg)(4)用图示实验数据测出盐水的密度是1.1×103 kg/m3.16.(2016·益阳)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悬挂一个重16 N的物体,当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 N,此时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3 m(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3)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ρgh =1.0×103 kg/m 3×10 N/kg ×0.3 m =3 000 Pa (2)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 浮=G -F =16 N -10 N =6 N(3)由F 浮=ρ液gV 排可得,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 排=F 浮ρ水g = 6 N 1.0×103 kg/m 3×10 N/kg=6×10-4 m 317.(2016·无锡)将一物块A 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A 静止后,有72 g 的水溢出;再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A 静止后,有64 g 的酒精溢出,则A 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0.72N.A 的体积是80cm 3.(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m 3,g 取10 N/kg)18.(2016·来宾)一个边长为10 cm 的正方体,放入水中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受到水的浮力为F水;把该物体放入某种液体中,待物体静止时,有34的体积浸入液体中,此时受到液体的浮力为F 液,液体的密度为ρ液(g 取10 N/kg),则(B)A .F 液=6 N ,ρ液=2.4×103 kg/m 3B .F 水=6 N ,ρ液=0.8×103 kg/m 3C .F 液=4 N ,ρ液=0.53×103 kg/m 3D .F 水=4 N ,ρ液=0.8×103 kg/m 319.(2016·兰州)如图所示,正方体A 的边长为10 cm ,在它的上面放一个重为2 N 的物体B ,此时正方体A恰好没入水中,已知ρ水=1.0×103 kg/m 3,g 取10 N/kg ,求:(1)正方体A 受到浮力的大小; (2)正方体A 的密度.解:(1)根据浮力公式F 浮=ρ液gV 排,物体A 处于浸没状态排开水的体积为自身体积 F 浮=ρ水gV A =1.0×103 kg/m 3×10 N/kg ×103×10-6 m 3=10 N (2)A 和B 整体处于漂浮状态,根据受力分析可得F 浮=G A +G B 带入数据可得G A =10 N -2 N =8 N 根据G =mg 可得m A =G A g =8 N 10 N/kg=0.8 kg则ρA =m A V A =0.8 kg 103×10-6 m3=0.8×103 kg/m 3。

2013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2013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光学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特点和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A 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5.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A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6.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 A 息传播中的作用。
二、 第一轮系统复习
家庭电路
预计2013中考主要考查以下几个点: 家庭电路的连接和故障判断,试电笔的使用,家庭电 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保险丝等知识,基本以选择题 的形式出现的;
2.安全用电知识,包括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是否符合安全 用电原则,触电形式和急救等。 以正确连接家庭电路元件、安全用电、触电事故的处 理、家庭电路的故障判断等为主来命题。
一、 2013中考复习三个阶段
第一轮系统复习:(2月27日——4月20日)
1、重视课本中大量的图片、图表及漫画给我 中的“想想议议” “想想做做”给我 们带来的物理信息 3、重视课后练习题
一、 2013中考复习三个阶段
2、第二轮专题复习:(4月22日——5月20 日) 主要任务:根据物理学科特点,从力、电、 光、热内容分成几个专题,并对每个专题内 的考点、命题类型进行归纳整理,精选习题 强化训练,熟练掌握解题思路。
二、 第一轮系统复习
大气压强 试题题型多以选择、填空为主。预计2013年中考:
(1)注重大气压强和流速与压强关系的现象解释;
(2)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大气压的变化和作用; (3)分析托里拆利实验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二、 第一轮系统复习
浮力 1. 比较浮力大小的两种方法: (1)不同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时,应比较V排大小,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ρ液gV排,比较浮力; (2)通过比较物体重力“G”,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 力。由状态分析受力情况。 2. 结合浮力测固体或液体的密度,如:结合漂浮条件、 结合测力计等.

2013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动态电路分析题(有答案)

2013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动态电路分析题(有答案)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动态电路分析题1.(2012•东营)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1保持闭合状态,当开关S2由断开状态到闭合状态时,示数增大的电表是()A.电流表A1和电压表V1 B.电流表A1和电压表V2C.电流表A2和电压表V1 D.电流表A2和电压表V22.(2012•丹东)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R1的阻值为10Ω,R2的阻值为20Ω,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S1、S2都断开,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为3V B.只闭合S1,电流表示数为0.15A,电压表无示数C.只闭合S2,电流表示数为0.3A,电压表示数为3V D.S1、S2都闭合,电流表示数为0.1A,电压表示数为2V3.(2012•达州)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将4.(2012•赤峰)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关于电流表A1和电压表V1的示数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A1表示数变大,V1表示数变大B.A1表示数变大、V1表示数变小C.A1表示数变小、V1表示数变小D.A1表示数变小、V1表示数变大5.(2012•包头)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可以测出未知电阻R x的电路.D6.(2011•遵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S接a时,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3:5;当S接b时,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2:3,则R2与R3的电阻之比为()A.9:10 B.4:3 C.3:4 D.5:27.(2011•株洲)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光照的强弱而改变.“光强”是表示光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照射光越强,光强越大,光强符号用E表示,国际单位为坎德拉(cd).实验测得光敏电阻的阻值R与光强E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而变大B.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而变小C.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先变大后变小D.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强的增强先变小后变大8.(2011•株洲)小朱在测量一电阻的阻值时,用相同的器材设计了两个电路,电路图如图所示.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移到最右端(电压表、电流表均未超过量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的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大B.乙图的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大C.甲图的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大D.甲图和乙图的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一样大9.(2011•营口)如图,只闭合开关S1,灯L1、L2都发光;再闭合开关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L1变暗B.灯L2变暗C.电流表示数变大D.电路的总功率变小10.(2011•雅安)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路如图所示.先在A、B间接入5Ω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接着取下5Ω的电阻换上10Ω定值电阻,不进行其它操作就闭合开关.此时电压表示数及应进行的操作是()A.电压表示数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B.电压表示数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C.电压表示数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D.电压表示数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11.(2011•潍坊)小华家住农村,为了安装简要自来水系统,他在所居住的二层楼顶上安装了一个较大塑料蓄水罐.为了防止水泵向罐中注水时溢出,小明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自制了一个水位自动报警器,如图所示.长方形绝缘容器A固定在储水罐上部,内部左右两面插有竖直薄金属板,并与电路连接,底部有一小孔与罐水相通,小孔距储水罐底部1.6m.注水时,闭合开关S,当罐中水进入容器A后,电铃会自动响起,及时提醒中断注水(ρ水=1.0×103kg/m3,g=10N/kg).则()A.水没有进入容器A之前,电路没有接通,电铃不响B.水进入容器A后,水位越高,两金属板间水的电阻越小C.水进入容器A后,水位越高,电路中的电流越小D.水刚进入小孔时,罐底受到水的压强为1.6×103Pa12.(2011•泉州)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1、S2都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压表的示数12V;断开电路后,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S1断开、S2闭合,电流表的0.3A.则()A.R1=16ΩB.R1=40ΩC.R2=16ΩD.R2=24Ω13.(2011•青海)如图所示,当开关S断开和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之比是1:4,则电阻R1和R2之比是()A.1:4 B.4:1 C.1:3 D.2:314.(2011•莆田)将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围成闭合的等边三角形abc ,如图所示,分别将a 、b 和a 、c 两端接在同一电源上,则两次通过ab 的电流大小之比是( )A .1:1B .2:1C .1:2D .2:3 15.(2011•南京)在探究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时用了下图中的某个电路,已知R 1=R 2<R 3,电压表V 1、V 2和V 3的读数分别为1.0V 、1.5V 和2.5V .实验时BCD只闭合S 1时,R 两端电压与R 1两端电压之比为1:2,只闭合S 2时,R 两端电压与R 2两端电压之比为1:4,当滑片P 移动到b 端,则( )A .只闭合S 1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 1两端电压之1:1B .只闭合S 2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 2两端电压之1:1C .当S 1、S 2闭合时,通过R 1与R 2的电流之比是1:2D .当S 1、S 2闭合时,通过R 1与R 2的电流之比是1:117.(2011•衡阳)有两个电阻,其中R 1=10Ω,R 2=15Ω,将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 A .25Ω B .5Ω C .6Ω D .12Ω18.(2011•合川区)在右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为6V 并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 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 2的最大阻值为50Ω.当开关S 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b 端移到a 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1V ~6V B .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2A ~0.6A C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D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 19.(2011•桂林)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两个电阻的“U ﹣I ”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源电压为10V B .定值电阻R 1的阻值为20Ω C .滑动变阻器R 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Ω D .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A20.(2011•贵港)如图所示,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1=10Ω.当闭合开关S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中点c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至最右端b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则电源电压U 和滑动变阻器R 2的最大阻值分别为( )A .6V 20Ω B .5V 25Ω C .6V 30Ω D .5V 15Ω 21.(2011•成都)右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一个简易电子身高测量仪的示意图.其中,电源电压恒为6V ,保护电阻R 0=20Ω;R 是一只固定着的、竖直放置的硬电阻棒、总长为40cm ,其接入电路的电阻与接入电路的棒长成正比;金属杆cd 和MP (右端P 是滑片)与电路接触良好,电阻不计.小明用该测量仪对小聪、小英和小亮的身高进行了测量,其数据见下表.若已知小英测量时,滑片恰在电阻棒ab 的中点位置,则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 )A .电阻棒的总电阻是40Ω B .小聪的身高是1.7m ,小亮的身高是1.5m C .小聪的身高是1.5m ,小亮的身高是1.7m D .从理论上分析,该测量仪的身高测量范围是1.2~1.8m22.(2011•北京)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滑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压表V 1示数变小,电压表V 2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 .电压表V 1示数变大,电压表V 2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C .电压表V 1示数变小,电压表V 2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D .电压表V 1示数变大,电压表V 2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23.(2010•株洲)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1为定值电阻,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右端移到中间某个位置时,电压表V 1、V 2的示数分别为U 1、U 2,电流表A 的示数为I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2,三个电表的示数分别变化了△U 1、△U 2、△I .在以下四个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CD .24.(2010•义乌市)如图所示,MN 间电压恒定,R 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 R 2的最大阻值为20欧.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处于a 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25安;当滑片P 处于ab 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40安,则MN 间的电压是( )A .6伏 B .5伏 C .4伏 D .3伏25.(2010•芜湖)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后,将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P 向右移动,在此过程中( )A .电流表A 示数变大,电压表V 2示数变小 B .电流表A 示数变大,电压表V 1示数变小 C .电压表V 1示数变小,电压表V 2示数变大 D .电压表V 1示数不变,电压表V 2示数变大 26.(2010•南京)如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断开S 1、S 3,闭合S 2,两电表均有示数;再断开S 2,闭合S 1、S 3,此时两电表的示数与前者相比( )A .两表示数均变大 B .两表示数均变小 C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27.(2010•南京)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 1、S 2,电压表示数为9V ,电流表示数为1.5A ;断开开关S 2,电压表示数为6V .则R l 和R 2的阻值分别是( ) A .6Ω,2Ω B .6Ω,3Ω C .4Ω,2Ω D .4Ω,3Ω28.(2010•南充)在研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 ,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5Ω 1A ”字样.在a 、b 间先后接入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移动滑片P ,使电压表示数为1.5V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当20Ω的电阻接入a 、b 间时,电压表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V ,其原因可能是( )A .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 B .电源电压3V 太高C .20Ω的阻值太小D .控制的电压1.5V 太高29.(2010•南昌)如图所示,开关S 1闭合,当S 2由1掷到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B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C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D .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小30.(2010•乐山)某电流表刻度盘上除零刻度和最大刻度“3A ”能辨认外,其他刻度都已模糊不清,只知道指针从零刻度到最大刻度之间转过的角度是120°.现将一只电阻R 1与这只电流表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电源电压恒定),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是96°;若在电路中再串联一只R 2=3Ω的电阻,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是64°.则R 1的阻值是( )A .2Ω B .4.5Ω C .6Ω D .18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动态电路分析题参考答案:1B 2A 3C 4D 5ABC 6C 7B 8B 9AC 10B 11AB 12C 13C 14B 15B 16A 17C 18A 19D 20A 21AC 22B 23D 24D 25A 26A 27B 28A 29B 30C。

中考物理复习第2课时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中考物理复习第2课时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2课时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核心知识梳理动能和势能(2013、2014年考查)能量定义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单位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功与能量关系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即物体动能的大小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实验过程①让同一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探究物体动能与其速度的关系;②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目的是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探究物体动能和其质量的关系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定义在地球表面附近与高度相关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比较方法质量相同时比较举起的高度;举起相同高度时比较物体的质量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提示】(1)一般而言,规定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的重力势能为零。

(2)判断物体动能如何变化时,要考虑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不能漏掉质量这个因素,比如洒水车、空投救灾物资的飞机,在运动过程中它们的质量都是变化的。

机械能及其转化(高频考点)机械能定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单位焦耳,符号是J转化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相互转化,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是减小的能量转化为增大的能量人造地球卫星能量转化从近地点→远地点: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从远地点→近地点: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提示】机械能的守恒与不守恒: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可以用下面两种方法:(1)只有重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若在动能和势能转化过程为机械能,则使机械能增大;(2)在动能和势能转化过程中,通过机械能是否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来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考物理复习的几点做法
黟县美溪初中 汪云海
今年中考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帮助学生将平时掌握的零散、孤立的概念和规律条理化、系统化,使之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即把初中物理分成五在部分: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和其它。

按照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安排课时,打破了原来逐章逐节复习的习惯,缩短了复习时间,具体实施可分为三个环节:
一、 引导学生预习,熟悉物理课标和考纲所要掌握的内容。

教师用最简明、最概括的文字或符号,按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结构图,这就好比是一棵树干,让学生在课下添上枝叶,对于层次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其自行设计结构图。

这有利于学生熟悉考点,掌握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 针对中考物理知识进行专项练习
对于中考复习,若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仅落实在各章知识点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精心的设计或挑选一些专题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能够融会惯通,提高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为此,可设计相应的专题训练。

分述如下:
(一)说理、推理能力训练
近几年在物理中考中,经常出现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需要考生用文字来说明、比较或论证。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可按:分析现象——寻找依据——组织表达的思路解答。

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把一些题目改成填空题,让学生填写题目中的一些关键性的物理术语,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图象训练
通过图象训练,可以使学生经历:感性——理性——感悟这一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图象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识别图象。

此类题目比较简单。

二是综合分析图象。

这类题目是中考中的难点,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突破此类题目。

三是作图题。

此类题目有创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三)实验训练
物理是一门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从中考中不难看出现在的实验题目如不亲手
操作就很难解答。

因此必须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

为此在复习时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开放实验室。

学生可以随时温故以前的实验或进行新的实验。

2.借助多媒体演示一些难于动手和理解的实验,帮助学生掌握。

3.设计一些开放型的实验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如给你一个量杯,利用家中厨房里的器材,设计实验,测出一鸡蛋的质量,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及表达式等。

(四)解题训练
解题训练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的有效办法,也是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做好习题的归类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1、将典型题目、同类题目、错误题目归类分析:在例题讲解时突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
特殊解法。

2、开放性试题训练:通过一系列“变式”练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以达到发展学
生思维,使其具有创造性,此类题目是中考的重点。

3、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训练: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物理中考发展的必然
趋势。

此类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模拟冲刺,备战中考
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进行全真模拟训练,在模拟中训练学生的题速度和准确率,同时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中考物理成绩。

以上是我在中考物理复习中的一些做法,有不周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以便我在今后的工作不断改进方法,取得满意的复习效果。

20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