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合集下载

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述评

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述评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述评早期希腊以来,毕泰戈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哲人,都只从自己的自然哲学或道德原则出发,零散地论断美学思想,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研究和先哲们迥然不同,他采取现实主义观点,探索希腊艺术的历史演变,剖析宏美的希腊艺术杰作,从中提炼美学范畴,并总结艺术发展规律和创作原则,他的《诗学》,堪称为希腊古典文明中辉煌艺术成就的哲学概括。

从戏剧的历史来源来看,德国最早发明“戏剧学”这个词汇,而中国的戏剧学研究始于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戏剧的本质在于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关系,戏剧从诗中的分离以及戏剧的综合性决定了其集体性,《诗学》原名的意思是“论诗的技艺”。

从希腊文的词源意义来说,“诗”有“创制”的含义。

创制的技艺本来也包括制作实用物品。

而“诗”的创制,则指一切艺术创作。

诗人创造艺术形象,不同于实用事物,只存在于作品之中。

诗即艺术创造。

艺术属于创制知识,它不同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是以塑造形象方式,再现特殊事物,从中显示普遍的活动、情感和意义。

而诗学就是研究艺术即创制知识的学问。

对“诗”也可狭义地理解:从荷马时代至希腊古典文明时期,文学作品包括颂诗、讽刺诗、史诗、悲剧、喜剧等,都以韵文形式创作。

《诗学》着重研究文学创作,特别是处于希腊古典文学峰巅的悲剧。

简言之,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研究艺术的美学,和他的第一哲学、知识论及伦理思想有内在联系,是他的哲学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诗学》全书而言,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理论的分析与比较主要集中在第六至二十四章及第二十六章,对于《诗学》的结构一般采用六分说,即《诗学》现存26章,按内容可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章)主要分析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以及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第二部分(第4-5章)讨论了诗的起源与悲剧、喜剧的发展;第三部分(第6-22章)详细地讨论了悲剧,认为“悲剧是对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方式是动作的表演。

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

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

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以及与现代情节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和他的悲剧情节。

他认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的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任务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悲剧包括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情节是悲剧的灵魂。

然而,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情节和现代情节有一些不同和相似之处。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一、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和悲剧情节研究(一)、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公元前五世纪末,也就是经常被称作的希腊的黄金时代,早期的希腊哲学家从研究自然转到了研究人文。

然而,他们侵犯了诗人的领域,产生的竞争强度达到顶峰状态。

阿里斯多芬尼斯在他的著作《云》中辛辣的讽刺了苏格拉底;接着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一书中把苏格拉底作为发言人猛烈地回击了那些诗人。

他认为诗人曾三次从真理中被移除。

在西方文学中表现纯粹世界的精神或者心灵属于理想的世界;肉体和它的激情则在物质世界的泥泞中被打击。

基于这些或者其他的原因,柏拉图将会把这些诗人从他的理想国中驱逐出去。

然而亚里士多德对待那些诗人的态度没有柏拉图那么坚定。

在那时,哲学家们在他们的竞争者中赢得声望,亚里士多德力图结束古代的纷争,在胜利中他也是宽宏大量的。

相比于其他的著作,他的著作《诗学》更大肆赞扬或者强烈地谴责文学批评。

《诗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诗,这种方法比那些引起很多无果争议的个别推论要重要的多。

(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诗学》的开始亚里士多德就给出了他对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的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任务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迄今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

仅就在悲剧理论上的而言,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念迄今为止仍然影响深远。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的起源大概有两个原因,每个原因都伏根于人类的天性。

首先摹仿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出。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在有生命的东西之中是最善于摹仿的。

一开始学习,就通过摹仿。

每个人都天然地从摹仿出来的东西得到快感。

这一点可以从这样一种经验事实得到证明:事物本身原来是我们看到就起痛感,在经过忠实描绘之后,在艺术作品中却可以使我们看到就起快感,例如最讨人嫌的动物和死尸的形象。

原因就在于学习能使人得到最大的快感,这不仅对于哲学家是如此,对于一般人也是如此,尽管一般人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薄弱些。

因此人们看到逼肖原物的形象而感到欣喜,就由于在看的时候,他们同时也在学习,在领会事物的意义,例如指着所描写的人说:“那就是某某人。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原人和原物,他看到这种形象所得到的快感就不是由于摹仿,而是由于处理技巧,着色以及类似的原因。

因为不仅模仿出于人类天性,和谐与节奏的感觉也是如此,诗的音律也是一种节奏。

人们从这种天生比制定出发,经过逐步练习,逐步进展,就会终于由他们原来的“顺口溜”发展成为诗歌。

”总之,亚里士多德认为唯一的产生是由于回忆可以使原产生快感。

摹仿出来的东西如果建筑节奏与和谐,也就能产生快感。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最完美的悲剧,经济结构不应该是简单直觉地而应该是复杂曲折的;并且他总摹仿的行动必须是能引起爱莲和恐惧的棗这是悲剧摹仿的特征。

因此有三种情节结构应该避免。

1,不应让一个好人由福转祸;2,也不应让一个坏人由祸转福。

因为第一种结构不能引起哀怜和恐惧,只能引起反感;第二种结构是最不合悲剧性质,悲剧应具的条件它丝毫没有,它既不能满足我们的道德感,又不能引起哀怜和恐惧;3,悲剧的情节结构也不应该是一个穷凶极恶的人由福落到祸,因为这虽然能满足我们的道德感,决不能引起哀怜和恐惧棗不应遭殃而遭殃,才能引起哀怜;遭殃的人和我们自己类似,才能引起恐惧;所以这第三种情节及不是可哀怜的,也不是可恐惧的。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

马克思曾称他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也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写下了大量的着作,他的着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诗学》等。

其中《诗学》成书于亚里士多德游历外邦归来雅典之后,是他成熟时期的美学思想结晶。

现存的文本据说是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园的讲义,论证严密,风格简洁,但可能未经整理加工,有的论述比较晦涩,引起不同的解释。

《诗学》现存文本有二十六章,内容大体分为三部分:(1)第一至第五章,论述艺术的本性是摹仿,以此来区别各种艺术形式,追溯艺术的起源和发展;(2)第六至第二十四章及第二十六章,论述悲剧的特征及构成要素,比较史诗和悲剧(3)第二十五章,分析批评者对人的指斥,提出反驳的原则和方法。

《诗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理论详尽,深入而系统的阐述。

他提出了悲剧史上第一个悲剧概念,在《诗学》第六章①里说到: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亚里士多德还给悲剧制订了许多规则,如悲剧应该是五幕剧,其情节应该发生在最亲近的亲属之间。

曹禺和《雷雨》曹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杰出戏剧家,着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着名作品。

《雷雨》是曹禺用5年的时间创造的,虽然他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却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雷雨》展示了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专制的家长,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伤的女人,悔恨着罪孽却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的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的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

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

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

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他对悲剧的理解和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悲剧美学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悲剧的地位: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希腊诗的最高形式。

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独到的,因为古希腊人对诗歌的欣赏大多以柏拉图的观点为主导。

2. 情节结构的重要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情节结构是悲剧中最基本的要素。

他认为人物性格只有在见诸行动,即表现在情节结构里时才有意义。

此外,他强调情节结构需要单一而完整。

3. 模仿说:亚里士多德主张艺术是真实的,它表现了事物的普遍性,因此比历史更为真实。

他认为摹仿是人类生来就有的自然倾向,无论是学习还是对美的欣赏,如节奏和和谐,都是人类的天性。

4. 内在逻辑与普遍性: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作品,特别是悲剧,应该有其内在的逻辑。

这意味着在悲剧中展现的人物行为和对话都应该是必然和合理的,具有普遍性。

5. 有机整体的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应该像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都应该和谐地工作,共同为整体的效果服务。

综上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为后世的文艺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他的贡献不可忽视。

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5篇范文)

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5篇范文)

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5篇范文)第一篇: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以及与现代情节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和他的悲剧情节。

他认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的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任务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悲剧包括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情节是悲剧的灵魂。

然而,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情节和现代情节有一些不同和相似之处。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一、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和悲剧情节研究(一)、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公元前五世纪末,也就是经常被称作的希腊的黄金时代,早期的希腊哲学家从研究自然转到了研究人文。

然而,他们侵犯了诗人的领域,产生的竞争强度达到顶峰状态。

阿里斯多芬尼斯在他的著作《云》中辛辣的讽刺了苏格拉底;接着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一书中把苏格拉底作为发言人猛烈地回击了那些诗人。

他认为诗人曾三次从真理中被移除。

在西方文学中表现纯粹世界的精神或者心灵属于理想的世界;肉体和它的激情则在物质世界的泥泞中被打击。

基于这些或者其他的原因,柏拉图将会把这些诗人从他的理想国中驱逐出去。

然而亚里士多德对待那些诗人的态度没有柏拉图那么坚定。

在那时,哲学家们在他们的竞争者中赢得声望,亚里士多德力图结束古代的纷争,在胜利中他也是宽宏大量的。

相比于其他的著作,他的著作《诗学》更大肆赞扬或者强烈地谴责文学批评。

《诗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诗,这种方法比那些引起很多无果争议的个别推论要重要的多。

(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诗学》的开始亚里士多德就给出了他对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的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任务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特点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特点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特点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情节的论述:
悲剧的六大成分:场景、歌曲、措词、情节、性格、才智。

在悲剧的六大成分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是最重要的。

因为“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行为,是生活与悲欢,而生活与悲欢是存在于行为中,所以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摹拟某种品质,而在于摹拟某一行为;品质系乎性格,悲欢则系乎行为。

所以悲剧的表演不是摹拟某种性格,而是通过一些行为把性格一起表现出来。

”所以,亚里士多德断定,剧情或情节才是悲剧的目的,这个目的重于一切。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无行为则不成为悲剧,但无性格却依然是悲剧。

这种以情节为悲剧之核心的观点,是西方文论中影响非常深远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情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他认为情节是悲剧的核心,是构成悲剧的最基本的要素。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情节应该具有三个要素:情节的起因、情节的发展和情节的结局。

情节的起因是指悲剧中发生的事情的原因,情节的发展是指情节的发展过程和变化,情节的结局是指情节的最终结果和影响。

亚里士多德还强调了情节的冲突和矛盾,认为悲剧情节应该具有强烈的冲突和矛盾,这些冲突和矛盾应该是悲剧情节的核心。

他认为,情节的冲突和矛盾可以激发观众的情感
共鸣,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悲剧中的人物和情节。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悲剧的目的是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悲剧情节应该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引导观众思考和反思人生中的重要问题。

总之,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情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结合雷雨评述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

结合雷雨评述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

结合《雷雨》评述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西方悲剧从古希腊悲剧发展至今已经两千五百多年,而伴随着悲剧的发展,出现了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莱辛、席勒、黑格尔等许多著名的悲剧理论家,他们的悲剧理论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为悲剧下定义的人,通过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研读,并结合曹禺的戏剧著作《雷雨》,我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有以下的一些评述。

一、悲剧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的第六章中对悲剧做了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1我认为亚里士多德在给悲剧定义中,能将悲剧与其他剧作类型区分开来的即悲剧是“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跟鲁迅先生说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有相似之处,观众看到剧中或现实中美好的东西,却在剧中被毁灭了,自然而然生发怜悯和悲伤,于是剧就在人们眼中成了悲剧。

曹禺先生的《雷雨》便是这么一部洋溢着悲剧气氛的话剧剧作。

如剧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蘩漪,她的青春年华,她的美好幻想,被封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禁锢在了沉闷的周家大宅,最后“病了”、“疯了”。

蘩漪的存在,是亚里士多德的“摹仿”,她代表着的是旧社会妇女的幸福与生命被严重禁锢而产生的悲剧的典型,经受着大多数旧社会妇女经受过的苦难,最后走向癫狂。

“作为一个整体,悲剧必须包括如下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2,而作为情节的“事件组合是成分中最重要的,因为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生活”3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中最佳的悲剧付载体在于情节,因此本文主要结合《雷雨》就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悲剧成分中“情节”进行评述。

二、情节之突转与发现亚里士多德说:“悲剧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是属于情节的部分,即突转和发现”4,而“悲剧的摹仿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行动,而且是能引发恐惧和怜悯的事件。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被视为西方文艺批评的奠基之作,其中关于悲剧的要素的阐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有关悲剧要素的论述进行读解。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达的,它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充满激情的故事,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反应。

他强调悲剧必须具备情感的净化和宣泄的功能,它能让观众通过对剧中人物悲惨命运的关注和同情,达到情感上的宣泄和净化。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核心要素是人物的命运和人物的性格。

他将命运分为必然命运和偶然命运,认为悲剧中的命运应该是必然命运,即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人物的命运是由其自身性格所决定的,而不是偶然的巧合。

他强调悲剧中的人物必须有一定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要与故事情节相一致,并且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化。

亚里士多德还提到了悲剧中的情节结构。

他认为,悲剧的情节应该具有起伏和高潮,情节的发展要让观众感到悬念和紧张。

悲剧中的情节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场景都要为最终的结局铺垫,不能有任何多余或散漫的情节。

亚里士多德还提到了悲剧中的语言和表演。

他认为,悲剧中的语言应该是高雅的,有诗意的,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悲剧的表演也应该具有力度和节奏感,能够体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冲突。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要素的阐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命运和性格,即悲剧中人物的命运是由其自身性格所决定的;其次是情节结构,悲剧的情节要有起伏和高潮,要为最终的结局铺垫;最后是语言和表演,悲剧的语言应该是高雅的,有诗意的,表演要具有力度和节奏感。

这些悲剧要素的阐述为后世的悲剧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是一部对悲剧的理论研究,更是一部对艺术创作的指南,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学号:13121230 姓名:成李英内容摘要: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著作中,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

本文主要是针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第六章,对悲剧的定义展开探索。

主要通过介绍亚里士多德悲剧论产生的背景,分析其悲剧论主要集中的《诗学》的文化审美内涵,及对“卡塔西斯”作用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后,在探讨今天社会中应该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关键字:亚里士多德悲剧论卡塔西斯当代审视引文: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同时也是逻辑学的创始人。

在人类的历史上,他第一个系统论述了西方哲学,从而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直到今天,悲剧评论家和学生们仍然十分关注他在《诗学》中阐释的悲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在2000多年前他就认识到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艺术模仿的就是本质的东西,不是柏拉图所说的表象;在于他不但给出了文艺理论史上的第一部最有价值也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还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悲剧:给出悲剧定义,列出悲剧六要素,讨论悲剧的怜悯和恐惧的感情,提出悲剧的布局方式等等。

正文内容:一、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认为诗人的罪过是培养发育人性中低劣的部分而摧残理性,他否认史诗、悲剧、喜剧能表现真理,认为它们只是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

但史诗与悲剧相比较,柏拉图认为史诗优于悲剧。

在柏拉图认为史诗比悲剧优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古希腊苏哥拉底、柏拉图等哲学家认为爱真理者不应该喜爱庸俗低劣的悲剧,因为它远离真理。

尼采也曾严肃地指出:悲剧属于献媚艺术之列,它只描写娱乐之事,不描写有用之事。

苏哥拉底要求他的信徒们戒除和严格禁绝这种非哲学的诱惑"。

其次,亚里士多德在《诗学》最后一章中还指出当时流行的观点认为“史诗的对象是有教养的听众———他们的欣赏无需身姿的图解,而悲剧则是演给缺少教养的观众看的。

所以,如果悲剧是一种粗俗的艺术,那么它显然是二者中的较为低劣者”。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述评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述评
《诗学》原名的意思是“论诗的技艺”。从希腊文的词源意义来说,“诗”有“创制”的含义。创制的技艺本来也包括制作实用物品。而“诗”的创制,则指一切艺术创作。诗人创造艺术形象,不同于实用事物,只存在于作品之中。诗即艺术创造。艺术属于创制知识,它不同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是以塑造形象方式,再现特殊事物,从中显示普遍的活动、情感和意义。而诗学就是研究艺术即创制知识的学问。对“诗”也可狭义地理解:从荷马时代至希腊古典文明时期,文学作品包括颂诗、讽刺诗、史诗、悲剧、喜剧等,都以韵文形式创作。《诗学》着重研究文学创作,特别是处于希腊古典文学峰巅的悲剧。简言之,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研究艺术的美学,和他的第一哲学、知识论及伦理思想有内在联系,是他的哲学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述评
———————————————————————————————— 作者:
———————————————————————————————— 日期: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述评
早期希腊以来,毕泰戈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哲人,都只从自己的自然哲学或道德原则出发,零散地论断美学思想,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研究和先哲们迥然不同,他采取现实主义范畴,并总结艺术发展规律和创作原则,他的《诗学》,堪称为希腊古典文明中辉煌艺术成就的哲学概括。从戏剧的历史来源来看,德国最早发明“戏剧学”这个词汇,而中国的戏剧学研究始于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戏剧的本质在于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关系,戏剧从诗中的分离以及戏剧的综合性决定了其集体性,
从《诗学》全书而言,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理论的分析与比较主要集中在第六至二十四章及第二十六章,对于《诗学》的结构一般采用六分说,即《诗学》现存26章,按内容可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章)主要分析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以及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第二部分(第4-5章)讨论了诗的起源与悲剧、喜剧的发展;第三部分(第6-22章)详细地讨论了悲剧,认为“悲剧是对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方式是动作的表演。接着,还分析了它的六个成分,包括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最后讨论了悲剧的写作和风格等;第四部分(第23-24章)主要讨论的是史诗的情节、结构、分类和成分等;第五部分(第25章)讨论艺术批评的标准、原则与方法;第六部分(第26章)比较了史诗与悲剧的高低。另外也有五分说和三分说,三分说相对于六分说以及五分说而言更显得简洁清晰,第一部分 (第1-5章)主要分析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以及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由于对象不同(好人或坏人)媒介不同(颜色、声音、节奏、语言或音调)、方式不同(叙述或表演),也就形成艺术之间的差异; 第二部分(第6-22章)分析了悲剧的定义及其特点 第三部(第23-26章)分析了悲剧与史诗的异同。在本书中亚里士多德详细论述了悲剧的特征及构成要素,本次论文参照了罗念森的诗学文本,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借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第6章1449b),他理解的悲剧有多重意义:(1)悲剧是严肃剧,摹仿严肃的行动、高尚人的行动。这点有别于喜剧,相似于史诗。(2)悲剧通过剧中人物动作摹仿对象,具有完整、统一、有确定量度的情节结构。这点不同于情节多元、篇幅很长的史诗。(3)悲剧使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形式,包括有韵律、节奏的对话和歌曲,伴随人物动作,以综合的表现手段,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这就使悲剧进而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4)悲剧不是颂诗,不是平直赞颂高尚人物和善的行为,它表现好人经历坎坷命运、痛苦磨难,这类突发事变引发怜悯和恐惧,令人体味悲壮与崇高。(5)悲剧的目的是净化情感,陶冶人的品性。亚里士多德重视悲剧所寓的“思想”,他指出人的行动受思想支配,思想又是论证、表达真理的能力,深层次显示人物性格,可表达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并达到引发情感的效果。(第六章1450a)古希腊的悲剧时代,是信仰的时代,柏拉图的话构成了一种文化霸权,于是乎为悲剧的存在辩护这一历史任务就落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肩上,“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也是亚里士多德能够摆脱先哲的论断,为悲剧做正确评价的重要动力。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是对最早对悲剧进行关注的作家,是第一个为悲剧下定义的人。

1、悲剧的含义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这是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悲剧定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喜剧高于史诗和讽刺诗,而悲剧又高于喜剧。

2、情节中心说(1)悲剧情节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有六个成分即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歌曲。

摹仿的媒介是言词和歌曲,摹仿的方式是形象,摹仿的对象是情节、性格和思想。

其中情节和性格两个因素最为重要,情节又更胜于性格,原因如下:第一,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模仿的对象决定的,在他看来,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

表演的目的不是为了刻画性格,而是为了表现行动才附带表现性格。

第二,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的目的决定的。

悲剧的目的在于引起怜悯与忍惧之情,要达到效果,关键是组织情节。

第三,情节包括三大成分即突转,发现,苦难。

这三个部分是决定悲剧情节简单或复杂的基本条件,突转是指剧情突然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发现是主人公由不知到知的省悟或顿悟;苦难是毁灭或痛苦的行为,如死亡、受伤等。

其中在悲剧中的两个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是突转和发现。

·在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忽视了人物性格对观众的影响。

(2)人物性格在人物性格上,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人物性格特点一般是善良,合适,相似,一致。

3、情节整一性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情节整一性原则是其对于悲剧的布局即悲剧形式上的要求(1)情节完整: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引起他事发生)、有身(承前启后)、有尾(上承某事)。

剧情安排必须体现事件内在的有机联系,必须反映行动发展的必然规律,不能随便起讼,应并然有序。

(2)情节有适当长度:美取决于体积和顺序,情节也应有适当的长度——以能被不费事地记住为宜。

亚里士多德悲剧概念研究

亚里士多德悲剧概念研究

亚里士多德悲剧概念研究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对悲剧的概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通过戏剧手段表现人性中崇高美德和道德冲突的艺术形式。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点受到了当时戏剧大师们的高度认可,成为了古希腊戏剧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中,悲剧主要具有四个关键特征,即复杂性、完整性、悲剧性和高尚性。

他认为,通过这四个特征的表现,悲剧才能够有效地表现人性中的美德和道德冲突。

首先,复杂性是悲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人物必须是复杂的、多面的,而不是单纯的。

这些人物必须有各种各样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各种各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

这种复杂性的存在,才能够充分地表现人性中的美德和道德冲突。

其次,完整性是悲剧的另一个关键特征。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组织,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把握和呈现主题和情节。

悲剧的结构和组织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信息性,以便观众能够充分理解和感受其中的美德和道德冲突。

第三个关键特征是悲剧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必须具有一定的悲剧性,才能够有效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悲剧的悲剧性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冲突和转折等方式表现出来,这些都必须是具有真实性、深度和感染力的。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是一个非常有启示性和深刻的哲学家,他的观点让后来的戏剧发展者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他通过悲剧艺术形式的探究,深入地揭示了人性中的美德和道德冲突,为后人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述评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述评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述评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述评早期希腊以来,毕泰戈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格拉底等哲人,都只从自己的自然哲学或道德原则出发,零散地论断美学思想,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研究和先哲们迥然不同,他采取现实主义观点,探索希腊艺术的历史演变,剖析宏美的希腊艺术杰作,从中提炼美学畴,并总结艺术发展规律和创作原则,他的《诗学》,堪称为希腊古典文明中辉煌艺术成就的哲学概括。

从戏剧的历史来源来看,德国最早发明“戏剧学”这个词汇,而中国的戏剧学研究始于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戏剧的本质在于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关系,戏剧从诗中的分离以及戏剧的综合性决定了其集体性,《诗学》原名的意思是“论诗的技艺”。

从希腊文的词源意义来说,“诗”有“创制”的含义。

创制的技艺本来也包括制作实用物品。

而“诗”的创制,则指一切艺术创作。

诗人创造艺术形象,不同于实用事物,只存在于作品之中。

诗即艺术创造。

艺术属于创制知识,它不同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是以塑造形象方式,再现特殊事物,从中显示普遍的活动、情感和意义。

而诗学就是研究艺术即创制知识的学问。

对“诗”也可狭义地理解:从荷马时代至希腊古典文明时期,文学作品包括颂诗、讽刺诗、史诗、悲剧、喜剧等,都以韵文形式创作。

《诗学》着重研究文学创作,特别是处于希腊古典文学峰巅的悲剧。

简言之,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研究艺术的美学,和他的第一哲学、知识论及伦理思想有在联系,是他的哲学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诗学》全书而言,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理论的分析与比较主要集中在第六至二十四章及第二十六章,对于《诗学》的结构一般采用六分说,即《诗学》现存26章,按容可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章)主要分析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以及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第二部分(第4-5章)讨论了诗的起源与悲剧、喜剧的发展;第三部分(第6-22章)详细地讨论了悲剧,认为“悲剧是对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方式是动作的表演。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本文试图通过对悲剧的起源及发展等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精神进行分析,并结合他的美学著作《诗学》从悲剧情节的構成、取材、技巧、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刻的理解他的悲剧情节论。

标签: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一直以来就对悲剧情有独钟,认为悲剧最能表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内在精神和本质灵魂,世界文学宝库里熠熠生辉的作品也以悲剧题材的居多,像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等。

在我国,《红楼梦》虽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悲剧,但是就它对人们的精神上震撼与心灵上的洗涤是无法比拟的。

而在世界文学史上,关于悲剧的记载一直是发轫于久远的古希腊时期,最早的悲剧理论的集大成者则非亚里士多德莫属了。

在古希腊,悲剧、喜剧都最早都发源于民间即兴创作。

由于对神的崇拜,悲剧最初起源于古典对酒神的祭祀仪式上的酒神颂,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悲剧创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才最终确定了它的本质形式。

”悲剧”的希腊文原意是”山羊之歌”,因为悲剧由萨提尔剧演变而来,后者是在酒神崇拜中由扮成山羊摸样的演员演出的剧目。

之后,才放弃了简单的情节、荒唐的台词,形成了有庄严格调的悲剧形式。

它的题材内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酒神的故事,而是大多取材于荷马史诗、神话与英雄传说等。

在以后得很长时间内,悲剧都一直是希腊戏剧发展的主流。

希腊古典时期悲剧臻于完美圆熟,为以后的悲剧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时悲剧艺术形式已臻完善,并且指出悲剧并非一定是剧情非常悲惨的作品,而是指摹仿严肃、完整、宏大行为的严肃剧。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为悲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模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

”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有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语、形象和歌曲。

在此基础上他对悲剧的情节、悲剧的冲突问题、悲剧人物的性格、悲剧的效用以及悲剧与喜剧的区别等方面展开了进一步的阐释。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重新审视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经典定义
《俄狄浦斯王》的情节线索
1、忒拜城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斯卡斯忒结婚多年,生下俄狄浦斯; 2、由于拉伊俄斯早年曾劫掠珀罗普斯国王的儿子,阿波罗的神谕因而 说,作为报应,拉伊俄斯将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3、为此,俄狄浦斯出生后,为使预言不可能实现,只有不让俄狄浦斯 活下去,于是召牧人将他丢弃到荒野,但这个牧人不忍心俄狄浦斯这样 死去,就将他送给玻吕波斯国王的牧人; 4、玻吕波斯国王没有孩子,就将他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成人,有人点 破说俄狄浦斯不是玻吕波斯的亲生儿子; 5、俄狄浦斯很苦恼,就去得尔福神庙祈求,但阿波罗没有回答他是否 为玻吕波斯的亲生儿子,只是告诉他未来将弑父娶母; 6、又由于俄狄浦斯仍旧想着自己是玻吕波斯的儿子,因而,离开玻吕 波斯就是离开阿波罗预言实现的可能性; 7、于是俄狄浦斯走在离开玻吕波斯的路上,遇见一个老人和他的几个 随从,老人很急地赶路,甚至用马鞭抽俄狄浦斯,后者于是反抗,那老 人死了,随从仅一个逃跑; 8、俄狄浦斯继续赶路,来到忒拜城解答斯芬克斯之谜,为此当上了忒 拜城国王,并娶国王遗孀为妻……
恶意说或安全感、优越感的问题
1、欣赏悲剧和折磨小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1)审美的态度和实际的态度的不同 2)作为艺术品的悲剧和实际苦难场面的不 同 2、是否有着邪恶本性的人才会喜欢看悲剧 呢,有例证可以说明面对现实苦难无情的人 却可以为作品中的苦难掬一把同情之泪;也 有例证可以说明演出过于惨烈的情节并不受 人欢迎。
1)空间和时间的遥远性 2)人物、情境与情节的非常性质 3)艺术技巧和程式 4)抒情成分 5)超自然的气氛
小结:
亚里士多德强调: 1、一定长度——以太阳一周为宜 2、是对行动的模仿 3、主人公性格有一定的欠缺。 ◆问题随之而来: 既然“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 而引起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如此沉迷于对 这出悲剧的阅读、观看呢?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历史影响力甚至超越了詹姆斯·霍洛维茨和托马斯·曼,因此也被称为“现代思想家”。

他渊源于古希腊年代,其独特的哲学思想、文学专注以及宗教和文化考古学的理论,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这一时代。

正是由于坚持这些原则,他才创造出了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悲剧”的剧作——亚里士多德的《悲剧》。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是以其剧作《悲剧》为例论证的,强调的是悲剧的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这部剧作的结构比较特殊,它以“屋大维”这个概念作为线索,讲述了两代人的不同经历,并用一种新颖的思路来表现出一种更丰富的内涵。

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在希腊文学圈中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浓缩出来的古希腊文化精髓。

1.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介绍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历史影响力超越了詹姆斯·霍洛维茨和托马斯·曼,因此也被称为“现代思想家”。

他渊源于古希腊年代,其独特的哲学思想、文学专注以及宗教和文化考古学的理论,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这一时代。

2.《悲剧》介绍他创作的名作《悲剧》是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悲剧”,结构比较特殊,以“屋大维”这个概念作为线索,讲述了两代人的不同经历,并用一种新颖的思路来表现出一种更丰富的内涵,一经出版就在希腊文学圈中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浓缩出来的古希腊文化精髓。

3.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是以其剧作《悲剧》为例论证的,强调的是悲剧的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悲剧可以用来蕴含深刻的深刻思想,可以用来引发人们对这种深刻思想的共鸣,有助于培养出善良、正确的行为准则,为人类的和平和繁荣做出贡献,也可以用来教育人们有关正义和道德的正确观念。

西方文论论文亚里士多德悲剧观

西方文论论文亚里士多德悲剧观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摘要: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给悲剧提出完整定义的人,并指出悲剧的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语言、唱段和戏景。

本文论述了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观照及其历史地位。

关键词:悲剧理论悲剧情节悲剧人物历史地位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3—前322)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生于三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悲剧艺术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皮德斯之后,悲剧艺术十分繁荣的的时代。

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

正是这位百科全书式的伟人,在总结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了最早的以情节论为中心的悲剧理论,同时在历史上第一次概括了悲剧的定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理论,对后世特别是对西方悲剧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主要集中在《诗学》中,从第六节到第十九节,都是在讨论悲剧。

《诗学》通过悲剧与史诗、悲剧与喜剧之间的比较肯定了悲剧的创作过程,对悲剧情节的取材、情节的结构原则及艺术技巧等问题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因此,车尔尼雪夫斯基尊称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的奠基人。

(1)一、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认为诗人的罪过是培养发育人性中低劣的部分而摧残理性,他否认史诗、悲剧、喜剧能表现真理,认为他们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

但史诗与悲剧相比较,柏拉图认为史诗优于悲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学家认为爱真理者不应该喜欢庸俗低劣的悲剧,因为它远离真理;苏格拉底也要求他的信徒们戒除和严格禁绝这种非哲学的诱惑。

其次,亚里士多德在《诗学》最后一章中指出当时流行的观点认为“史诗的对象是有教养的听众—他们的欣赏无需身姿的图解,而悲剧则是演给缺少教养的观众看地。

所以,如果悲剧是一种粗俗的艺术,那么她显然是二者中的较为低劣者。

”(2)柏拉图等哲学家们认为史诗比悲剧更高贵的主要原因在于,史诗因为更接近抽象思辨而优于悲剧。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

马克思曾称他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也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诗学》等。

其中《诗学》成书于亚里士多德游历外邦归来雅典之后,是他成熟时期的美学思想结晶。

现存的文本据说是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园的讲义,论证严密,风格简洁,但可能未经整理加工,有的论述比较晦涩,引起不同的解释。

《诗学》现存文本有二十六章,内容大体分为三部分:(1)第一至第五章,论述艺术的本性是摹仿,以此来区别各种艺术形式,追溯艺术的起源和发展;(2)第六至第二十四章及第二十六章,论述悲剧的特征及构成要素,比较史诗和悲剧(3)第二十五章,分析批评者对人的指斥,提出反驳的原则和方法。

《诗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理论详尽,深入而系统的阐述。

他提出了悲剧史上第一个悲剧概念,在《诗学》第六章①里说到: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亚里士多德还给悲剧制订了许多规则,如悲剧应该是五幕剧,其情节应该发生在最亲近的亲属之间。

曹禺和《雷雨》曹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杰出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雷雨》是曹禺用5 年的时间创造的,虽然他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却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雷雨》展示了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专制的家长,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伤的女人,悔恨着罪孽却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的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的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作者:朱蕾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第12期
摘要:古希腊悲剧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的文艺学、美学著作。

书中完备地阐述了悲剧理论,并对后世悲剧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悲剧理论悲剧创作悲剧功效
0引言
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成就了一个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不仅出现了一批流传后世的文学艺术经典之作,而且在文艺理论方面也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除开他的哲学思想,其在文艺理论方面也勇开先河,在其著作《诗学》中提出的一系列与文艺理论有关的真知灼见,对后世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人类文化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的文艺学、美学著作。

在这本书中,亚里士多德对悲剧创作的各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而又严谨深刻的分析探讨。

1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创作的一些论述分析
情节结构是构成悲剧的最重要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应该具备整一性,悲剧所摹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即指有内在联系的完整紧凑的一组行动,这种内在统一性对文艺作品的创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他认为“悲剧所摹仿的行动,不但要完整,而且要能引起恐惧与怜悯之情”,即要能引发人们心底潜存的共同的悲剧情结。

悲剧情节应当是“有普遍性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他认为:“一桩不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

”因此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比生活更高的艺术审美效果和审美价值。

他认为悲剧摹仿的事件须有一定的长度,最好是不长不短,以便于观众把握,易于记忆为限度。

他指出,最完美的悲剧的结构“不应表现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既不能引发恐惧,亦不能引发怜悯,倒是会使人产生反感。

其次,不应表现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因为这与悲剧精神背道而驰。

再者,不应表现极恶之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他还强调了悲剧结构的自然和情节安排的合理性,认为悲剧中经常使用的布局手法———“突转”和“发现”应当从情节本身产生,而不是由剧作者刻意安排的偶然奇遇。

他既强调情节是悲剧创作的根基,又能认识到艺术技巧对悲剧的渲染功效,体现了艺术创作中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性。

在悲剧的内容对象上,他认为,悲剧主人公的性格要能引发观众恐惧和怜悯之情,而“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恐惧是由这个这样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

悲剧就是要描写“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的那类人,而不是“好人”、“坏人”或是什么“极恶的人”,这样的人因自身的某些过失或弱点而遭受厄运。

因为普通人也会犯同样的错误,从而对主人公的遭遇产生共鸣。

但如何界定这类人与好人、坏人的区别,是十分困难的。

他还写到“人物可能有勇敢的,但勇敢或能言善辩与妇女的身份不适应”。

这暴露了其对妇女的歧视。

因此他对悲剧人物的界定是存在偏颇和狭隘的。

对于悲剧的结局,亚里士多德主张“单一”而纯粹的悲剧效应。

他反对悲剧有大团圆式的结尾,认为悲中有喜远离了其心目中的理想完美的悲剧本质要求。

纯粹的悲剧确实比喜剧或悲喜剧更能感染人心,但一味强调悲剧效果,也是有失偏颇的。

在悲剧的语言形式上,他主张要把握雅俗的适度,做到雅俗和谐,“明晰而不流于平淡”。

在创作的趣味倾向上,他强调作者创作的独立性,不能一味迎合观众,但“应竭力用各种语言方式把它传达出来。

2亚里士多德有关悲剧功效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从观众的接受心理来分析悲剧的功效作用,认为悲剧接受是使悲剧内在价值发挥和实现的必经阶段。

作为一种社会精神活动,悲剧创作和演出必然需要一个明确的目的,即要使观众“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katharsis,没有明确释义,可译为宣泄、陶冶与净化,本文译为陶冶)。

他从三个方面对“陶冶”进行了概括:一是认识功能,通过对主人公“犯了大错误”“而不是为非作恶”厄运的认识,来达到欣赏和审美,也就是他所说的“我们一面在看,一面在求知”。

二是教育功能,读者会通过体会“与我们相似”的人所遭受到的厄运来获取经验和教训,从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三是净化和精神享受功能,这属于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即置身其中,全身心皆接受了一次宗教洗礼和精神沐浴。

总之,悲剧的艺术价值就在于使人获得美感和道德教育,而怜悯与恐惧正是使观众的情感“得到陶冶”的两大途径。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功效应该有客观的标准。

他既肯定艺术创造的自由性和非功利性,又十分重视艺术的功效性,在谈到“悲剧快感”时认为:这种快感并不只是快乐的感觉,还是一种与剧中人物的心灵交流和悲欢体验,这种悲剧快感不会因艺术欣赏的终结而结束,而是要持续一段时间,化为深刻而形象的记忆,对人心产生启示,对生活产生影响,最后产生和谐与深入思考和道德净化的效果。

这种寓教于乐的观点对后世的艺术评价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结束语
虽然,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仍有完善和改进的空间,但是,瑕不掩瑜,其悲剧理论仍是我们学习和研究西方的文艺思想和文化的坚定基石。

参考文献:
[1]亚里斯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亚里斯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朱蕾(1983-),女,甘肃兰州人,安康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