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常见自然灾害

合集下载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力量引发的灾害性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干旱、风暴等。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东亚季风区,地理环境复杂,因此自然灾害频繁且多样。

本文将围绕中国的自然灾害展开讨论。

一、地震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发的地球上最剧烈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汇带,地震活动频繁。

1999年的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和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都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伤痛。

地震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基础设施的破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洪水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然而,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洪水的侵袭。

每年夏季,中国的南方地区常常发生洪灾,导致大量农田和城市被淹。

特别是长江和黄河流域,常常受到洪水的威胁。

洪水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破坏农田、城市设施和交通网络,给农民和居民带来严重影响。

三、干旱干旱是中国面临的另一种自然灾害。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地势复杂,气象条件多变,许多地区经常出现长时间的干旱现象。

特别是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带,干旱常常造成水源匮乏,农作物减产,甚至生态系统退化。

干旱还会导致水资源紧张,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四、风暴风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台风、龙卷风和暴风雨等。

中国位于东亚季风区,往往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每年夏季和秋季,南部沿海地区都可能遭受台风的袭击,给当地居民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此外,在北方地区,龙卷风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会引发破坏和人员伤亡。

在面对这些自然灾害的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灾害防范和抗灾救灾工作。

政府加强了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了灾害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提高了人民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总的来说,中国面临着多样化的自然灾害威胁,包括地震、洪水、干旱和风暴。

这些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将继续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范工作,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火山是地壳破裂处喷发岩浆、岩灰、火山灰、碎屑物、火山弹等的自然现象。

3.洪水:洪水指因暴雨、融雪、冰川融化等导致河水暴涨,水位超过河岸线的水文现象。

4.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偏少,造成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生物生活的现象。

5.台风: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风力达到12级以上。

6.滑坡:滑坡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7.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二、防灾措施•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建立火山监测预警体系。

•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火山地质公园建设,合理利用火山资源。

•普及火山知识,提高公众的火山防范意识。

•加强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开展洪水风险评估,制定防洪预案。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开展洪水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

•建立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干旱气候。

•开展干旱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干旱防范意识。

•加强台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制定台风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防台风工程建设,提高防台风能力。

•开展台风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台风防范意识。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制定滑坡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避让滑坡危险区。

•开展滑坡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滑坡防范意识。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力量所导致的灾害事件。

由于中国位于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包括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多样、地形变化剧烈等因素,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特点。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由于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泛滥、雨水过多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情况所引起。

长江、黄河和淮河流经多个省份,其中尤以四川、湖南、浙江、河南等地更为频繁。

洪涝灾害不仅对农业造成重大影响,还对城市造成严重破坏,损失巨大。

二、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中国的另一个常见自然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中国的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北地区和台湾等地。

其中最严重的地震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主要影响中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

台风带来的狂风和豪雨对当地的农作物、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福建、广东、浙江等省份是台风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台风的频率和强度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对中国的影响也愈发严重。

四、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

干旱导致土地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阻,牲畜缺水,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的地势高、气候干燥,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干旱灾害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五、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由于中国地势复杂,包括高山、丘陵、河流等地形,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

滑坡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土地下滑导致房屋和道路的破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的山区,雨水冲刷土壤形成泥石流,造成山洪、堰塞湖溃坝、村庄毁灭等后果。

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是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的自然灾害中,主要包括地震、洪水、旱灾、台风和滑坡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有特点,分布也不均匀,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地震是中国最常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和社会秩序混乱等后果。

地震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壳活动频繁,地震风险较高。

其次,洪水是中国另一个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中国的江河众多,水资源丰富,但也带来了洪水的威胁。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的南方地区经常发生洪水。

洪水不仅会造成农田受灾和农作物减产,还会导致城市内涝和房屋倒塌等问题。

洪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水系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平坦,易受洪水侵袭。

第三,旱灾也是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部分地区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的威胁。

旱灾不仅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紧张,还会造成饮水困难和生活用水不足等问题。

旱灾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等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少,蒸发大,容易发生旱灾。

此外,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是台风的主要活动区域,每年夏季和秋季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海上交通中断、农田受灾和房屋损毁等问题。

台风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靠近热带海洋,台风易于生成和发展。

最后,滑坡是中国山区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拥有大片的山地,山坡陡峭,土壤松散,容易发生滑坡。

滑坡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毁坏,还会导致交通中断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滑坡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山区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陡峭,雨水和重力等因素容易引发滑坡。

中国地理灾害

中国地理灾害

中国地理灾害地理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力量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生产造成破坏和威胁的各种自然灾害现象。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地理灾害在中国经常发生,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的地理灾害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气候灾害中国是世界上受气候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气候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风暴和台风等。

洪涝是中国最常见的气候灾害之一,每年夏季和秋季都会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特别是在沿海和江河流域地区,由于地势低洼和水文条件复杂,洪涝灾害造成的破坏更为严重。

干旱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常见灾害,为农林牧业带来的损失巨大。

风暴和台风则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对沿海地区的防护设施和居民安全构成威胁。

二、地震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大陆板块交界带,地震活动频繁。

每年都有大量的地震发生,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民生带来巨大破坏。

特别是西部地震带,地震造成的损失往往更为严重。

汶川地震、唐山地震等都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震灾害的防治,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社会防震减灾能力的提升。

三、地质灾害中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国家,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

中国的山地地区,特别是四川、云南等地,地势陡峭、植被繁茂,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这些灾害经常给山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和盆地地区,由于地下开采和水资源开发的过度,造成地下空洞和地面下陷。

地裂缝则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破裂现象,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四、其他自然灾害除了上述的气候灾害、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中国还有其他自然灾害。

例如,火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灾害,特别是在建筑物密集的地区,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往往较大。

近年来,森林火灾也逐渐成为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在林区的火灾防治工作上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总结起来,中国的地理灾害多发、多样,对国家的发展和民生构成了巨大威胁。

地理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地理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地理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然灾害频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经常发生在夏秋季节。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且气象条件复杂多变,降雨量大、集中等因素,洪涝灾害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中国采取了以下措施:1.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国在防治洪涝灾害方面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投资,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堤坝和排水系统,以有效调控水流,保护周边地区免受洪水侵袭。

2. 拓宽河道和整治河网:为了增加河流的承载能力,中国拓宽了一些狭窄的河道,整治了河网,消除了河道淤积等问题,以保证洪水的安全疏导。

3.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中国加强了对气象信息的监测和预测能力,建立了现代化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洪涝灾害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二、地震灾害地震是中国的另一大自然灾害,尤其在西南地区,地震频繁。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的影响,中国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1.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震级和震源位置,及时预警和发布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避震措施。

2. 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中国加强了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建设,规范了建筑行业的相关标准,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了地震给建筑物造成的损失。

3. 提升公众防震意识:中国通过广泛开展防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避震行动,减少人员伤亡。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给沿海城市和渔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减轻台风灾害的破坏程度,中国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中国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测能力不断加强,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提醒沿海地区的居民和渔民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及原因

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及原因

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及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六
大类。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其中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2、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
(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
(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
(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
(7)、厄尔尼诺的危害。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和社会造成巨大破坏的事件。

作为一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国常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并探讨对策和应对措施。

一、地震地震是指地壳发生断裂和位移的现象,通常会伴随着强烈的震动。

中国位于地震带上,地震频发,其中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等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地震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中国政府针对地震灾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加强抗震设施建设、提高地震科学研究水平等。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地震救援力量的储备和培训,提高了抗震救灾的能力。

二、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位突然上涨,超出容水量造成的水灾。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河流众多,洪水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的自然灾害之一。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的一些地区都会发生洪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政府为了应对洪水灾害,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洪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河道的治理,包括疏浚河道、加固堤坝等。

其次,加强了对气象信息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布洪水警报,提醒民众做好防范。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洪水灾害的救援和防控力度,提高了应急救灾的能力。

三、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具有强风和大雨等特点。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侵袭,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台风不仅能够造成强风、暴雨等直接灾害,还能引发海啸、风暴潮等次生灾害。

针对台风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布台风路径和强度等信息。

其次,开展了对沿海地区的防风工程建设,修建抗风堤坝、加固房屋等。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受灾地区的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

四、干旱干旱是指某个地区降水量长期偏少,导致土地和水资源极度缺乏。

中国幅员辽阔,干旱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北方地区。

干旱不仅会导致农作物减产,还会造成水源短缺、生态退化等问题。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因此自然灾害种类繁多,频次高,危害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地理环境中的主要自然灾害,并分析其成因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缘和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带上。

中国位于世界地震活动带上,主要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

据统计,中国每年平均发生地震500多次,其中破坏性地震约20次。

1.典型案例: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近9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

汶川地震的原因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运动,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四川盆地的变形。

二、洪水洪水是中国最常见、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大部分地区都有洪水发生,尤其是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

洪水的主要来源有暴雨、融雪、冰凌等。

1.典型案例:1998年长江洪水1998年夏,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造成4000多人死亡,数百万人口受灾。

这次洪水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加上长江上游的森林砍伐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江岸决堤。

三、干旱干旱是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

中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尤其在北方地区。

干旱的原因主要有降水不足、气温升高、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1.典型案例:2011年北方大旱2011年,中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涉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份。

干旱导致粮食减产、水资源紧张,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四、台风台风是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影响最为频繁的地区,每年平均有6-8个台风登陆。

台风过境时,带来强风、暴雨,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1.典型案例:2013年台风“海燕”2013年10月,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造成超过600人死亡,上千人受伤。

随后,“海燕”转向中国海南岛,给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带来严重损失。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自然力量,如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影响的突发事件。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本文将从地震、洪水和台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地震是中国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和长江三角洲的交汇地带,属于地震活跃区。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某某地发生了地震的新闻。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中国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达数千次以上,尤其是5级以上的地震频繁发生。

地震不仅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还对房屋、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造成灾难性破坏。

例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数十万人的死亡和伤亡,数以百计的城镇和村庄完全被毁。

地震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需要政府、科学家和公众共同努力来降低其损失。

洪水是中国自然灾害的另一个主要形式。

中国地广人多,许多地区常年受到洪水的威胁。

气候变化、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环境破坏都是洪水频发的原因。

每年夏季,中国南方地区大量降雨,加上山区冰雪融化的水流,导致江河水位上涨,甚至决堤泛滥。

洪水带来的破坏性不容小觑,农田被淹、房屋被毁、人畜无处可逃。

除了直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洪水还会引起疾病传播和粮食短缺等问题,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长期影响。

因此,预防和减轻洪水灾害已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经常遭遇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拥有长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但也因此成为台风的直接受害者。

每年夏秋之际,台风的到来带来强风、暴雨和海啸等灾害。

台风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导致沿海城市的停工停产、交通中断、直接经济损失等问题。

例如,2005年的珠江口台风和2019年的利奇马台风,给广东和浙江等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预防和救助措施,提高了抗御台风灾害的能力。

生活知识_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生活知识_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由洪水引发的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

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泥石流来势凶猛,而且经常与山体崩塌相伴相随,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对农田和道路、桥梁及其他建筑物破坏性极大,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

泥石流预防措施: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

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

应急要点: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向高地跑。

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

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找寻宿营棚。

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

应对滑坡、泥石流的措施1.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因降雨过多或强度过大而引起的江河决堤、山洪暴发、内涝积水不退、淹没田地、毁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

我国每年的4~9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辽河下游、华南地区和松花江流域是主要受灾区。

解放后我国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是1991年夏发生在江淮地区和太湖流域的大面积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85亿元。

1975年8月5~7日河南驻马店地区3天降雨量达1605毫米,引起山洪暴发,使两座水库溃坝,淹没农田113万公顷,冲毁京广铁路线100千米,死亡数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

(2)干旱干旱是久晴、高温、持续少雨或不雨的气象灾害。

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旱灾、风灾

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旱灾、风灾

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旱灾、风灾知识点: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通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还会引起次生灾害,如山崩、滑坡、海啸等。

2.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域因降雨、融雪、冰凌等原因导致水位急剧上升,淹没周边土地和建筑物,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

洪水分为流域性洪水、地区性洪水和城市洪水等类型。

3.火灾:火灾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引发的火灾事件,火势迅速蔓延,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自然灾害。

火灾的原因包括雷击、电线短路、炉火失控、吸烟不慎等。

4.旱灾:旱灾是指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土地干燥、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

旱灾分为阶段性旱灾和区域性旱灾。

5.风灾:风灾是指强风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破坏,包括台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

风灾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细节可能因教材和课本的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习题及方法:1.习题: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迅速跳楼逃生B. 躲到墙角或家具下C. 乘坐电梯下楼D. 恐惧不敢动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B。

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速躲避到墙角或坚固的家具下,保护头部,避免被坠落的物品砸伤。

不要选择跳楼逃生或乘坐电梯下楼,这会增加危险。

2.习题:下列哪种情况最容易引发火灾?B. 电线短路C. 炉火失控D. 吸烟不慎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D。

吸烟不慎是最容易引发火灾的行为,因为烟头燃烧过程中可能会掉落在易燃物品上,引发火灾。

雷击、电线短路和炉火失控也可能导致火灾,但相对而言,吸烟不慎更容易发生。

3.习题:旱灾通常发生在哪些地区?A. 沿海地区B. 内陆干旱地区D. 湖泊流域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B。

旱灾通常发生在内陆干旱地区,这些地区降水量较少,土地容易干燥,农作物生长受影响。

如何认识中国普遍自然灾害及灾害应对

如何认识中国普遍自然灾害及灾害应对

如何认识中国普遍自然灾害及灾害应对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

灾害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洪涝、地震、台风、旱灾等等,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深刻认识中国普遍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自然灾害,尤其是在暴雨季节和台风季节,容易引发河流泛滥、城市内涝、山洪暴发等现象。

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预防和抗灾两方面。

预防方面,需要及时发现搞点、治理水面、加强监测预警等;抗灾方面,需要组织人员开展疏散、转移和救援等工作,并适时进行复工资金拨付等。

二、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在中国较为活跃的地震带地区,更加突出。

在应对地震灾害时,预防和救援同样重要。

预防方面需要推进地震科学革新、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灾后重建等;抗灾方面,需要紧急救援、应急物资供给、心理疏导和重建工作等。

三、台风灾害热带气旋是台风灾害的一种,其主要影响是大风、暴雨、海啸,不仅对农业、交通、防洪等各个领域造成影响,而且灾害后重建也较为困难。

预防和抗灾同样重要。

预防方面,需要发放预警信息、进行管理和管控、建设成功抗灾设施等;抗灾方面,则需要清理灾区、支援救援队伍、加强设施修复等。

四、旱灾旱灾对于干旱地区的人民和经济有着极大的影响。

旱灾主要是由于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因此需要减少不必要的人类活动,建设生态公园,加强调查监测、提高旱灾预警能力等来应对旱灾。

五、结语总的来说,中国的自然灾害形式多样,应对措施也必须灵活多变。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地址普通百姓应该增强安全意识,遵守防灾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同时政府、企业和组织机构也需要根据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时制定防范和救援措施,做到早期预警、以民为本,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然灾害中得以幸存,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灾害管理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灾害管理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灾害管理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自然灾害频发。

地震、洪水、旱灾、台风、滑坡等灾害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中国的灾害管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自然灾害现状以及该国对灾害的管理措施。

一、自然灾害的类型中国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地震、洪水、旱灾和台风等。

1. 地震地震是中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近年来,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地震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2. 洪水洪水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在长江、黄河流域。

每年夏季,来自上游的大量降雨导致河水泛滥,给沿岸居民和农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 旱灾中国幅员辽阔,干旱灾害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些地区由于缺水导致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给农民造成了生计的严重困扰。

4. 台风中国沿海地区经常受到来自太平洋的台风影响。

台风风力强大,能引发海啸和暴雨,给沿海城市带来严重破坏。

二、中国的灾害管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灾害管理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包括预警系统、救援机构、减灾政策等。

1. 预警系统中国建立了完善的气象、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这些系统能够通过科学的观测手段及时监测到自然灾害的迹象,并向相关地区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2. 救援机构中国成立了专门的救援机构,如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等。

这些机构负责监测和研究自然灾害的趋势,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便政府制定应对灾害的政策和措施。

3. 减灾政策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减灾政策,旨在提高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政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灾后重建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提高了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

4. 国际合作中国也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自然灾害。

中国参与了国际灾害救援行动,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援助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从国际社会获取了救援经验和技术手段。

中国灾害与环境知识点

中国灾害与环境知识点

中国灾害与环境知识点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

灾害与环境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了解中国的灾害与环境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灾害风险,也有助于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常见的灾害类型及环境问题。

一、自然灾害1. 水灾中国是个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北方地区缺水,南方地区水资源较丰富。

然而,南方也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的袭击。

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南北河流差异较大,北方河流多为短而陡峭的山地河流,水量少且泥沙富集,容易造成洪水;南方河流多为长流域,水量丰富,容易发生洪涝。

2. 地震中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四川、云南、青海等地最为常见。

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地震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3. 台风东南沿海常发生台风。

台风暴雨和强风可能导致水灾、风灾,对其沿海地区的人民和经济造成很大影响。

最常受台风袭击的是广东、福建和台湾省。

4. 干旱我国主要干旱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尤以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地为主。

干旱造成水资源减少,农业受灾,影响人民生活。

二、环境问题1. 水污染我国水污染问题严重。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

许多地方的湖泊、河流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2. 大气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对空气质量和人们健康构成威胁。

3. 土壤污染我国的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弃物、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垃圾等。

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4. 生物多样性减少我国的生物多样性遭受较大的损失,主要原因是森林破坏、湿地退化、非法盗猎和气候变化等。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影响着生态平衡,也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总结:灾害与环境密切相关,了解中国的灾害与环境知识点对于我们应对风险、推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地震带以及南海北太平洋海地震带的交汇区域,同时也是全球受台风影响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

自然灾害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的自然灾害进行探讨,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和干旱等。

地震是中国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中国位于地震活跃带,地震频繁发生。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地震的记载,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规模地震,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

这些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危害,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能力,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防震措施,包括加强建筑抗震能力、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加强应急救援等。

洪水是中国另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降雨水量大,地形复杂,河流众多,洪灾频繁。

长江、黄河等大型河流每年都会发生洪水,导致大面积的灾害和损失。

洪水给农田、农作物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解决洪水的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水利建设,修筑了一系列防洪工程,包括三峡工程、黄河治理等。

此外,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也是防范洪灾的重要手段。

台风是中国夏秋季节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沿海地区多次受到台风的袭击,给沿海城市和渔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往往引发海上交通中断、农田受灾和城市淹水等问题。

为了应对台风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加强海堤和防风林的建设等。

另外,中国还面临着干旱等自然灾害。

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一些地区的降水不足,导致干旱出现。

干旱对农业产生了严重影响,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困难。

为了减轻干旱带来的损失,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推广应对旱灾的技术和设施,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总的来说,中国的自然灾害多种多样,每一种都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政府和人民通过各种手段来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但是,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更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全球气候治理的努力,从根本上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威胁。

中国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与台风

中国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与台风

中国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与台风中国是一个地灾和水灾频发的国家,常年受到地震、洪水和台风的威胁。

这些自然灾害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对中国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和台风进行介绍和分析。

地震是中国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和具有破坏性的一种灾害。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处,地震频繁发生。

其中震级较大的地震经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玉树地震,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不仅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破坏,还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困扰。

洪水是中国另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地域广阔,地势复杂,加之季风气候的影响,导致了中国的洪水问题严重。

每年夏季雨季,河流暴发性洪水成为常态。

洪水不仅对农田和农作物造成严重浸泡和冲毁,还对沿岸城市和乡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经常出现的城市内涝更加加剧了洪水对中国城市的影响。

洪水还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交通阻塞,给受灾地区的救援和恢复带来极大的困难。

与地震和洪水相比,台风对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

中国沿海城市经常受到强台风的袭击,台风不仅带来强风和风暴潮,还会引发暴雨和海啸等附加灾害。

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可忽视。

此外,强台风还会对海上交通、渔业和沿海工程设施带来严重破坏,给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中国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和灾害管理制度。

在地震方面,加强了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升了抗震设防标准和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洪水方面,加强了防洪工程建设,提升了城市排水能力和抗洪能力,完善了洪水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

在台风方面,加强了海上防御和救援能力,提高了台风监测和预测能力,完善了台风应急响应机制。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地震、洪水和台风频繁,地震和洪水的高发地区往往是农村和贫困地区,突出了地区间的差异和不平衡。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治措施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治措施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治措施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治措施一、引言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有正确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而了解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是地理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并详细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特点1. 地震: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受损等严重后果。

2. 台风:每年夏秋季节,台湾海峡和南海出现多个台风。

台风带来强风暴雨,导致水灾、滑坡等灾害。

3. 暴雨洪涝:中国夏季容易出现连阴雨天气,在山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

4. 干旱:北方较西北干旱,南方沿海也有少数干旱地区。

干旱导致作物减产、水源缺乏。

5. 雷电:我国雷电频发,对农田、森林和人类安全带来威胁。

6.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崩塌。

由于地形多样,地质灾害在中国较为常见。

三、防治措施1. 地震防治措施:(1)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房屋结构稳固。

(2)开展地震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

(3)完善地震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

2. 台风防治措施:(1)加强气象监测,及时预报台风路径和强度。

(2)采取措施避免船只沉没,保障海上安全。

(3)做好城市内涝排水系统建设。

3. 暴雨洪涝防治措施:(1)规划合理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抗洪能力。

(2)大力发展植被覆盖率,减少山区泥石流等灾害。

(3)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比如修建堤坝和水库。

4. 干旱防治措施:(1)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2)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

(3)建立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调度水资源。

5. 雷电防治措施:(1)加强雷电监测与预报,在雷电频繁区域设置防雷装置。

(2)增加乡村的避雷针数量,并做好维护工作。

6.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主要针对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问题,其防治具体包括:(1)精确评估地质灾害风险;(2)采取合理的土石方工程以减少滑坡;(3)开展植被恢复和林业保护以减轻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4)严格规范开挖操作以避免崩塌事故。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案例①——中国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发生了里氏7.8 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即北纬 39.6°,东经118.2°。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 城市地震灾害,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 坏范围超过30万千方千米,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相当于全国面积的1/3。唐山地震造成 数十万人伤亡,民房和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 大举世罕见。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 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 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 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 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 极强。如图所示:
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再见
案例②—台湾岛“9·21”南投地震
2019年9月21日凌晨,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地区。这是 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该区有许多活 断层,导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整个灾区 死亡2 329人,伤8 722人,失踪39人,倒塌各种建 筑9 909栋,严重破坏7 575栋,受灾人口250万,灾 民32万,财产损失92亿美元。此次地震还波及福建、 广东、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区。
滑坡 泥石流 灾害 多发
季风 气候
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
Hale Waihona Puke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四、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强冷空气 标准的一半以上时,或日平均气温的过 程总降温7 ℃ ,负距平的绝对值>3 ℃的 总站数20站;或虽未达上述标准,但造 成了一定灾害的过程,一律作为“一般 冷空气”
寒 潮
新地岛以西 的寒冷洋面
新地岛以东 的寒冷洋面
源地
冰岛以南的 洋面
寒 潮
冷空气侵入我国主要 有三条路径 偏西路径
台风 寒潮
干 旱
主要是由于长时间降水偏少 造成土壤和地表水分缺乏, 影响农作物生长, 并导致 水资源缺乏和生态环境恶化 , 若长时间干旱, 就会造成 人畜饮水困难,严重影响 人民的生存环境
是中国最常见、影响 最大的气候灾害, 每年 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 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粮食 总损失的50%左右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 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 同心圆。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
台 风
2、形成: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 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 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 外扩散的初始扰动 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 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青藏高原灾害带
青、藏及川西北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海洋灾害带
暴风雪、地震、 寒潮、雪崩等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小结
海洋
东部和南部海域 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东南沿海
东部 中部 西部 青藏高原
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台风、风暴潮、 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
第三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等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 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 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 青、藏及川西北 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
寒 潮
寒潮过程的划分
(一) 全国性寒潮
凡日平均气温的过程总降温>10℃,负距平 的绝对 值>5 ℃的站点数,北方32站(占北 方站点数的三分之一),南方13站(约占南 方站点数的四分之一);或南北方达到上 述影响强度的总站数40站,同时过程总降温 7 ℃ ,负距平的绝对值3 ℃的总站数90站 (占南北方站点总数的60%)
1980 年代以来
我国自然灾害灾情年代 际变化趋势明显。总体上, 死亡人口、倒损房屋呈下降 趋势,人口受灾情况、农作 物受灾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 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1990 年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 速增长,灾害造成的各项损 失较之1980 年代增大趋势 明显
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趋于相对稳定, 而灾害强度波动性较大,且有增大趋势。
(二) 区域性寒潮
凡日平均气温的过程总降温>10 ℃ ,负 距平的绝对值>5 ℃的南北方站点数20站, 同时过程总降温7 ℃ ,负距平的绝对值 >3 ℃ ,南北方站点数40站
寒 潮
寒潮过程的划分
(三) 全国性寒潮 凡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区域性寒潮 标准的一半以上时,则作为“强冷空气”
(四) 区域性寒潮
中部灾害带
青藏高原以东 的第二级阶梯
西北灾害带 海洋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自然环境最为复 杂、地表物质最 不稳定的大斜坡 地带 雪灾、干旱 暴雨、洪水、 地震、滑坡、 泥石流等
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
西北灾害带
西北内陆的新、 甘、宁、内蒙古 西部
海洋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中国的干旱区 地震、沙尘暴、 霜冻、干旱、 病虫害等
自然灾害与环境 (理性分析)
1、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 灾害 自然 灾变
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 境的自然现象 属于自然变异, 只有自然变异对人类社会造 成损失时, 才称之为自然灾害 是遭受自然灾害后区域内生命和物质的损失情 况,是对自然灾害社会属性的度量,是减灾救 灾工作的基础,只有及时了解和传递灾情信息 ,灾前和灾中的防灾、抗灾和救灾才能发挥最 大效能,灾后的恢复重建更是必须以灾情评估 为依据
我国处在太平 洋板块和亚欧 板块的交界处 ,地壳运动强 烈
归纳:
成因 特点
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
尤其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特殊的地理位臵 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 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
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
地域分异 旱灾 洪涝 原 因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原为多发区 O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 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 台湾省、华北、西北、 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西南为多发区 华北、西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O 西南为多发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 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死亡人口7 973人,紧急转移安臵人口851 万
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 565 万hm2,其中绝收
面积532 万hm2,因灾倒塌房屋309 万间,损
坏房屋848 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 289 亿元
近30年来自然灾害灾情分布特征
1978 年以来
我国自然灾害灾情年际 变化趋势明显。总体上,死 亡人口呈明显下降趋势,人 口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情 况和直接经济损失上升趋势 明显,房屋倒损呈缓慢上升 趋势,但相对直接经济损失 下降趋势明显,房屋倒塌比 例也有所下降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自然灾害趋势
气候是不断地变化着, 甚至有时会发生较大的异 常, 产生灾害。近年来, 世界上接连不断地发生大范 围、持续性气候异常, 每年给全世界带来约600 亿美 元以上的经济损失。气候变化与异常已是影响世界 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 气候变化与异常及其对经济 和社会的影响不仅成为国际科学界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研究课题, 而也是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 区在制定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认真考虑的一 个重要问题。
3、致灾因子的地理背景分析
大地构造特征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地貌与地势特征
气候特征
11:58
11:58
11:58
中国气候类型图
影响中国的东亚夏季风
中国自然灾害频发原因
1
2 我国2/3的面 积是山区,地 貌类型复杂多 样
3 季风气候不稳 定,尤其是夏 威夷高压势力 的大小及位臵 的移动,导致 了我国频繁的 旱涝灾害
东亚气候系统示意图
中纬度扰动 陆面过程 极冰
东亚气候系统年际变化
青藏高原
东亚季风
西太平 洋副高 西太平 洋暖池 ENSO 循环
旱涝气候灾害
东亚严重气候灾害
4、地 震
5、防灾减灾的具体手段和措施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与成就 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5、防灾减灾的具体手段和措施
2009年3月2日,中国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 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 全国“防灾减灾日”。之所以选择5月12日,是为了 纪念震惊全人类的“5·12”汶川大地震,纪念在地 震中失去生命的8万多同胞。 认识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探求自然灾害与人 类活动的关系,提高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 现地球健康与世界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 防灾、减灾、抗灾的共同目标。
冷空气主力从115E以东即 河套以东向南侵袭,经蒙 古进入华北、东北南部、 再经渤海转向江南,达到 湖广地区。主要影响华北、 东北。从这条路径来的冷 空气,来得较慢,往往与 南方暖气流交汇一起,造 成低温阴雨连绵天气
寒潮天气的主要形 成路径
势力较弱
势力较强
势力较弱
2.3 灾害造成的损失
据民政部统计,1978 - 2009 年32 年间 我国因自然灾害年均受灾人口3. 6 亿人次,
是中国仅次于干旱的气候 灾害, 雨涝每年造成的粮食损 失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粮食总 损失的27. 5%, 个别严重雨 涝年份损失更严重。全国平 均每年洪涝受灾耕地约 0.07×108 ~ 0. 1 ×108 hm2 ( 1. 0~ 1. 5 亿亩)
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
2010 年西南地区干旱 2010 年西南地区干旱
洪 灾
2010年广安特大洪水
2010年江西新余特 大洪水
2005年全国洪涝灾害统计
台 风
1、定义: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 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 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 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 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 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 日本一带叫台风。
台风格美在太 平洋上形成
台风的卫星照片
2005年9号
台风麦莎
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
2005年9号 台风“麦莎 ”入侵我国 东南沿海地 区的路径
麦 莎 引 起 的 大 浪
2006年台风过后的厦门大学校园
2006年5月珍珠号 台风后的厦门大学
寒 潮
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是一种严 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 气象部门这 样规定:"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 温在24小时内剧降10℃以上,而且 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5℃以下, 称为寒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强 冷空气南下,造成48小时内气温下 降10℃以上,也称为寒潮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低温冷害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西北灾害带 海洋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海洋灾害带
东部和南部海域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海洋灾害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