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4不同的声音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四上《奇妙的声音王国》全单元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奇妙的声音王国》全单元教案单元教学时间五课时1、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能用扩散性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办法;2、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抽象概括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方法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4、通够通过亲身感受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扰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听周围的声音,然后汇报;6、设法让保鲜袋和自己的身体发声;7、小结:我们周围充满自然或人为的声音,为我们传递信息。
(注:第一部分是听自然的声音,第二部分是制造人为的声音)二、研究声音的产生1、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交流)2、按要求,把一些物体发声,并进行记录;1)、将橡皮筋、钢尺、音叉、鼓、塑料袋等物体进行发声;2)、问:经过这几个活动,你发现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反证: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1)、问:既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那声音是否消失了呢?2)、学生做音叉实验。
(注:其实可以将上面几个物体都拿来做一遍,重点是振动时间长一些的物体)三、小结:声音就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教学反思本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声音与振动间的关系,开头制造声音是让学生有一定感受,我让学生看书,除了书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哪些声音,接着让学生看书上的几个实验,并且做自己能做的实验,以这里找到声音与振动的关系,最后通过音叉,让学生知道,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在另一个班讲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制造声音,我跟他们说,除了人发出声音外,还可以用其他物体造出声音,然后让他们用自己手头上的东西造声,我则用音叉盒发声,对于音叉,先让几个学生上来摸发声的音叉,后来干脆走下去,让每个学生都亲身感受了一下。
补充:上面的反思是去年下半年上完课后写下的,今天再看这份教案时,我想,上这课时,能不能不要课本,就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最后自己得出声音与振动间的关系呢?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只怕不容易做到。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4不同的声音-附知识点梳理(2)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4.不同的声音教学目的: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能够辨别出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能够观察到声音发出高低不同声音时弦的变化。
●知道弦的变化与声音产生高低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技能1.在猜一猜游戏中细心感受人的嗓音具有差异。
2.细致观察物体的不同的振动,就同一个物体而言,试着提出声音强弱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3.观察一根弦的振动和音高的变化,能发现弦的变化、振动的变化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科学知识学会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知道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并能初步认识声音强弱、高低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耐心、细致地观察各种变化。
教学材料:小鼓、三角铃、橡皮筋、空盒子、粗细相同但长短不同的吸管、橡皮泥等教学步骤:集中话题1. 猜声游戏:找一名同学蒙住眼睛,由其他同学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对这为同学说一句话,让这个同学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2.问:为什么他能猜出是谁的声音呢?你还发现有哪些物体和其他物体相比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由这个猜声游戏让学生发现之所以能辨别出声音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高低和强弱。
探索和调查一、发现声音有大小的不同1.出示一段相同的音效,放两次(大小不同)问:听到什么?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声音的大小不一样,或者说强弱不同。
2.你能试着用你身边的物体发出这样大小不同的声音吗?(学生做发声活动)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板书)3.学生演示,问:你觉得要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关键是什么?(使用力的大小以及距离的远近)提醒: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只能改变声音的大小,这意味着不能改变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只改变用力大小。
二、辨别声音的高低1.教师用乐器(钢琴或吉他等)演奏两个高低不同的音,让学生说有什么不同?2.发给学生橡皮筋,你能用它也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3.你觉得声音的高低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4.学生填写预测并设计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测及设计的实验大致可分成三组,即橡皮筋的长短、松紧、粗细都有可能影响声音产生的高低。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不同的声音》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不同的声音》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材背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和光》•第二课时《不同的声音》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来源和分类;•能够根据不同的声音进行分类;•掌握发出空气振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类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组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强化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调整学生的心态,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感悟、发现和探究的美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讲解声音的来源和分类;•实验测量不同声音的大小和音调;•分析空气振动的原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声音的本质和分类;•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实验方法,实现对声音大小和音调的测量;•让学生理解和研究空气振动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探究方法本课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来发现、理解科学知识。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验观察能力。
3、课件展示法以课件方式展示丰富的声音样例和图片,满足学生观察和听取声音的需求。
4、讲授法通过讲授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声音及其产生原理。
5、讨论组互动法让学生组成讨论组进行互动,让学生探讨发现不同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五、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课件和声音的播放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授课(1)讲授声音来源和特点通过讲授介绍声音的来源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
(2)实验测量声音大小和音调通过借助课件、仪器、学生的一些协助和指导,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声音的大小和音调,让学生亲身参与和探究发现声音大小和音调的科学实质。
(3)讲解空气振动原理通过对产生声音的振动源、空气和听者之间的关系,讲解空气振动的原理。
3、活动设计(1)分组合作,分类比赛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在老师分配的声音样例中,根据不同声音的特点进行分类,组织比赛,并由学生对分类方法进行讨论和评价。
《不同的声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
体验不同探究真知——《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及分析教学分析《不同的声音》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的最后一课。
这节课是在前三节基础上安排的,学生了解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知道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以及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本课是继续引领学生对声音有更完整的认识,即让学生感受到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的区别,能用实验证明声音强弱,音调高低具体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1、感受并认识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的区别;2、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用力大小);3、能初步探究材料的松紧、长短、粗细、厚薄影响音调的高低;4、让学生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三角铃10个、大小不同的烧杯4个、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若干、小方塑料盒子10个、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听辨同学声音游戏规则:全班同学闭眼,老师让一名同学说一句话,然后请同学们猜说话的同学是谁?他(她)的声音有什么特点?请男女同学各一名,让学生分辨男女同学声音的差别。
2、听辨老师声音游戏规则同上,老师参与。
让学生分辨孩子的声音与成人的声音的不同。
3、听辨各种声音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声音,你们说说看这是什么声音?(①雷声②雨声③虫鸣声④电话⑤火车)课件展示4、教师谈话:看来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奇妙的声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不同的声音。
(板书课题:不同的声音)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声音丰富多彩,轰隆的雷声,哗哗的雨声,唧唧的虫鸣声,音量、音调、音色各不相同,构成了这个生趣盎然的世界。
这个熟悉的生活情境,激起了学生研究不同的声音的兴趣,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将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音量的不同1、敲三角铃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的声音,老师就带来了一个与声音有关的乐器。
(出示三角铃)师问:知道它是谁吗?生答:三角铃。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学设计
1.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能够运用扩散性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方法,能够完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过程。
3.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体会与他人交流、倾听,感受探究声音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培养和学会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并能从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并大胆尝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保鲜袋、尺子、皮筋、鼓、音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请同学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声音。
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看你能听到哪些声音。
(播放课件,摩托车发动行驶的声音,池塘里青蛙小虫叫的声音,大海潮声,海鸥鸣叫声,电闪雷鸣声)2.提问: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的周围有声音吗?生:有!师:你们想更深入地研究声音吗?生:想!3.师:关于声音,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呢?(生畅所欲言)4.师:非常好,同学们想研究的问题可真多啊,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除了用眼睛看外,声音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另一种重要的方式。
今天我们一起到奇妙的声音王国遨游一番。
(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二、制造声音,大胆猜测1.师:同学们刚刚听到那么多不同的声音,如果给大家一个保鲜袋,你会通过什么方法制造出声?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保鲜袋,问: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1)学生自行制造声音。
(2)学生汇报各种方法。
(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3.让学生进行一场比赛: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看谁能发出更多种声音。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不同的声音》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的最后《不同的声音》口本节课将在前而三课学习的基础上, 使学生获得个对声音的较完整的认识,所以本课是前面三课的升华H 前面在学习此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声音蜓…物体振动产生的,并町以问各个方向传播,但是对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不问声音, 庆别在哪里,还不是十分理解。
本节课我将寻颧学雏探究并解答这个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日标是知道声音有高低之分,学会辨别声音的高低。
了解影响音调的因素。
能在“猎猎我是谁”的游戏巾细心感受人的噪音。
仔细聆听占他不问的弦发出不同声音的变化u 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各种变化。
提高探究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基于以上分析,知道声音有高低之分是本节课的重点,而难点则是探究影响音调尚低的闲索口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突出重点口我将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n 学生以动手实验、集体研讨活动为载体,激发口主探究学习,在教师的指导礼让他们在门主学习中,体验、感悟、内化o 同时,教师在课前准备吉他把,橡皮筋数恨. 音频两段等教学川共。
根据以上教学要索的分析, 我将采川如卜ˉ敦学流程:首先出“猎猎我是谁”的游戏导入, 然后采访刚才的学生“为什么能才出来”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推思考。
然后引入课题= 不问的声音。
然后我将拿出把吉他, 具体探究不问的弦发出声音的攘别c 让学排深入体会高音,低音的特点口最们进行小结= 粗弦发出的声音“低沉”, 属于低音: 细弦友出的声音“尖锐”,属于高音,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u接着进行一"个探究实验薰我引导学生想办法使橡皮筋会发出尚低不同的声音o我将引导学生有日的的观蔡实验现象, 认真聆听不同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究竞有何不同:学生门主探究、观蔡并讨论口然后归纳总结出: “变紧、变短、变细”的橡皮筋发出的声晋茴n 接着我将进一步再引导学生“橡皮筋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是因为橡皮筋在振动.”观察在振动时有何特点, 最后得出结论: 物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影响膏调的高低o 为了进步加深对这个结论的理解,我将举例证明。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案单元概要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一些要求来建构的。
科学探究1.能比较清晰的描述有关现象,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传达给其他人。
2.能清晰阐述对现象和运动规律推断的合理性。
3.能制作简单的工具,能综合运用所学,创造性地制作。
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2.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才能到达人的耳朵。
3.知道乐音是令人愉悦的声音,噪音是使人烦躁的声音。
了解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与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体验科学的主要特征是实证,目的是认识客观规律。
1.声音的产生课程标准:《课程标准》3.1.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目的:过程与技能1.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2.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科学知识1.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学会尊重事实。
3.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找出使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能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学会尊重事实,学会通过搜集第一手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没有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
层次2:学生同意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但只把振动看成是摩擦、弹拨等一样的发声方法,而没有认识到声音产生的本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三)实验验证1.提问:你们能利用身边材料发出声音吗?2.教师提要求:制造声音不要太用力,以免影响其他班上课。
3.学生自选材料,制造声音。
(分组实验,轮流操作,认真感受)4.实验前分发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你们在制造声音时,有什么发现?(四)得出结论1.讨论:大家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2.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3.师生小结: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振动”。
4.研究怎样让物体停止发声。
(1)提问:你怎样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2)教师敲一下音拨,谈话:现在音拨发出了声音,怎样使它停止发出声音?(3)提问:同学们的表演说明了什么?(4)小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
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4、学生汇报制造声音的过程。
5、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
6、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7、学生上台表演。
通过老师的连问,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准确总结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3.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2、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探究新知(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 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 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精选】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声的方法也很多。
(二)作出假设1.小组猜测:为什么这些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塑料袋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三)实验验证1.提问:你们能利用身边材料发出声音吗?2.教师提要求:制造声音不要太用力,以免影响其他班上课。
3.学生自选材料,制造声音。
(分组实验,轮流操作,认真感受)4.实验前分发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你们在制造声音时,有什么发现?(四)得出结论1.讨论:大家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2.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3.师生小结: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振动”。
4.研究怎样让物体停止发声。
(1)提问:你怎样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2)教师敲一下音拨,谈话:现在音拨发出了声音,怎样使它停止发出声音?(3)提问:同学们的表演说明了什么?(4)小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
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2、学生作出自己的假设,并填在活动记录表上。
3、学生汇报假设。
4、学生汇报制造声音的过程。
5、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
6、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7、学生上台表演。
通过老师的连问,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准确总结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
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3.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1、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2、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探究新知(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 不同的声音|苏教版 (2)
学生试着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唱1234567,总结音调高和音调低的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五、进入4号大厅——“乐器”会展中心
教师敲击一组大小、长短不同的物体,引导孩子发现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
教师用吉他,提醒还有什么因素。
得出琴弦音调高低可能和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烧杯、粗细不同试管、木琴、白板课件、儿童吉他、鼓、记录单。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课时)
一、课前热身活动——听音辨认
二、情景导入——引出音色
进入1号音乐大厅——听音乐会
教师播放交响会,同学们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
提问:为什么可以猜出来?
提醒:每一位同学的声音不同,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不同的音色组成了美妙的世界。
六:探究性实验一
展示实验器材:小吉他。观察琴弦有什么不同。
引导实验1:琴弦音调的高低和长短关系。
学生上台设计怎么做实验。教师引导。
(注意控制变量,选弦的注意事项,完成实验单)
学生完成琴弦音调高低和松紧、长短、粗细关系的实验(7分钟)
教师巡视。
学生错误的反馈,学生再进行实验改进。(2分钟)
教学过程及内容
板书设计:
3.4不同的声音
1:音色
2:音量强振动幅度大
弱振动幅度小
3:音调高短紧细
低长粗松
探究橡皮筋声音的高低与那些因素有关?
探究因素
松紧
粗细
长短
教学反思:
实验记录单
研究问题:音调高低与琴弦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系
探究因素
松紧
粗细
长短
注:“√”为改变因素,“×”为不变因素。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4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4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1、在猜一猜游戏中细心感受人的嗓音具有差异。
2、细致观察一根弦的振动和音调的变化,能发现弦的变化、振动的变化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3、学会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知道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并能初步认识声音强弱、高低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2、难点:区分音调和音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猜声音的游戏1、找一名同学出来,蒙上他的眼睛,由其他同学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对这位同学说一句心里话。
2、让蒙着眼睛的同学,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3、在活动中教师随机请10个左右的同学,邀请时仅仅拍拍肩膀,不点名。
4、活动在教室里进行即可。
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猜出是谁的声音呢?你还发现有哪些物体和其他物体相比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活动二:认识声音的强弱1、讲述:用同一个乐器或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2、引导学生不能改变声音的音高,只能改变音量大小,这意味着不能改变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只改变用力大小。
3、研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细致观察)4、学生交流。
5、提出假设:声音强弱与哪些条件有关系?6、小结: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也叫响度,它取决于声源的振动和距离。
一般来说,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声源振幅越大时,我们感觉到的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时,也会感觉到声音强。
反之,则声音弱。
活动三:使橡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让学生听辨一下几个不同音调的声音,分辨出音调的高低。
2、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在教师的带领下分组实验,轮流感受。
3、教师强调:(1)在实验中保持安静。
(2)凑近橡皮筋认真倾听。
(3)学会不发声地做实验。
4、将实验中声音的变化直接记录在活动记录表76页的空白处。
5、观察:为什么弹拨拉紧的橡皮筋、变短的橡皮筋和变细的橡皮筋都会使音调变高?6、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4不同的声音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评价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口琴
口琴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声游戏:找一名同学蒙住眼睛,由其他同学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对这位同学说一句话,让这个同学小结: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四)动手制作
1.为学生准备一些乐器,请他们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并做出相应解释。
例如:用吉他中的一根弦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音。
2.我们也可以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小乐器(出示课前收集的材料),请各组先制订方案然后向全班汇报。
(五)小结
你还发现有哪些物体和其他物体相比,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1.教师用乐器(钢琴或吉他等)演奏两个高低不同的音,让学生说有什么不同。
2.发给学生橡皮筋,提问:你能用它也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
3.提问:你觉得声音的高低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4.(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测及设计的实验大致可分成三组,分别研究橡皮筋的长短、松紧、粗细影响声音的高低)
声音有强弱
辨别声音的高低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课时备课
第10周第1课时
课题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4.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人嗓音的差异,辨别出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2·懂得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知道声音的强弱、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3.学以致用,自制简单的乐器演奏。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学生会发现声音的大小不一样,或者说强弱不同。
【精编】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3.4.不同的声音》教案(2).doc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4.不同的声音教学目的: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能够辨别出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能够观察到声音发出高低不同声音时弦的变化。
●知道弦的变化与声音产生高低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技能1.在猜一猜游戏中细心感受人的嗓音具有差异。
2.细致观察物体的不同的振动,就同一个物体而言,试着提出声音强弱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3.观察一根弦的振动和音高的变化,能发现弦的变化、振动的变化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科学知识学会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知道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并能初步认识声音强弱、高低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耐心、细致地观察各种变化。
教学材料:小鼓、三角铃、橡皮筋、空盒子、粗细相同但长短不同的吸管、橡皮泥等教学步骤:集中话题1. 猜声游戏:找一名同学蒙住眼睛,由其他同学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对这为同学说一句话,让这个同学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2.问:为什么他能猜出是谁的声音呢?你还发现有哪些物体和其他物体相比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由这个猜声游戏让学生发现之所以能辨别出声音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高低和强弱。
探索和调查一、发现声音有大小的不同1.出示一段相同的音效,放两次(大小不同)问:听到什么?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声音的大小不一样,或者说强弱不同。
2.你能试着用你身边的物体发出这样大小不同的声音吗?(学生做发声活动)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板书)3.学生演示,问:你觉得要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关键是什么?(使用力的大小以及距离的远近)提醒: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只能改变声音的大小,这意味着不能改变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只改变用力大小。
二、辨别声音的高低1.教师用乐器(钢琴或吉他等)演奏两个高低不同的音,让学生说有什么不同?2.发给学生橡皮筋,你能用它也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3.你觉得声音的高低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4.学生填写预测并设计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测及设计的实验大致可分成三组,即橡皮筋的长短、松紧、粗细都有可能影响声音产生的高低。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4不同的声音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自制乐器
思考回答
制作小乐器
用自制乐器演奏
学生评价
教学反思
3.4不同的声音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3.4不同的声音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感受人嗓音证明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3、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具体的因素有关.
重 点
难 点
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区分音调和音量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2、我们也可以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小乐器,请各组先制定方案然后向全班汇报.
3、自制乐器的制作步骤:
(1)准备好相关材料
(2)设计乐器的音高,确定每个音高在乐器中的位置.
(3)根据音调调节方法,一个音一个音地安装、调试、定型,直至所有音高调试完毕.
(4)在乐器上做好音高标志
(5)为自制乐器进行装饰.
4、学生动手制作小乐器,调音.
教 具
能发声的物体、 橡皮筋、空盒子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3.4不同的声音
音量:声音的强弱
音调:声音的高低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什么叫做音量?什么叫做音调?
2、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乐器演奏乐曲呢?
二、学习新课:
(一)动手制作:
1、为学生准备一些乐器,请他们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并做出相应解释.例如:用吉他中的一跟弦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音.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4 不同的声音》 苏教版
(3)声音的高低
1、(出示尤克里里)仔细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教师改变同一根弦的长度)
2、讲解:声音的高低不同叫音调(板书)
3、讲述:接下来我们要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小组探究:将一根橡皮筋套在小盒上,用相同的力拨动,想办法让橡皮筋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振动的快慢。
《不同的声音》教案
课题
《不同的声音》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在猜一猜游戏中细心感受声音的差异性。
2.观察小鼓鼓面振动幅度,探究出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
3.了解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二)科学知识:
学会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知道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真观察各种变化,并能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描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变化。
将尺子伸出桌边,用相同的力拨动,想办法让尺子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
4、小结: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越快 ,声音的音调越高。
(四)拓展——自制乐器
电子动画游戏展示水杯琴。学生用碗和水自制水杯琴。
小结:同学们的水杯琴演奏真是太棒了。除了水杯琴,你还知道什么材料能制成小乐器?同学们在课后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小乐器。在下节课的时候把它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开一场美妙的音乐会吧!
你想知道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吗?
4、学生实验
小组探究:想办法让小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并把方法记录下来。并观察鼓面的振动幅度。
提示:如何观察鼓面振动幅度?借助米粒。观察米粒跳起的高低。
5、小结:通过探究,我们发现,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强。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 不同的声音|苏教版 (2)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王国》中最后一课。
这节课是在前三节基础上安排的。
学生了解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知道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以及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本课是继续引领学生对声音有更完整的认识。
即:1、让学生感受到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的区别。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强弱,音调高低具体和什么因素有关。
为此,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几个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身边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活动一:欣赏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有所的不同。
活动二:感受音量大小,探究音量大小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
活动三:感受音调高低,并探究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高音和低音。
二、教学目标1、能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并认识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的区别;2、能够大胆猜想,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制定出相应的实验计划,去按计划进行实验,经历“假设—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3、在探究活动中愿意把观察到的现象和同伴交流,尝试科学探究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验声音有大小和高低。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区分音调的高低。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竖笛、直尺教师准备:铝板琴、橡皮筋、双响筒、鼓、电子琴、吉他、水、水杯。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1.蒙眼,猜人游戏。
怎么猜得那么准?(初步感知每个人说话声音的音色、音量大小,音调高低等不同)2.伴着乐曲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研究“不同的声音”板书。
二、研究音量:(一)感受、讲解:1.用不同的音量播放同一种乐曲,认真倾听,比较前后声音有什么不同。
依据学生回答讲解:声音大(强)我们就说音量大,声音小(弱)我们就说音量小,声音的大小(强弱)就叫做音量。
(板书)(二)学生实践:2.用不同的音量读课题,说感受。
3.怎样敲小鼓音量大?怎样敲小鼓音量小?先猜一猜,再试一试,边敲边观察小鼓上纸团的运动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自制乐器的制作步骤:
(1)准备好相关材料
(2)设计乐器的音高,确定每个音高在乐器中的位置。
(3)根据音调调节方法,一个音一个音地安装、调试、定型,直至所有音高调试完毕。
(4)在乐器上做好音高标志
(5)为自制乐器进行装饰。
4、学生动手制作小乐器,调音。
3.4不同的声音2/2课时
课 题
3.4不同的声音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感受人嗓音有强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3、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具体的因素有关。
重 点
难 点
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区分音调和音量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二)用自制乐器演奏一段音乐
(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自制乐器
思考回答
制作小乐器
用自制乐器演奏
学生评价
教学反思
教 具
能发声的物体、 橡皮筋、空盒子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3.4不同的声音
音量:声音的强弱
音调:声音的高低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什么叫做音量?什么叫做音调?
2、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乐器演奏乐曲呢?
二、学习新课:
(一)动手制作:
1、为学生准备一些乐器,请他们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并做出相应解释。例如:用吉他中的一跟弦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