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2016-2017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doc
2017新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共4节)》知识点梳理
《第三章物态变化(共4节)》知识点梳理第1节温度温度计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2、摄氏温度(t):是把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表示。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4.70C”读作或读作。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认清它的和;3)、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相平。
如图4中正确..、和错.误.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每10格是,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第二次使用时要。
5、温度计读数:如图5中左温度计的示数为℃;右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6图4图6、体温计图4图5第2节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
物质处于何种状态由决定。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变为叫做熔化,要热;从变为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热。
3、探究实验的7个步奏:提出问题、、、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4、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在熔化过程中热,温度却保持,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在熔化过程中热,温度却不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叫做熔点,5、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叫做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7、辨认熔化、凝固图像:(1)是熔化图像的是,是凝固图像的是,是晶体图像的是,非晶体图像的是(2)丙图中,EF 段物质处于 状态,FG 段处于 态,GH 段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 ,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段。
(3)从甲图中获得的信息有:① ,② 。
海波的熔点为48℃,在48℃时海波有可能处于 、 、 状态。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3
人教版八年 级级 上上 册册 物物 理理 第第 三一 章单 物元 态第 变三 化3章物态 变化 5
人教版八年 级级 上上 册册 物物 理理 第第 三一 章单 物元 态第 变三 化3章物态 变化 5 人教版八年 级级 上上 册册 物物 理理 第第 三一 章单 物元 态第 变三 化3章物态 变化 5
谢 谢 观 看!
图3-4-1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3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3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规律方法综合练
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B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 B.冬天,窗玻璃上形成的冰花 C.冬天,河面结冰 D.冬天湿衣服能“冻干”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3
人教版八年 级级 上上 册册 物物 理理 第第 三一 章单 物元 态第 变三 化3章物态 变化 5
人教版八年 级级 上上 册册 物物 理理 第第 三一 章单 物元 态第 变三 化3章物态 变化 5
人教版八年 级级 上上 册册 物物 理理 第第 三一 章单 物元 态第 变三 化3章物态 变化 5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0.[2018·成都] 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 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他 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中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 在_升__华_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液__化__成了小雨滴。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图3-4-2
人教版八年 级级 上上 册册 物物 理理 第第 三一 章单 物元 态第 变三 化3章物态 变化 5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7.舞台上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其原理是: 喷撒干冰时,干冰_升__华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_吸__收__热量,使空 气温度_降__低__,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液_化__成小水珠,悬浮在空 气中形成白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五校联考卷)
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五校联考卷)一、选择:(每题3分,共42分)1.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D.泉州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2. 4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 ).A.熔化、液化和升华 B.熔化、汽化和凝华C.汽化、凝固和升华 D.凝固、液化和凝华4.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5.烧杯中盛有足够的水.把盛着水的试管放到烧杯里用酒精灯在烧杯下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再继续加热,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试管里的水温度不会达到沸点,所以不会沸腾B.试管里的水也跟着沸腾C.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里的水才沸腾D.试管里的水温可以达到沸点,但因为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6.根据下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C.在一265℃:时,氢气是固态 D.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40℃的气温7.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8.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原因是雪发生了( ).A.蒸发 B.升华 C.凝华 D.凝固9.从冰箱中拿出来的冻肉,放在砧板上,不一会儿会发现冻肉粘在砧板上,其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凝固后熔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先液化后凝固 D先液化后汽化10.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正确的是( ).A.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B.夏天荫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这是液化现象C.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11.如图所示.小勇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了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加热3 min后停止了加热B.沸腾温度不到100℃可能是供热不足C. AB段水平表明水沸腾过程吸热而不升温D.OA段斜线表明水的实际温度与加热时间成正比1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13.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下面分别是该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 ). A.4l℃,60℃ B.21℃,40℃ C.35℃,56℃ D.35℃,36℃14.热总是从温度离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问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O℃),过了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有变化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二、填空:(15~19题.每空1分,20~23题,每空2分,共34分)15.水是生命的乳汁,是经济的命脉,是地球奉献给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请你列举三例说明水资源的珍贵.(1) ;(2) ;(3) ;16.市民广场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在炎热的夏天,在喷泉附近会觉得凉爽些,这是因为喷泉周围有大量的小水滴.水滴时,要从空气中热,从而使空气的降低.17.以下是我们常见的物理现象,把相应的物态变化填在横线上.(1)冬天从室外到教室,戴眼镜的同学镜片上有层水珠,这是现象.(2)吃冰棒解热,是由于冰棒时吸收大量的热.(3)在寒冷的冬夜窗户上出现的冰花,这是现象.18.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物质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以看出,这三种物质中,是非晶体,可能是同种物质,的质量一定比的质量大.19.白天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成大量的小水珠或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冰晶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面,就形成了“雾”.在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迅速降到了0℃以下,水蒸气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20.干冰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某工厂储气罐中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气体,若要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让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金属氧化物,然后再采用方法把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在食品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使用干冰能起到防腐和保鲜的作用,其原理是.2l.新疆以盛产葡萄干而著称,新疆葡萄干是挂在如图所示的四壁有孔的晾房中晒制成的.这个晾房四壁有孔是为了 .第21题第22题22.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只手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图示甲),过一会儿两手的感觉是.然后,他再将两手拿出后即同时插入温水中(图示乙).这时两手的感觉.这个事实说明.23.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的口中呼出来的气.对着热水杯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使水温降低的;而冬天对着冷手哈气使手变暖和这是因为.三、解答:(每空1.5分,26题6分,共24分)24.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的操作步骤是:A.把水倒在烧杯里,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细线将温度计悬挂并浸没在烧杯的水中;B.用酒精灯给盛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教;C.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1min记录1次水温,直至水沸腾5 min左右为止;D.用嘴将酒精灯吹灭,将仪器整理好.(1)以上步骤中有错误的步骤序号为,正确的做法是.(2)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一定是水沸腾时的情况.你判断的理由是.水温升到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5分钟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4 min.记录数据如下表:(3)小明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a)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b)前5min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 .(d) .(4)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这可能是原造成的(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方法是.25.(1)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一,玻璃片的温度将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26.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现象,仿佛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一、1.C 2.C 3.D 4.C 5 .D 6.B 7.B 8.B 9.C 10.B l1.C 12.C13.C 14.C二、15.提示: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货资源角度考虑 16.蒸发吸温度 17.液化熔化凝华 18.丁甲和乙乙甲 19.液化凝华熔化雨液化凝华 20.降温和加压干冰在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21.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葡萄中水的蒸发 22.放在热水中的手热,冷水中的手感到冷原来放在热水中的手感到温水冷,而原来放在冷水中的手感到温水热人的感觉不一定可靠 23.吹气加速水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加速水的燕发而吸热快哈气使口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放热三、24(1)D用灯帽将酒精灯盖灭 (2)a气泡上升变大并破裂 (3)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为100℃ (4)水的质量过多减小水的质量(只要合题均对) 25.(1)液化小水珠 (2)水珠升高 (3)水蒸气液化过程中要放出大量的热 26寒冷的冬天,金属的温度很低,而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手中的热迅速传给金属,当手是潮湿时,手中的水因放出热量而迅速凝固成冰.从而粘住手,让人感到金属表面有一层胶(如手很干燥则不会有此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调研卷).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调研卷)一、填空题1.据报道,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一项果蔬脱水的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是: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入低压的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______态。
2.针对我国土地沙化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建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使土壤水分蒸发________(填“减慢”或“加快”)。
3.把与下列过程相关的物态变化填在题后的横线上:(1)用蜡水浇铸模型________。
(2)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_______。
(3)用久的灯泡丝变细________。
(4)点燃的蜡烛“流眼泪”________。
4.日常生活炸麻花用油,煮饺子用水,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不同。
5.上物理课,赵老师写下一幅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此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反映了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_。
6.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吱吱”声,并看到水面冒出“白气”。
在此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
7.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向发射台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的火焰将会______。
为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来吸收大量的热,我们看到火箭升空的瞬间,伴有迅速扩散的白气团是________形成的。
8.夏天用手抹一下脸上的汗,就会感到凉快,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来一阵风,也感到凉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1)所示,图甲的温度为________,图乙的温度为__________。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讲义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计1、温度是表示物体 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 __________ __,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_________________ 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c表示的是 _______ 温度。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是0摄氏度,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c 左右(口腔温度),读作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 _________ ,判断是否适合用于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然后看清它的 _____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________ 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再读数;读数时 ________ 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___________ 。
3、体温计是测量范围是 _________ c至y _________ c;分度值是 _________ c。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很细的____________ 。
这一特点决定了体温计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数;也决定了体温计每次测量之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 ________________ 。
例题:1、体温计的使用:用一只读数是39.5 c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 体测量前没有甩温计,若当时的气温是18c,则测量后体温计的读数为( )A 37cB 、39.5 cC 、18cD 、36.8 c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通常有 ____ 、_____ 、 _____ 三种状态,而且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叫做 ___________ 。
2、定义:物质由_ 态变成______ 态叫做熔化,从_________ 态变成 _______ 态叫做凝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基础卷).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基础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1、如图:温度计的示数应读为()A、7度B、零下7度C、零下7摄氏度D、零下摄氏7度2、海波的熔点是48℃,温度为48℃的海波所呈现的物态为()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混合态D、以上三种状态都可能3、在室内,用热风吹一支蘸了酒精的温度计,它的示数是()A、一直升高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樟脑汽化的结果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结果C、水沸腾和蒸发时都要吸收热量D、水吸热后温度就一定升高5、用久的白炽灯内壁会发黑,这是钨丝经历了()A、升华过程B、凝华过程C、凝固过程D、先升华,后凝华6、夏天天气很热,下列解暑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开电风扇B、打开房屋中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门C、向地板上洒些水D、吃冰棒7、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冷,而上岸后被风一吹就觉得冷,这是因为()A、空气吸收了身上的热量B、水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得多,水放热,所以觉得冷C、上岸后,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很多热量D、岸上的气温比体温低的缘故8、0℃冰水混合物放入到20℃房间内,在冰未完全熔化时()A冰的温度升高 B 水的温度降低C 冰、水温度都不变D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9、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内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A、稍后沸腾B、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C、同时沸腾D、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10、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目的是()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11、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C、夏天,自来水管没破损,上面也会挂有小水珠D、冬天,戴眼睛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睛片上会出现小水珠12、夏天,谭清宇同学从冰箱里端出一碗结有一半冰的水放在桌上,过一会儿,他发现碗中的冰块只剩下一点点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碗内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了B、碗内冰和水的温度都没变C、碗内冰的温度升高了,水的温度没变D、碗内水的温度降低了,冰的温度没变13、下表列举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位:℃)()固态水银-38.8金1046铜1083铁1535钨3410固态氢-259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零下40℃的气温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二、填空:(每空1分,共24分)14、填出下列各题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其在变化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第1课时
汽化
知识点 2 沸腾
4.沸腾是在液体__表__面__和__内_部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 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沸_点___,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沸点是_1_0_0_℃__。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第1课时
汽化
13.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 如图3-3-7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 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图3-3-7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人教版八年 级级 上上 册册 物物 理理 第第 三一 章单 物元 态第 变三 化1章物态 变化 3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第1课时
汽化
2.如图3-3-1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 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你 看到的现象是塑料袋__膨_胀___,这是__汽__化__现象;从热水中拿 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看到的现象是塑料袋__变_瘪___,这是 __液__化__现象。
第1课时
汽化
12.如图3-3-6所示是夏天身体健康的王刚同学在游泳上岸后站 立时的情景示意图,他从游泳池出来后感到很冷,这是因为水 _蒸__发_吸__热__;图中王刚的姿势是为了__减_慢___(选填“加快”或 “减慢”)水分的蒸发。
图3-3-6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图3-3-9
人教版八年 级级 上上 册册 物物 理理 第第 三一 章单 物元 态第 变三 化1章物态 变化 3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人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 测量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3、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
4、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0和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代表1℃。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4.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5.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6.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6、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 ℃。
玻璃泡和直玻璃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并且略有弯曲,使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离开人体后,体温计仍能准确地显示人体的温度。
7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1、 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3、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4、 凝固:物质从液太变成固态:5、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6、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7、 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2.特点(1)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2)在熔化过程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3. 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晶体非晶体8、8、熔化需要持续加热,所以吸热,凝固需要降温,是放热。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1)沸腾:①概念: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第2题,第4题,第6题,第7题,每空2分,共24分)1.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______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______为参照物.2.小明乘电梯上升的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电梯在10s 内从一层直达八层,且每层楼高为3m,则电梯从一层直达八层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4.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_h.5.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右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_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6.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路程中作______运动,运动的速度的大小是______m/s.在最后一个2.25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______m/s.7.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和客车的速度之比为5﹕4,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8﹕7,则小汽车与客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8.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km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dm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m9.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10.小明判断自己乘坐的列车正在向东运动,依据可能是()A.站台在向东运动B.站台在向西运动C.乘警在向东运动D.乘警在向西运动11.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 D.火星12.《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13.李军的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2 m/s B.1.25 m/s C.2 m/s D.2.5 m/s14.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15.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分析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三、实验题(4分+3分+4分+15分=26分)16.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17.读图,如图: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女子1500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______.1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______cm,细钢丝的直径是______mm.19.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理由是:______.四、应用与创新(10分+16分=26分)20.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600s内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1.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驶一辆宽度约1.8m的汽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8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若人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3)请你为驾驶人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2016-2017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1分、第2题,第4题,第6题,第7题,每空2分,共24分)1.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河岸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人为参照物.【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选择参照物时,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如果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一定选择一个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如果物体是静止的为参照物,一定选择一个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解答】解:舟行,舟和河岸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河岸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人不觉,被研究的物体是船,人和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人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舟行和人不觉都是相对参照物来讲的,没有参照物,不能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论就不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答案为: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河岸;人.2.小明乘电梯上升的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电梯在10s 内从一层直达八层,且每层楼高为3m,则电梯从一层直达八层的平均速度为 2.1 m/s.【考点】机械运动;速度的计算.【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已知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距离,根据公式V=可求平均速度.【解答】解:静止站在上升的电梯中的乘客,和电梯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电梯是静止的,但是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上升的距离S=3m×7=21m,时间t=10s,则平均速度V===2.1m/s.故答案为:运动;2.1.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乙.【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求出甲的运动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和丙的运动速度;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得出第一个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都运动5s,谁的速度大,谁运动的路程就长,谁就在最前面.【解答】解: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运动的速度v甲===4m/s;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乙=6m/s,丙的速度v丙=4m/s;由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5s,乙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面;故答案为:甲;丙;乙.4.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 1.5 h.【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交通标志牌“40”是限速的标志,速度不能超过40km/h,已知速度和到北京的距离,根据公式t=可求所需时间.【解答】解: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t===1.5h.故答案为: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1.5.5.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右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甲球运动时间长,乙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根据题意,首先要明确,每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02s,根据间隔的段数可以确定运动时间的长短.利用相邻两点之间的长度可以确定其通过的路程,由于时间相等,根据公式:v=可以确定物体速度的变化.【解答】解:在甲图中,包括了5个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为0.02s,即甲运动了5×0.02s=0.1s;乙图只有3个时间间隔,乙运动的时间为:3×0.02s=0.06s.所以甲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运动的时间;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仍然相等,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由乙图所示的两点之间的长度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所以乙的速度越来越大,做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甲;乙.6.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路程中作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的大小是20 m/s.在最后一个2.25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20 m/s.【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根据图中数据和公式v=求出每一段路程上的速度,如果速度相同时,说明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否则不是.(2)如果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前3秒的速度和其它时间段的速度相等;如果是变速运动,根据图象读出前3秒的路程,利用公式v=可求得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分别求出这五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第1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1===20m/s第2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2===20m/s第3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3===20m/s第4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4===20m/s第5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5===20m/s由此可见,小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相等,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值为20m/s.(2)因为小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不变的,因此在最后一个2.25s内的速度也是20m/s.故答案为:匀速直线;20;20.7.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和客车的速度之比为5﹕4,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8﹕7,则小汽车与客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32:35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小汽车和客车的速度之比和通过的路程之比,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求出两者所用的时间之比.【解答】解:已知v1:v2=5:4,s1:s2=8:7,根据t=得:==×=×=.故答案为:32:25.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8.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km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dm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m【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普通教室的高度与一层楼差不多,故A错误;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左右,即1.8dm左右,故B错误;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故C正确;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即1600mm,故D错误.故选:C.9.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解答】解:物体的长度为L==≈2.36cm.故选A.10.小明判断自己乘坐的列车正在向东运动,依据可能是()A.站台在向东运动B.站台在向西运动C.乘警在向东运动D.乘警在向西运动【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小明自己乘坐的列车正在向东运动,A、如果看到站台向东运动,说明自己是向西运动的.不符合题意;B、如果看到站台向西运动,说明自己是向东运动的.符合题意;C、D、无论是看到乘警向东或向西运动,自己乘坐的列车都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11.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 D.火星【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萤火一号”与“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火卫一”探测器为参照物,它们这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以地球、太阳、火星为参照物,位置都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选B.12.《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位置有变化,就是运动的.【解答】解: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C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的位置都是变化的,所以都是运动的.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13.李军的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2 m/s B.1.25 m/s C.2 m/s D.2.5 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先求出李军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加求出总时间t,用已知的路程s除以总时间t算出平均速度.【解答】解:s=600m∵v=,∴李军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300s,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200s,从家到学校总时间t=t1+t2=300s+200s=500s,.李军上学的平均速度v===1.2m/s.故选A.14.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解答】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15.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分析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汽车紧急刹车后的速度会明显减小,由图象读出刹车的时间;(2)v﹣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图线为匀速行驶的图象;(3)根据图象分析其速度大小.【解答】解:A.由图象可以看出,在8:27后的速度明显减小,所以此时为紧急刹车的时间,故A正确;B.在8:23~8:27时间段内的图象是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此时为匀速行驶,故B正确;C.在8:20~8:30段内的最大速度为60km/h,故C正确;D.其它时间段内的速度都小于60km/h,所以其平均速度不可能为60km/h,故D错误.故选ABC.三、实验题(4分+3分+4分+15分=26分)16.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木块的长度为 1.85 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3.8cm和3.9cm之间,估读为3.85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3.85cm﹣2.00cm=1.85cm.故答案为:1mm;1.85.17.读图,如图: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女子1500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5min10s .【考点】时间的测量.【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0min中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5s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1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0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10s.故答案为:5min10s.1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 4.95 cm,细钢丝的直径是 1.5 m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细铜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细铜丝直径.【解答】解:由图可知L=4.95cm,n=32,故d==0.15cm=1.5mm;故答案为:4.95、1.5.19.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 40.0 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25.0 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不正确,理由是: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3)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解答】解:(1)小车运动距离s AB=80.0cm﹣40.0cm=40.0cm,t 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25.0cm/s;(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3)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故答案为:(1)40.0;25.0;(2)小;(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四、应用与创新(10分+16分=26分)20.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600s内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公式求出汽车在模拟山路行驶的路程;(2)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公式求出汽车在模拟公路行驶的路程;求出山路上与公路上的总路程和山路上与公路上总时间,即可利用v=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v=得: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s1=v1t l=8m/s×500s=4000m,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s2=v2t2=20m/s×100s=2000m;汽车在600s的行驶总路程:s=s1+s2=4000m+2000m=6000m.(2)由v=得: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总时间:t=t1+t2=500s+100s=500s,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v===12m/s.答:(1)该汽车在600s内行驶的路程为6000m;(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2m/s.21.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驶一辆宽度约1.8m的汽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8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若人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3)请你为驾驶人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行驶的速度,根据公式S=Vt可求汽车的反应距离;(2)已知反应时间和刹车制动时间,求出人在这段时间内经过的路程,再与车的宽度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3)严谨酒后驾车,遵守交通规则.【解答】解:(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8s,且这段时间内保持15m/s的原速前进;所以S车=v车t反=15m/s×1.8s=27m;(2)汽车从A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t总=t反+t=1.8s+1s=2.8s;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S人=v人t总=1.2m/s×2.8s=3.36m;车的远端距马路边缘的距离为:S=3m+s车=3m+0.9m=3.9m;车的近端距马路边缘的距离为:S=3m﹣s车=3m﹣0.9m=2.1m;由于:3.9>3.36m>2.1m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答:(1)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27m;(2)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3.1温度一、温度(1) 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一一测量温度的工具1. 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C)――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C、100C,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C。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C―― 37摄氏度;⑵水银的凝固点是-39C ――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两看”一-程和分度值;I •实验室用温度计:-20C ~110C、1C;(一般)n .体温计:35 C ~42C、0.1 C;川•寒暑表:-35C ~50C、1C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⑵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 o c 以上,应该从0 C 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 0C 以下,应该从0 C 向下读。
2.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C ,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C )A.小红:37.6C ; B :小刚:36.9C ; C :小明:38.2 C ; D :小华:36.5C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3. 体温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大一些,玻璃管的直径 小 一些,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更 也一些。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docx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一、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二、温度计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三、摄氏温度1、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表示;将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四、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看清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注意被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测量范围。
12、测量时:a.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的容器底或容器壁。
b.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a.要看清液柱的上表面对应的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b.温度计的玻璃泡。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
c.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4、记录:记录数值和单位。
五、体温计1、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玻璃体温计的测量范围通常为35°C到42°C,使用前要用力甩一甩。
2、玻璃体温计在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细管叫缩口,当水银收缩时,水银能从这个细管处断开,因此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1、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常见的三种状态。
2、物质各种形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2、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三、熔点和凝固点1、有些固体在熔化时尽管被不断加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如海波、冰、各类金属等。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作熔点。
2、有些固体在熔化时,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的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如石蜡、松香、玻璃等。
3、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作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其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吸放,温度不变。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2016年中考物理模拟练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当堂练一、选择题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解析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使雪里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 A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液化B.先升华,后凝华C.先汽化,后凝固D.先汽化,后液化解析污水杯中的水首先从液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温室罩,液化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答案 D3.在1标准大气压下:①冰熔化;②铁水凝固;③乙醚蒸发;④水沸腾;⑤萘升华。
在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解析冰熔化,需要温度达到熔点,并且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铁水凝固,需要温度达到凝固点,并且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乙醚蒸发,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水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萘升华,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
因此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是①②④。
答案 A4.(原创)皑皑冰原,蕴藏着无数的自然奥秘。
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是一项很有科技含量,也很有意思的事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工作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1.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学情分析1.本课所面对的学生多数是农村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好动与好奇,对新生事物持有浓厚兴趣,但秉承了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准确、不科学的语言;2.他们生活气息比较浓厚,在一些生活情境中得到温度的认识,例如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家用寒暑表等,这也是学习本课的一个有利条件;3.学生对温度的了解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并没有得到理论的上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计工作原理;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温度的测量提出问题: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吗?让学生做插图4. 1-1实让学生能尝试验,引入温度计。
对环境温度发提出问题:能否自学生实验,并得出表自己的见已设计一个温度结果:凭感觉判断解。
计?给出实验器温度不可靠。
材;一个装有红色水的水瓶上面插让学生经历体有一支玻璃管。
学生思考验过程。
引导学生先将小激起学生的设瓶由冷水烧杯放计热情。
入热水烧杯,观学生实验、讨论。
察、说明小瓶怎样得出结论:小瓶能比较出温度高低比较出温度高低使学生通过观的。
的原理是利用了察了解液体温液体热胀冷缩的度计的原理。
进一步提出新的性质。
设计要求:怎样用小瓶测出温度学生讨论,举手回加深学生通过值?在学生回答答,其他学生评观察了解液体6&建础卜介幼曷温度计的原。
人教版物理八 上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导学
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1节 温度 一、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 叫做温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3、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
(液体一般为酒精、水银、煤油)4、构造:玻璃泡、液柱、玻璃管、刻度、单位 二、摄氏温度1、单位:摄氏度 符号:℃2、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0℃, 的温度规定为100℃。
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就代表1℃。
3、温度的读法:例:“37℃”,读作“37摄氏度” “-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4、知道人的正常体温为37℃ 三、温度计的使用1、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 、 、 。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如图量程为 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值。
如图分度值为2、正确使用温度计1)看清温度计的 量程和分度值;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 3)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 ,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若液面在0刻度线上方,则从0刻度往上读。
若液面在0刻度线下方,则从0刻度往下读。
)例1:如图三种读数放法中,第1种俯视会使得测量结果 (偏大或偏小), 第3种仰视会使得测量结果 (偏大或偏小),正确读数为 。
例2、读出下图中甲乙丙温度计的示数各为多少。
甲 乙 丙10 10 10 0 1010 0 10 10 0 10101010 0 10甲 丙四、体温计1、量程: 分度值:2、特点:1)测温范围小 35℃~42℃ 2)精确度高 每小格为0.1℃3) 离开人体读数(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4)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目的: 。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一、物态变化1、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 、2、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练习题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汽化吸热降温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3.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5.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C.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6.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化成水B.露的形成C.雾的形成D.自然界中雪的形成7.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8.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9.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放热的是()A.冰冻的衣服晾干B.春天冰雪消融C.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10.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A.B.C.D.11.如图所示,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冻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能力提升卷).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能力提升卷)一、选择题(1-10单选每题2分,11-12多选每题3分,少选得1分,共26分)1. 下列给出的数据中最合理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B.成年人的步幅约为1 dmC.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5 cmD.人洗澡时水温接近100 ℃2. 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
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3. 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D.温度计虽然不能用它来测量超过它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都可以测量5. 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车和冬天的公交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6. 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A.温度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7. 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 )A.豆腐自身冻缩形成的B.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C.外界的冰扎进豆腐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形成的8.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2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第3章热现象检测题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塑料、沥青、蜂蜡B.明矾、水、石英
C.萘、铁、松香D.水晶、食盐、黄金
2、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
是为了()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D.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3、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A B C D
4、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中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5、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剥去纸,冰棍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C.剥去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D.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6、某同学取一支示数为39.6 ℃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 ℃,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A.36.6 ℃
B.39.6 ℃
C.3 ℃
D.76.2 ℃
℃
7、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
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8.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3) B.(2)(4) C. (1)(2) D.(3)(4)
10、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11、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 ____的性质制成的。
右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它的量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甲示数为℃,乙示数为
℃。
12、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熔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
应选用____ ___温度计测量南极气温;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应选用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
13、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的地面,发射台遇到这样的高温会___ 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 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
14、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
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15、为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
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进入冷云层,
就很快______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空中的水蒸气便_____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便_____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
16、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因为它们都要 热量,前者是_____ 现象,
后者是____ ___现象。
1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语:“禁止抽烟”、
“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
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18、有以下温度:1530℃,120℃,55℃,37℃,25℃,0℃,-12℃,-50℃,请你为下列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温度,(1)铁的熔点为 ;(2)健康成人的体温为 ; (3)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为 。
19、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题13 图
中图线a 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l )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二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
应、和。
20、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干湿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
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填物态变化)(填“吸热”或“放热”),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湿度越.(填“大”或“小”),
三、实验与探究:(共22分,每空1分)
2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
(1)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
以看到雾状的“白汽”。
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现
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__ __;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 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 _ _。
22、某学校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观察它的,认清它的。
(2)右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
(3)该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
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 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该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况,如图5 中A 、B 所示,则图中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中 是 水沸腾时的情况。
② 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水沸点是 ,沸腾过程中 温度 ③
记录数据可得出水的沸点低于水
100℃,原因
是 。
④ 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试管内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
填“A ”、“B ”或“C ”),示数为________。
(2)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
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会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
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根据描绘的图线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该物质在第5min 时处于________
态;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5)图像中DE段是________过程。
四、综合能力:(16分,每空2分)
24、右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 _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__小水珠,有的_____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 ___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________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 24、小雨同学猜想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以下三个:
A 、水的表面积;
B 、水上方的风速;
C 、水的温度.
(1)小雨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你
认为小雨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
(2)接着小雨用电吹风的热风档在图左边玻璃片上方吹风,发现左边玻璃片更早干了.小雨由此得出,水上方的风速越大,蒸发也越快.你认为此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
(详细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
11、热胀冷缩、甲、35-42℃、0.1℃、38.5、-5
12、酒精、水银
13、熔化、汽化、液化
14、压缩体积、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5、升华、凝华、熔化
16、吸收、熔化、汽化
17、蒸发、沸腾、蒸发
18、1530℃、37℃、25℃
19、c、b、d
20、汽化、吸热、大
三、实验与探究
21、液化、小水珠、水珠、升高、液化放热
22、量程、分度值、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B、A、98℃
不变、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减少水量
23、B、38℃、晶体、吸收、50℃、固液共存、慢、沸腾
四、综合能力
24、汽化,液化、凝华、凝固、升华、熔化
25、A、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