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书香中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书香中国”
——由上海书展引发的思考
○施裕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又来了,对于我们这些喜爱读书的人来说,就像过节一样,甚是开心。因此,每年的书展我都会去,而且都会买一大堆自己喜爱的书回家,慢慢品味。
今年的上海书展升格为全国书展,并取了一个好名字:“书香中国”。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对于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几乎人人都会读唐诗宋词的民族而言,书香是否能够历久弥新、浸润国人心灵呢?倡导并推动全民阅读的努力,能否收到实效呢?
秋是温柔的,宛如母亲。孕育了种子的成熟,也拂红了满山的枫叶。那温柔的手掌为大地铺上了迷人的衣装,把十月的喜讯幻化成朵朵怒放的菊。当漫天旋转的枯黄划出季节更替的轨迹,她裹着飘飞的头巾在山冈、田野、草地展示飘逸的舞姿。偶尔滴下的两滴清泪湿润了往事,愈发显出她母性的魅力,那是不需要任何东西来装饰的。特别是盈盈秋水在落日、红霞的映照下,坨红如醉,衬托着渐深的暮色。秋是含蓄蕴籍的,是害相思的季节。淡色调的阳光漫洒苍穹,给世界笼上了缠绵和温馨,在牧童悠扬的短笛声中,晚归的农人、浣衣女,袅袅升起的炊烟都蕴透着浓浓的情意,感动着每一个生命。经过了枝繁叶茂春的蓬勃,领略了热情奔放夏的豪迈,秋显得格外平静,在她世界里的一切都充满着太多物象和意想,引发了游子感慨无限,落叶归根之愿愈加强烈。他们发黄的照片中故乡的山、水、人、物依然丰韵犹存,尤其是故乡的秋被夕阳渲染的扑朔迷离,勾起独在异乡的人无限眷恋和相思。秋夜的月华似水流银,溶溶月色里嵌着阵阵馨香,继而飘过丝丝缕缕歌声……如梦似幻、如诗似画。于是多愁善感的人们就以秋寄托愁思,孤独之余一壶漂泊、一首瘦曲度过这个容易遗忘的季节。秋是醉人的,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飘香,这是最值得赏乐的,她柔和得如一缕缥缈熏熟的温香。秋风飒飒,落叶旋转着,以最美的姿势选择那个适合落下的角落,然后画着优雅的弧度翩翩而降。秋月的光亮行走在一片又一片树叶上,跳跃在一颗又一颗露珠上,继而又穿过窄窄的田埂,走向静谧的农家小院,在漆得光亮的雕花窗格上游走,寻找上一年留下的痕迹。忽地,几声划破夜空的犬吠,惊醒了沉思的月,兀的钻进窗格里竟自怀疑起来。不知在哪个角落里生成的温柔的风竟也紧紧追随,在与月光的游戏里守侯着遥远。星也在高远的太空中与地上的人儿遥相呼应。
当年,农场连队的职工吃菜全靠连里的菜地班供应。新疆季节晚,三月份还在吃腌菜,四月份才陆陆续续见得到大葱之类的新鲜蔬菜。吃大葱难,是许多人的共同体会。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我们连队菜地班长的老婆就不一样。此女山东籍,腰圆膀粗,是农场里最牛的班长老婆。全连数她最早吃大葱,想吃就去地里拔,无限量尽吃。因为七大姑、八大姨都在农场里,还享受着“无限量尽送”的特权。职工吃不上大葱,她却天女散花一般到处送,当然犯了众怒。那一段季节,屋里屋外、老老少少吐口水、发牢骚、“骂山门”,只是碍着此女蛮横,包括领导在内的所有人,都不敢当面找她理论。气得有些职工干脆请病假,躺倒不干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书香中国”,一定会走得更远,更长久。(作者单位农房集团)
送你葱
○周颂鲁
北方人爱吃大葱。大葱炒鸡蛋、大葱炖豆腐、大葱面片汤、大葱夹饼子、大葱蘸大酱......大葱是他们的生活、是他们的命。在上海,大葱也叫胡葱,到处有卖。想吃现成的,附近拉面馆就有,炒一盘葱爆羊肉,人民币二十元,方便。可是,四十年前,当我在新疆建设兵团一个偏远农场工作的时候,大葱还真是稀罕物。
不过,好消息也不是没有。不久前发布的“第八次全体国民阅读调查”表明,尽管电子化阅读在急速发展,仍有63.8%的网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这或者表明国民对传统阅读生活仍然心存期待。
这次书展不同以往,有许多新亮点。推出一系列面向普通读者的活动,诸如同时开始的上海国际文学周活动、名家新作讲坛、以“全民终身学习”为主题的长三角地区公众讲座论坛、“读点经典”现场诵读会,等等。为了让市民能充分享受上海书展的文化盛宴,书展还以各种形式办进区县、街道甚至社区,并向各区县的残障人士、低保户、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等困难群体发放了两万余张免费入场券……这些努力,不仅仅为提高书展的层次,争取读者,更是在为非功利化阅读培养读者、培育市场。展会上,我明显地感觉到:明星少了,作家多了;商业活动少了,读书氛围浓了;炒作的少了,实惠的多了。也许这是推动“书香中国”的一个良好开端。
急速发展的中国,正努力走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很需要“书香”来夯实文化根基。我们不但向往经济强国,更向往文化强国。要以新的理念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以新的思路谋划文化改革发展。推动“书香中国”,开展全民阅读,传承文化薪火,不但是操作性很强的文化积累,也是当代出版人在中华文明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那一年,好事来了。大葱上市前,连里调来了新任指导员。指导员一上任就把铺盖卷搬进了菜地班的工具间,向大家宣布,“这一段时间不管别事、专抓大葱,把大家吃大葱的事办好。”大伙一听,知道指导员是了解情况、而且有备而来的。
一个星期后,大葱上市了,很少,才几公斤。指导员提议先给连里的劳模、军烈属送去,大家没一点意见。到了晚上,菜地班长的老婆有了动作。还是老毛病,她偷偷拔了满满一篮大葱挎上自行车,准备给亲戚送去。此女骑着自行车沿着小路到了水闸附近,突然沙枣林里钻出一个人来。说实在,凭自己铁塔般的“模子”,对付个把歹徒根本不在话下,所以她一点不害怕。不过,定睛一瞧,她倒抽了一口冷气。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指导员。情急之中,车倒了,大葱撒了一地。指导员和颜悦色地走上前来,扶起车,没说别的,只是吩咐把大葱收拾起来送食堂去。那晚,最牛的班长老婆出奇地乖,很听话。她已经观察多次了,指导员也是山东人,这个山东人不一般啊,来到菜地班,常在大葱地里走,就是不吃一根葱,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人家呀!
人民பைடு நூலகம்报曾经公布过关于国人阅读的一组数字,颇为触目惊心:1990年,扣除教材、教辅,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为5.2册,2009年,这一数字为5.6册。20年过去了,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人均购书量只增加了不到半本。考虑到图书馆阅读还很不普及,这个20年徘徊不前的数字就显得格外刺眼。
在以课业负担重闻名的中国,孩子们也鲜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一项针对中美儿童的阅读调查称,中国儿童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儿童晚了4年,阅读量仅及美国儿童的1/6。功利性阅读,正在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品位,甚至造成他们对读书的反感。
○秦中谦
夏终于倦了。一阵带有凉意的微风吹来,冷寂中略带忧郁的秋,极不引人注目地飘然而至。秋是金色的,辉煌如梦。经历了几场风雨的洗礼,阳光一下子明朗、温顺起来,格外惹人眷恋。飒飒秋风涤尽胸中的积郁,让人神清气爽,二三月种下的希望长得日益丰腴、标致。在春雷的吆喝中长大的稻子,被抒情的风撩拨得不安分起来,孕育成熟的谷粒却害羞地低下了头,和脚下的鱼儿窃窃私语。西风里散溢着秋思的浪漫,粮食进仓瓜果飘香。那红透的果实,成熟饱满得让人心动,笑意在农人翘着的胡茬上蔓延。酣烈的山歌拌着汗水的苦味、咸味在爽朗的山风中与花草成熟的清香融为一体,并不时地响起阵阵开怀的笑声为之伴奏。
说来也怪,沙枣林边的一次照面,解决了连里的老大难问题,大葱外流的漏洞堵住了。随着节气一路过来,大葱的长势越来越好,家家户户有了大葱吃,都乐呵着呢!后来,指导员让菜地班的人干脆把大葱挑到职工家门口来卖。“指导员送大葱来了!”大伙儿奔走相告,给小小的连队平添了几分和谐。(作者系原朝阳农场退休干部)
秋日风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