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反思体会_教学设计
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5.2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5.2《分数的再认识(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1. 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2. 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分数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分蛋糕的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数的意义。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答疑解惑。
4. 课堂讲解: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分数的比较方法:同分母分数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2. 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七、作业设计(1)1/4 + 1/4(2)3/4 1/4(3)5/6 2/62. 答案:(1)1/4 + 1/4 = 1/2(2)3/4 1/4 = 1/2(3)5/6 2/6 = 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
课
题分数地再认识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在具体地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地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地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地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地关系。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分数。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并能准确地找出单位“1”。
教具、学具学生学具小棒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引入
1.谈话引入,让学生回忆学过地有关分数地知识。
2.创设情境
二、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都拿了自己所有笔地1/2,怎么不一样多呢是否拿错了?为什么?
2.课本中活动“说一说”3.另一本书地1/3,看地一样多吗?学生打开笔盒,分别拿出所有
笔地1/2,互相比一比。
(用
学具小棒也可以)
同桌说一说。
小明看了一本书地1/3,小亮
也看了自己书地1/3
让学生体会一个分
数对应地“整体”
不同,所表示地具
体数量也不同。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4.笑笑吃了月饼地1/4,老师吃了蛋糕地1/4,怎么不一样大?
5.画一画一个图形地1/4是多少。
6.汇报所画图形,说一说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学生想一想这两个1/4有
什么不一样吗?用准备好地
圆形纸片剪一剪。
学生动手画一画。
一个图形地1/4是,画出
这个图形。
1.课本P32 1、2、3题
2.阅读“你知道吗?”
有利于发展学生地
空间想象能力。
板书设计:分数地再认识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3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3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篇1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
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本节课我选择了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最有效的导入方法,直接呈现分数“1/2”,开门见山,一下子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学生能很快融入到新的学习中来。
同时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2、目标定位准确,落实到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紧扣“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它所表示的具体量就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这一目标,创设具体情境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从整个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比我想象的要深刻。
特别是在最后的“知识应用”环节中,我让学生们举例说明“小明和小芳捐款会不会同样多”时,课堂上立时寂静下来,我心里咯噔一下,暗忖:这难度是否拔得太高了?没想到,约1分钟后,学生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解说的思路非常清晰,让我激动不已:还课堂于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想,引导他们跳一跳去摘果子,他们会给你一个惊喜!正所谓:你给他一个支点,他们会翘起整个地球。
3、注重课堂资源的利用。
在活动二的“说一说”中,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用一个分数来表示那支“被削过了的铅笔”,而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中一位同学时,由于是自己熟悉的情境,大家感到很亲切,兴致非常高,他们结合同组,同班,同位,同性别等提出了各种分数,课堂也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当然,这节课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活动二”的归纳小结时,我急于总结,放手不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解说,忽略了学生张口说的愿望。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二)》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五分数的意义”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中“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基础上设计的。
教材创设了“量数学书的长和宽”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可以用不同长度的纸条量数学书的长和宽,不同长度的纸条量的次数不一样,这样学生对分数单位形成一个感性认识。
“分数墙”形象地展示了分数单位的大小,教材由此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1. 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能熟练找到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2. 在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 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对分数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 课件出示问题: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整体”和“部分”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分数反映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就是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课本问题:用附页3中图1的纸条,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 引导学生自主动手操作量一量,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3. 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用纸条量数学书的长,量了4次,剩下的怎么办?4. 你能帮淘气继续量下去吗?看一看,再用附页3中图1的纸条量一量。
5. 指导学生将纸条对折去量,量不完,可再对折去量。
6.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分数墙。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数墙。
(2)引导学生思考:你能从分数墙上面发现什么?(3)根据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上面的分数比下面的分数大,每个横行的分数相加和是1。
(4)抽象概括出分数单位概念,并得出不同分母的分数,分数单位不相同。
三、巩固练习。
1. 看图填空。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 分数的再认识(二)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 分数的再认识(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转化分数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分数的运算也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数运算的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反思(大全五篇)第一篇:《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反思《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反思教学中让学生用规定长度的纸条测量物体的长度,当出现不能得到整数值时,自然引入分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同时,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引入分数墙,再利用分数墙这样直观形象的图表,认识分数单位,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认真观察“分数墙”,从中发现单位“1”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单位“1”被平均分成的分数越多,每份就越接近0。
第二篇: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
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懂得整体“1”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但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本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整体“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铅笔”、“比一比”、“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问题。
如在“拿水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合作开拓思维,提高了孩子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大多数的学生能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问题,争先恐后的抢答问题。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继续思考的:分数的再认识,再认识的内容有两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2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2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的概念。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分数的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分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约分的方法,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的方法和运用。
2.教学难点:分数的约分方法,理解和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内容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的方法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分数卡片,练习题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引出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分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同时呈现约分的方法,如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方法进行操作,如将分数约分到最简形式。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学生来说可能还有一些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认识。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具。
2.实例和操作材料。
3.投影仪和幻灯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计算并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介绍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通过具体的实例,加深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理解。
每组选出一个分数,判断它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并说明理由。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呈现一些分数,让学生判断它们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并解释原因。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操作将一个假分数转化为真分数,或者将一个真分数转化为假分数。
每组给出一个实例,并向全班展示。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加深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做。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 分数的再认识(二) 》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5.2 分数的再认识(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以及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数的比较方法以及乘除法运算,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辅导,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和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比较方法2.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律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组合作学习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的比较方法和乘除法运算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辅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上黑板演示,全班共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 分数的再认识(二) 》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5.2 分数的再认识(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分数卡片,用于引导学生操作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乘除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二)》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本节内容将引导学生探讨分数的性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分数的魅力。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意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 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4. 分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分数的意义和运算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分数的实际应用。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回顾分数的意义,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探讨分数的分类和运算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 测试:进行阶段性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分数的再认识(二)数学: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分数的再认识(二)一、课前导入•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列举一些简单分数的例子,如$\\dfrac{1}{2}$ 等,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次课对分数的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和分母分别代表了什么,如:分子代表被分成的份数,分母代表总份数。
二、新知探究1. 分数的四则运算•通过上一次课的引导,学生已经能够理解简单分数的概念,本次课程将重点介绍分数的四则运算,这是学习分数的重要内容。
•老师可以通过黑板演示简单的加减乘除分数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
2. 分数的约分•学生已经学习过基本分数的概念,但是在进行运算时,有可能会出现约分的情况,这时候学生需要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
•老师可以通过黑板演示几个简单的约分例子,如:$\\dfrac{4}{8}$ 约分为 $\\dfrac{1}{2}$,让学生自己思考约分的规律。
然后老师再进行讲解。
3. 分数的扩分•在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时,有可能会出现分母不相同的情况,这时候学生需要掌握分数的扩分方法。
•老师可以通过黑板演示几个简单的扩分例子,让学生自己思考扩分的规律。
然后老师再进行讲解。
三、课后拓展•学生可以在课下通过练习题巩固本课所掌握的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一些分数的应用实例,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和案例。
•学生可以从书本或网络寻找更多分数相关扩充材料,深化对分数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总结•分数是一种常见的数学形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次课程主要介绍了分数的四则运算、约分和扩分等内容,通过课堂实例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和课外拓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减法运算,以及带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的减法运算和带分数的理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减法运算。
2.带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数的减法运算。
例如:小明有2/3杯果汁,喝掉了1/4杯,还剩下多少杯?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讲解和演示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以及带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的减法运算和带分数的运算练习题。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课件,总结和复习分数的减法运算和带分数的运算方法。
让学生进行一些巩固练习。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的减法运算和带分数的运算的综合练习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通过PPT课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2分数的再认识(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2 分数的再认识(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2 分数的再认识(二)》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单位,以及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基本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单位等概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区分和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和应用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单位的概念,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区分和应用。
2.教学难点:分数单位的概念,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区分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教学新课: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单位的概念,以及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定义。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简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分数的含义,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概念,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简单运算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在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究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律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究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分数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数卡片、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分数现象,如考试成绩、商品折扣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分数的乘除法运算问题,如分数的乘法、除法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练习,如分数的乘法、除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分数的乘除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分数的再认识(二)数学:5.2分数的再认识二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分数的再认识(二)1. 引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定义和运算规则,但是,在应用问题中,我们还是会存在各种困惑。
例如,有以下问题:•1/2和2/4相等吗?•1/2和2/3比较大小怎么办?•如何将1.5表示为分数形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文章主要介绍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5.2分数的再认识二课程设计,涵盖了以上问题,并加入了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知识。
2. 课程设计2.1 知识点•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化简、通分、约分•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与分数的转换2.2 课程目标•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化简、通分、约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方法•通过实际应用案例,促进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 课程内容2.3.1 分数的再认识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定义和分数的表示方法。
并提出以下问题:•1/2和2/4相等吗?•1/2和2/3比较大小怎么办?通过让学生讨论上述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组成原理以及分数化简和通分的相关知识。
2.3.2 分数的加减乘除针对分数的加减乘除,通过分组演示法、化简法等方法进行讲解,并提供大量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方法。
2.3.3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使用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方法,并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4 案例分析2.4.1 食品的分配假设有200个巧克力,分给三个孩子,按照1/3、2/5、3/10的比例分配,请问每个孩子分到多少巧克力?首先,求出1/3、2/5、3/10的公共分母是30。
然后,将200个巧克力按照分数比例分配给三个孩子,分别得到:•第一个孩子:1/3 x 200 = 66.67 ≈ 67个巧克力•第二个孩子:2/5 x 200 = 80个巧克力•第三个孩子:3/10 x 200 = 60个巧克力因此,第一个孩子分到约67个巧克力,第二个孩子分到80个巧克力,第三个孩子分到约60个巧克力。
2019-2020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精品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65~66《分数的再认识(二)》。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分数——《分数的再认识》。
(板书课题)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先要考考大家对分数的掌握情况。
1、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分析:请学生说明理由,并抓住前三幅图是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后一幅图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师:看来大家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嘛,原来我们不但可以把一个物体或图形进行平均分,而且还可以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然后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二、探索新知出示三个粉笔盒,分别装有6、6、8支粉笔。
1、猜想:拿出一个粉笔盒,猜盒子里有多少支粉笔?2、活动铺垫12师:盒子里有4支粉笔,你能从盒子里拿出整体的 吗?(1)活动开始,体验新知 师:这里有三个粉笔盒,现在请三位同学上来拿出盒子的 。
现场组织活动:请三位同学分别从粉笔盒中拿出整体的 。
结果三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两位学生拿出的是3,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
(2)发现、解决问题师:从三位同学拿出的粉笔数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他们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 师:真的哦,我的要求没变,他们都是拿出全部粉笔的 ,可是拿出来的粉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他们是不是拿错了?学生交流。
师:大家都认为是粉笔的总支数不一样,那你能估一估每一盒中各有几支粉笔吗?师: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粉笔都拿出来,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粉笔的总支数到底是多少支?212121师:哦,原来是盒子里的铅笔数量不同造成的!看到这个结果,你想说什么?(板书: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5.2分数的再认识(二)优质教案
分数地再认识教学内容分数地再认识,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地关系。
教学目标1、在具体地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地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地关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并理解分数地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地关系。
教学准备两盒数量不同地铅笔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地分数知识。
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分数。
二、探索新知(一)活动一:1、请你拿出你所有铅笔地二分之一。
2、拿出地铅笔为什么不一样多?3、小结:因为每个人地铅笔总数不同,所以拿出地二分之一也不同。
在这件事上,铅笔地总数要看作单位一。
4、师拿厚薄两本书,说这两本书地三分之一地页数一样吗?为什么?(小组内说明理由,全班交流想法。
)5、我一次能吃四分之一块蛋糕,看图,这两个四分之一一样吗?为什么?6、小结:两本书地三分之一中,因为两本书地厚薄不同,因此结果不同。
在这里,要把书看作单位一。
三、巩固练习1.画一画。
一个图形地四分之一是正方形,画出这个图形。
他们地画法对吗?还有其他地画法吗?2.练一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地涂色部分四、总结全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对今天这节课地学习满意吗?五、作业1.课内作业:(1)分别画出下面各图形地二分之一,它们地大小一样吗?(2)为帮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地四分之一,小芳捐献了零花钱地四分之三,小芳捐地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2.课外作业:课本P38~39第5、6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材分析:分数的产生可以从平均分和测量两个维度来进行。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借助直观操作,经历了在平均分物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产生。
本节课主要是从度量的角度来认识分数是若干个分数单位的累积,丰富学生对于分数产生的认识,更加贴近分数的实质。
学生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二)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从度量方面认识分数。
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在“分数的再认识(二)”的学中会产生怎样的迁移作用呢?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是否有单位的意识呢?在学习过程中又存在哪些困难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五年级60位孩子做了前测。
通过前侧,我们发现“数学书的长不够1个纸条长的部分怎么量”是他们学习的一个难点,通常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量下去。
60个孩子中15人会描述如何得到多余那部分的长度,18人是靠估计,只是把数学书多出来的一部分用操作纸折,没有可以用分数进行度量的意识。
而剩下的27人则是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表示。
知道分数的单位的孩子还没达到30%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从度量的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活动,帮助学生在寻找分数单位的过程中创建“分数墙”,并发现其中的知识。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和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 探究不够一个纸条长的测量方法,加强学生用更小的单位进行度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古时候,人们没有尺子,你知道他们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测量单位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借用神奇的纸条再次走进分数的世界,感受测量的乐趣。
设计意图:从古人测量的图片引入,可以让学生感受测量的历史文化,感受“标准”在测量中的重要性。
二、多次测量,深入理解。
(一)测量任务一:请大家用红色纸条来测量数学书的宽和长,并思考它们各有几个纸条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