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学案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学习教案
会计学
1
知识点梳理:
一、内、外力作用比较
第1页/共41页
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划分: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
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 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
第2页/共41页
2.板块运动与地 貌
第3页/共41页
三、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第11页/共41页
第12页/共41页
4.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海岸在构造运动 、
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 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第13页/共41页
第14页/共41页
5.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在干旱与
半干旱气候及风沙来源丰富的条件下,经 风力搬运作用后堆积形成的。
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是沙丘。
第15页/共41页
第16页/共41页
6.风蚀地貌 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
态。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 风蚀石窝 风蚀蘑菇 风蚀雅丹 风蚀城堡 风蚀谷
第17页/共41页
第18页/共41页
7.河流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V型谷、U型谷
河流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
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喷出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岩浆侵入作用
(2)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C.化学溶蚀、风力侵第蚀40页D/共.41页地壳运动、风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
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 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油较重,分布于背斜 中部;水最重,分布在下部。
内外力学案
学案正标题一、考纲要求二、知识梳理深层说明: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3)高纬、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答案: ①风化②风蚀蘑菇③“V”④喀斯特⑤高山⑥冲积扇⑦黄土⑧沙滩2.地质构造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⑴利用地质构造找水——①槽部,断层处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
⑵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②处找油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油较重,分布于背斜中部;水最重,分布在下部。
⑶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③建隧道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
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导学案 最新
课标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学习目标
1、认识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理解背斜山、向斜谷的成因;了解地质构造的意义
2、了解地震与火山地貌3、了解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主要的外力;认识各类侵蚀与沉积地貌并理解其形成过程4、人类活动与地貌
冰川
重点
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背斜山、向斜谷的成因;地质构造的意义
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主要的外力;认识各类侵蚀与沉积地貌并理解其形成过程
难点
地质构造的判读;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侵蚀与沉积地貌的判读并理解其形成过程
活动
活动:读图说明各种地貌的名称与形成的过程
知识小结
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
构造
组成
判读方法
(按岩层形态、岩层新老)
典型构造地貌与成因
意义
褶皱
背斜成_____,向斜成_____
背斜谷成因:______________
向斜上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层
三、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主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5讲外力作用与地貌(二)
第5讲外力作用与地貌(二) 导学案一、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2.学会运用外力作用原理分析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二、基础知识自主学习(一)河流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1)峡谷: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河床深且窄,一般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2)V”形河谷(上游):①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②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3)河谷(下游):堆积作用强,呈宽而浅的槽形。
(4)河曲(地势平缓地区):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称为河曲。
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特别提醒】河流“凹凸”岸的判别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1)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形成机制: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地势突然趋于,河道变得→水流速度→搬运能力→洪积扇或冲积扇→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堆积物颗粒由变(2)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形成机制:凹岸,凸岸→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或继续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3)河口地区(口或口)的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形成三角洲形成机制:入海处水下坡度,加上海水的作用,河水流速→泥沙堆积→三角洲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状鸟嘴状:;扇形:;鸟趾状:;(4)冲积岛:河流泥沙堆积形成的岛屿,如长江入海口处的崇明岛【特别提醒】流水沉积作用的规律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密度的总是先沉积,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颗粒、密度的后沉积,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鲁教版)
第2讲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一、内、外力作用比较特别提示种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
(2)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二、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划分:地球的__________被________、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______板块。
2.板块运动与地貌为谷地。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四、外力作用的表现 1.主要表现形式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流水作用⎩⎪⎨⎪⎧侵蚀地貌:沟谷、 堆积地貌:冲积扇或洪积扇;和(2)风力作用⎩⎪⎨⎪⎧风蚀地貌: 、风蚀洼地风积地貌: 、沙垄考点一 褶皱山和断块山典例导入 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相关问题。
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
图中,陡崖出现在 处。
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难剖析褶皱与断层的比较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2.断层的判断方法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考点二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典例导入 2.(2011·北京文综)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
高三一轮导学案第十六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貌
编写:姜太平审核:高三地理组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课题: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习目标:1.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学习重难点: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探究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思维拓展: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等;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涡阳二中2016届文科一轮复习导学案科目:地理编号: 16 使用时间: 2015 年 9 月日涡阳二中2016届文科一轮复习地理导学案如果你想拥有你从未拥有过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李若彤。
自我检测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 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图完成(1)~(2)题。
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 所示地区( )A. 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 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 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D. 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 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 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 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 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轮复习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轮复习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等。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1.六大板块2.板块运动与地貌消亡边界:陆陆板块:高原、高大山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陆洋板块: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生长边界:海岭、裂谷(大西洋中脊海岭、东非大裂谷)。
针对性练习1:下图为世界某处海洋地貌形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该海沟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①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②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生长边界③大陆板块抬升大洋板块,张裂凹陷形成④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挤压碰撞而成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下列地貌中,与图示海沟、岛弧成因相似的是( )A.安第斯山脉B.马达加斯加岛C.东非大裂谷D.阿尔卑斯山答案:1.C 2.A解析:第1题,图示海沟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①正确,②错误;图中显示俯冲带,证明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在俯冲边界处碰撞挤压形成海沟,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C项。
第2题,陆洋板块消亡边界处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A项正确;马达加斯加岛为大陆岛,且远离板块交界处,B项错误;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内部张裂运动形成的,C项错误;阿尔卑斯山是非洲板块(大陆板块)与亚欧板块(大陆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的,D项错误。
(三)地质构造与地貌1.褶皱:背斜、向斜(1)判断方法:岩层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2)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
(3)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成为山岭。
2.断层:地垒、地堑(1)地垒:中间凸起,两侧凹陷,常形成块状山,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2)地堑:中间凹陷,两侧凸起,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应用背斜:储油气,挖隧道。
向斜:储水,建大坝。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第三节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考纲】 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一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学习目标1. 掌握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
3.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4.理解板块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褶皱山a .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b .基本单位——褶曲。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a .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b .垂直方向⎩⎪⎨⎪⎧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⑩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⑪(3).火山(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4、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六大板块: 请在上图中标出各个板块的名称.2.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且多火山地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亚欧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
板块内部地壳__________,火山地震比较少。
但六大板块内部一些小板块的_交界_处也会发生火山地震,如我国的昆仑山区。
3.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板块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俯冲常常形成大陆板块隆起形成(3)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探究点一褶皱山、断块山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学案10(内、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
第二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地质作用及其分类,初步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地貌,掌握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本内容和插图,观察课件演示以及与同学合作完成基本知识学习;能够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能够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一些简单的地质地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运动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形成正确的、科学的环境观。
【重点难点】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2、地质构造的判别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识梳理】一、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0的内容,完成表格I的填写。
表I:1、带着问题阅读教材31-32页:(1)什么是地质构造?最常见的类型有哪两种?(2)了解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了何种地表形态。
23、根据以下提示阅读“知识窗”,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1)板块是怎样划分的?读图找出六大板块。
注意观察边界类型。
(2)板块的运动特点:内部________________,交界处____________________。
多火山和地震。
(3)板块相对移动形成地表的基本地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的聚合带常形成____________,大陆板块被迫隆升形成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常形成____ ____________;板块的张裂地区,常形成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三、外力作用的表现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32-33的内容,完成表格II的填写。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积极影响: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
消极影响: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等。
【思考讨论】1、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7讲在内外力共同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7讲在内、外力共同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内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成过程2.学会运用内外力作用原理分析地貌二、基础知识自主学习(一)地貌的形成:是在内力和外力下生成和发展的。
内力作用促使地表,增加;外力作用地表,地势高差;地貌类型成因背斜谷、向斜山岩层在挤压作用下形成背斜和向斜,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产生裂隙,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内力作用下形成谷,河流携带泥沙在谷地而形成河流阶地在地壳垂直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作用形成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下图为发源于太行山的拒马河河流阶地图。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图示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垂直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垂直上升,流水侵蚀C.地壳垂直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垂直上升,流水沉积2.图示地区地壳运动上升的次数最可能是()A.1次B.2次C.3次D.4次【对点精练】海平面基准线是海拔0 m的起算线。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海平面基准线以下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3.该地地质作用过程依次为()A.下沉沉积、岩浆侵入、抬升侵蚀、下沉沉积、断裂升降B.抬升侵蚀、断裂升降、岩浆侵入、下沉沉积、断裂升降C.岩浆侵入、下沉沉积、断裂升降、抬升侵蚀、下沉沉积D.下沉沉积、抬升侵蚀、断裂升降、岩浆侵入、下沉沉积4.对该区域地貌的推断,正确的是()A.甲地受风力侵蚀,地势低平B.乙地因断裂下陷,蓄水成湖C.丙地因岩浆活动,奇峰林立D.丁地断裂抬升,地势较高(二)特殊地貌景观及等高线判读1.火山口2.风蚀蘑菇3.岱崮地貌4.梯田5.新月形沙丘6.山前冲积扇【对点精练】环崖丹霞地貌以弧形环崖为特色,基岩由坚硬的红色砂岩和松软的页岩构成,其形成受地壳抬升和河流侵蚀的综合作用。
下图为环崖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5.地壳抬升前,该地()A.河道位置不易摆动迁移B.背斜构造使砂岩更趋坚硬C.页岩受侵蚀程度大于砂岩D.地表受外力作用趋于平缓6.地壳抬升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导致河道()A.河曲发育B.定向侧移C.持续下切D.游移不定7.环崖是弧型主要是因为()A.砂岩与页岩之间不规则断裂而成B.页岩成环形崩塌形成C.前期曲流形态在砂岩中发育而成D.后期河流侧蚀砂岩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练习案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并确定地质构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高三地理一轮复第12讲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本文讲述了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
文章通过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作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而垂直运动则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其他内力作用包括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火山和地震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位,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包括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
板块运动有张裂、相撞和相互挤压碰撞等类型,对地貌的影响包括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等。
举例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等。
文章中的思维导图清晰明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
文章已经没有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了,但是需要进行小幅度的改写。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质构造对地貌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地图和实例对板块构造、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进行了讲解。
其中,K岛作为一个实例,展示了火山爆发对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植被恢复的时间。
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和找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在改写文章时,要尽量保留原文的意思和内容,不要改变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同时,可以适当调整语序和用词,使文章更加通顺和易懂。
海拔逐渐升高,因此,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应该是从下到上呈现出升高的趋势,且应该是沿着甲到乙的方向绘制的,符合选项A的情况。
第3题,根据图中地层的年代依次变老的顺序,丙处应该是年代最古老的地层,而志留系是最古老的地质系,因此,可能发现的地层应该是志留系,选项A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教案 鲁教版
第2讲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特别提示(1)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
(2)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二、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划分:地球的__________被________、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______板块。
2三、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学以致用 “背斜岩层向上隆起,一定形成山脉;向斜岩层向下凹陷,一定成为谷地。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四、外力作用的表现 1.主要表现形式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流水作用⎩⎪⎨⎪⎧侵蚀地貌:沟谷、 堆积地貌:冲积扇或洪积扇; 和(2)风力作用⎩⎪⎨⎪⎧风蚀地貌: 、风蚀洼地风积地貌: 、沙垄考点一 褶皱山和断块山典例导入 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相关问题。
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
图中,陡崖出现在 处。
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难剖析褶皱与断层的比较特别提醒 1.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 ——背斜,B ——向斜,C ——背斜,D ——向斜。
2.断层的判断方法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一轮复习专题学案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专题: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地质作用(营造地表的力量)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1)风化作用:化学风化:如氧化水解等发生了化学反应生物风化:如植物根系对岩石的破坏和穴居动物对岩石的破坏物理风化:温差、冻融、日晒下岩石热胀冷缩速度不一导致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2)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4)堆积作用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入海口)、河漫滩平原(中下游)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随风力的减弱,风力的搬运作用减弱,所以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海浪堆积:形成沙滩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如大理岩、板岩等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如图……第二节山岳的形成1、做快的情况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不完整的要补完整)2、最科学的依据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姓名
【课程标准】
1.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梳理体系】
【自主研习】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 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3、影响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
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4、地壳运动的原因——板块运动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形成裂谷或海洋(大变质作用
图示
[知识拓展]①新西兰南、北两岛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海海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在类型上属于陆陆碰撞,但特点上属于类似海陆,形成的海沟是现在的雅鲁藏布江,这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
练习:美国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底地壳断裂带上,一
般认为此处岩浆上涌通道固定。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部分岛屿
岩石年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群岛所在地区板块运动方向是
A.由西北向东南B.由东南向西北
C.由中间向两侧D.由两侧向中间
2.图示区域降水较少的月份
A.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B.开普敦正值一年中雨季
C.长江航运能力达一年最低D.黄河下游泥沙沉积作用弱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主要外力:风、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
外力作用规律:
①风化作用是广泛存在的
②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削高填低,在高处以侵蚀为主,低处以堆
积为主
③外力作用与速度有关速度快的时候侵蚀作用强,速度慢的时候以堆积作用为主
④随速度的的下降搬运的物质颗粒由大到小先后沉积。
⑤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
【微专题】风化作用
①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
风化作用与风力无关。
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二者完全是不同概念。
②风化作用的过程
风化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由于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白天岩石表面升温而内部升温慢,表层受热膨胀,内部体积不变;由于岩石比热容小,夜晚表层降温快,但里层降温慢,表层先变冷收缩,易产生裂隙。
从而使岩石破碎。
③冻融作用与风化作用
与风化都是受温度影响,冻融是土壤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冰冻以后体积膨胀,融化后体积收缩导致的。
中由粗和细两层组成,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
3.该湖湖滨杂草湿地广布,其中杂草湿地面积宽广
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
颗粒层形成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湖泊沉积层可还原古代气候环境,若湖底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
A.冬季风力偏大B.夏季降水偏多
C.夏季气温偏高D.冬季光照较强
【微专题】一、河海、陆海作用过程
①河流挟带泥沙,入海口后受海水顶托流速下降堆积(河海的作用力相反,枯水期潮流作用强、丰水期河水作用强)
②沿岸潮流改变三角洲(或堆积体)的形态,带走泥沙
(减弱堆积)
③海流带走了大量泥沙,在海浪的作用下,海浪速度慢
力量小,被海流带来的泥沙堆积,海岸线推进,陆地面
积扩大;海浪速度快力量大对陆地起侵蚀作用,海岸线
后退,陆地面积减小。
)
练习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发生明显变化。
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
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
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江道缩窄前,枯水期主要外力作用及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推测合理的是( ) A.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B.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C.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D.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7.与江道缩窄后相比,江道缩窄前,钱塘江最佳观潮点( )
①偏东②偏西③潮差较大④潮差较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 )
A.稳定入海江道B.增大河流入海径流量C.减轻海水侵蚀强度D.减轻风暴潮对河口的影响
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风化作用
温度、水、生物等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风力侵蚀
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例:雅丹地貌)
流
水
侵
蚀
侵蚀
形成河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
溶蚀
形成喀斯特地貌如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例:桂林山水)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
(例: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搬运作用
堆积
作
用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
冲积平原(中下游)沙洲(沙堤)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
沉积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例:黄
土高原的黄土)
匠心教育,专属精品。
岩层生成顺序:
沉积岩:下老上新
(2)说明该地古代木屋少,多在石柱上开凿洞穴居住的原因。
(6分)岩浆岩:晚于其侵入的岩层
变质岩:晚于其接触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①有几组岩层倾斜代表经历几褶皱②有几个侵蚀面(包括地面)经历几次抬升(如有标注考虑深海、
浅海、河湖沉积环境)③断层的发生要看单层贯穿的地层
练习: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喷出岩
B.该地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外力侵蚀作用
C.乙岩层形成之前出现了断层
D.丙处岩石由于高压条件发生变质
10.乙岩层形成之前地质作用过程有()
A.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岩层断裂—岩浆活动—外力侵蚀
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外力侵蚀
D.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岩层断裂—外力侵蚀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帕多奇亚(左图)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精灵城堡”(右图)是这里最出名的景观,乘坐
热气球俯瞰卡帕多奇亚和畅游精灵城堡是当地的主要游览项目。
这些“城堡”由许多尖塔状的石柱组
成,石柱的中下部是松软的凝灰岩,顶部是较坚硬的玄武岩。
凝灰岩由岩浆和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
该区域林木稀少,只有谷地中林木较茂盛。
(1)推测该地“精灵城堡”的形成过
程。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