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新课标精神融入语文教学中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新课标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新课标作者:陈红 (小学语文资阳市小学语文491班) 评论数/浏览数: 10 / 506 发表日期:2012-10-22 22:59:04|合格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语文教学的标准一改再改,这么频繁的改动无非是为了语文教学跟得上时代的车轮,甚至于是超前。
我从教的时间很短,只是在学生年代时常听自己的老师说课改,但到底改了什么却一直困扰着我,因为从来没有站着教师的高度来研究过。
我知道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做的是真正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自己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迈出自己最坚实的脚步。
所以,我今天想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新课标这一话题。
我的思考还很肤浅,不当之处,请各位指正。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语文能力:方方面面很现代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在研究国际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如强调学会阅读和朗读,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
突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能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吸纳与宽容、欣赏与质疑。
重视写作实践,提出了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
比如,小学高年级学生40分钟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初中生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初中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二、语文教学:要有新策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比如,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语文组新课标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对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精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校语文组于2022年10月25日开展了新课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使全体语文教师对新课标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二、活动目标1. 深入学习新课标,明确新课标精神,把握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2. 探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领导致辞学校领导在活动中致辞,强调了新课标的重要性,并对语文组全体教师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2. 新课标解读由我校语文教研组长对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重点讲解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方面。
3. 分组研讨全体语文教师按照年级分组,针对新课标精神,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研讨活动。
以下是各年级组的研讨内容:(1)一年级组:研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兴趣。
(2)二年级组: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三年级组:研究如何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四年级组: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5)五年级组: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六年级组: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初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交流分享各年级组代表分别分享了研讨成果,其他教师认真聆听、记录,并对各组分享的内容进行了点评和讨论。
5. 总结发言语文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了以下几点:(1)要深入学习新课标,准确把握新课标精神。
(2)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步。
四、活动成果1. 全体语文教师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
2. 各年级组针对新课标精神,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贯穿落实在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贯穿落实在教学中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概念下,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进行全面的变革和创新,以实现德育教育和课程教育。
因此,各小学语文教师应跟上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的步伐,积极探索和应用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重构教学结构和过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和吸引力,最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落实;教学近年来,中国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
在这一概念的帮助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期,语文课程占据了关键地位。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全面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规划课程内容时,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关键素质。
一、开展单元教学,落实新课标理念同一模块下的不同文本有相似之处,教师需要根据这一点进行整合,实现整体呈现,使学生能够整合和深化阅读体验。
因此,在“双减”条件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整合优化理念,适度选择和吸收教学内容,准确定位教学部分,灵活处理各模块之间的关系,掌握文本目的的总体方向、概念情感和设置意义,整合总结相似性,以整体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探索模块内容的相似性和差异,加深对比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在三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该单元的主题是一个美丽的校园,三年级学生改变了低学段稚嫩的特点,初步适应了小学的校园生活。
甚至许多学生对校园生活也有强烈的热爱,这个单元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同理心。
例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个词、《花的学校》课文、口头交际模块,都是以校园生活为主题,教师可以首先整合模块内容,让学生了解模块学习的整体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呈现整体,思维导图支持模块解释每篇文章的细节,从整体到局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后续学习。
二、构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度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根据课堂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新课标2022修订版心得体会(通用7篇)
语文新课标2022修订版心得体会(通用7篇)语文新课标修订版心得体会1暑假里,我按照学校要求,仔细阅读了版新课标。
相对于旧课标,新课标做了多处修改,说明国家对语文课程的定位更加准确,对课程认识更加科学。
第一,强调语文是一门运用性的课程。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做了如下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指的是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理解语言”是指“听”和“读”,“运用语言”是指“说”和“写”。
新版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因此阅读、写作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两种不同方式。
可见新课标提出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涵盖语言文字的“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并不意味着阅读理解的旁落,而且有利于扭转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重理解分析、轻表达运用的不正常现象,对改善语文课程中阅读与写作的结构性失衡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强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特别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一是说明语文课不是一门知识性课程,不能把语文知识教学作为主要目标;二是强调语文能力的习得性,阐明学生语文能力不能通过教师讲解获得,必须通过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获得。
因此不能把语文课上成__分析解读课。
教师讲解分析多,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少,已经成为当下语文课的一种常态。
课堂中大量时间被教师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所占用,被表面热闹实质上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讨论所占用,而真正用于学生读、说、写等实践活动的时间被大量挤压,严重降低了语文教学效率。
我们必须认识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也不应满足于抽象的知识概念的灌输,而应追求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正确运用。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标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新课程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优化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提倡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丰富教学资源:新课程标准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科技应用,语文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等,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情境,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这些方面的训练,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5.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
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新课程标准需要语文教师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促进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和推广。
2023年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通用6篇)
2023年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通用6篇)新课标初中语文心得体会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
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
大致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二、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1.默读和“速读”习惯;2.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3.置疑和发问习惯;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__的习惯;8.集体讨论的习惯。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三、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四、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
成为 学生学 习的教 材 。特 别 是儿童 活动 区域有 限 ,生活 的
如 在 学 习 《 雨 的色彩 》一 文 时 , 笔者 让 学 生 自己 春
积累也 相对贫 乏 ,教师在 教学 时就 更需要 将教 材 内容 与学 想办法 把课 文读 正确 ,读通 顺 , 自己最喜 欢 的部分 多读 几 生生 活进 行链 接 、拓展 。例如 人教版 语文 第二册 《 丽 的 遍 ,还 可 以把 自己喜欢 的部 分读给 同桌 听,把 读懂 的内容 美
/ 学园地 / 教
1 . 9 9 j i S . 6 1 4 9 . 0 0 0 . 9 03 6/ . Sl 17— 8X 2 1. 40 1 q
语 文 教 学如 何 体 现 新 课 标
田翠 语文 是最 重要 的交 际工 具 ,是人类 文 化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语 文作 为一 种交 际工 具 ,它主要 培养 学 生运用 语 言的 能
的 愿 望 。 那 么 在 教 学 中 , 笔 者 就 给 学 生 留 一 个 思 考 的 机 习 惯 。 首 先 在 平 时 上 课 时 ,笔 者 总 是 对 听 得 认 真 的 学 生 及
会 ,给 学生 一 个 自主 的空 间 , 然后 再 听 听他 们 的发 现 。
时表扬 ,对听 得不认 真 的学生及 时提 醒 ,把 学生 的积极 性
( 作者单位 :河北省 内丘县幼儿 园 )
2 1 年2 0 0 月上 第4 ( 期 总第 1 o ] 9¥)
技, 网
一
9 — 1
就 为 语 文 能 力 的形 成 引 入 一 泓 微 波 荡 漾 的 清 水 。
己去 读通课 文 , 自己去读懂 课文 ,让他 们会读 课文 。在书
声 中 , 教 师 已不 是 主 导 者 、 支 配 者 ,而 成 为 学 生 阅 读 的 引
关注学生主体性,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思想与实践
关注学生主体性,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思想与实践1. 引言1.1 介绍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背景意义小学语文新课标作为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它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基石和桥梁。
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背景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学语文新课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它强调语文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情趣、文学情趣等方面的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标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培养。
它倡导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注重语文学科的特色与规律性。
它针对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系统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背景意义在于引领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教师应深入理解和贯彻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主体性发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实现教育目标。
【内容结束】1.2 强调关注学生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和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性不仅是理论指导,更是实践要求。
只有真正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才能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更加有意义。
关注学生主体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动力。
关注学生主体性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自主发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第一篇: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
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心去记住,并能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
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图书、网络等搜集资料,拓展课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扩大自己的视野。
回想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教学,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对孩子们要求的比较严格,然而现在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所忽视的是什么,孩子们的拓展能力,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应该在课堂中逐渐渗透积累的,一定要让孩子们对文章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紧记。
现今的语文提倡教学的大课堂。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学习内容也要具有开放性。
不要拘泥于课本的教学,学科的教学,而应该有学科之间的渗透会更好,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历史、社会的渗透,学生会更加喜欢内容丰富的课堂,更加喜欢课本以外的知识,对老师会更有钦佩感。
语文教学也提倡合作性。
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老师布置得教学任务。
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谈谈自己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谈谈自己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标知道下的习作教学》等科目,使我受益匪浅,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
一、建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
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做到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
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么学生就难以把做题的技巧和方法记在心上,记在脑子里,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就不会被打破,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像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张着嘴嗷嗷待哺,所以,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体现他们作为“小老师”的作用。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的课堂活动都需要经过他们的消化与积累,才能获得生命力。
教学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全员参与。
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性教学观念。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观,关注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其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我们要去欣赏他们,呵护他们,宽容他们,理解他们。
改变“三缺少”——缺少关怀,缺少理解,缺少倾听。
强调“三个词”——尊重,宽容,理解。
让学生正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摘要:本文讨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落实新课标。
首先,介绍新课标的背景和目标。
其次,探讨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包括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
然后,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策略,如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批评性思维培养等。
最后,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以确保新课标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标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标体系逐渐在各个学科的教育中得到落实。
初中语文作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需要积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供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
1.课标的背景和目标1.1新课标的出台意义及其背后的教育改革理念新课标的出台意义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需求,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改进。
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2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该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
此外,新课标要求通过文本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品味,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性教学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语文的魅力。
同时,要注重个性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通过有效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实施,将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贯穿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的教学方法,本人就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朗读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二、重视合作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
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图文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
结果学生把孔雀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妒忌别人,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重视想象选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
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项,则能促进阅读,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
四、重视质疑“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
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
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
由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五、重视体验新课标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
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
”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
语文教师2022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五篇
语文教师2022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五篇第一篇随着2022版新课标的推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下面分享一下我学习新课标的体会。
一、了解新课标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新课标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新课标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语文教师应该认真阅读新课标,掌握其精神和要求,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如何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二、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发挥引导、促进、启发学生学习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阅读教育新课标注重阅读教育,要求学生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注重阅读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同时,语文教师自己也需要注重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量和广度,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新课标要求教育信息化,提倡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语文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新课标中也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意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中还强调了“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语文教师要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情感素养和正确价值观。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要能够发展出自己的能力和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要求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有了不同幅度的修订。
总体来说,内容更加厚实,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文字表述更加简明准确,减少了语言的模糊性,提高了运用中的可操作性;更加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总之,新课标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因而也就更加便于指导语文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革。
那么,我们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去执行新课标,体现新课标呢?
1、切实转变思想,把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变教案为学案,尤其是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家庭背景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难度。
比如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中,作为城市背景的学生不理解人口增加-水土流失-肥力下降-水土流失-泥沙的关系,所以,教师在讲解中,就要注意到这个环节,让学生追根溯源,找到黄河变“忧患”的原因。
在批改作业时,加入整洁项评分,时刻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让页面保持干净整洁。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调动学生积极性。
十一、二岁年龄的孩子们正是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喜欢新奇的事物。
除此之外,我校的学生都是圈门周围的居民,很多家长的教育水平、自身素质相对较低,家庭收入水平不高,很多孩子家中没有电脑,甚至很多孩子都没有走出过门头沟区。
这就导致了学生视野较窄。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多采用一些教学媒体,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也可以吸引他们的眼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九年義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要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一、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激励功能,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导向功能,可以帮助教师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防止在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正是目标教学的特色之一。
教师应多角度全方位理解教材,确立教学的侧重点。
教师如何理解和把握教材,这一点,对确定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教师首先要仔细钻研教材,在多方收集教材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做到透彻理解课文,才能获得对课文的深层次感受。
要善于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从学生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
不同个体对文本的解读是不同的,教师不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跟文本对话,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新体验。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善于从学生学的角度,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一方面去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而我们的课时目标考虑较多的是教参,是考试的内容,是课文的内容,对教学对象考虑得少,对教学的导向性考虑得少,对教学方式考虑得少。
过分的依赖教参限制了老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张力,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朝着高效快速的方向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切实可行,强调可操作性。
就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看,目标的可实施性存在着问题,教学目标或流于肤浅,或过于繁杂,或目标与内容脱节。
每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中,要做到有效教学,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明确集中,防止目标过于分散,要善于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解决好一两个问题。
我在推进新课标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惑
我在推进新课标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惑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在语文教学中也在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课标所要求的素养导向。
在实践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让我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高,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缺乏热情。
在过去,语文教学以传统的文言文和诗词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参与感和体验感。
而现在,新课标要求我们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感到陌生和抵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这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这成为了我在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我也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实践和运用的机会。
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体验和探索知识,在运用中学习、在发现中创新。
由于现实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很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运用机会。
在我教授课文时,常常发现学生缺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只是机械地记忆词句而已,缺乏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这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实践和运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这成为了我在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还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生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缺乏训练和指导,容易陷入思维惰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我课堂上,常常发现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批判性分析和深层思考能力,只是机械地重复教师的观点,缺乏自主思考和独立见解。
新课标中如何开展语文教学
创造是2 l 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 求。新 课标 的实施正是基于2 1 世纪对人才 的 要求 ,让学 生学会学习 、勇于探索 、
敢于创造 。高中生处于生理发育和心
文以载 “ 道” ,语文教学 在传授 知识 的 同时更要 注重 传授 做人 的道
过程 ,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关怀 、关
己钻研 问题 的人 。教育的 目的是 帮助 学生成功 。教师不是知识 的搬运工 ,
语启 智” 。言不 再多 ,贵 在精 当 ;
语不在长 , 贵在适时。语 文学科是庞
是帮助学 生成功 的人 ,高中学生的 自
觉性不够强 ,方法还很欠缺 ,这就需
杂的 , 教师把课讲得简单 ,是一种智
导 ,启发它 、发展它 ,使学生 自信 自
强, 逐步走 向成功。每个学 生的健 康 成长 , 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功。 0
蔡 奋琪 ,教 师。现居 甘 肃清水 。
产生盲动行为。作为教师 ,应针对导 致学生产生不 良 情绪 的因素 ,引导学 生学会 自我调控 ,营造 良好心境 ,取 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
一
精髓。教师把教材钻的深 ,悟 出来的 道理就透彻 ,这样讲起课来 就简单 、 深入 ,所谓 “ 一 语破的 ,一语解 惑 ,
一
了解学生 。抓个性化教育
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 ,不会 自
要 教 育好 学生 ,了解学 生是 关 键。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教育 的针对 性 、目 标性。了解学生是一个漫长 的
新 课 标 中 如 何 开 展 语 文 教 学
( ¨ 蔡 奋 琪
2 l 世纪是充满竞争 的世纪 ,富于
学生在想 什么 ,做什么 , 才能 因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将新课标精神融入语文教学中
——浅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其核心词是“统一”,因此,如何做到统一应是语文教材始终的追求。
但课程改革已逾十载,然收效甚微。
课改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处于各行其道的混乱状态。
一.人文性泛滥成灾
人文性刚引起重视,尚未在日常教学中形成规范状态。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为语文教学“招魂”》一文中指出:当前“语文教学出现一系列‘失魂落魄’的症状,很必要为它招一招魂”。
有些老师片面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致在解读文本时离谱太远,课堂花哨热闹,却无“人文含量”,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先生认为近年出现“离开语文讲人文的趋向,有意无意将语文和人文等同起来”。
语文教育专家李海林先生在批评“泛语文”时指出,有些语文课“已成了生活常识课、思想方法课、自然科学课、数学课、物理课、历史课、地理课,或者任何什么别的课,但就是不是语文课。
”
二.应试教育,枯燥乏味
与前文所述花样百出的公开课、示范课相反,日常语文教学中,大行其道的仍是顺着“应试”的旧轨道我行我素,抱残守缺。
语文教学改革的情况怎样,主要看教学效果、检测效果,目前主要看测试成绩。
课堂充斥着功利性,为应试服务的知识和技能、情感体验和精神熏陶被机械的语言训练无情取代,围绕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
师生仔细研究教纲考点,由于语文考试重在考查语文知识与能力,因此与考试相关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便成了重中之重。
何谓读书?有人曰:“读书是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其实早已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咀嚼语言文字来理解文本内涵,冷冰冰地弄清作者写作的意旨和思路,进行具体的“有实际意义”的语文能力的训练,教给学生答题高分的捷径和技巧。
语文教学力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那么,教学中如何以审美为途径,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体验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获得健康、丰富的审美感受:
一、创设情境,朗读感知、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说:“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
”阅读本就是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如读朱自清的《春》,起始的两个“盼望着”重叠使用,轻诵中已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将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温柔的朗读语调中,我们头脑中似乎浮现出“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课堂阅读是一个“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文章是文、象、意的统一体,文是语言,象是意象,意是主旨,朗读可让学生走近文本,引发阅读期待与阅读兴趣,然后教师要充分挖掘文中情感因素,引领学生悟情诵读,声情并茂,继而循文识象,因象明意,由意悟言,即是说,通过诵读、阅读文字材料去感知、识记文章的形象材料,明确、领
悟文章的思想内涵,然后领悟语言规律、意蕴,进而将自己个性独特的体验,通过诵读或语言表达出来,提高文学素养,即“循文——识象——明意——悟言”。
二、有针对性听说读写,揣摩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语文的实践活动离不了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选择、运用恰当的语言实践形式是实现统一的关键。
情感型课文往往在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或文末留有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或在语言文字表达上出现模糊空白,学生阅读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模糊点,让学生各抒己见,补白充实形象,如李森祥写的《台阶》结尾:“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问我‘这人怎么了’?”父亲历经艰辛造好高台阶的房子,却未取得想象中的心灵安慰是为什么?设计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各抒己见,补白充实形象,鲜活的语言,闪烁着灵动的智慧。
父亲可敬又有点“可悲”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可见,认知得到发展,情感受到感染,思想得到升华。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文本信息的训练点,从语言实践出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以生为本,尊重个性,表达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如在作文教学与写作训练中,多注重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
真情实感来自于真诚地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
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只有如此,学生作文才能真正起步,学生才会真正喜欢写作,并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如果把学生作文纳入“套子”,哪怕是最最优秀的套子,作为“套中人”,学生也不可能对写作产生兴趣,更不可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因为他在开始写作时,就没有学会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当然,有的真情实感是需要“提纯”后方可写入文章的,如,一些隐私、或者可能产生消极影响的东西。
即便如此,只要在周记中动笔倾诉,就逼迫你去锻炼材料、锻炼语言,这一思维过程能帮助你将情感有效的蒸馏提纯。
如,花季少年敏感的早恋心绪,如果稍加玩味思索,就会发现让这种情感发展下去危害性是很大的,与自己到学校的初衷是水火不融的,因而也就是不值得去发表、去赞扬的。
这样一想,就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很快就会产生新的美好情感来取而代之,你的真情实感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提纯,甚至升华。
可见,提纯思想情感与写真情实感是辩证统一的。
追踪学生今后发展的情况也表明:那些写作有所发展的学生,都是当初能写真情实感的学生,只有能写真情实感,作文才能起步,才能算是毫无抄袭的作文,才能在今后的写作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因此,写真情实感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统而言之,基础教育中,语文教育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不只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完善学生的人格,是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成为怎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
毫无疑义,每个学科都承担着塑造“人的灵魂”的重任,但语文与“人的灵魂”关系比其他任何学科更密切,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才能令此学科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