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与“教育像什么”——两种追问方式的比较
教育是什么读书心得五年级下册
教育是什么读书心得五年级下册教育是什么 -- 读书心得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人类社会中对于知识、技能、道德与价值观的传授和培养。
在我读完五年级下册教材后,我对于教育这个话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学习,它是人生的终身课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之一。
通过读书和学习,我认识了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如何以正确的方式接受教育和实现自我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
教育是一种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过程。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教育没有止境,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来不断进步。
教育并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它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拥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育也是一种启发思维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给予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思考。
在读书过程中,我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通过思考,我们能够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理解体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在接触不同类型的书籍时,我乐于思考其中的道理、拓展其中的思路,这使我在学习中更具动力和兴趣。
教育是一种塑造人格的过程。
通过读书和学习,我了解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我们的人格。
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读书时,我经常遇到一些故事,如“草房子”等,它们通过讲述人物的成长和经历,向我们传递了一些重要的道德价值观。
通过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思考,我明白了什么是友谊、什么是信任,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关怀。
教育是一种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好的习惯对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通过读书和学习,我明白了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需要从小事做起,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整洁、学会计划等。
家庭教育理念有哪些
家庭教育理念有哪些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
俗话说:三岁看老。
孩童时代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
家庭教育理念有哪些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
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2.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
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
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3.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
“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4.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5.做人要厚道。
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
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
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6.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
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
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7.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
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8.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9.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
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10.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教师读书目录推荐
教师读书目录推荐——推荐给教师的读书目录教育理论类:1、《教育:让历史启示未来》,吴式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2、《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美)尼克等著、邹晓燕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3、《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于开莲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4、《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林逢祺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5、《教育的感情世界》,(美)舒尔茨著、赵鑫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6、《教育在十字路口》,(法)雅克·马里坦著、高旭平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7、《没有围墙的学校》,(台)李崇建等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8、《移动的学校》,(台)李崇建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9、《没有失败的学校》,(美)威廉·格拉瑟著、唐晓杰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10、《幸福与教育》,(美)内尔·诺丁斯著、龙宝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11、《求索的心灵:苏格拉底对话教育法的理论与实践》,(英)勒内·萨兰等主编、易进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12、《学会对话:校长和教师的行动指南》,(加)卡罗琳·希尔兹等著、文彬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13、《学校罗曼诗:一种教育的人生》,(美)约翰·I·古德莱德著;周志平、黄文琴、詹丽琼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14、《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洪明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15、《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杨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16、《世界教育思想地图:500位现当代教育思想大师探访》,檀传宝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17、《德育新论》,鲁洁、王逢贤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18、《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蔡迎旗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19、《清华名师谈治学育人》(第二版),胡显章、吴剑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20、《儿童文化课程:理论、实践与案例》,王一军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21、《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课堂重建:课例研究》,杨小薇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22、《比较教师教育》,肖苏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23、《“对话·社会·教育”译丛:求索的心灵:苏格拉底对话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英)勒内·萨兰(德)芭芭拉·奈塞尔著,易进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24、《当代教育理论新说》,人民教育编辑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25、《德育新视界理论丛书》,檀传宝主编,苏静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教师专业成长类:1、《听王崧舟老师评课》,王崧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2、《课程实话》,陈桂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3、《班主任如何说话》,赵坡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4、《给教师的60条法律建议》,雷思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5、《走出“盒子”的教与学——在课程中激发想象力》,克尔隆·埃根著、王攀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6、《教育变革的新意义》,(美)迈克·富兰著、武云斐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7、《这样教学生才肯学:增强学习动机的150种策略》,(美)拉费尼著、梁平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8、《高效学习——我所知道的理解性教学》,(美)琳达·达林-哈蒙德著、冯锐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9、《整合教学法:教学中的能力和学业获得的整合》,(比)易克萨维耶·罗日叶著、汪凌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10《童年与解放》,(台)黄武雄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11、《学校在窗外》,(台)黄武雄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12、《好老师在这里》,(台)林文虎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13、《种籽学苑教育手记》,(台)李雅卿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14、《希望教室》,(台)苏明进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15、《乖孩子的伤,最重》,(台)李雅卿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16、《好老师在这里Ⅱ》,(台)林文虎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17、《走了一位老师之后》,(美)理查德·派克著、赵永芬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18、《吴娟瑜成功父母学》,吴娟瑜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19、《教育:让人成为人——西方大思想家谈人文和科学教育》,杨自伍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20、《诗言师话》,陈晓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21、《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英)贾斯廷·狄龙等主编、郄海霞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22、《课堂教学技巧》,(美)肯尼斯·莫尔著、刘静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23、《教育现场的专业学习》,(丹)马丁·贝尔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24、《致青年教师》,吴非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25、《教育像什么——一部形象化的教育学》,孙孔懿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26、《让优秀者更优秀》,王占宝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27、《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28、《特级教师研究书系:崔琪:用语文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黄华王永红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29、《特级教师研究书系:张思明:中学数学建模的拓荒者》,申炜郑玉飞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30《新经典课堂》,赖配根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31、《教师的心灵温度》,徐洁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32、《下一秒,遇见super老师》,(台)super老师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super,超级之意,编者注)33、《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余文森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34、《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余文森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35、《校本研究九大要点》,余文森、洪明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36《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管建刚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37、《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管建刚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38、《我的作文教学故事》,管建刚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39、《外国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的》,周成平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40、《外国著名学校的管理特色》,周成平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41、《外国优秀教师的教育特色》,周成平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42、《教育,春天里的发现——课里课外新思维》,钟发全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43、《好教育好人生》,肖川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44、《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程翔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45《教育学综合案例教学(实践性、研究性人才培养综合案例教学系列教材)》,吴云鹏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46、《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肖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47、《班主任专业化指南》,人民教育编辑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48、《与学生家长“过招”——班主任的家长工作艺术和技巧》,郑学志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49、《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修订版)》,孙绍振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50、《怎样上出一堂好课》,方仁工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51、《智慧型教师的思与行》,张翼文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5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顾泠沅主编,邵光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53、《深眸:班主任笔记》,龚志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54、《“走班制”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沈韬等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55、《童心家园——一所小学的班级文化地图》,许宏著,浙江教育出版社56、《青春期问题与教育方案》,刘在花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57、《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王晓春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58、《初为人师第一年(中学版)》,张彩云主编,琚艳丽等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59、《优质教学的11条准则》,(美)维克·基尔著,骆琤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60、《班主任工作的55个“鬼点子”》,刘坚新、郑学志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61、《德育智慧源何处——心灵感悟德育经典案例》,张万祥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62、《学生学习问题与教育方案》,单志艳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63、《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和美》,盛新凤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64、《经典教学法50例》(修订版),默耕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65、《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杨昌洪编著,世界知识出版66、《名师人生》,人民教育编辑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67、《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周德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68、《教师专业技能——走向专家型教师之路》,周静、周宇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69、《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美)詹姆斯·洛温著,马万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70、《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美)威林厄姆著,赵萌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71、《优等生身不由己的秘密》,(美)亚历山大·罗宾斯著,沈小钰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72、《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美)理查德·洛夫著,自然之友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73、《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高考战神”王金战秘授家长100招》,王金战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什么叫教育
什么叫教育教育作为一种主题,是对于学习、教育和教育方式的讨论和探索。
教育为题可以围绕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法、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通过对教育的思考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教育是一种持续的学习过程。
它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课堂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交技能等方面。
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使他们具备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和未来的挑战。
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重点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指导。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教育方式也在变革中。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如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也为教育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个体而言,教育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念,促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和有创造力的人。
同时,教育也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潜能和追求个人发展。
对于社会而言,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教育,人们获得了知识和技能,为社会的繁荣和创新做出了贡献。
同时,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
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还可以减少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然而,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有些地区和群体仍然面临着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和贫困化问题,教育质量也存在差异。
同时,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成绩导向的评价体系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也是一个挑战,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综上所述,教育作为一种主题,围绕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式和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个体和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3篇)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3篇)《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教育不再像过往一样,需要承担起人们想摆脱贫困,走向富贵的强烈欲望。
作为一名教育的工作者我试图追问过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当阅读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我的内心则多了一种充满力量的声音。
作者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教育就是一个自我重塑的过程,如果你选择主动学习,那么你将重塑一个全新的自己,但如果你选择被动接受知识,那么你将被别人塑造,塑造成一个别人想要的你!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永远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受原生家庭挫磨的不止塔拉一个,但选择反抗的却只有塔拉那个性格古怪的哥哥泰勒。
泰勒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违抗父亲的命令,独自一人离开巴克峰上大学,去追寻他想要的生活。
他还鼓励塔拉:“是时候离开了,塔拉。
对你来说,这儿是最糟糕的地方,去我去的地方吧,去上大学。
”泰勒的话在塔拉的心中播下一粒好奇的种子:沉闷的废料场外是否真的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为了逃离,塔拉在替父亲干活的间歇偷偷自学,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她终于收获了一个奇迹——杨百翰大学入学通知书。
新的考验随之而来,大学是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当塔拉第一次走进真正的课堂,才发现自己和同学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但她并没有沮丧,凭借毅力和信念,塔拉不仅从不及格生成为全优生,还获得了去剑桥大学交换的机会。
继而在那里攻读硕士,又成为哈佛大学访学者,最后获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就这样,塔拉通过读书,一步一步悄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瞥见了她渴望的新世界。
正如塔拉所说:“教育给我新世界,给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读书,永远普通人逆袭最容易的一条路。
当你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见识也就越来越广,你就会拥有全新的视角和自信心,获得新生的力量。
哪怕将来跌落繁琐,经常读书的人,面对同样的逆境,也能有不一样的心境,更有不一样的将来!书读完了,塔拉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的故事也是……反思与行走如影随形,太多的困惑,值得我们用余生来思考。
民主主义与教育(节选)
第一章: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一、生活的更新通过传递生物和无生物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更新维持自己。
石块受击,它抵抗。
如果石块的抵抗大于打击的力量,它的外表保持不变。
否则,石块就被砸碎。
石块决不会对打击作出反应,使它得以保持自己,更不会使打击成为有助于自己继续活动的因素。
虽然生物容易被优势力量所压倒,它仍然设法使作用于它的力量,变为它自己进一步生存的手段。
如果它不能这样做,它不只是被砸得粉碎(至少在高等生物是这样),而且不成其为生物。
只要生物能忍受,它就努力为它自己利用周围的力量。
它利用光线、空气、水分和土壤。
所谓利用它们,就是说把它们变为保存它自己的手段。
只要生物不断地生长,它在利用环境时所花费的力量得大于失:它生长着。
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控制”这个词,我们可以说,生物能为它自己的继续活动而征服并控制各种力量,如果不控制这些力量,就会耗尽自己。
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过程。
在一切高等生物,这个过程不能无限期地继续下去。
过一段时间,它们就要屈服,就要死亡。
生物不能胜任无限期自我更新的任务。
但是,生活过程的延续并不依靠任何一个个体的延长生存。
其他生物的繁殖不断地进行着。
虽然,正如地质学的记录表明,不仅个体而且物种都会消灭,但生活过程却以越来越复杂的形式继续下去。
随着某些物种的消失,更加适合利用它们无法与之斗争的许多障碍的生物诞生了。
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的重新适应。
我们上面所讲的是最低等的生活,把它当作一种物质的东西。
但是我们使用“生活”这个词来表示个体的和种族的全部经验。
当我们看到以《林肯传》命名的书时,我们并不指望里面有一篇关于生理学的论文。
我们期待有关于社会背景的叙述;有关于家庭的环境、情况和职业的描写;有关于性格发展的主要情节;重大的斗争和成就;个人的希望、爱好、快乐和苦难。
我们以恰恰类似的方式讲一个原始部落的生活,雅典人民的生活,美国民族的生活。
“生活”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一种让人们变得更好的过程
引言:
教育是人类社会始终以来一直存在的一项重要事业。
它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知识、技能和道德素质的手段,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目的、方式、环境等多个角度为您详细介绍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一种系统性、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感染力地影响个人行为和发展的活动。
在教育过程中,人们以某种方式去改变他人的认识、态度、思想和行为。
教育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如书本学习、教师讲授、实践、实验和社交互动等方式来传递知识。
二、教育的目的
教育旨在提升个人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道德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让人们变得更好,成为独立自主、有创造力、有责任心的人。
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三、教育的方式
教育的方式包括通过组织的课程、活动和体验来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通过比如家庭、社区、职场等环境中的自发学习和社交互动来获得经验和智慧。
四、教育的环境
教育发生的环境是多样的,包括学校、家庭、社区、工作场所和网络等。
在不同的环境下,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也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和场所,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结论:
总的来说,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个人的能力,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通过多种方式、不同环境下的教育,我们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摘抄四年级
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摘抄四年级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摘抄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续不断的社会化过程,通过对人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影响,培养个体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过程,这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还要达到一定的目标。
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价值观。
二、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提高他的社会地位,并且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对于个体来说,可以提供知识、技能和能力,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变化,实现个人价值。
对于社会来说,有良好的教育系统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自身素质等。
学习知识是教育的核心,它包括语言、数学、科学、文学、历史等各种学科的知识。
通过学习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己,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通过培养能力,人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增强竞争力。
提高自身素质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它包括道德素质、人文素养、身体素质等。
通过提高自身素质,人们可以成为有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四、教育的方式: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互联网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
课堂教学是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在教室里面进行知识传授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互联网学习是当今最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通过网络平台和资源,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育的挑战:教育面临着如何平衡知识传授和人格培养、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和个体需要等挑战。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有时会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教育是什么读书感悟四年级下册
教育是什么读书感悟四年级下册教育是什么-读书感悟四年级下册在我读完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后,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里的知识传授,还包含着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与呵护。
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
一、培养兴趣点教育应该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发现老师们不仅仅是简单地教我们知识,他们更加注重培养我们的学科兴趣。
比如,在数学课上,老师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引导我们在课余时间进行实际的数学运算,这让我更加喜欢数学,并且能主动去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不仅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培养创新思维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
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发现老师们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科学课上,老师通过课堂实验和展示等形式,引导我们去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从中探索科学道理。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学会了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过程。
在这个学期,我发现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比如,在语文课上,老师会引导我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考和探讨。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将内心的情感释放出来。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帮助我们调节心情,维护了自己的心理健康。
四、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教育应该是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
在这一学期中,我发现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体育课上,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习运动技能,还会参与各种团队活动,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增强了我对体育的兴趣。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刻地体验到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有了良好的教育,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教育像什么
《教育像什么》读后感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徐辉条件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结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理论和实践一再告诉我们,教师一定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条件性知识,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就必须认真阅读教育理论。
可事实上,教师常常苦于教学工作的繁忙,很难抽出时间,较为完整地读几本教育经典。
而且,由于教育经典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理性的表述,教师阅读时常会感到艰涩和枯燥,于是半途而废。
教师们多么希望有这样一部教育理论著作:整合性的,最好是百科全书式的,而表述方式又是生动形象的。
今年暑假来临之际,这样的教育理论著作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中出现了,它就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孙孔懿研究员编著的《教育像什么——一部形象化的教育学》。
《教育像什么》的价值意义不仅在满足教师阅读教育经典的数量上,而且提供了一部“形象化的教育学”,启发和引领教师去建构教育的想象。
从简介中得知本书从近百部经典著作中选取多段精彩段落,按人和儿童、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学校、校长、教师、教学与课程、教育病理、教育探索等10个部分进行归类和编排,这些方面几乎包括了教育所有领域。
显然,这本书是百科全书式的,具有教育理论的整体感和历史的纵深感。
是的,《教育像什么》一书在我面前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形象的教育情景,这样,教育一下子便鲜活起来。
下面结合书中的一些例子来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首先,在本书中,引用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两段话,他两次用“管子”来比喻教育,一次是肯定的,一次是否定的。
当他说“教育像输电管输送电力一样输送好的理想和经验”时,他赞美的是教育给人带来光明,带来温暖,带来丰足的能源,教育像强大的生命线。
当他说“有一种教育把儿童的心智看作是一个水塘,用一套导管把知识机械地注入进去,而复述是水泵,通过另外一套管子又把知识抽出来。
教师的技巧便以他们操纵这输入和输出的两套水管的能力来评定”时,他批评的是现实教育中强行灌输和死记硬背的僵化现象。
这一正一反形象而鲜明地两个比喻,极易使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既表明了教育的作用,也批判了某些教育者至今不变的填鸭子教育法。
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七年级下册
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七年级下册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七年级下册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深奥而复杂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定义。
在我看来,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培养人的素质、启发智慧、引导人的成长的过程。
一、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我们常常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但我认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能力。
教育应该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教育与知识的关系教育与知识密不可分,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知识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造力、团队合作等能力。
教育需要给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度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透过知识的学习来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而培养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并善于运用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思考、质疑和探索。
四、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德育的培养。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的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养成。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和伦理意识,让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五、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是相互关联的。
教育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育能够培养和造就出更多有才能、有责任心和有担当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六、教育的挑战和未来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师素质的提高、教育资源的分配等。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为每个孩子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
结语: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它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关键。
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高一下册
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高一下册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成才之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高一下册的学习中,我读了很多关于教育的书籍,这些书籍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和对教育的理解。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将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分享我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教育的思考。
一、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指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通过教学和学习,在社会和学校等教育机构中接受的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培养过程。
然而,我认为教育的本质远不止于此。
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交流的过程。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的品德、个性和价值观念。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非单纯追求知识的增长。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有担当的人才。
二、教育与学习教育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
学习是教育的核心活动,而教育则为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指导。
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更是通过思考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地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除了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交互式学习强调师生、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培养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会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社会对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诸多要求和挑战,而教育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教育应该关注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发展方向,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六年级上册
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六年级上册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六年级上册)教育是一种力量,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塑造一个国家的未来。
它贯穿于我们一生的各个阶段,从我们步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小学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了我的教育之旅。
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涯中,我经历了许多的变化,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通过学习,我逐渐认识到教育的真正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品质的培养。
首先,教育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品德。
在学校里,老师总是强调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我曾经思考过为什么老师会如此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我想,这是因为品德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正直、善良、友善等美德的培养,能够使我们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这些优秀的品质将伴随着我们一生,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其次,教育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能力。
学习是教育的核心,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能够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仅应用于学科学习中,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这些能力将在我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育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情感。
在学校里,我们结交了许多朋友,老师也成为了我们的知己。
他们给予我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爱和温暖。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我们学会了如何理解和关心他人,学会了友情和合作。
这些情感的培养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的感受,这些都是健康的人际关系所需要的素养。
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我们提供了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为我们打开了未来的大门。
通过教育,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了解到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
教育为我们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这就使我们能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总之,教育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在我们成长的路上给予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它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品德、能力和情感。
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七年级下册
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七年级下册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七年级下册教育是一种人类活动,是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的过程,而且是培养个人全面发展和塑造社会价值观念的过程。
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人们可以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和公民。
教育是一种如何将智慧和知识传递给下一代的方法。
在我们的社会中,这种传递通常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
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递知识的地方,而且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的场所。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学术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交技巧、职业规划等。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并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此外,教育还应该是培养一个人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的过程。
传统的教育往往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方法,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收和吸收知识。
然而,在当今世界,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了。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
这需要学校建立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合作,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还应该是一种培养个人品格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个人品格和价值观念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决定一个人行为准则的核心。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尊重、公平、勇敢、慈善等,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
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
教育是一种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过程。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传承和发展这种文化。
在学校中,我们可以教授学生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学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根源和身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力。
在教育中融入文化元素,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教育是什么读书体会四年级下册
教育是什么读书体会四年级下册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广泛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变得多元化而复杂化。
我通过阅读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对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塑造人的思想品质和人格力量的过程。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围绕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目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
在《语文》这一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老师们耐心教导的场景。
这些都是教育的体现。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传递着知识、智慧和文明。
它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的,也可以在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展开。
而教育的核心在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教育虽然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书本才能进行。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启发性的教学案例,例如通过游戏、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开拓视野和思维方式。
同时,教育也可以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比如通过戏曲、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育的形式不仅仅依赖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关。
再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材中的内容不仅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还有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美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旨在培养他们成为独立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益于社会的人。
最后,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形成的习惯和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是教育的重要环境,社会对学校的设施、师资等资源投入,以及对教育政策的支持都是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教育是一项重大的社会事业,它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
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一年级下册
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一年级下册在一年级下册的教育课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教育的知识,也了解了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传授知识,更是一种启发和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从孩子的角度探讨教育是什么,以及它对我们的意义。
第一节:爱是最好的教育在教育中,应该充满了爱和关怀。
我们在小学课堂上,老师总是带着微笑与我们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爱。
而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关心和宽容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爱是一种温暖和鼓励,它能时刻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教育中加入爱和关怀,能够培养出更加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让我们享受学习的快乐。
第二节:成长是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个孩子有机会充分发展,成为独立、自信和有责任心的人。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的学科和参加各种活动,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逐渐培养自己的专长。
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三节:教育是激发求知欲教育应该激发我们的求知欲,让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
在课堂上,老师会给我们讲解各种知识,引发我们的思考。
而在家庭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看书、听故事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当我们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时,我们就会主动去寻找答案,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还包括了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第四节:合作学习是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学校中,我们通常会进行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能够培养我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中,我们可以相互交流、讨论问题,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
通过和同学的互动,我们还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拓宽自己的视野。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中,也包括了我们在家庭和社会中与他人的交往。
通过合作,我们能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第五节:教育是培养责任感和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教育是什么读书后感三年级上册
教育是什么读书后感三年级上册教育是什么?读完《三年级上册》,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不仅仅是课本中的知识,更是培养人的能力、品格和思维方式的一种过程。
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教育者用心去创作,学生则是这幅艺术品的创作对象。
以下是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
从师生关系角度看教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的关系。
优秀的教育者需要懂得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
而学生则应对教育者抱有信任和尊重之感。
只有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教育并不仅限于课堂,它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教育者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友谊。
培养学习能力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持续地学习和适应变化。
教育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学生才能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塑造良好的品格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品格。
品格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
教育者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德,教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课本中的知识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得到一种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思考方式。
激发创造力教育不应仅仅注重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更应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它能够带来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他们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有价值的创新者。
赋予学生梦想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赋予学生梦想。
梦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它让我们有目标地追求自己的人生。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索自己的梦想,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只有给学生以梦想,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才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持不懈。
教育是什么读书后感八年级
教育是什么读书后感八年级教育,这个词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
每个人都经历过教育的过程,也都会在自己的成长中受到教育的熏陶。
那么,教育究竟是什么呢?这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最多的问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种培养人的全面素质的过程。
在课堂上,老师教给我们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知识,而在校外,家长则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
这些知识和经验都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教育的追求更为广泛和深刻。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教育的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书中提到,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而存在的。
这让我反思,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呢?教育是人的一种修养,是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我们能获得知识,开拓眼界,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育也能使我们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正是因为有了教育,人类社会才能逐步进步,实现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需求而有所调整。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启发式教育”的概念,即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和应付考试。
同时,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学科知识之外,学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些素质是学生们在将来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教育应该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现实社会中,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有些教育缺乏启发式教育的理念,过于功利化和应试化,使得学生沦为应试机器,失去了对知识的探究和理解能力。
2023年教育中的三个要素与教师理解
教育中的三个要素与教师理解教育中有三个要素或焦点地域同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师有关,这就是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学习者首先谈学习者。
他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这不但因为人比过程或情境更为重要,而且主要因为没有学习者就没有学习。
正如杜威(John Dewey)所指出的,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一样,除非有人学习,不然就没有教学。
“学习者〞一词,指的是个别地和集合地构成课堂团体的大中小学生,教育方案为他们而存在和起作用。
课堂中发生的大量事情(或是期望它发生而未发生的),都能够用班内学生的人格、开展阶段及心理社会问题加以说明。
例如,教育心理学能够为一位五年级教师提供对一般儿童,11岁、l2岁左右的儿童,以及班上特别儿童作出更好的理解的依据,从而援助他,使他变得更有成效些。
教育心理学家也能通过告诉教师在团体环境中个人相互影响下所常出现的有关行为类型的一些知识来对他进行援助。
学习过程次要的是学习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获得行为上的改变,改善行动,重新组织思想,或发觉新的行为方法以及新的概念和知识。
“学习过程〞指的是人们学习时所做的事情。
他们所“做〞的,包含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知觉、思维、记忆和识别,也包含能够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写、算、听课和谈话。
学习总是继续不断进行的;它是一种从降生时开始(或者也许还要早)并且以某种或另一种形式连续终生。
我们所学习的大局部东西,并非得自课堂上,甚至儿童也是如此。
我们学习养成对待自身和别人的态度和感情;我们学习成为我们要变成的那种人。
这就是说,甚至我们认为儿童不在学习时,他们也在学习。
当然,他们或许没有学习课程教材,但他们实在在学习些什么。
他们有时学习教师的作为,有时又不然。
他们有时学习些不相干或甚至是令人讨厌的事物。
教育心理学家所感兴趣的是一个人学习时发生了什么情况,为什么学习教师要他学的,又为什么去学习教师不要他学的。
教育心理学家在学习上的见解是教师应当养成的一种健康的态度,因为对教育的前科学概念与其说关怀学,毋宁说关怀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r
一 ~ :
, l 。 、 、
3 l l 一
j ~ , 、 一
J 、 一 一 2 : 一 :l 、。 j 一 | …l l 一
I U I " .
百
看 到 的 。隐 喻 是开 放 性 的 、 发 性 的 、 发 对 话 启 引
\. \ 、
思 辨 与 想 象 两 条 路 径 在 人 们 探 索 真 理 过 程 中 各 有 千 秋 ,用 罗 素 的 话 说 , 真 相 是 重 要 的 , “ 想
象也 是 重要 的” 不无 遗 憾 的是 , 期 以来 , 象 。 长 想 的 地 位 在 总 体 上 无 法 与 思 辨 相 提 并 论 。传 统 形 而
的 时 期 以 及 当 时 所 给 予 它 的 特 殊 意 义 ” [。
我 们 将 以 上 比 较 简 缩 成 下 表 。 种 认 识 取 向 两
与表 述特 色更 可一 目了然 :
思 辨 式 想 象 式
最高 旨趣 探究现象背后 的终极性 把握现象之间的相通性 观察特点 周详全面, 避免盲人摸象 就某—侧面某一点展开联想 思 维方 式 逻辑思维 ; 思辨, 穷究 形象思维; 想象 , 发散 工具选择 概念 , 判断, 推理 典 型旬 武 陈述 句 : 是什 么 比喻 , 比拟 , 比 类 比喻句 : 像什 么
乎 意 料 就 越 具 创 造 性 。这 样 的 比 喻 “ 味 着 对 已 意
有认 知空 间 的突 破 . 味 着把 常 规 思维 中绝 对不 意 相 干 的 事 物 的 甚
诞 生 ”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可 以说 , 隐 喻 比逻 辑 更 有 [。 “
效 。隐 喻是 生产 性 的 : 助 我们 看 到我 们 所 没有 帮
。
0 、 _ 一 l
’
.
-
l l 。
一、 j. 、 . ~
、。 、 : . 0 一
, , : 。 一
,
: , 一:、 0 . : ,_ ' l , l l :| v l ’’ :
0 ● - , l 0 0 一 10 l I | 、 0 : l ‘ ' ‘ 二 0 l 。 I l 0 、 。 z
一
一 j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语 气特征 精确性 ; 一, 惟 排他 的 模糊性 ; 多样 , 兼容 的
表达 效果 权威性 , 为理论界首肯 启发 性, 受实践者欢迎
_ ≮ 0一 -
.
评价标 准 严谨深 刻, 无懈可击 新颖奇特 , 不落俗 套 阅读要求 推敲琢磨, 系统理解文本 得意忘言, 切忌咬文嚼字
,
,
一
一
,,
/l. - l _
:
l I
I
.,
_
。 |0 0 , 0
: J 、 ≮
, 、 | | 、 l
一 1 .
。- _ . I -
一
|一 _ =
一
,
三
、:, ;
、
0 _ _
0 ,l 一 ■ 00 l 0 _一 l ,
是 有 限 的 。在 思辨 无 能 为力 之 处 , 象却 常 能使 想
人 豁 然 开 朗 . 入 杉I 花 明 的 繁 茂 境 界 。想 象 作 进 i 暗 为 一 种 创 造 性 思 维 难 以从 逻 辑 中 理 性 地 推 导 , 需 要 我 们 从 惯 常 的 思 维 方 式 中 解 放 出来 , 于 从 已 善 知 概 念 中 发 掘 出 新 内涵 , 在 一 般 认 为 毫 不 相 干 或 的事 物 问 发 现某 种 联 系 。 在 两 个 已知 概 念 间发 即 现 某 种 新关 系 . 而 进 发 出一 个 精 彩 比喻 , 成 从 形
上 学 似 乎 不 屑 与 不 在 场 的 事 物 打 交 道 , 是 企 图 总
通 过 搜 索 枯 肠 界 定 事 物 , 孜 以求 事 物 的 普 遍 性 孜 本 质 , 求 “ 在 ” 认 识 。其 实 , 书 不 尽 言 , 不 追 常 的 “ 言
尽 意 。 人立 象 以尽意 ” 在 无 限世 界 面前 , 辨 圣 。 思
的, 具有联 想价值 。”】 [ s 可以认 为 , 象是发 现真理 想 的一种 巨大力量 . 能以一 种生态学的洞察力揭 常常
本 文强 调想 象 的功 能 与价 值 , 图改 善其 长 试
l 宏 l
示被理性遮蔽的某—侧面。
某 些 已成 陈词 滥 调 的教育 理念 面 目一 新 。 为读者 诗 人的作 品里而不 是 出现在哲 学家 的作 品里 。理 由是诗人运用了激情和发挥了形象的力量。 [ ”] 6 隐 喻 通过 产生 类 比波 , 消解 事 物间 的非 连续 性 和 隔 离, 建立起相距遥远和十分不同的现实之 间的类 比关联 . 使读者产生强烈感受 。如果说 “ 是什么”
0
蔓
于 太 咬 文 嚼 字 地 去 读 它 而 造 成 。 ” 还 指 出 : 我 他 “ 们 经 常 可 能 把 一 种 非 固 有 的 意 义 认 为 是 永 恒 的
和 不 改 变 的 意 义 ” 为 此 他 建 议 我 们 要 培 养 自 己 。
“ 解 比喻 的本 : 必 须 仔 细 注 意语 词 所 使 用 理 “
新 的 判 断 与 认 知 。许 多 大 胆 奇  ̄- 比喻 , 是 在 t 的 就
完 全 不 同的 事 物 之 间 发 现某 种 共 同 之 处 而 形 成
的 , 以 人们 意想 不 到 的方 式 显示 出世 界 的 内在 它
联 系 , 在 情 理 之 中 , 在 意 料 之 外 , 且 越 是 出 既 又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