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题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种群的概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C.一个种群中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D.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答案】B【解析】鱼有多种,所以一个池塘中全部鱼是多个种群。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答案】B【解析】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根据“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蚜虫、跳蝻的活动范围较小,因此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应统计相邻两样方线上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3.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下图所示的曲线。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答案】C【解析】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变化,其中ac段为增长型,cd段为稳定性,de段为衰退型,A正确;ab段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到b点时到达最大值,而bc段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因此,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B正确;本实验设计符合对照原则,C错误;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实验误差,D正确.【考点】种群数量变化4.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解析】树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个群落中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如:土壤中的蚯蚓、草上的蜘蛛等。
2019-2020届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专题12 种群和群落1.(2019全国卷Ⅰ·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可知,更新培养基时间间隔越短,细菌甲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数量越多。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3 h(对应a曲线)时,种群增长为J型曲线,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10 h(对应b 曲线)时,种群增长类似于J型曲线,但增长速度较缓慢,而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对应c曲线)时,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
【详解】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得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正确;更换培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23 h前,a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J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资源和空间充足,C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
故选D。
2.(2019江苏卷·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中会发生演替与信息传递,其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必刷19 种群和群落-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频考点+常考题型必刷题(解析版)
必刷19 种群和群落高考题目1.(2021·全国卷甲,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C【解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B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D、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
故选C。
2.(2021·全国卷乙,31) 8. 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
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
高考生物复习重难点突破讲解(新教材):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一、单选题1.(2023·吉林白山·统考模拟预测)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除了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外,还有粪堆计数法,其原理是动物种群数量与所发现粪堆的数量呈正相关,该方法特别适合因行踪隐蔽或者夜间活动等而不易观察的动物。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到动物活动密集的区域取样B.粪堆计数法可以准确计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C.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考虑动物的日排便数D.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偏高【答案】C【详解】A、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B、粪堆计数法可以估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不能准确计算,B错误;C、根据现存粪便密度计算种群密度还需要统计水鹿平均日排便堆数、粪堆存留时长等能减小12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C 正确;D 、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导致粪堆被破坏,引起调查结果偏低,D 错误。
2.(2023·河南·二模)图1表示当一种动物迁入一个条件适宜的新分布地时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K 值代表环境容纳量。
图2表示K-NK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N 值代表种群的数量。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K 值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的最大数量B .K 值时种内竞争最剧烈,且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 .K-NK 可代表种群增长的未利用空间D .每次都在接近t1时捕鱼,可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答案】A【详解】A 、K 值(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不等于种群的最大数量,A 错误;B 、K 值时种群数量稳定,此时个体数量多,种内竞争最剧烈,且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 正确;C 、K −N/K 的变化曲线中,N 表示种群数量,K 是环境容纳量,(K-N )/K=1-N/K ,可代表种群增长的未利用空间,C 正确;D 、t1时是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每次都在接近t1时捕鱼,并保持剩余量在K/2,可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D 正确。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2013新课标卷Ⅰ)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答案】C【解析】对生态学部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考查。
涉及到种群密度调查,群落中生物数量变化规律,群落丰富度的概念,营养结构和能量传递的问题。
重点是种群数量与群落丰富度两个概念的区别,种群密度突出单位空间内某种生物的个体数量,群落的丰富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群落内物种的数量,二是全部生物个体的总数量。
所以群落中一种生物数量的下降未必说明群落的丰富度的下降。
(群落的生物丰富度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应为不同的概念)在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需要计算时,一般都是准确的,可以先不算而是对其他选项进行判断。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种群密度的测量与计算、能量流动特点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种群密度的计算能力、对能量流动特点的分析能力。
(2013浙江卷)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答案:B解析:A项中出生率为20/110=2/11,A错误;B项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B正确;C项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C错误;D项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D错误。
高考生物复习练习题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种群和群落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7~2019)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
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
从近三年的新课标卷的考查知识点来看,种群和群落中的各个考点都有所涉及,预计今后高考种群和群落仍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常以曲线图、柱状图、表格等为载体,结合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
考点透视1.(2019•新课标Ⅰ卷•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2.(2018全国Ⅰ卷,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3.(2017新课标Ⅲ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考点突破1.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
下列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C.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3.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B.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4.下图是某自然区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t1时刻,甲、乙两种群的死亡率相同B.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C.t2时刻,甲、乙两种群间的竞争程度最低D.0~t2,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均呈“S“型曲线增长5.下列与群落结构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昼夜变化不明显B.森林群落中,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C.水生群落中,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D.从水平方向看,陆地群落中的植被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6.图1所示为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的演替过程,图2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物种数-样方面积”曲线。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含最新例题讲解)
种群 年龄组成情况 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
幼年个体多,老
A
出生率②
年个体少
各年龄段个体
B
出生率③
比例适中
幼年个体少,老
C
出生率④
年个体多
死亡率 死亡率 死亡率
种群数量 变化趋势
所属 类型
增大 增长型
不看出,通过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⑤ 该种群的
数量变化趋势。
思考: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吗?衰退型的种群呢?
提醒:不一定,最终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 (2)性别比例 概念: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分析以下情况的性别比例: a.一个种群中雌性个体少于雄性个体。 b.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
考点二 种群的空间特征 常见的三种空间特征:随机分布(如荒地中某种杂草的分布)、均匀
分布(如农田中水稻的分布)、⑥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
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
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第1题 此题来源于教材中种群的空间特征概念及相应的三幅图解——三 个种群的空间特征;关于数量特征,课本上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从最基 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入手,联系了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与数量有关的特征来分析。 第2题 此题依托教材中“S”型增长曲线,考查与“J”型增长的区别——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 Nt=N0·λt 表示
专题卷09 种群和群落(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专题09 种群和群落难度:★★★★☆建议用时:30分钟正确率:/30一、单选题1.(2023·广东江门·统考一模)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为死亡率B.②为种群密度C.③为年龄结构D.④为性别比例【答案】D【分析】据图可知: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年龄结构,③表示种群密度,④表示性别比例,⑤表示死亡率。
【详解】A、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决定种群密度的种群生物数量,①⑤分别为出生率、死亡率,A错误;B、②为年龄结构,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B错误;C、③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D、④为性别比例,种群的性别比例只会影响出生率,不会影响死亡率,D正确。
故选D。
2.(2023·广东江门·统考一模)甜瓣子是豆瓣酱的重要成分之一。
生产甜瓣子时,先用蚕豆瓣和米曲霉制成豆瓣曲,待米曲霉达到一定数量后,向豆瓣曲中加一定量的盐水制成酱酪,然后将酱酪转入发酵池进行发酵。
下列关于甜瓣子生产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制作豆瓣曲时,蚕豆瓣能为米曲霉提供碳源和氮源B.制作酱醅时,降低含盐量有可能导致杂菌数量增加C.将米曲霉与蚕豆瓣混合相当于微生物培养中的接种D.发酵时米曲霉数量增加,种群数量呈现“J”形增长【答案】D【分析】当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条件适宜的新分布地时,初始阶段一般会出现较快增长,但是,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当死亡率升高至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即出现“S”形增长现象。
【详解】A、蚕豆瓣中含有糖类、蛋白质等多种物质,能为米曲霉提供碳源和氮源,A正确;B、高浓度的盐可使微生物失水死亡,降低含盐量有可能导致杂菌数量增加,B正确;C、蚕豆瓣相当于培养基,将米曲霉与蚕豆瓣混合相当于微生物培养中的接种,C正确;D、发酵时米曲霉数量增加,但空间和资源有限,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D错误。
高考总复习生物训练:必修三 第4章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D.当一种生物迁入到新的环境后,其数量的增长一定会呈“S”型曲线2.下图表示某种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CD段兔群不存在生存斗争D.DE段兔群的增长速率几乎为03.(2016年湖南衡阳一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4.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ND.在t1~t2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105个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7.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种群和群落核心素养1.种群作为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生命系统,其个体有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而种群作为一个整体不间断地存在和延续着,丰富对生命系统的认识,提升生命的系统观。
群落的结构,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群落的演替等,都是以群落为整体来研究的,体现了生命的系统观。
(生命观念)2.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即用数学模型来表征、解释和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
进行因果分析,如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等。
在情境中运用分析、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科学思维)3.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探究活动,包括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及讨论等环节。
(科学探究)4.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关注濒危物种保护、渔业生产、有害生物防治、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
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治沙、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既可以让学生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还能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社会责任)考点精讲考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模型解读】(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它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种群数量。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变动趋势,性别比例则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考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密度调查相关的实验方法适用对象方法计算标志重活动范围大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志个体总数/种群中个体总数=捕法的动物个体标记→放回环境→重捕→计算种群密度重捕中所含标志数/重捕个体数。
样方法植物、虫卵、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记录表→技术统计→计算种群密度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为n l、n2、n3……n m,则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n l+n2+n3+……+n m)/m。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大串讲专题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种群和群落【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最基本):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②出生率、死亡率 ③迁入率、迁出率 ④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种群密度)增长型 ⑤年龄组成 稳定性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衰退型(2)种群特征的空间关系①均匀分布 ②随机分布 ③集群分布(在自然种群众最广泛)3.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数学方程式:Nt=No λt③种群增长率:不变(λ-1)[(Nt -Nt -1)/Nt -1](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有限,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存在种群环境容纳量,即存在K 值,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 ,K 值可改变,由环境(食物、空间、敌害)决定③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K/2时增长率最大,K/2时捕捞鱼时获得最大捕捞量4.群落: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5.群落的特征:丰富度(重要特征)、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空间结构)(1)丰富度:群落中的物种树目的多少,越靠近热带的地区(温度越高)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①互利共生 ②捕食 ③寄生 ④竞争(3)群落的结构①垂直结构: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包括地面以上、地面以下、以及水域生态系统)植物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其栖息条件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呈镶嵌分布)3.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优势物种的取代)(2)类型——起点不同、速度不同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的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2020年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4:种群与群落(含答案解析)
专题14种群与群落(解析版)1.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B.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保持不变C.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D.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小【答案】B【解析】由图示可知,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种群增长速率,根据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推测该种群呈“S”型增长,T3时刻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T5时刻的种群增长速率为0,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
据分析可知,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增长速率不为0,说明种群数量都在增长,A正确;T5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若增加饵料的投放,则种群数量会增加,B错误;T3时草鱼的种群数量为K/2,T5时草鱼的种群数量为K,因此,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C正确;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会使幼体逃脱,从而导致调查值偏小,D正确。
2.小型犬浣熊为树栖动物,属于食肉类动物,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下图为小型犬浣熊种群相关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对小型犬浣熊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使用标志重捕法比较适宜B.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则小型犬浣熊种群数量在b~c时期不断减小C.小型犬浣熊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最低处于第二营养级D.若曲线表示死亡率与出生率之差(死亡率-出生率)的变化,则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在a~b时期不断减小【答案】B【解析】据图示可知,横坐标为X,纵坐标为Y,a和c点对应的Y值为0,b点时,Y 的值最大。
小型犬浣熊为树栖动物,属于食肉类动物,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因此,小浣熊为消费者,最低处于第二营养级,也可能高于第二营养级。
小型犬浣熊属于动物,活动范围较广,如果对其进行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使用标志重捕法比较适宜,A正确;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则浣熊呈“S”型增长,小型犬浣熊种群数量在b~c 时期不断增加,只是增长速率变慢,B错误;小型犬浣熊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小型犬浣熊为树栖动物,属于食肉类动物,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因此,小浣熊最低处于第二营养级,C正确;若曲线表示死亡率与出生率之差(死亡率-出生率)的变化,则小型犬浣熊在a~b时期死亡率与出生率之间的差值不断增大,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不断减小,D正确。
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
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花生、鸭舌草、狐尾草和福寿螺的密度B.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消费者,它和鸭舌草之间可能构成捕食关系C.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次生演替,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答案】A【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因变量是水花生、鸭舌草、狐尾草的密度,A错。
福寿螺密度越高,鸭舌草日均密度增长率越低,故它和鸭舌草之间可能构成捕食关系,B正确。
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C正确。
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狐尾草均保持较高的日均密度增长率,表明其生存能力较强,低密度处理小区水稻苗和3种杂草日均密度增长率比起其他密度处理小区低,故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结构稳定型的人群保持零增长B.不是所有种群的年龄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C.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D.若某动物种群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降低【答案】A【解析】年龄结构为稳定性的人群需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才会保持零增长,故A错误;有的昆虫没有生殖后期,故B正确;若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雌雄比越接近1:1,出生率越高,故C正确;性成熟推迟,可以造成出生率降低,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高考生物知识复习专题12——种群和群落常考试题及解析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15.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解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两种对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采用样方法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则采用标志重捕法故对蛇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答案b2
专题 12 种群和群落专练
下图表示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表示种群迁入,其中 0 月时为蝗虫迁入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3 月蝗虫种群呈指数增长 B.2 月一定迁入了蝗虫的天敌 C.M 为在该环境中蝗虫种群的平稳密度 D.该生态系统在 3~7 月的稳定性比 0~2 月高 23.如图中 A、B、C 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 项中正确的是( )
7
A.图 a 中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 b 中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 a 中物种 2 有被排除的危险,图 b 中物种 2 也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29.1980 年 5 月 18 日美国西南的 St Helens 火山灾难性爆发。火山灰形成了低营养、剧烈干旱、地表运动 频繁的景象。在火山口附近的森林线上选取几个地点分别设立了永久样地,以检测火山爆发后物种数量情 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三生物典型例题分析: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里的鱼B.一座山上的树C.一个公园里的草地D.一块油菜地里的油菜【解析】种群是同种生物中许多个体的集合体。
一个池塘里的鱼,一般不会由一种鱼组成;一座山上的树也不会是单一的一种树;一植物生长在一起所组成的;因此这三个选项的内容都不能称为种群。
【答案】D。
2、一个池塘中,藻类、水蚤、虾、鲤鱼等生物集合起来组成一个()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种群、群落概念的理解。
一个池塘中(即一定的空间),藻类、水蚤、虾、鲤鱼等生物集合起来,它们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应该是群落。
【答案】A。
3、下图反映了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
请据图回答:(1)三个种群的发展趋势是:A ;B ;C 。
(2)比较三个种群的密度发展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的特征。
图式表示的是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不难看出,A属于增长型,B属于稳定型,C属于衰退型,当然也能判断出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A﹥B﹥C。
【答案】(1)趋于扩大;趋于稳定;趋于减少。
(2)A﹥B﹥C。
4、有两个重要因素(参数)决定着动物种群的增长。
哪两个?A 出生率和食物供应B 死亡率和迁移C 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D 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的特征。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四个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增长的变量,死亡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下降的变量。
迁入和迁出不是最本质的,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才是决定种群增长的最重要参数。
食物供应和领域大小不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它们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起作用。
【答案】D。
5、海洋水域的上层多为绿藻,中层多为褐藻,下层多为红藻。
这一生态现象说明:(1)影响海洋水域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__。
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_____逐渐减弱,水域中所分布的藻类植物的种类也就随之出现差异。
2021-2022年高三生物复习 精选专题练 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2021年高三生物复习精选专题练种群和群落(含解析)1.下图为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的概念图,a、b、c、d代表影响因素依次是( )A.年龄组成、死亡率、迁出率、出生率B.出生率、年龄组成、迁出率、死亡率C.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年龄组成D.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年龄组成2.在某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D.彼此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3.在研究某一种鱼类的季节性迁徙捕食行为时,其研究对象属于哪一生命层次( )A.种群 B.个体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4.在“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不正确的是( )A.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 B.不适宜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C.常用记名计数法和目测估计法来统计 D.应用诱虫器收集土壤中的所有小动物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不同B.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C.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标志重捕法6.在有限环境与无限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 )A.“J”型、“S”型 B.“S”型、“J”型C.“S”型、“L”型 D.“J“型、“L”型7.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捕食和竞争关系不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C.种群水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重要作用8.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A.某一特定年龄个体的数量占全部个体数量的比例B.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的数量比例关系C.对种群中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划分D.种群中处于繁殖期个体的年龄占个体平均寿命的比例9.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研究了右图,该图表示了鲸的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
()【答案】√【解析】植物不仅为动物提供了食物,而且还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更多的生态位,所以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故本题答案为:正确。
【考点】群落结构2.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答案】C【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分母变小,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A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分母变小,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B错误;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数值偏小,C正确;取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基数偏大,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D错误;答案是C。
【考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名师】知识拓展: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①随机取样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3.使用性引诱剂能专一性杀害某种性别的昆虫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这种方法属于()A.化学防治B.机械防治C.生物防治D.无法判断【解析】对有害动物的控制方法有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其中用器械捕捉属于机械防治;用杀虫剂属于化学防治;用信息传递的方式处理属于生物防治,包括释放信息素、释放天敌等。
性引诱剂属于信息素,使用性引诱剂能专一性杀害某种性别的昆虫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综上所述,C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4.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答案】C【解析】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标志重捕法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A错误;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B错误;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D错误.【考点】动物丰富度5.如图是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此可以判断() A.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B.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C.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D.B点对应的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答案】C【解析】分析曲线可知,由A到D,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点时降为0,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S”型,D点时种群数量最大,AB错误;影响A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是种群密度较小,影响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环境资源有限,C正确;B点对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S”型的K/2,此时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错误。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答案】B【解析】据题意分析,在种群的数量达到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是最大的,所以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bb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5/8B.1/4C.3/4D.3/5【答案】D【解析】由aaBb:aaBB=1:1,可求得产生配子的概率:aB%=3/4,ab%=1/4。
因该种群自由交配,故可看为一个遗传平衡的种群,利用遗传平衡公式可计算子代出各基因型频率:aaBB%=9/16,aaBb%=6/16,aabb%=1/16,因bb致死,因此成活子代中:aaBB%= aaBB/(aaBB+aaBb)=9/15=3/5,aaBb%= aaBb/(aaBB+aaBb)=6/15=2/5,D选项正确。
3.下列属于群落的是A.一块草地上的所有飞虫B.一条小溪中的所有鱼C.一段树干上的苔藓,真菌D.一个湖泊中的藻类、鱼类、蚌等所有生物【答案】D【解析】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一块草地上的所有飞虫,为多个种群,还有其他种群,故A错。
一条小溪中的所有鱼为多个种群,还有其他种群,故B错。
一段树干上的苔藓,真菌为多个种群,还有其他种群,故C错。
一个湖泊中的藻类、鱼类、蚌等所有生物,是群落,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和群落22小题是基础练小题提分快小题狂练○1.[2019·湖北黄冈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②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③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④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空间特征上呈均匀分布⑤样方法只能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A.一项B.两项C.三项 D.四项答案:B解析: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①错误;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动物种群,重捕到的个体减少,所测数值会变大,故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②正确;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幼年的个体数多于老年的个体数,衰退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多于幼年个体数,无法比较二者处于繁殖期个体数的多少,③错误;种内斗争可能会使每个生物都平均占有一块地方,所以能导致种群在空间上呈均匀分布,④正确;样方法既能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也能用于个体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⑤错误,所以选B。
2.[2019·玉溪一中质量检测]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B.春节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答案:B解析:①表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②表示出生率、③表示死亡率,春节期间,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错误;④表示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C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即⑤,D正确。
3.[2019·辽宁葫芦岛六校协作体联考]下列有关种群及其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B.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存在单位C.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所有动物种群D.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可以存在地理隔离答案:C解析: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A正确;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存在单位,B正确;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C错误;相同物种的不同生物之间可以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4.[2019·河北衡水联考]如图为银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Q时,银鱼的种群增长倍数λ为0B.Q时是捕获银鱼的较为适宜时期C.在L~M时段,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增长速率大于0时,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答案:D解析:Q时,银鱼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种群的增长倍数λ为1,A错误;捕获银鱼较为适宜的时期是O时,B错误;图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对应“S”型数量增长曲线,C 错误;增长速率大于0时,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所以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正确。
5.[2019·南安模拟]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必再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B.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C.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D.“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答案:C解析:“二孩政策”仍然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A错误;人具有社会性,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不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B错误;随着“421型”家庭增多,幼年人口减少,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C正确;“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并没有降低死亡率,D错误。
6.[2019·河北保定摸底]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 )A.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C.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D.自然状态下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答案:D解析: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计数比较困难,因此调查种群密度的时候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A错误;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低,B错误;种群“J”型增长曲线没有K值,C错误;自然状态下,受空间和资源的制约,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D正确。
7.[2019·大庆模拟]图1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B.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C.图2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1中的a特征答案:A解析:图1中的c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种群的总数量,A 错误;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而年龄组成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故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B正确;图2所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由0变得越来越大,则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为了增长型,C正确;雌雄同体的生物,如豌豆,其种群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D正确。
8.[2019·河南八市联考]图中甲、乙、丙表示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三种情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情况中,只有乙所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B.甲中b点后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经受到了破坏C.丙中b点后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大量同种个体D.乙中ab段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波动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答案:D解析: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均为“S”型增长,A错误;甲中b点后数量下降,说明环境条件已不适合甲种群生存,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一定受到破坏,B错误;丙中b点后数量增加可能是生存环境有利于丙的生存,C错误;乙中ab段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波动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正确。
9.[2019·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模拟]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图乙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答案:D解析:图甲为“J”型增长曲线,其增长率为一定值,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的比例不变,但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会发生变化,A错误;图乙为“S”型增长曲线,G点时的增长速率为0,B错误;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C错误;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 点左右,以保持最大增长速率,D正确。
10.[2019·河北沧州联考]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迁入新环境中的种群一定呈现“J”型增长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速率越来越小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D.种群K值只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不受环境影响答案:C解析:迁入新环境中的种群不一定呈现“J”型增长,A错误;“S”型增长的种群,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在自然界中,由于受环境条件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C正确;种群的K值既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也受环境影响,D错误。
11.[2019·广东江门调研]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其中1号试管第5天时数量达到最大,第6天实验结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1 10 -0.1 282 10 -0.1 53 -10 0.1 28A.该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B.pH、取样时间都属于无关变量,对实验没有影响C.第5天时,1号试管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D.实验中1、2、3号试管种群都呈现“S”型增长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营养物质,因此该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温度和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A错误;pH、取样时间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B错误;1号试管第5天时数量达到最大,此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C 正确;实验中1、2号试管内加入的是培养液,能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因此1、2号试管中的种群都会经历“S”型增长,3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无菌水,不能为酵母菌提供营养,酵母菌会因营养物质缺乏而死亡,不会经历“S”型增长,D错误。
12.[2019·河北衡水调研]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答案:B解析: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都具有水平结构,A错误;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B正确;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 错误;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种群的空间特征,D错误。
13.[2019·河北张家口调研]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初生演替在陆地可发生,在海洋则不可B.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比次生演替快C.群落的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D.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答案:D解析:初生演替既可发生在陆地上,也可发生在海洋中,A错误;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比次生演替慢,B错误;群落的自然演替是指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C 错误;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得以保留,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 正确。
14.[2019·辽宁葫芦岛六校协作体联考]右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N年时,甲、乙群落的群落结构相同B.甲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若时间允许,甲也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D.乙群落的演替类型可能属于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甲、乙是两个不同的群落,第N年时,两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A错误;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从0开始,表示的是初生演替,B错误;若时间允许,甲也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正确;乙群落的演替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减少,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15.[2019·河南漯河模拟]如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各种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垂直结构B.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湿地的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C.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直接价值D.各种植物分布区域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答案:B解析:图中各种植物分布在湿地中的不同区域,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正确;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C错误;各种植物都消耗水中的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