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
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活动:2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活动:3
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以使牲畜免受到寒冻 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③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人工播种优质,改良畜种 ②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生产方式,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 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地区专业化生产
阅读“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活动
(1)大型国有农场集中,专业化水平高,粮食总量及人均高。 (2)有,因为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商品粮供给仍很紧张。 (3)东北地区提高粮食总量是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加上低温等自然灾害。 (4)参考“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相关内容。
热量
水分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农业布局特点
林业和特产区 四大优势: 全国最大的林区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宜林地区广泛 森林树种丰富
农业布局特点
畜牧业区 农牧条件好,品种优良
活动:1
耕作业
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联系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 利用了塘泥、蚕沙、蔗叶等副产品;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 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
对农业的 影响 地形条件 往往影响
优势农业资源
南部
沃野 平 千里 原 北部 中部
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内蒙古高 原东部
土地资源丰富
(平原面积广大, 居我国三大平原 之首),土壤肥 沃
区域农业
生产的类 型
地势 高 平坦 原
西部
优质草原牧场
3.社会经济条件 条件 工业 基础 具体影响 典例
年一熟的生长需求,作
物生长季节集中在4~ 10月;②作物易受到低 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 地面 结构 山环 水绕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 对农业的影响 优势农业资源
山 地
西部
北部 东部
大兴安岭 地形条件往往 森林资源丰富,
小兴安岭 影响区域农业 居三大林区之 长白山地 生产的类型 首
地面 结构
应Ⅰ。②年降水量为881 mm,较丰富,对应Ⅲ,④年 均温较低,对应Ⅳ,则⑤对应Ⅱ。第(2)题,②、③分 别对应Ⅲ、Ⅰ,读图可知,两地纬度相当,故其降水差 异明显与纬度无关。第(3)题,Ⅳ地区是三江平原,地 广人稀是其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1)D (2)A (3)D
[考点一线串]
1.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关气候资料表,完成(1)~(3)题。
①
年均温 年降水量
-3.6℃ 355 mm 4.9℃ 881 mm
②
年均温 年降水量
③
年均温
年降水量
6.8℃
361 mm -0.4℃ 630 mm 3.6℃
④
年均温 年降水量
⑤
年均温
年降水量
523 mm
(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Ⅰ—① C.Ⅲ-③ B.Ⅱ—② D.Ⅳ—④
2018年高考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必修3
低温冷害
• (2_)_地__形__:_ 包括平高原原、______和山地,利于 农_业__多__种_黑_经土、营黑。钙土
• (3_)土__壤__:_ __弊_____易__受____交___通________广__布影,响有机 质气含候量区高,利于农业生产。
•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
题,农 业持续 发展的 方法与
区域农业 的可持续 发展
2015课标Ⅰ, 36,22分
2016江苏单
业生产的条 件和布局及 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措施。
科,25~26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 考点突破 2 图表精析 3 课堂达标 4 复习练案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农业活动
耕作农业区
畜牧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地形区
平原地区
西部高原地区 山地、丘陵地区
玉米、大豆、小麦、水
兴安落叶松、红松、
主要农产品
三河牛、三河马等
稻
白桦
自然条件
①地广人稀、耕地面积 ①宜牧面积广;② ①宜林面积大;②森
广;②地形平坦;③土 降水较多,草类茂 林资源丰富
壤肥沃;④雨热同期 盛;③牲畜优质
• 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 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市场、
科技等方面分析。在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
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 环境无是害重的要一的部工分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 • 东工北地供区机农械业设发备展、的化社肥会等经生济产条资件料;工 业 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
精准高 考
地理
人教版
必修三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分布。
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
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
所以选择D 项。
第2题,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
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所以选择B项。
第3题,本题考查农业开发出现的问题。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
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
所以选择C项。
答案 1.D 2.B 3.C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
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
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5.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解析第4题,土壤、光照、水分虽说也是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但影响不到早熟。
只有该地夏季热量比其他棉花种植区充足,才会提前收获,因此只有A项正确。
人教版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7-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A. 山地易排水 C.山地风力大
一轮总复习 · 地理
1. BC 【解析】 读图甲可以看出,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范 围是年均温 15~26 ℃、年降水量在 1000~2000 mm 的地区,对 照图乙,可得出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太湖周边地区和沿江地区 2. AD 【解析】 茶树的生长环境要求地表有一定的坡度,
考纲· 出彩解读
考点· 出彩梳理
考向· 出彩探
考题· 出彩演练
一轮总复习 · 地理
东北地区大米品质好的原因①大米生长期长; ②夏季白昼长, 日照充足;③昼夜温差大;④冬气气温低;害虫不能越冬,作物 病虫害少。
考纲· 出彩解读
考点· 出彩梳理
考向· 出彩探
考题· 出彩演练
一轮总复习 · 地理
考点三
考纲· 出彩解读
考点· 出彩梳理
考向· 出彩探
考题· 出彩演练
一轮总复习 · 地理
考点二
农业布局特点
1.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 平原、辽河平原。 2.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3.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 区草地。
农业 可持 续发 展
区域农业生产 的条件、布局 特点和存在的 问题;区域农 业持续发展的 方法与途径
区域工业化和 城市化的推进 过程,产生的 主要问题以及 解决这些问题 的对策措施
区域 工业 化和 城市 化
考纲· 出彩解读
考点· 出彩梳理
考向· 出彩探
考题· 出彩演练
一轮总复习 · 地理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规范训练
第十六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读“吉林省等高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吉林省的地形特征是( )A.以山地、丘陵为主B.平原面积大,山脉呈南北走向C.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关于吉林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长白山区,大力发展畜牧业B.在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松花江流域普遍种植水稻C.依据不同区域的地形、水源等条件,发展种植业、林业、渔业等D.利用其优越的气候、地形条件,使之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看清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由此即可选出答案。
第2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山地发展林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水域发展渔业等。
答案:1.D 2.C(2014·高考重庆卷)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据此完成3~4题。
3.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A.人口数量减少B.城市化率提高C.土壤质量下降D.粮食单产提高4.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解析:第3题,人均耕地=耕地面积/人口数量。
材料中提到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均耕地增加,说明乌克兰的人口数量减少,A项正确;城市化率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人均耕地无直接联系,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有关,而与土壤质量及粮食单产关系不大,C、D项错误。
第4题,人均耕地增加,即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扩大,所以人均粮食产量会增加,A项正确;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粮食大量出口,C项错误;农业生产投入、亩均农业产值与人均耕地面积无直接联系,B、D项错误。
答案:3.A 4.A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等奖作品)
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能种 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对热量要求不高的 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 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 东北的土壤肥沃;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 有利于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地形多样 一、发展条件
• 山地: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 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
一、发展条件
安徽桐城余双红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 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 需求量大。
一、发展条件
安徽桐城余双红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 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安徽桐城余双红
• 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水源
温带季风气候
•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 热量满足作物一年一熟 • 夏季光照充足 • 降水充足
地形
土壤
气候 东北地区概况
市场
机械
劳力
交通
一、发展条件
安徽桐城余双红
(1)东北地区高原、平原、
山地分布广
↓
农业多种经营
(2)地形条件→农业生产类型
平原地区-→ 种植业
二、布局特点
安徽桐城余双红
种植业
渔业
农业 因地制宜 制
林业
副业
畜牧业
二、布局特点
安徽桐城余双红
制
制
二、布局特点
安徽桐城余双红
制
布局特点 基地建设
二、布局特点
安徽桐城余双红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选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减少2.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答案 1.C 2.D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3~4题。
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4.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3.B 4.B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 多年的种植历史。
据此完成5~6 题。
5.该地区枸杞质地优良的自然原因有()A.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水源充足,黑土肥沃D.市场需求量大6.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A.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B.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C.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酸化、板结D.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答案 5.B 6.B下面为“垛田镇垛田景观图”。
读图,完成7~9题。
7.垛田镇垛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低洼B.河网密布C.气候湿润D.地狭人稠8.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作用有()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9.以下做法不利于垛田镇生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是()A.沟渠变鱼塘,饲养多种鱼类B.沟渠变藕塘,发展莲藕业C.垂钓、划船,发展观光农业D.农田变别墅,开发水乡住宅区答案7.A8.B9.D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
4.1区域农业发展(2)
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编制:聂振学于海萍刘宝经审核:审批:使用时间:2012.10.11 班级:小组:姓名:等级: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NO.9[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提高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
必须熟练掌握:东北商品粮的分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Ⅰ.教材助读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东北地区农业能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原因是什么?2.商品粮基地种植的作物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四、农业发展方向1.自20世纪以来,东北存在的问题及后果是怎样的?2.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3.不同区域发展方向及重点是怎样的?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①提高和竞争力;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③建设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畜牧业山区以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并举的转变Ⅱ.预习自测: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市场
自 然 条 件
气候 气候 土壤 地形 农 业 区 位
生产技术
交通
政策 劳动力
水源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利用、改造
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 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的基本特点。 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形成不同特色 的农业布局。 3、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4、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理解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6、掌握分析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相邻 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
二、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分析某个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该从哪些方面进行?
(一)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评价
(二)社会经济条件:从工业、交通、人口等方面分析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农业生产品种、耕 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地 理 条 件
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
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 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
二、农业布局特点:
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 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产 主要分布地 区域 区
农业生 产区域
主要分布地 区
主要作物、树种、畜种等分布
畜牧业 区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 部及部分林 区草地
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市 三河地区 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
2018年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15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本讲复习脉络:考纲: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考向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分析考向2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的对比分析 考点二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向1 区域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考向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考向3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分析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读图,回答问题。
(1)范围:A 黑龙江、B 吉林、C 辽宁三省和D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冬季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②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读图,回答问题。
(1)主要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1.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并不都是一年一熟东北平原中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辽河平原可以种植冬小麦,农作物可两年三熟。
2.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对农业发展并非只是劣势冬季寒冷漫长,热量不足致使作物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防寒问题。
但冬季长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使土壤肥沃;冬季积雪春季融化,缓解春旱,可改善土壤的墒情。
(1)自然条件2.列表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
2018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四十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含解析
课下限时集训(四十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2016·三亚模拟)昆仑雪菊是具有降压降脂、清肝明目等独特功效的稀有高寒植物。
昆仑雪菊生长于昆仑山 3 000 米以上的冰峰峭崖上,每年8月盛开,花期短,生长区域狭窄,产量极小,弥足珍贵。
于是新疆茶农纷纷将这种产自昆仑山高海拔地区的菊花品种引到平原地区进行人工种植,单产明显提高,但品质却大大降低,因而价格从曾经的黄金价跌落至白菜价。
读图回答3~4题。
3.与原产地相比,且末引种昆仑雪菊单产高但品质差的原因是( )A.种植规模扩大,雪菊产量多B.土壤肥沃,雪菊生长好C.海拔低,光热条件充足,临近河流,雪菊生长迅速D.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雪菊生长周期长4.为了促进新疆昆仑雪菊产业的发展,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B.加强市场调研,减少农户盲目种植C.完善流通体系,拓宽流通渠道D.提高产品价格,缩小种植规模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农(农耕区)牧(畜牧区)区界线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5~6题。
5.由上图可知( )A.农牧区界线的总体变化是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变化大B.农牧区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C.农牧区界线的变化是自然条件变化的结果D.农牧区界线主要向西南方向推进6.农牧交错带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增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实行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种植饲料作物,发展舍饲养殖业7.对下图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①和③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干旱与风沙危害b.③④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油料作物以大豆为主c.②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主要优势是土壤肥沃和先进的保鲜技术d.④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a、b B.b、c C.c、d D.a、d(2016·成都检测)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经济总量(如产值)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
2018届高考一轮(30)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夯实基础练习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基础巩固30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基础夯实)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5年3考)1.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3)自然条件 ①气候②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2.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①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
②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①耕作农业区②林业和特产区D 大兴安岭、E 小兴安岭、F 长白山。
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1.东北地区大米品质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水稻生长期长;②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③昼夜温差大;④冬季气温低,害虫不能越冬,作物病虫害少。
2.东北地区春季易出现涝灾的原因。
提示①冬季积雪量大;②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量大;③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提示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较低,蒸发较弱;③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基础题组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下面两题。
1.(2017北京顺义统考)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①山货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017北京顺义统考)图中三江平原湿地开荒垦殖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种植园农业
D.乳畜业
2015年10月8日是寒露节气,与之相关的民谚:河南省“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河北省“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完成下面两题。
3.(2016北京通州摸底)河南省和河北省两地民谚不同的原因是,两地( )
A.气候类型不同
B.地形不同
C.土壤不同
D.热量不同
4.(2016北京通州摸底)南方是我国商品小麦的重要产区,其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B.居民多以稻米为主食
C.光热充足,可以一年三熟
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5.(2017北京西城期末)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2分)
通辽市位于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冲积平原占70%,这里素有“内蒙古粮仓”之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阐述通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5分)
根据《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要求,通辽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扩大优质饲料供应,构建农牧结合、粮草兼顾、种养循环的新型农牧业结构。
(注:青贮玉米是将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窖中,经发酵制成饲料)
(3)说明通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
(3分)
提升题组
大约3 000年前,秘鲁(图甲)山区的农民采用一种培高田地农业技术(图乙),科学家发现用这种方法(技术)种植当地作物是现代种植方式种植产量的三倍。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图甲
图乙培高田地农业技术示意图
6.(2016北京东城二模)图乙中水渠的作用主要有( )
①灌溉②排水③防霜冻④水运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③④
7.(2016北京东城二模)与现代种植方式相比,培高田地农业( )
A.商品率高
B.生产规模大
C.专业化水平高
D.效益高
2011年,贵州省从江侗乡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地,下图示意具体生产过程,其间农田需保证随时有充足的水。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2017北京西城二模)该农业生态系统中( )
A.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
B.耕作制度属于一年三熟
C.养鱼养鸭可增加土壤养分
D.需要增加农药的使用量
9.(2017北京西城二模)为保护这种农业遗产,当地应该( )
A.修筑梯田,扩大农田面积
B.加强灌溉设施的维护
C.增加养鸭数量,提高收入
D.坡脚种植水源涵养林
下图中a图阴影部分为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主产区,b图为该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0.(2017北京海淀期末)该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因为( )
A.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
B.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捷
C.沿山麓地带,灌溉水源丰富
D.地处山前平原,黑土肥沃
11.(2017北京海淀期末)b图中各区域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组合正确的是( )
A.山区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B.绿洲种小麦、棉花——土壤次生盐渍化
C.过渡带植灌种草——土地荒漠化
D.荒漠繁育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12.(2017北京海淀零模)作物在各地的传播影响深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16世纪,原产于美洲的玉米传入我国,作为一种高产、易种的粮食作物,很快在我国西南山区得到推广。
古文中曾记载其“但得薄土,即可播种”“不和五谷争地,不劳农力”等优点。
说出玉米的引入、推广对西南山区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8分)
答案精解精析
基础题组
1.C 甲地区属于长白山山区,降水丰富使森林茂密、水资源丰富,从而使山区生物种类繁多、山货较多,①②④说法正确。
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动植物残骸形成的,与降水无关,且短期内无法再生,③说法错误。
C项正确。
2.A 三江平原人口密度小,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的作物生长需要,主要以国有农场的形式发展商品谷物农业,A项正确。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B项错误。
种植园农业分布在热带地区,C项错误。
乳畜业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以及世界各大城市周围,三江平原人口密度小,不适合发展乳畜业,D项错误。
3.D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民谚表明河北省比河南省种植冬小麦的日期更早,这主要是因为河南省纬度较河北省低,同期热量条件更好,而冬小麦种植过早,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故D项正确。
两省均位于华北平原,均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也相差不大,A、B、C项错误。
4.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南方居民以稻米为主食,对小麦的消费量较小,故商品率较高,B项正确。
南方地区传统的粮食作物是水稻,A项错误。
南方地区大部分为一年两熟,只有华南地区为一年三熟,C项错误。
我国南方地区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D项错误。
5.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减;(1分)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1 000 mm之间。
(1分)
(2)地势平坦 ,耕地面积大;(1分)临近河流,水源较充足;(1分)光照充足;(1分)雨热同期;(1分)土壤肥沃。
(1分)
(3)增加产品种类,(1分)提高农民收入,(1分)保护生态环境。
(1分)
提升题组
6.B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
读图可知,水渠可以用来灌溉,①正确;可以排水,②正确;晚上通过保温作用可以防霜冻,③正确;山区水渠不适合水运,④错误。
故选择B项。
7.D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
由题干信息可知,用培高田地农业技术种植当地作物是现代种植方式种植产量的三倍,故效益高,D项正确。
8.C 贵州省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地块小,不适合机械化作业,A项错误;该耕作制度应该是一年两
熟,B项错误;养鱼养鸭可以通过其粪便增加土壤养分,C项正确;农药的使用会带来土壤污染,进而污染农作物,不符合生态农业的需求,D项错误。
9.B 修筑梯田,扩大农田面积会导致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农田需保证随时有充
足的水,应该加强灌溉设施的维护,B项正确;不应该为了提高收入而增加养鸭数量,应该根据生态需求控制养鸭数量,C项错误;坡脚土壤肥沃,应该种植水稻,D项错误。
10.C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生产。
读图可知,该农业主产区位于甘肃和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该农业主产区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灌溉水源丰富,C项错误。
11.B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
该区域位于甘肃和新疆,气候干旱,故山区修建梯田一般不会引发水土流失,A项错误;绿洲种小麦、棉花,引水灌溉可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B项正确;过渡带植灌种草可以防止土地荒漠化,C项错误;荒漠繁育野生动物可以缓解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D项错误。
12.答案增加粮食作物种类;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节约农业劳动力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答出其中4点得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