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为何面阔十一间--张颖

合集下载

太和殿

太和殿

我们重点考察了故宫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外观: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暗含九五之尊。

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

太和殿上方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米、重约4300公斤的大吻。

檐角安放10个走兽。

(太和殿外观及屋顶见图1)图1 太和殿外观及屋顶太和殿(金銮宝殿)檐角尖端上的装饰物。

从左起第一为骑凤仙人,其次为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之一)、狮子、海马、天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

装饰物越多,建筑等级越高。

太和殿是唯一有十个饰物的建筑。

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

(见图2)显示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寓意:龙、凤、海马、天马:吉祥之物;狮、狻猊:辟邪之物;獬豸:执法兽,象征公正;押鱼:灭火之物;斗牛:消灾之物;行什:降妖。

作用:护钉构件,防止屋顶漏雨或被侵蚀。

图2镇瓦兽图3太和殿门前石狮装饰之物: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小块木料以榫卯联接形成。

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弓形的拱重叠装配而成的挑檐构件。

出现于周。

斗拱作用——承托梁头、枋头;支撑外檐。

最多达5层;化解屋顶对梁的压力,消除断梁危险(明清时技术进步,挑檐不必用斗拱,已成装饰),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和玺彩画为第一等级)。

(见图4)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米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

纪录片《故宫》解说词2

纪录片《故宫》解说词2

【《故宫》第二集盛世的屋脊】惊心动魄的战争已见分晓。

改朝换代正在进行。

公元1644年农历八月,在浩浩荡荡的随从队伍陪同下,一个六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一起,从盛京老家向北京进发。

男孩名叫福临,是大清王朝的顺治皇帝,此行的目的地是他们在北京的新家:紫禁城。

对于六岁的顺治皇帝来说,这座他前所未见的高大城门,一定给他留下了新奇而深刻的印象。

这是紫禁城最大的门,有37.95米高。

按照中国的阴阳学说,正北叫子,正南叫午,所以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南端的这座城门,叫作“午门”.穿过午门,紫禁城的真容出现在顺治皇帝的眼前。

这里就是他们的新家,而对这座宫殿的占有,也将是他们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的象征。

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是这座宫殿最引人注目的特征,而这绵延一片的红色和金色也使紫禁城与周边的建筑完全区分开来。

紫禁城的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处理朝政和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称为前朝。

后半部分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帝后嫔妃的生活场所,称为内廷。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紫禁城的总体部署就是这样,用若干条纵深的轴线来安排这么多的建筑,那么这些建筑都是用院落的形式来展开的。

每个院落当中都有成组的建筑。

每栋建筑相互之间都是有主有从,有正有配,它就是这样用建筑的手段,来表达封建社会、封建礼制所表达的那种等级和秩序。

”传说中玉皇大帝的紫微宫一共是一万间,而人间的紫禁城一直流传着宫殿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

事实上,在长达五百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一直在变化着。

根据1973年故宫专家的调查,紫禁城现有的宫殿是八千七百零四间。

有人认为,当年顺治帝初次见到的紫禁城也许并不完整,因为比他早几个月进京的摄政王多尔衮,在给顺治皇帝的奏报中写道:李自成烧毁宫殿后逃走。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李燮平:“李自成确实放火了,那整个紫禁城受到什么损坏了,这实际上清代人自己有一个定位。

乾隆朝修订的《日下旧闻考》就明确说过‘紫禁城宫殿是因胜朝之旧而斟酌损益之’。

从思想史的角度解读

从思想史的角度解读

从思想史的角度解读《周易》2007-06-25 张文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周易》的意义在哪里?这一问题有很多层次和很多方面的解答。

然而这些回答都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周易》记录了古人对现实存在的观察和描绘。

《系辞上传》的开篇词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到上古先民的眼前状态:在他们眼前展现出的是辽阔的苍穹和无边的大地,或丽日经天,或风云色变,形态各异的山川大泽以及生存于其间的各种生物……《易经》的文字简略古奥,但我们仍然可见其中大量对生存环境———各种自然现象,和生存本身——生产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生活的记述。

我们不禁对古人恢宏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感到震惊!他们正如《贲•彖传》所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或许有人认为,《周易》记录了古人对存在的观察和描绘,这一结论未免太简单。

其实不然,因为这是《周易》万古长青的奥秘!在人类的思想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一座宏伟的理论大厦,无论它的建构多么精美,逻辑推理多么严密,当它的大前提被推翻之后,整个理论大厦便轰然倒塌,成为一片断墙残垣,仅供后人凭吊。

而《周易》却是推不倒的,因为它的基础不是虚构的命题,而是坚固无比的存在本身,所以它永远耸立着,向后人昭示着。

《周易》是对存在的描绘,用《系辞下传》的话来说就是:‚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也就说《周易》各卦是一个个关于存在的模型、图式,而六十四卦汇集成为整个宇宙的模型。

这一点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研究‚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用大众都能听懂的话来说就是,真理为什么普遍必然有效,放之四海而皆准?康德指出归纳法是不完全的,它不能穷尽所有的事物;演绎法的结论包含在大前提之中,它不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知识。

由此看来,这真是一个困扰人类的难题!而《易传》却认为易理是颠扑不破、放之四海皆准的,《系辞上传》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从这些话中我们看出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那么《周易》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周易》用的是模型,从形式逻辑上来说就是类比法。

明清北京紫禁城建筑中的和谐理念

明清北京紫禁城建筑中的和谐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自然文化的范畴。

中国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师法自然、法地则天。

而天地自然的最大特点,就是和谐。

因此,崇尚和谐、追求和谐,就成为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以及中国建筑的核心理念。

和谐是指阴阳之和,其内容主要包括“天人之和”、“人际之和”与“身心之和”。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崇尚与追求和谐的文化内涵,主要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加以表达的,即:方位(自然方位、社会方位与文化方位),造型(方圆、凸凹、高低、大小等),色彩(五行色等),图像(龙、凤、龟、麟等)、数字(奇数与偶数、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数、天地生成数等),文字(门额与楹联等)。

这在明清北京紫禁城(今称北京故宫)的建筑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离开以易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就难以读懂以北京故宫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这部立体的史书。

1.阴阳之和与宫廷建筑布局在明初北京紫禁城的建筑中,乾清宫和坤宁宫是位于内廷中轴线上的两座主要建筑。

乾为纯阳,坤为纯阴。

阳为大,阴为小。

在地图方位上,是南为下、北为上。

坤宁宫位于乾清宫以北,乾下、坤上谓之泰卦。

乾清宫和坤宁宫两座建筑,构成了所谓小往大来之交泰布局。

明代易学家来知德曰:“小为阴,大为阳。

往来以内外卦言。

由内而之外曰往,由外而之内曰来。

”又曰:“乾坤者,万物之男女也。

男女者,一物之乾坤也。

”按照古代的哲学理念,阳气轻盈而上升,阴气重浊而下降。

小往大来,乃阴阳相交、天地相合、夫妻相合之象。

“合”与“和”通。

“夫合者,和也。

乃阴阳相合,其气相合。

”(《三命会通•论支元六合篇》)常言道,“家和万事兴”。

“家和”的关键,在于夫妻之和。

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中宫或正宫,乾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这两座建筑所构成的泰卦格局,象征着国家第一家庭的夫妻之和。

後来,明代嘉靖年间,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增建的交泰殿,实属蛇足之举。

在内廷建筑中,象征十二地支的东六宫、西六宫,与象征十天干的乾东五所、乾西五所(均为皇子住所,乾西五所在乾隆年间有所改动)之间,所表达的阴阳之和,象征着母子之和。

故宫中的几何图形

故宫中的几何图形

所 以 建 筑 面 积 最
大。
其 次是 中 和殿 ,
它 是一 个正 方形 ,
面阔 、
径深 都是三 间 ,
边长 是 米 4 2
5 1 .


和殿 是皇帝 临朝 时的 预备室 ,
皇帝 先在此 阅 览文件 ,
召 见群臣议事 ,
所 以 面 积 相 对也是 一 个 长 方 形 ,


瓶 薄 就 3

会 少 人 共 需 要 3
x3


=8 (
)。
_

替 换 次 4 + 8 3 2


) ,
就 有 薄 酒 瓶 3

3 9 =



所 以 有 好 酒 瓶 9 9 0 1

=1

) 。
家 长 可 加 入 学 【 习 提 高 】 群
同 其 他 家 长一 起交 流
类 试检验 分 测 群 【
个圆 组成的 六 边形 ,
走 廊 的 兔 耳 梁 是 弧
柱 柱 形 ,
是圆
形 这 不 枚 举 …






家 可 以 上 网 查 找 类 似 资 料进 行 扩 充 完 善 。
相 信 大 家 重 新 认 识 了 这 些 几 何 景 观
后 除 了 被 我 国 古 代 能 工 巧 匠 的 数 学 功 底 ,
有五脊四 坡 ,
当 中 一 条
正脊 ,
两端各两 条斜 行垂脊 。
由 南 向北看 ,
两垂脊 和屋檐又 构成 等腰三 角 形。
保 和
殿 的 殿 顶 是 重檐 歇 山 顶 ,

太和殿简介

太和殿简介

太和殿简介故宫简介(五篇精选)故宫简介(1):和合殿,俗称“金殿”,位于北京。

它是明清时期的一座古代宫殿建筑。

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厅,最高的双檐建筑,也是东方三大殿之一。

和谐大厅是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和合殿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南北中轴线的突出位置。

起初,太和殿是模仿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奉天殿建造的。

它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被称为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名为故宫,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为太和殿,现名太和殿。

自建成以来,这座寺庙被烧毁并多次重建。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模样。

太和殿气势磅礴,宽11室,深5室,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平方米,高26.92米,总高35.05米。

它是紫禁城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

其高度的建筑规范和精湛的装饰技术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名列前茅。

太和殿的主要功能是举行重大仪式。

明清两代皇帝登上皇位,宣布以诏书登基,结婚,授予皇后称号,并下令开战。

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的生日)等节日都会受到官员的迎接和宴请。

故宫介绍(二):故宫太和殿,俗称“金殿”,位于北京。

它是明清时期的一座古代宫殿建筑,是最高的双檐建筑,也是东方三大殿堂之一。

和合殿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南北中轴线的突出位置。

起初,太和殿是模仿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奉天殿建造的。

它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被称为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名为故宫,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为太和殿,现名太和殿。

太和殿宽11间,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平方米,高26.92米,加上基座,是故宫最大的寺庙,高35.05米故宫的装饰非常豪华。

宗祠大殿地面铺金砖,内外梁饰篆画。

很多人可能认为太和殿主要是用来上朝的,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太和殿的主要功能是举行重大仪式,如皇帝登基和授予皇后。

换句话说,太和殿是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平时很少使用。

太和殿介绍100字左右

太和殿介绍100字左右

太和殿介绍100字左右篇1太和殿顶与众多宫殿顶上的装饰不同,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殿顶的正脊和垂脊上的装饰,不仅使用了黄彩琉璃瓦制作的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

“金銮殿”正脊上的装饰物,名叫“鸱吻”,是用13块中空的黄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它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中的一位“龙子”,传说是由于这一龙子能喷浪成雨,所以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镇火之意。

除殿顶上的一条正脊外,在两层重檐上,各有四条垂脊,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八条垂脊上,共有88个仙人走兽的装饰。

但每条垂脊上的装饰物都是一样的。

宫殿垂脊兽的装饰,是有严格等级区别的,只有“金銮殿”顶上垂脊兽十样俱全。

“中和殿”及“保和殿”则只有九样,其他宫殿的垂脊上虽然也有走兽,但是都要按级别递减。

篇2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

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最。

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

龟、鹤为长寿的象征。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

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其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而太和殿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第一个饰物是一个骑凤仙人,相传原是南朝齐明王,后修道升仙。

仙人之后是十个小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第41题评析

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第41题评析

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第41题评析石嘴山市第一中学李智勇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第41题属于评论类史料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比较问题的能力,是对中国故宫里的太和殿和英国的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在建筑和政治两方面的比较。

一、相关信息解读1、太和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

现在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

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

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

2、白金汉宫是英国的王宫。

建造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城内,位于伦敦詹姆士公园的西边。

宫内有六百多个厅室。

宫外建有宽阔的广场及御花园。

白金汉宫是英国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历史上每逢英国欢庆或是危机时刻,这里也是不列颠人民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

3、唐宁街10号10号除了是首相的官邸和首相的办公室外,首相的秘书、助理和顾问都在首相官邸内工作。

首相每天都会在唐宁街10号与阁僚和智囊制定政策,而一般的机要部门,如国会、财政部和外务部距唐宁街10号也只有数分钟的路程,所以首相很容易便能够取得情报和联系。

另外,君主所居住的白金汉宫就在附近,好让首相定期前往白金汉宫,向君主汇报政事。

首相官邸内有不同的会议室和晚宴厅,首相会常常在那里接见社会各界和各国领导人。

因此,唐宁街10象征英国政府的中枢、也是英国政治的权力核心之一。

二、本题命题特点1、本题命题方式很新颖。

利用图片进行高考历史命题,这种方式虽然早就已经产生,但是,作为文综第41题评论类史料题,利用图片进行命题确实是近几年来的首次,还是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太和殿面阔究竟是九间还是十一间呢

太和殿面阔究竟是九间还是十一间呢

太和殿⾯阔究竟是九间还是⼗⼀间呢
这些天,晚间睡前,有时也伏枕读⼏页阎崇年⽼先⽣撰写的《⼤故宫》。

阎⽼先⽣在书的第⼀部分关于太和殿体量之⼤的讲述中写到:“⼀是开间最⼤。

没有采⽤通常最⾼等级的东西九个开间,进深五间,就是所谓‘九五’的‘吉祥’数,⽽是⼗⼀开间。

” 太和殿⾯阔究竟是九间还是⼗⼀间呢?
从外观上看,从左⾄右或从右⾄左数过来,似乎是⼗⼀间⽆疑了。

但是认真讲究起来,中间的⼀间⽐较⼤,两边的⼋间⼀样⼤,最边的两间最⼩,⼏乎就是它旁边相邻⼀间的⼀半⼤⼩。

最边的两个⼩间与其说是⼀间,还不如说是半间更合适。

其实,也真不能称作间,充其量就是个廊间嘛,只不过东西两边的廊柱之间砌了墙⽽已。

为了整齐美观,南北⼜加了槛窗。

太和殿本来是⾯阔九间、进深五间、四⾯出廊的。

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阳数中九为最⾼,五居正中。

因⽽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尊⾄正,称之为“九五之尊”。

⾯阔九间和进深五间,加上重檐庑殿顶、覆黄⾊璃璃⽡以及三层汉⽩⽟须弥座,它已经是紫禁城乃⾄全国境内最⾼等级的建筑了,没有必要在⾯阔九间的基础上再增加两间吧。

真实的情况是,康熙⼗⼋年冬,太和殿再次发⽣⽕灾,化为焦⼟。

康熙三⼗四年重建太和殿的时候,考虑到防⽕的因素,把太和殿两边的廊改成了夹室,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阔⼗⼀间的样⼦。

实际上还是没有改变原来⾯阔九间、进深五间、四⾯出廊的格局。

探寻北京老建筑:北京故宫之二:太和殿

探寻北京老建筑:北京故宫之二:太和殿

探寻北京老建筑:北京故宫之二:太和殿紫禁城,是皇家禁地。

这里既是皇帝的家,也是皇帝的办公场所,所谓前朝后宫,也是因为紫禁城的布局才有的叫法。

所谓内外有别,这前朝也就是外朝,王公大臣们可以在这里会见君王;后宫则是内廷,这里是皇帝的家,非召不得入。

三大殿是指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或者举行盛典时用的宫殿。

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宫殿,中和殿最小。

按照风水所说的,紫禁城就是处在北京城的最佳位置上,而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所处的位置就是明堂所在地。

俯瞰故宫你便会发现,三大殿就是整个故宫的重点,是整个紫禁城建筑的核心。

可谓是居天下之中心,正与天空中央玉皇大帝所居的紫微宫遥遥对应,这就是三大殿的选址缘由。

从规模和装潢上来说,三大殿在整个故宫内也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它占据了紫禁城最主要的空间,面积达85000平方米。

它们依次布置在高达8米的台基上,台基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为须弥座形式,四周围着汉白玉栏杆。

每根望柱上都雕有精美纹饰,下部雕有华美螭首----口内凿孔以便于排水。

遇到大雨滂沱时,会出现千龙吐水的奇观,胜似泉涌,蔚为壮观。

在建筑设计和艺术构思上,它们凭借着自身所具有的气势威严、规模雄伟、装修华丽、色彩神秘而成为紫禁城中最辉煌的建筑群。

三大殿是中国明清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宫殿建筑的以下特点: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法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庑、亭轩、门阙等建筑。

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都柱底下有石柱础,砖修墙体北、西、东三面维护,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

宫殿装饰色彩,屋顶多用金黄色,立柱门窗墙垣等处多用赤红色装饰,檐枋多施青蓝碧绿等色,衬以石雕栏板及石阶之白玉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一般对于屋顶等级的说法是: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

我们看一组故宫三大殿的图片,这里房顶等级一目了然。

故宫三大殿鸟瞰图上图从左往右依次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写太和殿的导游词范文

写太和殿的导游词范文

写太和殿的导游词范文写太和殿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写太和殿的导游词范文篇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

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

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各9级。

太和殿殿外左右安放四个铜缸,象征”金瓯无缺“,作为贮水防火之用。

台基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铜制仙鹤和龟,是长寿的象征。

这个由铅铸造成的器具叫嘉量,嘉量是当时量的标准器,表示皇帝公平处事,谁半斤,谁八两,心中自然有数。

对面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器具叫做日晷,是古代的测时仪。

皇帝的意思是:量和时的基准都在自己手里。

太和殿正面有12根圆红柱,东西约63米,南北进深约37米,高35米,殿前丹陛三层五出,殿前后有金扉40个,金锁窗16个,整个大殿雕梁画栋,豪华富丽。

殿内中央设有2米高的平台,上面摆放着雕有9条金龙的楠木宝座。

后面有金漆围屏,前面有御案,左右有对称的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陈列品。

象驮宝瓶,内装五谷,象征太平景象、五谷丰登。

角端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

太和殿也叫金銮殿,为什么这么叫呢因殿内为金砖墁地而得名。

金砖墁地平整如镜,光滑细腻,像是洒了一层水,发着幽暗的光。

那么金砖真的含金吗其实这是一种用特殊方法烧制的砖,工艺考究,复杂,专为皇宫而制,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所以称作“金砖”。

烧这种砖,每一块相当于一石大米的价钱,可见金砖虽不含金,但也确实贵重。

殿内共有72根大主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6根雕龙金柱,沥粉贴金,围绕着宝座周围。

在殿中央有一藻井,是从古代“天井”和“天窗”形式演变面来,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

主要设置在“尊贵”的建筑物上,有“神圣”之意。

在藻井中央部位,有一浮雕蟠龙,口衔一球(球为铜胎中空,外涂水银),此球叫轩辕镜,传说是远古时代轩辕黄帝制造的,悬球与藻井蟠龙联在起,构成游龙戏珠的形式,悬于帝王宝座上方,以示中国历代皇帝都是轩辕的子孙,是黄帝正统继承者。

太和殿为何十一间

太和殿为何十一间

太和殿为何十一间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和殿为何十一间,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三宫六院的皇家建筑,都讲究“九五之尊”。

太和殿的间数为横九纵五,就是根据“九五之尊”而来的。

紫禁城是明清皇宫,但我们看到的.太和殿却是11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太和殿等宫内建筑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火灾,殿宇四周檐下由一圈廊子相互连着,一处失火就可能火烧连营,所以将有的廊子改为砖墙。

太和殿在明朝是9间,清初也是9间。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皇宫御膳房失火。

一阵狂风袭来,大火烧向太和殿的配殿,继而顺着斜廊烧到了太和殿。

事后,康熙下令将6名火灾肇事者杀头,又下令在重修太和殿时将其东西两侧各加一道防火墙。

当时,殿周围都是廊子,后来改建时工匠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把太和殿山墙向外堆,把山墙下檐廊子包入殿内叫夹室,于是9间之制被打破了,太和殿多了两间夹室,看起来就成了11间。

这就是太和殿9间改为11间的由来,也是清朝对宫殿格局最大的改变之一。

太和殿为什么是故宫里级别最高的宫殿?

太和殿为什么是故宫里级别最高的宫殿?

太和殿为什么是故宫里级别最高的宫殿?
太和殿是故宫里级别最高的宫殿,简要答题如下:
1. 太和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九五之尊);
2. 太和殿的屋顶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
3. 太和殿建在三层汉白玉须弥台之上;
4. 太和殿屋顶用的黄釉琉璃瓦当和滴水为二样(现今的太和殿为康熙时期建造,明永乐时期建造时,所用瓦当和滴水为一样);
5. 太和殿屋脊上的跑兽共十个(这是唯一一个大殿屋脊上有十个跑兽的建筑,太和殿屋脊上的跑兽比乾清宫多出了一个“行什”)。

综上五点所述,太和殿名副其实为故宫里级别最高的宫殿。

北京故宫太和殿楹联欣赏_名胜古迹对联

北京故宫太和殿楹联欣赏_名胜古迹对联

北京故宫太和殿楹联欣赏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称奉天殿。

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改今名。

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米、重约4300公斤的大吻。

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

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

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米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

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

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

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

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

龟、鹤为长寿的象征。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

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日丽丹山,云绕旌旗辉凤羽;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觐龙光。

——佚名题太和殿左门鳷观祥云,九泽同文朝玉阶;凤楼焕彩,八方从律度瑶阊。

太和殿讲解词600字

太和殿讲解词600字

太和殿讲解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故宫三大殿之首——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它是明清两代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宫殿建筑形式。

从建筑规模来看,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达2377 平方米,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宏伟气势。

大家请看,太和殿的屋顶采用的是重檐庑殿顶,这种屋顶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它的屋檐向上翘起,犹如飞鸟展翅,十分壮观。

檐角上排列着十个琉璃小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罕见,这些小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它们不仅有着装饰作用,更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

太和殿的装饰堪称一绝。

殿内的金龙和玺彩画精美绝伦,以各种形态的金龙为主要图案,在朱红色的背景下,金龙仿佛在云雾中穿梭,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

而殿内的宝座,更是重中之重。

那位于太和殿中央的金漆雕龙宝座,上方有金漆蟠龙藻井,藻井中心的浮雕巨龙口衔宝珠,张牙舞爪,与宝座相互映衬,这里是明清皇帝举行大典,接受文武百官朝拜的地方,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太和殿的台基也是一大特色,它高达8.13 米,分为三层,每层的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栏杆,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云龙图案。

台基的排水系统设计巧妙,当大雨倾盆时,雨水会从排水孔中流出,形成千龙吐水的奇妙景观。

太和殿,作为故宫的核心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了无数的重大仪式和历史时刻,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故宫太和殿,为何多出一个房檐?专家:除了避暑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故宫太和殿,为何多出一个房檐?专家:除了避暑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故宫太和殿,为何多出一个房檐?专家:除了避暑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建筑样式往往与屋主人的社会地位相对应,帝王、妃嫔以及将相可以住什么样的房子,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按照惯例,往往结构越复杂、造价越昂贵的建筑式样,对应的社会等级也越高,房子主人的身份也越尊贵。

(下图为山西大同善化寺建筑中的庑殿顶)但有时也有例外,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庑殿顶与歇山顶,明明后者歇山顶结构更加复杂,造价也更昂贵,但对应的社会地位却不如庑殿顶,这是为何呢?下面船夫和大家就一起来分析一下。

从茅草屋到庑殿顶庑殿顶的历史很久远,其形制甚至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与这庑殿顶的结构也有很大关系,四面房檐正好对应四堵墙,四面屋顶上延交汇形成五条屋脊,简单直接的结构,显得很理所当然。

不过最初的时候,人们的屋顶主要还是使用茅草,连带着屋顶形制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尤其是茅草屋顶的屋脊棱角并不鲜明,还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抹平,最终形成一个圆墩墩的屋顶。

直到西周以后,陶制的瓦逐渐提到茅草,被用于正式建筑物的屋顶后,人们才开始对屋顶的形制重视起来,并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不断改良。

如在瓦头(又称瓦当)上雕琢装饰的图案,并逐渐从灰陶升级为琉璃,甚至金属材质,用以体现屋主人的高贵身份。

此外,为何稳固屋脊,人们还在上面装上垂直的固定构件,为了美观还在上面雕刻造型,这便是后世屋脊兽的由来,常见的屋脊兽有狻猊(suān ní)、斗牛、獬豸(xiè zhì)、凤、狎(xiá)鱼等,屋脊兽的数量与屋主人的身份相关,数量越多地位越尊贵,比如故宫中的太和殿屋脊兽便达到了十个之多,全国独一份,以此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

到了唐宋时期,庑殿顶已经发展为十分成熟了。

人们利用庑殿顶瓦片间的天然缝隙,用以通风散热,同时古人为了抵御北方的严寒,还会在屋顶的瓦片下还会加一层木板,再在上面铺上一层一尺左右的泥背(由青灰、麻刀泥等材料组成)。

这样下来庑殿顶建筑不但美观而且宜居,充分体现了古人的建筑智慧。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盛世的屋脊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盛世的屋脊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盛世的屋脊惊心动魄的战争已见分晓,改朝换代正在进行。

公元1644年农历8月,在浩浩荡荡的随从队伍陪同下,一个六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一起,从盛京老家向北京进发,男孩名叫福临,是大清王朝的顺治皇帝,此行的目的地是他们在北京的新家:紫禁城。

对于六岁的顺治皇帝来说,这座他前所未见的高大城门,一定给他留下了新奇而深刻的印象。

这是紫禁城最大的门,有37.95米高。

按照中国的阴阳学说,正北叫子,正南叫午,所以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南端的这座城门,叫作“午门”穿过午门,紫禁城的真容出现在顺治皇帝的眼前。

这里就是他们的新家,而对这座宫殿的占有,也将是他们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的象征。

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是这座宫殿最引人注目的特征,而这绵延一片的红色和金色也使紫禁城与周边的建筑完全区分开来。

紫禁城的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处理朝政和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称为前朝,后半部分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帝后嫔妃的生活场所,称为内廷。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紫禁城的总体部署就是这样,用若干条纵深的轴线来安排这么多的建筑,那么这些建筑都是用院落的形式来展开的,每个院落当中都有成组的建筑,每栋建筑相互之间都是有主有从,有正有配,它就是这样用建筑的手段,来表达封建社会、封建礼制所表达的那种等级和秩序。

传说中玉皇大帝的紫微宫一共是一万间,而人间的紫禁城一直流传着宫殿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

事实上,在长达五百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一直在变化着,根据1973年故宫专家的调查,紫禁城现有的宫殿是八千七百零四间。

有人认为,当年顺治帝初次见到的紫禁城也许并不完整,因为比他早几个月进京的摄政王多尔衮,在给顺治皇帝的奏报中写道:李自成烧毁宫殿后逃走。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李燮平:李自成确实放火了,那整个紫禁城受到什么损坏了,这实际上清代人自己有一个定位,乾隆朝修订的《日下旧闻考》就明确说过紫禁城宫殿是因胜朝之旧而斟酌损益之。

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

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

篇一:《参观故宫博物馆有感》参观故宫博物馆有感张嘉月今天,爸爸、妈妈和我来到了北京著名的故宫博物院。

进入午门,走过金水桥,再走过太和门,映入眼帘的是太和殿,真不愧是古代的皇家宫殿,殿外的栏杆是用汉白玉雕刻的,殿内的椅子、扶手、柱子和屋顶,竟都是金子做的。

太和殿是故宫里最中央的一个宫殿,也是皇帝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是所有宫殿阁楼中最壮观、最精致的。

在太和殿的屋顶上,龙的九子之一—嘲风,栩栩如生的立在屋顶的两个角尖上。

走出太和殿,走过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宫,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御花园。

园内建筑多数倚靠着围墙,只有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园中。

园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

各色的石子铺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图案,沿路欣赏,趣味无穷。

在古代,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这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紫禁城”。

御花园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的美丽而闻名遐迩。

故宫还有许多许多的宫殿阁楼,如:储秀宫,永寿宫,万春亭。

走进故宫,你就已经置身于它最宏伟,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宫殿群中。

故宫博物院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让我们来观看她壮丽的色彩,来倾听紫禁城的声音,来呼吸历史的气息,来感知中华文化的底蕴! 最后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故宫博物院,有机会我还要来故宫,我为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篇二:《游览故宫感想》游览故宫感想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我游览了皇帝的家——故宫。

来到故宫,我就被它的雄伟与壮丽深深地吸引了。

故宫建筑屋顶铺满了五彩缤纷的琉璃瓦,上面塑造了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

我们是从后门——神武门进入的,游览了御花园,那里的松柏高耸、挺拔,郁郁葱葱。

有很多的珍贵花草,蝴蝶、蜜蜂在花草中翩翩起舞。

亭台、楼阁坐落其中,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可以说是目前保存最华丽的古亭。

接着,我们参观了钟表馆,我被那里陈列的各式各样的钟表惊呆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和殿为何面阔十一间--张颖
张颖
在阳数中“九”为最大,“五”位居五个阳数的中间,因此自古以来皇帝一直被称为“九五之尊”,皇宫里的建筑一般多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九五开间”。

可是,紫禁城的金銮宝殿太和殿为什么是面阔十一间呢?
北京故宫里的太和殿明初时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代时改称太和殿,俗称金銮宝殿,其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紫禁城中最高的建筑,也曾是四九城的最高建筑,从庭院到正脊高35.05米。

太和殿也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建筑,其面阔十一间,面积达2377平方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太和殿与其身后的中和殿、保和殿一起构成宏伟高大的皇宫前朝的主体,人们习惯称之为三大殿。

根据六经之首古籍《易经》的阴阳学说,在明代紫禁城的规划布局乃至筑建上,都将紫禁城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属阳,内廷属阴,因此外朝的主殿三大殿之布局均采用奇数,内廷的宫殿布局则皆用偶数。

在阳数中又有两个数字比较特殊,九为最大,五则位居五个阳数的中间,因为以“九”和“五”象征封建帝王的权威,所以自古以来将皇帝称为“九五之尊”。

紫禁城外朝的三大殿最初均为“面阔为九间,进深为五间”,太和殿在初建时自然也是充分体现着皇权的“九五之
数”。

可是,如今的太和殿为什么竟是面阔十一间呢?
这还得从太和殿多次发生的火灾说起。

太和殿在永乐十八年建成后,先后四遭火焚,又四次重建。

最后一次大火发生在康熙十八年腊月初三(1680年1月6日)丑时,因太和殿西侧御膳房不慎起火,大火向东一直蔓延,两小时后引起太和殿的火灾。

康熙皇帝将引起火灾的6名太监处以绞刑,此后长达16年里太和殿一片废墟。

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天下太平时康熙才开始想重建太和殿,由于此时距上次重建的明代天启年间已相隔69年,原有的修筑资料已找不到,曾一度不知如何重建。

后来一个名叫梁九的工匠想出了个办法解决了难题。

据《梁九传》载,梁九按十比一的比例,做了一个太和殿的木制模型,因当时从南方已找不到上好的金丝楠木,他把面阔改为11间,以缩短桁条的跨度。

太和殿之所以是面阔11间,还有另一个说法是为了预防火灾。

明清皇宫内的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仅太和殿所用的木材就达4700立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使用木材2立方米。

为防火灾,康熙皇帝下旨对皇宫内的殿堂进行防火改造,太和殿原是面宽9间纵深5间的,其周围有挑檐外廊,鉴于历代火灾的教训,除将太和殿墙体加厚筑成防火墙外,还将太和殿左右外廊下全部封闭起米,左右两端也筑了两道防火墙,使太和殿增加了两间成为面阔11间。

据传,康熙皇帝还曾下旨将三大殿中间的中和殿规制缩小,以加大了太和殿跟其他建筑物的防火距离,增加安全系数。

自此之后
至清末,三大殿未再发生过一次火灾。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拨专款在太和殿等高大宫殿安装了避雷针,更使金銮宝殿远离了雷击的危险。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