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井监测方案
武汉地铁风井间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工程野芷湖站~中间风井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XXXX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年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1.1 工程概况 (1)1.1.1 区间平面位置及规模 (1)1.1.2 地形、地貌 (2)1.1.3 地层岩性 (2)1.1.4 水文地质条件 (7)1.1.5 场地地震效应 (9)1.1.6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注意事项 (10)1.2 周边环境 (10)1.3 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1)1.4 监测任务 (2)第二章制定原则及规范依据 (3)2.1 制定原则 (3)2.2 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3)第三章监测范围、内容及监测要求 (4)3.1 构筑物监测布点及针对性监测措施 (4)3.2 区间管线监测布点及针对性监测措施 (19)3.3 施工监控量测值控制标准 (20)3.4 设计要求区间监测对象、项目、测点布置及量测频率 (21)3.5 施工监测警戒值 (23)3.5.1 警戒值确定的原则 (23)3.5.2 警戒值的确定 (23)第四章各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24)4.2 各监测项测点布设原则 (24)4.3 外业监测及数据处理要求 (25)4.4 地表隆陷监测方案 (26)4.4.1 地面隆陷变形机理 (26)4.4.2 监测仪器设备 (27)4.4.3 测点布设 (27)4.4.4 监测方法 (28)4.5 拱顶下沉、洞内收敛 (29)4.5.1 监测仪器设备 (29)4.5.2 测点布设 (29)4.5.3 监测方法 (29)4.6 地面建(构)筑物监测 (29)4.6.1 监测仪器设备 (29)4.6.2 测点布设 (29)4.6.3 监测方法 (30)4.7 管线变形监测 (30)4.7.1 监测仪器设备 (30)4.7.2 测点布设 (30)4.7.3 监测方法 (31)4.8 巡视对象、内容及频率 (31)4.9 监测重、难点分析 (32)第五章信息化监测及成果反馈 (33)5.1 信息反馈流程 (33)5.2.1 监测成果日常报表的内容 (34)5.2.2 监测总结报告的内容 (34)第六章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措施 (36)6.1 组织机构 (36)6.2 主要工作人员简表 (37)6.3 监测管理保证措施 (38)6.3.1 质保规定 (38)6.3.2 作业规范 (38)6.3.3 监控量测安全控制流程 (39)6.3.4 应急预案 (40)第七章安全生产规程 (41)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1.1.1 区间平面位置及规模野芷湖站~黄家湖地铁小镇站区间线路从8号线二期终点野芷湖站引出后,下穿三环线及多条铁路走廊,而后向南转向黄家湖大道,沿黄家湖大道西侧地下敷设,过柏木岭街后在地铁小镇地块东北侧设黄家湖地铁小镇站。
矿井通风管理及监测
➢ 由于矿井生产条件的变化(如开采的延伸,年产量的 变化,采矿方法的变化等)可能导致矿内需风量,矿 内风阻及矿内空气成分的变化,而影响生产和工人作 业环境。因此,必须定期进行通风检查,加强通风管 理,以保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2002222/1//11/717
2022/1/17
4
第四页,共49页。
12.3.1 测定目的
➢ 掌握矿井总入风和总排风量,检查风机风量是否满足矿井 生产的要求,是否有潜力可挖。
➢ 检查矿井有效风量率是否在规定的60%以上。 ➢ 了解矿井漏风情况,找出主要的漏风地段。 ➢ 分析中段总入风和总排风情况,检查风量分配是否均衡、
合理及风流循环情况。 ➢ 检查作业面风量、风速和风质是否符合要求,计算作业面
220
第二十页,共49页。
12.4.4 测定方法
➢ 遇有辅扇时需要在其前后布置测点。
➢ 测点处的风流应是比较稳定的,故必须使测点前后各有一 段断面变化比较均匀的直巷,其距离为:在测点前约等于 三倍巷道直径,在测点后约等于二倍巷道直径。
➢ 测点位置用明显的标志标出,在布点的同时,可以量取测段 长度和做巷道特征记录,以减少正式测定时的工作量,提高
量漏风 。 ➢ 查明矿井中可能产生循环风的区段。在抽出式通风的矿进中,
如果出现正的风压区,或者压入式通风的矿井中出现有负的风 压区,我们称之为风压异常区。在风压异常中发生的漏风有 可能成为循环风,通过通风阻力的全面测定,可以确定风 压异常的范围,从而引起注意。
2022/1/17
117
第十七页,共49页。
12.4.2 测定目的(3)
➢ 确定主扇联合运转的稳定性。在一个矿井中,如 果有多台主扇联合运转,则一台主扇工况的改变会 影响其他主扇,而其影响的程度与各台主扇的共同 段中通风阻力的多少有关。通过通风阻力的全面测 定,可以确定共同段通风阻力占最小风机风压的比 率,从而知道风机联合运转的稳定程度如何。
煤矿井下采场通风与空气质量监测
煤矿井下采场通风与空气质量监测在煤矿井下采场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为了确保矿工的安全,通风与空气质量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煤矿井下采场通风原理和常用的监测方法。
一、煤矿井下采场通风原理煤矿井下采场通风的目的是通过空气流动,保证矿井内空气的新鲜度和稳定性,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
通风系统通常包括主风机、风管网络和通风设备。
主风机负责产生足够的风量,风管网络则将新鲜空气输送到各个工作面,通风设备则控制空气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采场的大小、形状以及矿井的地质条件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煤矿采场通风采用的是流线型通风方式,即通过设立风井和排风井,产生上风和下风的差压,使得空气在采场中形成自然流动。
二、煤矿井下采场空气质量监测为了确保井下空气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煤矿井下采场通常进行定期的空气质量监测。
监测的主要对象包括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浓度和煤尘浓度等。
1. 氧气浓度监测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气体,因此井下的氧气浓度必须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一般来说,煤矿井下的氧气浓度应大于20%,过低的氧气浓度会导致矿工缺氧、晕厥甚至死亡。
氧气浓度监测通常使用电化学氧气传感器,该传感器可通过测量氧气的电化学反应来确定氧气浓度。
2. 有害气体浓度监测在煤矿井下采场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包括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如果超过安全浓度,将对矿工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有害气体浓度监测通常使用电化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或者化学吸附管等方法。
这些监测设备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并发出警报。
3. 煤尘浓度监测煤尘是煤矿井下常见的污染物,它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矿工患上职业性尘肺病。
因此,煤尘浓度监测是保证矿工健康的重要一环。
煤尘浓度监测通常使用光散射原理或者质量法进行。
光散射原理是通过向空气中散射光,测量散射光线的强度来计算煤尘的浓度;质量法则是将空气中的煤尘固定到滤纸上进行称重测量。
三、煤矿井下采场通风与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煤矿井下采场通风与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应具备精确、快速、可靠的特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风井监测方案正文
第一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2.工程地质概况 (2)3.水文地质条件 (3)第二章编制依据 (5)1.执行的规范、标准 (5)第三章监测要求 (6)1.风井沉降控制 (6)2. 风险源保护要求 (6)第四章监测组织管理 (8)1.监测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8)第五章监测方法 (9)1.监测方案概述 (9)2.监测的目的和原则 (9)2.1、监测目的 (9)2.2、监测原则 (10)3.监测注意事项 (10)4.监控量测仪器设备详单(见表1) (11)5.基准点与监测点的埋设 (11)5.1、基准点及测点的布置原则 (11)5.2、基点埋设方法 (12)5.3、基准点高程联测 (13)6.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 (14)6.1、地层及支护情况观察 (14)6.2、地表沉降 (15)6.3、桩体变形 (17)6.4、桩顶水平位移 (18)6.5锚杆(索)拉力监测 (19)6.6、地下管线 (20)6.7、地下水位 (21)7.测点的保护 (21)7.1、传感器的保护 (21)7.2、监测点保护措施 (21)8、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22)8.1、数据采集 (22)8.2、数据整理 (22)8.3、数据分析 (22)9、监测安全预报和反馈程序 (23)9.1监测信息反馈 (23)10.监测成果提交 (26)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27)1.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27)2.现场安全责任制度 (27)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本区间线路出郭庄子车站后右转下穿穿过京石高速、卢沟桥路后,沿丰体南路一直向东延伸,进入车站大井站。
区间线路上方为郭庄子村及丰体南路,沿线房屋密集、地下管线密排。
本区间隧道埋深10~18.8m,主要穿越圆砾卵石层。
区间K8+098.014历程设置区间风井,区间风井长度34.8米,宽22.6米,基坑底埋深约25.5米,风井~郭庄子车站为暗挖段,风井~大井区间竖井为暗挖段。
2.工程地质概况施工竖井范围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1、人工堆积层岩性特性如下:粉土填土 1 层:黄褐色,稍密,湿~稍湿,局部为粉质粘土填土夹层,含砖、灰渣,植物根;杂填土 1 层:杂色,稍密,稍湿~湿,以碎石填土为主,含砖块、灰渣;细砂填土 1 层:黄褐色,松散,湿,含砖、灰渣,少量圆砾填土;圆砾填土、卵石填土 1 层:杂色,稍密,湿,含砖、灰渣。
风井监测方案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9标北端风井施工监测方案一、 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9标【龙归站~人和站盾构区间(三)】土建工程包括1个明挖中间风井、1个盾构区间及其附属工程。
本工程区间设臵4个联络通道、一个废水泵房,其中7#联络通道和北端中间风井合建,废水泵房和8#联络通道合建。
北端风井(兼做盾构吊出井),里程为YDK-21-652.000~YDK-21-701.804,长度为49.8米。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9标北端风井位于广州市人和镇秀水村秀水综合市场内。
本基坑深度22.234~23.544米。
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联合支护方式,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1。
本标段工程范围见下图1。
图1 9标区间平面示意图2、地形地貌原地貌单元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场地原为耕植农田,地形较平坦,地面相对标高为11.4m 。
3、岩土分层及其特性根据钻孔揭露所取得的地质资料,经综合整理,可将场地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分为人工填土层、海相冲积层、冲积层、残积层及基岩五大类。
北端中间风井人和站4、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施工期间,实测钻孔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2.15~8.50m。
由于施工期间适逢雨季,地下水真实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二、编制依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本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纸及合同中相应的规定、标准。
三、基坑监测要求1、监测项目为确保基坑顺利的施工,做到发现情况及时处理,针对该侧在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各支护结构及临近建(构)筑物安放不同监测元件,对其安全指标进行监测分析。
矿井设备监测方案模板
矿井设备监测方案模板1. 引言该矿井设备监测方案模板旨在提供一个指导方针,用于开展矿井设备的监测工作。
本方案的目标是确保矿井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并提前预示可能出现的故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
2. 监测范围本方案的监测范围包括以下设备:•井下通风设备•运输设备•水泵设备•柴油发电设备•空压机设备3. 监测方案3.1 监测频率根据各设备的特殊性和重要程度,设定不同的监测频率。
对于关键设备,监测频率应高于其他设备。
3.2 监测方式采用以下监测方式,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传感器监测: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监测系统。
•远程监控: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通过中央监测系统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和报警处理。
•巡检监测:定期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巡检,对设备进行目视检查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4. 监测报告与分析4.1 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定期生成监测报告,并包括以下内容:•监测数据概述:对各设备的监测数据进行概述和总结,分析其中的异常情况和趋势。
•设备健康状况: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判断设备的健康状况,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故障。
•维修和保养建议:根据设备的健康状况,提出相应的维修和保养建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2 监测分析监测数据的分析工作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趋势分析:分析设备的变化趋势,发现可能存在的故障风险。
•异常点分析:监测数据异常点的分析,确定异常点的原因和影响。
•设备关联分析:将不同设备的监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发现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可能的影响。
5. 应急响应措施当监测系统发现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应采取以下应急响应措施:•报警系统:建立设备监测报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信号。
•紧急停机:对于发现问题的设备,立即停机,防止事态扩大。
•分析原因: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尽快分析问题的原因,确定故障类型。
•启动预案:根据故障类型,启动相应的预案,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
通风专项检查方案模板
一、背景为确保通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要求,制定本通风专项检查方案。
二、检查目的1.全面了解通风系统运行状况,发现安全隐患。
2.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确保通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三、检查范围1.通风设备设施:风机、风管、通风井、通风硐室等。
2.通风系统:矿井、采区、巷道等通风系统。
3.安全防护设施:瓦斯检测仪、自救器、防尘设施等。
四、检查内容1.通风设备设施:(1)设备运行状况、维护保养情况;(2)设备完好率、使用寿命;(3)设备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4)设备运行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2.通风系统:(1)通风系统设计、施工、验收情况;(2)通风系统运行参数是否符合要求;(3)通风系统改造、扩建情况;(4)通风系统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3.安全防护设施:(1)瓦斯检测仪、自救器等设备配备情况;(2)防尘设施运行状况;(3)安全防护设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4)安全防护设施完好率、使用寿命。
五、检查方法1.查阅相关资料:通风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资料,设备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等;2.现场检查:实地查看通风设备设施、通风系统、安全防护设施等;3.访谈:与企业相关人员交谈,了解通风系统运行情况、安全管理情况等;4.检测:对通风系统运行参数、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检测。
六、检查要求1.检查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2.检查过程应严格按照检查方案执行;3.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并督促整改;4.检查结束后,应形成检查报告,对企业通风系统安全状况进行评估。
七、检查时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通风专项检查。
八、检查结果处理1.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企业应立即整改,消除事故隐患;2.对整改不力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应依法进行处理;3.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企业通风系统安全管理水平。
施工通风监测方案
施工通风监测方案1. 引言施工现场通常存在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等危害因素,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排除和监测,可能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带来风险。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通风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出施工通风监测方案,以确保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达到安全标准。
2. 监测目标施工通风监测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达到相关安全标准。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监测以下几个方面:2.1 粉尘浓度监测粉尘是施工现场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可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监测施工现场的粉尘浓度,并确保其不超过相关标准。
2.2 有害气体监测在施工现场,可能存在各种有害气体,如甲醛、苯、二氧化硫等。
这些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健康具有潜在危险。
因此,我们需要监测施工现场的有害气体浓度,并确保其不超过相关标准。
2.3 通风效果监测通风设备的有效性对于保证施工现场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监测通风设备的运行情况和通风效果,以确保施工现场的空气得到及时的更新和净化。
3. 监测方法为了实现施工通风监测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监测方法:3.1 粉尘浓度监测方法粉尘浓度可以通过悬浮颗粒物监测仪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仪可以放置在施工现场的不同位置进行监测,并记录测量结果。
监测仪应该具有高精度和高稳定性,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3.2 有害气体监测方法有害气体的浓度可以通过气体监测仪进行测量。
选择适当的气体监测仪器,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
监测仪器应该具有多种气体的监测功能,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确度。
3.3 通风效果监测方法通风效果可以通过测量施工现场的二氧化碳浓度来评估。
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可以表示空气更新不足。
可以设置二氧化碳监测仪器,并将其放置在施工现场的不同位置进行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评估通风设备的运行情况和通风效果。
4. 监测频率与阈值为有效监测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我们需要确定监测频率和设定监测阈值。
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可以制定如下方案:•粉尘浓度监测频率: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监测,并记录测量结果。
中央风井安全检查内容
中央风井是建筑物内部用于通风、排烟或输送空气的设施。
进行中央风井的安全检查可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央风井安全检查内容:
结构检查:
检查中央风井的结构完整性,包括墙体、天花板、地板等,确保没有裂缝、变形或其他结构问题。
通风设备检查:
检查通风设备(如风机、排烟机等)的安装、运行状态和维护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检查通风设备的电气接线是否正常,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通道和出入口检查:
检查中央风井的通道和出入口是否畅通无阻,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的安全性。
检查通道和出入口的防火门、防火墙、紧急照明等设施的安装和可用性。
疏散安全检查:
检查中央风井内的疏散标识和指示牌是否清晰可见,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检查疏散楼梯、扶手和照明等疏散设施的安装和状态,确保安全疏散。
防火安全检查:
检查中央风井的防火隔离和防火封堵措施,确保防火安全要求得到满足。
检查防火阀门、防火卷帘、防火墙等防火设施的安装和功能性。
清洁和维护检查:
检查中央风井的清洁情况,包括管道、设备和附属设施的卫生状况。
检查中央风井的维护记录和维护计划,确保定期维护和保养工作的进行。
这些检查内容旨在确保中央风井的结构安全、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疏散和防火安全的满足,以及清洁和维护的有效进行。
具体的检查内容可能会因建筑物类型、用途和地区规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地下矿井通风施工方案与瓦斯监测要求
地下矿井通风施工方案与瓦斯监测要求一. 引言地下矿井通风施工方案的制定及瓦斯监测要求的落实对于矿山安全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综合讨论地下矿井通风施工方案的制定和瓦斯监测要求的落实,旨在提升矿山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二. 通风施工方案的制定地下矿井通风施工方案是保障矿山安全的重要环节。
首先,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风流分析和优化设计,以确保新建井巷的通风效果良好。
其次,应根据井巷的结构特点和工人活动的规律合理设置通风设备,如风机和风门,以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
此外,还需制定相关的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通风问题。
在通风施工方案的制定中,应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和安全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矿山的安全和高效运营。
三. 瓦斯监测要求的落实瓦斯是矿井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瓦斯监测要求的合理落实是确保矿山安全的重要措施。
首先,应合理布置瓦斯监测点,覆盖矿井的各个关键位置。
其次,应使用高精度瓦斯监测仪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应建立健全的瓦斯监测管理制度,规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报告流程,及时发现和处理瓦斯超标问题。
通过重视瓦斯监测要求的落实,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矿山事故的发生概率,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
四. 通风施工方案与瓦斯监测要求的关系通风施工方案与瓦斯监测要求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通风施工方案的合理制定可以有效改善井巷的通风环境,减少瓦斯积聚和扩散的风险。
其次,通风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对于瓦斯浓度的监测和控制也起到关键作用。
另外,瓦斯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可以为通风施工方案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在制定通风施工方案的时候,应充分考虑瓦斯监测要求,确保二者的协同作用,共同提升矿山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五. 地下矿井通风施工方案与现代技术的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技术在地下矿井通风施工方案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井巷的风流动态,优化通风方案,提高矿山的通风效果。
北回风巷抽放管路加设在线监测安全技术措施
北回风巷抽放管路加设在线监测设备安全技术措施因我矿现使用的井下抽放管路上无在线监测要求。
经矿调度会议研究决定于更换北回风149号抽放管加设在线监测系统,更换北回风巷149号抽放管加设在线监测将会停止副井区域瓦斯抽放大约30分钟。
为确保北回风更换抽放管路加设在线监测设备期间不发生任何瓦斯事故,特编制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一、管理机构:组长:李振君副组长:王凤龙方守武王建强侯靖文贾宝财樊孝师成员:杜永军杨博朱金生冯建明薛云杰1、总工(李振君)任总指挥,负责北回风更换抽放管路加设在线监测的全面协调指挥工作。
2、机电矿长(王建强)执行总指挥的命令,负责北回风更换抽放管路加设在线监测前后全矿井的电力调度工作。
3、矿长助理(侯靖文)执行总指挥的命令,并具体负责北回风更换抽放管路加设在线监测期间的通风工作的具体安排。
4、通风副总(贾宝财)按总指挥的命令,负责北回风更换抽放管路加设在线监测的技术指导工作。
5、机电副总(樊孝师)按总指挥的命令,负责北回风更换抽放管加设在线监测路前后机电技术指导。
6、安全矿长(王凤龙)、生产副矿长(方守武)负责北回风更换抽放管路加设在线监测期间的安全措施落实,并负责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督工作。
7、调度主任(冯建明)负责协助总指挥组织、协调北回风更换抽放管路加设在线监测全过程的各项工作。
8、安全部长(朱金生)负责北回风更换抽放管路加设在线监测期间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并安排专职安全员现场监督检查。
9、通风副区长(杨博)听从现场总指挥命令,负责北回风更换抽放管路加设在线监测工作的具体指挥。
10、机运区长(薛云杰)执行总指挥的命令,负责北回风更换抽放管路加设在线监测前后的停送电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抽放管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北回风更换抽放管路前由安全员对作业现场的顶板、巷帮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作业现场安全。
2、抽放安装工将更换抽放管路加设在线监测所用的抽放管路、短接、等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及工具运送到北回风。
立风井测风安全措施
立风井测风安全技术措施审批: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安全副总:安全部:调度指挥中心:通风部:编制:单位负责人:编制人:编制单位:通维队编制日期:2009年2月28日立风井测风安全措施为向救灾指挥部及时提供救灾依据,需在立风井测量矿井风量,为保证测风人员安全,特编制本措施:1、测风地点为:防爆门、侧门、风门、立风井口。
2、进入测风地点前,必须先给电话汇报区队;测风完毕后,退回安全地点后,再次汇报区队。
3、进入区域前,先观察周围环境,有安全隐患的,必须处理后方可进入,如不能处理的及时汇报区队和矿调度,等待处理。
4、进入测风地点必须带齐所需要的工具,如多种气体鉴定器、一氧化碳鉴定管、氧气鉴定管、光瓦鉴定仪、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温度计、秒表、皮尺有关仪器等。
5、进入测风地点,必须检查温度、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和氧气浓度,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方可进行操作。
6、测风时,必须2人进行,一前一后,相隔5m;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操作人必须站在上风侧进行操作,监护人必须时刻观察风向情况,遇风向变化时,必须立即通知操作人员撤离。
7、进入测风地点后,必须按“测风员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8、人员不能进入测风地点,必须使用非导电表把,进行测风。
9、测风完毕后,必须及时退回安全地点进行计算、记录、汇报,不得在测风地点逗留。
10、测风数据必须及时汇报区队、通风调度、调度指挥中心。
11、测风地点每班必须有队干现场跟班,统一指挥。
12、进入测风区域的工作人员身体必须健康,无头晕、耳鸣。
13、其他未尽事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执行。
14、所有参加测风的人员必须学习本措施,不学习者严禁参加操作。
风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风道暗挖施工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审核:审批:风道暗挖施工监控量测方案一、编制依据及目的1.1 采用浅埋暗挖法进行地铁工程施工,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列入施工组织设计。
开工前应制定监控量测方案、实施计划,施工中按规定认真进行实施,工程竣工后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入竣工文件中。
1.2 浅埋暗挖法施工监测的目的主要为:1 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监测结果改进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
2 监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施工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3 积累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类比依据。
1.3 编制依据1. 《地下铁道设计规范》 GB50157-20032.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3-2001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4.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TBJ111-87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4.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9.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YB9258-9710.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11.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 01-501-9212.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TB10204-2002二、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内容汇总2.1 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1)观察内容1)地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描述;2)地下水类型,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涌水压力;3)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有无剥落现象;4)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喷层表面的观察以及裂缝状况的描述和记录;5)有无锚杆被拉脱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6)喷混凝土是否产生剥离,要特别注意喷混凝土是否发生剪切破坏;7)有无锚杆和喷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8)钢拱架有无被压曲和其他变形现象;9)是否有底鼓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9标北端风井施工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9标【龙归站~人和站盾构区间(三)】土建工程包括1个明挖中间风井、1个盾构区间及其附属工程。
本工程区间设置4个联络通道、一个废水泵房,其中7#联络通道和北端中间风井合建,废水泵房和8#联络通道合建。
北端风井(兼做盾构吊出井),里程为YDK-21-652.000~YDK-21-701.804,长度为49.8米。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9标北端风井位于广州市人和镇秀水村秀水综合市场内。
本基坑深度22.234~23.544米。
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联合支护方式,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1。
本标段工程范围见下图1。
23北端中间风井根据钻孔揭露所取得的地质资料,经综合整理,可将场地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分为人工填土层、海相冲积层、冲积层、残积层及基岩五大类。
4、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施工期间,实测钻孔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2.15~8.50m。
由于施工期间适逢雨季,地下水真实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二、编制依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本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纸及合同中相应的规定、标准。
三、基坑监测要求1、监测项目为确保基坑顺利的施工,做到发现情况及时处理,针对该侧在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各支护结构及临近建(构)筑物安放不同监测元件,对其安全指标进行监测分析。
详见设计图所示。
监测项目及监测内容如下页表1:施工监测项目汇总表表12、监测点布置测点布置表23、警戒值确定的原则建筑物安全观测的预警值就是设定一个定量化指标系统,在其容许的范围内认为构筑物是安全的,并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有害影响,否则认为构筑物是非稳定的或危险的,并将对周围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本项目预警值是在综合考虑下列因素确定的:a、满足设计计算要求,不超过设计计算预估值;b、满足测试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目的;c、满足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d、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e、在满足监控和环境安全的前提,综合考虑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技术措施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4、警戒值的确定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了以下警戒值:监测项目最小警戒值一览表表3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监测对象的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
四、监测目的通过实施现代化的施工监测技术,为施工提供可靠连续的监测信息资料,以科学的数据、严谨的分析来指导预防工程破坏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从而达到指导现场施工及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目的,实现节约建设成本及加快施工进度的要求,真正做到信息化施工。
为了实施对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掌握地层与围护结构体系的状态,及施工对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
基坑工程的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准确了解和推断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各种影响程度、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及时在设计和施工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对施工过程中的基坑、周边房屋和构筑物进行详实的现场量测,对其安全性进行可靠监控,提供公正、可靠的监测数据。
2、为快速地进行施工和难点处理提供科学依据,保证施工安全。
3、与第三方监测数据相互印证,保证施工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4、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分析提供依据。
五、监测方案实施1、监测点布设原则监测测点布置原则为: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结合本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能全面反映被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上,为结合施工而设计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应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个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根据监测方案预先布置好各监测点,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如果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该测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2、深埋基准点的埋设基准点是用于本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的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项目进行动态监测的基本参照点。
基准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准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一般埋设3个,基准点要牢固可靠;基准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基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单位:mm)3、监测方法及监测频率3.1、水平位移监测①仪器设备Leica TCRA1800全站仪、反射棱镜等。
②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布置: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测点布置在围护结构顶面冠梁上,沿基坑纵向15m布置一个,测点埋设方法同地表沉降观测点埋设,所不同的是在桩顶刻有观测十字丝。
观测基点的埋设同地表沉降监测。
监测点与第三方共用按照第三方的要求进行埋设。
b、测量方法:在基坑开挖前,建立导线网,通过导线计算、坐标平差得出观测基点平面坐标(横纵轴沿基坑方向的相对坐标),用Leica TCRA1800全站仪直接测得观测点的初始相对坐标(X0,Y0),其中X方向为北方向,设为纵轴;Y方向为东方向,设为横轴。
每次监测时测出各观测点与测站间的距离和方位角,再计算出观测点的坐标(Xn,Yn)。
c、位移计算:计算出监测坐标在基坑边横向上的位移并以图形描绘出各个点位的偏移状况及每个监测点随时间而产生的偏移趋势图,而且把监测时间和基坑开挖施工等联系起来,分析产生最大位移的可能时间和偏移量,指导以后的施工。
同时也要注意监测点坐标在基坑边纵向上的变化,如果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查找原因。
d、观测频率:开挖过程中1次/天,主体施工中1次/3天。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水平位移监测随基坑开挖进行,将开挖位置处各点位移量统计并填入位移量表格,位移量表格反映了该点在某一时间点内的位移量和整个时间段内的总位移量,根据位移量判定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安全性以及变化量较大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④注意事项控制点的标识、标志,应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规定采用。
3.2、地下水位观测①监测仪器SWY-31钢尺水位计、PVC塑料管、电缆线。
②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埋设:测点用地质钻钻孔,孔深应根据要求而定(以保证施工期产生的水位降低能以测出)。
测管用Φ100mm的PVC塑料管作测管,水位线以下至隔水层间安装相同直径的滤管,滤管外裹上滤布,用胶带纸固定在滤管上,孔底布设0.5~1.0m深的沉淀管,测管的连接用锚枪施作锚钉固定。
测孔的安装应确保测出施工期间水位的降低。
b、量测及计算:通过水准测量测出孔口标高H,将探头沿孔套管缓慢放下,当测头接触水面时,蜂鸣器响,读取测尺读数ai,则地下水位标高HWi=H-ai。
则两次观测地下水位标高之差△HW=HWi-HWi-1,即水位的升降数值。
c、测试频率:基坑开挖期间1次/天,主体施工中1次/3天。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根据水位变化值绘制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水位随施工的变化曲线图。
3.3、沉降监测(1)建筑物和地表沉降监测 ①监测仪器苏一光DSZ2+FS1精密水准仪、铟钢尺等。
②监测实施方法a 、沉降测点埋设:房屋沉降监测点埋设采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柱位或墙四周进行钻孔,然后放入长100~150mm ,直径20~30mm 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或直接打入膨胀螺栓)。
地表沉降监测点埋设采用钻孔的方法,然后放入长100~150mm ,直径20~30mm 的圆头钢筋,周围用沙或泥土填实即可。
监测点埋设如图3所示。
图3 监测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单位:mm)b 、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
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 ,剖面图监测点埋设平面示意图1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
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c、沉降值计算:观测路线应组成起迄于基点的附合或闭合导线,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
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
则高差△H=Hn-H0即为沉降值。
d、监测频率:在基坑开挖期间为1次/天,主体施工中1次/3天。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沉降监测随施工进度进行,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随时间变化量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
计算累计沉降量,与容许沉降控制值比较,以此判定支撑立柱的安全可靠性。
3.4、土体侧向位移监测监测土体侧向位移可掌握土体的运动规律及预测对地面的影响,据以研究减小施工扰动的施工措施,以保护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
①监测仪器CX-03E钻孔测斜仪,PVC测斜管。
②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埋设:对于土体测斜孔,先用地质钻机成孔,孔径应等于或大于120mm。
接管时保证上下管槽对接良好,测斜管放入孔钻,在成孔的过程中要保证钻机的垂直度。
然后用人力或机械拉住底盖上护绳,对正施测方向,绳索随测斜管同步放下,将连接好的测斜管放下孔内一定高程后,将其固定并连接下一节管,依此下去,直到测斜管接长达到孔深,在测斜管与孔壁之间的孔隙用水泥砂浆进行回填,使之成为整体。
管口以下约1—2m范围内加设保护管,并浇混凝土墩固定管口,在管口上安装保护盖,以防人为损坏和杂物掉入。
然后将预先将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孔中。
管底应埋置在预计发生倾斜部位的之下,一般管底标高低于基坑底部标高2~3m,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空隙内密实充填入中、细砂。
测斜管应竖直,埋置时应确保其中一组导向槽垂直于基坑边线,管口配保护盖。
B、量测与计算:测试时,联接测头和测斜仪,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量,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将测头放入测斜管,测试应从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管全长每一个测段固定位置测读一次,测段长度为0.5m,每个测段测试一次读数后,将测头提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重复测试,两次读数应接近,符号相反,取数字平均值,作为该次监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