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药效发展及其起源

合集下载

三七(《本草纲目》)

三七(《本草纲目》)

三七(《本草纲目》)三七(《本草纲目》)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多系栽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

原植物生于山坡林下,属于生态幅窄的亚热带高山阴性植物,喜温暖稍阴湿的环境,忌严寒酷暑,以疏松红壤或棕红壤,微酸性土壤最宜生长。

味甘、微苦,性温。

入肝、胃经。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临床用名有三七、三七粉、熟三七。

【本草汇言】《本草纲目》:金不换,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

又云:凡杖仆伤损,瘀血淋漓者,随机嚼烂,罨之即止;清肿者,即消散。

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

产后服,亦良。

大抵此药气味温,甘微苦,乃阳时,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血竭相似。

止血散血定痛,金刃伤,跌仆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

《景岳全书》:味甘气温,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善止血散血定痛。

凡金刃刀箭所伤,及跌扑杖疮血出不止,嚼烂涂之,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

亦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俱宜自嚼,或为末,米饮送下二三钱。

若治虎咬蛇伤等证,俱可服可敷。

叶之性用与根大同,凡折伤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肿亦散。

《本草备要》:一名山漆。

泻,散瘀定痛。

甘苦微温。

散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痈肿,醋磨涂即散,已破者为末掺之。

为金疮杖疮要药。

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

杖后敷之,去瘀消肿,易愈。

大抵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治血病。

此药近时始出,军中恃之。

《本经逢原》:时珍云: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刃箭疮要药,止血散血定痛,为末掺之。

吐血衄血,崩中下血血痢,产后恶血不下,并宜服之。

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青肿者即消。

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

此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独用研服尤良,取其专力也。

一种庭砌栽植者,以苗捣敷肿毒即消,亦取散血之意。

三七产业现状调查

三七产业现状调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院:班级:姓名:联系电话:文山三七产业调查实践报告自2012年1月22号到2013年8月31号期间,我在苗乡三七科技公司实习,借此机会对文山三七产业作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

一、文山三七资源概况(一)三七资源三七(又名田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

三七全株均能入药, 使用历史近千年,作为一种品质稳定、疗效显著的植物药,其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奇效一直被世人所公认,享有“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美誉,民间使用已有上千年历史。

(二)三七的起源及分布三七起源于2500 万年前的第三纪古热带的残余植物,适宜冬暖夏凉的气候,不耐严寒与酷热,喜半阴和潮湿的生态环境。

因其对气候、土壤、植被等生长环境有特殊的要求,所以分布范围仅限于中国西南部海拔1200 米至2000米,北纬23.5 °、东经104°附近的狭窄地带山区,现仅存于中国云南文山地区。

文山作为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品质最为地道,人工驯化及栽培历史迄今已达400 余年,种植面积、产量占全国98%以上,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三七之乡”。

(三)三七的功效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根、根状茎入药。

是名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是云南白药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花叶也能入药,当茶饮。

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三七入药历史悠久,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故有“金不换”之说法。

三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

”“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

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

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及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中国、日本、美国等国科学家对三七的化学成份、药理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研究结果表明:三七含有70余种三七皂苷,77种以B -榄香烯为代表的挥发油,17种以三七素为代表的氨基酸以及三七多糖、三七黄酮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揭示了三七在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以及抗炎、抗肿瘤、延缓衰老等方面的生理活性和独特疗效,从而进一步拓宽了三七的开发利用空间。

中药饮片三七古往今来的历史渊源

中药饮片三七古往今来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深山密林中,生长着一种“春苗如翠,秋实似火”的植物,民间谓之神草。

千百年来,关于这种“神草”的许多神奇故事一直被万口传诵:猎手不慎坠崖,股骨折断,万般无奈之际顺手扯下一株“神草”嚼烂,敷于骨折处,片刻之后居然能拄着硬弓步行回家;石匠的脚被石头砸伤,疼痛难忍,呼天不应,遂将“神草”捶烂包于砸伤处,马上血止痛消;一名血崩的产妇能够从死神的手中脱身也全赖一把“神草”;“神草”愈合伤口就像牛皮胶粘合木头一样,有着让人难以想象的神奇功效,千百年流传下来,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神草”。

事实上,这种被人描绘和形容得大是奇绝,在风月山水间足以挽云留霞的“神草”,就是中药饮片三七。

关于三七,有说法说是:三七是起源于2500万年前第三纪古热带的残存植物。

然则,这种说法在目前还比较难以得到科学的有力支持。

但是,中药饮片三七为我国较早发掘使用的名贵药用植物之一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现在的中药饮片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首次有明确记载的著作是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1596年),距今410多年。

其关于三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的记载十分准确地表述了五加科三七的化学特征。

但中药饮片三七的运用目前能查证的最早使用记载是明代杨清叟(1378年)的《仙传外科秘方》,其“飞龙夺命丹”一方中的配伍药材就有三七,距今已有630多年。

其实,三七作为一种疗效显著的药用植物,在为汉民族当做传统的中药之前,曾长期流传于云南和广西交界的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壮族、苗族、彝族等)民间,而后随着民族迁徙,各民族间的交流和军旅、商贾的传播,才逐渐进入了中原地区。

明代以前,中原医家大多尚不知道三七为何物。

在清代,中药饮片三七一直被列为地方进贡朝廷的珍稀物品,源源不断的流入宫廷,其珍贵性可见一斑。

到了民国初期,人们对三七的药用价值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民国初期著名中西医汇通派医家张锡纯在其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写道:“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

三七药理专题知识

三七药理专题知识
(2)、活血作用:三七含有双向调整作用,不但可止血。 也可活血。三七人参三醇型皂苷Rg-可增加血小板内CAMP含 量。使血栓素A(TXA2)含量大大降低。有效抑制血小板集聚, 使血液粘稠度降低,从而到达活血效果。
三七药理专题知识
第16页
七、三七药理作用
(一)、三七中皂苷主要药理作用: · 4、其它作用:三七皂苷还含有消炎、消肿、 止痛、消除疲劳等作用,可有效延缓衰老,调整 人体免疫功效,增强患者全身抵抗力同时三七总 皂苷还可提升人们记忆力。
• [1] 曹越[1].浅析中药三七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 0(8);150150
• [2]龙朝明. (). 三七研究综述. 实用中医药杂志, (6), 502-503. • [3] 高明菊,崔秀明,曾江,马妮,赵爱,李建明,. 三七花研究进展[J]. 人参研究,,(2). • [4] 王其华,唐爱国,濮存海.三七不一样药用部位及规格所含皂苷总量比较[J].药学与临床研究 .(06) • [5] 夏鹏国,张顺仓,梁宗锁,齐志鸿.().三七化学成份研究历程和概况.中草药,45(17), 2564-2570. • [6] 张玉军[1].三七总皂苷药理研究进展.广西医学,,(4);589-591 • [7] 郭洁文,陈.().三七总皂苷对心脑血管作用药理研究新进展.今日药学,21(7), 389- 392. • [8] 刘效军. (). 三七当代临床应用. 光明中医, 26(11), 2355-2356. • [9] 黄文琴. (). 三七临床应用功效及药理分析. 医学信息:中旬刊, 24(1), 304-304. • [10]徐建兵[1],陈其原[2],文竹[1]等.单味三七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临床合理用药杂志,,6(12);157-159 • [11] 王乙鸿[1].三七制剂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5(39);3728-3731 • [12] 杨心刚[1],吕本强[2],郭亚平[2].三七不良反应综述.中药材,,25(3);216-218 • [13] 徐冬英[1].三七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中国中药杂志,,30(18);1465-1468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查看精彩图册中文学名:三七拉丁学名: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别称:田七、金不换、铜皮铁骨、人参三七、盘龙七二名法:Panax Notoginseng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目:伞形目科:五加科属:人参属种:三七分布区域:云南²文山、广西²梧州三七止血又活血三七又称田七,山漆、金不换、参三七、雪参等。

三七具有化淤止血、消肿定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各种出血症、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

此外,三七还具有补虚强壮、补血生血之功,民间常用来治疗虚损劳伤、贫血等症。

既然三七是止血药,为什么又可活血和生血?这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

其实不然,三七兼具止血与散淤的功效。

从中医角度来说,痛是因为血淤,即血流不畅、淤滞,三七能活血、散淤,淤散而痛止。

另外,三七具有止血不留淤的特长,对出血兼有淤滞者尤为适宜。

三七的去淤作用非常强。

传说有一屠夫杀猪得一火盆猪血,因手被割伤,急取三七粉敷伤口。

匆忙中,一些三七粉洒落于正在凝结的猪血里。

不久,猪血尽化为血水。

因此,民间鉴别三七真伪的方法是,用凝血块作试验,能将凝血块化为血水的,才是真正的三七。

三七不仅常用于中医汤药治疗,其各种制剂、提取物在临床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著名的“云南白药”、“片仔癀”等药,就以三七为其主要成分。

用三七先分生、熟一般来讲,三七的用法分为内服和外用,既可生用,也可熟用。

散血止血、消肿止痛应服生三七;补血、补身则服熟三七。

三七研究报告

三七研究报告

三七研究报告
摘要:
三七是一种中草药,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三七
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本文将介绍三七的营养成分、
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一、三七概述
三七,又称为三七草、甘草、含笑草、天山雪莲等,为多年生
草本植物,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其制品有三
七粉、三七片、三七油、三七丸、三七胶囊等,是广泛用于中药
饮片、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中草药之一。

二、三七的营养成分
1.三七所含生物碱有毒性,但基本上不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

2.三七中含有一些氨基酸、多糖和皂甙等。

三、三七的药理作用
1.抗缺血作用
2.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3.抗氧化作用
4.免疫调节作用
5.抗肿瘤作用
6.预防心血管疾病
四、现代研究进展
1.三七及其成分的提取和纯化
2.三七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3.三七丸、三七抗菌软膏及其它药物的开发研究
4.三七的新技术:本届展会上展示了以三七为原料的产品,从三七的种植到提炼、制造,均采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将三七草的更多功效和营养成分充分提炼。

综上所述,三七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中药材,其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被普遍认可,对今后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产生了重要意义。

中药三七的传说故事

中药三七的传说故事

中药三七的传说故事养生之道网导读:中药三七的传说故事。

中药三七有散瘀止血的功效,在民间也有许多关于三七的有趣传说。

中药三七的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中药三七的传说故事三七也叫金不换,我们平时也叫田七。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的根茎,由于止血定痛作用神效,故有“止血金不换之称”。

三七入药较晚,距今400余年,《本草纲目》、《彝医杂病方》、《贤博方》均有记载。

《贤博方》叙述:“广西东兰、那地、南丹三州蛮硐中山谷之间,生一种金枪药,名三七,状似土白术,味甘如参而厚,草本生者,谁重伤流血处量疮附之。

一二宿即痂脱如故,又可治疗吐血诸病。

”我国用三七最早,也是三七的故乡。

传说一传说,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子来到人间,教人们种植。

有一天,仙子正在地里劳作,突然一只大黑熊朝她扑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这只黑熊。

卡相家里很穷,妈妈患病多年,无钱医治。

仙子为报救命之恩,便对卡相说:“后山坡有一种草药,叶像我的长裙,枝似我的腰带,可以治疗阿妈的病。

”卡相按其指点,果真找到了这种草药,老妈吃了几次,病真的好了。

后来卡相又用这种草药治好了不少乡亲们的疾病。

乡亲为表示感谢,纷纷来到卡相家道谢,并问这是什么药?仙子笑盈盈地说:“大家拿一株数数看,枝有几枝,叶有几片?”经大家一数,枝有三枝,叶有七片,一个聪明的姑娘立即叫了起来“三七”。

从此,这种药材以“三七”的名称流传开来。

传说二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

哥哥每天行医看病且种植药材,弟弟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有一天,弟弟突然得了急症,七窍出血。

哥哥得知后,急忙刨了一棵草药煎汤给弟弟服下。

弟弟连服几剂后,霍然痊愈。

他问哥哥用的什么药,哥哥告诉它是祖传的止血草药。

后来他向哥哥要了一些草药小苗栽在自家园子里,第二年,这棵草药已长得枝繁叶茂。

一天,邻村有家财主,财主的儿子也得了出血病,眼看就快死了,听说了有种草可以治这种病,便到弟弟家寻医问药。

弟弟听说后,就把种在自家园子里的那棵草药挖出来,给财主的儿子煎汤喝了,几剂之后,不但没治好病,人还死了。

三七的开发与利用

三七的开发与利用

三七的开发与利用三七,又称石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拥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在长时间的开发与利用中,三七不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三七的开发与利用,以期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三七的起源和特点。

三七是一种多年生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如云南、四川等地。

它的主要药用部位是三七根,常见的品种有大三七、小三七等。

三七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活血、舒筋活络等功效,被认为是中药里的“定心丸”。

然而,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三七属于野生植物,数量稀少且分布广泛,因此使得开采和利用的过程变得困难。

面对这一情况,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们开始积极探索三七的栽培技术。

通过研究和实践,他们成功地将三七由野生植物转变为人工种植的品种。

通过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以及科学的育苗、移栽等技术手段,三七的栽培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现如今,国内外都已经建立了大面积的三七人工种植基地,为三七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可靠的资源来源。

然而,虽然人工种植解决了三七数量有限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质量和稳定性的挑战。

由于野生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差异,人工种植的三七往往效果不如野生三七。

这主要体现在药效方面,野生三七中的有效成分要更加丰富和纯正。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人工种植三七的品质和药效。

在三七的利用方面,传统的中药制剂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三七经过加工后可制成药材片、粉剂、胶囊等形式,方便患者服用。

同时,与其他中药材搭配使用时也能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纯化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三七的开发中。

通过提取纯化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制成特殊剂型或化妆品,如三七素、三七油等,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需求。

然而,三七的开发与利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追求利益,会采取非法的手段采挖三七,破坏三七的生长环境,导致资源丧失。

中药三七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中药三七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中药三七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三七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一种,随着药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三七的临床应用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该文通过查阅中药三七有关的相关文献,对三七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于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尤其是对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的药理作用进行全方位阐述,为中药三七的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用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标签:三七;药理;研究进展三七又称田七,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一种,历代本草中均收载此中药,其性温,味甘、苦,归肝、胃经。

《本草纲目》中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有效成分为三七皂苷、三七素、三七氨酸、黄酮瞢、挥发油以及氨基酸等,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抗血栓、消肿止痛、抗炎保肝、抗心绞痛、抗肿瘤等多种功效[1],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临床治疗中,该文现将三七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 血液系统的作用1.1 止血作用三七的止血功效较为突出,素有“止血金不换”和“止血神药”之称,应用历史悠久。

三七的不同制剂和不同给药方式针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均表现出较高的止血功效,且可散瘀血,达到止血不留瘀的效果。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三七止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三七素,可溶于水,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类物质,可有效促使血小板数量增加,诱导其大量释放花生四烯酸、血小板凝血因子Ⅲ等凝血物质,缩短凝血时间,并且三七素还可增强组胺诱导的主动脉收缩,进而产生止血作用[2]。

研究发现,三七的止血作用与剂量有关,小剂量应用表现为止血作用,大剂量应用则表现为活血作用,故在临床应用时要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三七剂量,避免发生不良反应[3]。

同时,三七素的稳定性差,在加热时易被破坏,故三七生用时止血效果较好。

目前三七素已可人工合成D型,其与三七素止血L 型作用相差不大,均较止血芳酸的效果好,临床使用剂量可小100倍左右。

三七的故事

三七的故事

在古代,三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症状的治疗。

有猎人因不慎坠崖导致骨折,他们将一种野草(三七)嚼烂敷于出血处,伤口就如漆粘物一样被封住了,出血停止,猎人居然能拄着猎枪步行回家。

还有传说,古时候一个叫张二的青年,患了一种口鼻出血不止的疾病,虽经多方医治仍无效果。

一位姓田的医生路过,他取出一种草药的根,研磨成粉给张二吞下,血竟然止住了。

这种神奇的草药就是三七。

在现代,三七依旧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治疗效果而被人们所熟知和使用。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

三七在中药发展中的地位

三七在中药发展中的地位

三七在中药发展中的地位
三七是我国重要的道地药材,享有“参中之王”等美誉,对血液、心脑血管等疾病防治均有确切效用。

三七不仅在云南生物医药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对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三七,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在中药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被誉为“百草之王”。

三七的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止血生肌。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外伤出血、月经不调、便血等。

此外,三七还可以调节血脂、降低血压、抗氧化等,对心血管疾病、肝病等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三七已经被使用了数千年。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主破血痈肿,止痛定惊,消肿排脓”。

在《本草纲目》中,更是将三七列为上品药材,称其为“金不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三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研究表明,三七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三七皂苷、三七甙、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除了作为中药材外,三七还可以用于美容养颜。

由于其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提高皮肤弹性和光泽度。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三七作为保健品来使用。

总之,三七在中药发展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和用途。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三七将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七常见的药用作用

三七常见的药用作用

三七常见的药用作用三七常见的药用作用三七又称人参三七、田七、盘龙七、金不换等,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与人参、西洋参共同组成了人参家族。

在人参家族三大成员中,三七的药效成份含量最高,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名贵中药材,主产云南、广西、四川。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三七的药理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三七的药理作用:三七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三年生以上即可收获加工。

《本草纲目》云:“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能治一切血病”;《本草新编》云:“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本草纲目拾遗》云:“三七补血第一”、“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玉楸药解》云:“和营止血,通脉行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淤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

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与人参相似,而其治疗外伤和心血管病的功能则是人参无法比拟的。

因富含止血活性成分三七氨酸、三七皂苷和黄酮苷等,三七具有止血补血,通脉行瘀,双向调节血糖、血脂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三七的药用价值,而在传统医药中,三七更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三七是国宝级中成药片仔癀和云南白药的重要成分。

作为一种珍奇的名贵中药材,三七因其丰富的药性成分、神奇的药理作用以及罕见的稀缺品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受到了传统医师们的极致推崇,给予其诸如“千年神草”、“金不换”、“南国神草”、“金疮要药”、“血参”、“参中之王”的`称誉。

但是由于人们对三七的了解应用比人参要晚一千多年,所以三七的名气不及人参,但药用价值要广于人参。

三七常见的药用价值:1、治疗高血脂:以三七粉末,每日服3次,每日服0.6 克,饭前用温开水冲服。

一般1至2个月为1 疗程。

此法对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伴有血脂及胆固醇增高患者有效,其总脂及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

2、治疗胃出血:以三七粉末,每日服3次,每次数1.5 克,用温开水冲服。

此法可治疗各种类型的胃出血。

3、治疗心绞痛:以三七粉末,每日2次,每次6克温开水冲服,效果颇佳。

三七的名称药性功效及采收鉴别

三七的名称药性功效及采收鉴别

三七的名称药性功效及采收鉴别一直以来,有“北人参,南三七”之说。

三七主产于云南省文山州,故称文山三七,其质量最优。

三七又称田七、金不换、人参三七、参三七、滇三七、盘龙七、山漆等。

三七在治疗刀枪伤、跌打损伤、以及内伤各种出血证,为金疮要药,云本名山漆,谓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

三七与人参是同类植物,故又有“参三七”之异名;其原产广西田阳,故有“田七、田三七”之称谓。

一、三七与人参、西洋参三七与人参、西洋参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是同科同属的植物,但不同种,且生活环境相异,从而导致功效上的区别。

人参、西洋参主要生活在中国的北方,以补气强体见长,而三七生活在南方,云南文山是其道地产区,以活血止血见长,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跌打损伤,蜚声中外的“云南白药”就是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二、三七的活性成分主要是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黄酮等。

研究表明,三七皂苷对高血脂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三、三七的药性功效三七味甘、微苦,性温。

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良好功效。

李时珍还将三七用于治疗赤目痈肿,虎咬蛇伤等。

1.内外诸出血症三七是止血要药,出血不论有无瘀血均能用,内出血包括吐血、咯血、衄血、崩漏、便血、尿血,可用单味三七粉,米汤或水送服;外出血包括刀伤、枪伤、创伤、跌打损伤的出血,可将三七粉外敷内服,亦可配伍血竭、龙骨等药同用。

2.跌打损伤,筋骨折伤,瘀血肿痛三七是伤科圣药,可单味用酒调服,同时用三七粉外敷。

很多治疗伤痛及筋骨疼痛的中成药中均含有三七。

3.疮疡肿毒,目赤肿痛三七有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李时珍治疗痈疽肿痛,常用醋调三七粉外敷。

治褥疮,用醋调三七粉亦有较好的效果。

4.冠心病心绞痛三七有较好的化瘀止痛的作用,很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成药中含有三七,如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等。

5.虚损劳伤三七有补益作用,特别是身体虚弱而皮下出血的患者服之更好。

6.高脂血症三七有降血脂的功效。

四、三七道地药材三七药材为人工栽培,主要集中在西南及华南一些省区,其他地区不产。

三七-有关三七的资料

三七-有关三七的资料

三七-有关三七的资料
三七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

三七是以其根部入药,其性温,味辛,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

因常在春冬两季采挖,又分为“春七”和“冬七”。

由于三七同为人参属植物,而它的有效活性物质又高于和多于人参,因此又被现代中药药物学家称为“参中之王”。

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三七补血第-,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三七甘微苦,温,入肝、胃、大肠经。

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

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功效。

1、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

研末,0.5~1钱。

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2、注意事项
①孕妇忌服。

②《本草从新》: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

③《得配本草》: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

三七
④首先对三七过敏的人群不宜服用三七粉,但对三七过敏的人很少。

⑤不可过量,用于日常保健,每天3~5克三七粉,用温水分2次送服。

⑥10岁以下儿童不宜长期服用三七粉,三七粉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0岁以下儿童自身免疫力还没有发育完善,长期服用可能会影响自身免疫力的发育。

⑦孕期不宜服用三七粉,这和不能服用很多西药同理。

⑧服用三七时忌食虾类。

三七止血活血的中草药之王

三七止血活血的中草药之王

三七止血活血的中草药之王中草药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其中有一种草药备受称赞,被誉为止血活血的中草药之王,那就是三七。

三七,学名为石决明,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常被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

本文将为您介绍三七的起源和功效,以及其如何应用于中医临床。

一、三七的起源与概述三七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

其主要药用部分是三七的根茎和花果,其中根茎的药性更为突出。

传统上,三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并被列为国家基本药物之一。

它含有大量的黄酮类、三萜类和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止血、活血、通络、降血脂等功效。

二、三七的药理作用与功效1. 止血作用:三七含有丹参酮和丹参素等活性成分,可以活化血小板,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有助于止血。

2. 活血作用: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活血的目的。

3. 保护心脑血管:三七中的多种活性成分有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等作用,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 抗氧化作用:三七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炎症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5. 其他作用:三七还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作用,可以综合调节人体机能。

三、三七的应用于中医临床由于三七的多种功效和药理作用,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尤其是与出血性疾病相关的治疗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外伤出血:三七可以通过抑制出血点内血小板的聚集和凝固酶的释放,达到止血作用,适用于各种外伤引起的出血。

2. 术后出血:手术后创面出血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三七可以通过加速血小板形成、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快速止血。

3. 高血脂:三七中的活性成分有助于调节血脂代谢,可用于治疗高血脂症。

4. 冠心病:三七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状血流量的作用,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5. 中风后遗症:三七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受损区域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三年始成药七年乃完气

三年始成药七年乃完气

三年始成药七年乃完气“三七”之名有深意三七又称田七,是我国传统中药,历代本草中均收载此中药。

《本草纲目》中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

”三七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黄酮等。

生品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熟品和血补血。

传统用于各种出血,跌打损伤,瘀滞疼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还具有滋补强壮、扩张冠脉血流量、抗衰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功用。

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

“三七”之名的由来《本草纲目》一书中首次载“三七”二字。

李时珍在文中写道:“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和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

”他以三七做正名,附方中则三七与山漆之名混用,反映出三七当时已定名使用。

《广西通志》亦载:“三七恭城出,其叶七茎三;三成光,七成阴之环境;又长三年,需七月挖采;三月出苗,七月收成;三分栽,七分管。

而称三七。

”之所以名为“三七”,归纳起来,生长环境、茎叶形状、种植年限等几个方面跟“三”和“七”这两个数字有关。

生长环境三七生长在三分潮湿七分干燥的土壤中,外部环境又需三层阳光七层阴。

人工种植三七需要遮阳网。

外观形状三七每生长一年,茎上产生一道节子,每张叶子多为五小片至七小片。

成药后的三七,茎上都有三道节子,其叶也以七片者居多。

从外观上看,三七茎叶的形状具有“三道节子七片叶子”的特征。

种植年限民国《马关县志·杂类》中记载:“三七者,必种后三年始成药,七年乃完气。

”如何选购三七辨真伪真品三七,其外表特点可用“铜皮铁骨狮子头”来概括。

“铜皮”指其外皮呈灰绿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

“铁骨”指其质重,质地坚实难折断。

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

“狮子头”指其呈类圆形或圆柱形,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与舞狮的头部类似。

真三七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斑点。

气微味苦,而后微甜。

伪品三七多为姜科植物莪术或姜黄的干燥根茎,经人工雕刻后,呈类圆形或圆锥形。

三七的主要功效和药理作用

三七的主要功效和药理作用

三七的主要功效和药理作用三七的主要功效和药理作用三七主要功效的药理作用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

《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

《玉揪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

1、止血三七有;止血神药之称,散瘀血,止血而不留瘀,对出血兼有瘀滞者更为适宜。

三七具有较强的止血作用,对不同动物,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制剂,均显示明显止血作用。

麻醉大灌胃三七粉后,颈动脉血体外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如事先结扎门静脉,则止血作用消失,推测三七口服后,必需经肝脏代谢才能产生止血作用。

三七注射液给家兔静脉注射,可缩短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同时增加血小板数,提高血小板的粘附性。

三七注射液腹腔注射,或三七溶液灌胃,均能使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缩短。

三七止血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

利用尾静脉切断法测定出血时间,三七氨酸溶液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使出血时间缩短,并可增加血小板数。

用高分子右旋糖酐与凝血活酶联合给家兔静脉注射,可引起家兔肺间质及肺泡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同时又有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小血栓形成,造成出血与瘀血并存的病理模型。

该模型动物用三七注射液治疗后,肺出血显着减轻,血栓也显着减少,与三七止血而不留瘀的中药理论极其相符。

三七止血作用主要通过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血小板功能实现。

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三七注射液能使体外实验豚鼠的血小板伸展伪足,变形,聚集,并使血小板膜破坏和部分溶解,产生血小板脱颗粒等分泌反应,从而诱导血小板释放ADP、血小板凝血因子Ⅲ和Ca++等止血活性物质,发挥止血作用。

三七的止血作用还与收缩局部血管、增加血液中凝血酶含量有关。

三七氨酸加热易被破坏,故三七止血宜生用。

2、抗血栓三七具有活血散瘀功效,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有效成分是三七皂苷,主要是人参三醇苷Rg1。

三七总皂苷(PNS)于大鼠体外或家兔体内,均能显着抑制胶原、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七”的药效发展及其起源
三七又名田七,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与人参同科同属有“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美称。

三七为云南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中医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是一味著名的中草药 ,活血化瘀 ,应用广泛。

它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最早发掘使用的一种药用植物,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三七起源于2亿5千万年前第三纪古热带的残余植物。

三七对生长的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适宜于冬暖夏凉的气候,不耐严寒与酷热,喜半阴和潮湿的生态环境。

故其分布范围仅局限于中国西南部海拔1500米-1800米,北纬23.5°附近的狭窄地带,包括云南省文山州和广西与文山交界的几个地方。

南部文山州各县为主要产区,据有关文献记载,该州的砚山、马关、西畴等县栽培三七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三七野生于山坡丛林下,今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披、土丘缓坡上或人工荫棚下。

而三七被内地医家广泛认识和运用则远在古中国的明代,时代背景和发展原因主要是因为明代有较为适合医药传播的社会环境 ,医药知识对前代的继承和提高 ,以及李时珍的独特贡献。

明朝李时珍认为 ,三七名称的由来是由于三七的功效能愈合伤口 ,如漆粘物 , 故称山漆 , 三七就是山漆的简称。

中药学上它有很多异名 ,如 : 田七、山漆、金不换、三七参、人参三七等。

明代以前 ,中原医家尚不知三七为何物 ,历史上一般都认为三七首次被载入内地的著作是明代医学家李明珍所编撰的本草学名著《本草纲目》 , 此书刊于 1596 年其中记载道:“三七,
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

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

产后服亦良。

大抵此药气味温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麒麟竭、紫矿相同......止血,散血,定痛。

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

亦主吐血,衄血,
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明代医书《跌损妙方》中也有对三七的记录 , 用它入药治疗刀斧伤。

同一个时期 ,同一种药物在不同地方的医学著作中出现 ,很好地表明了三七在当时得到不同医家的认识。

同时 ,对于三七 , 明代的非医学著作也有提及。

如一般公认成书时间不晚于明万历年间 ( 1573 ~1620) 的我国著名世俗小说《金瓶梅》中就提到了“广南镇守带的那三七药……不拘妇女甚崩漏之疾 , 用酒调至粉末儿吃下去即止”。

一个通俗读物的作者对三七止血尚且有这样的认识 , 表明至少在明代后期 ,三七已在内陆地区得到较普遍的使用了。

在清代的许多医书中 , 还保留了以三七为原料的药方 ,如“黎洞丸”。

在《血证论》中有这样的论述 :“然刀伤二三日后 ,则亦与吐衄略同 ,有淤血肿痛者 ,宜消淤血。

刀口 , 敷花蕊石散 ; 肿处 , 用乳香、没药、麝香、三七、葱白捣敷。

淤血消散 ,则肿痛自除 ,内服黎洞丸治之。

”《医宗金鉴》中也写着“无论轻重伤破出血 , 初服三黄宝蜡丸 ; 伤破微出血者 , 服黎洞丸”。

《洞天奥旨》中治疗金刃疮 ,用“完肤丹 : 三七末一两 ,乳香末二钱 ,陈年石灰一两 , 血竭三钱 , 妇人裤裆末一钱 ,人参二钱 ,各为细末 ,掺上即止血生肌。


从以上记载可以很容易看出,三七的药效,一直为历代医家所肯定及推崇,而现代三七的药用价值更得益于不断更新的医药科学研究,在药用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

现代医药研究表明三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皂苷、黄酮苷、氨基酸等。

止血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

三七被人们誉为“人参之王”,其总皂甙含量约为 12%,是三七主要药理活性成分;现从三七中分离得到20种达玛烷型皂甙,根据水解后次皂甙元结构的不同,分为人参皂甙Rg、Rb、Ro、三种类型,包括:人参皂甙Rg1、Rg2、Rb1、Rb2、Rb3、Rc、Rd、Re、Rh、F2、三七皂甙R1、R2、R3、R6、Fa、Fc、Fe、R4等;并含有三七黄酮A、三七黄酮B、挥发油、生物碱、多糖、氨基酸-β-草酰基-L-a、β-二氨基丙酸等有效成分。

从这些有效成分中,三七的药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八大功效: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张血管的作用;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抗炎症作用;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到正常,但不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抗肿瘤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

《中药大辞典》( 1997 年版)说道:“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贵者。

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


此外其药理作用还有其他形式的表述,例如:能够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能够促进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造血作用;能够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
各种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均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氧利用率,扩张脑血管,增强脑血管流量;能够提高体液免疫功能,具有镇痛、抗炎、抗衰老等作用;能够明显治疗大鼠胃黏膜的萎缩性病变,并能逆转腺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附:关于三七名字的由来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青年结拜为兄弟,他们发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此后,两人常来常往,互相帮助,那一个有了难处,另一个就来帮忙。

一天,义弟忽然得了病,口吐血,鼻流血,大便下血,小便尿血。

没过两天、他面如黄纸,一点血色也没有了。

义兄知道后,急忙从自己家的后院挖了一棵药草,送给义弟煎汤服用,义弟连吃几剂,血止住了,病也好了。

他非常感激义兄,就问道:“大哥,你这是用的什么仙药救活了我啊”?
义兄说:“这是我家祖上传下的止血药草”。

“能给我看看吗”?
“当然可以。


后来,义弟到义兄家去玩,义兄就把他带到后院。

只见那里长着一片枝叶茂盛的草,开着淡黄的小花。

义兄告诉他:这就是止血的药草。

义弟又问:“除了止血,还有别的用处吗?”
义兄说:“它能活血散瘀,消肿定痛,主治跌打损伤,崩漏,金疮。


真是好药啊!义弟想要这种药草,就编了个瞎话说:“大哥,听说害出血病的人,三年后还会复发,你给我一棵行吗?”
义兄说:“行,你挖一棵小苗儿,回去栽上吧。

不过,千万别对外人说,当心被偷走。

这可是妙药啊!”
“好吧。


就这样、义弟挖回一棵小苗儿,栽在自己后院。

他浇水施肥,精心照料。

一年后,那棵草也长得很茂盛。

离义弟家不远的地方,有个财主。

一天,财主的儿子得了“出血症”,吃什么药也止不住血,眼看着人就活不成了。

财主对人们说:谁能治好这病,我给他五十两银子,一百担白米。

义弟闻听,就把自己后院的药草挖出来,送给财主煎汤。

不料,财主的儿子吃了几剂,一点不见效,最后竟血尽身亡了。

财主一看儿子被治死,抓住义弟,说:“你自己说包能治好,原来是骗钱的呀!走,见县官去!”
县官升堂审问义弟:“你跟谁学的医,拿什么煎的药?”
义弟这下慌了,只好说出义兄。

县官传来义兄,问道:“你给他的是什么草?”
“这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药草,专门止血。


义弟一听急了:“大哥,这是假的呀!你害得我好苦,眼看得跟人家偿命啦。


义兄说:“大哥怎么能骗你呢?你那棵草才长了一年,还没有药性呢。


县官忙问:“几年才止血呢?”
义兄回答说:“三到七年,药力最强。


义弟这才明白,自己没有弄清楚就使用,后悔不该贪财。

后来,人们为了牢记这种药草的药力在三~七年最好,三年之内的不能止血,才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三七”。

这虽是个小故事,不过也说明了三七的功效及用药时的注意事项:药物生长年限影响药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